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損證。
虛損之疾,寒熱因虛而感也,感寒則損陽,陽虛則陰盛,故損則自上而下,治之宜以辛甘淡,過于胃則不可治也。感熱則損陰,陰虛則陽盛,故損則自下而上,治之宜以苦酸咸,過于脾則不可治也,自上而損者,一損損于肺,故皮聚而毛落,二損損于心,故血脈虛弱,不能榮于臟腑,婦人則月水不通,三損損于胃,故飲食不為肌膚也,自下而損者,一損損于腎,故骨痿不能起于床,二損損于肝,故筋緩不能自收持,三損損于脾,故飲食不能消克也,故心肺損則色弊,肝腎損則形痿,脾胃損則谷不化也。
治肺損皮聚而毛落,宜益氣四君子湯(方在前難內(nèi)知內(nèi)附)。
治心肺虛損,皮聚而失落,血脈虛損,婦人月水愆期,宜益氣和血,八物湯(方在前元戎內(nèi)附)。
治心肺損及胃,損飲食不為肌膚,宜益氣和血,調(diào)飲食,十全散(方在前元戎內(nèi)附)。
治腎肝損,骨痿不能起于床,宜益精。筋緩不能自收持,宜緩中。
牛膝丸。
牛膝(酒浸),萆蘚,杜仲(剉炒),蓯蓉(酒浸),菟絲子,防風,葫蘆巴(炒),肉桂(減半),破故紙,沙苑白蒺藜。
右等分為細末,酒煮豬腰子為丸,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溫酒下,如腰痛不起者,服之甚效。
治陽盛陰虛,肝腎不足,房室虛損,形瘦無力,面多青黃而無常色,宜榮血養(yǎng)腎。
地黃丸。
蒼朮(一斤泔浸),熟地黃(一斤),干姜(春七錢夏半兩秋七錢冬一兩)。
右為細末,蒸棗肉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諸飲下,若加五味子為腎氣丸,述類形象,神品藥也,如陽盛陰虛,心肺不足,及男子婦人面無血色,食少嗜臥,肢體困倦,宜八味丸(方在元戎內(nèi)附),如形體瘦弱,無力多困,未知陰陽先損,夏月宜地黃丸,春秋宜腎氣丸,冬月宜八味丸。
治病久虛弱,厭厭不能食,和中丸(前在前脾胃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