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9章

  • 祖庭事苑
  • 善卿
  • 4823字
  • 2015-12-26 17:41:02

能揣骨

此緣多引歸宗揣骨事。予甞檢禪門諸錄并宋高僧傳。皆不載。止言師目有重瞳。遂將藥手桉摩。致目眥俱赤。世號赤眼歸宗焉。今風(fēng)穴輒取此以對機(jī)。後學(xué)傳之愈誤。然人之貧賤貴富。莫非定業(yè)所主。豈有心而能謝之乎。

寒食

荊楚歲時記云。冬至節(jié)一百五日。即有疾風(fēng)甚雨。謂之寒食。

蒲鞭 東漢劉寬。字文饒。弘農(nóng)華陰人也。延熹八年。徵拜尚書令。遷南陽太守。典歷三郡。溫仁多恕。雖在倉卒。未甞疾言遽色。常以謂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吏人有過。但以蒲鞭罰之。示辱而已。

寬甞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寬車中認(rèn)之。寬無所言。下駕步歸。有頃。認(rèn)者得牛而送還。叩頭謝曰。慙負(fù)長者。隨所刑罪。寬曰。物有相類。事容脫誤。幸勞見歸。何為謝之。州里伏其不校。甞坐客。遣蒼頭市酒。遷久。大醉而還。客不堪之。罵曰。畜產(chǎn)。寬須臾遣人視奴。疑必自殺。顧左右曰。此人也。罵之畜產(chǎn)。辱孰甚焉。吾故懼其死也。

夫人欲試寬令恚。伺當(dāng)朝會。裝嚴(yán)已不。使侍婢奉肉羹。飜汙朝衣。婢遽収之。寬神色不異。乃徐言曰。羹爛汝手乎。校。猶報也。遷久。猶良久也。

劒嶺誌公

桉僧傳。寶誌。齊建元中。稍見異跡。武帝延入後堂居之。既而。景陽山猶有一誌。與七僧俱。帝怒。遣推檢。失所在。問吏云。誌久在後堂。自後凡遇出。即以墨塗其身而記云。此言景陽山。不言劒嶺也。

張騫

即漢之博望侯也。乘槎至天河。見祖英靈槎。斬龍頭。廣燈作斬船頭。然二者皆無所出。恐傳者之妄。

秦王發(fā)問

譯經(jīng)記云。羅什譯維摩經(jīng)。至芥納須彌。毛吞巨海。姚興閣筆曰。後人信否。如何。什乃謂帝說不思議法。姚興信伏而書之。三人者。即僧肇預(yù)焉。

四威儀

桉南陽錄。肅宗遇國師。師起迎。帝曰。何必起也。師曰。檀越何得向四威儀內(nèi)見貧道邪。

停毒

停當(dāng)作亭。亭毒。謂天地之氣所以覆載養(yǎng)育蒼生。

一即六

楞嚴(yán)。文殊偈云。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又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處成休復(fù)。六用皆不成。

無蹤跡

當(dāng)作身土跡謝。

三轉(zhuǎn)法輪

一.示相轉(zhuǎn)。謂示四諦法相。二.勸修轉(zhuǎn)。謂勸修行此四諦。三.引證轉(zhuǎn)。謂我已證。令信受也。

野馬

莊子曰。野馬也。塵埃也。

鄰虗

細(xì)塵也。

犪鼓

犪。渠追切。山海經(jīng)云。東海之內(nèi)。有流波之山。其山有犪。狀如牛。無角。蒼色。一足而行。聲盲如雷。黃帝戰(zhàn)蚩尤。以此皮為鼓。聲聞五百里。

蚌鷸

見懷禪師後錄。

苦洽切。爪掐也。

朱點責(zé)

責(zé)當(dāng)作窄。見五家宗派錄。

無著問

見雪竇頌古文殊對談。

漚和

梵云漚和俱舍羅。此言方便。

傀儡

上口猥切。下落猥切。又云窟此[石*壘]。作偶人以戲。喜欲舞。本喪家樂也。漢末始用之於喜會。齊後主高緯尤所好。高麗國亦有之。一本作但看棚前弄傀儡。抽牽都是裏頭人。

六通

一.身通。於一剎那際。身隨智用。周徧十方。對現(xiàn)色身。隨根善應(yīng)。二.天耳通。耳根常聞十方一切諸聲。三.天眼通。眼根常見十方一切麤細(xì)等色。四.宿命通。智隨一切眾生死此生彼。所作業(yè)行因果。悉能知之。五.它心通。一念能知三世一切眾生心念所欲。六.漏盡通。隨智徧知一切諸法。而無情欲順癡愛心。

侏[仁-二+張]

侏與倜同。張流切。乖也。下正作倀。音張。狂也。

那吒

叢林有析骨還父。析肉還母之說。然於乘教無文。不知依何而為此言。愚未之知也。

罨棗

當(dāng)作腤棗。鳥含切。煑也。罨。烏答切。網(wǎng)也。非義。

五交切。說不入也。

百味

智論云。百味。有人言。能以百種供養(yǎng)。是名百味。有人言。餅種數(shù)五百。其味有百。是名百味。有人言。百種藥草作歡喜丸。是名百味。有人言。飯食羹餅總有百味。有人言。飲食種種備足。故稱為百味。

磨膏

未詳。

鎧歌

當(dāng)作覬歌。苦亥切。見祖英。

艨[舟*侖]

音蒙倫。戰(zhàn)船也。

杓卜

風(fēng)俗拋杓以卜吉兇者。謂之杓卜。

蟾語

當(dāng)作[言*嚴(yán)]。音詹。寐語也。

菽麥

上式竹切。豆也。

盲枷

音茄。柫也。

早二三

當(dāng)作恰二三。

問那堪

當(dāng)作問那憨。

[言*宰]

正作[詫-乇+(〦/(坐-土+十))]。與謔同。呼訝切。誑也。

當(dāng)作俊。才千人也。或從人作儁。雋。粗兗切。非義。

天然

見祖英上揜耳。

示眾

僧問萬法歸真。遂以二頌答。當(dāng)取示眾一頌歸此頌後。即無示眾之題。並見臨濟(jì)宗泒集。

[外*男]甥 上正作外。下音生。說文謂。我[日*男]者。吾謂之甥。今頌謂貓為虎[日*男]。蓋風(fēng)俗相傳。

酉陽雜俎云。狗豺之[日*男]。遇狗輒跪如拜狀。亦此類也。

式亮切。少時。不久也。

葷茹

上許云切。臭菜也。下如預(yù)切。菜茹也。

闕疑 婆孽愛羅娑孽子○水草蓋閩珠○賀蘭山下[日*殺]皮毬○口銜羊角鰾膠粘○日食三千○靈巖到日別磨膏。

風(fēng)穴作對問之句。往往關(guān)涉佛經(jīng)。引用儒典。雖然。亦多委巷風(fēng)俗之言。今所修譌誤六十餘處。其闕疑者六。無得而詳。叢林或者無稽。妄為臆說。是由不知風(fēng)穴一期對機(jī)。不在乎語言文字。而又不知事實。謬作猥語。瀆亂學(xué)者。是豈知風(fēng)穴者哉。

●法眼

諱文益。生餘杭。姓魯氏。七歲從全偉禪師受業(yè)。得法於羅漢琛。出遊至臨川。州牧請住崇壽。江南國主聞師道譽(yù)。迎入住報恩。賜淨(jìng)慧禪師。後遷住清涼。至周顯德五年示滅。諡號大法眼禪師。後因門人行言署玄覺導(dǎo)師。請重諡大智藏大導(dǎo)師。

能仁

梵云釋迦。此言能仁。毗柰耶雜事云。昔古有王。名曰甘蔗。生四子。一名炬口。二名驢耳。三名象背。四名足玔。四子有過。悉皆擯斥。時四童子往詣它方。至雪山側(cè)。於一河邊。各葺草庵。以自停息。夫婦婚媾。各生男女。時甘蔗王憶戀諸子。問大臣曰。我子何在。左右具陳上事。王曰。我子能為如是事。答曰。彼能。因此種族號為釋氏。玔。尺絹切。

十二分

見雲(yún)門錄上。

先漕

當(dāng)作先曹。謂先曹山也。然它錄未聞以曹山為先曹。

中興

王室中否而再興。謂之中興。如周之宣王.漢之光武.唐之中宗。吾道東漸。遭三武之難而後復(fù)。或宗匠德業(yè)降重。綱領(lǐng)斯道。使教法中興者。法眼其人矣。三武者。謂魏武十九年.周武七年.唐武一年。

伏膺

音應(yīng)。胸也。伏膺。謂首俯伏於膺也。

綿婢切。息也。

式旌

音精。表也。

翰跡

音汗。筆也。

瑠璃

見證道歌。

蘭亭

見祖英下。

紕訛

上匹夷切。繪欲壞貌。下與譌同。吳禾切。

水涸

音鶴。毗柰耶雜事云。阿難陀與諸苾芻在竹林園。有一苾芻。名水老鶴。而說頌云。若人壽百歲。不見水老鶴。不如一日生。得見水老鶴。時阿難陀聞已。告彼苾芻曰。汝所誦者。大師不作是語。然世尊作如是說。若人壽百歲。不了於生滅。不如一日生。得了於生滅。彼眾聞教。便告其師。師曰。阿難老暗。無力能憶持。出言多忘失。未必可依信。汝但依我如是誦持。時阿難陀覆來聽察。見依謬說。報言。子。我已告汝。世尊不作是說。時彼苾芻悉以師語白阿難。阿難聞已。作如是言。今此苾蒭我親教授。尚不聽信。今欲如何。假令舍利子.目乾連.摩訶迦葉波事亦同。此諸大德並已涅槃。於是坐殑伽中流取滅。

烏馬

古語云。三寫烏成馬。

杪冬

上彌沼切。梢末也。

謝肇

謝。謂晉康樂侯謝靈運。肇。謂後秦解空法師僧肇。

廣心 無著頌云。廣大第一常。其心不顛倒。利益深心住。此乘功德滿。

世親論云。云何廣心利益。如經(jīng)。諸菩薩生如是心。所有一切眾生。云何第一心利益。如經(jīng)。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云何常心利益。如經(jīng)。如是滅度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眾生相。即非菩薩。云何不顛倒利益。如經(jīng)。須菩提。若菩薩起眾生相.人相.壽者相。則不名菩薩。

涅槃

此云大圓寂。刊定準(zhǔn)識論說有四種涅槃。一.自性清淨(jìng)涅槃。凡聖同有。二.有餘依。即出煩惱障。有苦依身故。三.無餘依。身出生死。苦無依故。然小乘以灰身滅智為無餘。無餘有三。一.煩惱餘。二.業(yè)餘。三.果報餘。大乘則以究竟寶所為無餘。故智論說。四住地?zé)馈1M名有餘依。四無住處悲智相兼。不住生死涅槃故。即大乘之無餘。四種之中。無住處涅槃也。謂不住菩薩變易生死。不住二乘灰斷涅槃。即真無住。名為無餘。

卵胎濕化

天獄化生。鬼通胎化。人畜各四。刊定難云。卵生最劣。云何在初。通約境。謂卵生必具胎。濕化以緣多。故約心從本。謂眾生本因起業(yè)。業(yè)識即根本無明與本性和合。能所未分。混沌如卵。卵即卵[穀-禾+卵]。故藥師經(jīng)云。破無明[穀-禾+卵]。竭煩惱河。無明發(fā)業(yè)生。在藏識為胎。受生為濕。生時從無而忽有為化。由是義故。故為此次。

空有浮沈

欲界六天有色四禪○初禪三天.二禪三天.三禪三天.四禪九天○無色四空○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又空識二處。有想名浮。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無想為沈。

薩埵

具云菩提薩埵。摩訶薩埵。有三釋。一.菩提是所求佛果。薩埵是所化眾生。即悲智所緣之境。從境立名。二.菩提是所求之果。薩埵是能求之人。能所合故。故名菩薩。三.薩埵。此云勇猛。謂於大菩提勇猛求故。

子盈切。光也。

火聚

智論偈。若人見般若。是則為被縛。若不見般若。則亦名被縛。若人見般若。是則得解脫。若不見般若。則亦得解脫。般若波羅蜜。譬如大火焰。四邊不可取。無取亦不取。

後得

見祖英下。

我人四相

執(zhí)取自體。為我計。我展轉(zhuǎn)趣於餘趣。為人計。我盛衰苦樂。種種變異相續(xù)。為眾生計。我一報命根不斷而住。為壽者。

羈籠

上居宜切。馬絡(luò)頭也。

方丈

今以禪林正寢為方丈。蓋取則毗耶離城維摩之室。以一丈之室。能容三萬二千師子之座。有不可思議之妙事故也。唐王玄策為使西域。過其居。以手版縱橫量之。得十笏。因以為名。

音冥。述其功美。使可稱名也。又志也。

圖厚公久

方丈之居。非私居也。故其圖可久居其地者。非一人。故其處可厚。

小隱

晉王康琚反招隱詩曰。小隱隱陵藪。大隱隱朝市。伯夷竄首陽。老耼伏柱史。

大昬

老氏云。俗人昭昭。我獨若昬。說者曰。物我兼忘。不生分別。故若昬。

窈靄

上於兆切。下於蓋切。雲(yún)貌。

孱顏

上士山切。不齊也。見西漢.注。

心識

順正理論云。心意識三。體雖是一。而訓(xùn)詞尋義。類有異也。謂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別故名識。

成辦

皮莧切。具也。

六相

金師子云。師子是總相。五根差別是別相。共一緣起是同相。眼耳各不相知是異相。諸根共會是成相。諸緣各住自位是壞相。顯法界中。無孤單法。隨舉一法。具此六相。緣起集成。各無自性。一一相中含無盡相。一一法中具無盡法也。又頌云。總則舉體不分。別則諸緣各別。同則諸緣和合。異則功用各異。成則互徧相資。壞則各住自位。

身中定

見池陽正受三昧。

嘍囉

上郎侯切。下良何切。方言。猶點慧也。

措大

倉故切。置也。言措置天下之大者。

和君

當(dāng)作報君。見它本。

鼕鼕鼓

京師街衢置鼓於小樓上。以警昬曉。本朝太宗時。張公洎製坊名。列牌於樓上。按唐司馬周始建議置鼕鼕鼓。唯兩京有之。後北都亦有鼕鼕鼓。是則京都之製也。近不作街鼓之聲。金吾職廢矣。見春明集。鼕。徒冬切。

宿

音秀。列星也。

六街

十道志曰。長安有六街.九陌.九市。以致九州人。故法眼以金陵為京闕名。其康衢為六街也。

即處

音杵。居也。

芰荷

上奇寄切。菱也。荷蓮花葉也。

瀑布

步水切。懸水飛泉也。

鵰鼠

當(dāng)作貂鼠。丁聊切。大而黃黑。出胡丁零國。

十九應(yīng)身

謂寶誌即觀音應(yīng)化。為十九者。正指法華.普門品。應(yīng)以佛身得度者等一十九身也。

拱宸

音辰。當(dāng)作拱辰。論語。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攢眉

遠(yuǎn)法師結(jié)白蓮社。甞以書召陶淵明。陶曰。弟子性嗜酒。法師若許飲。即往矣。遠(yuǎn)許之。遂造焉。遠(yuǎn)因勉入社。陶攢眉而去。見廬阜雜紀(jì)。

譯之 王制曰。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dá)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鄭玄云。皆俗間之名。依其事類爾。鞮之言知也。

吳興法師云。今通西言而為譯者。蓋漢世多事北方。而譯官兼善西語。故摩騰始至。而譯四十二章經(jīng)焉。復(fù)加之以飜者。宋僧傳云。如飜錦綺背面俱花。但其花有左右爾。由是飜譯二名存焉。鞮。音提。

鼓儀

南山鈔云。尋常集眾之法。生椎之始。必漸發(fā)聲。漸希漸大。乃至聲盡。方打一通。如是至三。名為三下。佛在世時。但有三下。故五分云。打三通也。後因它請。方有長打。其生起長打之初。亦同三下。中間四椎。聲盡方折。如是漸漸斂椎。漸概漸小。乃至微末。方復(fù)生椎。同前三下。概。音冀。稠也。

眚病

所景切。目病也。

現(xiàn)

當(dāng)作見。形練切。顯也。現(xiàn)玉光也。吾釋氏之書。往往多以此字為顯見之字。雖欲音呼之便。而意義全乖。學(xué)者宜識之。

瞥起

匹篾切。過目也。

升天堂

正法念處經(jīng)云。若持戒心念天樂者。斯人汙淨(jìng)戒。如雜毒水。以天樂無常。壽盡必退。當(dāng)受大苦。是故當(dāng)求涅盤。

鳥皎切。深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稷山县| 阿鲁科尔沁旗| 凤冈县| 伊金霍洛旗| 车致| 彭阳县| 芷江| 砚山县| 沙田区| 汽车| 香格里拉县| 南投县| 大方县| 安顺市| 家居| 本溪市| 姚安县| 康平县| 方正县| 哈巴河县| 尖扎县| 商南县| 会宁县| 奉节县| 天镇县| 廊坊市| 平武县| 巴林左旗| 长春市| 中山市| 张家口市| 民权县| 汉阴县| 莱州市| 县级市| 紫阳县| 公主岭市| 苍山县| 嵊泗县| 新田县| 新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