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 嬰童類萃
  • 佚名
  • 4973字
  • 2015-12-26 15:02:47

木通(一錢五分) 生地 赤芍 赤茯 茅根(各一錢) 甘草(三分)水煎,臨服入琥珀末五分服。

葳蕤湯 治病后邪熱蘊(yùn)于心經(jīng),昏昏默默,但眠不醒,難于汗下,此方主之。

葳蕤仁 白薇 麻黃 獨(dú)活 杏仁 川芎(各一錢) 石膏(三錢) 甘草 青木香(各三分)水煎。便秘加大黃、芒硝。

酸棗仁湯 治汗吐下后,心煩少氣,晝夜不眠。

酸棗仁 麥冬(各一錢五分) 甘草 知母 茯苓 川芎(各一錢) 干姜(三分)圓眼肉五個(gè),燈心二十寸,水煎。

普濟(jì)消毒丸 治時(shí)行瘟疫,增寒體重,渾身壯熱,舌燥口干,咽膈不利,頭面浮腫,一切變易,功效如神。

黃芩 黃連(各五錢) 人參 陳皮 玄參 柴胡 甘草 桔梗(各三錢) 連翹 馬勃 牛蒡子(炒) 板藍(lán)根(各一錢五分)姜三片,水煎。

解毒犀角丸 治熱毒發(fā)斑,及時(shí)行痧痘,煩躁悶亂。

犀角(鎊) 黃芩 馬牙硝 大青 山梔 牛黃(二錢) 天竺黃(三錢) 赤茯苓 甘草 黃連(各五錢) 麥冬(一兩) 麝香(五分)為末,蜜丸,芡實(shí)大。每服一丸,竹葉、燈心湯下。

鐵粉丸 治時(shí)疫熱毒大甚,心神恍惚,悲喜不常,發(fā)狂欲走。

遠(yuǎn)志 丹參 茯神 升麻(各一兩) 鐵粉(八錢) 僵蠶(五錢) 馬牙硝(一兩五錢) 牛黃(二錢) 朱砂(三錢) 冰片(三分)為末,煉蜜為丸,金箔為衣,丸如圓眼大。涼水化下。

雞子飲 治熱病五六日不解,壯熱發(fā)狂。

雞子清(一枚) 芒硝 寒水石(各三錢)為末,新汲水調(diào)芒硝、寒水石,次入雞子清服。

太乙順氣湯 此湯代大承氣、小承氣、大陷胸、大柴胡湯之神方也。治傷寒熱邪傳里,無頭痛,不惡寒,反惡熱,口燥咽干,心腹痞脹,繞臍刺痛,舌卷囊縮,燥渴譫語(yǔ);及邪熱傳入陽(yáng)明,潮熱自汗,揭去衣被,揚(yáng)手?jǐn)S足,發(fā)狂譫妄;或蓄血發(fā)黃,喘滿結(jié)胸,大小便不通。悉皆下之,此方甚妥。

大黃(一錢或三錢) 芒硝(一錢) 枳實(shí) 黃芩 濃樸 柴胡(一錢) 甘草 芍藥(各七分)生姜三片,水煎。視癥大小,虛實(shí)加減。小兒感冒宜下者,當(dāng)遵此方甚效。

化斑青黛飲 治大小邪熱傳里,里實(shí)表虛,血熱火盛,發(fā)為斑疹,煩躁悶亂,紅者輕,紫者重,黑者死,并時(shí)行痧癥并效。

青黛 犀角 玄參 黃連 白芍 牡丹皮 生地 柴胡 甘草(各等分)水煎??诳?,加麥冬、花粉;便秘,加大黃、桃仁。

黃連解毒湯 大小感冒時(shí)疫,六七日不解,鼻衄不止。

黃連 茅根 山梔 犀角 黃芩 沙參 桔梗 生地 甘草燈心二十寸,水煎。血甚,韭汁磨墨服。

松煙飲 治熱病,鼻衄如泉不止。

上號(hào)京墨(為末)每服一二錢。生地煎湯,入雞子清,冷服,涼水調(diào)亦可。

石葦湯 治熱病,小便熱結(jié)不通。

石葦 瞿麥(各一錢) 木通(七分) 冬葵子(半合,研) 黃芩(七分) 甘草(五分)燈心二十寸,水煎。用螺螄加麝香,鹽搗罨臍上。

蜜導(dǎo)法 大便秘結(jié),氣弱者用此,老人虛秘甚效。

白蜜(四兩,煉老入) 皂角末(少許)小兒,捻?xiàng)椇舜?,湛豬膽用之。多用數(shù)個(gè)不妨。

豬膽導(dǎo)法(用細(xì)竹管磨滑,送入谷道,將膽灌入。)蔥餅熨法 治氣虛陽(yáng)脫,體冷無脈,厭厭氣息欲絕。

蔥(一束,用細(xì)繩纏如餅,去根葉,惟存白,二寸許)將一頭烘熱,著臍,將熨斗熨上,令蔥餅熱氣透入腹中。更作三四餅,壞則換之,候病醒,手足溫,有汗方止。內(nèi)服四逆湯。

雀茶飲 治延纏日久,無藥可愈者,及發(fā)黃癥。

雨前茶(真清明前者)入鍋炒焦,用水烹之,候溫,令頻頻飲之,即愈。

傷寒灸法 此三穴(陰厥,脈微欲絕,囊縮遺尿,腸鳴俱效。)氣海穴(在臍一寸,看兒大小。治陰厥,手足逆冷) 石門穴(在臍下一寸五分) 關(guān)元穴(在臍下一指)陽(yáng)陵泉(二穴,在臍下一寸二分)

咳嗽論

夫肺屬金,時(shí)應(yīng)乎秋,外主皮毛,形寒飲冷則傷肺,喜溫而惡寒。如受寒邪,則皮毛先受其病矣。失于表散,則寒注于肺經(jīng);而生咳嗽??葹橛新?,肺氣傷而不清;嗽為有痰,脾濕動(dòng)而生痰。須明四時(shí),而施補(bǔ)瀉。如秋季肺經(jīng)正旺,其病咳者,病必實(shí)。其癥∶面赤身熱,痰涎壅盛,法當(dāng)下痰,降火為先。冬季咳嗽,病則頭痛身熱,口干鼻塞,乃傷于寒也。藥以辛散為主。故云∶輕則傷風(fēng),重則感寒。更當(dāng)辨脈、視癥而別之。傷寒,面垢,脈緊數(shù);傷風(fēng),面赤,脈浮緩。大凡熱則泄之,寒則散之,有余者瀉之,不足者補(bǔ)之。發(fā)散必以辛甘,涌泄系乎酸苦。臨時(shí)視癥,故難執(zhí)方,補(bǔ)瀉宣通,尤謹(jǐn)嚴(yán)于投劑。

加味參蘇飲 治傷風(fēng)咳嗽,及四時(shí)瘟疫。

紫蘇 干葛 陳皮 茯苓 半夏 枳殼 桔梗 前胡 人參 甘草春加升麻、防風(fēng);夏加香薷、石膏;秋加杏仁、金沸草、桑皮;冬加麻黃、杏仁、桂枝。

生姜三片,蔥白三莖,水煎。視兒大小加減。

蘇沉九寶湯 治肺受寒邪,吼哮喘急,咳嗽聲重。

紫蘇 麻黃 杏仁 陳皮 桑皮 大腹皮 紫蘇子 薄荷 官桂 甘草生姜三片,水煎,熱服。

麥煎散 治四時(shí)感冒,傷風(fēng)咳嗽,潮熱往來,昏沉多睡,夾驚夾食,渾身壯熱,痧痘后余毒未解,并效。

麻黃 杏仁 甘草 石膏 知母 貝母 地骨皮 葶藶 滑石 桑皮 人參(肺熱,用沙參) 薄荷(各等分)生姜三片,浮小麥百粒,水煎。

金沸草散 治傷風(fēng)咳嗽,痰涎壅盛。

麻黃 荊芥 半夏 白芍 前胡 金沸草(各一錢) 甘草(五分)生姜三片,水煎。

二陳湯 治一切咳嗽痰飲。

陳皮(二錢) 半夏(一錢) 茯苓(一錢五分) 甘草(五分)生姜三片,水煎。

蘇子降氣湯 治咳嗽日久,虛火上炎,痰涎壅盛,氣不升降。此藥降火、清痰、順氣。

當(dāng)歸 陳皮 半夏 甘草 濃樸 蘇子(炒) 肉桂 桑皮生姜三片,水煎??壬酰有尤?、五味。

清肺飲 治脾胃虛寒,咳嗽喘急。

麻黃 杏仁 桑皮 阿膠 半夏 地骨皮 甘草 知母 人參 五味 久嗽,加粟殼(蜜炒) 烏梅生姜三片,水煎。

礞石滾痰丸 治男婦嬰童傷風(fēng)咳嗽,痰涎壅盛,一切痰火,諸般怪癥,無不神效。孕婦禁服。

大黃(八兩,酒蒸三次) 黃芩(八兩,酒炒) 礞石(一兩,水飛) 沉香(五錢)為末,水疊為丸,朱砂(二兩)為衣。白滾湯、茶湯下。

玉芝丸(本方加) 蘿卜子(一兩) 皂角(五錢)流金丸 治一切痰火咳嗽如神。

大黃(一斤,酒浸,蒸三次) 膽星 半夏曲 青黛 礞石(各二兩) 硼砂(一兩) 枳實(shí)(四兩) 沉香(一兩)為末,竹瀝為丸。每服四五十丸,姜湯、茶湯下。

珍珠丸 不拘遠(yuǎn)年近日,一切咳嗽。

陳皮 半夏 茯苓(各一兩) 甘草 桔梗 枳殼 貝母 膽星 蛤粉(各七錢) 枯礬(五錢)為末,水疊為丸,萊子大。每服四五十丸,姜湯下。

玉露散 治一切咳嗽,及男婦痰火。

寒水石(四兩, ) 蛤粉(一兩) 半夏(七錢) 膽星(七錢) 枯礬(五錢) 貝母(一兩) 甘草(七錢)花粉(六兩為末,入水?dāng)嚢俦?,去水,曬干入藥)?極細(xì)。每服一錢,小兒三四分,姜湯加蜜調(diào)化下。

太平丸 治男婦小兒久嗽,肺痿肺 ,一切勞癥并效。

天冬 麥冬 知母 貝母 冬花 杏仁(去皮尖炒。各二兩) 當(dāng)歸 生地 熟地 黃連 阿膠(麩炒。各一兩五錢) 蒲黃 京墨 桔梗 薄荷(各一兩)各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彈子大。每服一丸,噙化下,蜜湯化下亦可。服后即睡,任其流入肺竅。

消化丸 治癥同前。痰甚者服此亦可。

礞石 明礬 膽星 半夏(制) 牙皂(各五錢) 茯苓 陳皮(各二兩) 枳殼(麩炒) 枳實(shí)(炒。各一兩五錢) 薄荷(一兩)為末,神曲打糊為丸。每服糖飴湯送下,次噙太平丸。二藥交攻,痰嗽除根矣??创笮∮弥?

清氣化痰丸 治大小一切咳嗽,氣郁痰結(jié)。

南星(制) 半夏(制。各一兩) 陳皮 枳實(shí) 茯苓 黃芩(各一兩五錢) 杏仁(一兩,去油) 栝蔞子(一兩,去油) 甘草(六錢)為末,姜汁打糊為丸,茶清下。

款冬花散 治咳嗽氣急,痰喘不寧。

款冬花 知母 貝母 阿膠(蛤粉炒) 杏仁(去油。各一兩) 桑皮 半夏 麻黃(蜜炒) 甘草(各七錢)為末,瓷罐收貯,每服一二錢,蜜湯下。或煉蜜為丸,噙化下。

人參款花膏(加)紫菀、五味,去麻黃、半夏、杏仁。

加味人參款花膏 治如前癥,咳嗽吐血。

紫菀 桑皮 人參 款冬花(各一兩) 五味 杏仁(各七錢) 木香 檳榔 紫蘇 桔梗 貝母 兜鈴(各五錢)為末,煉蜜丸,芡實(shí)大。每服一丸,姜湯下。

白玉丸 利膈下之頑痰,去胸中之噎塞,一切咳嗽痰癥并效。

南星 半夏(各五錢,俱生用) 僵蠶(炒) 白礬(各二錢五分)上為凈末,加杏仁(去皮尖,十個(gè)) 巴豆(一粒) 同碾如泥,姜汁為丸,麻子大,每服十五丸,看大小用。

二母膏 治熱嗽,兼治痰喘。

貝母 知母(各一兩,俱用巴豆肉七粒,新瓦上焙黃,去豆不用)為末,姜湯調(diào)化下,蜜湯亦可。

青金丸 治咳嗽,化風(fēng)痰,定喘息。

南星(制) 半夏(制。各一兩) 明礬(五錢,飛) 辰砂(二錢)為末,姜汁糊丸,麻子大,雄黃(三錢)為衣,姜湯下。

梅花飲子 治傷風(fēng)咳嗽,痰喘氣急,及五心煩熱。

硼砂(三錢) 牙硝 芒硝 桔梗(各一兩) 甘草(五錢) 貝母(五錢) 辰砂(二錢) 梅片(一分)為末,瓷罐收貯,封固。每服一二茶匙,麥冬湯下。

參杏膏 治咳嗽日久,諸藥不效,服此即止。

杏仁(去皮尖,砂去油,一兩) 人參(三錢)為末,和勻,每服一錢,胡桃肉煎湯調(diào)下。

白虎膏 治痧痘后,余毒不解,內(nèi)熱咳嗽,吐血。

寒水石(一兩, ) 貝母(一錢) 硼砂(五分)為末,蜜湯調(diào)下。為丸亦可。

玉露霜 清肺化痰,此咳嗽。

花粉(八兩,水飛澄清) 綠豆粉(八兩。用薄荷葉一兩,同二粉拌勻,入罐煮一炷香) 桔梗 貝母(各一兩)柿霜(二兩) 甘草(五錢)將二粉篩去薄荷,加藥和勻,瓷罐收貯。每服數(shù)匙,頻頻服之,加白砂糖四兩和用。

二黃膏 治咳嗽有紅。

生地黃 熟地黃 天冬 麥冬 大薊 小薊 側(cè)柏葉(各等分,礬水浸一宿,炒)水煎成膏,每服數(shù)茶匙。或作煎劑亦妙。

法制半夏 消飲化痰,壯脾順氣。

半夏(一斤,潔白者,炮去皮臍,焙干;再洗,再焙,如此七次)用米泔水浸一宿,取出曬干。白礬一斤八兩,碾細(xì),同半夏水浸兩指許,浸五宿。再用鉛白霜一兩五錢,溫水化開,浸一日夜,取出,置漿水內(nèi),細(xì)火煮滾,取出焙干,瓷罐收貯。每服一二粒,姜湯下。

煮肺藥 治咳嗽日久,不肯服藥,二方并效。

杏仁 款冬花 紫軟 貝母 五味 阿膠 甘草(各一錢,為粗末)用不著水豬肺一個(gè),白蜜一兩,酥油五錢和藥,灌入肺管內(nèi),將繩扎緊,水煮熟,連汁食之,去藥不用。

寧肺膏一兩清油二兩蜜,半兩生姜自然汁,紫菀麻黃及杏仁,桔梗細(xì)辛加添入,訶子枯礬各二錢,慢火煎熬黑如漆,臨臥每服二三匙,明朝咳嗽無蹤跡。

三奇散 咳嗽日久不止。

款冬花 佛耳草 熟地黃等分,為末,每用一匙。安香爐上焚之,蘆管罩煙,頻頻吸之。單款冬花末亦效。

靈寶煙筒 治喘嗽。

黃蠟(三錢) 雄黃(二錢) 佛耳草(一錢) 款冬花(一錢) 艾(三錢) 鵝管石(一錢)先將蠟溶搽紙上,次艾鋪上,又將藥末細(xì)細(xì)摻上,卷成筒子。用火點(diǎn)著一頭,吸煙三四口,茶清下。

灸法 肺俞穴(治咳嗽不止。在第三椎兩傍一寸。五壯) 咳逆灸(乳下黑肉上,五壯)

喘論

(附 馬脾風(fēng))諸喘為熱者何也?長(zhǎng)夏熱甚,則息數(shù)氣粗,喘之為熱明矣。蓋肺主氣,為陽(yáng)。陽(yáng)氣流行,通條臟腑,故肺為五臟之華蓋,喜清虛,嫌滯濁。呼隨陽(yáng)出,吸隨陰入,一升一降,陰陽(yáng)乃和。若有窒礙,則陰不上升,陽(yáng)不下降,陰陽(yáng)乖戾,則生喘急矣;又有風(fēng)寒暑濕,邪氣相干,皆能為喘;又有七情之氣,傷于五臟,亦能為喘。其癥∶口張氣急,胸滿痰喘,或喉間如拽鋸之聲。癥候雖有十六,當(dāng)究其源。如感寒邪,則驅(qū)散之;氣郁則調(diào)順之;脾胃虛則溫理之。若小兒,無過四癥∶有肺受寒邪,咳嗽而生喘者;有肺熱,痰壅而上氣喘急者;有食咸酸,肺經(jīng)受傷而作喘者;又有病后,氣虛生痰而喘急者,尤為難治。脈滑手足溫者生;脈澀手足厥冷者死。若發(fā)汗如油,汗出如珠不流,喘而不休者死。

八仙丸 治男婦嬰兒咳嗽痰喘。

膽星(一兩) 半夏 款冬花 牙皂(炙) 枯礬 甘草(各五錢) 杏仁(六錢,去皮尖研) 巴豆(九粒,入黑棗肉,火煨,存性)為末,醋糊為丸,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姜湯下。

定喘湯 治喘 。

白果(二十個(gè),去殼炒) 款冬花 麻黃 蘇子 桑皮(各二錢) 黃芩 杏仁(去皮尖) 半夏(制。各一錢五分)生姜五片,水煎,小兒減半用之。

寧肺湯 治上氣喘急,痰涎壅盛。

紫菀 陳皮 杏仁 枳殼 五味 半夏(制) 桑皮 紫蘇子(各一錢) 甘草 冬花(各七分)生姜三片,水煎。

人參定喘湯 肺氣上逆,喘急痰響,坐臥不安。

人參 麻黃 阿膠(蛤粉炒) 半夏曲 五味 粟殼 桑皮(各一錢) 甘草(五分)生姜三片,水煎。

清金湯 治男婦小兒不拘遠(yuǎn)年近日咳嗽喘急,喉中涎響,胸滿氣逆,飲食不進(jìn),坐臥不安。

陳皮 半夏(制) 茯苓 甘草 阿膠(蛤粉炒) 杏仁 五味(二分) 桑皮 紫蘇 薏仁 貝母 粟殼 冬花(各一錢) 人參(六分) 百合(一錢)生姜三片,水煎。

蘇杏飲 治上氣喘嗽,面目浮腫。

杏仁 紫蘇(各一錢) 大腹皮 五味 紫菀 甘草 陳皮 麻黃 桑皮 阿膠 桔梗(各七分)生姜三片,水煎。

玉華散 治咳嗽喘急。此藥調(diào)順肺經(jīng),清利咽膈,安和神氣。

葶藶(炒) 桑皮 半夏 貝母 天冬 馬兜鈴杏仁 紫軟 百合 人參 百部 甘草(各等分隨兒大小加減)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

瀉白散 治肺氣有余,咳嗽喘急,面腫身熱。

桑皮 地骨皮(各一錢五分) 甘草(五分)生姜三片,水煎。

四磨湯 治七情郁結(jié),上氣喘急,小兒郁少,備用。

烏藥 沉香 白檳榔 人參各磨水,約相等,頓溫服。

牛黃奪命丹 治大小肺脹喘滿,胸脅氣急,兩肋扇動(dòng),陷下作坑,鼻孔開扇,痰涎壅盛,心煩口渴,俗云馬脾風(fēng),此方神效。及辛辣濃味,肺熱作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利津县| 雅安市| 陕西省| 玛曲县| 叙永县| 新宁县| 扎赉特旗| 民和| 光山县| 奎屯市| 祁东县| 伊通| 东至县| 伊宁县| 岱山县| 鹤庆县| 广灵县| 沙洋县| 马关县| 五家渠市| 读书| 金塔县| 乌兰浩特市| 雅安市| 海晏县| 游戏| 五台县| 普兰店市| 嘉荫县| 楚雄市| 祁东县| 赫章县| 铜陵市| 卢湾区| 邢台市| 桑日县| 万载县| 青浦区| 梨树县| 崇礼县| 庄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