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彼周行。”“我姑酌彼金壘。”“未見君子,如調饑。”“厭行露。豈不夙夜,謂行多露。”“ィ彼小星,三五在東。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命不同。”“日居月諸。”“靜言思之,不能奮飛。”“燕燕于飛,差池其羽。”“先君之思,以{曰助}寡人。”“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鳴雁,旭日始旦。”“習習谷風,以陰以雨。”“采葑采菲,無以下體。”“誰謂荼苦,其甘如薺。”“我躬不閱,遑恤我後。”“碩人俁俁,公庭萬舞。有力如虎,執轡如組。”“云誰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北風其涼,雨雪其。惠而好我,攜手同行。”“愛而不見,搔首踟躕。”“玉之玩具也,象之扌帝也,揚且之皙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良馬五之。”“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自我徂樂,三歲食貧。”“誰謂河廣?一葦杭之。”“伯也執殳,為王前驅。”“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巷無居人,豈無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將叔無狃,戒其傷汝。”“兩服上襄,兩驂雁行。”“清人在彭,駟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翱。”“左旋右抽。”“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子不我思,豈無他人。”“雞既鳴矣,朝既盈矣。匪雞則鳴,蒼蠅之聲。”“蟋蟀在堂,歲聿其莫。今我不樂,日月其隊。無已太康,職思其居。”“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悠悠蒼天!曷其有極?”“予美亡此,誰與獨旦!”“駟孔阜,六轡在手。公之媚子,從公于狩。”“游環脅驅。”“陰引鋈續,文茵暢轂。”“言念君子,溫其如玉。”“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交交黃鳥,止于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維此奄息,百夫之特。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憂心如醉。”“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這洋洋,可以樂饑。”“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我來自東,零雨其。”“皇駁其馬。”“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鴻飛遵渚,公歸無所。於女信處。”“四牡,周道倭遲。豈不懷歸,王事靡監。我心傷悲。”“伐木丁丁,鳥鳴嚶嚶。”“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豈不懷歸,畏此簡書。”“和鸞,萬福攸同。”“我有嘉賓,中心貺之。”“織文鳥章,白旗幟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啟行。”“文武吉甫,萬邦為憲。”“四騏翼翼,路車有。簟{弗}魚服,鉤膺{攸革}革。”“方叔蒞止,其車三千。央央,方叔率止。約氐錯衡,八鸞。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蔥珩。”“蠢爾荊蠻,大邦為讎。方叔元老,克壯其猶。”“蕭蕭馬鳴,悠悠旆旌。徒御不驚,大庖不盈。”“吉日維戊。”“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人如玉。”“毋金玉爾音,而有遐心。”“爰居爰處,爰笑爰語。”“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正月繁霜。”“父母生我,胡俾我愈!不自我先,不自我後。”“彼月而微,此日而微。”“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發言盈庭,誰敢執其咎?”“明發不寐,有懷二人。”“周道,鞠為茂草。我心憂傷,焉如搗。”“維憂用老。”“君子無易由言,耳屬于垣。”“我躬不閱,遑恤我後。”“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職為亂階。”“瓶之罄矣,維壘之恥。”“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小東大東,杼柚其空。糾糾葛屨,可以履霜。”“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彼牽牛,不以服箱。”“東有啟明,西有長庚。”“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半,不可以挹酒漿。”“明明上天,照臨下土。”“自貽伊戚。”“我疆我理,南東其畝。”“上天同云,雨雪囗囗。益之以囗囗,既優既渥。既既足,生我百。”“祀事孔明,先祖是皇。”“有囗萋萋,興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六轡沃若。”“蔦與女蘿,施于松柏。”“有者弁。”“君子來朝,何錫予之?雖無予之,路車乘馬。:”“鸞聲囗。”“雨雪囗,見見曰消。”“卷發如蠆。”“終朝采綠,不盈一囗。予發曲局,薄言歸沐。”“中心藏之,何日忘之”“羊墳首,三星在。”“何不日鼓瑟。”“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式遏寇虐,よ不畏明。”“王欲玉女。”“天之方難,無然憲憲。天之方蹶,無然泄泄。”“天之牖民,如塤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攜。”“價人維藩,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懷德維寧,宗子維城。”“女い於中國。”“天不湎爾以酒。”“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謨定命,遠猶辰告。”“無言不讎,無德不報。”“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匪面命之,言提其耳。”“誰生厲階,至今為梗。”“誰能執熱,逝不以濯。其何能淑,載胥及溺。”“進退維谷。”“聽言則對,誦言如醉。”“倬彼云漢,昭回于天。”“靡神不舉,靡愛斯牲。”“旱魃為虐,如忄炎如焚。”“瞻昊天,有ィ其星。”“維岳降神,生甫及申。維申及甫,維周之翰。”“士民其瘵。”“哲夫成城,哲婦傾城。”“婦有長舌,維厲之階。”“人之云亡,邦國殄瘁。”“十千維耦。”“萬億及秭。”“設業設ね,崇牙樹羽。應田縣鼓,鼗磬圉。既備乃奏,簫管備舉。”“皇々厥聲,肅和鳴。”“有來,至止肅肅。相維辟公,天子穆穆。”“龍陽陽,和鈴央央,{攸革}革有。”“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監在茲。”“載芟載柞,其耕澤澤。千耦其耘,徂隰徂畛。”“厭厭其苗,綿綿其キ。”“其崇如墉,其比如櫛,以開百室。”“旨酒思柔。”“於鑠王師,遵養時晦。”“牡馬,在之野。薄言者,有有皇,有驪有黃,以車彭彭。”“振振鷺,鷺于下。鼓咽咽,醉言舞。”“無小無大,從公于邁。”“永錫難老。”“食我桑{黑甚},懷我好音。”“白牡も剛,犧尊將將。毛い,籩豆大房。萬舞洋洋,孝孫有慶。”“不虧不崩,不震不騰。三壽作朋,如岡如陵。”“公車千乘,朱英綠,二矛重弓。公徒三萬,貝胄朱囗,徒增增。”“黃發齒。”“鼗鼓淵淵,ィィ管聲。既和且平,依我磬聲。”“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相土烈烈,海外有截。”“不競不纟求,不剛不柔。敷政優優,百祿是遒。”“苞有三蘗,莫遂莫達。九有有截,韋顧既代,昆吾夏桀。”“撻彼殷武,奮伐荊楚,囗入其阻。”“赫赫厥聲,濯濯厥靈。壽考且寧,以保我後生。”

詩旨有極含蓄者、隱惻者、緊切者,法有極婉曲者、清暢者、峻潔者、奇詭者、玄妙者。《騷》賦古選樂府歌行,千變萬化,不能出其境界。吾故摘其章語,以見法這所自。其《鹿鳴》、《甫田》、《七月》、《文王》、《大明》、《綿》、《囗或樸》、《旱麓》、《思齊》、《皇矣》、《靈臺》、《下武》、《文王》、《生民》、《既醉》、《鳧囗》、《假樂》、《公劉》、《卷阿》、《囗民》、《韓奕》、《江漢》、《常武》、《清廟》、《維天》、《烈文》、《昊天》、《我將》、《時邁》、《執競》、《思文》,無一字不可法,當全讀之,不復載。

古逸詩箴銘謳謠之類,其語可入《三百篇》者:“翹翹車乘,招我以弓。豈不欲往,畏我友朋。”“君子有酒,小人鼓缶。”“雖有絲麻,無棄菅蒯。雖有姬姜,無棄蕉萃。”“祈招之囗囗,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俟河之清,人壽幾何?”“馬之剛矣,轡之柔矣。馬亦不剛,轡亦不柔。志氣キキ,取予不疑。”“棠棣之華,翩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魚在在藻,厥志在餌。”“九變復貫,知言之選。”“皎皎練絲,在所染之。”

──右逸詩

“立我囗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康衢》)“黃之池,其馬囗沙。皇人威儀。黃之澤,其馬囗玉。皇人受。”(“白云在天,山囗自出。”(《白云》)

──右謠

“卿云爛兮,囗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卿云》)“南山有烏,北山有張羅。烏自高飛,羅當奈何!”(《烏鵲》)“日月昭昭兮寢已馳,與子斯兮蘆之漪。”(《漁父》)

──右歌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之子于歸,遠送于野。”(《漪蘭》)“隴頭流水,流離四下。念我行役,飄然曠野。”(《隴頭》)

──右操

“皇皇惟敬口,口生垢,口戕口。”(口)“與其溺於人也,寧溺於淵。溺於淵,猶可游也。溺於人,灑中救也。”(囗盤)“毋曰胡傷,其禍將長。”(楹)“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敢余侮。囗於是,粥於是,以囗余口。”(鼎)

──右銘

“荷花長耜,耕彼南畝。四海俱有。”(舜祠田)“皇皇上天,照臨下土。集地之靈,降甘風雨。庶物群生,各得其所。”(用祭天)

──右辭

“鳳凰于飛,和鳴鏘鏘。有媯之後,將育於姜。”(懿氏)

──右繇

“涓涓不塞,將為江河。”(黃帝語)“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為諸侯度。”“畏首畏尾,身其馀幾。”

──右諺

漢魏人詩語,有極得《三百篇》遺意者,謾記於後:“非惟雨之,又潤澤之。非惟彳扁之,我汜布之。”“般般之獸,樂我君囿。”“總齊群邦,以翼大商。迭彼大彭,勛績惟光。”“誰謂華高,企其齊而。誰謂德難,厲其其庶而。”“金支秀華,庶毛翠旌。”“王侯秉德,其鄰翼翼,顯明昭式。”“惟德之臧,建侯之常。”“如山如岳,嵩如不傾。如江如河,澹如不盈。”“大海蕩蕩,水所歸。高賢愉愉,民所懷。”“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此二《雅周頌》和平之流韻也。“犖犖紫芝,可以療饑。”“月出皎兮,君子之光。君有禮樂,我有衣裳。”“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衣帶日以緩。”“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棄我如遺跡。”“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弦急知柱促。”“去者日以疏,來者日以親。”“愁多知夜長。”“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出戶獨徨,憂思當告誰。”“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不惜年往,憂世不治。”“山不厭高,海不厭深。”“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豈伊不虔,思于天衢。豈伊不懷,歸于榆。天命不忄舀,疇敢以渝。”“自惜袖短,內手知寒。”“憂來無方,人莫之知。”“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民之多僻,政不由己。”“泳彼長川,言息其滸。陟彼高岡,言刈其楚。”此《國風》清婉之微旨也。“靈之來,神哉沛。先以雨,般裔裔。”“志ㄈ儻,精權奇。浮云,ㄙ上馳。”“今安匹,龍為友。”“臨高臺以軒。”“江有香草目以蘭。”“昌樂肉飛。”“采虹垂天。”“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孤獸走索群,銜草不遑食。”“世無萱草,令我哀嘆。”此秦齊變風奇峭之遺烈也。

秦始皇時,李斯所撰《嶧山碑》,三句始下一韻,是《采苡}》第二章法。《瑯芽臺銘》,一句一韻,三句一換,是老子“明道若昧”章法。

太公《陰謀》有《筆銘》,云:“毫毛茂茂,(葉記月切)陷水可脫,陷文不活。”于鱗取之。余謂其言精而辭甚美,然是鄧析以後語也。“毫毛茂茂”,是蒙恬以後事也,必非太公作。

屈氏之《騷》,《騷》之圣也。長卿之賦,賦之圣也。一以風,一以頌,造體極玄,故自作者,毋輕優劣。

《天問》雖屬《離騷》,自是四言之韻,但詞旨散漫,事跡惝,不可存也。

延壽《易林》、伯陽《參同》,雖以數術為書,要之皆四言之懿,《三百》遺法耳。

楊用言《招魂》遠勝《大招》,足破宋人眼耳。宋玉深至不如屈,宏麗不如司馬,而兼撮二家之勝。

《大風》三言,氣籠宇宙,張千古帝王赤幟,高帝哉?漢武故是詞人,《秋風》一章,幾於《九歌》矣。《思李夫人賦》,長卿下,子云上,是耶?非耶?三言精絕,落葉哀蟬,疑是贗作。幽蘭、秀簟,的為傅語。

“《大風》安不忘危,其霸心之存乎?《秋風》樂極悲來,其悔心之萌乎?”文中子贊二帝語,去孔子不遠。

《垓下歌》正不必以“虞兮”為嫌,悲壯烏咽,與《大風》各自描寫帝王興衰氣象。千載而下,惟曹公“山不厭高”,“老驥伏櫪”,司馬仲達“天地開辟”、“日月重光”語,差可嗣響。

《柏梁》為七言歌行創體,要以拙勝。“日月星辰”一句,和者不及。“宗室廣大日益滋”,為宗正劉安國。“外家公主不可治”,為京兆尹。按當作內史。“三輔盜賊天下危”,為左馮翊咸宣。“盜起南山為民災”,為右扶風李成信。其語可謂強諫矣,而不聞逆耳。郭舍人“妃女唇甘如飴”,淫褻無人臣禮,而亦不聞罰治,何也?若“枇杷橘栗桃李梅”,雖極可笑,而法亦有所自,蓋宋玉《招魂》篇內句也。

漢時衛霍營平,糾糾虎臣,然《柏梁詩》“郡國士馬羽林材”、“和撫四夷不易哉”語,無愧七言風雅。《封建三王有》及屯田諸疏,兩漢文章皆莫能及,然《三王表》或幕客所為。柏梁歌詠,咸依位序,獨驃騎在丞相前,大將軍在丞相後,昔人云“去病日貴”,此亦一徵。按《古文苑》注稱臺成於元鼎二年,登臺賦詩乃元封三年,而霍去病以元狩六年卒,是時青蓋兼二職也。然則“郡國士馬”之詠,亦出青口耶?

韋孟玄成《雅公布》之後,不失前規,繁而能整,故未易及。昌少之,私所不解。

鍾嶸言“行行重行行”十四首“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幾乎一字千金。”後并“去者日以疏”五首為十九首,為枚乘作。或以“洛中何郁郁”、“游戲宛與洛”為詠東京,“盈盈樓上女”為犯惠帝諱。按臨文不諱,如“總齊群邦”,故犯高諱,無妨。宛洛為故周都會,但王侯多第宅,周世王侯,不言第宅;“兩宮”“雙闕”,亦似東京語。意者中間雜有枚生或張衡蔡邕作,未可知。談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詞婉旨,遂足并駕,是千古五言之祖。

“相去日以遠,衣帶日以緩”,“緩”字妙極。又古歌云:“離家日趨遠,衣帶日趨緩。”豈古人亦相蹈襲耶?抑偶合也?“以”字雅,“趨”字峭,俱大有味。

“東風搖百草”,“搖”字稍露崢嶸,便是句法為人所窺。“朱華冒綠池”,“冒”字更捩眼耳。“青袍似春草”,復是後世巧端。

李少卿三章,清和調適,怨而不怒。子卿稍似錯雜,第其旨法,亦魯衛也。“上山采蘼蕪”“四坐且莫喧”“悲與親友別”“穆穆清風至”“橘柚垂華實”“十五從軍征”“青青園中葵”“雞鳴高樹顛”“日出東南隅”“相逢狹路間”“昭昭素明月”“昔有霍家奴”“洛陽城東路”“飛來雙白鵠”“翩翩堂前燕”“青青河邊草”,“《悲歌》、《緩聲》、《八變》、《艷歌》、《紈扇篇》、《白頭吟》,是兩漢五言神境,可與《十九首》、《蘇》、李并驅。

《詩譜》稱漢郊廟十九章,煅意刻酷,煉字神奇,信哉!然失之太峻,有《秦風小戎》之遺,非《頌》詩比也。唐山夫人雅歌之流,調短弱未舒耳。《鐃歌》十八中有難解及迫詰屈曲者,“如孫如魚乎?悲矣”、“堯羊蜚從王孫行”之類,或謂有缺文斷簡,“妃呼”、“收中吾”之類,或謂曲調之遺聲,或謂兼正辭填訊,大小混錄,至有直以為不足觀者。“巫山高”、“芝為車”,非三言之始乎?“臨高臺以軒”、“桂樹為君船”、“青絲為君笮”、“雙珠玳瑁簪”,非五言之神足乎?“駕六飛龍四時和”,“江有香草目以蘭,黃鵠高飛離哉翻”,非七言之妙境乎?其誤處既不能曉,佳處又不能識,以為不足觀,宜也。

《鐸舞》《巾舞》,歌俳歌政,如今之《琴譜》及樂聲車公車之類,絕無意誼,不足存也。

錄蘇李雜詩十二首,雖總雜寡緒,而渾樸可詠,固不必二君手筆,要亦非晉人所能辦也。如“人生一世間,貴與愿同俱”,“紅塵蔽天地,白日何冥冥”,“招搖西北指,天漢東南傾”,“短褐中無緒,帶斷續以繩”,“瀉水置瓶中,焉辨淄與澠”,“仰視云間星,忽若割長帷”,仿佛河梁間語。

楊用錄古詩逸句及書語可入詩者,不能精,亦有遺漏。余擇而錄之:“紅塵蔽天地,白日何冥冥。”“安知鳳皇德,貴其來見稀。”(皆李陵)“泛泛江漢萍,飄蕩永無根。”“青青陵中草,傾葉朝日。”(作“希”乃妙。)“天霜木葉下,鴻雁當南飛。”“人遠精神近,寤寐見容光。”“初秋北風至,吹我章華臺。浮云多暮色,似從崦嵫來。”“石上生菖蒲,一雨八九節。仙人勸我冫食,令我好顏色。”“去歸不顧門,萎韭不入園。”(諸葛孔明)“探懷授所歡,愿醉不顧身。”(王仲宣“皎月垂素光,玄云為仿佛。”(劉公)“金荊持作枕,紫荊持作床。”“黃鳥鳴相追,咬咬弄好音。”“翕如翔云會,忽若驚風散。”(刺腆)“迅飚翼華蓋,飄若鴻飛。”(石崇)“爭先非吾事,靜照在忘求。”(右軍)“遙看野樹短。”(虞騫)“浴景出東氵亭。”(《仙詩》)已上皆古詩。“生無一日歡,死有萬世名。”(《列子》)“片玉可以琦,奚必待盈尺。”“駿馬養外廄,美人充下陳。”(《陳國策》)“薰以香自燒,膏以明自煎。”(《龔勝傳》)“孔子辭廩丘,終不盜帶鉤。許由讓天下,終不利封侯。”“日回而月周,終不與時游。”“南游罔{穴良}野,北息沈墨鄉。”(俱《淮南子》)“跣跗被商舄,重譯吟詩書。”(王充)“新霽清升,天光入隙中。”(佛經)“隴坂縈九曲,不知高幾里。”(《三秦記》)“喬木知舊都。”(《呂覽》)“新林無長木。”(同)“素湍如委練。”(羅含《記》)“揮袖起風塵。”(劉邵)“蘭葩豈虛鮮。”(郭璞)“文禽蔽綠水。”(應璩)“兩雄不并棲。”(《三國志》)已上雜書語。

《孔雀東南飛》質而不俚,亂而能整,敘事如畫,敘情若訴,長篇之圣也。人不易曉,至以《木蘭》并稱。《木蘭》不必用“可汗”為疑,“朔氣”“寒光”致貶,要其本色,自是梁陳及唐人手段。《胡笳十八拍》軟語似出閨,而中雜唐調,非文姬筆也,與《木蘭》頗類。

余讀《琴操》所稱記舜禹孔子詩,咸淺易不足道。《拘幽》,文王在系也,而曰:“殷道囗囗,浸濁煩。朱紫相合,不別分。迷亂聲色,信讒言。”即無論其詞已,內文明,外柔順,蒙難者固如是乎?“瞻天案圖,殷將亡。”豈三分服事至德人語!“望來羊”固因眼如望羊傅也。他如《獻玉退怨歌》謂楚懷王子平王。夫平王,靈王弟也,歷數百年而始至懷王。至乃謂玉人為樂正子,何其俚也。《窮劫曲》言楚王乖劣,任用無忌,誅夷白氏,三戰破郢,王出奔。用無忌者,平王也。奔者昭王也。太子建已死,有子勝,後封白公,非白氏也。其辭曰:“留兵縱騎虜京闕。”時未有騎戰也。《河梁歌》:“舉兵所伐攻秦王。”句踐時秦未稱王也,句踐又無攻秦。夫偽為古而傳者,未有不通於古者也。不通古而傳,是豈偽者之罪哉!

詞賦非一時可就。《西京雜記》言相如為《子虛上林》,游神蕩思,百馀日乃就,故也。梁王兔園諸公無一佳者,可知矣。坐有相如,寧當罰酒,不免腐毫。

“入不言兮出不辭,乘回風兮載云旗。”雖爾忽,何言之壯也。“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是千古情語之祖。

《卜居》《漁》你,便是《赤壁》。諸公作俑,作法於涼,令人永慨。

長卿《子虛》諸賦,本從《高唐》物色諸體,而辭勝之。《長門》從《騷》來,毋論勝屈,故高於宋也。長卿以賦為文,故《難蜀封禪》綿麗而少骨;賈傅以文為賦,故《吊屈鵬鳥》率直而少致。

太史公千秋軼才,而不曉作賦。其載《子虛上林》,亦以文辭宏麗,為世所珍而已,非真能賞詠之也。觀其推重賈生諸賦可知。賈暢達用世之才耳,所為賦自是一家。太史公亦自有《士不遇賦》,絕不成文理。荀卿《成相》諸篇,便是千古惡道。

雜而不亂,復而不厭,其所以為屈乎?麗而不俳,放而有制,其所以為長卿乎?以整次求二子則寡矣。子云雖有剽模,尚少逕。班張而後,愈博愈晦愈下。

子云服膺長卿,嘗曰:“長卿賦不是從人間來,其神化所至恥?”研摩白首,竟不能逮,乃謗言欺人云:“雕蟲之技,壯夫不為。”遂開千古藏拙端,為宋人門戶。

《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長門》一章,幾於并美。阿嬌復幸,不見紀傳,此君深於愛才,優於風調,容或有這,史失載耳。凡出長卿手,靡不麗工至,獨《琴心》二歌淺稚,或是一時匆卒,或後人傅益。子瞻乃謂李陵三章亦偽作,此兒童之見。夫工出意表,意寓法外,令曹氏父子猶尚難之,況他人乎?

《子虛》《上林》材極富,辭極麗,而運筆極古雅,精神極流動,意極高,所以不可及也。長沙有其意而無其材,班張潘有其材而無其筆,子云有其筆而不得其精神流動處。

《長門》“邪氣壯而攻中”語,亦是太拙。至“揄長袂以自翳,數昔日之{侃言}殃”以後,如有神助。漢家雄主,例為色,或再幸再棄,不可知也。

孟堅《兩都》,似不如張平子。平子雖有衍辭,而多佳境壯語。

“囗薄怒以自持,曾不可乎犯干。目略微盼,精彩相授,志熊橫出,不可勝記。”此玉之賦神女也。“意密體疏,俯仰異觀。含喜微笑,竊視流盼。”此玉之賦登徒也。“神光離合,乍陰乍陽。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盼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此子建之賦神女也。其妙處在意而不在象,然本之屈氏“滿堂兮美人,忽與余兮目成。”“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余兮善窈窕”,變法而為之者也。

宋玉《諷賦》與《登徒子好色》一章,詞旨不甚相遠,故昭明遺之。《大言》《小言》,枚皋滑稽之流耳。《小言》無內之中本騁辭耳,而若薄有所悟。

班姬《搗素》如“閱絞練之初成,擇玄黃之自出。準華裁於昔時,疑形異於今日”,又“書既封而重題,笥已緘而更結”,皆六朝鮑謝之所自出也。昭明知選彼而遺此,未審其故。

子云《逐貧賦》固為退之《送窮文》梯階,然大單薄,少變化。內貧答主人“茅茨上階,瑤臺瓊榭”之比,乃以儉答奪得,非貧答主人也。退之橫出意變,而辭亦雄贍,末語“燒車與船,延之上坐”,亦自勝凡。子云之為賦、為《玄》、為《法言》,其旁搜酷擬,沉想曲換,亦自性近之耳,非必材高也。

傅武仲有《舞賦》,皆托宋玉為襄王問對。及閱《古文苑》宋玉《舞賦》,所少十分之七,而中間精語,如“華飛{髟肖}而雜纖羅”,大是麗語。至于形容舞態,如“羅衣從風,長袖交橫。駱驛飛散,颯沓合并。綽約閑靡,機迅體輕”,又“回身還入,迫于急節。紆形赴遠,ㄘ以摧折。纖蛾飛,繽若絕。”此外亦不多得也。豈武仲衍玉賦以為己作耶?抑後人節約武仲之賦,因序語而誤以為玉作也?

枚乘《菟園賦》,記者以為王薨後,子皋所為。據結尾婦人先歌而後無和者,亦似不完之篇。

“凄唳辛酸,嚶嚶關關,若離鴻之鳴子也。含胡單諧,雍雍喈喈,若群雛之從母也。”其《笙賦》之巧詣乎?(“鳴”作“命”。)“器和故響逸,張急故聲清,間遼故音,弦長故微鳴。”其《琴賦》之實用乎?“揚和顏,攘皓腕”以至“變態無窮”數百語,稍極形容,蓋叔夜善於琴故也。子淵《洞簫》、季長《長笛》,才不勝學,善鋪敘而少發揮。《洞簫》孝子慈母之喻,不若安仁之切而雅也。

楊用所載七仄,如宋玉“吐舌萬里唾四海”,緯書“七變入臼米出甲”,佛偈“一切水月一切攝”,七平如《文選》“離飛綃垂纖羅”,俱不如老杜“梨花梅花參差開”、“有客有客字子美”和美易讀,而楊不之及。按傅武仲《舞賦》,家有《古文苑文選》,皆云“華飛綃雜纖羅”,不言“垂纖羅”也。

東方曼倩管公明郭景純俱以奇才挾神術,而宦俱不達。景純以舌為筆者也,公明以筆為舌者也,曼倩筆舌互用者也。若其超物之哲,曼倩為最,公明次之,景純下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海市| 金堂县| 大同市| 离岛区| 桦南县| 若尔盖县| 抚顺市| 靖江市| 微博| 衢州市| 泸水县| 民权县| 和平区| 宁武县| 浦江县| 五大连池市| 定边县| 东乌珠穆沁旗| 勐海县| 山东| 深水埗区| 报价| 顺义区| 南宁市| 祁东县| 曲靖市| 丹凤县| 温泉县| 广东省| 仁怀市| 临邑县| 洞头县| 金平| 揭阳市| 乌拉特后旗| 壶关县| 韩城市| 沙洋县| 平昌县| 鹿邑县| 虎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