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紀事二

魏志袁紹傳紹有姿貌威容能折節下士士多附之

太祖少與友焉

劉表傳注漢末名士錄劉表與汝南陳翔字仲麟范

滂字孟博魯國孔昱字世元勃海范康字仲真山陽

檀敷字文友張儉字元節南陽岑晊字公孝為八友

袁渙傳渙字曜卿陳郡扶樂人也子侃清粹閑素歷

位郡守尚書初渙從弟霸公恪有功干魏初為大司

農及同郡何夔并知名于時而霸子亮夔子曾與侃

復齊聲友善

裴潛傳注黃朗字文達沛郡人也為人弘通有信實

父為本縣卒朗感其如此抗志游學由是為方國及

其郡士大夫所禮異特與東平右姓王惠陽為碩交

惠陽親拜朗母于囗下朗始仕黃初中為長吏遷長

安令會喪母不對復為魏令遷襄城典農中郎將涿

郡太守以明帝時疾病卒始朗為君長自以父故常

忌不呼鈴下伍伯而呼其姓字至于憤怒亦終不言

朗既仕至二千石而惠陽亦歷長安令酒泉太守故

時人謂惠陽外似粗囗而內堅密能不顧朗之本末

事朗母如己母為通度也

王修傳注脂習字元升京兆人也中平中仕郡公府

辟舉高第除太醫令天子西遷及東詣許昌習常隨

從與少府孔融親善太祖為司空威德日盛而融故

以舊意書疏倨傲習常責融欲令改節融不從會融

被誅當時許中百官先與融親善者莫敢收恤而習

獨往撫而哭之曰文舉卿舍我死我當復與誰語者

哀嘆無已太祖聞之收習欲理之尋以其事直見原

徙許昌土橋下習后見太祖陳謝前愆太祖呼其字

曰元升卿故慷慨因問其居處以新移徙賜谷百斛

至黃初詔欲用之以其年老然嘉其敦舊有欒布之

節賜拜中散大夫

陳群傳群字長文潁川許昌人也祖父實父紀魯國

孔融高才倨傲年在紀群之間先與紀友后與群交

更為紀拜由是顯名

王凌傳凌與司馬朗賈逵友善及臨兗豫繼其名跡

傅嘏傳注傅子曰嘏自少與冀州刺史裴徽散騎常

侍荀甝善徽甝早亡又與鎮北將軍何曾司空陳泰

尚書仆射荀顗后將軍鍾毓并善相友綜朝事俱為

名臣

蜀志諸葛亮傳亮躬囗隴畝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

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元直與亮友善

謂為信然

張嶷傳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國人也為縣功曹州召

為從事時郡內士人龔祿姚位二千石當世有聲

名皆與嶷友善

楊戲傳戲居誠存厚與巴西韓儼黎韜童幼相親后

儼痼疾廢頓韜無行見捐戲經紀振恤恩好如初

吳志張昭傳昭少好學與瑯邪趙昱東海王朗俱發

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與朗共論舊君諱事州里

才士陳琳等皆稱善之

周瑜傳瑜性度恢廓惟與程普不睦

江表傳普頗以年長數陵侮瑜瑜折節容下終不與

校普后自敬服而親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

飲醇醪不覺自醉時人以其謙讓服人如此

魯肅傳肅大散財資以賑窮弊結士為務周瑜為居

巢長求資糧肅指一囷與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親

結定僑札之分東渡因與同行時孫權住吳瑜因薦

肅才權見肅與語甚悅劉表死肅請說備使撫表眾

共拒曹操肅行到夏口曹公已向荊州備欲南渡江

肅徑到當陽長阪與備會時諸葛亮與備相隨肅謂

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

陸績傳績容貌雄壯博學多識虞翻舊齒名盛龐統

荊州令士年亦差長皆與績友善孫權統事辟為奏

曹掾

嚴畯傳畯避亂江東與諸葛瑾步騭齊名友善張昭

進之于孫權權以為騎都尉從事中郎

吳范傳范素與魏滕同邑相善滕嘗有罪權責怒甚

嚴敢有諫者死范謂滕曰與汝偕死滕曰死而無益

何用死為范曰安能慮此坐觀汝邪乃髡頭自縛詣

門下使鈴下以聞鈴下不敢曰必死不敢白范曰汝

有子邪曰有曰使汝為吳范死子以屬我鈴下曰諾

乃排合入言未卒權大怒欲便投以戟逡巡走出范

因突入叩頭流血言與涕并良久權意釋乃免滕滕

見范謝曰父母能生長我不能免我于死丈夫相知

如汝足矣何用多為

呂蒙傳蒙拜偏將軍領尋陽令魯肅代周瑜當之陸

口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謂肅曰呂將軍功名日

顯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顧之遂往詣蒙酒酣蒙問

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

造次應曰臨時施宜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

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畫五策肅于是越

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

于此也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顧雍傳雍子邵字孝則起家為豫章太守初錢塘丁

谞出于役伍陽羨張秉生于庶民烏程吳粲云陽殷

禮起于微賤卲皆拔而友之為立聲譽

呂岱傳孫亮即位岱拜大司馬始岱親近吳郡徐原

慷慨有才志岱知其可成賜巾囗與共言論后遂薦

拔官至侍御史原性忠壯好直言岱時有得失原輒

諫諍又公論之人或以告岱岱嘆曰是我所以貴德

淵者也及原死岱哭之甚哀曰德淵呂岱之益友今

不幸岱復于何聞過談者美之

諸葛恪傳丹陽太守聶友素與恪善友字文悌豫章

人也

吳錄曰友有唇吻少為縣吏虞翻徙交州縣

令使友送之翻與語而奇焉為書與豫章太守謝斐

令以為功曹斐乃用為功曹使至都諸葛恪友之由

是知名

冊府元龜張溢為中郎聘蜀與諸葛全結金蘭好

陳表少知名與諸葛恪步騭齊名友善性質直純厚

其于人物忠告善道志存補益位尚書令

吳祺與張溫顧譚友善

孫皎善于結交與諸葛瑾至厚

三輔決錄蔣詡字元卿舍中三徑唯羊仲求仲從之

游二仲皆推廉逃名

晉書山濤傳濤與嵇康呂安善后遇阮籍便為竹林

之交著忘言之契晚與尚書和逌交又與鍾會裴秀

并申款昵以二人居勢爭權濤平心處中各得其所

而俱無恨焉

嵇康傳康以高契難期每思郢質所與神交者惟陳

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沛國劉伶籍

兄子咸瑯邪王戎遂為竹林之游世所謂竹林七賢

也東平呂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輒千里命駕康友

而善之

荀崧傳崧父頵羽林右監安陵鄉侯與王濟何劭為

拜親之友崧弱冠太原王濟甚相器重泰始中詔以

崧襲父爵與王敦顧榮陸機等友善

孫楚傳楚與同郡王濟友善濟為本州大中正訪問

銓邑人品狀至楚濟曰此人非卿所能目吾自為之

乃狀楚曰天才英博亮拔不群楚少時欲隱居謂濟

曰當欲枕石漱流誤云漱石枕流濟曰流非可枕石

非可漱楚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厲其

齒楚少所推服惟雅敬濟初楚除婦服作詩以示濟

濟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覽之凄然增伉儷之

夏侯湛傳湛幼有盛才文章宏富與潘岳友善每行

止同輿接茵京都謂之連璧

紀瞻傳瞻慎行愛士老而彌篤尚書閔鴻太常薛兼

廣川太守河南褚沉給事中宣城章遼歷陽太守沛

國武嘏并與瞻素囗咸籍其高義臨終托后于瞻瞻

悉營護其家為起居宅同于骨肉焉少與陸機兄弟

親善及機被誅瞻恤其家周至及嫁機女資送同于

所生

王機傳機美姿儀俶儻有度量常慕王澄為人澄亦

雅知之以為己亞遂與友善內綜心膂外為牙爪尋

用為成都內史

庾袞傳袞鄰人褚德逸者善事其親老而不倦袞每

拜之嘗與諸兄過邑人陳準兄弟諸兄友之皆拜其

母袞獨不拜準弟徽曰子不拜吾親何袞曰未知所

以拜也夫拜人之親者將自同于人之子也其義至

重袞敢輕之乎遂不拜準徽嘆曰古之亮直之士君

近之矣君若當朝則社稷之臣歟君若握兵臨大節

孰能奪之方今征聘君實宜之

王戎傳戎從弟衍衍弟澄封南鄉侯遷建威將軍雍

州刺史不之職時王敦謝鯤庾敳阮修皆為衍所親

善號為四友而亦與澄狎又有光逸胡毋輔之等亦

豫焉

劉琨傳琨年三十六為司隸從事時征虜將軍石崇

河南金谷澗中有別廬冠絕時輩引致賓客日以賦

詩琨預其間文詠頗為當時所許秘書監賈謐參管

朝政京師人士無不傾心石崇歐陽建陸機陸云之

徒并以文才降節事謐琨兄弟亦在其間號曰二十

四友琨少負志氣有縱橫之才善交勝己而頗浮夸

與范陽祖逖為友聞逖被用與親故書曰吾枕戈待

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其意氣相期如此

庾敳傳王衍不與敳交敳卿之不置衍曰君不得為

爾敳曰卿自君我我自卿卿我自用我家法卿自用

卿家法衍甚奇之

王接傳接字祖游平陽太守柳淡散騎侍郎裴遐尚

書仆射鄧攸皆與接友善

戴若思傳若思少好游俠不拘操行遇陸機赴洛船

裝甚盛遂與其徒掠之登岸機察見之知非常人在

舫屋上遙謂之曰卿才器如此乃復作劫邪若思感

悟因流涕投劍就之機與言深加賞異遂與定交焉

若思后舉孝廉入洛機薦之于趙王倫

應詹傳詹假節都督江州刺史初京兆韋泓喪亂之

際親屬遇饑疫并盡客游洛陽素聞詹名遂依托之

詹與分甘共苦情若弟兄遂隨從積年為營伉儷置

居宅并薦之于元帝曰自遭喪亂人士易操至乃任

運固窮耿介守節者囗矣伏見議郎韋泓年三十八

字元量執心清沖才識備濟躬耕隴畝不煩人役靜

默居常不豫政事昔年流移來在詹境經寇喪資一

身特立短褐不掩形菜蔬不充朝而抗志彌厲不游

非類顏回稱不改其樂泓有其分明公輔亮皇室恢

維宇宙四門開辟英彥鳧藻收春花于京輦采秋實

于巖藪而泓抱璞荊山未剖和璧若蒙銓召付以列

曹必能囗隆鼎味緝熙庶績者也帝即辟之自后位

至少府卿既受詹生成之惠詹卒遂制朋友之服哭

止宿草追趙氏祀程嬰杵臼之義祭詹終身

羊曼傳曼任達頹縱好飲酒溫嶠庾亮阮放桓彝同

志友善并為中興名士

周訪傳訪為縣功曹時陶侃為散吏訪薦為主簿相

與結友

桓彝傳彝字茂倫性通朗與庾亮深交雅為周顗所

重顗嘗嘆曰茂倫嵚崎歷落人也起家州主簿累遷

中書郎以疾去職嘗過輿縣縣宰徐寧通朗博涉彝

遇之欣然停留累日結友而別

周顗傳王敦之舉兵也劉隗勸帝盡除諸王司空導

率群從詣闕請罪值顗將入導呼顗謂曰伯仁以百

口累卿顗直入不顧既見帝言導忠誠申救甚至帝

納其言顗喜飲酒致醉而出導猶在門又呼顗顗不

與言顧左右曰今年殺諸賊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

既出又上表明導言甚切至導不知救己而甚銜之

敦既得志問導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當登三司

無所疑也導不答又曰若不三司便應令仆邪又不

答敦曰若不爾正當誅爾導又無言導后料檢中書

故事見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導執表流涕悲不自勝

告其諸子曰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

中負此良友

袁喬傳喬字彥叔為廣陵相初喬與褚裒友善及康

獻皇后臨朝喬與裒書曰皇太后踐登正祚臨御皇

朝將軍之于國外姓之太上皇也至于皇子近屬咸

有揖讓之禮而況策名人臣而交媟人父天性攸尊

亦宜體國而重矣故友之好請于此辭染絲之變墨

翟致懷岐路之感楊朱興嘆況與將軍游處少長雖

世譽先后而臭味同歸也平昔之交與禮數而降箕

踞之歡隨時事而替雖欲虛詠豪肆脫落儀制其能

得乎來物無停變化遷代豈惟寸晷事亦有之夫御

器者神制眾以約愿將軍怡情無事以理勝為任親

杖賢達以納善為大執筆惆悵不能自盡論者以為

得禮

王羲之傳許邁字叔元家世士族恬靜不慕仕進永

和二年移入臨安西山有終焉之志羲之造之未嘗

不彌日忘歸相與為世外之交

荀崧傳崧子羨弱冠與瑯邪王洽齊名沛國劉惔太

原王蒙陳郡殷浩并與交好驃騎將軍何充出鎮京

口請為參軍

王蒙傳蒙與沛國劉惔齊名友善惔嘗稱蒙性至通

而自然有節蒙每云劉君知我勝我自知時人以惔

方荀奉倩蒙比袁曜卿凡稱風流者舉蒙惔為宗

鄧粲傳粲長沙人以高潔著名與南陽劉驎之南郡

劉尚公同志友善

世說新語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

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

內向秀瑯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

故世謂竹林七賢

阮宣子有令聞太尉王夷甫見而問曰老莊與圣教

同異對曰將無同太尉善其言辟之為掾世謂三語

掾衛玠嘲之曰一言可辟何假于三宣子曰茍是天

下人望亦可無言而辟復何假一遂相與為友

有往來者云庾公有東下意或謂王公可潛稍嚴以

備不虞王公曰我與元規雖俱王臣本懷緇衣之好

若其欲來吾角巾徑還烏衣何所稍嚴

賀司空入洛赴命為太孫舍人經吳閶門在船中彈

琴張季鷹本不相識先在金閶亭聞弦甚清下船就

賀因共語便大相知說問賀卿欲何之賀曰入洛赴

命正爾進路張曰吾亦有事北京因路寄載便與賀

同發初不告家家追問乃知

小名錄王沈字元達坦之子王恭隨父蘊在會稽王

大都來拜墓恭暫往墓下看之二人素善遂十余日

方還父問何故多日對曰與阿大語蟬連不得歸因

語之曰恐非爾之友中乖愛好后為王緒所間終成

怨隙果如其言

宋書謝述傳述為司徒左長史轉左衛將軍尚書仆

射殷景仁領軍將軍劉湛并與述為異常之交

臧燾傳燾子邃邃子凝之學涉有當世才具與司空

徐湛之為異常之交

南史謝晦傳淡字景恒晦從叔也任達仗氣不營當

世與順陽范泰為云霞之交

謝靈運傳靈運父祖并葬始寧縣并有故宅及墅遂

移籍會稽修營舊業傍山帶江盡幽居之美與隱士

王弘之孔淳之等放蕩為娛有終焉之志文帝征為

秘書監尋遷侍中陳疾東歸與族弟惠連東海何長

瑜潁川荀雍泰山羊浚之以文章賞會共為山澤之

游時人謂之四友

惠連幼有奇才不為父方明所知靈運去永嘉還始

寧時方明為會稽郡靈運造方明遇惠連大相知賞

靈運性無所推唯重惠連與為刎頸交時何長瑜教

惠連讀書亦在郡內靈運又以為絕倫謂方明曰阿

連才悟如此而尊作常兒遇之長瑜當今仲宣而飴

以下客之食尊既不能禮賢宜以長瑜還靈運載之

而去

向靖傳靖子柳字元季有學義才能立身方雅太尉

袁淑司空徐湛之東揚州刺史顏竣皆與友善及竣

貴柳猶以素情自許不推先之順陽范璩戒柳曰名

位不同禮有異數卿何得作曩時意邪柳曰我與士

遜心期久矣豈可一旦以勢利處之及柳為南康郡

涉義宣事敗系建康獄屢密請竣求相申救孝武嘗

與竣言及柳事竟不助之柳遂伏法

柳元景傳世隆元景弟子也挺然自立不與眾同與

張緒王延之沈琰為君子之交

貧士傳孔淳之字彥深魯人也孔子二十六代孫性

好墳集山水為太原王公所稱居會稽郯縣茅屋蓬

戶庭草蕪徑囗上有書數帙而已與處士戴颙王弘

之王敬弘等并為人外之交

南齊書杜京產傳京產少恬靜閉意榮宦會稽孔覬

清剛有峻節一見而為款友

徐伯珍傳伯珍叔父璠之與顏延之友善還祛蒙山

立精舍講授伯珍往從學積十年究尋經史游學者

多依之征士沈儼造膝談論申以素交

孔稚珪傳稚珪風韻清囗好文詠與外兄張融情趣

相得又與瑯邪王思遠廬江何點點弟引并款交

王思遠傳思遠與顧皓之友善皓之卒后家貧思遠

迎其兒子經恤甚至

南史何尚之傳尚之子偃偃弟子點齊初累征中書

侍郎太子中庶子不就與陳郡謝吳國張融會稽

孔德璋為莫逆友

劉琎傳琎與友人會稽孔囗同舟入東于塘上遇一

女子囗目送曰美而艷琎曰斯豈君子所宜言乎非

吾友也于是解裳自隔或曰與友孔徹同舟徹留目

觀岸上女子琎舉席自隔不復同坐

劉懷珍傳懷珍族弟善明與崔祖思友善祖思出為

青冀二州善明遺書敘舊因相勖以忠概及聞祖思

死慟哭得病建元二年卒

冊府元龜檀超為南徐州西曹書佐與別駕蕭惠開

相抗禮惠開稍相陵辱超謂惠開曰我與卿并有何

等俱是國家微賤時外戚爾惠開欣然便為刎頸交

南史張裕傳裕曾孫率除太子舍人與陸倕陸厥幼

相友狎嘗同載詣左衛將軍沈約遇任昉在焉約謂

昉曰此二子后進才秀皆南金也卿可識之由此與

昉友

何承天傳承天曾孫遜八歲能詩賦弱冠州舉秀才

南鄉范云見其對策大相稱賞因結忘年交

梁書曹景宗傳景宗除屯騎校尉少守督峴南與州

里張道門厚善道門齊車騎將軍敬兒少子也為武

陵太守敬兒誅道門于郡伏法親屬故吏莫敢收景

宗自襄陽遣人船到武陵收其尸骸迎還殯葬鄉里

以此義之

范云傳云好節尚奇專趣人之急少時與領軍長史

王囗善囗亡于官舍貧無居宅云乃迎喪還家躬營

含殯

到溉傳溉性不好交游惟與朱異劉之遴張綰同志

友密及臥疾家園門可羅雀三君每歲時常鳴騶枉

道以相存問置酒敘生平極歡而去臨終托張劉勒

子孫以薄葬之禮卒時年七十二

陸倕傳倕與樂安任昉友善為感知己賦以贈昉昉

因此名以報之曰信偉人之世篤本侯服于陸鄉緬

風流與道素襲袞衣與繡裳還伊人而世載并三駿

而龍光過龍津而一息望鳳條而曾翔彼白玉之雖

潔此幽蘭之信芳思在物而取譬非斗斛之能量匹

聳峙于東岳比凝厲于秋霜不一飯以妄過每三錢

以投渭匪蒙袂之敢嗟豈溝壑之能衣既蘊藉其有

余又淡然而無味得意同乎卷懷違方似乎仗氣類

平叔而靡雕似子云之不樸冠眾善而貽操綜群言

而名學折高戴于后臺異鄒顏乎董幄采三詩于河

間訪九師于淮曲術兼口傳之書藝廣鏗鏘之樂時

坐睡而梁懸裁枝梧而錐握既文過而意深又理勝

而辭縟咨余生之荏苒追歲暮而傷情測徂陰于堂

下聽鳴鐘于洛城唯忘年之陸子定一遇于班荊余

獲田蘇之價爾得海上之名信落魄而無產終長對

于短生饑虛表于徐步逃責顯于疾行子比我于叔

則又方余于耀卿心照情交流言靡惑萬類暗求千

里懸得言象可廢蹄筌自默居非連棟行則同車冬

日不足夏日靡余肴核非餌絲竹豈娛我未舍駕子

已回輿中飯相顧悵然動色邦壤既殊離會莫測存

異山陽之居沒非要離之側似膠投漆中離婁豈能

識其為士友所重如此

劉顯傳顯與河東裴子野南陽劉之遴吳郡顧協連

職禁中遞相師友時人莫不慕之

韋放傳放與吳郡張率皆有側室懷孕因指為婚姻

其后各產男女未及成長而率亡遺嗣孤弱放常贍

恤之及為北徐州時有勢族請姻者放曰吾不失信

于故友乃以息岐取率女又以女適率子時稱放能

篤舊

孫謙傳有彭城劉融者行乞疾篤無所歸友人輿送

謙舍謙開廳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禮殯葬之眾皆服

其行義

王僧孺傳僧孺出為錢唐令初僧孺與樂安任昉遇

竟陵王西邸以文學會友及將之縣昉贈詩曰惟子

見知惟余知子觀行視言要終猶始敬之重之如蘭

如囗形應影隨曩行今止百行之首立人斯著子之

有之誰毀誰譽修名既立老至何遽誰其執鞭吾為

子御劉略班藝虞志荀錄伊昔有懷交相欣勖下帷

無倦升高有屬嘉爾晨燈惜余夜燭其為士友推重

如此

南史徐勉傳勉遷臨海王西中郎田曹行參軍俄徙

署都曹時瑯邪王融一時才囗特相慕悅嘗請交焉

許懋傳懋篤志好學為豫章王行參軍轉法曹后兼

國子博士與司馬褧同志友善

江夷傳夷六世孫總轉侍郎尚書仆射范陽張纘度

支尚書瑯邪王筠都官尚書南陽劉之遴囗高才碩

學總時年少有名纘等雅相推重為忘年交

張弘策傳弘策子纘累遷尚書吏部郎俄而長兼侍

中河東裴子野曰張吏部有喉唇之任已恨其晚矣

子野初未與纘遇便虛相推重因為忘年之交

裴松之傳松之曾孫子野與沛國劉顯南陽劉之遴

陳郡殷蕓陳留阮孝緒吳郡顧協京兆韋棱皆博學

深相賞好顯尤推重之

徐伯陽傳伯陽除記室參軍太建初中記室李爽記

室張正見左戶郎賀徹學士阮卓黃門郎蕭詮三公

郎王由禮處士馬樞記室祖孫登比部郎賀循長史

劉刪等為文會之友后有蔡凝劉助陳暄孔范亦預

焉此一時之士也游宴賦詩動成卷軸伯陽為其集

序盛傳于世

魏書辛紹先傳紹先明敏有識量與廣平游明根范

陽盧度世同郡李承等甚相友善

崔模傳模長者篤厚不營榮利與崔頤相親往來如

胡叟傳叟拜虎威將軍高宗時歸家不治產業饑貧

不以為恥見車馬榮華者視之蔑如也初叟一見高

允曰吳鄭之交以縞纻為囗談吾之于子以弦韋為

幽贄以此言之彼可無愧也

李彪傳彪字道固頓丘衛國人雖與宋弁結管鮑之

交弁為大中正與高祖私議猶以寒地處之殊不欲

微相優假彪亦知之不以為恨及弁卒彪痛之無已

為之哀誄備盡辛酸郭祚為吏部彪為子志求官祚

仍以舊第處之彪以位經常伯又兼尚書謂祚應以

貴游拔之深用忿怨形于言色時論以此譏祚祚每

曰爾與義和至交豈能饒爾而怨我乎任城王澄與

彪先亦不睦及為雍州彪詣澄為志求其府寮澄釋

然為啟得列曹行參軍時稱美之

張彝傳彝性公強有風氣歷覽經史與盧淵李安民

等結為親友往來朝會常相追隨淵為主客令安民

與彝囗為散令

崔休傳休少孤貧矯然自立舉秀才入京師與中書

郎宋弁通直郎邢巒雅相知友

畢眾敬傳眾敬為兗州刺史太和中高祖賓禮舊老

眾敬與咸陽公允引至方山雖文武奢儉好尚不同

然亦與允甚相愛敬接膝談款有若平生

裴伯茂傳伯茂末年劇飲不已乃至傷性多有愆失

未亡前數日忽云吾得密信將被收掩乃與婦乘車

西逃避后因指顧壁中言有官人追逐其妻方知其

病卒后殯于家園友人常景李渾王元景盧元明魏

季景李騫等十許人于墓傍置酒設祭哀哭涕泣一

飲一酹曰裴中書魂而有靈知吾曹也乃各賦詩一

篇李騫以魏收亦與之友寄以示收收時在晉陽乃

同其作論敘伯茂其十字云臨風想元度對酒思公

榮時人以伯茂性侮傲謂收詩頗得事實

索敞傳敞為劉囗助教專心經籍涼州平入國以儒

學見拔為中書博士敞在州之日與鄉人陰世隆文

才相友世隆至京師被罪徙和龍屆上谷困不前達

土人徐能抑掠為奴五年敞因行至上谷遇見世隆

語其由狀對泣而別敞為訴理得免

北史崔亮傳亮居貧傭書自業時隴西李沖當朝任

事亮族兄光往依之光言之于沖沖召亮與語沖甚

奇之迎為館客謂其兄子彥曰大崔生寬和篤雅汝

宜友之小崔生峭整清徹汝宜敬之

邢巒傳巒叔祖佑佑從子虬虬長子臧和雅信厚有

長者之風為時人所愛敬與裴敬憲盧觀兄弟囗結

友曾共讀回文集臧獨先通之臧弟邵少在洛陽廣

尋經史五行俱下一覽無遺文章典麗既贍且速吏

部尚書隴西李神囗大相欽重引為忘年之交

北齊書宋游道傳游道以本官兼司徒左長史及文

襄疑黃門郎溫子升知元瑾之謀系之獄而餓之食

敝襦而死棄尸路隅游道收而葬之文襄謂曰吾近

書與京師諸貴論及朝士卿僻于朋黨將為一病今

卿真是重舊節義人此情不可奪子升吾本不殺之

卿葬之何所憚天下人代卿怖者是不知吾心也游

道重交游存然諾之分歷官嚴整而時大納賄分及

親故之艱匱者其男女孤弱為嫁娶之臨喪必哀躬

親襄事為司州綱紀與牧樂昌河西二王乖忤及二

王薨每事經恤之與頓丘李獎一面便定死交獎曰

我年位已高會用弟為佐史令弟北面于我足矣游

道曰不能既而獎為河南尹辟游道為中正使者相

屬以衣帢待之握手歡謔元顥入洛將受其命出使

徐州都督元孚與城人趙紹兵殺之游道為獎訟冤

得雪又表為請贈回己考一泛階以益之又與尉廞

結交托廞弟粹于徐州殺趙紹后平之梟粹首于鄴

市孫騰使客告市司得錢五百萬后聽收游道時為

司州中從事令家人作尉粹所親于州陳訴依律判

許而奏之敕至市司猶不許游道杖市司勒使速付

騰聞大怒時李獎二子構訓居貧游道后令其求三

富人死事判免之凡得錢百五十萬盡以入構訓其

使氣黨俠如此時人語曰游道獼猴面陸操科斗形

意識不關貌何謂丑者必無情構嘗因游道會客戲

之曰賢從在門外大好人宜自迎接為通名稱族弟

游山游道出見之乃獼猴衣帽也將與構絕構謝之

豁然如舊游道死后構為定州長史游道第三子士

遜為墨曹博陵王管記與典簽共誣奏構構于禁所

祭游道而訴焉士遜晝臥如夢者見游道怒己曰我

與構恩義汝豈不知何共小人謀陷清直之士士遜

驚跪曰不敢不敢旬日而卒

王昕傳昕少與邢邵俱為元羅賓友及守東萊邵舉

室就之郡人以邵是邢杲從弟會兵將執之昕以身

蔽伏其上呼曰欲執邢子才當先殺我邵乃免焉

封隆之傳隆之弟子孝琬為東宮洗馬天保二年卒

帝聞而嘆惜焉孝琬性恬靜頗好文詠太子少師邢

邵七兵尚書王昕囗先達高才與孝琬年位懸隔晚

相逢遇分好遂深孝琬靈櫬言歸二人送于郊外悲

哭凄慟有感路人

荀仲舉傳仲舉與趙郡李概交款概死仲舉因至其

宅為五言詩十六韻以傷之詞甚悲切世稱其美

崔傳子瞻除給事黃門侍郎與趙郡李概為莫

逆之交概將東還瞻遺之書曰仗氣使酒我之常弊

詆訶指切在卿尤甚足下告歸吾于何聞過也

盧潛傳潛從祖兄懷仁有行檢善與人交與瑯邪王

衍隴西李壽之情好相得曾語衍云昔太丘道廣許

邵知而不顧嵇生性惰鍾會過而絕言吾處季孟之

間去其太甚衍以為然

袁聿修傳聿修除都官尚書仍領本州中正轉兼吏

部尚書儀同三司尚書尋即真聿修少平和溫潤素

流之中最有規檢以名家子歷任清華時望多相器

待許其風監在郎署之日值趙彥深為水部郎中同

在一院因成交友彥深后被沙汰停秩門生藜藿聿

修猶以故情存問往來彥深任用銘戢甚深雖人才

無愧蓋亦由其接引

周書張軌傳軌字元軌濟北臨邑人也父崇高平令

軌少好學志識開朗初在洛陽家貧與樂安孫樹仁

為莫逆之友每易衣而出以此見稱永安中隨爾朱

榮擊元顥除討寇將軍奉朝請軌常謂所親曰秦雍

之間必有王者爾朱氏敗后遂杖策入關賀拔岳以

軌為記室參軍典機務尋轉倉曹加鎮遠將軍時谷

糴涌貴或有請貸官倉者軌曰以私害公非吾夙志

濟人之難詎得相違乃賣衣物糴粟以賑其乏

薛善傳善河東汾陰人也弟慎字佛護好學能屬文

善草書少與同郡裴叔逸裴諏之柳虬范陽盧柔隴

西李璨囗相友善

世說補王沙彌母終后遨游鞏洛悅其山水與范陽

盧元明巨鹿魏季景結侶同契往天陵山浩然有終

焉之志

隋書薛道衡傳道衡待詔文林館與范陽盧思道安

平李德林齊名友善

元巖傳巖好讀書不治章句剛鯁有器局以名節自

許少與渤海高颎太原王韶同志友善

裴肅傳肅少剛正有局度少與安平梁毗同志友善

王孝籍傳孝籍少好學博覽群言頗有文翰與河間

劉炫同志友善

崔廓傳廓與趙郡李士謙為忘年之友每相往來時

稱崔李及士謙死廓哭之慟為之作傳輸之秘府士

謙妻盧氏寡居每有家事輒令人諮廓取定

北史李囗傳囗曾孫密少襲爵蒲山公養客禮賢無

所愛吝與楊元感為刎頸交

房法壽傳法壽元孫彥謙超授鄀州司馬內史侍郎

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顯所與交結皆海內名賢

重彥謙為人深加友敬及為襄州總管詞翰往來交

錯道路黃門侍郎張衡亦與彥謙相善太原王邵北

海高構蓨縣李綱中山郎茂郎潁河東柳彧薛孺皆

一時知名雅淡之士彥謙囗與為友雖冠蓋成列而

門無雜賓

文中子禮樂篇子之叔弟績字無功子曰字朋友之

職也神人無功非爾所宜也常名之季弟名靜薛收

字之曰保名子聞之曰薛生善字矣靜能保名有稱

有誡薛生于是乎可與友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汉县| 黄平县| 定陶县| 宁化县| 新兴县| 孟连| 宁乡县| 行唐县| 德阳市| 左贡县| 潞城市| 庆云县| 九江县| 天门市| 郎溪县| 慈利县| 东兴市| 德保县| 博爱县| 璧山县| 嘉鱼县| 红安县| 樟树市| 家居| 林甸县| 伊吾县| 永仁县| 万盛区| 婺源县| 兴城市| 聂荣县| 伊春市| 武威市| 舞钢市| 航空| 崇文区| 南充市| 金乡县| 通榆县| 共和县| 翁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