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列傳五
- 明倫匯編官常典宗人府部
- (清)陳夢雷
- 11113字
- 2015-12-26 16:38:20
金一
摑保
按金史本傳昭祖族人摑保者從昭祖耀武于青嶺
白山還至姑里甸昭祖得疾寢于村舍洞無門扉乃
以車輪當門為蔽摑保臥輪下為捍御已而賊至刃
交于輪輻間摑保洞腹見膏恐昭祖知之乃然薪取
膏以為炙問之以
闕
五字
知之遂中夜啟行
拔達盆納
按金史本傳謝庫德之孫拔達謝夷保之子盆納皆
佐世祖有功盆納勇毅善射當時有與同名者嘗有
貳志目之曰惡盆納天會十五年拔達贈儀同三司
盆納贈開府儀同三司在世祖時歡都冶訶及劾者
拔達盆納五人者不離左右親若手足元勛之最著
者也明昌五年皆配饗世祖廟廷
冶訶
按金史本傳冶訶系出景祖居神隱水完顏部為其
部勃堇與同部人把里勃堇斡泯水蒲察部胡都化
勃堇廝都勃堇泰神忒保水完顏部安團勃堇統八
門水溫迪痕部活里蓋勃堇俱來歸金之為國自此
益大肅宗拒桓已再失利世祖命歡都冶訶以本
部謀克之兵助之冶訶與歡都常在世祖左右居則
與謀議出則蒞行陣未嘗不在其間天會十五年贈
銀青光祿大夫明昌五年贈特進謚忠濟與代國公
歡都特進劾者開府儀同三司盆納儀同三司拔達
俱配享世祖廟廷冶訶子阿魯補骨訛古乃散荅
散荅子蒲查
胡十門
按金史本傳始祖兄弟三人保活里之后為神土懣
迪古乃別有傳胡十門者曷蘇館人也父撻不野事
遼為太尉胡十門善漢語通契丹大小字勇而善戰(zhàn)
高永昌據東京招曷蘇館人眾畏高永昌兵強且欲
歸之胡十門不肯從召其族人謀曰吾遠祖兄弟三
人同出高麗今大圣皇帝之祖入女直吾祖留高麗
自高麗歸于遼吾與皇帝皆三祖之后皇帝受命即
大位遼之敗亡有征吾豈能為永昌之臣哉始祖兄
阿古乃留高麗中胡十門自言如此蓋自謂阿古乃
之后云于是率其族屬部眾詣撒改烏蠢降營于囗
回山之下永昌攻之胡十門力戰(zhàn)不能敵奔于撒改
及攻開州胡十門以糧餉給軍后攻保州遼將以舟
師遁胡十門邀擊敗之降其士卒賞賜甚厚以為曷
蘇館七部勃堇給銀牌一木牌三天輔二年卒贈監(jiān)
門衛(wèi)上將軍再贈驃騎衛(wèi)上將軍子鉤空嘗從攻顯
州領四謀克軍破魚梁務功最以其父所管十部為
曷蘇館都勃堇有合住者亦稱始祖兄苗裔但不知
與胡十門相去幾從耳
朮魯
按金史本傳朮魯宗室子從鄭王斡賽敗高麗于曷
懶取亞魯城克寧江州收黃龍府出河店之役達魯
古城之役護步荅岡之役皆力戰(zhàn)有功東京降為本
路招安副使敗遼兵破同刮營蘇州漢民叛走朮魯
追復之以功為謀克天輔四年卒年四十一皇統中
贈鎮(zhèn)國上將軍
習室
按金史石土門傳石土門子習室康宗時高麗筑九
城于曷懶甸習室從斡賽軍太祖攻寧江州習室摧
鋒力戰(zhàn)授猛安后從斜也克中京襲遼主于鴛鴦濼
略定山敗夏將李良輔兵與婁室俱獲遼帝于余睹
谷宗翰伐宋與銀朮可圍守太原明年攻襄垣下潞
城降西京至汴元帥府以懷孟北阻太行南瀕河控
制險要使習室統十二猛安軍鎮(zhèn)撫之于是殄平寇
盜招集流亡四境以安天會五年薨熙宗時贈特進
大定間謚威敏世宗思太祖太宗創(chuàng)業(yè)艱難求當時
群臣勛業(yè)最著者圖像于衍慶宮遼王斜也金源郡
王撒改遼王宗干秦王宗翰宋王宗望梁王宗弼金
源郡王習不失金源郡王斡魯金源郡王希尹金源
郡王婁室楚王宗雄魯王阇母金源郡王銀朮可隋
國公阿離合懣金源郡王完顏忠豫國公蒲家奴金
源郡王撒離喝兗國公劉彥宗特進斡魯古齊國公
韓企先并習室凡二十一人初海陵罷諸路萬戶置
蘇濱路節(jié)度使世宗時近臣奏請改蘇濱為耶懶節(jié)
度使不忘舊功上曰蘇濱耶懶二水相距千里節(jié)度
使治蘇濱不必改石土門親管猛安子孫襲封者可
改為耶懶猛安以示不忘其初
斡魯古勃堇
按金史本傳斡魯古勃堇宗室子也太祖伐遼使斡
魯古阿魯撫諭斡忽忽賽兩路系遼女直與遼節(jié)度
使撻不也戰(zhàn)敗之斬撻不也酷輦嶺阿魯臺罕等十
四大彎皆降斡忽忽賽兩路亦降與遼都統實婁戰(zhàn)
于咸州西敗之斬實婁于陣與婁室克咸州囗滿忽
吐以所部降于斡魯古鄰部戶七千亦來歸遂與遼
將喝補戰(zhàn)破其軍數萬人太祖嘉之以為咸州軍帥
斡魯伐高永昌于東京斡魯古以咸州軍佐之遼秦
晉國王耶律捏里來伐迪古乃婁室婆盧火等將二
萬眾合斡魯古咸州兵往擊之胡突古嘗叛入于遼
居于東京南永昌據東京太祖索之以歸斡魯古伐
永昌以便宜署胡突古為千戶散都魯訛魯補皆無
功亦以便宜除官及以便宜解權謀克斛拔魯黃哥
達及保等職皆非其罪太祖聞之盡復斛拔魯等謀
克胡突古等皆罷去太祖聞斡魯古軍中往往闕馬
而官馬多匿于私家遂檢括之耶律捏里佛頂遺斡
魯古書請和斡魯古以捏里書并所答書來上且請
曰復有書問宜如何報之詔曰若彼再來請和汝當
以阿囗等叛亡索而不獲至于交兵我行人賽剌亦
不遣還若歸賽剌及送阿囗等則和好之議方敢奏
聞仍恐議和非實無失備御耶律捏里軍蒺藜山斡
魯古以兵一萬戍東京太祖使迪古乃婁室復以兵
一萬益之詔曰遼主失道肆命徂征惟爾將士當體
朕意拒命者討之服者撫安之毋貪俘掠毋肆殺戮
所賜捏里詔書可傳致也詔捏里曰汝等誠欲請和
當廢黜昏主擇立賢者副朕吊伐之意然后可議和
約不然當盡并爾國其審圖之捏里復書斡魯古云
降去人痕孛見還則當送阿囗等上曰痕孛等乃交
兵之后來降阿囗則平日以罪亡去其事特異復詔
捏里令此月十三日送阿囗至顯州各遣重臣議疆
場事斡魯古等攻顯州知東京事完顏斡論以兵來
會即以兵三千先度遼水得降戶千余遂薄顯州郭
藥師乘夜來襲斡論擊走之斡魯古等遂與捏里等
戰(zhàn)于蒺藜山大敗遼兵追北至阿里真陂獲佛頂家
屬遂圍顯州攻其城西南軍士神篤逾城先入燒其
佛寺煙焰撲人守陴者不能立諸軍乘之遂拔顯州
于是干懿豪徽成川惠等州皆降干州后為閭陽縣
遼諸陵多在此禁無所犯徙成川州人于同銀二州
居之捏里再以書來請和斡魯古承前詔以阿囗為
言答之駐軍顯州以聽命賜斡魯古等馬十匹詔曰
汝等力摧大敵攻下諸城朕甚嘉之遼主未獲人心
易搖不可恃戰(zhàn)勝而失備御遼雙州節(jié)度使張崇降
斡魯古以便宜命復其職仍令世襲斡魯古久在咸
州多立功亦自恣劾里保雙古等告斡魯古不法事
遼帝在中京可追襲而不追襲咸州糧草豐足而奏
數不以實攻顯州獲生口財畜多自取捏里孛剌束
等亦告孛革瞢葛麻吉窩論赤閨阿剌本乙剌等多
取生口財畜遂以阇哥代為咸州路都統阇哥亦宗
室子也既代斡魯古治咸州初迪古乃婁室奏攻顯
州新降附之民可遷其富者于咸州路其貧者徙內
地于是詔使阇哥擇其才可干事者授之謀克其豪
右誠心歸附者擬為猛安錄其姓名以聞饑貧之民
官賑給之而使阇母為其副統云久之遼通祺雙遼
四州之民八百余家詣咸州都統降上曰遼人賦斂
無度民不堪命相率求生不可使失望分置諸部擇
善地以處之太祖召斡魯古自問之斡魯古引伏阇
哥鞫窩論等詔降斡魯古為謀克而禁錮窩論等天
輔六年討賊于牛心山道病卒天眷中贈特進天德
二年配享太祖廟庭大定十五年謚莊翼
婆盧火
按金史本傳婆盧火安帝五代孫太祖伐遼使婆盧
火征迪古乃兵失期杖之后與渾黜以四千人往助
婁室銀朮哥攻黃龍府辭勒罕轍孛得兄弟直囗里
部人嘗寇耶懶路穆宗遣婆盧火討之至阿里門河
辭勒罕偽降遂略馬畜三百而去復元勒部掠二十
五寨太祖復使婆盧火討之婆盧火渡蘇袞河招降
旁近諸部因籍丁壯為軍至特膝吳水轍孛得偽降
復叛去執(zhí)而殺之婆盧火至特鄰城圍之辭勒罕遁
去婆盧火破其城執(zhí)其妻子辭勒罕遂降曰我之馬
牛財貨盡矣何以為生婆盧火與之馬十匹直囗里
部產良馬太祖使紇石烈阿習罕掌其畜牧婆盧火
及子婆速俱為謀克天輔五年摘取諸路猛安中萬
余家屯田于泰州婆盧火為都統賜耕牛五十婆盧
火舊居按出虎水自是徙居泰州而遣拾得查端阿
里徒歡奚撻罕等俱徙焉唯族子撒剌喝嘗為世祖
養(yǎng)子獨得不徙太祖取燕京婆盧火為右翼兵出居
庸關大敗遼兵遂取居庸蕭妃遁去都監(jiān)高六等來
送款乞降習古乃追蕭妃至古北口蕭妃已過三日
不及而還上令婆盧火胡實賚率輕騎追之蕭妃已
遠去獲其從官統軍察剌宣徽查剌并其家族及銀
牌二印十有一及迭剌叛婆盧火石古乃討平之其
群官率眾降者就使領其所部太宗以空名宣頭及
銀牌給之同時有婆盧火者婁室平陜西婆盧火繩
果監(jiān)戰(zhàn)后為平陽尹西南路招討使終于慶陽尹泰
州婆盧火守邊屢有功太宗賜衣一襲并賜其子剖
叔八年以甲冑賜所部諸謀克天會十三年加同中
書門下平章事天眷元年駐烏骨迪烈地薨贈開府
儀同三司謚剛毅子剖叔襲猛安天眷二年為泰州
副都統子斡帶廣威將軍婆速官特進子吾札忽
拔離速
按金史本傳拔離速銀朮可弟天輔六年宗翰在北
安州將會斜也于奚王嶺遼兵奄至古北口使婆盧
火渾黜各領兵二百擊之渾黜請濟師宗翰欲自往
希尹婁室曰此易與耳請以千人為公破之渾黜以
騎士三十人前行至古北口遇其游兵逐入山谷遼
人以步騎萬余迫戰(zhàn)亡騎五人渾黜退據關口希尹
婁室至拔離速訛謀罕胡實海摧鋒奮擊大破之斬
馘甚眾盡獲甲胄輜重希尹與撒里古獨裴滿突捻
敗其伏兵殺千余人獲馬百余匹婁室拒夏人出陵
野嶺留拔離速以兵二百據險守之銀朮可圍太原
近縣先已降宋軍來救太原者復據太谷祁縣拔離
速阿鶻懶復取之宋姚古軍隆州谷拔離速敗之張
灝兵出汾州又擊走之天會四年克太原拔離速為
管勾太原府路兵馬事復與婁室敗宋兵于文水遂
從宗翰圍汴與銀朮可略地襄鄧入均州還攻唐蔡
陳三州皆破之克潁昌府遂與泰欲馬五襲宋康王
于揚州康王渡江入于建康天會十五年遷元帥左
都監(jiān)宗弼再定河南撒離喝經略陜西至涇州拔離
速大破宋軍于渭州渭州德順軍皆降陜西平遷元
帥左監(jiān)軍加金吾衛(wèi)上將軍卒謚敏定
習古乃
按金史本傳習古乃亦書作實古乃嘗與銀朮可俱
往遼國取阿囗還言遼人可取之狀太祖始決意伐
遼矣婆盧火取居庸關蕭妃自古北口出奔太祖使
習古乃追之不及后為臨潢府軍帥討平迭剌其群
臣率眾降者請使就領諸部太宗賜以空名宣頭及
銀牌使以便宜授之獲遼許王莎邏駙馬都尉蕭乙
辛遼梁王在紇里水雅里自立不知果在何處至是
始知之于是徙遼降人于泰州時暑未可徙習古乃
請姑處之嶺西及習古乃筑新城于契丹周特城詔
置會平州烏虎里部人迪烈劃沙率部族降朝廷以
撻仆野為本部節(jié)度使烏虎為都監(jiān)習古乃封還撻
仆野等宣誥以便宜加撻仆野散官填空名告身授
之及錄上降附有勞故官八百九十三人朝廷從之
于是迪烈加防御使為本部節(jié)度使劃沙加諸司使
為節(jié)度副使知迪烈底部事撻離荅加左金吾衛(wèi)上
將軍節(jié)度副使知突鞠部事阿枲加觀察使為本部
節(jié)度其余遷授有差以龐葛城之城分賜烏虎里迪
烈底二部及契丹人其未墾者聽任力占射久之領
咸州煙火事天輔六年完顏慎思所部及其余未置
猛安謀克戶口命習古乃通閱具籍以上天會十年
改南京路軍帥司為東南路都統司習古乃為都統
移治東京鎮(zhèn)高麗
宗亨
按金史本傳金源郡王習不失子宗亨本名撻不也
性忠謹天輔初以宗室子充護衛(wèi)擒宗盤宗雋有功
加忠勇校尉遷昭信校尉尚囗局直長三年升本局
副使丁父憂時宗正官屬例以材選宗亨在選中遂
起復為淑溫特宗室將軍改會寧府少尹歷登州刺
史改獻州刺史澤州定為特滿群牧使同知北京路
轉運使改澤州定國軍節(jié)度使海陵庶人南伐以本
職領武陽軍都總管過淮世宗即位以手詔班賜宗
亨宗亨得詔即入朝大定二年授右宣徽使未幾為
西北路兵馬都統以討契丹右副元帥仆散忠義與
窩斡遇于花道宗亨與左翼萬戶蒲察世杰等以七
謀克軍與之戰(zhàn)失利及窩斡敗其黨括里扎八率眾
南奔宗亨追及之扎八詐稱降宗亨信之扎八詭曰
括里走愿往邀宗亨不聽乃大縱軍士取賊所棄囊
橐人畜多自有之括里扎八亡入于宋坐是降為寧
州刺史
彀英
按金史本傳彀英本名撻懶幼警敏有志膽初丱角
太祖見而奇之年十六父銀朮可授以甲使從伐遼
常為先鋒授世襲謀克宗翰自太原還西京銀朮可
圍守之彀英在行間屢有功宋兵數萬救太原至南
關銀朮可與弟拔離速完顏婁室等擊之當隘巷間
一卒揮刀向拔離速彀英以刀斷其腕一卒復從旁
以槍刺之彀英斷其槍追殺之拔太原下河東諸州
攻汴京皆有功與都統馬五徇地漢上至上蔡以先
鋒破孔家軍睿宗攻開州彀英先登流矢中其口睿
宗親視之創(chuàng)未愈強起之攻大名府第功宗弼第一
彀英次之攻東平彀英居最拔離速襲宋康王于揚
州彀英為先鋒拔離速追宋孟后于江南彀英前行
趨潭州宋大兵在常武彀英以選兵薄其城敗千余
人明日城中出兵來戰(zhàn)彀英以五百騎敗之獲馬二
百匹遂攻常武拔離速以諸軍為大陣居其后彀英
以五百騎為小陣當前行即麾兵馳宋軍宋軍亂遂
大敗之拔離速觀其周旋嘆賞之其后河東郡縣多
叛彀英以先鋒攻絳州克之復攻沁州飛炮擊其右
脅舁歸營中諸軍攻沁州三日不能下別將骨強
起彀英指麾士卒遂克之攝河東路都統從左監(jiān)軍
移剌余睹招西北諸部彀英將騎三千五百平其九
部獲生口三千馬牛羊十五萬以先鋒破宋吳山軍
再戰(zhàn)再勝遂囗宋兵于隘死者不可勝計宋兵遁去
宗弼再取和尚原彀英以本部破宋五萬人遂奪新
叉口宗弼留兵守之是夜大雪道路皆冰和尚原宋
兵勢重不可徑取宗弼用彀英策入自傍近高山叢
薄翳薈間出其不意遂取和尚原彀英請速入大散
關自以本部為殿以備伏兵宗弼至仙人關彀英先
攻之宗弼止之彀英不止宗弼以刀背擊其兜鍪使
之退彀英曰敵氣已沮不乘此而取之后必悔之已
而果然宗弼嘆曰既往不咎乃班師彀英殿且戰(zhàn)且
卻遂達秦中齊國初廢元帥右監(jiān)軍撒離喝馳驛撫
治諸郡至同州故齊觀察使李世輔出迎陽墜馬稱
折臂舁歸撒離喝入城世輔詐使通判獻甲以壯士
十人被甲上廳事世輔自壁后突出執(zhí)撒離喝彀英
方索馬于外變起倉卒不得入城門已閉皆有兵衛(wèi)
至東門合荅雅領騎三十余與彀英遇遂斬門者出
而世輔擁眾自西門出彀英與合荅雅襲之一進一
退以綴世輔使不得速世輔慮救兵至乃要撒離喝
與之盟勿使追之留撒離喝于道側彀英識其聲與
騎而歸除安遠大將軍攝太原尹四境咸治兼攝河
東南北兩路兵馬都總管朝廷以河南陜西與宋已
而復取之師至耀州宋人每旦出城張旗閱隊抵暮
而還道隘騎不得逞彀英請兵五百薄暮先使五十
人趨山巔令之曰旦日視敵出舉幟指其所向乃以
余兵伏山谷間明日城中人出閱如前山巔旗舉伏
兵發(fā)宋兵爭馳入城彀英麾軍登城拔宋幟立金軍
旗幟宋軍后者望見之不敢入遂降城中人亦降宋
吳玠擁重兵據涇州涇原以西多應之元帥撒離喝
欲退守京兆俟河南河東軍彀英曰我退守吳玠必
取鳳翔京兆同華據潼關吾屬無類矣撒離喝曰計
將安出彀英曰事危矣不如速戰(zhàn)我軍陣涇之南原
宋兵必自西原來彀英與斜補出各以選騎五百摧
其兩翼元帥當其中擊之可以得志監(jiān)軍拔離速曰
二子當其左右拔離速愿當其中元帥據岡阜多張
旗幟為疑兵可以得志撒離喝從之吳玠兵果自西
原來彀英斜補出擊其左右自旦至午吳玠左右軍
少退拔離速當其前沖擊之遂敗玠軍僵尸枕籍大
澗皆滿自此蜀人喪氣不敢復出關陜遂定歷行臺
吏部工部侍郎從宗弼巡邊遷刑部尚書轉元帥左
都監(jiān)天德二年遷右監(jiān)軍元帥府罷改山西路統軍
使領西北西南兩路招討兵馬坐無功降臨海軍節(jié)
度使歷平陽太原尹正隆末為中都留守兼西北面
都統討契丹撒八駐軍歸化州世宗即位于遼陽使
彀英侄阿魯瓦持詔往歸化命彀英為左副元帥就
遣使召陜西統軍徒單合喜宣大定改元詔赦于西
南西北招討司河東河北山東諸路州鎮(zhèn)調猛安軍
屯京畿阿魯瓦見彀英彀英猶豫未決士卒皆欲歸
世宗彀英不得已乃受詔以元帥令下諸路亟泥馬
槽二萬具諸路聞之以為大軍且至然后遣人宣赦
所至皆聽命大定元年十一月彀英以軍至中都同
知留守璋請至府議事彀英疑璋有謀乃陽許諾排
節(jié)仗若將往者遂率騎從出施仁門駐兵通州見世
宗于三河詔彀英以便宜規(guī)措河南陜西山東邊事
二年正月至南京遂復汝潁嵩等州縣授世襲猛安
入拜平章政事罷為東京留守未行改濟南尹初彀
英宿將恃功在南京頗黷貨不恤軍民詔使問以邊
事彀英不答謂詔使曰爾解何事待我到闕奏陳及
召入竟無一語及邊事者在相位多自專己所欲輒
自奏行之除留守輒忿忿不接賓客雖近臣往亦不
見上怒遂改濟南上數之曰朕念卿父有大功于國
卿舊將亦有功故改授此職卿宜知之若復不悛非
但不保官爵身亦不能保也彀英頓首謝久之改平
陽尹致仕起為西京留守以母憂去官尋以本官起
復俄復為東京歷上京詔曰上京王業(yè)所起風俗日
趨詭薄宗室聚居號為難治卿元老大臣眾所聽服
當正風俗檢制宗室持以大體十五年致仕久之史
臣上太宗睿宗實錄上曰當時舊人親見者惟彀英
在詔修撰溫迪罕締達往北京就其家問之多更定
焉十九年薨年七十四最前后以功被賞者十有一
金為兩二百五十銀為兩六千五百絹為匹八百綿
為兩二千馬三百十有四牛羊六千五百奴婢百三
十人
宗憲
按金史本傳金源郡王撒改子宗憲本名阿懶頒行
女直字書年十六選入學太宗幸學宗憲與諸生俱
謁宗憲進止恂雅太宗召至前令誦所習語音清亮
善應對侍臣奏曰此左副元帥宗翰弟也上嗟賞久
之兼通契丹漢字未冠從宗翰伐宋汴京破眾人爭
趨府庫取財物宗憲獨載圖書以歸朝廷議制度禮
樂往往因仍遼舊宗憲曰方今奄有遼宋當遠引前
古因時制宜成一代之法何乃近取遼人制度哉希
尹曰而意甚與我合由是器重之撻懶宗雋唱議以
齊地與宋宗憲廷爭折之當時不用其言其后宗弼
復取河南陜西地如宗憲策以捕宗盤宗雋功授昭
武大將軍修國史累官尚書左丞熙宗從容謂之曰
向以河南陜西地與宋人卿以為不當與今復取之
是猶用卿言也卿識慮深遠自今以往其盡言無隱
宗憲拜謝遂攝門下侍郎初熙宗以疑似殺左丞相
希尹久之察其無罪深閔惜之謂宗憲曰希尹有大
功于國無罪而死朕將錄用其孫如之何宗憲對曰
陛下深念希尹錄用其孫甚幸若不先明死者無罪
生者何由得仕上曰卿言是也即日復希尹官爵用
其孫守道為應奉翰林文字皇統五年將肆赦議覃
恩止及女直人宗憲奏曰莫非王臣慶幸豈可有間
耶遂改其文使均被焉轉行臺平章政事天德初為
中京留守武安軍節(jié)度使封河內郡王改太原尹進
封巨鹿郡王正隆例奪王爵再遷震武武定軍節(jié)度
使世宗即位遣使召之詔曰叔若能來宜速至此若
為紇石烈志寧白彥敬所遏亦不煩叔憂宗憲聞世
宗即位先已棄官來歸與使者遇于中都遂見上于
小遼口除中都留守即遣赴任詔與元帥完顏彀英
同議軍事明年改西京留守八月改南京仆散忠義
自行臺朝京師宗憲攝行臺尚書省事召為太子太
師上謂宗憲曰卿年老舊人更事多矣皇太子年尚
少謹訓導之俄拜平章政事太子太師如故詔以太
子實錄賜宗憲及平章政事完顏元宜左丞紇石烈
良弼判秘書監(jiān)溫王爽各一本移剌高山奴前為寧
州刺史以貪污免世宗以功臣子孫宗族中無顯仕
者以為秘書少監(jiān)是時母喪未除有司奏其事宗憲
曰高山奴傲狠貪墨不可致之左右世宗曰朕以其
父祖有功爾既為人如此豈可玷職位哉追還制命
因顧右丞蘇保衡參政石琚曰此朕之過舉不可不
改卿等當盡心以輔朕也有司言諸路猛安謀克怙
其世襲多擾民請同流官以三十月為考詔下尚書
省議宗憲乃上議曰昔太祖皇帝撫定天下誓封功
臣襲猛安謀克今若改為遷調非太祖約臣謂凡猛
安謀克當明核善惡進賢退不肖有不職者其弟侄
中更擇賢者代之上從其議進拜右丞相大定六年
薨年五十九上輟朝悼惜者久之命百官致奠賻銀
一千五百兩重彩五十端絹五百匹
蒲查
按金史本傳蒲查自上京梅堅河徙屯天德初為元
帥府扎也使于四方稱職按事能得其實領猛安皇
統間除同知開遠軍節(jié)度使斥候嚴整邊境無事正
隆初為中都路兵馬判官是時京畿多盜蒲查捕得
大盜四十余人百姓稍安改安化軍節(jié)度副使大定
六年領行軍萬戶充邳州刺史知軍事領本州萬戶
管所屯九猛安軍昌武軍節(jié)度使山東副都統撒改
南征元帥府以蒲查行副統事入為太子少詹事再
遷開遠軍節(jié)度使襲伯父骨猛安歷婆速路兵馬
都總管西北路招討使卒蒲查性廉潔忠直臨事能
斷凡被任使無不稱云
阿魯補
按金史冶訶傳阿魯補冶訶之子為人魁偉多智略
勇于戰(zhàn)未冠從軍下咸州東京遼人來取海州從勃
堇麻吉往援道遇重敵力戰(zhàn)斬首千級從斡魯古攻
豪懿州以十余騎破敵七百進襲遼主阿魯補徇北
地招降營帳二十四民戶數千時已下西京阇母攻
應州未下退營于州北十余里夜遣阿魯補率兵四
百伺敵城中果出兵三千來襲阿魯補道與之遇斬
首百余獲馬六十后遼兵三萬出馬邑之境以千兵
擊之斬其將于陣天會初宋王宗望討張覺于平州
聞應州有兵萬余來援遣阿魯補與阿里帶迎擊之
斬馘數千而還復從其兄虞劃率兵三千攻干州虞
劃道病卒代領其眾至干州降其軍及營帳三十獲
印四十與仆虺攻下義州宗望伐宋與郭藥師戰(zhàn)于
白河宗望命阿魯補以二謀克先登奮戰(zhàn)賞賚特異
至汴破淮南援兵斬其二將大軍退次孟陽姚平仲
夜以重兵來襲阿魯補適當其中力戰(zhàn)敗之既還聞
大名開德合兵十萬余來爭河至河上知去敵尚遠
乃以輕兵夜發(fā)詰旦至衛(wèi)縣遇敵斬首數千級余皆
潰去師次邢州滹沱橋已焚阿魯補先以偏師營于
水上比軍至而橋成宗望嘉其功出真定庫物賞之
為長勝軍千戶及再伐宋從宗望破敵于井陘遂下
欒城師自大名濟河阿魯補屯于洺州之境時康王
留相州大名府以兵來攻我營阿魯補乘夜以騎二
百潛出其后反擊敗之居數日敵復來蘇統制以兵
二萬先至阿魯補乘其未集以三百騎出戰(zhàn)大敗其
眾生擒蘇統制殺之大軍既克汴京攻洺州敗大名
救兵遂下洺州從撻懶攻恩州還洺人復叛阿魯補
先至城下城中出兵來戰(zhàn)敗之執(zhí)其守佐遂與蒲魯
歡取信德軍梁王宗弼取開德阿魯補以步兵五千
赴之大名境內多盜命阿魯補留屯其地賊犯莘縣
聞阿魯補至即潰去追襲一晝夜至館陶及之皆俘
以歸從宗弼襲康王既渡淮阿魯補以兵四千留和
州總督江淮間戍將以討未附郡縣遂攻下太平州
隳其城廬州叛以偏師討之敗其騎六千擒三校明
日復破敵二萬于慎縣斬首五百張永合步騎數萬
來戰(zhàn)阿魯補兵止二千敵圍之阿魯補潰圍力戰(zhàn)竟
敗之追殺四十里獲馬三百而還再攻廬州與迪古
不敗敵萬眾于拓皋至廬州騎兵五百出戰(zhàn)敗之斬
其二校師還宗弼趨陜西道聞大名復叛遣阿魯補
經略之獨與譯者至城下招之大名果降翌日下令
民間兵器悉上送官于是吏民安堵如故為大名開
德路都統齊國建阿魯補屯兵于汴城外天會十五
年詔廢齊國已執(zhí)劉麟阿魯補先入汴京備變明年
除歸德尹割河南地與宋入為燕京內省使宗弼復
河南阿魯補先濟河撫定諸郡再為歸德尹河南路
都統宋兵取河南地宗弼召阿魯補與許州韓常潁
州大陳州赤盞暉皆會于汴阿魯補以敵在近獨
不赴而宋將岳飛劉光世等果乘間襲取許潁陳三
州旁郡皆響應其兵犯歸德者阿魯補連擊敗之復
取亳宿等州河南平阿魯補功最皇統五年為行臺
參知政事授世襲猛安兼合扎謀克改元帥右監(jiān)軍
婆速路統軍歸德軍節(jié)度使累階儀同三司其在汴
時嘗取官舍材木構私第于恩州至是事覺法當議
勛議親海陵嘗在軍中惡阿魯補詔曰若論勛勞更
有過于此者況官至一品足以酬之國家立法貴賤
一也豈以親貴而有異也遂論死年五十五阿魯補
以將家子從征伐屢立功歷官有惠愛得民心及死
人皆惜之大定三年贈儀同三司詔以其子為右衛(wèi)
將軍襲猛安及親管謀克賜銀五百兩重彩二十端
絹三百匹
骨
按金史本傳骨冶訶子善騎射有材干從討桓
散達烏春窩謀罕留可之叛皆有功從太祖伐遼骨
從軍戰(zhàn)寧江州出河店破遼主親軍皆以力戰(zhàn)受
賞襲其父謀克領秦王宗翰千戶攻下中西兩京宗
翰伐宋圍太原未下宗翰還西京骨以右翼軍佐
銀朮可守太原是時汾州團柏榆次嵐憲潞皆有兵
來援骨凡四戰(zhàn)皆破之大軍圍汴骨引萬戶軍
屢敗其援兵憲潞等州復叛骨引兵復取之并收
撫保德火山而還后領軍鎮(zhèn)夏邊在職十二年天會
八年授世襲猛安天眷初為天德軍節(jié)度使致仕累
遷開府儀同三司卒年八十五子喜哥襲猛安加宣
武將軍
訛古乃
按金史本傳訛古乃冶訶子資質魁偉年十四隸秦
王宗翰軍中常領兵行前為偵候及大軍襲遼主訛
古乃以甲騎六十追遼招討徒山獲之又以七騎追
獲遼公主牙不里以獻有軍來為遼援方臨陣中有
躍馬而出者軍帥謂之曰爾能為我取此乎訛古乃
曰諾果生擒而還問其名曰同瓜蓋北部中之勇者
也訛古乃善馳驛日能千里及伐宋屢遣將命以行
天會八年從秦王在燕聞余睹反于西北秦王令訛
古乃馳驛以往訛古乃黎明走天德及至日未曛也
皇統元年以功授寧遠大將軍豪剌唐古部節(jié)度使
五年授千戶六年遷西北路招討使九年再遷天德
尹西南路招討使天德二年召見四年遷臨洮尹加
金紫光祿大夫卒官年五十三
撻懶
按金史本傳特進撻懶宗室子年十六事太祖未嘗
去左右出河店之役太祖欲親戰(zhàn)撻懶控其馬而止
之曰主君何為輕敵臣請效力即挺槍前手殺七人
已而槍折騎士曳而下者九人太祖壯之曰誠得此
輩數十雖萬眾不能當也及戰(zhàn)于達魯古城遼兵一
千陣于營外太祖遣撻懶往擊之撻懶沖出敵陣大
敗其眾攻臨潢府春泰州中西二京皆有功天輔六
年授謀克天會四年從伐宋屢以功受賞明年再舉
至汴宗望聞宋人會諸路援兵于睢陽遣撻懶與阿
里刮將兵二千往拒之敗其前鋒軍三萬于杞縣又
破三寨擒宋京東路都總管胡直孺南路都統制隋
師元及其三將并直孺二子遂取拱州降寧陵復破
二萬于睢陽進取亳州聞宋兵十萬且至會宗望益
兵四千合擊大敗之其卒二千陣而立馳之不動即
麾軍去馬擊之盡殪擒其將石瑱而還帥府嘉其功
賞賚優(yōu)渥睿宗駐兵熙州分遣諸將略地撻懶以軍
五百入六盤山十六寨降其官八十余民戶四千獲
馬二千匹皇統中累加銀青光祿大夫天德初加特
進授世襲猛安卒年六十五海陵遷諸陵于大房山
以撻懶嘗給事太祖命作石像置睿陵前
宗賢
按金史本傳宗賢本名賽里習不失之孫也從都統
杲取中原襲遼帝于鴛鴦濼宗翰使撻懶襲耶律馬
哥都統使蒲家奴及賽里等以兵助之蒲家奴使賽
里斜野裴蒲胡撻達魯古廝列耶律吳十等各率兵
分行招諭獲遼留守迪越家人輜重并降群牧官木
盧瓦得馬甚多使逐水草牧之賽里等趨業(yè)迭遂以
偏師深入敵邀擊之撒合戰(zhàn)沒蒲家奴至旺國崖西
賽里兵會之累官至左副點檢天眷二年方捕宗雋
賽里坐會飲其家奪官爵未幾復官皇統四年授世
襲謀克轉都點檢封豳國公拜平章政事進拜右丞
相兼中書令進拜太保左丞相監(jiān)修國史罷為左副
元帥無何復為太保左丞相左副元帥如故進太師
領三省事兼都元帥監(jiān)修國史出為南京留守領行
臺尚書省事復為左副元帥兼西京留守再為太保
領三省事復為左丞相兼都元帥賽里自護衛(wèi)未十
年位兼將相常感激思自效以報朝廷雖于悼后為
母黨后專政大臣或因之以取進用賽里未嘗附之
皇太子濟安薨魏王道濟死熙宗未有嗣子賽里勸
熙宗選后宮以廣繼嗣不少顧忌于后后以此怨之
與海陵同在相位未嘗少肯假借海陵雖尊而心憚
賽里外以屬尊加禮敬而內常忌之海陵知悼后怨
賽里因與后共力排出之賽里亦不以是少變胙王
常勝死熙宗納其妻宮中頃之殺悼后及妃數人將
常勝妻為后未果也及海陵弒熙宗詭以熙宗將議
立后召諸王大臣賽里聞召以為信然將入宮謂人
曰上必欲立常勝妻為后我當力爭之及被執(zhí)猶以
為熙宗將立常勝妻而先殺之也曰誰能為我言者
我死固不足惜獨念主上左右無助爾遂遇害
思敬
按金史本傳思敬本名撒改押懶河人金源郡王神
土懣之子辭不失弟也初名思恭避顯宗諱改焉體
貌雄偉美須髯純直有材干年十一從其父謁見太
祖太祖在納鄰淀方獵因詔從獵射黃羊獲之太祖
賜以從馬宗翰自太原伐宋從其兄習室攻太原宗
翰取河南思敬從完顏活女涉渡河下洛陽圍汴皆
有功師還隸遼王宗干麾下太宗幸東京溫湯思敬
權護衛(wèi)押衛(wèi)卒百人從行領謀克從征朮虎麟有功
遂充護衛(wèi)天眷二年以捕宗盤宗雋功遷顯武將軍
熙宗捕魚混同江網索絕曹國王宗敏乘醉鞭馬入
江手引系網大繩沉于水中熙宗呼左右救之倉卒
莫有應者思敬躍入水引宗敏出熙宗稱嘆賞賚甚
厚擢右衛(wèi)將軍襲押懶路萬戶授世襲謀克七年召
見賜以襲衣囗馬錢萬貫及歸復遣使賜弓劍是年
入為工部尚書改殿前都點檢無何為吏部尚書天
德初為報諭宋國使宋人以舊例請觀錢塘江潮思
敬不觀曰我國東有巨海而江水有大于錢塘者竟
不往使還拜尚書右丞罷為真定尹用廉封河內郡
王徙封巨鹿丁母憂起復本官改益都尹正隆二年
例奪王爵改慶陽尹大定二年授西南路招討使封
濟國公兼天德軍節(jié)度使俄為北路都統佩金牌及
銀牌二西北路招討使唐括孛古底副之將本路兵
二千會孛古底視地形沖要或于狗濼屯駐伺契丹
賊出沒之地置守御遠斥候賊至則戰(zhàn)不以晝夜為
限詔孛古底曰爾兵少思敬未至不得先戰(zhàn)仆散忠
義敗窩斡于陷泉詔思敬選新馬三千備追襲窩斡
入于奚中思敬為元帥右都監(jiān)以舊領軍入奚地張
哥宅會大軍討之敗偽節(jié)度特末也獲二百余人賊
降將稍合住與其黨神獨斡執(zhí)窩斡并其母徐輦妻
子弟侄家屬及金銀牌印詣思敬降思敬獻俘于京
師賜金百兩銀千兩重彩四十端玉帶囗馬名鷹拜
右副元帥經略南邊駐山東罷為西京留守復拜右
副元帥仍經略山東初猛安謀克屯田山東各隨所
授地主散處州縣世宗不欲猛安謀克與民戶雜處
欲使相聚居之遣戶部郎中完顏讓往元帥府議之
思敬與山東路總管徒單克寧議曰大軍方進伐宋
宜以家屬權寓州縣量留軍眾以為備御俟邊事寧
息猛安謀克各使聚居則軍民俱便還奏上從之其
后遂以猛安謀克自為保聚其田土與民田犬牙相
入者互易之三年四月召還京師以為北京留守賜
金鞍勒馬七年召為平章政事先是省并猛安謀克
及海陵時無功授猛克者皆罷之失職者甚眾思敬
請量才用之上從其請思敬前為真定尹其子取部
民女為妾至是其兄乞離異其妾畏思敬在相位不
敢去詔還其家九年拜樞密使上疏論五事其一女
直人可依漢人以文理選試其二契丹人可分隸女
直猛安其三鹽濼官可罷去其四與猛安同勾當副
千戶官亦可罷其五親王府官屬以文資官擬注教
以女直語言文字上皆從之其后女直人試進士夾
谷衡尼厖古鑒徒單鎰完顏匡輩皆由此致宰相實
思敬啟之也久之上謂思敬曰朕欲修熙宗實錄卿
嘗為侍從必能記其事跡對曰熙宗時內外皆得人
風雨時年谷豐盜賊息百姓安此其大概也何必余
事上大悅世宗喜立事故其從諫如此大定十三年
薨上輟朝親臨喪哭之慟曰舊臣也賻贈加厚葬禮
悉從官給孫吾侃朮特大定二十四年除明威將軍
授速濱路寶鄰山猛安
神土懣
按金史本傳神土懣本諸宗室贈銀青光祿大夫胡
速魯改子也年十五事太宗為左奉宸皇統二年充
護衛(wèi)除武器署丞累官肇州防御使大定初除元帥
右都監(jiān)與咸平尹吾扎忽率秦州兵及曷懶路兵千
五百人會臨潢尹移室懣討契丹契丹犯臨潢移室
懣死攻之不能克乃引眾東行神土懣表乞濟師十
二月甲辰世宗次海濱縣得奏上曰神土懣吾扎忽
軍不少可以從長攻襲矣會右副元帥謀衍以大軍
至神土懣改曷速館節(jié)度使隸右翼與紇石烈志寧
敗賊于長濼戰(zhàn)霿河皆有功改婆速路兵馬都總
管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