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幸運粉絲(1)
- 九度空間1:瀕死體驗
- 赤蝶飛飛
- 3993字
- 2016-01-06 16:27:51
此刻,鐘義正滿懷忐忑地站在講壇前的空地上。
跟他站在一起的還有二十九個人,雖然這些人職業不同、年齡各異,但同樣神情焦灼、激動不安。
三個小時前,他們在盛江國際酒店享用了一頓豐盛的晚餐,然后由一輛豪華大巴送至一座規模恢弘的私人莊園,穿過迂曲悠長的青石小道和迷宮般的林木假山,最后被請到這座外形如同一顆鳥蛋的禮堂里。
他們翹首以待的,是一位名叫陳嵐的懸疑小說家。陳嵐著有多部懸疑類暢銷書,因筆力超然、文風詭異被稱為中國的斯蒂芬·金。其作品暢銷全球,每部作品的版稅均達千萬元之巨。他總是用最質樸的語言制造最強勁的心理沖擊,以最平實的故事引發最深刻的人性思考。
可惜,在事業處于巔峰之際陳嵐突然宣布隱退,這讓他數以億計的粉絲錯愕不已。就在人們哀嘆大師之后再無大師,逐漸心灰意冷將要忘記昔日偶像的時候,退隱九年的陳嵐突然重出江湖。他通過多家媒體發布消息,稱要在全國甄選三十位最忠誠的粉絲至家中見面。
消息一出,粉絲們欣喜若狂,而更令他們激動的是,陳嵐要當著那三十位粉絲的面,宣布一個關系其切身利益乃至命運走勢的重磅消息。
此刻站在講壇前的這三十個人,便是經過層層選拔、最終萬里挑一的幸運兒。離跟大師見面的時間越來越近,他們怎能不忐忑,又如何不激動!
鐘義看看左腕裂了蒙子的手表,20點57分。他從褲袋掏出一條碎了邊線的舊手帕擦拭額頭的汗水,而后透過布滿劃痕的老花鏡掃視其他同伴。三十位粉絲當中,他是相貌最為不揚、衣著最為寒酸的一個,以至于讓身側那位闊老板模樣的男人感到厭棄,硬是與他拉開近半米的距離。
偏巧,闊老板也扭過臉來,兩人的目光撞在一塊兒。闊老板皺了皺稀疏的眉毛,別過臉,鼻孔中低低哼了一聲。鐘義則整整特意熨過但仍有褶痕的襯衫,挺直胸膛,借以掩飾自己的低賤和卑微。
21點06分,距約定時間過了六分鐘,陳嵐仍未現身。粉絲們開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騷動中,禮堂的燈忽然暗掉,與此同時,一直十分幽暗的講壇亮了起來。人們舉目望去,見擺有鮮花的發言臺后,不知何時多了兩個人。
“各位久等了。”講話的是一位三十多歲的男子,樣貌敦厚,語調平和,戴一副寬邊近視鏡,顯得持重端莊、恭謹儒雅。鐘義認得他,此人名叫阿傣,是陳嵐的私人助理。就是他負責招待了這些粉絲,并將他們帶到了眼下之處。
“車在路上出了點小狀況,故見面時間多有延遲,給大家造成不便,我在這里向諸位表示由衷的歉意。”說罷,阿傣微微躬了下身,態度相當謙和。
另一個是位女子,年約二十五六,短發齊耳,目光如電,一副精明強干的樣子。此人鐘義也認得,她叫阿晶,是陳嵐的私人秘書,接待晚宴上她也在場,除斟酒陪飲外,還特別代表陳嵐向大家表達了問候和謝意。
鐘義注意到了阿晶的雙手,倒非那手如何的白皙秀美,而是因為她推著一輛輪椅。輪椅上坐了一位老者,臉被鮮花擋住大半,只有從鐘義所站的角度才能看得清,只見那人須發皆白,半昂著腦袋,眼睛歪斜、嘴唇顫抖、脖頸僵硬、喉結抽搐,分明已經病入膏肓。
見眾人都在踮腳顧盼,阿傣撤去發言臺上的鮮花,使老者的整張臉暴露出來。
“陳嵐老師?!”不知是誰先發出了這聲驚呼,很快,這四個字在人群中以不同的口吻傳播開來,不出兩分鐘時間,懷疑和驚詫統一變成悲痛和惋惜的嗚咽。鐘義的眼睛也紅了,他萬萬想不到,僅僅不到九年時間,當年在簽售現場精神矍鑠、意氣風發的陳嵐竟變成現在這個模樣!
“朋友們。”陳嵐開口了,他慢慢嚅動著嘴唇,聲音像是從脊背后面發出的。阿晶擔心大家聽不清楚,上前掰了掰話筒。
“感謝上帝,讓我還能再次見到大家。外界都以為這些年我退隱江湖,其實,這九年間我一直在閉關,并且已經構思出九個超級精彩的懸疑故事。今天約各位前來有兩個目的。第一個,把這九個故事親口講給你們聽,以表我對你們多年來不懈支持的感謝。不過,這九個故事非常驚悚,且具有強烈的心理暗示,可能會帶來嚴重精神刺激甚至致命傷害,所以……”
陳嵐發出一陣劇烈的咳嗽,阿晶遞上紙巾并輕輕為其捶背,一旁的阿傣則適時地把話接了下去:“所以,陳嵐老師設下了九條禁忌。凡觸犯禁忌的自動退出,對于主動離開者,我們將給予每人一萬元人民幣作為補償。”
聽到這兒,鐘義不由自主地舔了下嘴唇,闊老板則高高昂起腦袋,嘴角綻出輕松的笑意。
“那么,我開始宣布九條禁忌。”阿傣提高調門道,“一、忌守靈服喪未滿一周者;二、忌精神異常及缺乏行為能力者;三、忌重惡在身良心不安者;四、忌嚴重高血壓或心臟病者;五、忌過度封建迷信者;六、忌貪嗔癡及心術不正者;七、忌知覺障礙或噩夢纏身者;八、忌精于探索獵奇心太盛者;九、忌性情暴虐桀驁不馴者。”
眾人面面相覷,隨后,有九人走出隊伍,從阿傣手中領取了早就用紅包封好的補償金。剩下二十一人。
“很好。”陳嵐的嘴角漫出一絲古怪的笑意,“現在我講第二個目的。你們都知道,我寫了三十多年書,積累了一筆還算不小的財富。我打算,將這筆錢的三分之一作為設立‘陳嵐獎’的啟動基金,用于鼓勵新銳懸疑作家,另外三分之一分給留下的諸位,但這得有個前提……”
陳嵐身家早過百億,這三分之一絕不是個小數,故二十一對耳朵無一不高高豎起,且聽對方又將立下什么規矩。
“那就是必須聽我講完這九個故事。”陳嵐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不過,我的身體狀況你們都看到了。所以,我每天頂多只能講一個故事,也就是說,你們必須住在這里九天或者更長時間。在這期間,所有人不得隨意離開或者私自對外聯系,更不得把故事內容告訴無關人等,否則將無權得到這筆財富。”
話音落地,又有十一人領了補償金離開——要在這里住上九天而且不能對外聯系(相當于軟禁),這的確是個極大的考驗。鐘義悄悄四顧,見現場包括自己在內僅余十人。
陳嵐嘆了一口氣。鐘義看著他,辨不出這聲嘆究竟是失落還是慶幸。
“還有三分之一……”講到這兒,陳嵐努力抬起一直半歪著的腦袋,眼睛里頻頻射出精光,“我雖有兩個兒子,可惜子不承父志,都到國外做生意去了。所以,我要從你們十個人里面選出一個繼承人,將我畢生之所學以及剩余的財富全部交給他。這個人必須要有才華、有志氣、有膽略,最重要的是,必須充滿責任感和正義感,要像熱愛自己的生命一樣熱愛懸疑事業。當然,他還必須經得起更加嚴格的考驗。”
鐘義發現,陳嵐的目光并未巡回在他們十人之間,而是盯著講壇下方并排放置的十把椅子。正因為那兒只有十把椅子,三十位粉絲誰都不好意思坐下,為彰顯品格與涵養,大家才都選擇了站立。
十把椅子。鐘義漸漸感到腳底升起一股幽寒,寒氣順著脊柱沖向腦門,再由各路神經脈絡蔓延向軀干和四肢,緊接著全身毛孔劇烈收縮,最后心頭一凜,無法自控地打了個冷戰。
講壇上忽然間暗了下來。
等鐘義回過神,發現陳嵐和阿晶不知何時已經離開,只剩阿傣還留在原地。
阿傣面帶微笑道:“感謝大家這么多年來對陳嵐老師的不懈支持。從明天起,每天晚上的七點半,大家到這里集合,跟陳嵐老師共同分享九個超級精彩的懸疑故事……”
話未講完,一個聲音突兀地從耳邊響起:“我們晚上住哪兒啊?”鐘義循聲望去,見一三十歲左右的“大青年”兩手叉腰,正張嘴閉目地打著哈欠。見眾人望向他,“大青年”甩了一下扎在腦后的馬尾辮,右手捻了捻下巴上的一小撮胡須,繼而咧嘴一笑,顯得形骸放浪、不拘一格。
阿傣沒有立即回應“馬尾辮”提出的問題,而是接著剛才的話不緊不慢講道:“大家既然選擇留下,就等于認同了陳嵐老師立下的規矩。那么從現在起,各位將不得不服從我們的安排,包括飲食、住宿、出行、通訊、娛樂及其他活動,如果有人觸犯禁忌或者違背規則,一切后果自己承擔。”
“后果”二字令鐘義的心顫了一下:違反規則頂多被掃地出門,除此之外,還能引起其他什么后果嗎?
阿傣繼續道:“為使大家有個舒適的休息環境,我們預備了十間上好的客房。待會兒,將有專車帶各位前往住處休息。需要提醒的是,每間客房只能住一個人,不得多人合住,而且客房一經分配不能隨意調換……”“馬尾辮”再次打斷:“為什么?”
阿傣斜睨了他一眼,后者立刻閉口,他知道,這是規矩。
“看到臺前的十把椅子了吧?”阿傣上前兩步,“每把椅子的背面都有編號,所以,請各位領取房間鑰匙后特別留意鑰匙牌上的號碼并牢牢記住,明天到這兒集合須對號入座,同理,座位也不可隨意調換。”
大青年無話,眾人亦沉默。阿傣微微一笑,做了個請的手勢:“時間不早,請各位隨我前往住處休息。”
出了禮堂的門,早有一輛無軌小火車在外等候。十位粉絲依次上車,鐘義坐在最后一排。挨著他坐的是一個年輕學生,看樣子不到二十,生得眉清目秀。
鐘義在晚宴上就注意到他,該男生無論年紀還是相貌都與他在北京讀書的兒子有幾分相似,故感到十分親切。搭訕后,他知道男生名叫陳雷,剛剛大學畢業,目前正在四處找工作。陳雷比較靦腆,整個宴會過程中很少跟其他人互動,大半時間在玩一部高仿版的山寨手機。
就座后,他跟陳雷打了個招呼,后者翻翻眼皮慵懶地應了一聲,繼續玩手機。
小火車載著鐘義等人悠悠前行,十余分鐘后,抵達湖邊一幢三層別墅前。
阿晶早在門口等候,向諸位粉絲淺淺鞠上一躬:“各位里邊請。”鐘義望望臺階上色澤鮮麗的織錦地毯,再看看自己滿是褶皺和灰塵的布鞋,猶豫再三終于沒好意思邁腳。身后的闊老板嫌他礙事,伸手將其撥開,第一個跨上臺階。
在后來者的簇擁下,鐘義硬著頭皮步入別墅的大門。迎面是個寬敞的客廳,三張松軟舒適的歐式沙發擺成一個C形,中間是一套造型別致的茶幾,茶幾上鮮花果籃芳香宜人。與沙發相對應的墻壁上鑲嵌一臺超大液晶電視,精心挑高的屋頂上,一只復古的水晶吊燈更添幾分高貴與奢華。
鐘義留意到,通往二樓的木梯邊站著一個女傭,后者垂目而立,兩手托著一只閃閃發亮的銀盤,盤內凹凸有物,上覆一塊赤紅色的綢緞。
阿晶踱步至女傭身邊,向仍在四下觀望的來客們介紹說:“這里是客廳,大家可以在這兒看電視、休息、聊天,沙發邊的冰柜里有各種飲品,大家可隨意取用。那邊是自助餐廳和公共洗手間。每天早上7點、中午12點和晚上6點,廚師會備好各式飯菜,供大家自由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