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0章

  • 儒門事親
  • 張從正
  • 4997字
  • 2015-12-26 16:12:22

蓽茇 胡椒 良姜 乳香(另研) 麝香 細辛 青鹽 雄黃(以上各等份)上為細末。先以溫漿水刷凈,后用藥末于痛處擦,追出頑涎,休吐了,漱數十次,痛止。忌油膩一、二日。

仙人散

(刷牙)地骨皮(二兩,酒浸二宿) 青鹽(一兩) 黍粘子(一兩半,炒) 細辛(一兩,酒浸)上為細末,入麝香少許。每用一字,臨臥擦牙,茶酒漱,良久吐出。

又方石膏 細辛 柳椹(以上各等份)上為末。擦之。

治牙疳

米(二停) 鹽(一停) 盆堿 麝香(少許) 白礬上相合,水拌勻,紙包裹,燒黑焦為末。貼瘡上,立愈。

治牙痛

口噙冰水一口,用大黃末紙捻,隨左右痛處,鼻內嗅之,立止。

又方韶粉(二錢) 好朱砂(一錢)上為末。每用少許,擦痛處。

又方好紅豆(二錢) 花堿(少許)上為末。隨牙痛處左右,鼻內嗅之。

又方華細辛(去苗) 白茯苓(去皮) 川升麻 蓽茇 青鹽 明石膏 川芎 不蛀皂角(去皮弦,酥炙黃色,以上各等份)上為細末。早晚刷牙,溫水漱之,牙痛處,更上少許。

又方 以巴豆去皮,用針刺于燈焰上,炙令煙出,薰牙痛處,熏三、五上。

又方高良姜(一塊) 全蝎(一只)上為細末。先用酸漿水漱牙,次用藥末擦之,流下涎水即愈。

又方治牙痛 花椒研摻牙坑,痛立止。

又方 枯白礬熱水漱之。

治走馬咽痹

上用巴豆去皮,以綿子微裹,隨左右塞于鼻中,立透。如左右俱有者,用二枚。

又方用生白礬研細,涂于綿針上,按于喉中,立破。綿針,以榆條上用綿纏作棗大是也,又一法如左右喉痹,于頂上分左右頭發,用手挽拔之,剝然有聲,立效。此法年幼時常見鄭六嫂救人甚多,不得其訣,近與子正話及,方得其傳。

又一法以馬勃吹咽喉中,立止。

治喉痹

大黃 樸硝 白僵蠶上件同為細末,水煎。量虛實用,以利為度。

口瘡方

白礬(一兩,飛至半兩) 黃丹(一兩,炒紅色放下,再炒紫色為度)上二味,為細末。摻瘡上,立愈。

目疾證第三

治倒睫拳毛

將穿山甲,以竹箅子刮去肉,用羊腰窩脂,去皮膜,仍將穿山甲于炭上炙去山甲上,如此數遍,令酥,為末。隨左右眼噙水,鼻內聞嗅一字,一月余見效。

又方木鱉子(三個,干炒) 木賊(一百二十節) 地龍(二條,去土) 赤龍爪(一百二十個,則勾刺上為細末。摘去倒睫,每日以紙捻蘸藥聞之,一日三、五次。

又方穿山甲(炮) 地龍(去皮) 蟬殼 五倍子(以上各等份)上為細末。如用藥時,先將拳毛摘盡,后用藥一字,隨左右鼻內嗅之。次日目下如線樣微腫是驗也。

貼赤眼

取青泥中蛆,淘凈熬干為末。赤眼上干貼之,甚妙。

貼赤瞎

爐甘石(二兩) 密陀僧(一兩) 黃連 樸硝上方,先將黃連用水熬成汁,入童子小便,再同熬,后下硝,又熬少時,用火 爐甘石紅,黃連汁內淬七次,與密陀僧末同為末。臨臥貼之。

貼赤眼

銅綠 輕粉 牙硝 腦子(少許) 麝香上為細末。干貼之。

截赤眼方

黃連 綠礬 杏子 甘草 銅綠(各等份)上為粗末。水煎洗,甚效。

碧霞丹

治赤眼暴發,并治赤瞎。

銅綠 白土 芒硝上件各分為末,丸如皂子大。每用白湯研化一丸,洗之,立效。

汾州郭助教家神圣眼藥

蕤仁(一兩) 金精石(二兩) 銀精石(二兩) 爐甘石(四兩,燒) 赤石脂(一兩) 滑石(二兩)密陀僧(二兩) 高良姜(三兩) 秦皮(一兩) 黃丹(一兩,飛過) 銅綠(三錢) 砂(三錢) 硼砂(一錢半) 乳香(三錢) 盆硝(少用) 青鹽 腦子 麝香(以上并少用之)上用東流水三升,先入蕤仁,次下余味等,白沙蜜一斤,熬至二升,以線絹細濾過,澄清,入前藥攪之。勻點,大效。

視星膏

白沙蜜(一斤,揀去蜜滓,可秤十四兩) 密陀僧(一兩,金色者,研極細,水淘可得六、七錢) 新柳算子(四兩,去皮心,半干半炒)上用臘雪水五升,與蜜溶調入藥,與柳算子同貯于瓷瓶中,以柳木塞瓶口,油絹封勒,于黑豆鍋中熬,從朝至暮,仍用柳棒閣瓶,防傾側;用文武火,另添一鍋,豆水滾下,旋于另鍋中取水添之;熬成,用重綿濾凈,卻入瓶中,用井水浸三兩日,埋在雪中更妙。

復明膏

治外障。

白丁香(臘月收者尤佳,水飛,秤八錢) 揀黃連(一兩) 防風(去蘆,銼一指許,一兩) 新柳枝(方一寸者三片)上好四味,用新水一升半,雪水更妙,春秋兩三時,冬月一宿,以銀石器內,熬至六分,濾去滓,另用蜜一斤,密陀僧研極細末三字,入蜜攪勻另熬,以無漆匙撩點,下蜜中急攪,候沸湯定,一人攪蜜,一人旋又攪藥汁,都下在內攪勻,再熬三、兩沸,色稍變,用新綿三兩,重濾去滓。盛器內。點眼如常。本方每藥半合,用片腦一麥粒大,不用亦可。

錠子眼藥

黃丹(一兩,飛) 黃柏(半兩,去皮) 黃連(半兩,去須) 枯白礬(半兩) 爐甘石兩,用黃連制) 銅綠(半兩) 砂(三錢) 川烏(三錢,炮) 干姜(二錢) 蝎梢(一錢)信(半錢,火 ) 乳香(少許) 沒藥(少許)上為細末,入豆粉四兩,澆蜜和就,如大麥許鋌

治冷淚目昏

密蒙花 甘菊花 杜蒺藜 石決明 木賊(去節) 白芍藥 甘草(各等份)上為細末。茶清調下一錢,服半月后,加至二錢。

又方干姜,肥者,為末。每用一字,浸湯點洗。

又方貝母一枚,膩白者,胡椒七粒,為末。點之。

單治目昏

荊芥穗 地骨皮 楮實(以上各等分)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湯下。

治一切目昏

川椒(一斤,微炒,搗取椒紅約取四兩) 甘菊花(四兩,末之) 生地黃(一斤,取新者,杵上將地黃泥,與前藥末同和作餅子,透風處陰干,再為末,以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茶清送下。

洗眼黃連散

當歸 赤芍藥 黃連 黃柏(各等份)上細銼,以雪水或甜水,濃煎汁。熱洗,能治一切風毒赤目。

諸物入眼中

好墨清水研,傾入眼中,良久即出。

點攀睛瘀肉

黃丹(一兩二錢,水飛過,候干) 白礬(一兩,銀器內化成汁)上將白礬,于銀器內化成汁,入黃丹末在內,以銀匙兒攪勻,更入乳香、沒藥各一錢,慢火不住手攪,令枯干為粉,候冷,研極細,熟絹羅過,后入鷹條一錢半,血竭二分,麝香少許,輕粉三分,粉霜二分,共研極勻如粉,再以熟絹羅過。細末點之,大有神效。

青金散

芒硝(一兩) 螺青 沒藥 乳香(以上各少許)上為細末。每用少許,鼻內嗅之。

治雀目

真正蛤粉,炒黃色,為細末。

上油臘就熱和為丸,如皂子,納于豬腰子中,麻纏。蒸熟食之。可配米粥。

頭面風疾第四

治黯風刺方

苦參(一斤) 紅芍藥 冬瓜(二味各四兩) 玄參(一兩)上為末。每用一字,用手洗面上。

豬蹄膏

洗面上 藥。

上用豬蹄一副,刮去黑皮,切作細片,用慢火熬如膏粘,用羅子濾過,再入鍋內,用蜜半盞,又用∶白芷 黑豆(去皮) 栝蔞(一個) 白芨 白蘞 零陵香 藿香(各一兩) 鵝梨(二個,細切)上將七味藥為末,同梨入藥一處,再熬,滴水不散方成。以絹濾過,臨臥涂面,次日用漿水洗面。

治面風

益母草灰,面湯和,燒七遍。洗面用之。

治面黑斑點方

白附子(一兩) 白芨 白蘞 密陀僧 胡粉 白茯苓(以上各等份)上為細末。洗凈,臨臥以乳汁調一錢,涂面,但洗光凈。牛乳亦可。

治頭風

苦丁香 川芎 藜蘆(各等份)上為細末。噙水,鼻內嗅之。

芎黃湯

治頭目眩運。

大黃 荊芥穗 貫芎 防風(以上各等份)上為粗末,大作劑料,水煎。去滓服之。以利為度。

耳聾方

蓖麻子(五十個,去皮)上與熟棗一枚,同搗,丸如棗子大,更入小兒乳汁就和。每用一丸,綿裹,納于聾耳內,覺熱為度,一日一易。如藥難丸,日中曝干。

又方口噙甘草一枚,耳中塞二塊,用綿裹,立通。

腦宣方

皂角不蛀者,去皮弦子,蜜炙捶碎,水中揉成濃汁,熬成膏子。鼻內嗅之,口中咬箸,良久涎出為度。

治耳底方

以枯白礬為末,填于耳中,立效。

治鼻中肉螻蛄

赤龍爪 苦丁香(以上各三十個) 苦葫蘆子(不以多少) 麝香(少許)上為末。用紙捻子,點藥末用之。

臭方

烏魚骨(三錢) 枯白礬(三錢) 密陀僧(一錢)上為末。先用藥水洗臭處,后用藥末擦之。

又方 密陀僧不以多少,研細。先以漿水洗臭處,干擦。

烏頭藥

細針砂(炒) 蕎面(炒,以上各一盞) 大麥(亦同)釅醋半升,與前二味打糊。

凡用先使皂角水熱洗凈時,前二味糊,稀稠得所,用溫漿水洗了,卻收取元針砂,其髭發凈后,用黑藥涂之。

黑藥方

沒食子 石榴皮 干荷葉(另搗,以上各一兩) 五倍子 訶子皮 百藥煎 金絲礬 綠礬(另研,旋點諸藥)上將七味為細末。炒熟面五、六匙,入好醋,打面糊,和藥末再涂髭發,又用荷葉封裹,后用皮帽裹之,三、五時間,洗凈甚黑。若更要黑光,用豬膽漿水澤洗,如鴉翎又方酸石榴 五倍子 芝麻葉。

上同杵碎。用絹袋盛之,于鐵器內水浸,掠發自黑。

治大頭病兼治喉痹方

歌曰∶人間治疫有仙方,一兩僵蠶二大黃,姜汁為丸如彈大,井花調蜜便清涼。

又法以砭針刺腫處出血,立效。

治時氣

馬牙硝 寒水石 黍粘子 鬼臼 川大黃 鬼箭草(以上各等份) 腦子(少許)上六味為細末。用新井花水一盞,藥末一、二錢,入腦子吃;外一半留用,新水得稠,雞翎掃在腫處,有風涼處坐。

解利傷寒第五

雙解丸

巴豆(六個,去皮油) 天麻(二錢半) 胭脂(少許)上將巴豆、天麻為末,滴水丸,如秫米大,胭脂為衣。一日一丸,二日二丸,三日三丸。已外不解,先吃冷水一口,后用熱水下。如人行十里,以熱湯投之。

又一法無藥處可用兩手指相交,緊扣腦后風府穴,向前禮百余拜,汗出自解。

又一法適于無藥處,初覺傷寒、傷食、傷酒、傷風,便服太和湯、百沸湯是,避風處先飲以齏汁亦妙;以手揉肚,覺恍惚,更服半碗;又用手揉至恍惚,更服,以至厭飫,心無所容

不臥散

川芎(一兩半) 石膏(七錢半) 藜蘆(半兩,去土) 甘草(二錢半,生)上為細末。口噙水,鼻內各嗅之,少時,吃白湯半碗,汗出解之。

川芎湯

解利一切傷寒。

川芎 本 蒼術上三件為細末。沸湯點三錢。須臾,覺嘔逆便解;如不解,再服之。

諸腰腳疼痛第六

皂角膏

上用醇酒二大碗,皂角一斤(去皮弦,搗碎),熬至一半,沸去滓,再用前汁,入銀石器熬為膏子。隨痛處貼之。

治腰腳疼痛方

天麻 細辛 半夏(以上各二兩)上用絹袋二個,各盛藥三兩,煮熟。交互熨痛處,汗出則愈。

牛黃白術丸

治腰腳濕。

黑牽牛 大黃(各二兩) 白術(一兩)上為細末,滴水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生姜湯下。如要快利,加至百丸。

婦人病證第七

如圣丹

治婦人赤白帶下,月經不來。

枯白礬 蛇床子(以上各等份)上為末,醋打面糊丸,如彈子大,以胭脂為衣。綿子裹,納于陰戶。如熱極再換

詵詵丸

療婦人無子。

當歸 熟地黃(以上各二兩) 玄胡索 澤蘭(以上各一兩半) 川芎赤芍藥 白薇 人參上為末,醋糊為丸。每服五十丸,桐子大,空心酒下。

當歸散

治月經欲來前后,腹中痛。

當歸(以米醋微炒) 玄胡索(生用) 沒藥(另研) 紅花(生用)上為末,溫酒調下二錢,服之。

治產婦橫生

蓖麻子(三十個)研爛。婦人頂上剃去發少許,以上藥涂之,須臾,覺腹中提正,便刮去藥,卻于腳心涂之,自然順生也。

治血崩

蠶砂(不以多少)上為末。每服三、五錢,熱酒調下服。

又方貫眾(去須,銼碎)或用酒、醋煎三錢,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一服立止。

當歸散

治血崩。

當歸(一兩) 龍骨(一兩,燒赤) 香附子(三錢,炒) 棕毛灰(半兩)上為細末。空心米飲調下三、四錢。忌油膩、雞、豬、魚、兔等物。

蓮殼散

干蓮蓬(燒灰存性) 棕櫚皮及毛(各燒灰,以上各半兩) 香附子(二錢,炒)上為細末。每服三、四錢,空心米飲湯調下服之。

治婦人血枯

川大黃上為末,醋熬成膏,就成雞子大,作餅子。酒磨化之。

三分散

治產后虛勞,不進飲食,或大崩后。

白術 茯苓 黃 川芎 芍藥 當歸 熟干地黃(以上各一兩) 柴胡 人參(以上各一兩六錢)上為粗末。每服一兩,水一大盞,煎至半盞,去滓,溫服,日二服。

治產后惡物上潮、痞結,大、小便不通

芒硝 蒲黃 細墨(各等份)上為末。用童子小便半盞,水半盞,調下服之。

治婦人產后虛弱,和血通經

當歸(一兩,焙) 芍藥(二兩) 香附子(三兩,炒)上為細末。每服一、二錢,米飲調下,服之無時。

治婦人產后,惡物不出,上攻心痛

赤伏龍肝(灶底焦土,研細)用酒調三、五錢,瀉出惡物,立止。

治娠婦下痢膿血,及咳嗽

白術 黃芩 當歸(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三、五錢,水煎,去滓,食前,加桑皮止嗽。

百花散

治婦人產中咳嗽。

黃柏桑白皮(用蜜涂,慢火炙黃色為度,二味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一、二錢,水一盞,入糯米二十粒,同煎至六分,以款冬花(燒灰

治婦人吹奶

以樺皮燒灰存性,熱酒調下三錢,食后服之。

又方馬明退(五錢,燒灰) 輕粉(三錢) 麝香(少許)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服之。

又方以皂角燒灰,蛤粉和,熱酒將來調數字,下得喉嚨笑呵呵。

又方以淘米木杓上砂子七個,酒下。以吹帚枝透乳孔,甚妙。

咳嗽痰涎第八

九仙散

九尖蓖麻子葉(三錢飛過) 白礬(二錢)上用豬肉四兩,薄批,棋盤利開摻藥,二味荷葉裹,文武火煨熱。細嚼,白湯送下后,用干食壓之。

止嗽散

半夏(一兩半,湯洗七次) 枯白礬(四兩)上二味為末,生姜打面糊和丸,桐子大。每服三、二十丸,空心溫酒送下。

八仙散

款冬花 佛耳草 甘草 鐘乳 鵝管石 白礬 官桂 井泉石(以上各等份)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煎服之。(又一方摻咽喉中。)

三才丸

治嗽。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积石山| 栾川县| 离岛区| 东乌珠穆沁旗| 定襄县| 巴南区| 临城县| 玛沁县| 达孜县| 徐闻县| 宜君县| 安顺市| 廊坊市| 健康| 盱眙县| 荥阳市| 淮南市| 太保市| 蕲春县| 卢龙县| 平度市| 察隅县| 堆龙德庆县| 当阳市| 手机| 兴国县| 文山县| 诸暨市| 天全县| 保德县| 句容市| 泾阳县| 务川| 土默特右旗| 都安| 临邑县| 南阳市| 重庆市| 上虞市| 成武县| 富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