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悉。法兩輪已到否?法水師提督已見否?倭豈敢與西洋爭!倉卒數日,豈能有多艦到華?一輪已足、一言已足,豈在多乎!十四日晨,俄、法、德告總署:倭允還遼、旅,換約展期七日。旨已令伍聯暫勿換,合肥電奏,午后允之;昨夜亥刻換訖。旋接伊藤電:『照議展期換約』;已無及矣。大局敗壞不可救矣,憤恨欲死。然大局壞,臺灣不盡壞;法既開口,倭斷不能得臺。刻又電詢王切商,請公速見法水師官要緊。咸。
唐撫臺來電(四月十五日申刻到)
總署來電:『法國尚無回信;屢詢法使,只兩船由澎赴臺』等語?,F兩船并未到;到僅兩船,何益?此事恐有變。約想已批,割臺未聲明剔開另議,恐法亦難挽回。外間有「法尚爭臺」之說,恐不確。公所聞如何?祈速示!崧。后。
又(四月十六日未刻到)
法船未到,誠恐有人敗謀,一嘆。英、德有兵三、五十人在岸,系防亂民、護洋行起見,似無他意。崧。銑。
致巴黎王欽差(光緒二十一年四月十六日亥刻)
總署來電:『昨法使赴總署,述外部電詢臺灣一事,中國擬如何辦法?當告以臺民不甘外屬,愿以稅課、礦利給他國,求保護;土地、人民仍歸中國?,F兩國和約已換,前議辦法尤須歸之臺民,與國家無涉,方不致倭啟釁;往來籌商,切宜秘密。貴處可向外部,將總署答法使之言告知,并詢法廷能否速以兵力護臺?前云臺、澎交涉,是否藉十一各事為詞?想法廷必有計劃。并即詢明密覆!此電仍由南洋轉發,申滬耳目眾多,一切豫防傳播。諫。轉王之春』等語。請速復!銑。
巴黎楊部郎來電(四月十八日巳刻到)
銑電謹悉。昨密探法意不忘臺,數日內尚未商辦。再遲,恐自取。龔、慶均不遵旨,奈何!治屢陳更置之策,如不行,則一切坐廢。爵氣病,治代復。筱。
——以上見「全集」卷一百四十五「電牘二十四」。
致總署(光緒二十一年四月十八日戌刻)
十三日奉電旨,當即電王使之春與法外部密商,慶常幫辦;并知照龔使回英。嗣接總署諫電,亦即電王遵辦。茲王使電稱:『奉旨逾四日,龔無行意。此事首重神速,法既允許,當先擬定辦法請旨;徒深焦灼』等語。竊思法確有保臺之意,龔在法延宕太甚,徒致王掣肘。臺民洶洶,萬不能棄之不顧。惟有請旨,令總署電龔遵旨速回英;慶常留法,令實力助王。若僅由洞處轉電,恐龔仍不肯行也。臺事危迫,唐撫屢電催,不可再緩再誤;激切待命。請代奏!嘯。
致總署(光緒二十一年四月十九日丑刻)
俄、法、德已為我將遼、旅爭回,令倭換約展限七日,已蒙旨暫緩互換,乃以伊東一言恫喝,倉卒互換;伊藤允展限之電到,亦已無及,憤懣萬狀。然事機雖已屢誤,尚有補救一二之方。蓋我約雖換,倭斷不敢占遼旅,必另索巨款抵補;前議二百兆,已足令中國民窮財盡矣,豈可再加?聞伊藤已向李相示意。此乃倭寇窘極、狡極之計,萬不可又受其毒。此時要策,惟有堅持定見;但托俄議,不與倭議。聞俄本有『擬與倭商立退地約據,如索償費,允代調?!恢f;蓋倭不能據遼,乃俄之威、非倭之讓,讓萬不必感、費自不必加,倭既不敢踞、俄又不肯占,倭計既窮,略為敷衍,即可仍歸于我;即使俄不能代我減費,倭亦必自圖了事。若為倭所愚,開口輕許,又耗巨款,中國更不支,禍患難言矣。臺灣情形亦與遼相同,惟有請敕龔使速回英、敕王使速與法切商,則臺全而不加巨費;與倭錢財雖輕于土地,然譬如人身,脂膏耗盡,何以自存?俄、法既經出頭,倭必無再戰之理。伏望朝廷堅忍力持,不勝大幸。請代奏!效。
——以上見「全集」卷七十八「電奏六」。
致巴黎王欽差(光緒二十一年四月二十日巳刻)
總署皓電:『奉旨:「前令王之春商辦之事,據法使言:外部不愿接見。究竟有無辦法?著張之洞電詢速覆!欽此」』。外部因何不見?敝處嘯電奏請總署電催龔回英,想已行;外部實情若何?聞臺民求在臺德領事,乞德保臺,唐撫已電奏;如法觀望,則為德所先矣。祈速復!號。
致臺北唐撫臺(光緒二十一年四月二十日午刻)
頃聞法使告總署:護臺罷議,并請撤王使等語;不勝詫異。是否王為忌者所讒?抑倭知法有護臺(同華按:此處疑脫一「意」字),以利餌法,故法變計?俱未可知??梢幻嫱嘘惣就娫兎ㄍ⒋_情;一面電奏,催總署與德使速商,以免兩誤。切切!號。
唐撫臺來電(四月二十一日戌刻到)
聞俄照會總署,假道伐倭;恐非為我爭遼,乃欲自取。各國忌俄,爭端必啟,終是中華吃大虧,亂立見矣。陳副將得三海覆信,法實變志;臺絕望矣。崧。馬。
——以上見「全集」卷一百四十五「電牘二十四」。
致總署(光緒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二日午刻)
頃接臺民二十一日公電云:『全臺紳民敬電稟者:臺灣屬倭,萬眾不服。迭請唐撫院代奏臺民下情而事難挽回,如赤子之失父母,悲慘曷極!伏查臺灣已為朝廷棄地,百姓無依,惟有死守,據為島國,遙戴皇靈,為南洋屏蔽。惟須有人統率,眾議堅留唐撫暫仍理臺事,并留劉鎮永福鎮守臺南。一面懇請各國查照割地紳民不服公法,從公剖斷臺灣應作何處置,再送唐撫入京、劉鎮回任。臺民此舉,無非戀戴皇清,圖固守以待轉機。情形萬緊,伏乞代為電奏。全臺紳民同泣叩』等語。謹據情轉達。請代奏!禡。
——見「全集」卷七十八「電奏六」。
致總署汪侍郎(光緒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二日午刻)
臺勢洶洶,令合肥商日暫緩交接為妥。請商農宰。廿二。
致臺北唐撫臺(光緒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二日午刻)
十九日有電旨,令許使景澄與俄外部商,仍聯俄、法、德三國公同保護臺灣;尚無復音。廿一日臺民公電已轉總署,請代奏。禡。
——以上見「全集」卷一百四十五「電牘二十四」。
致總署(光緒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三日卯刻)
王使之春來電云:『號電謹悉。遵旨令慶常詢外部因何不愿接見?臺事有無辦法?據復:前商立約在未批準前,華既遲誤;三國勸倭展限,華不能緩。議院謂遼地全力已盡,不欲從頭再舉,故無可晤商,非敢慢使。又以恐德占先步激之,彼不為動。即前日法使向署問辦法,亦止探詢,無他意。查立約致緩之由,詳前電,誠可惜?,F仍令慶隨時探問,一面候輪回華。乞代奏!春叩。個』等語。謹照轉。請代奏!漾。
——見「全集」卷七十八「電奏六」。
致臺北唐撫臺(光緒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三日卯刻)
效、號、馬、養五電悉。法先許后拒,可怪;或被人撓,或受倭餌,俱難測。俄為我索還全遼及旅順,倭早已允;現索加兵費一萬萬,尚未定議。尊電謂外國交戰,中華吃虧;似誤矣。若俄與倭戰,倭將亡矣;即或不亡,亦必大敗不振矣;尚能攻臺耶?現聞俄照會琿春副都統假道進兵,此是由陸路攻朝鮮。養亥一。
致臺北唐撫臺(光緒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三日卯刻)
養電令敝處電王使許法以利益各節,早已屢電王矣??偸鹗针姡嗔钔跞绱松掏獠?,明言稅課、礦利給他國,土地、人民歸中國。無如龔使在法,法不與王議,龔亦不與法議。迨敝處奏催龔回英,龔奉旨五日始行,法已變計矣。此外,惟有餌德。德有領事在臺,令臺民公商德領事,囑其電達駐京德使;或是一策。倭來若緩,當有辦法。養亥二。
致福州慶將軍、邊制臺(光緒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三日巳刻)
臺民公電,敝處雖已代奏,尊處似未便漠然。查此電全文已由臺徑達總署。兩公若但摘敘此電大略,將尊意酌加數語于后,即不嫌重復矣。請酌。漾。
致臺北唐撫臺(光緒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三日午刻)
俄已保遼,力恐不能再保臺。法、德乃俄所邀,非出己意也。保臺惟英最便,然始終袖手,不可解。仆屢電奏請商英,不報。惟有請公切電懇龔使商英外部,無論允否,總可得其真情,方能相機設法。雞籠、滬尾炮臺各有大炮幾尊?最大者口徑若干?并示!漾。
唐撫臺來電(四月二十三日酉刻到)
三國護臺,不知肯否?然當務者謂臺必自主后,與中、日斷絕,請外援,方肯來。但民主之國亦須有人主持,紳民咸推不肖,堅辭不獲。惟不另立名目,終是華官,恐倭借口,纏擾中國;另立名目,事太奇創,未奉朝命,似不可為。如何能得朝廷賜一「便宜從事,準改立名目,不加責問」之密據;公能否從旁婉奏?此亦救急一策。臺能自成一國,即自請各國保護以及借債、開礦、造輪、購械,次第舉行,始有生機;否則,死守絕地,接濟幾何,終歸于盡也。臺之自主與留不肖,事機湊拍;公能牽合,且坐實之,似尚易行?;蛴神v洋使者商之各國,謂臺不服倭,亦不強奪還華,公議臺為自主之地,公同保護。持理既正,倭氣略平;為解紛上策。先將臺自主一層造到,再由臺民自推主者,似更妥順,不肖亦可進、可退。乞速藎籌!名心叩。漾。
致臺灣劉鎮臺淵亭(唐撫臺轉。光緒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三日午刻)
貴軍現駐扎何處?臺民留麾下守臺,正是豪杰立奇功、報國家之日;必能與薇帥同心協力,保此危疆。尊意擬如何辦法?以后臺軍歸麾下統者幾營?麾下自駐何處?祈電復!漾。
致臺北唐撫臺(光緒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子刻)
另立何名目?大約稱總統,朝廷未必肯給密據;恐為倭詰。如事至萬不得已時,只可由尊處自奏。昨臺民公電已轉奏,其意請臺自為島國,即系臺自主,恐朝廷亦未必肯明允也。敬。
唐撫臺來電(四月二十六日子刻到)
名目惟有總統,仿洋制也。此事劉最宜,惜不能控全局。臺雖有杰士,斷難驟起草莽而馭全臺;崧無可辭。知此時一言不守,民亂頓起,欲行不能;惟守,或有轉機。奈急切不能籌利器,餉最可慮;五十萬,乞早賜撥,不卜尚能續濟否?毛瑟彈不敷,懇多濟為妙。自立后,能結外援、借洋債,臺可存,不知能辦到否?均祈示,崧。宥。
致上海上海道劉道臺(光緒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丑刻)
唐請將前買舊槍全數撥臺,奉旨準發一萬;鄙人又奏請發給三萬,旨未言可撥若干。但切飭慎密妥辦,勿生技節。是數之多少,自可不拘。該道可速共備三萬枝并彈,交「斯美」帶去。商賴道,千萬慎密。即或遇人盤詰,即云臺民向洋行自購,與中國無涉。惟該輪不可帶公文,切切。局存者及附近蕭鎮等營可收回者,有車炮若干,世邦道炮有未發者,俱盡數撥往;遠營收回,恐不密耳。毛瑟彈亦盡數解。均交賴。即覆。敬。
致俄京許欽差(光緒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丑刻)
俄已照會吉林、黑龍江邊界副都統云:『將假道進兵』;明系爭朝鮮。此時朝鮮已與中國無涉,俄據韓則雄于東方,倭踞韓則俄永無出路。此次和約雖言韓為自主之國,但伊藤與李相明言中國不得再管韓事、倭須管韓事,是韓并不能自主。此節,俄想已知。如能勸俄堅持不準倭干預韓事、不準倭留一兵在韓,倭必不從;即藉此與倭攻戰,一經開仗,倭船必毀。不惟臺灣之患可解,中國亦可乘機盡翻前約矣。豈非旋乾轉坤、轉禍為福乎?如俄肯為此,我即以界務、商務酬之,有何吝惜!新疆西域及松花行輪、陜漢陸路運茶各節,俄從前要求未允;以此餌之,斷無不愿。何不商詢外部,指以相助之法,微示以酬謝之意。如有機會,再奏請旨;其或允或否,仍在朝廷,并非使臣擅自許定。成則有大益,不成亦似無妨礙。望速設法,隨時飛示!既有旨令閣下商三國,祈速電飭駐德參贊往見外部巴蘭德。巴熟中國情形,臺必注意。電旨已復奏否?并示!敬。
致俄京許欽差(光緒二十一年四月二十六日卯刻)
敬電想已到。聞三國不管,確否?如何復奏?示及。假如請三國調處,云臺民將變,難交地,請援遼、旅例,加賠款若干以抵臺;三國肯管否?遼、旅加費是俄開端,似尚可商。臺地利最厚,如能贖回,不惜重價也。洋例廢約者雖少,然原議未允、更訂續約者頗多。懇三國助我訂續約,何如?即示復!宥。
許欽差來電(四月二十七日申刻到)
俄不及顧臺,亦不能再向日本贅話。已覆奏。澄。宥。
致臺北唐撫臺(光緒二十一年四月二十六日卯刻)
聞倭樺山擬兩禮拜到臺,李相電伊藤請緩,不知允否?請公自發急電,切懇李相且緩其來,再籌辦法。許商三國未允,敝處又電許設法。惟內意不聞許俄以厚報,恐未必肯助也。俄攻韓,自是逐倭;倭斷不敢與俄戰,亦斷不肯輕舍韓,相持牽制。此一兩月內,倭之水陸軍必不能盡萃于臺。臺軍民合力戰守,足可取勝。各國見臺能自立,當有轉機。此時惟有剛柔互用一策。王使之春已購定十艦,船皆堅好,炮械齊全;洋兵三千,議定三月到華,專為攻倭。共需一千四百萬兩,一年餉在內??钜呀柰?,五厘息;朝廷因和議已成,未允購,十分可惜。此船三個月可到,三個月內倭斷不能奪踞全臺;若彼時臺民堅守而我船已到,再與另議辦法,加賠款以贖臺,倭必允矣。臺地所值甚多,去冬美國人云:『如以臺作押,可借銀十萬萬兩』。臺能收回,此款不至無所出也。洞人微言輕,屢瀆無益;公如以此策為然,請切囑臺民公電總署具奏、亦電閩省京官入奏,公并電閩督代陳,或可邀允。宥。
唐撫臺來電(四月二十七日寅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