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 維摩義記
  • 慧遠
  • 1044字
  • 2015-12-26 15:07:46

佛道品

文殊菩薩處生死化物。善惡斯涉煩修。可知在惡事返。故問。云何得通達佛道。維摩答。同事為惡。行于非道。內無塵染。導之以正。即名通達佛道。問。同塵便應有染。云何行于非道而無其惡。答。惡從心生不在事理。雖同無間內無惱恚之心。所以不同塵染。化物故生三趣。非重所招。現修色無色善業。軌物故行。不以勝故修行。現行三毒而內備三德。示行六弊而內明六波羅蜜。從示現諂偽。說大悲教化示行邪法。小乘于大乘絕分亦名為邪。從示入貧窮以下。示同善惡二果。實所不為邪濟。應是說邪涅槃而已。佛說涅槃以化眾生。上明無能通達佛道。要由善惡俱涉。化善眾生令修大乘能生妙果。是如來種。若與同彼。即是行于非道而通達佛道者。種種別名。今問。五逆十惡邪見之人昔來無善。以何等為如來種。文殊答。有身為種者。即以身見為種乃至六十二見一切煩惱皆是佛種。凡言種子。要種體壞其果方生。要壞煩惱大乘之心得生佛種。緣中說種故名煩惱。諸見為種何謂也。疑其重惑心。后何由能發大乘心通疑。二乘是出世善。何由不發義解。煩惱既重。遭彌劫之苦。欣樂情深背苦余甚。聞談大乘得至極之樂。即便發心愿獲斯果。二乘粗惑永亡。三界苦盡寂滅。自安不能發方外之心。若見無為空理入小乘位者。不能發菩提心下。三譬。初二與凡夫作喻。后一與二乘作喻。高原不生蓮花卑漯淤埿乃生此花。二乘見第一義空入小乘正位者。畢竟不能發心。至欲形取凡夫。煩惱埿中能生大乘心花。又如殖種于空終不得生糞壞之地乃能茲茂。入無為空理證小乘正位者。不生大乘佛法。凡夫起我見如須彌猶發心名佛法矣。是二乘不發。凡夫能發。故一切煩惱為如來種。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寶。二乘不能發菩提心故。不能得如來大果之寶。故迦葉致嘆。善哉快說斯語所如實如所言。煩惱及業惡中之尤為如來種。而我聲聞不任發心。根敗之士。絕于五欲。我等亦爾。文殊師利凡夫常有反復而聲聞無也。所以知凡夫有反復聲聞無者何。廣劫以來逕涉生死無不值圣說法。曾發大乘菩提之心。但中間忘本所習。今遇發心還順大乘。故言反復。聲聞得出世。于大乘絕分。不歸本習。故言無反復也。普現色身問居士。室內無父母妻子乃至童仆。故由上空室而有象馬等因問。廣及說偈。智度為母方便等為父。何以名此二惠為父母。三世導師皆從二惠生。一切種智得為父母之義。喜心順己若妻。慈悲外向為女。善心干正為男。心安寂滅理為舍。塵勞眾生從己為轉名弟子。智識成人由道品成佛六度行俱為侶。四攝人為伎。頌法音為歌詠。都是所問事。總持以下訖勝幡建道場。多是所不同事。雖知無起滅以下廣上方便惠。非不有空智。意在成方便惠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京市| 班玛县| 崇文区| 五峰| 旌德县| 阿拉善盟| 于都县| 新化县| 喀喇| 和林格尔县| 乌兰察布市| 宣恩县| 萝北县| 沁源县| 望谟县| 亳州市| 沙雅县| 衡阳县| 奉化市| 平安县| 怀来县| 嘉黎县| 太湖县| 安化县| 栾城县| 南投县| 溆浦县| 通渭县| 浦北县| 灌云县| 桂东县| 华安县| 益阳市| 清流县| 株洲市| 鹤峰县| 资源县| 怀化市| 桐柏县| 石阡县|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