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五年正月丁亥,命貴州提督趙賴募兵。總督董衛國奏:江西提督趙國祚率標下官兵三千隨安親王進取長沙,綠旗官兵遂至缺額;江省伏莽未靖,防守之兵不宜少減。上命見駐九江貴州提督趙賴就近募兵三千,暫令統轄;即以此兵分屬將弁李廷獻等八人以時訓練。
命將軍侯張勇等撫寧夏叛兵。時提督陳福統兵駐惠安堡,欲會合土默特兵規取固原。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夜,提督營兵猝變,福遇害。員外郎拉篤佑等報至,上諭:寧夏三邊要地,所關綦重;將軍侯張勇、巡撫華善相與協議,如鞏昌無虞,分一人赴寧夏慰諭官軍。其副都統恰塔兵及員外郎拉篤佑所領土默特兵,可駐防靈州、定邊諸處。至陳福被害之由,總督哈占、巡撫杭愛察實以聞。尋張勇奏:寧夏兵變,民心驚惶,又恐逆賊王輔臣出犯,深屬可憂!再四籌度,必臣親徃,始克有濟。擬于本月十二日親統兵前赴寧夏;撫輯既定,如鞏昌、秦州有事,則仍還鞏昌;無事,即相度機宜,進剿平涼、固原。
命西寧總兵官王進寶為陜西提督。上諭兵部:陳福已為亂兵所害,秦省提督職任重大,宜得賢能以資彈壓。西寧總兵官王進寶忠誠克殫,勞績素著;著授為陜西提督,暫駐秦州,仍令兼理西寧總兵官事。其寧夏總兵官員缺,聽將軍侯張勇、巡撫華善遴選題補。
辛卯,敕大將軍貝勒洞鄂等速取平涼。時寧夏兵變,上諭議政王等:秦省不能即定,皆由平涼未下、王輔臣未滅之故。目前攻取平涼,最為急務。大將軍貝勒洞鄂與將軍侯張勇、總督哈占等宜相機公議速取平涼,斷賊餉道,綏靖地方。
丙申,詔責大將軍順承郡王勒爾錦。先是,勒爾錦奏請益兵,詔旨詰責。至是,具疏首罪,乞付部議。上復切責之曰:勒爾錦統領大兵進剿逆賊二載有余,未獲尺土,以致師老餉匱,坐失機宜。今不直陳其罪,又巧飾具奏,殊為不合:應即處分。但現在進兵,俟旋師日嚴加議罪。
申飭大將軍簡親王喇布。喇布奏:署副都統尼滿雅奏:率兵自江寧至,即遣徃與建昌兵更替。若俟建昌兵到,始令廣信撤來之兵與之同發,恐稽時日;故令夸蘭大伊都堪、色赫率廣信兵每佐領一人,于本月初三日自南昌先赴廣東。其建昌兵到,即令副都統額赫訥率徃。上諭:粵東需兵甚急,故前撥江西大兵每佐領二人、尋復撥每佐領一人,屢趣速赴廣東;乃至今尚未全發,殊誤軍機!自后一切調度事宜,務遵旨速行。
命天津總兵官趙良棟為寧夏提督、涿州參將陳奇為天津總兵官。先是,上諭兵部:曩者將軍侯張勇請調天津總兵官趙良棟赴秦,其時因秦地尚屬可緩、津門地當海口,故未即調遣。茲寧夏有事,應調與否,令張勇密行具奏。至是,勇奏:良棟向隨臣征剿,著有功績;精明歷練、才略過人,臣知之最深,故前疏請調補寧夏總兵官。今若令良棟統理寧鎮,祈敕由邊路兼程速赴。上諭:寧夏要地,宜重其事任。絕兵員缺,著改為提督;即以趙良棟升補,令其兼程速赴。提督陳福為國捐軀,忠誠顯著;福弟涿州參將陳奇,即著超補天津總兵官。
戊申,敕大將軍貝勒洞鄂等調兵赴泰、隴。上諭議政王等:今將軍侯張勇請赴寧夏,秦州諸處兵力甚單,其令大將軍貝勒洞鄂,將軍席卜臣、總督哈占等相地方緩急,西安近地兵有可撤者速行撤回,發徃秦、隴聽將軍佛尼勒、提督王進寶等酌量調遣,以裨戰守。
庚戌,命巡撫佟國禎赴贛州。先是,總督董衛國疏請親統官兵進剿余干諸處逆賊,留撫臣佟國禎于南昌;上可其奏。至是,大將軍簡親王喇布奏稱:省城兵力單弱,總督不便領兵他出;贛州為江西門戶,投誡將士雜處、彈壓需人,請留總督董衛國于省會,令巡撫佟國禎速赴贛州。上從之。
二月癸丑,命大將軍平南親王尚之孝還廣州。平南親王尚可喜奏言:臣病日劇,而寇在門庭,臣子之孝又統兵在潮,臣軀恐有不測,則粵中危在旦夕;請遣威望大臣星馳抵粵,以資彈壓。上諭:王累世勛舊,殊猷重望;久鎮巖疆,勞績懋著。自逆賊變亂以來,王篤守忠誠,殫抒籌略、訓練士卒,保障地方、剿御賊寇,朕所倚毗。今覽王奏,稱年力漸衰,身嬰疾疴,請遣大臣經理廣東事務;具見王實心為國,計慮周詳。朕與王情猶父子,覽疏未竟,心為惻然!但王屬官兵駐鎮日久,地方賴以寧謐;措置咸宜,軍民詟服。若別遣大臣前徃,恐該省之事一時未能周知,所關匪細。王可于諸子中,擇才略素優者,遣赴潮州整理軍務;大將軍平南親王尚之孝回廣州侍王左右,捍衛封守。王其加意調護,期于平復,以慰朕眷念至意。
戊午,命副都統額赫訥赴廣東。平南親王尚可喜奏:逆賊馬雄、董重民等乘高、雷叛變,益肆猖厥;滿、漢大兵,退駐肇慶。湖逆劉進忠引海寇入犯,提督及平南大將軍等又退至惠州;請大兵兼程赴援。上諭:頃據簡親王報,以每佐領護軍一人、驍騎一人付副都統額赫訥,于正月初十日前赴廣東。今粵中告急,可令額赫訥等倍道速進。
庚申,詔廣東大小將校各加一級。上諭兵部:粵東用兵二載,將士勞苦;自總兵官以下、把總以上俱各加一級,仍領本職如故。
命副都統恰塔等守寧夏。先是,提督陳福遇害,上令副都統恰塔、員外郎拉篤佑、都統古魯、副將賚圖等駐守靈州、定邊諸處。至是,恰塔等奏:若移定邊、靈州,有黃河之隔;寧夏有事,猝難策應。臣等已率部兵屯黃河對岸,以扼兩路要害。上因命恰塔等協守寧夏,以安軍民之心。尋又諭兵部曰:提督趙良棟今兼程赴寧夏,軍機緊要,良棟抵寧夏日,一切軍務機宜,恰塔、拉篤佑等俱與良棟共議而行。
壬戌,命都統大學士圖海為撫遠大將軍,帥師赴陜西。上諭議政王等曰:大將軍貝勒洞鄂等屯兵平涼,曠日持久,賊寇尚未剿滅、城池尚未恢復。夫秦省不能即定、川賊尚在窺伺者,皆由王輔臣未滅、平涼未下故也。其以都統大學士圖海為撫遠大將軍,率每佐領護軍二人亟赴陜西,總轄全省滿、漢大兵斷賊餉道剿滅平、固逆孽,以靖地方。大將軍抵平涼時,盡收各將軍敕印;遇有分遣,酌量給付。貝勒洞鄂以下,悉聽大將軍節制。
甲子,命將軍侯張勇還鞏昌。時勇已赴寧夏,會巡撫華善奏逆賊吳之茂自四川出犯,逾風水嶺、逼鞏昌;上乃命張勇速還鞏昌剿御。
乙丑,命都統畢力克圖率兵赴寧夏。上諭議政王等:見駐寧夏滿洲蒙古大兵無人統轄,其仍授都統畢力克圖平逆將軍印,以所部前鋒赴寧夏,統轄滿洲蒙古官兵鎮守地方;俟草青時,酌調鄂爾多斯兵協取平、固。
戊辰,詔增平涼兵。時大將軍貝勒洞鄂奏:頃分遣官兵令副都統希福徃守隴州諸處,平涼兵力頗單。上命增派每佐領驍騎一人,付大將軍圖海率徃;抵河南日,大將軍即統河南兵赴平涼,而以此兵付統領兩翼參領胡什巴、額勒布駐守河南。尋又令大將軍圖海選河南撫標下鳥槍手二百人并察西安物故之兵所遺廝役,俱令披甲率赴平涼。
命郎中額業圖諭鄂爾多斯王、貝勒等。總督哈占奏言:寧夏與鄂爾多斯接壤,今乘內地有事,蒙古入邊侵掠寧花塞、平羌等堡。上命署理藩院郎中額業圖為副都統,馳驛赴鄂爾多斯,以劫掠情狀諭其王、貝勒等,令之嚴禁,毋擾內地;仍令鄂爾多斯整理甲兵,以俟調遣。
庚午,命將軍哈爾噶齊帥師赴廣東。平南親王尚可喜奏:賊犯惠州、肇慶諸處,省城危急。上諭:粵省要地,茍有疏失,為賊利不小。頃雖調遣江西兵,尚恐單薄。今以兗州每佐領驍騎兵一人、蒙古兵六百及駐防徽州池州滿洲蒙古兵七百,令將軍哈爾噶齊統領馳赴粵東;如有稽緩,坐以失誤軍機之罪。其哈爾噶齊所用平寇將軍印,留付署副都統科爾擴岱。鎮守江南徽州池州余兵七百人,恐難捍御;或令見駐安慶提督移鎮池州、或撥蘇州駐防兵五百徃駐徽池,將軍、總督等公同酌議調遣。至山東兗州戍防,不可無兵;大將軍圖海所統兵內分每佐領一人徃山東駐守,俟盛京兵到,酌發圖海軍前。
辛未,趣大將軍康親王杰書等進兵。上諭兵部:前命康親王杰書為大將軍,平定閩中;王奏先滅浙寇、再進福建,已允其請。后授貝子傅喇塔為將軍,進取黃巖;乃借稱修橋俟船,輾轉遷延。屢下詔嚴趣,始取黃巖,進溫州。其時曾言紅衣炮至,即取溫州;今據王所報,稱炮已俱集,而溫州之即得與否,初未奏及。師行猶豫若此,何時始得入閩邪?王、貝子統率大兵駐浙江,曠日持久,致師老餉匱。今溫州若刻日可下,則速行進取;倘不能即克,宜分兵留守,王親統大兵為先取福建之計。如仙霞嶺路險難進,或由分水關入、或別從間道,當酌量速行。福建一定,則江西之兵可以全力辦賊,而吳逆亦可指日定矣。王、貝子屬朕懿親,大小將弁皆素所信任;當各效心膂,奮力前驅。如仍瞻顧不前,則師益老、餉益匱,貽誤大事,莫此為甚!王等其勉副委任,乘此事機,速議進止以聞。
甲戌,趣大將軍貝勒尚善等進兵。上諭兵部:貝勒尚善等統率大兵徃駐岳州將及二載,并未移師前進,作攻城破賊之勢;因循坐守,馴至師老財匱。今因大將軍安親王由袁州進取長沙,湖南逆賊遂欲分我兵勢,來犯江、廣。前據報,岳州逆賊往援彝陵諸處,則岳州賊勢已分。貝勒尚善、貝子彰泰、公蘭布皆朕懿親,委以重任;都統珠滿、護軍統領額司泰、副都統路什阿晉泰、前鋒統領噶爾弼等皆以勝任簡用,巡撫韓世琦、提督桑額亦以才能著稱,畀以封疆重任。今岳州滿洲蒙古之兵為數不少,桑額標下士卒頗眾;今湖南賊勢既分,即宜整理甲兵,為進取岳州之勢,可取則取。如或不可,即覘賊虛實,或發兵聲言由岳州進攻長沙,遇賊即邀擊以撓之,俾不能分援他所,則江西、廣東寇警少息;而大將軍安觀王規復萍鄉以圖長沙,亦易為力矣。尚善等初無剿滅賊寇、恢復疆土以副朕委任之心,未嘗偵察情形,期赴機會。敵兵分遣,置若罔開;止知畫地自守、圖保身軀,不能少進尺寸。如謂逆賊深浚濠塹、多用火器以傷我軍,倘值大雨之時,其火器亦尚可用耶?總之,不實心效力,致賊得任意應援;貽誤大事,良非細故。如此因仍,逆賊何日得滅?地方何日得平?尚善等以文到日,即作攻取岳州、發兵長沙之勢,以牽制逆賊。倘有機可乘,速行進取;如有未便,仍許奏聞。
命將軍哈爾噶齊帥師援吉安。先是,廣東告急,已遣哈爾噶齊統江寧兵赴援。至是,賊將高大節等乘大將軍安親王岳樂進取袁州、萍鄉之隙,擁眾數萬圍吉安;大將軍簡親王喇布以聞。上諭:吉安為廣東要路,今既被圍,應速發兵救援;駐江寧將軍哈爾噶齊于率赴廣東兵內選其半馳往南昌,與大將軍簡親王、副將軍希爾根等共議,即于所部兵及南昌兵內酌量派出,率赴吉安速破賊寇,以通入粵之路。粵道既通,哈爾噶齊仍率兵赴廣東;其半留江寧之兵,付賢能夸蘭大俟兗州兵到,即令端往。并移文大將軍安親王,俾知吉安情形,以便隨機策應。
乙亥,詔加鄂爾多斯臺吉等級。上諭理藩院:鄂爾多斯臺吉等率兵入邊,宣力戎行,殊為可嘉!其見在軍前者,各加一級。
丙子,申諭陜西諸將領。上諭陜西諸將領曰:我國家自創業以來,克敵攻城,必主帥奮勇先登、軍士效死戮力,故能速建膚功。今聞爾等凡與敵遇,率皆乘閑伺隙,觀望不前,但令士卒前驅沖突;其督、撫亦多坐失事機。勞師匱餉,職此之故。因命都統大學士圖海為撫遠大將軍如平涼,總制諸軍。爾等痛改前愆,殫心圖效;若仍蹈往轍,一經大將軍指名劾參,必置重典。至兵士行間勞苦,朕已悉知;亦宜體豢養之恩,益奮同讎之勇。果建功勛,不吝爵賞;爾等勉之。
發帑金賞平涼軍士。上論平涼滿、漢軍士曰:爾等比年所在征戰、為國效命,朕悉聞知。今圍攻平涼,屢次沖突,奮勇殺賊;嚴冬掘壕、遠道樵采,備歷艱苦:朕心深為憫惻!茲命撫遠大將軍都統大學士圖海統率禁旅,征討逆賊。雖目前國用殷繁,念爾等戮力行剿、勤勞已久,特發內帑白金五萬兩赍至軍前,普加恩賜,以昭朕優恤軍士之意。爾等一乃心力、益勵忠義,速翦群兇,朕不吝復加優賞。爾等勉之。
臣謹按:用兵之道,必統兵將帥能身先士卒,乃可使三軍用命。我朝創業以來,開疆拓土,戰勝攻取,莫不皆然。時陜西諸將弁每與賊遇,往往顧望不前;惟遣士卒先驅,令之攻突。皇上深知其故,乃下詔旨開諭訓飭。既又念兵士征行日久、艱苦備嘗,特發帑金,加之賞賚。自是,將士感恩畏法,咸矢死圖報,各思一戰;后大將軍圖海奉命討賊,眾皆奮臂爭先,大創賊眾,收復平涼。是皆由我皇上洞悉軍事、德威并用,故能勵軍心、作敵愾,立奏捷功也。
命大將軍簡親王喇布等亟取吉安。時總督董衛國報:吉安被陷。上諭:吉安最關要害,大將軍簡親王喇布、副將軍希爾根、總督董衛國等速議恢復,以通入粵之路。將軍哈爾噶齊率師星馳赴江西,亦與簡親王等協力攻剿。尋簡親王喇布奏:欲暫棄廣信,撤還將軍額楚所率兵并調樂平兵剿吉安賊;俟吉安恢復后,再為規取廣信之計。上諭:廣信兵既撤還,饒州恐有他虞;簡親王等其議所以固守饒州,勿致有失。
戊寅,大將軍圖海帥師之陜西。
己卯,總督董衛國奏大兵復萍鄉。大將軍安親王岳樂統領大兵進剿逆賊,于是月十一日抵萍鄉;相視形勢,分兵四隊。十五日,我兵前進,分路并擊,大敗賊眾,破其十二寨、斬首萬余級,復萍鄉縣,偽將軍夏國相棄印走;董衛國以捷聞。上諭:安親王摧賊堅城,賊已破膽;宜即乘勝直取湖南。但我兵進取湖南,逆賊吳三桂或撤所在賊兵齊赴長沙,亦未可知。其在荊岳大將軍、王、貝勒等亦當部勒兵馬,亟行偵探,乘機進剿。
辛巳,命總督哈占等運餉秦州。時哈占奏:秦州大軍餉道,為賊所阻。上命哈占同巡撫杭愛速遣賢能官絡釋運餉至秦州軍前,毋致愆誤。
命將軍席卜臣等遣兵守關山。大將軍貝勒洞鄂奏稱:聞逆賊聲言將斷關山道,臣欲發兵往守;但見兵無幾,勢難分遣。至于鞏昌雖有副都統翁愛率兵前赴,而賊日益近,勢有可虞。上諭:關山險要之地,將軍席卜臣、總督哈占宜相地方緩急,調各隘官兵守關山;將軍侯張勇兼程速還,同將軍佛尼勒等剿出犯秦、鞏之賊。自后一切軍機,大將軍貝勒洞鄂等一面奏聞、一面報大將軍圖海知之。
壬午,命大將軍貝勒洞鄂等剿賊,通秦州餉道。提督王進寶等奏言:賊薄秦州,屯踞北山,斷臨鞏道,秦州軍需無從而得;且兵力單弱,戰守皆難。上諭大將軍貝勒洞鄂及將軍席卜臣、佛尼勒、都統赫業、總督哈占、巡撫杭愛、華善、提督王進寶等:逆賊來犯秦、鞏如何攻御?大兵糧餉如何挽運不絕?其共酌便宜以行。至席卜臣既遣夸蘭大聶勒庫率兵三百赴隴州,隴州副都統希福亦宜酌量分兵至秦州應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