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 女科精要
  • 佚名
  • 4766字
  • 2015-12-26 16:28:17

屬性:李時珍曰∶女子二七天癸至,七七天癸絕,此其常也。有女年十二、十三而生子,如褚記室所載,平江蘇達卿之女,年十二受孕。有婦人年至五十六十而生子,如遼史所載,亟昔妻年六十,生二男二女,此又異常之尤者也。

<篇名>鬼胎

屬性:人之臟臟調和,則血氣充實,風邪鬼魅,不能干之。若榮虛衛損,精神衰弱,妖魅鬼精,得以感之,狀如懷孕,故曰鬼胎也。然虞天民曰∶晝之所思,為夜之所見。凡男女之性淫而虛者,肝腎相火,無時不起,故勞怯人,多夢與鬼交。

所謂鬼胎者,偽胎也,非實有鬼神,交接成胎也。即《經》所謂∶思想無窮,所欲不遂。為白淫白濁,流于子宮之內,遂結為鬼胎。本婦自己之血液,淫精結聚成塊,胸腹脹滿,儼若胎孕耳。非偽胎而何?滑伯仁醫驗有楊氏女,薄暮游廟,廟廡見一黃衣神人,覺心動,是夕夢與交,腹漸大如孕,伯仁診之曰∶此鬼胎也。女乃道其故,遂與破血墜胎之藥,下如蝌蚪魚目者,約二升許遂安。此非遇神交乎?曰∶有是事,實無是理,豈有土木為形,能與人交而有精成胎耶?天下必無是理也。推其故,此非神之惑于女,實乃女之感于神,有以致之耳。

立齋曰∶鬼胎因七情相干,脾肺虧損,血氣虛弱,失行常道,沖任有乖致之,乃元氣不足,病氣有余也。若見經候不調,即行調補,庶免此癥,以補元氣為主,佐以行散之藥。一婦經閉,八月肚腹漸大,面色或青或黃,用胎證藥不應,診視之,面青脈澀,寒熱往來,肝經血病也。面黃腹大,少食倦怠,脾經血病也。此郁怒傷脾肝之證,非胎也,用加味歸脾逍遙二藥而愈。

<篇名>腸覃似孕

屬性:《經》云∶腸覃者,寒氣客于腸外,與衛氣相搏,氣不得榮,因有所系,瘕而內著,惡氣乃起,息肉乃生。其始生大如雞卵,稍以益大,如懷子之狀,按之則堅,推之不移,月事以時下,此其候也。此氣病而血未病,故月事不斷,木香通氣散,大辛熱之劑主之(此結氣大腸為氣病)。

<篇名>蓄血似孕

屬性:《折肱錄》曰∶子媳申氏多郁怒,勿患不月,腹漸大,以為妊也。十余月勿產,諸證漸見,疑之,醫者亦疑為蓄血欲下,以體弱不勝,可暗消,久用行血調血藥,竟至不起。后閱盛啟東治東宮妃一案,大悔掉,永樂東宮妃張氏,經不通者,已十越月,醫以為胎也。脹愈甚,上命啟東診視,一一如見,其方皆破血之劑,下血數斗而疾平。

子媳病正與此合,當十月外既確知非妊,宜大膽下之,可得生矣。惜醫者,無此膽識,不亦傷乎!(此蓄血子門為血病)。

<篇名>產前總論

屬性:產前諸癥,皆因胎氣所致。夫胎動、胎漏皆下血,但胎動有腹痛,胎漏無腹痛,故胎動宜行氣,胎漏宜清熱也。惡阻者,惡心而阻隔飲食也,肥者多因痰,瘦者多因熱,宜二陳湯加減。子煩者,煩躁悶亂心神也。子癇者,痰涎潮搐,目吊口噤也。子腫者,面目虛浮,肢體腫滿也。子氣者,兩足浮腫也。子淋者,小便艱少也。轉胞者,小便不通也。子懸者,胎氣不順,湊心脹痛也。蓋脾主運化水谷,婦人有胎則運化水谷不利而生濕,濕則生痰,痰生熱,熱生風也。子腫、子氣者,濕也。惡阻者,痰也。子煩、子淋者,熱也。子癇者,風也。子懸者,氣也。轉胞者,虛也。濕則滲之,痰則消之,熱則清之,風則平之,氣則散之,虛則補之,總以去邪保胎為要。保胎之法,三月以前宜養脾胃,四月以后宜壯腰腎、補血順氣,佐以清熱,此大法也。然尤宜以人陰陽盛衰、氣血偏勝而調之。

《簡便方》治頻慣墮胎,或三、四月即墮者,于兩月前,以杜仲八兩、糯米煎湯浸透,炒去絲,續斷二兩酒浸焙干為末,山藥五、六兩為末,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懷妊受物,乃肝一臟之虛,其肝氣止能生胎,無別用也,若血少不能榮其肝,則肝虛,故愛酸物。

產前安胎,白術、黃芩為妙藥也。條芩安胎之圣藥,俗人不知,以為寒而不敢用,反為溫熱之藥可養胎,殊不知產前宜清熱,令血循經而不妄行,故能養胎。惟脈沉遲,脾胃虛弱者,非其所宜。

生產如抱船過壩一般,凡難產者,多由于氣血虛也,有因九、十月之時不謹守者有之;有氣血凝滯不轉運者。故于九個月內便須順氣調中,服達生散十數帖,臨產自易也。

凡妊婦脈細勻者,是胎元已足,如果熟香飄之象也。易產。大浮緩者,是養胎而中氣大虛,火氣散也,難產。

故產前脈宜洪大,產后脈宜沉小。凡男女之別,以左右取,左疾為男,右疾為女。沉實在左,浮大在右,右女左男,可以預剖。離經六至,沉細而滑,陣痛達腰,胎立時脫。半產漏下,革脈主之,弱即血耗,立見傾危。

一婦妊娠,久吐不已,諸藥不受,張立后方,服之而愈。兩寸俱洪大而數,右尤甚焉。金體本燥,今燥益甚矣。左關洪弦,是肝主藏血,今無血受藏也。右關弦細而數,是久生谷氣,肝家虛火來侮,因而弦數。其細者,胃氣虧極之象也。左尺細極若無,右尺洪大而疾,此皆津滋燥涸,少陰虛火上浮,厥陰郁火上達,少陽伏火上乘,燥涸之土為三火所爍,焉能濕潤化育乎。經曰諸嘔吐酸皆屬于熱,此之謂也。具方于后,為救急治標之法。嘔愈之后,仍當以六味加麥冬、阿膠為丸,久服調理,以治其本。

條實芩(一錢二分) 麥門冬(去心三錢) 懷生地(三錢) 廣桔紅(鹽湯泡七分) 白茯苓(一錢二分) 生白芍藥、肥白知母(各一錢二分) 甘草(二分) 白葛根(一錢,能提胃中真氣,而清疏胃熱故用之) 竹茹(二錢,用鮮淡竹刮去青,取向里黃皮)加燈心,水煎,溫服即愈。

保胎神效丸方《錦囊秘傳》白茯苓(二兩、色白堅重者用之) 真于術(一兩,米泔浸一宿,去皮凈切并曬干,同黃土炒用) 條芩(酒拌炒,須揀實心細子) 香附子(童便浸二日,炒熟) 元胡索(陳米醋拌炒) 紅花(隔紙烘炒) 益母草(凈葉。各一兩) 真沒藥(三錢,新瓦上隔火焙去油)上各制度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日空心白湯吞服七丸。

前藥不可因其丸小加至七丸之外。凡孕婦胎不安者,一日可服四五次,安則照常。如遇腹痛腰酸,或作脹墜,宜即服之。如受胎三五月常墜者,須先一月制服,能保足月。甚至見紅將墜者,急服此丸,亦能保留。謹戒惱怒、勞力,忌食煎炒、椒辣、發氣、閉氣、糟味、冷水冷物,切戒心勞。每藥一料,可保數胎,但服此丸,無不收效。

茯苓丸治妊娠惡阻停飲,憂聞食氣。

赤茯苓 人參 肉桂 干姜(泡) 半夏(洗七次焙) 陳皮 白術 葛根 甘草(炙) 枳實(去白麩炒黃,各一兩)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一法用黃芩為末,濃煎白術湯,調一錢服,一月余自安。

杜仲丸治妊娠兩、三月,胎動不安,防其欲墮,預宜服之。

杜仲(去皮, 姜汁炒去絲) 川續斷(酒浸各二兩)為末,棗肉煮爛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膠艾湯治妊娠或因倒仆,胎動不安,腰腹疼痛。

熟地黃(洗) 艾葉(炒) 白芍藥 川芎 阿膠(蛤粉炒成珠) 黃 當歸(酒浸) 甘草(炙各等分)用姜棗,水煎服。如虛者加人參。

益母丸專治難產橫逆,并安胎順氣。

益母草(五月五日采葉莖,陰干,忌鐵器)為末,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臨產之時,以童便溫酒化下。若氣不順,用木香人參湯。

桑寄生散治胎漏經行淋漓;無病調理胎元。

當歸(酒浸) 桑寄生 續斷(酒浸) 川芎 白術 熟地 人參 香附(炒) 阿膠(蛤粉拌炒) 茯神(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水煎服。

三因鯉魚湯治妊娠腹大,胎間有水氣。

白術(五兩) 茯苓(四兩) 當歸 芍藥(各二兩)上細 以鯉魚一個,修事如食法煮取汁,去魚用藥四錢入魚汁一鐘半;生姜七片、陳皮少許,煎至七分,空心服下。

一方無故卒下血,用阿膠(二兩,蛤粉炒成珠) 生地黃(八兩,搗取汁) 以清酒三升,將二味攪勻溫熱,分三服飲之。

竹茹湯治妊娠嘔吐,頭疼,眩暈。

桔紅(去白) 人參 麥門冬(去心) 白術(各一兩) 濃樸(姜制) 茯苓(各五錢) 甘草(二錢五分)每服五錢,水二鐘、姜五片,入竹茹如彈子大一塊,煎至八分服。

竹葉湯治妊娠心驚膽怯,終日煩悶,證曰子煩。

白茯苓(四兩) 防風 麥門冬(去心) 黃芩(各三兩)每服四錢,水一鐘、竹葉五片,不拘何時,皆可服之。

全生白術散治妊娠面目肢體浮腫如水氣,名曰子氣。

白術(一兩) 姜皮 大腹皮 陳皮 白茯苓皮(各五錢)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一方有桑白皮。

李氏天仙藤散治妊娠三月之后,兩足漸腫,行步艱難。

飲食不佳,狀如水氣,名曰子氣。

天仙藤(洗略炒) 香附子(炒) 陳皮 甘草 烏藥(各等分)為末,每服三錢,姜三片、紫蘇三葉、木瓜三片同煎,空心食前服之。日三次,腫消止藥。

紫蘇散治胎氣不和,湊上心腹,脹滿疼痛,謂之子懸。

大腹皮 川芎 白芍 陳皮 當歸(去蘆酒浸) 紫蘇葉(各一兩) 人參 甘草(各五錢)每服四錢,姜五片、蔥白七寸,水煎,空心溫服。

兒在腹中哭 用多年空屋鼠穴中土一塊,令孕婦噙之。

百合散治妊娠咳嗽,心胸不利,煩滿不食,胎動不安。

川百合 紫苑 麥門冬 桔梗 桑白皮(各一兩) 甘草(五錢) 竹茹(一團)每服八錢,水煎去滓,入蜜半匙,再煎一、二沸,食后溫服。

干姜黃連丸治妊娠下痢赤白,谷道腫痛,冷熱皆可服。

干姜(炒黑) 黃連(去須) 縮砂仁(炒) 川芎 阿膠(蛤粉炒) 白術(各一兩) 乳香(三錢別研) 枳殼(五錢炒)為末,用鹽梅肉三個入醋糊同杵丸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白痢干姜湯、赤痢甘草湯下,赤白痢干姜甘草湯下。

勝金散治妊娠脾胃氣冷,小腹虛脹。

吳茱萸(酒浸炒) 陳皮 生姜 干姜(炮) 川芎 濃樸 縮砂仁(炒) 甘草(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鹽湯調服。

桑螵蛸散治妊娠小便不禁。

桑螵蛸(二十個,炙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米飲調下。

瘦胎枳殼散治妊娠孕七、八月,常宜服滑胎易產。

甘草(一兩五錢炙) 枳殼(五兩麩炒赤)一方加香附。

為末,每服一錢,空心白湯服。

按∶枳殼散性苦寒,單服恐有胎寒、胎痛之疾,以地黃當歸湯蜜丸佐之。

束胎散第八個月可服。

條芩(酒炒一兩) 白術(二兩,不見火) 陳皮(三兩) 茯苓(七錢五分,不見火)為末,粥丸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食遠溫水下。

達生散大腹皮(三錢) 人參 陳皮(各五錢) 白術 芍藥 歸尾(各一錢) 甘草(炙二錢) 紫蘇(莖葉五分)加青蔥五葉、黃楊腦七個(即黃楊樹葉梢兒),或加枳殼、砂仁,水煎食后服。八、九月服十數帖,甚妙。夏月加黃芩,冬不必加;春加川芎。

催生如圣散黃葵花焙干。

為末,熱湯調下二錢,神效。或有漏血,胎臟干澀,難產痛劇者,并進三服,良久腹中氣寬,胎滑實時產下。如無花,以黃蜀葵子為末,酒服二錢。如胎死不下,紅花煎酒調下。經驗方用子四十九粒,或三十粒。

催生佛手散治妊娠因事觸胎,子死腹中,疼痛口噤。用此探之,不損則痛止,子母俱安;損則立下。

當歸(六錢) 川芎(四錢)水二鐘半,煎令泣欲干,入頭酒一鐘,煎沸溫服,口噤灌之,如人行五里,再服不過三服便生。

催生丹治產婦生理不順,臨蓐艱難。

十二月兔腦髓(三皮膜研) 乳香(研細一分) 麝香(研細一字) 母丁香末(一錢)研勻用兔髓和丸,如雞頭大,陰干,油紙封貯,每一丸研破,溫水服,實時產下,隨男左女右握藥出是驗。

一方 治婦人難產,數日不出。桃仁一個劈開,朱砂寫一片可字、一片出字,吞之即生。

救生散橫生逆產。

用桂心(一錢)為末,童便酒調服之,異常神效。

一方 治難產用臘月兔頭一枚,燒灰為末,蔥白湯調下二錢,立時即生。或用伏龍肝細研,每服一錢,酒調服之亦效。

香桂散下死胎。

麝香(五分另研) 官桂(二錢)為末,和勻酒調服。須臾如手推下。

一方 死胎不出,產婦面青、指甲青、口臭。用樸硝為末,每服二錢,順流水調下。甚者,溫童便調服,胎下母活。亦治胎衣不下。

黑龍丹治臨產難生,或胎衣不下,產后血暈,不省人事,血崩惡露,腹中刺痛,血滯浮腫,血入心經、語言顛倒,血風相搏、身熱頭痛,或類瘧疾,胎前產后諸疾垂死,無不救活者。

五靈脂 當歸(酒浸) 生地黃 川芎 良姜(各二兩)上入砂鍋內,紙 鹽泥封固, 紅候冷取出,研細入后藥。

百草霜(三錢) 乳香 生硫黃 琥珀 花蕊石(各二錢)上五味計一兩一錢為末,同前藥和勻,米醋煮,麥糊丸如彈子大,每臨用炭火 藥通紅,投入生姜自然汁,浸碎之,以無灰酒并合童便頓服,神效不可盡述。

新定催生保產萬全湯人參(三錢至五錢) 當歸(去蘆三錢) 川芎(一錢) 桃仁(十三粒,不去皮尖搗碎) 干姜(炒焦黃一錢)甘草(炙六分) 牛膝梢(二錢) 紅花(酒炒三分) 肉桂(去皮,六分,冬天八分) 加棗一枚,水煎溫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义市| 徐闻县| 新和县| 阳高县| 安新县| 蒙自县| 吉林省| 新野县| 河津市| 兴山县| 桃源县| 大邑县| 古浪县| 安图县| 通江县| 香港| 铁岭县| 岐山县| 安国市| 灌南县| 新野县| 沂南县| 阿拉尔市| 吕梁市| 密山市| 英超| 南和县| 峨边| 韩城市| 高阳县| 永靖县| 长沙市| 东辽县| 灯塔市| 云阳县| 泉州市| 石景山区| 无锡市| 伊吾县| 饶平县| 新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