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8章

  • 儒門事親
  • 張從正
  • 2813字
  • 2015-12-26 16:12:22

撮要圖

囗攝要圖囗囗天地六位藏象之圖囗囗外有風寒暑濕,屬天之四令,無形也。

內有饑飽勞逸,屬天之四令,有形也。

一者,始因氣動而內有所成者,謂積聚、 瘕、瘤氣、癭起、結核、狂瞀癲癇。疏曰∶囗,堅也,積也;瘕,氣血也。

二者,始因氣動而外有所成三者,不因氣動而病生于內者,謂留飲、癖食、饑飽、勞損、宿食、霍亂、悲、恐、喜、怒、想慕、憂結之類是也。

四者、不因氣動而病生于外者,謂瘴氣、賊魅、蟲蛇、蠱毒、伏尸、鬼擊、沖搏、墜墮、風、寒、暑、濕、斫、射、割刺之類是也。

風木郁之病

故民病胃脘當心而痛,四肢、兩脅、咽膈不通,飲食不下,甚則耳鳴眩轉,目不識人,善僵仆,筋骨強直而不用,卒倒而無所知也。

暑火郁之病

故民病少氣、瘡瘍、癰腫,脅肋、胸背、首面、四肢臚脹,瘍痱嘔逆,螈 ,骨痛節疼,及有動泄注下,溫瘧,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衰少,目赤心熱,甚則瞀悶,懊惱

濕土郁之病

故民病心腹脹,腹鳴而為數后,甚則心痛脅

燥金郁之病

故民病咳逆,心腹滿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側,嗌干,面塵色惡,金勝而木病也。

寒水郁之病

故民病寒客心痛,腰椎痛,大關節不利,屈伸不便,善厥,痞堅腹滿,陰乘陽故也。

初之氣

自大寒至立春、春分,厥陰風木之位,陽用事而氣微。故曰∶少陽得甲子,元頭常準,以大寒交初之氣,分以六周,甲子以應六氣,下傲一月。正月、二月少陽,三陰三陽亦同。

二之氣

春分至小滿,少陰君火之位。陽氣清明之間,又陽明之位。

三之氣

小滿至大暑,少陽相火之位。陽氣發,萬物俱成,故亦云太陽旺。其脈洪大而長,天氣并萬物,人脈盛衰。造物造化亦同。

四之氣

大暑至秋分,太陰濕土之位。天氣吉感,夏后陰已用事,故曰∶太陰旺。此三陰三陽,與天氣標本陰陽異矣。脈緩大而長。燥金旺,緊細短澀。以萬物干燥,明可見矣。

五之氣

秋分至小雪,陽明燥金之位。氣衰陰盛,故云金氣旺,其脈細而微。

終之氣

小雪至大寒,太陽寒水之位。陰極而盡,天氣所收,故曰∶厥陰旺。厥者,盡也

風木肝酸達針

與膽為表里,東方木也,色青,外應目,主治血。芍藥味酸微寒,澤瀉咸平,烏梅酸熱。

諸風掉眩,皆屬于肝。木主動。治法曰∶達者,吐也。其高者,因而越之。可刺大敦,灸亦同。

暑火心苦發汗

與小腸為表里,南方火色,外應舌,主血運諸經。大黃苦寒,木香苦溫,黃連苦涼,沒藥苦熱。

諸痛癢瘡瘍,皆屬于心火。治法曰∶熱者汗之,令其疏散也。可刺少沖,灸之亦同。

濕土脾甘奪針

與胃為表里,中央土也,色黃應唇,主肌肉,應四時。蜜甘涼,甘草甘平。

諸濕腫滿,皆屬于脾土。治法曰∶奪者,瀉也。分陰陽,利水道。可刺隱白,灸亦同。

燥金肺辛清針

與大腸為表里,西方金也,色白,外應皮毛、鼻,亦行氣。干姜辛熱,生姜辛溫,薄荷辛涼。

諸氣 郁,皆屬于肺金。治法曰∶清者,清膈、利小便、解表。可刺少商,灸亦同。

寒水腎咸折針

與膀胱為表里,北方水也,色黑,外應耳,主骨髓。牡蠣咸寒,水蛭咸寒。

諸寒收引,皆屬于腎水。治法曰∶折之,謂抑之,制其沖逆。可刺涌泉,灸亦同。

大寒子上初之氣

初之氣為病,多發咳嗽、風痰、風厥、涎潮痹塞、口 、半身不遂、失音、風癲、風中、婦人胸中留飲、兩臍腹微痛、嘔逆惡心、旋運驚悸、狂惕、心風、搐搦、顫掉。初之氣病,宜以瓜蒂散吐之,在下泄之。

春分上脾二之氣

二之氣為病,多發風溫、風熱。經曰∶風傷于陽,濕傷于陰。微頭痛身熱,發作風溫之候。風傷于衛氣也,濕傷于脾氣也。是以風溫為病,陰陽俱自浮,汗出,身重,多眠,鼻息,語言難出。此以上二證,不宜下。若與巴豆大毒丸藥,熱證并生,重者必死。二之氣病,宜以桂枝麻黃湯,發汗而已。

小滿巳上三之氣

三之氣為病,多發熱,皆傳足經者多矣。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太陽者,發熱惡寒、頭項痛、腰脊強;陽明者,身熱、目疼、鼻干、不得臥;少陽者,胸脅痛、耳聾、口苦、寒熱往來而嘔。此三陽屬熱。太陰者,腹滿、咽干、手足自溫、自利不渴,或腹滿時痛;少陰者,故口燥舌干而渴;厥陰者,腹滿囊縮、喘熱悶亂、四肢厥冷、爪甲青色。三之氣病,宜以清涼,上溫下養,不宜用巴豆丸下之。

大暑未上四之氣

四之氣為病,多發暑氣、頭痛、身熱、發渴。不宜作熱病治,宜以白虎湯。得此病不傳染,次發脾泄、胃泄、大腸泄、小腸泄、大瘕泄、霍亂吐瀉、下痢及赤白相雜、水谷不分消、腸鳴切痛、面浮足腫、目黃口干、脹滿氣痞、手足無力。小兒亦如此。四之氣病,宜滲泄,五苓散之類也。

秋分酉上五之氣

五之氣為病,多發喘息、嘔逆、咳嗽及婦人寒熱往來、、小兒斑癮瘡 。五之氣病,宜以大、小柴胡湯,宜解治表里之類。

小雪亥上終之氣

終之氣為病,多發風痰、風寒濕痹四肢。秋收多,冬水復旺,水濕相搏,肺氣又衰。冬寒甚,故發則收,則痿厥弱,無以運用,水液澄清冷,大寒之疾。積滯、瘕塊、寒疝、血瘕,凡氣之疾。終之氣病,宜破積發汗之類。

肝之經足厥陰風乙木

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少腹腫,甚則嗌干、面塵脫色。是肝所、生病者,胸滿、嘔逆、飧泄、狐疝、遺溺、閉癃。為此諸病。

膽之經足少陽風甲木

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甚則面微有塵、體無膏澤、足外反熱,是為陽厥。是主骨所生病者,頭痛、頷痛、目內 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挾癭、汗出振寒、瘧、胸脅肋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為此諸病。

心之經手少陰暑丁火

是動則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飲,是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黃、脅痛臂內后廉痛厥、掌中熱痛,為此諸病。

小腸經手太陽暑丙火

是動則病嗌痛頷腫、不可以顧、肩似拔、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聾、目黃、頰腫、頸頷肩

脾之經足太陰濕己土

是動則病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得后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體不能動搖、食不下、煩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閉、黃疸、不能臥、強立、股膝內腫厥、足大指不用。為此諸病。

胃之經足陽明濕戊土

是動則病灑灑振寒、善呻數欠、顏黑、至則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塞牖而處,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是為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瘧、溫淫、汗出、 衄、口 、唇胗、頸腫、喉痹、大腹水腫、膝臏腫痛,循膺乳氣沖股、伏兔 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氣盛則身以前皆熱。其有余于胃,則消谷善饑、溺色黃;氣不足,則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則脹滿。為此諸病。

心包絡手厥陰為母血

是動則病手心熱、臂肘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是主

三焦經手少陽為父氣

是動則病耳聾、渾渾、嗌腫喉痹。是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銳 痛、耳后肩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為此諸病。

大腸經手陽明燥庚金

是動則病齒痛、頸腫。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黃、口干、 衄、喉痹、肩前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氣有余,則當脈所過者熱腫;虛

肺之經手太陰燥辛金

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此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氣喘、渴、煩心、胸滿、 臂內前廉痛厥、掌中熱。氣盛有余,則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為此諸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昌县| 米林县| 天台县| 高州市| 仁怀市| 南召县| 延寿县| 富蕴县| 丰顺县| 临朐县| 克什克腾旗| 朔州市| 湖南省| 平遥县| 赣州市| 皋兰县| 开封县| 师宗县| 祁门县| 青川县| 津南区| 昌邑市| 革吉县| 偏关县| 辉县市| 红河县| 沧源| 商南县| 波密县| 灌阳县| 高清| 句容市| 武夷山市| 宣城市| 南充市| 青海省| 临洮县| 大名县| 汽车| 长子县| 满洲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