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 四分戒本疏食
  • 佚名
  • 3693字
  • 2015-12-26 16:09:42

若比丘不受諫者波逸提 此戒文有三句。一犯人。二不受諫。三結罪。辨相中初句可知。二言不受諫者。自知作非他勸莫作拒而不從故曰不受諫。三言波逸提者。是違犯罪名。釋云。但使知己為非前諫者。是故違情重。是以得提。若謂己所作是前諫者非過輕微故得吉羅。隨所作事邊以識事故作。以不知得脫猶犯根本罪。此違一人諫不隨前事結罪輕重。但就心辨虛故罪重。心實故輕。文中先結心實之吉。次結心虛提。是以律云。若他諫言莫作此事。然故犯根本。不從語吉。若自知所作非然故作犯根本。不從語提。多云。欲作前不受諫犯吉。后作以根本外別得提罪問。違僧諫中諫竟即犯。不待作事。此中所以諫竟未犯。要待作事。此戒既是一人設諫。無有僧命眾法可違。是以諫竟未犯。要待作事違諫義成。是以不類。若爾下拒勸學戒亦是一人所諫。而無眾命可違。何以諫竟即犯。與此相違答。彼諫止犯先。是不學止犯之人。發言拒諫道已。不學即是止犯。表違已成故。所以犯。此諫作犯。雖言拒諫道我作者仍猶未作違未就。要待作事違陳義成亦非一類。律云。不犯者。前人無智報言。可問汝師乃至知諫法者。若諫當用。若戲語獨語夢語錯說等。一切不犯。

恐怖比丘戒第五十五 制意者。凡出家人宜須持護。不相惱觸。今以六塵等事遞相。恐怖令彼惶悸。廢修正業。事惱殊深。故須制斷 別緣有五。一大比丘。二作恐怖意。三以六塵等事。一一說示。四言辭了了。五前人見聞觸知便犯。已下正明戒本。此戒因那迦波羅反被拘執衣。欲怖佛令還入房。佛便呵責。制斯戒本。

若比丘恐怖他比丘者波逸提 此滿足本文有三句。一犯人。二恐怖。三結罪。辨相中初句可知。二言恐怖者。律明恐業。先列名。后隨釋。言列名者。彼以色聲香味觸法六事。一一示之。言色恐怖者?;蜃鼬B形乃至鬼及獸形。如是以色恐怖前人。言聲恐怖者?;蜇惵曄舐暤纫匀缡锹暱植狼叭恕D酥烈苑植馈UZ前人我見如是相汝當死。若失衣缽及汝和上亦爾。汝父母得病。若死等以此法恐怖者。三言波逸提者。是違犯句。律云。若以六事。隨一一提。令彼見聞等若恐怖若不恐怖。一一皆得提罪。若不了前人不知等。一一吉羅。律云。不犯者?;蜷湹刈鵁o燈火。或大小便處遙見謂言惡獸。乃至行聲咳聲觸聲而恐怖者?;蛞陨仁救瞬蛔骺植酪狻;蛉魧嵱惺?。見夢當死失衣。乃至父母重病若死。語彼令知及誤。一切不犯。

過半月洗浴戒第五十六 十律云。洗浴有五利。一除垢穢。二身清凈。三除身中寒冷病。四除風。五得安隱。故溫室經云。浴除七病故。凡身多不凈事須澡除。但皎潔過常令身光澤。玩著色身無心厭背 正違出離。故須限約半月一洗。若過即犯 別緣有五。一曾前洗浴。二未滿半月。三更洗浴。四無因緣。五洗身半犯。已下正明戒本。此戒因瓶沙王聽諸比丘于竹園池中常浴。六群浴次。王與婇女詣池。相值王竟不浴。大臣嫌悉。比丘白佛。佛呵制戒。

若比丘半月洗浴無病比丘應受不得過除余時波逸提余時者熱時病時作時風雨時道行時此是時 此滿足戒本文有四句。一犯人。二明半月一洗不得過。三除開緣。四結罪。余時者下誦前第三句。辨相中初句可知。二言半月洗浴者。明半月一浴不得過。半月洗誦于半月內不得再洗。故曰不得過。只云。應隨浴日數。要滿十五日乃應更洗。三先言除余時者。明開緣。言除熱時。律云。春后四十五日。夏初一月。是熱時。天竺熱早故。從三月初至五月十五日。此兩月半聽洗無罪。隨國土早晚熱用此限洗。又此兩月半時日滿便足。是名熱時。言病時者。四分云。下至身體臭穢是謂病時。言作時者。下至掃屋前地。十云。乃至掃僧房內地五尺。多云。五六尺。五分乃至掃屋內地。言風雨時者。下至一旋風一渧雨著身。言道行者。下至半由旬若來若往者是。四言波逸提。是過洗結罪句。律云。若過限洗一遍洗身一波逸提。若洗半身亦犯提。若方便欲洗不者吉羅。五分云。若共白衣同室浴身偷蘭。多云。露地不應共浴。若在室中知白衣。而無囗過者聽。共浴比丘揩白衣吉。若自揩不用他揩者善。要著僧祇支。一當有慚愧。二不生他欲。因洗羅漢身軟有。凡見便起染失根。乃至還悔得本男身。律云。不犯者。如上六緣開數洗不犯。及被力勢所轉強令者。

無事露地然火戒五十七 制意者。凡火性炎熾事變無恒。容有燒壞不可禁。又復然火群聚多著俗話。廢修正業。是以圣制 別緣有四。一是無因緣。甄去因緣不犯。二雖無因緣若在覆障處。生患義微亦是不犯。故須第二是露地。三然草木等甄去然炭。生過義微。但犯小罪。四燒便犯。此中但制無事。然火罪不言壞地傷。五生種罪。上已制竟故爾。此戒因六群露地火枯枝。內有蛇得火氣出。遂驚擲火燒佛講堂。比丘舉過。佛制斯戒。

若比丘無病自為炙故在露地然火若教人然除時因緣波逸提 戒本三句。一犯人。二除病。二為已然火結犯。辨相中初句可知。二言自為已除病不開。三言波逸提者。是違犯結罪。故律云。彼于露地若然草木枝葉牛糞糠等。一切然者皆犯提罪。若以火置草木乃至糠越中亦犯提罪。五分為炙然火炎高四指者墮。多論若他已然后隨作何事皆墮。只云。旋火作輪?;蚧鹬杏胁菽?。撥聚一切墮。若壞生二罪。一壞生。二然火。若在生地理有一墮。被燒半爝擲火中者吉。然炭火吉。不語前人知是看是吉。律云。不犯者。語前人知是看是。若病人自然教人然有緣。看病人為病者煮糜粥美飲等。在死土及石并余物上作火。開不犯。若在廚屋中浴室中。若熏缽煮染然燈。一切無犯。

藏他衣缽戒五十八 制意者三。一調戲譃煩。因事相惱。藏他衣缽覓時不得。令彼惶恐怖。惱處匪輕。二容生盜心。臨色事險可懼之甚。三假無盜心。致彼言謗清白難分。莫能自拔。以斯諸過故。須圣制 別緣有四。一是大比丘衣缽事等。二作驚動彼意。三無因緣?;蛭镏髀丶岸y等不犯。四取藏舉便犯。此戒因六群十七群衣缽等。諸比丘白佛。佛制斯戒。

若比丘藏他比丘衣缽坐具針筒若自藏若教人藏下至戲笑者波逸提 此滿足戒本文。文有三句。一犯人。二所藏物。三自他藏而結罪。辨相中三句可知。律云。上至惱他下至笑戲皆犯提罪。故云戲笑尚犯。況為故惱。多云。若五大色衣及不凈衣吉羅。未熏缽鍵[金*咨]衣缽不作凈畜者皆墮。律云。不犯者。若實知彼人物體而舉。若在露地風雨漂漬舉之。若物主為性慢藏衣物狼藉為誡敕之。若借他衣而彼不收舉。若因此衣缽有命梵等緣故藏。一切不犯。

真實凈施不問主取戒五十九 制意者。凡凈施之法為去存著之。情遠同大行。事既付彼。取用之時一須咨問。輒取理違圣教。又復前人既不見物。謂成失奪。惱他不輕。是故圣制 釋名者。舍與前人不虛稱為真實。此物不傷染心名為凈施。故曰真實凈施輒取戒。

別緣有四。一是己物。二作真施凈施法。三不語主令知。四取用便犯。此戒因六群真施親厚衣。比丘已后輒著。比丘白佛。呵制戒。

若比丘與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衣還取著者波逸提 滿足戒本文有三句。一犯人。二作凈施法。三輒取結罪。辨相中初句可知。二言與衣者。律云。凈施有二。一真實。二展轉。展轉者長衣戒說。三言波逸提者。是輒取違犯句。故律云。若作真實凈實凈施應問。主然。后取著。不爾者犯提。然此凈主文通五眾。人解不定。有說此是用戒通僧尼二眾合說。豈有比丘從尼取衣也。各對同類僧二尼三作法。又說依文通五眾為主。任心所樂 問。沙彌邊作凈受已云何 答。稱無歲比丘 問。幾物應說凈 答。謂衣藥缽寶等 問。衣物尺量如何 答。衣尺六八寸。故律云。長如來八指。廣四指是。若互及全咸并悉不說無罪。缽量可知。藥無其量。謂取七日加囗法者余悉非也。寶無多少。但金銀錢 問。幾種人開心念說凈 答。十律開五種人。作七種心念法。律云。不犯者。若真實施語主取。展轉者隨意取。

白色三衣戒六十 制意者。凡壞色染衣道服標戒。內遣著情。外長信敬。今不染畜著。非是沙門道眼之幖。內長貪著。外招譏損。過是不輕。故須圣制 別緣有四。一是三衣。二是己物。三不染壞。四著便犯。此戒因六群著白色衣。居士譏嫌。比丘白佛。佛呵制戒。

若比丘得新衣應三種壞色一一色中隨意壞若青若黑若木蘭若比丘不以三種壞色若青若黑若木蘭著余新衣者波逸提 滿足戒本文有三句。一犯人。二得新衣已下教染壞方法。三若比丘以下不壞故違返圣教畜著結罪。辨相中初句可知。二言得新衣應三種壞者。律云。新衣者。若新若初從人得俱名新衣。十誦云。得他故者初得亦名新衣。言三種壞色者。青黑木蘭。三言不以三色壞著新衣波逸提者。是違返圣教結罪句。律云。彼得衣不作三種壞色著者墮。若重衣若輕衣。不作凈而畜者吉羅。若非衣缽囊及諸巾。不作凈畜者吉羅。謂點色作凈。一切緣身所受用物。皆須作凈而畜。若未染衣寄白衣家者吉羅。準此言凈者。謂以成色衣。或余物以點著名凈。而并須染壞非謂。二衣須染。余者但凈而已。若準律文。一切不染皆提。一切不凈皆吉。五分所以作凈者。異外道故。令與俗別作三種記。故失則易覓。多論云。五大色衣不成受。若應量不應量一切不得著。若點著者吉羅。此律犯墮。要三色相現成壞色衣畜者無罪。純色悉犯。只云。純色不點壞提。著白色衣輕。點凈者不得。并作或一三五七九為點。極大齊四指。極小如豌豆。善見如麻子大。若約四分著白色衣提。不點犯輕。三色之中以一一色壞則成沙門衣。重衣不作凈吉。不得如花形作。浣褺有泥污。鳥足污即名為凈。若新大衣趣一角作。乃至一切衣新細揲亦爾。若眾多碎衣一處合補者。一處作。別者一一作凈。律云。不犯者。若得白衣染作三種色。余輕重乃至內作凈者不犯。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循化| 松潘县| 麻栗坡县| 呼玛县| 木兰县| 保定市| 多伦县| 大庆市| 兴仁县| 顺平县| 沙洋县| 无棣县| 怀柔区| 平凉市| 嘉禾县| 南召县| 元江| 德昌县| 嘉荫县| 当涂县| 怀远县| 保定市| 辽宁省| 郓城县| 英吉沙县| 奇台县| 定日县| 读书| 图木舒克市| 冀州市| 泸西县| 繁峙县| 高邑县| 宜宾市| 漯河市| 军事| 大足县| 伽师县| 公主岭市| 东山县| 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