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霸港者,琉球第一埠頭,有內、外二港。市街方半里,位于二港之間,面內負外。外港陸地分為兩岬,斗出東南;其間成一港灣,可泊西洋船數艘。灣西北,直連大洋。灣口砂礁,斷續自成堤;雖足防風濤,然出入甚難矣。沿岸之地有辻山、雪崎、波上諸山,風景絕佳:是為那霸市街之西北。市街中,有神祠佛龕及清使之旅館。海潮自西南入,與江水共成一大湖,周回一里余;中有大小二島,小云鶴頭山、大云奧山。奧山上有寺,可登覽海山之勝。港口有南北兩炮臺,筑以礪石,挾江對峙兩岸。江中有一巨石,四圍皆鐵板沙,潮來則沒;若誤觸之,必碎。惟炮臺之下,足容日本船三十艘。內港深不過二、三尋,而外港至十七、八尋,潮水皆透明。泊舟之便,次于那霸港者為運天港。港口有古宇利、屋嘉二島,屋嘉島周回二里,古宇利島較小。其間之灣,可泊日本船五、六十艘(那霸、運天兩港,皆為琉球佳港;而那霸近琉都,且為全國精華萃聚之地。特入港時,須慎防鐵板沙耳)。
首里者,王城所在,距那霸港炮臺之東僅三里。據山為城,廣袤不足一里。都門皆揭以匾字,云「中山國門」、云「歡會府門」、云「漏刻殿門」、云「奉神門」。四周,筑以石壁。正殿,在山之巔。殿閣二層,南北八楹,皆仿支那之制。其他第宅漸下,鱗次山腹;柱礎多而屋梁低,繚以高垣密樹。除王及世子外,無筑二層樓閣者,以地多颶風故也。街衢四達。城南有一帶石山,稱崎山;城北有升蕎、石虎諸山,地勢漸高,延連國頭省。
泊港,在首里西南之海濱;隔一水與久米相對,其間有曬鹽場。久米者,應永年中移支那之人三十六姓于此,故稱「唐營」——屬于那霸;有孔廟、學校。其俗尚如支那,讀書亦以音、不用訓(泊與久米,亦有名之邑。久米邑,非即久米島;同名而殊地也)。
今歸仁間切,有仁與波入江港;兩岸淺沙遠連,不便泊舟。隔一海峽,有水無、瀨底二島。瀨底島周回一里余,水無島特小;二島皆屬于今歸仁間切。勝連間切有屬島五,津堅、巴麻、平安、座宮城、伊計是也;其中津堅島最大。北有久高島,屬于知念間切——皆周回三里許:是即沖繩諸島也。
計羅摩島(即慶良間島),在那霸港之西,支那人呼云「東馬齒山」;周回三里,屬島十余。東為前計羅摩島、西為座間味島,皆周回二里許;支那人呼座間味島云「西馬齒山」。東西二島中,分置渡嘉敷座、間味二間切。西島之西南有赤島,周回一里半;其他諸小島無居民。
姑米島——又作久米島,即古之球美島也;周回殆七里,置中城、金城二間切。金城山高一百二十丈,故支那之船赴琉球者,必取準此山。國人為舟舶往來,因置烽臺舉煙,以便鍼路。島西之岬,云半你濱。島之東,有沙線一條,歧為兩岬;海水入其中,成一灣。灣口有沙礁,其端云小神崎。北有町屋入江,水淺,不可容舟;南有金城港,可泊大船四、五艘——距那霸港四十八里。
戶無島與天曾那島,皆在姑米島之北,二島相距一里;而天曾那島無人家,戶無島周回一里余;其西北有粟島——或稱粟國島,周回二里余,與戶無島相距八里。
伊惠島,在國頭省之西三里海中,周回四里七町。平沙環繞,石山峙其中,高五十六丈。山下之村,云伊江城;多稻田,又產黍、稷、豆、麥。北有伊是那島,高四十丈,周回二里半。南北有二小島,南云柳葉、北云具志川;皆無人家,屬于伊是那島。具志川島之東北,有乃保島,屬于惠平屋島。惠平屋島者,支那人稱為葉壁山;高一百丈,周回殆五里。自葉壁山北五十四里,有鳥島,以多異鳥而名;周回不足一里——或稱黑島,支那人呼云琉黃山——屬于泊。高五十四丈,系噴火山,不生草木。山中有溫泉;又有采硫黃之民四十余戶,沖繩島饋米養之。此島之旁,有灰堆山、尤家埠、移山奧三小嶼。
物產,鳥島之硫黃、惠平屋島之礪石、久高島之海帶菜、佳蘇魚、計羅摩島之海松、海柏、沖繩島之鐵石炭、硫黃、硯材、磨石、石灰石及具志頭間切之蓄蘿——蓄蘿者,松露也。草木有萴草、防風、山丹、名護蘭、火鳳、海苔、石花菜、鷓胡菜、鹿角菜及檜、柏、樟、榕、楓、榴、橙、橘、枇杷、油樹、月橘等。竹類最多,有苦竹、烏竹、方竹、帚竹、棕竹、虎斑竹、觀音竹。其他物產,大率同北部。又出紅酒、泡盛鹽豚、朱漆器等(以上琉球中部,即琉都所在)。
南部諸島,在中部西南九十里海中,距臺灣島二十五、六里;大小島嶼凡二十,總稱先島。其最大者,為宮古、石垣、入表三島;入表島在西、宮古島在東、石垣島在其中間。
宮古島,支那人稱為太平山,或云麻姑山、亦云迷古山——西洋人呼云麻志古島,蓋即麻姑山之訛。全島周回十一里余,土壤肥沃,物產蕃殖;分置于呂加、鴈股、下地、平良四間切。筑山,高聳島中,上有碧于亭。地勢成三棱狀;西北端斗出海中分兩歧,右云迫門岬、左云費鹽那岬。沿海四周皆沙線,可容舟者惟鍼水港而已。港與永良部島隔一海峽,相距不過一里余。永良部島者,即奧永良部島;其西有來間島、南有下地島。自下地島更東南,海中有太良末、水納二島。水納島之東北有沙礁,東西一里半、南北五里余,是為八重千瀨。八重千瀨與迫門岬之間,有伊計摩島;伊計摩島之西南,有大高見島:諸島周回率不過一、二里。太良末島及奧永良部島,周回里余:是皆屬于宮古島者。
石垣島,在宮古島之西,一云北木山、又云八重山,即史所云信覺島者。周回十六里半,分置宮良、石垣、河平、大濱四間切。于茂登岳,聳島之西南,高一百六十丈。其山脈延亙,北至平洼崎。平洼崎之南五里余,海水自東北入陸地,成一灣,是為河平港,可泊大船二、三十艘:是在島之西岸者。南有御崎尾神,水淺不能容大船。沿海之地,灣岬出入不一;氣候比太平山更暖,土壤亦肥。屬島皆在其西南:武富島,周回二里;黑島,高一百二十丈。西有上離、下離二小島,又有波照間島。波照間島與黑島,皆周回三里余,其間相距約五、六里:以上諸島,總稱八重山。
入表島,在八重山之西,一云姑彌島——「入」者,深奧之稱;「表」即于茂登:皆方言也。此島在于茂登岳之奧,故有是名——或云西表島。周四十五里,分置入表、古見二間切。東岸有古見港,與上離、下離二島相對,距黑島僅二里余。北岸,有比計川村港。其北一里許,有鳩間島;周回二十町余,屬古見間切。南岸有鹿川港,與西岸越良港相表里。越良港者,曾野及南兩岬南北對峙,海水入其中成一大灣,灣口有內離、外離兩小島。越良之北,有浦內港。諸港皆水淺,不便泊舟。島中氣候、物產,與石垣島相類。屬島東有小濱島,周回三里;又有加山島。西南有新城島。又有與那國島,周回五里余,高七十丈;距曾柰比村港四十八里余,距臺灣島不過二十五、六里。海岸四周,皆沙礁相連。西有島竹村,南有須川村,北有宗納村——此村有南太津口港,潮滿時可容小舟。其東南洋中有沖神島,一座巨巖特起波上。
物產,五谷為最,宮古、石垣兩島出米尤多;細上布、綿布、麻布、芭蕉布、草席、紅酒,特為著名。紅酒產宮古島者,云太平酒;產石垣島者,云密林酒:與米皆輸于沖繩島為年例。又有牛、馬、珊瑚、玳瑁、海參、海石之類。西表蘭、風蘭,亦有名(以上琉球南部——即今所云南二島。蓋石垣島、入表島又總稱八重山島,故合之宮古島為南二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