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 偏安排日事跡
- 佚名
- 2751字
- 2015-12-26 16:04:41
九月丙戌〔朔〕,賜原任總兵杜松謚「武壯」。
與劉綎同戰(zhàn)死。
撫寧侯朱國弼請先上太子、二王謚,次及死難諸臣。命禮部議奏。
禮部以太子等薨問未確,姑緩之。
靖南侯黃得功趨揚州,興平伯高杰以兵襲儀真;太仆少卿萬元吉和解之,乃罷。
初,督輔可法慮杰跋扈,故置得功儀真,陰為牽掣勢。適杰銳復(fù)開、歸,請可法將家眷寄揚州;得功謂督輔駐節(jié)地,非諸鎮(zhèn)宜居,發(fā)牌爭止。次日,率快騎數(shù)百由揚城往高郵,迎其宗弟黃蜚;初不備杰也。杰副將胡茂禎馳報瓜洲,謂得功圖杰;杰倉皇發(fā)兵,邀得功于揚。得功素勇,杰兵莫當其鋒,乃挫退。時杰又同日出奇師,乘虛搗儀真;得功兵頗傷,遂兩相分拏。元吉急趨調(diào)和,督暨監(jiān)臣亦先后至,諭以大義;乃解。
改新升南瑞道副使王期升管職方司郎中事。
閣臣士英意也。
丁亥,督輔可法請進兵恢復(fù)。詔以北使方行,大兵繼渡未便;命詳酌行。
營奉先殿。
鑄「弘光」錢。
授考選博士、行人、推知等官蔣鳴玉等為科道部屬等官。
戊子,命議纂史官搜羅群籍——從閣臣弘圖請也。
升大理寺丞詹兆恒本寺左少卿。
改環(huán)召御史詹爾選等外衙門用。
爾選于先帝時直言,幾廷杖;閣救,削籍。至是,以孤冷無援,賜環(huán)中格。
命原任御史王應(yīng)斗、毛九華候邊撫缺,科熊德陽候卿寺缺用。
復(fù)原任薊遼總督趙光抃、給事中章允儒、劉廷佐、鄧英、傅朝右、黃紹杰、御史王績燦、李右讜、李日輔、吏部主事吳羽文、王三重等官。
己丑,工科左利瓦伊樾疏陳民勞吏弊。命飭行。
維樾言:『民有七害,吏有三反。長吏貪殘酷罰,訟師、劣衿構(gòu)釁吞逼,衙役需索,市棍侵漁,勢豪逼扼,游客抽豐:此七害也。赦蠲本朝之德,而下鮮實惠:是為恩反;鄉(xiāng)勇本守土之資,而募練無法,不任保障:是為令反;事例本權(quán)宜之術(shù),而奉行不善,只飽私囊:是為例反。今欲安民,必先察吏。監(jiān)司者,守、令之表;撫、按者,監(jiān)司之主也。請敕行各撫、按厘奸剔弊,留心地方』。
署刑部朱之臣再擬六等,請命絞罪以上提問、流罪以下?lián)岚淳繑M。
計大逆凌遲處死五條、絞六條、流二條、徒二條。工科左利瓦伊樾言:『逆臣一案,經(jīng)侍郎朱之臣擬議,嚴且盡矣。然「逆」之一字,未可概施。導(dǎo)賊掠地攻城是逆,則偷生非逆;受賊顯爵是逆,則毀形非逆;受賊半職一官是逆,則受辱非逆。伏祈別是逆、非逆兩案,毋使一念貪生,與十惡不原者同名獲譴』。時是其言。
革蘇松巡按御史周一敬、東陽知縣姚孫棐職為民;仍命追一敬贓銀萬兩、孫棐贓銀六千兩,解充公費。
皆明旨所定,不由部訊。
升福建提學(xué)副使郭之奇詹事府正詹事。
閣臣鐸所擬也。
琉球入貢。
湖廣巡撫何騰蛟疏陳天象。命申飭內(nèi)外。
騰蛟疏言:『邇來紫微垣中,光芒若隱若見。占者云:「臣工不和」。且天市垣居臨艮位乃金陵分野,座中帝星時隱時顯,明而微弱;主天子危疑不安。愿皇上仰承天意,酌寬嚴之宜,令大小臣工和衷體國,幸甚』!
偏沅巡撫李干德奏獲偽官。旨允獻俘。
命張成福以都督僉事充山東河北總兵官。
庚寅,追削原任戶部尚書李待問官。
以加派殃民也。
命故官子孫陳乞謚蔭,通政司不許封進;果有德業(yè)、節(jié)義當表揚者,禮部察請。
命刑部究周鏟惡款,又命錦衣衛(wèi)及五城御史驅(qū)逐尚寶丞黃正賓等。
朱統(tǒng)囗〈金類〉糾鑣諸款,多誣捏;吏科都章正宸、河南道喬可聘言于左都劉宗周曰:『鑣不純』。宗周愕然問故;曰:『言有余而行不足』。宗周默然。
命省右布政一員。
旨云:『右布政空虛無事,從分火耗于左』;非王言體也。
東昌府鄉(xiāng)紳張鳳翔等擒斬偽官,復(fù)東昌等府、縣。
時闖賊敗于吳三桂,所在起義;東昌鄉(xiāng)紳張鳳翔及府、縣紳并生民會監(jiān)軍職方凌駉、淮鎮(zhèn)副將王國棟,凡擒偽府尹一人、偽州牧三人、偽縣令九人、偽防御同知推官各一人。劉澤清以聞,皆命優(yōu)敘。
辛卯,命撰起居注。
起升原任淮安僉事劉若金通政司參議。
壬辰,留用例推戶科陸朗。
吏部尚書徐石麒疏朗通內(nèi)被留,故外遷也。卒得留。
予公弘基、伯孔昭一子錦衣千戶。
以迎圣母勞也。
癸巳,革湖廣巡按黃澍職。
澍按楚,贓私狼籍,故糾閣臣士英以蓋其貪。至是,竟批「革職」——士英意也。
升御史陳良弼、周元泰、朱國昌太仆寺少卿;予實俸,管差如故。
以定策功也。
大學(xué)士姜曰廣乞休。允之;命行人護送,予驛,賜銀、幣俱從優(yōu)。
曰廣入閣,錚錚有風(fēng)裁;不幸為劉澤清、朱統(tǒng)囗〈金類〉誣詆,遂以此去。
贈故祭酒陳仁錫詹事府正詹事,謚「文莊」。
命修先帝「實錄」,并纂修「玉牒」。
閣臣弘圖疏言:『先帝在祚十七年,溯厥盛美,指不勝屈。陛下悼往方深,采緝邸報、搜羅見聞,正可授管南董,以成「實錄」』。允之。
甲午,左都御史劉宗周乞休。允之;命馳驛回籍,給登極恩典。
宗周臨行,疏言五事:一曰修圣政,無以近娛忽遠猷。一曰振王綱,無以主恩傷臣紀。一曰明國是,無以邪鋒危正氣。一曰端治術(shù),無以刑名先教化。一曰固邦本,無以外釁釀內(nèi)憂。
戶科吳適請申明祖制,以議論歸言官。報聞。
適言:『頃中興求舊,一升姜曰廣于揆席、一還劉宗周于憲署,與舊冢臣張慎言同被特簡。曾日月幾何,三臣忽先后去。揆厥所自,皆因含沙為祟耳。身非言責(zé),遂一言摻大臣進退;則捷幡風(fēng)熾,而正直氣衰。臣恐廷臣中有如三人者,漸且戀盟猿鶴;即啟事未列諸臣有如三人者,益復(fù)錮夢林泉。去者日多,來者日寡;誰與共圖天下事!繼自今,請申明祖制,以議論歸言官,毋使讒說高張,熒惑聽睹;則大臣益懋于職矣』。
例轉(zhuǎn)御史黃耳鼎江西南瑞道僉事。
耳鼎奉差按秦,以闖熾不敢進;故例轉(zhuǎn)。
命黃斌卿移駐九江、鄭鴻〔逵〕移駐鎮(zhèn)江、黃蜚移駐蕪采。
命巡按御史凌駉便宜聯(lián)絡(luò)北直、河南鄉(xiāng)紳義士。
丙申,以王之綱為都督同知,充河南總兵。
丁酉,敘江北文武多年戰(zhàn)功,加馬士英少傅仍兼太子太師、進建極殿大學(xué)士,盧九德升一級,各予蔭錦衣衛(wèi)指揮僉事世襲;黃得功、劉良佐各加宮銜一級,蔭一子入監(jiān)。
加史可法仍兼太子太師,越其杰兵部侍郎,張國維加太子太保,蔭子錦衣衛(wèi)僉事。其余文武內(nèi)臣,加升有差。
戶科倪嘉慶請開屯田,限撫標。允行。
疏言:『敵、寇兩強,邊腹皆削。兵少不可制敵,餉少不足養(yǎng)兵;求兵、餉之俱足,無如連絡(luò)諸鎮(zhèn)以自強、力講屯田以自贍可也』。
戊戌,謚原任禮部尚書董其昌「文敏」、左副都御史張瑋「清惠」。
謚舊輔臣孫承宗「文忠」、太常寺少卿鹿善繼「忠節(jié)」,賜祠額「忠烈」。
升行人司副姚孫榘尚寶司丞。
己亥,命戶部等衙門會議省節(jié),以國用匱詘故也。
工科都李清言:『先帝時,何嘗不因敵寇急餉,然猶以天下供天下不足;今欲以一隅贍天下有余,此必不得之數(shù)也。蓋疆宇雖縮,而沿江、沿淮之費無異九邊;祈敕各部察現(xiàn)可征錢糧通行會算,以入定出,徐俟轉(zhuǎn)輸』。疏奏,命會議。
戶科吳適疏陳「憂勤節(jié)愛」四款。俞之。
命行人洪維翰催督錢糧。
庚子,謚原任右都御史沈子木「恭靖」、工部尚書沈儆炌「襄敏」。
禮科都沈胤培疏請其祖與父也。
升右通政王瀠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登萊、東江等處。
加原任淮督路振飛右副都御史。
補原任錦衣衛(wèi)指揮使劉僑管西司、余之英管街道、徐同貞等各僉書。
準牟文綬以原官充總兵,鎮(zhèn)守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