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5章

  • 活地獄
  • 李伯元
  • 2757字
  • 2015-12-26 15:58:36

生僻壤鯤鵬縛翅 入圜扉蟣虱鉆?

話說北通州地方,有個秀才姓王名國重,飽有才學,從小就有些傲性,等到長大了,更變了一副古怪脾氣,和人說話要是一句話不對,便反插兩眼叫將起來。因此有些人等閑都不去親近他。及至進了學,做了秀才,天無箬帽①大了。北通州地方念書人雖多,明白的卻少,都不過守著幾本高頭講章,做幾句試帖時文,了此一生。惟有這王秀才,外面雖固執,里面卻開通,常常托人買些新書新報,閑下來便把他當消愁遣悶的東西看。越看越有滋味,先不過看看上海出的新書新報,后來竟看到日本出版的〔新民叢報〕,盧梭〔民約論〕,亞丹斯密〔原富〕那些書,方才曉得中國所以積弱積貧之故。有時看到了痛快的地方,竟有拔劍斫②地把酒問天的光景。漸漸的對人說話,什么自由平等,流露于口角之間。北通州人當他是瘋子,還有幾個稍為明白點的,說他是革命黨。列公可曉得,這“革命黨”三字就是謀反叛逆的鐵板注腳么?王秀才自從有了這個革命黨的名氣,有些親友都和他疏遠了,怕的是連累自己。從此以后,便一傳十,十傳百,有些刮入官府的耳朵里去了。這些官府分什么青紅皂白,人家說什么,他便當什么。況且王秀才的冤家也多,有些造他謠言的,一會說他是康有為的弟子,一會說他是孫文的干事員。官府因為沒有憑據,不好拿他怎么樣,暗暗的記住他的名字就是了。

可巧那年天津火車站上出了刺客,丟了一個炸彈,要想謀害欽差大臣。那刺客事機不密,走漏了風聲,便是三十六著走為上著,早已是逃之夭夭了。官府搜捕黨羽,雪片般的文書發到府里縣里來。府里縣里便派了差人為馬快③,天天到茶坊酒肆里去搜尋行刺的刺客及刺客的黨羽。碰著稍為面生點的,不問情由拖了就走,等到審問明白,取保釋放,已是吃了幾天苦頭了。后來鬧到北通州地方,地方上的人便疑心到王秀才,說他總有點路道。剛剛火車出事的時節,王秀才不在家,到天津探親去了。火車事敗,刺客在逃,他也回來了,人家更加疑心他。北通州的州官聽了這個風聲,立刻發下一條火簽④,便把王秀才鷹抓燕雀擬的拿了去了。因為是刺客一案,不敢怠慢,連夜點差解往天津。天津縣接到文書,驗明年貌,便吩咐釘銬收禁。

王秀才到此田地,連分訴都分訴不來,他又是耿直性子,惟有混帳王八大罵而已。當時差人也不去理他,把他推推搡搡,推進了監門。王秀才忽然眼睛前一暗,覺得別有天地,仔細一看,黑洞洞的,地下潮濕得緊,霉氣薰人。再朝上邊看看,一帶高墻砌的十分堅固,連飛鳥都飛不出一個,別說是人了。柵欄門的木柱,有臂膊這樣粗,過了一重又是一重。里面蹲著許多死犯,簡直不成人樣的了,頭發都有寸把長,面孔上污穢不堪,身上披一片掛一爿,咽喉里鎖著胡桃粗的鏈子,手上手銬,腳上腳鐐,上半段還有挺棍系在那里,坐又坐不下,睡又睡不直。看他們的神氣都很自然,有的在那里罵人的,有的在那里唱歌的。王秀才猶如看吳道子⑤地獄變相圖一樣,前面一個禁子⑥,歪戴著困秋帽子,穿著藍布小襖,套著蒲鞋,把王秀才牽猢猻一樣,牽到一個所在,說:“小王,你就在這兒歇歇罷,咱們明天見罷,你可有什么說話,我給你傳到家里去,招呼弄幾個錢來。”王秀才大罵道:“別說我沒錢,就是我有錢,也不犯著賞給你們這些奴才。”那禁卒冷笑道:“好罵好罵,回來你瞧罷。”說完,便把王秀才項上的鏈子系在一扇柵欄門上,揚長走了。王秀才到此一無法想,只得也學那些同伴蹲了下來。他身旁有個老囚,頭發都花白了,看見王秀才蹲了下來,惡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嘴里便叫道:“小三兒呢?”那邊一個年輕的聽見叫喚,說:“在這兒呢!”老囚說:“你給我掙扎著過來。”小三兒便一步一寸的爬將過來。老囚又朝著小三兒對他努了努嘴,小三兒的頭和自己的頭靠一處了。小三兒滿頭都是虱,聞著王秀才的肉香了,剛剛頭發接頭發,那些虱一個一個的,從小三兒頭發上爬到王秀才頭發上,兩人頭發猶如替虱搭了一座浮橋一樣,咬的王秀才又是痛又是癢。后來也麻木了,糊里糊涂的,人也蹲不住了,兩腳一叉,卻待要跌,被鏈子系住,跌不下去。王秀才的身子賽如懸了空了,就這樣的耗了一夜。

明天一早,只見昨日那個禁子拿著一面牌,把王秀才拉了上去,說是聽審。王秀才到得堂上,天津縣審了一遍口供,王秀才縷述前情,天津縣究竟還明白些,覺得弄錯了,吩咐開了鐐銬,改押在班房里。雖說是一堆稻草幾塊松板,較昨天在監里的樣子,已是天懸地隔了,王秀才在班房里押了多日,幸虧一位同窗的,在北洋武備學堂里教習⑦,知道了這件事,詳詳細細寫了一封信給天津縣,說王秀才不過是一個狂生,生平并無劣跡,不可偏聽一面之詞,陷人入罪名等話,天津縣才把他取保釋放了。王秀才回到家里,恨極了,剪了辮子改了裝,把家里的東西變賣了個干凈,把老婆送回娘家,他便出洋留學去了。臨行的時候說:“我要死也死在外國了,不情愿再住這種有天無日頭的世界了。”這句雖是憤激之談,然而也是現在的實情。

再說王秀才上了輪船,到得上海,打聽到日本的船是禮拜日開,先去買了票子,在三菱公司碼頭上候著。等到下午船便開了。這船名喚神戶丸,船上的搭客有個五六百人,倒是中國人居其大半。王秀才看看沿路的風景,倒不寂寞。有天在甲板上,銜著煙斗在那里散步。一個也是改了裝的中國人,臉上很有一種嚴肅之氣站在那里,一會望望海水,一會望望太陽,出了神了。王秀才走到他面前,皮鞋橐橐⑧方把他驚覺,回過臉來看見也是中國人新改裝,便點了點頭,招呼了一招呼。二人動問名姓,王秀才方曉得那人姓辛叫國明,是直隸人。二人敘起來,正是同鄉,不覺更加親熱了。王秀才問他往日本去干什么?他說:“我本是直隸警察局的局長,現在要到日本去調查警務。”辛國明也回問了王秀才幾句,王秀才一一告訴了他,說自己如何在家安分守己,如何被人誣告是革命黨,陷在監里如何的苦楚,現在冤枉已明,因為恨極了,所以破釜沉舟,到日本去留學。辛國明嘆息了一會,方說:“中國黑暗到了極點,外國監獄制度,他們是不曾夢見過的。”王秀才聽見辛國明說外國監獄制度,便要請教。辛國明慢慢地說出一番話來。

①箬(yuò)帽———箬竹葉用作的防雨帽。箬竹葉片甚大,質薄,長大45厘米以上,寬可逾10厘米,長江流域特產。

②斫———本義為大鋤。引申為砍、斬。杜甫《短歌行贈王郎司直》:“王郎酒酣拔劍斫地歌莫哀。”

③馬快———騎馬的捕快,舊時官署中的公差,協管緝捕盜賊。《稱謂錄》卷二十六:“馬快,步快,《賦役全書》各府縣均有此名目。”

④火簽———舊時官府交給差役拘捕犯人的憑證。

⑤吳道子———唐代畫家。其藝術風格、對后代影響很大。蘇軾曾言:“畫至吳道子,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

⑥禁子———看守犯人的獄卒。

⑦教習———學官名。明代選進士入翰林院學習,稱庶吉士,命學士一人(后改為禮、吏兩部侍郎二人)任教,稱為教習。清末興辦學堂,其教師亦沿稱教習。

⑧橐橐(tuó)———象聲詞。宋代朱熹集傳:“橐橐,杵聲也。”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鱼台县| 壶关县| 银川市| 句容市| 大英县| 天台县| 离岛区| 新河县| 榆社县| 郎溪县| 宾阳县| 沅江市| 内乡县| 廉江市| 东乌珠穆沁旗| 大竹县| 张家界市| 绵竹市| 孝昌县| 通山县| 呼伦贝尔市| 高青县| 黑山县| 聂拉木县| 独山县| 罗源县| 江川县| 河津市| 邹城市| 武清区| 西畴县| 庐江县| 宁陕县| 连云港市| 漯河市| 云安县| 定南县| 绥宁县| 乌苏市| 溧水县| 弋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