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3章

  • 論疏
  • 法寶
  • 989字
  • 2015-12-26 15:39:25

通古第十七 涅槃之法。古今同一。故云通古也。無名曰夫至人空洞無像而物無非我者。字林云。洞音動。疾流也。比來學者。皆作同音。空故無象。故以萬物為己體也。會萬物以成已下。圣人無體。以萬物之體。為己體耳。何則非理不圣下。非悟理不成圣。非圣人不悟理也。理而成圣者。既悟理成圣。則圣與理不異也。肇公此言。妙盡幽極也。故天帝曰。大品文也。又曰見緣起為見法性。大品大集皆有此文。斯則物我不異之效者。十二因緣即是。明知萬物不異己體。以此文為效驗也。所以至人戢玄機于未兆者。戢謂欽斂也。戢(阻立反)文選詩云。戢翼希驤首。乘流畏暴鰓。言斂翼也。玄機謂圣人心也。未萌之事。未現無兆。至人斂心預見之也。藏冥運于既化者。冥運亦是圣心也。過去之事。已往無形。至人運心。卻見之也。總六合以鏡心。觀現在也。四方上下曰六合。至人之心。皎明如鏡。照萬事耳。一去來以成體。知三世同體也。言圣人以此三世萬物為體。無別體也。故物不遷云。道遠乎哉。觸物而真也。即三世萬物耳。真者物性即無生。無生即真。真即空也。圣人體此空理以成圣。故云成體也。古今通下。謂圣人知古今。終始不別。本末不二。浩汗然大均平。得此心者。名曰涅槃耳。亦可以古今終始本末等。法體平等。是大涅槃也。經曰不離諸法而得涅槃者。即維摩云。不斷煩惱而入涅槃也。又中論云。不離于生死而別有涅槃。又云諸法無邊故下。此謂諸法與菩提同也。以知涅槃之道存于妙契。契會妙理。即是涅槃也。本乎冥一者。知萬法冥然一體。是謂妙契也。然則物不異我下。覆明不二也。物我玄會歸于無極者。物我同歸無極之理也。進之不先下。推進涅槃于先而不先。抑退涅槃于后而不后。既而不先不后。有何始終乎。天女曰下。維摩文也。耆年謂舍利弗也。言汝得解脫有久近乎。解脫既無久近。我止此室亦無久近。今引此文。直明解脫無久近也。解脫涅槃也。久近始終也

考得第十八 考挍得涅槃之人。故云者得也。有名曰經云眾生之性極于五陰之內下。此通說諸經大意也。然則眾生之性頓盡于五陰之內者。五陰盡則眾生盡也。又云眾生局在五陰內。故名為盡耳。涅槃之道獨建于三有之外者。涅槃出世間。故建立涅槃三界外也。邈然殊域下。一內一外。故曰殊域。既言殊域。故不得言眾生得涅槃也。果若有得下。若定言眾生得涅槃。則有眾生五陰外。而言其得也。若必止五陰下。若眾生局在五陰內。而復言得涅槃。則五陰不定無也。五陰若都盡下。五陰若盡。則無人得涅槃也。此結難之大意耳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莎车县| 民乐县| 教育| 和龙市| 炎陵县| 凤山市| 南皮县| 松原市| 长治县| 栾川县| 东源县| 永泰县| 汉中市| 新津县| 阳江市| 卓资县| 图木舒克市| 瓦房店市| 化隆| 中西区| 长岛县| 沿河| 民权县| 山西省| 平昌县| 丹东市| 屯昌县| 军事| 衡南县| 涿鹿县| 茌平县| 澎湖县| 黄浦区| 朝阳区| 田阳县| 蚌埠市| 年辖:市辖区| 衡山县| 于田县| 巴林左旗| 惠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