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八月,監國詣舟山(舟山,唐曰滃洲、宋曰昌國縣。西距蛟門二百二十里、東距普陀四十里;長一百三十里、闊七十里。戶田九萬畝、涂田三萬畝),肅鹵伯黃斌卿不即納。舟山前鎮王朝先及蕩胡伯阮進欲兵之,監國不可。擬晉肅鹵為侯。朝先令其甲士尹明托密報冒入,時斌卿方伏地聽諭,輒奮刃陷斌卿背及脅。監國即參將原署為府。晉定西名振為侯,總督軍馬。進系名振故部,晉侯;專治水師,截關拒守。晉故唐都御史張肯堂東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沈宸荃以兵部尚書、劉沂春以都御史,皆東閣大學士。以吳鐘巒為禮部尚書、李向中為兵部尚書,咸加宮保。朱永佑為囗部侍郎、李長祥為兵部侍郎、徐孚遠為國子祭酒;陳九征為太常少卿,王衡、楊璣為欽天監丞。仍涂登華振威伯,加少保。晉周崔芝為平彝侯,周瑞為閩安侯。進侄駿掛義英將軍,定西標楊晉爵、葉有成、方簡咸與掛印。余文武加秩有差。

冬十一月,遣太常卿任甲、御史余圖南往日本通好。頒監國五年歷于廷臣,從戊申原定大統歷。行朝賀禮,歲如制。

庚寅(監國五年、永歷四年)春正月,大學士劉沂春病歸。庶吉士張煌言入扈舟山超拜兵部左侍郎。晉李長祥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同官沈宸荃為長祥所嫉,掛冠隱舟山之僻。

夏六月,蕩胡侯進、平彝侯周崔芝合攻閩安侯周瑞,盡有其舟師。瑞潰圍出,依國姓海島。平西朝先傲,定西名振以他事襲殺朝先;陽托正剸刃斌卿之罪。朝先部呂廷詔、張濟間內歸。

冬十一月,權宜給俸扈從諸臣之不能朝夕者,約二十余人;不遍及。

辛卯(監國六年、永歷五年)春二月,蕩胡進扶公義,以兵攻建國公鄭彩于三沙,敗之。彩單走東粵外洋,至己亥暴卒。

振威伯涂登華以梅山內歸。

夏四月,蕩胡進為內鎮馬進寶所間,且內歸;馬盛具以待。進從子義英駿不能止,以告定西名振。名振為位南田,遙拜舟山;涕泣曰:『蕩胡去,主上安歸?愿自殺』!進感激,為絕款議。

六月,侍郎煌言治兵鹿頸頭。

秋七月,旱饑;乞粟于日本,為航粟數千斛濟舟山。

八月,內師三路攻舟山,定西名振、侍郎煌言以兵分應南北洋,皆捷。而蕩胡進當定海一面,先鋒江天保迎擊,壓沉內舟十有三,斬溺無算;所俘盡斷其右臂,縱還。監國祭蛟門疾還,御舟不登陸;欲攜世子入舟,名振不可:『此以寒守者之心,是速盡也』!監國諾。已而蕩胡進戰螺頭洋,擲火自焚,師蔑;內師執進脅降,不應。時監軍主事丘元吉、金允彥等督三親標守城,則內師攻舟山不遺力,被炮死者亦伙,困十晝夜;南北二洋勝師次十八門,觀門不敢進。內師投書勸降,閣部肯堂等為不啟,輒焚之。是月之晦日,監軍允彥潛叛北歸,而元吉繼之;守者猶執允彥子細醢之,以傳示四門。是夜,星隕如雨。明午,城破。錦衣李向榮及總兵馬泰等、副將單登云等各大言不屈,挺刃率民兵巷戰,盡死之。定西名振扈蹕遠洋。監國繼妃張氏赴井死,宮眷十三人從死;一內監自扼死井傍以殉。世子北去。文武諸臣殉舟山者,大學士張肯堂自殺,家屬二十三人從死;名振兄都督名揚等家屬五十余人自焚。都督焦文玉力戰,負重創自刎;妻張氏隨自盡。兵部尚書吳鐘巒詣學宮自殺。吏部尚書李向中、吏部左侍郎朱永佑咸被執,不屈死。監軍御史梁隆吉手刃全家,遂自剄。副使高世昌觸石死。兵科給事中董志寧自縊文廟死。河南道御史朱養時及吏部主事楊鼎臣、戶部主事林之瑛、兵部郎中李國禎、主事劉午陽、禮部主事董玄、李開國、學錄曾應選俱死之。中書舍人顧玢、江中泛、陳所學、顧行(皆舟山人)闔戶自焚死。起義逋海林伯起等與諸生顧明楫等咸赴學宮自縊死。大學士沈宸荃潛泛海歸,舟至大洋忽大風作,覆死。故汝霖、嘉績、永佑家屬及松江倡義沈猶龍逋逃子甲,并得回籍。

侍郎煌言、定西名振扈監國于三沙,國姓成功朝見,行四拜禮,稱主上;自稱罪臣。時從臣寡,居監國于金門,供億唯謹。遇節,上啟稱賀;年余不懈。

壬辰(監國七年、永歷六年),監國蹕金門。

國姓成功以兵攻漳、泉,盡有其下邑。使人刺殺內總督陳錦。

桂主自安龍馳授國姓招討大將軍敕印,不通魯監國;成功避嫌,節數漸減。各勳舊王忠孝、郭貞一、盧若騰、沈荃期、徐孚遠、紀石青、林復齋等間從內地密輸,緩急軍需。

定西名振矢公義,乞師廈門,得助兵二萬。尚書煌言、義英駿、誠意伯劉孔昭等合師直溯金塘,獲叛者金允彥磔之,以祭諸舟山死事者;隨題詩金山寺而返。

癸巳(監國八年、永歷七年),監國蹕金門。

內戒漳、泉。國姓招討托言內鎮臣馬進寶、道臣黃澍實啟釁,仇在不共;必內處不共,乃罷兵。內立逮二臣責信。招討復作書遺其父芝龍,要漳、泉、興、福四府;書中稱子、不稱臣,稱朝廷無「陛下」字樣,語多不恭。復令平南伯陳輝、慶都伯王秀奇、忠孝伯洪旭等協魯師北出;閩師風覆三之二,魯師全。

冬十二月,全師復進崇明,大捷平洋沙;師復振。

甲午(監國九年、永歷八年),監國蹕金門。

春正月,全師復入京口;失一副將阮甲,四日返。招討復遣戎政司馬陳六御及將軍程應蕃等協抵平洋沙,攻崇明,不克;平原將軍姚志卓憤自剄。還觸吳淞關,掠內戰艦二百七十號。名振以沙船九十號泛登萊及高麗,乃還。

夏四月,閩、浙地震。

五月,寧波內鎮將張洪德外款,封定寧伯。

秋八月,協攻舟山。內先鋒陳虎戰歿,督鎮巴成功以城降;閩戎政六御與魯義英守之。

招討再答父芝龍諭,勒割福建一省及沿海一帶州縣;不得請,統兵攻漳、泉急。久之,退保海澄。

冬十二月,臺州內鎮將馬信外款,縱所劫巡道張、知府劉內歸。

定西侯張名振病卒。監國震悼,輟朝;賜祭。

乙未(監國十年、永歷九年)監國蹕金門。

夏四月,招討標將黃梧以海澄內降。國姓脫,梧得封海澄公永鎮。

秋九月,招討全師屯廈門,改稱思明州(思明不及三十里逼)。外四屯:兵部張煌言駐臨門、將軍陳文達駐玉環山、阮春雷駐楚山,遙為呼吸;而牛頭門亦有勁旅。

丙申(監國十一年、永歷十年),監國蹕金門。

春,桂主自安龍馳敕封招討成功延平王,一切軍國便宜行。成功謙,仍以前招討下諸文武,不用王印。或曰桂以成功不行王印,疑王以「二字」不稱,改「一字」,更進封潮王敕之,成功益謝無功,不受;而所部皆稱藩前云。

二月之三日,舟山城哭五日,聲若風箏而咽,逼聽之不得;群遙伺之,復作。如是達晝夜。雞犬夜登屋而號。居守咸以為不祥。戎政司馬六御不得眾,寡和輯容納之才,且以閩遣;而其下共事義英阮駿等故魯將,不甚矢寤寐。

夏六月,舟山南關民間偶發石碑一道,系國初湯東甌所建;其鄉人曰:『此碑出,恐有變革』。

秋八月,內大治師,取舟山。初,戰不利。已而義英駿海艍膠淺,猝應敵,戰不利,將軍劉永錫(孔昭子)跳水死。戎政六御、定寧洪德合以兵援之,被創,并自刎死。將軍楊晉爵截橫水洋中,孤軍當堅,持兩日不懈;軍饑、火藥盡,晉爵負重創不肯屈,自剄。九月,大常陳九征被執不屈,見殺。義英將軍駿但以十三囗〈舟宗〉遁壺江、崀之間;崎諸義集,咸乘此解去;而外款者盡見收。舟山墮,其民內徙。

丁酉(監國十二年、永歷十一年),監國蹕金門。

時內設海禁嚴,沿邊居民,自江南歷閩、浙達東粵,內徙四十里;略比古清野之法。諸泊例稅盡捐,片板不得下洋,漏一粟上刑。凡所遷,許寄食于邑之姻族。遵令稍遲者,縱火焚其居;業海魚蝦者,過限一步亦死。其田畝缺課,攤補通邑;勿減。鹽課有定額,自內場不遷外,亦令諸商合補之。海上諸屯,果以餉不足,率內附。

桂主仍敕魯王監國,遷澎湖島。晉張煌言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

夏五月,延平成功遣將軍馬龍等以降將入間騷東粵,大殘甌汀背,聊應軍需;攻城,守力不得入。計執澄海知縣祖之麟以去,稱制授兵部尚書;之麟不受,愿內歸,延平不即許。

秋八月,原澄海知縣祖之麟間脫,內歸。

戊戌(監國十三年、永歷十二年),監國蹕金門。

延平以舟師掠招寶山。兵部煌言計合延平共事,差有可為,姑絕監國起居以泯嫌隙。

己亥(監國十四年、永歷十三年),監國蹕金門。

夏五月,閣部煌言合延平,自請為先鋒,不統于鄭;悉舟師從大江突京口,為壇嚴家沙,禡告太祖高皇帝、毅宗烈皇帝,一軍皆帛,哭聲震百里。其為令,專與滿師決;遇錄旗搖手不應。大勝鎮江之七里港。巡撫朱部安慶師戰瓜渚,全軍敗沒;朱被執,縱之。漕撫亢以淮安師下,半道潰;亢沉水死。煌言開府蕪湖,鎮江下百姓擲帽與堞齊。傳繳千里,上印者三十有七;輒與明制,仍其官。西至荊襄、南及南贛,烽信所及,揭竿復起。內楚師順流東援,蕪湖扼之;沉其四艦,眾潰去。海師列十二營于白土山,困金陵之觀音門;候陸師并力,不即至,歷五旬師老。

秋七月,滿師明將軍自楚還,夜突城出,海師甘輝營被劫;戰桃灣,不利;復大戰石灰山,敗績,失萬人。將軍輝與副將余日新被執就訊,責輝勸降國姓成功;輝傲曰:『國姓父不能奪國姓,乃仗輝?且輝亦安肯降國姓也』!怒斥同訊日新:『丈夫得死所,濡忍何為』!就法不屈。

海師全退,煌言絕援,阻深入;糧竭,舍舟登陸,轉戰千里,萬人殘耗盡。為偽賈服,間走臨門;密上狀監國。

冬,延平師大擾閩之嵩門,內師不利。

庚子(監國十五年、永歷十四年),監國蹕金門。

時各較饑,率北款,蒙寵被過于諸旗。遂有偽造敕印,曾未一經濤,輒自稱方命者。

辛丑(監國十六年、永歷十五年)春,監國蹕金門。

桂主依緬甸不終。久之信確,金門扈蹕者擬監國即真,以延明運;時不知定武之保房山也。微致閣部煌言,煌言三上箋:『幸無以虛名為的,養晦待時;且海濱孤子,無所為漢官威儀者矣』。

壬寅(監國十七年),監國蹕金門。

國姓成功以所部曹文龍、馬信謀營取臺灣(系賀蘭國入貢待命之處),閣部煌言馳箋止之。時止鄭旅可以北逆,鄭即安,敵愾不力;是欲危置鄭以圖安,而鄭急不拔。于是臺灣下,延平留長子經守思明,令總統五軍周全斌、忠貞伯洪旭、督餉鄭泰合贊思明。

夏五月,延平王招討大將軍國姓成功(原名森)薨于東寧。先是,入臺灣,改稱東都、再稱明京,以俟桂主巡狩。久之,緬變確,乃改為東寧。于東寧隔江筑承天城,以安宧東寧者之家(或曰東寧,故亦為安海云)。延平初以疑外其世子經,遺命立不必長;經自廈門奔喪,國中尊之,主東寧。仍用桂朔,〔行〕群臣稱嗣藩令諭。改設六部,官名必改,不敢擬制。

秋九月之十有七日,魯王監國病薨于金門。繼妃陳氏有遺腹子,周支長楊王術桂保護于東寧。嗣藩改稱長楊王為寧靖王。

癸卯(定武十七年),韓主保房山。初,桂改元,諱不奉朔。郝永忠者,奉主與李來亨等并激抗于鄖西亂山之中,如永歷之年,攻不出數縣。至是,來亨敗,房山亦破,主不終。

甲辰(永歷十八年),桂年在東寧。久之,和蘭國急報仇,以子內朝,請兵合攻東寧,不得;并力廈門,敗。于是金門、臨門、牛頭門、鷺門、楚山、玉環山諸島師皆解多北款者。

秋七月,閣部煌言被執。煌言既失臨門,潛范澳。跡及,素袍朱履就道,吟詠不輟。既至武林,抗言不屈。進酥茶,搖手:『煌言從不知此味』。出就衛,絕飲食;衛士哀號,復進如常。在道諸詠,有『日月雙懸于氏墓,乾坤半壁岳王祠』之句;復有「放言」及「李陵、子房論」,以大義為歸。九月之七日,就刑;所并執監紀羅倫(字子木)、勇士葉云、門者冠玉并二持槊咸盡。妻董氏、子祺,旋及難。絕命詩曰:『我年適五九,乃遇九月七;大廈已不支,成仁萬事畢』。

已東寧兩奉內招,復持前要挾語以塞;不恭甚。

論曰:天。

——見原書「紀」卷之十九

(附)魯荒王檀(王頤坦)

魯荒王檀,母郭寧妃;高皇帝第十子。生兩月,而封國兗州。王文弱,好詩歌,頗餌金石,病眇。其妃為湯信國女;嘗建一苑城外,與妃出宿。上召入宮,髡之;賜妃自盡。王薨,上冊之如秦,謚曰「荒」。子靖王肇煇嗣。宣德初,為長史鄭昭請老;上以王賢,許之。

五傳端王觀囗〈火定〉,幼狎其典膳信等,淫戲無度。為復屋曲房于東園,挾娼樂之;裸男女雜浴,囗〈火定〉臨水縱觀。左右有忤,立斃之;或為炮烙之刑。信等咄啐殺人,有抉眼、截舌死者。世宗念王幼,革其祿三之二;逮信等誅之。子頤坦,自寶慶王進封。父端王病,嘗藥請代;喪葬遵禮,衰絰三年。捐田湖,資貧民。詔嘉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锡市| 泰和县| 涪陵区| 新化县| 澳门| 公安县| 肇源县| 沅江市| 密山市| 黄冈市| 阿图什市| 安平县| 桦南县| 济南市| 江门市| 江西省| 通河县| 会昌县| 会昌县| 蕲春县| 柳河县| 北安市| 天气| 台北市| 娄烦县| 隆昌县| 德州市| 都安| 揭阳市| 东阿县| 永定县| 沧州市| 南江县| 大宁县| 陆良县| 敦化市| 万源市| 奈曼旗| 招远市| 西昌市| 玉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