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證治
- 醫學見能
- 唐宗海
- 16083字
- 2015-12-25 17:08:50
背上
[總訣]太陽與肺氣如天,統主諸陽背上旋。實證最多虛證少,無分虛實總驅寒。
背惡寒冷,由于外感發熱者,太陽經傷寒也。宜人參敗毒散。
羌活(一錢) 獨活(一錢) 柴胡(二錢) 前胡(二錢) 川芎(八分) 枳殼(一錢) 沙參(二錢) 桔梗(二錢) 杏仁(三錢) 茯苓(三錢) 甘草(一錢) 生姜(三片) 大棗(二枚)葛根(三錢)歌曰:背冷多因外感寒,柴前羌獨枳芎攢。
參苓桔杏同甘草,葛棗生姜發表安。
(伯未按:可用刮痧法佐之。)背惡寒冷,或兼手足清冷者,太陽經陽虛也。宜原方附子湯。
附子(三錢) 白術(三錢) 人參(三錢) 白芍(三錢) 云苓(三錢) 生姜(三錢)歌曰:背兼手足冷凄凄,參術姜苓芍附齊。
要識陽虛宜補氣,不妨斟酌進刀圭。
背痛連項,或兼發熱惡寒者,太陽經風寒也。宜人參敗毒散。
羌活(一錢) 獨活(一錢) 柴胡(二錢) 前胡(二錢) 川芎(八分) 枳殼(一錢) 沙參(二錢) 桔梗(二錢) 杏仁(三錢) 茯苓(三錢) 甘草(一錢) 生姜(三片) 大棗(二枚) 葛根(三錢)歌曰:背痛緣何與項連,人參敗毒總當先。
柴前羌獨枳芎草,杏桔芩姜葛棗全。
背痛連肩,或兼吐痰咳嗽者,肺經有痰飲也。宜加味蘇子湯。
羌活(一錢五分) 獨活(一錢) 柴胡(一錢) 前胡(二錢) 枳殼(一錢) 桔梗(三錢) 大棗(二枚) 云苓(二錢) 杏仁(三錢) 蘇子(二錢) 黃芩(二錢) 生姜(三片) 竹茹(二錢)歌曰:背痛連肩咳嗽兼,柴前羌獨杏蘇添。
棗茹枳桔姜芩茯,滌盡頑痰唾不粘。
頭骨
[總訣]頭乃三陽所總司,藥分三面按經施。若還眩運分虛實,瀉實滋虛兩路馳。頭痛在后,或兼發熱惡寒者,太陽經傷寒也。宜加味敗毒散。
沙參(二錢) 羌活(二錢) 獨活(二錢) 柴胡(二錢) 前胡(三錢) 川芎(一錢) 桔梗(三錢) 云苓(三錢) 枳殼(一錢) 甘草(一錢) 葛根(二錢)大棗(二枚) 蔥白(一根)生姜(三片)歌曰:后面頭疼敗毒湯,柴前芎桔獨參羌。
枳苓蔥葛甘和棗,引用生姜入太陽。
(伯未按:民間用生姜片貼兩太陽,亦有幫助。)頭痛在側,或兼寒熱往來者,少陽經傷風也。宜加味柴胡湯。
半夏(三錢) 柴胡(三錢) 竹茹(三錢) 玉竹(三錢) 黃芩(三錢) 白芍(三錢) 鉤藤(三錢) 甘草(一錢) 生姜(三片) 大棗(二枚)歌曰:頭痛在側少陽風,祛邪專賴夏柴功。竹茹玉竹姜和棗,甘草鉤藤芩芍同。
(伯未按:蜀刻本鉤藤作荊芥。)頭痛在前,或兼發熱口渴者,陽明經傷熱也。宜加味升葛湯。
白芍(三錢) 葛根(三錢) 黃芩(三錢) 白芷(三錢) 花粉(四錢) 升麻(一錢) 甘草(一錢)歌曰:頭痛在前熱渴加,芍芩葛根暨升麻。草偕花粉能生液,白芷祛邪力最賒。
雷頭風痛,或偏在左在右者,陽虛中風寒也。宜艾灸鹽摩法。
艾茸、麝香作小粒灸痛處,附子末和鹽摩之(再服加味白通湯,方見下節)。
歌曰:雷頭風痛附鹽摩,麝艾同燒不在多。
加味白通姜附術,蔥 參草與調和。
(伯未按:清震湯亦可服,用升麻八分,蒼術一錢,荷葉一角。)頭痛如碎,每遇陰雨更甚者,真陽不上頭也。宜加味白通湯。
白術(三錢) 黃 (三錢) 黨參(三錢) 附子(三錢) 干姜(二錢) 甘草(一錢) 蔥白(三根)歌曰:每逢陰雨痛無休,只為真陽不上頭。
仍用白通加味服,但須一劑病全瘳。
頭痛如破,兼見嘔吐涎沫者,肝經寒飲逆也。宜加味吳萸湯。
吳萸(二錢) 黨參(三錢) 云苓(三錢) 桂尖(三錢) 半夏(三錢) 白芍(三錢) 細辛(五分) 甘草(一錢) 大棗(三枚) 生姜(三片)歌曰:頭痛如破吐痰涎,飲逆肝寒姜棗全。
參草吳萸辛桂用,云苓夏芍入湯煎。
頭暈郁冒,其人煩渴悶滿者,火挾痰上泛也。宜加味銀菊湯(頭重加酒軍)。
白菊(一錢) 銀花(三錢) 花粉(三錢) 云苓(三錢) 甘草(一錢) 枳殼(一錢) 旋復(炙,三錢) 黃芩(三錢) 柴胡(三錢) 杏仁(三錢) 薄荷(一錢) 竹茹(三錢)歌曰:頭暈郁冒銀菊醫,柴苓花粉杏旋施。
竹茹芩枳和甘草,加入薄菏能散之。
(伯未按:蜀刻本無白菊、銀花、花粉、枳殼。)頭暈飄搖,其人兩顴發赤者,腎經虛火動也。宜加味地黃湯。
熟地(四錢) 山茱萸(三錢) 茯苓(三錢) 丹皮(三錢) 山藥(三錢) 澤瀉(三錢) 安桂(一錢) 牛膝(二錢) 附子(三錢) 川芎(一錢) 細辛(五分) 麥冬(三錢) 元參(三錢) 磁石研,三錢)歌曰:飄搖頭暈腎經虛,地澤丹元山藥俱。
桂附芎辛磁膝引,冬苓滋養佐茱萸。
(伯未按:倏時頭眩眼花無所見者,用熟地一兩,黨參五錢,煎服。)
兩耳
[總訣]耳雖腎竅辨聲音,繞耳游行是膽經。時輩不知清木火,漫將滋腎詡高明。耳鳴耳聾,或兼口苦寒熱者,少陽經風熱也。宜仲景柴胡湯。
柴胡(三錢) 人參(二錢) 黃芩(三錢) 半夏(三錢) 甘草(一錢) 生姜(三片) 大棗(二枚)歌曰:耳鳴寒熱或兼聾,棗草參苓姜夏同。
風中少陽柴作引,方原仲景妙無窮。
(伯未按:耳暴聾,木香研末,酒浸一宿,以酒滴耳中。)耳鳴耳聾,或兼脅痛善怒者,肝經之火郁也。宜加味瀉肝湯。
當歸(三錢) 生地(三錢) 柴胡(三錢) 黃芩(三錢) 梔子(三錢) 澤瀉(三錢) 木通(二錢) 膽草(三錢) 車前子(三錢) 牡蠣(三錢) 青皮(一錢) 甘草(一錢)歌曰:耳鳴脅痛瀉肝湯,龍膽車前牡蠣匡。
通澤梔芩柴地用,青皮歸草合成方。
(伯未按:夏枯花五錢,濃煎服之,極簡效。)耳鳴耳聾,并無障礙壅閉者,腎虛陰氣逆也。宜加味磁朱丸。
磁石(三錢) 朱砂(一錢) 熟地(四錢) 山藥(三錢) 云苓(三錢) 澤瀉(三錢) 丹皮(三錢) 山茱萸(三錢) 五味子(五分) 菖蒲(一錢)歌曰:腎虛亦使耳聾鳴,磁石朱砂研要精。
苓澤山丹蒲味具,山萸熟地使陰生。
眼目
[總訣]眼皮腫痛貴分觀,按經清散自然安。若還云霧暈花見,補瀉隨宜屬腎肝。
大眼角腫,或兼頭痛惡寒者,太陽經風熱也。宜加減敗毒散。
羌活(一錢) 獨活(一錢) 柴胡(三錢) 前胡(二錢) 赤芍(二錢) 黃芩(三錢) 玉竹(三錢) 歸尾(三錢) 木賊(一錢) 花粉(三錢) 甘草(一錢) 連翹(一錢) 銀花(一錢) 蟬蛻(七個)歌曰:眼腫兼寒屬太陽,柴前羌獨芍芩詳。
銀蟬木賊天花粉,甘草翹歸玉竹襄。
小眼角腫,或兼口苦耳鳴者,少陽經風火也。宜加減柴胡湯。
沙參(三錢) 白芍(三錢) 柴胡(三錢) 黃芩(三錢) 當歸(三錢) 膽草(三錢) 牡蠣(三錢) 木賊(一錢) 青皮(一錢) 蟬蛻(七個) 銀花(一錢) 菊花(二錢) 甘草(一錢) 生姜(三片)歌曰:眼傷風火耳兼鳴,木賊柴芩參芍清。
膽草歸蟬銀菊蠣,青皮姜引使肝平。
下眼皮腫,以及繞眼紅鎖者,陽明經風熱也。宜加味銀翹湯。
連翹(一錢) 葛根(二錢) 白芍(三錢) 甘草(一錢) 黃芩(三錢)生地(三錢) 枳殼(一錢) 銀花(一錢) 白芷(三錢) 花粉(三錢) 蟬蛻(七個) 青葙(三錢) 石膏(三錢) 紅花(一錢)歌曰:陽明風熱眼皮傷,芩葛銀翹芷芍將。
草地蟬花和枳殼,石膏花粉共青葙。
(伯未按:蜀刻本無連翹、紅花、枳殼、多大力子。)(又按:赤眼以黃丹、白蜜調貼太陽穴,亦能止痛。)目內癢痛,以及赤白云翳者,肝經風濕熱也。宜加減瀉肝湯。
歸尾(三錢) 元參(三錢) 梔子(二錢) 黃芩(二錢) 膽草(二錢) 蟬蛻(七個) 木賊(一錢) 木通(一錢) 銀花(二錢) 赤芍(二錢) 澤瀉(二錢) 柴胡(二錢) 防風(二錢) 車前子(二錢) 荊芥(二錢) 青皮(一錢) 枳殼(一錢) 細辛(五分) 酒軍(五分) 紅花(一錢) 甘草(一錢)歌曰:目中痛翳芍芩梔,柴澤荊防辛枳皮。
通賊銀蟬歸膽草,花前參草酒軍施。
目光晦澀,恍惚不能近視者,肝腎真陰虛也。宜杞菊地黃湯。
人參(三錢) 白術(三錢) 遠志(一錢) 黃 (三錢) 當歸(三錢) 磁石( ,三錢) 棗仁(三錢) 龍眼(三枚) 益智(一錢) 五味(五分) 甘草(一錢) 朱砂(研,一錢)歌曰:不能遠視缺真陽,參術磁朱遠志良。
益智棗仁龍眼并,草歸 味細推詳。
唇口
[總訣] 口內時含五臟和,偶然變味即為 。須知脾竅原通胃,胃火為殃病最多。口吐酸水,或兼腹滿頭痛者,肝木侮脾土也。宜加味吳萸湯。
吳萸(二錢) 黨參(三錢) 黃連(三錢) 生姜(三錢) 大棗(三枚)歌曰:吐酸只為木乘脾,姜棗吳萸治總宜。
再入參連同煮服,頭疼腹滿照方施。
口苦而渴,或兼咽干目眩者,少陽經相火也。宜加減柴胡湯。
柴胡(三錢) 黃芩(三錢) 黨參(三錢) 花粉(三錢) 生姜(三片) 甘草(一錢)歌曰:口苦咽干眩渴連,柴芩參草藥當先。
生津專賴天花粉,發散生姜力量全。
口甜而膩,或兼不思飲食者,脾經傷濃味也。宜加味香砂湯。
神曲(一錢) 半夏(三錢) 砂仁(研,一錢) 云苓(三錢) 藿香(三錢) 楂肉(一錢)歌曰:口中甜膩是脾傷,半夏云苓與藿香。
楂肉砂仁加入曲,六般煎服效堪彰。
(伯未按:蜀刻本多白術、黨參、甘草、老蓮、生姜、檳榔、白芍。)(又按:此即《內經》口甘證,可時泡佩蘭湯飲之。)口淡無味,兼見腹滿多唾者,脾虛中有寒也。宜加味理中湯。
黨參(三錢) 白術(三錢) 生姜(二錢) 茯苓(四錢) 炙草(二錢) 陳皮(三錢)歌曰:口中無味唾偏多,參術姜苓炙草和。
漫道陳皮非補藥,善調胃氣莫嫌他。
(伯未按:可時啖糖姜。)口中腫痛,兼見發渴飲水者,胃中火上沖也。宜時方甘露飲:天冬(三錢) 麥冬(三錢) 生地(三錢) 熟地(三錢) 黃芩(三錢) 枳殼(一錢) 茵陳(三錢) 石斛(三錢) 枇杷葉(去毛蜜炙,三錢) 甘草(一錢)歌曰:口中腫痛渴煩加,二地二冬及枇杷。
芩枳茵陳兼石斛,草梢引服效無瘥。
(伯未按:外用蘆根泡,代茶。)口燥舌干,或兼消渴引飲者,胃中陰液枯也。宜加減地黃湯。
熟地(三錢) 山藥(三錢) 黨參(三錢) 麥冬(三錢) 澤瀉(三錢) 五味(一錢) 元參(三錢) 花粉(三錢) 山茱萸(三錢) 葛根(三錢)歌曰:口干舌燥胃陰枯,不解滋陰病不除。
萸地參冬山澤味,元參花粉葛根扶。
口中腥臭,或兼吐血衄血者,胃中血燥熱也。宜清陽寧血湯。
當歸(三錢) 白芍(三錢) 黃芩(三錢) 黃連(二錢) 黨參(三錢) 麥冬(三錢) 藕節(三錢) 生地(三錢) 蒲黃(二錢) 酒軍(八分) 枳殼(一錢) 甘草(一錢)歌曰:口中腥臭血當清,歸芍芩連并黨參。
藕地軍蒲甘草枳,麥冬清熱燥斯平。
鼻孔
[總訣]肺氣通調鼻自安,只宜疏散肺風寒。卻因挾孔陽明脈,惹出乾清燥熱端。
鼻流清涕,如有窒塞不通者,肺經受風寒也。宜加味香蘇飲。
香附(二錢) 陳皮(二錢) 紫蘇(三錢) 薄荷(一錢) 甘草(一錢) 杏仁(三錢) 辛夷(二錢) 桔梗(三錢)歌曰:鼻流清涕窒難通,甘杏香陳蘇薄同。
溫肺辛夷偕桔梗,散寒通竅奏奇功。
(伯未按:可加 本八分。)鼻根紅赤,孔內干燥結煤者,陽明經燥氣也。宜加味升葛湯。
升麻(一錢) 葛根(三錢) 石膏(研,四錢) 黃芩(三錢) 生地(三錢) 白芍(三錢。)枳殼(一錢) 杏仁(三錢) 甘草(一錢) 花粉(三錢) 白芷(二錢) 銀花(二錢) 連翹(二錢)歌曰:鼻根紅赤屬陽明,升葛膏芩地芍平。
枳杏草同花粉用,銀翹白芷火能清。
鼻中流血,或兼頭暈口渴者。陽明經血燥也。宜加味甘露飲。
生地(三錢) 熟地(三錢) 黃芩(三錢) 麥冬(三錢) 天冬(三錢) 茵陳(三錢) 石斛(三錢) 枳殼(一錢) 茅根(二錢) 赤芍(二錢) 藕節(三錢) 蒲黃(一錢) 銀花(一錢) 甘草(一錢)歌曰:鼻因燥熱血長流,二地二冬芩芍優。
石斛茵陳蒲枳共,銀茅藕節草均收。
(伯未按:可先用新絮蘸濃京墨汁,或鮮生地塞鼻中,更以手巾浸冷水掩額上,以暫止之,然后服藥。)鼻中生瘡,無論腫痛塞癢者,肝肺經痰火也。宜三白注鼻丹(內可服加味升葛湯,見前二節)。
白礬(一錢) 火硝(一錢) 硼砂(一錢)歌曰:鼻內生瘡痛癢頻,硝礬注鼻法當循。
滌痰除火無余策,再入硼砂研要勻。
齒牙
[總訣]胃主牙床腎主牙,補虛清熱各專家。倘因風化生蟲 ,抵穴探巢外治夸。
牙齒疼痛,由于生蟲蝕剝者,風濕熱所化也。宜外用烏梅化蟲散。
烏梅(三枚) 川椒(一錢) 干姜(一錢) 黃連(二錢) 細辛(五分) 黃柏(一錢) 石膏(三錢) 枯礬(五分) 明雄(一錢) 鉛粉(一錢)歌曰:蟲蝕牙疼姜與辛,椒連黃柏石膏遵。
烏梅再入枯礬碾,鉛粉雄黃藥要真。
(伯未按:若因風寒而痛者,以細辛嵌齒縫中。)牙齒腫痛,或兼口舌皆痛者,胃經之風火也。宜清熱去風湯。
枯芩(三錢) 石膏(三錢) 知母(二錢) 枳殼(一錢) 丹皮(三錢) 白芍(三錢) 白芷(二錢) 防風(二錢) 銀花(三錢) 連翹(二錢) 山豆根(二錢) 甘草(一錢) 牛膝(一錢) 牛蒡子(一錢)歌曰:胃經風火腫傷牙,知芍膏芩牛蒡加。
枳膝丹防甘草引,豆翹白芷與銀花。
(伯未按:可用冰硼搽腫處,或針刺出血少許,勿令化膿。)牙痛不腫,或腫不利涼藥者,腎中之虛火也。宜加減八味丸。
熟地(三錢) 山藥(三錢) 云苓(三錢) 澤瀉(三錢) 丹皮(三錢) 山茱萸(三錢) 白芍(三錢) 牛膝(一錢) 麥冬(三錢) 安桂(八分) 骨碎補(三錢) 附子(一錢五分)歌曰:牙疼不腫腎虛浮,地藥苓丹桂附求。
碎補山萸冬共澤,芍同牛膝降兼收。
(伯未按;外治法用生附子、熟地同搗,敷足底心。)
舌本
[總訣]舌乃心苗胃亦診,赤紅便作火來侵。有胎屬火分真假,枯潤之間仔細詳。
凡舌有胎,或兼口苦溺黃者,三焦經郁熱也。宜加味柴胡湯。
柴胡(二錢) 黃芩(二錢) 甘草(一錢) 當歸(三錢) 白芍(三錢) 麥冬(三錢) 車前子(三錢) 花粉(三錢) 知母(三錢) 滑石(三錢)歌曰:舌胎不論白和黃,但有皆為熱五內。
加味柴胡芩草粉,知冬前滑芍歸良。
舌尖赤痛,或生巨齒紅點者,心經之游火也。宜加減瀉心湯。
黃芩(三錢) 黃連(二錢) 當歸(三錢) 赤芍(三錢) 丹皮(三錢) 生地(三錢) 花粉(三錢) 連翹(二錢) 車前子(三錢) 木通(一錢) 甘草(一錢) 牛蒡子(三錢)歌曰:舌尖赤痛用芩連,牛蒡翹歸地芍先。
花粉車前丹草和,木通瀉熱火全捐。
(伯未按:舌脹滿口,生蒲黃末搽舌上,若舌脹退場門,冰片一錢研敷。)舌胎黃燥,兼見消渴引飲者,胃中有熱邪也。宜加味虎湯。
知母(三錢) 石膏(三錢) 花粉(三錢) 酒軍(一錢) 甘草(一錢) 生地(三錢) 枳殼(一錢)歌曰:舌胎黃燥用知膏,花粉軍甘地枳調。
白虎西方金氣稟,再加清品散涼 。
舌胎滑潤,兼見二便清利者,真寒而假熱也。宜加味益元湯。
干姜(二錢) 附片(三錢) 黃連(二錢) 知母(二錢) 黨參(三錢) 白術(三錢) 五味(八分) 吳萸(二錢) 麥冬(三錢) 艾葉(一錢) 蔥白(三根) 童便(一杯)歌曰:舌胎滑潤便清和,假熱真寒姜附科。
冬味知連蔥便引,艾萸參術不嫌多。
舌黑生刺,手足日晡潮熱者,胃中有燥屎也。宜調胃承氣湯。
芒硝(二錢) 大黃(二錢) 枳殼(二錢) 濃樸(二錢) 甘草(五分)歌曰:燥屎留中舌刺芒,熱潮日晡細端詳。
硝黃枳樸同甘草,調胃長沙有妙方。
舌黑生刺,心煩不得安臥者,心火之亢熱也。宜銀翹瀉心湯。
黃柏(二錢) 炒梔(二錢) 黃連(二錢) 黃芩(三錢) 生地(三錢) 白芍(二錢) 花粉(三錢) 銀花(二錢) 連翹(一錢) 竹茹(二錢) 草梢(一錢) 燈心(一束)歌曰:舌生黑刺臥難安,梔柏芩連用苦寒。
地芍銀翹花粉共,燈心甘草竹茹餐。
咽喉
[總訣]最重咽喉出納關,那禁邪氣壅其間。清心開肺還平胃,惟望醫師妙轉旋。
咽喉紅腫,其色多帶痰粘者,風火之壅塞也。宜加味甘桔湯。
山豆根(一錢) 連翹(一錢) 炒梔(一錢) 甘草(一錢) 杏仁(三錢) 荊芥(一錢) 薄荷(五分) 桔便(二錢) 枳殼(八分) 花粉(二錢) 枯芩(二錢) 貝母(三錢) 旋復(二錢) 射干(二錢)歌曰:咽喉紅腫豆翹梔,甘杏荊荷枳桔宜。
花粉枯芩清火用,射旋貝母滌痰施。
(伯未按:蜀刻本無花粉、旋復。)(又按:若大便燥結者,當用涼膈散三錢入煎。)咽喉白爛,其聲嘶小不出者,火熱乘肺金也。宜滋肺百合湯。
百合(一錢) 知母(一錢) 天冬(二錢) 麥冬(三錢) 花粉(二錢) 杏仁(三錢) 銀花(一錢) 生地(三錢) 紫菀(一錢) 甘草(一錢) 桑葉(一錢) 五倍子(一錢)歌曰:咽喉白爛總宜滋,杏草銀桑合倍醫。
知母二冬和紫菀,地黃花粉咽徐徐。
(伯未按:須防白喉,切勿大意。)咽中疼痛,生黃起泡起點者,濕熱之結氣也。宜清散薄荷湯。
薄荷(五分) 荊芥(一錢) 柴胡(一錢) 知母(三錢) 黃芩(三錢) 檳榔(一錢) 草果(一錢) 羌活(五分) 枳殼(一錢) 連翹(一錢) 射干(二錢) 杏仁(三錢) 僵蠶(三錢) 蟬蛻(五個)歌曰:咽疼起泡薄柴荊,羌枳翹干芩母清。
草果檳榔除濕積,僵蠶蟬杏熱俱平。
咽中生蛾,壅塞關隘不通者,心經火上逆也。宜加減導赤散。
生地(三錢) 知母(二錢) 枳殼(一錢) 甘草(一錢) 薄荷(七分) 羌活(七分) 木通(一錢) 竹葉(三錢) 靈仙(一錢) 皂刺(三錢) 黃連(三錢) 酒軍(一錢) 山甲(炒,二片) 牛蒡子(三錢)歌曰:靈仙皂刺破喉蛾,山甲知連及薄荷。
牛蒡軍甘羌地枳,木通竹葉與調和。
(伯未按:乳蛾癥于結喉兩旁,按之有核,可購貼喉異功散,置太乙膏上,貼之半日,即起泡,用針刺破,易紅膏藥貼之。)凡紅喉證,無論癰蛾腫起者,總屬血分熱也。宜 點膽礬丸。
膽礬(三分) 熊膽(一錢) 皂刺(一錢) 硼砂(一錢) 火硝(一錢) 麝香(一分) 蜣螂(二枚) 大黃(五分) 郁金(一錢) 牛黃(一分)為末,蜜丸,點 喉間,有痰則吐去。
歌曰:膽礬熊膽點紅喉,皂刺蜣螂一例收。
硼麝二黃硝合研,郁金加入癥全瘳。
(伯未按:可另購玄參三錢泡,代茶飲。)凡白喉證,無論癬爛疳蝕者,總屬氣分熱也。宜吹 珠黃散。
珍珠(一錢) 牛黃(三分) 麝香(一分) 明雄(一錢) 硼砂(一錢) 甘草(一錢)歌曰:雄麝珠黃點白喉,硼砂甘草一分求。
須知白爛關虛熱,不與紅喉一例投。
胸前
[總訣]上焦心肺屬胸中,空闊無塵比太空。寒熱血痰相阻滯,開提升降具全功。
胸前脹滿,兼見口渴脅痛者,少陽氣不暢也。宜加減柴胡湯。
柴胡(一錢) 半夏(二錢) 人參(二錢) 黃芩(二錢) 杏仁(二錢) 栝蔞(二錢) 枳殼(一錢) 旋復(二錢) 甘草(一錢) 大棗(二枚) 生姜(三片) 荷梗(三錢)歌曰:脹痛胸前引脅旁,柴胡栝蔞夏芩姜。
枳甘參棗旋花杏,荷梗兼能達少陽。
(伯未按:蜀刻本無旋復、荷梗。)胸前痹痛,兼見痛而徹背者,心肺之陽郁也。宜栝蔞薤白湯。
桂枝(三錢) 生姜(三錢) 枳殼(一錢) 栝蔞(三錢) 薤白(三錢) 清酒(一盞)歌曰:胸前痹痛勢連綿,徹背疼時更不堪。
蔞桂枳姜添薤白,宣陽還要酒來煎。
胸前脹滿,飯后更覺痞滿者,胃虛而生痰也。宜香砂六君湯。
木香(一錢) 砂仁(二錢) 白術(三錢) 云苓(三錢) 黨參(三錢) 陳皮(三錢) 半夏(二錢) 生姜(三片) 大棗(二枚)歌曰:飯后胸前脹滿增,香砂陳術解痰凝。
參苓姜夏甘和棗,補胃調中效可憑。
胸前結痛,不可觸近按摩者,水火相搏結也。宜消息陷胸湯。
葶藶(一錢) 甘草(五分) 枳殼(一錢) 杏仁(三錢) 黃連(一錢) 大黃(炒,一錢)栝蔞(整枚搗)歌曰:陷胸葶藶枳黃攻,甘杏黃連力倍充。
全仗栝蔞除積痛,膈中水火兩消融。
(伯未按:蜀刻本此方作甘遂、大黃、芒硝三味,與消息之義不合。)胸前脹滿,游走有聲而嘔者,膈上有水飲也。宜加味二陳湯。
陳皮(二錢) 云苓(三錢) 法夏(三錢) 貝母(二錢) 桔梗(二錢) 甘草(一錢) 枳殼(一錢) 白芥子(一錢) 苡仁(三錢) 蘇子(二錢) 白術(三錢) 生姜(三錢)歌曰:水滿胸前走有聲,二陳加味最詳明。
芥蘇桔貝苓甘夏,苡枳姜陳術用生。
胸前疼痛,徹背徹心不止者,寒氣相攻沖也。宜烏頭赤丸方。
干姜(三錢) 附子(三錢) 烏頭(三錢) 赤石脂(三錢) 蜀椒(二錢)歌曰:徹心徹背痛無休,附子姜椒一劑投。
赤石朱砂蜂蜜裹,散寒專取炮烏頭。
胸前煩痛,口酸口苦悶郁者,火氣之結滯也。宜整肅舒氣湯。
柴胡(二錢) 黃芩(二錢) 桔梗(二錢) 枳殼(一錢) 丹參(二錢) 菖蒲(一錢) 當歸(二錢) 旋復(二錢) 尖貝(二錢) 云苓(二錢) 車前子(二錢) 甘草(一錢) 炒梔(二錢) 生姜(三片)歌曰:口苦兼酸病在胸,柴芩桔枳有奇功。
參歸旋貝菖梔炒,前草姜苓一樣同。
(伯未按:蜀刻木無柴胡、黃芩、旋復、多吳萸、川連、梔子。)
大腹
[總訣]大腹中州總屬脾,虛寒實熱辨毫厘。木邪水濕皆為寇,痰血蛔蟲亦易治。
(伯未按:腹痛癥極多變化,宜及早檢查。)大腹絞痛,閉悶不得吐瀉者,脾實而熱閉也。宜加味三物湯。
枳殼(一錢) 濃樸(一錢) 大黃(一錢) 白芍(三錢) 黃芩(三錢) 杏仁(三錢) 甘草(一錢)歌曰:腹中閉悶痛難禁,三物湯加芍與芩。
脾實當攻休畏忌,大黃枳樸杏甘尋。
腹中切痛,兼見吐瀉厥冷者,脾虛發霍亂也。宜仲景理中湯。
人參(三錢) 白術(三錢) 干姜(三錢) 甘草(炙,二錢)歌曰:霍亂多緣土氣虛,腹間切痛勢難舒。
干姜草術同參用,調理中宮病自祛。
(伯未按:危殆時,急用生姜蘸高粱酒擦四肢。)腹中脹滿,飯后倦怠反飽者,脾虛少運化也。宜加味六君湯。
木香(一錢) 砂仁(二錢) 白術(三錢) 云苓(三錢) 人參(三錢) 甘草(一錢) 陳皮(二錢) 半夏(二錢) 生姜(三錢) 大棗(三枚) 芡實(三錢) 麥芽(一錢)歌曰:飯余反飽用參苓,術半香砂效最靈。
姜芡麥芽除腹滿,陳皮甘棗善調停。
腹中脹滿,兼見大便溏泄者,濕甚則濡泄也。宜時方胃苓湯。
云苓(三錢) 豬苓(三錢) 蒼術(三錢) 白術(三錢) 陳皮(二錢) 大棗(二枚) 桂枝(二錢) 白芍(二錢) 甘草(一錢) 濃樸(一錢) 澤瀉(二錢) 生姜(三片)歌曰:腹滿還兼大便溏,二苓二術棗陳姜。
建中桂芍甘同樸,除濕仍加澤瀉詳。
腹中疼痛,有物自臍沖上者,腎氣之奔豚也。宜腎氣奔豚湯。
桂枝(三錢) 云苓(三錢) 白術(二錢) 甘草(二錢) 苡仁(三錢) 大棗(二枚) 附子(炮,三錢)歌曰:腎氣奔豚臍上沖,桂苓術草古方宗。
苡仁附子重加入,大棗和中煮要濃。
腹中疼痛,有物自左沖上者,肝氣之奔豚也。宜肝氣奔豚湯。
吳萸(一錢) 黃連(三錢) 云苓(二錢) 荔核(研,三枚) 烏梅(二枚) 香附(研,三錢)牡蠣(研,三錢)歌曰:奔豚沖左屬肝經,荔核梅連取用靈。
香附吳萸同理氣,再加牡蠣及云苓。
(伯未按:可加李根白皮二錢,效尤捷。)腹中大痛,有物突起拒摩者,虛寒見實象也。宜大建中原方。
人參(三錢) 蜀椒(二錢) 干姜(二錢) 飴糖(三錢)歌曰:有物攻沖拒按摩,腹間突起痛難過。
虛寒實象姜椒用,參共飴糖胃氣和。
腹痛喜按,舌上有白花點者,內有蛔蟲擾也。宜醋制烏梅丸。
當歸(三錢) 黨參(三錢) 黃連(三錢) 黃柏(二錢) 細辛(一錢) 桂枝(三錢) 附片(三錢) 干姜(二錢) 川椒(二錢) 烏梅(蒸去核,七枚)歌曰:舌上緣何起白花,蛔蟲內擾痛頻加。
歸參連柏辛椒共,桂附姜梅醋制夸。
(伯未按:小兒可用使君子炒食。)腹中絞痛,串走兩脅鳴痛者,痰飲之積聚也。宜加味二陳湯。
陳皮(三錢) 半夏(三錢) 云苓(三錢) 前胡(二錢) 甘草(一錢)白芥子(二錢) 蘇枝(二錢)歌曰:腹中絞痛脅常鳴,陳夏云苓甘草行。
再用蘇枝通絡脈,前胡白芥使痰清。
(伯未按:服之不驗,可加芫花五分。)腹中刺痛,脈澀痛如刀錐者,瘀血之阻滯也。宜加減桃仁湯。
桃仁(三錢) 蒲黃(三錢) 赤芍(三錢) 白芍(三錢) 歸尾(三錢) 靈脂(二錢) 黃芩(三錢) 川芎(一錢) 香附(三錢) 甘草(一錢) 郁金(一錢) 青木香(二錢)歌曰:腹中刺痛主桃仁,二芍芩歸芎草均。
香附蒲黃脂郁木,酒軍慎用告醫人。
腹中猝痛,由傷風邪而得者,肝氣侮脾土也。宜柴胡桂枝湯。
柴胡(二錢) 桂枝(二錢) 半夏(三錢) 人參(三錢) 青皮(一錢) 黃芩(二錢) 白芍(二錢) 甘草(一錢) 大棗(二枚) 生姜(三片)歌曰:腹中猝痛系風傷,土侮脾經參棗姜。
夏草青皮芩桂合,柴胡白芍細商量。
腹中猝痛,由傷邪祟而得者,皆血亂正氣也。宜加減正氣散。
蒼術(三錢) 陳皮(一錢) 木香(一錢) 黨參(三錢) 云苓(三錢) 桂心(二錢) 天麻(二錢) 半夏(二錢) 大棗(三枚) 生姜(五片) 龍骨(三錢) 麝香(少許)歌曰:邪祟傷人腹痛增,蒼苓陳夏有奇能。
天麻麝木同龍骨,桂棗姜參正氣升。
小腹
[總訣]膀胱胞室與肝經,時輩猶知此數層。獨于瘕氣和寒疝,此意從來少識人。
小腹滿痛,由于小便不通者,膀胱之水結也。宜加味五苓散。
白芍(三錢) 白術(三錢) 云苓(三錢) 豬苓(三錢) 澤瀉(三錢) 杏仁(三錢) 桂枝(二錢)歌曰:小腹疼時便溺窮,膀胱水結二苓攻。
術和桂澤心陽導,芍杏還從肝肺通。
小腹滿痛,小便仍然通利者,胞宮之血結也。宜加減桃仁湯(重者加大黃)。
桃仁(一錢) 蒲黃(三錢) 赤芍(二錢) 白芍(二錢) 靈脂(三錢) 郁金(一錢) 歸尾(三錢) 木香(一錢) 香附(三錢) 黃芩(二錢) 甘草(一錢) 川芎(八分)歌曰:疼居少腹便猶通,歸郁靈桃蒲草攻。
二芍木香香附子,芎芩或與大黃同。
小腹絞痛,繞臍上下難忍者,下焦之寒疝也。宜烏頭羊肉湯。
當歸(三錢) 生姜(三錢) 羊肉(四兩) 烏頭(二錢炮)歌曰:繞臍疼痛下焦寒,羊肉烏頭姜共餐。
更有當歸宜合用,須知四藥總溫肝。
(伯未按:感寒腹痛,用食鹽川椒炒熱,熨臍四周。)小腹旁痛,以及軟肋俱痛者,厥陰血不和也。宜當歸四逆湯。
當歸(三錢) 桂枝(二錢) 細辛(五分) 白芍(二錢) 木通(一錢) 生地(二錢) 云苓(二錢) 香附(二錢) 靈脂(二錢) 甘草(一錢) 橘葉(三錢) 艾葉(二錢) 川芎(一錢)臺烏藥(二錢)歌曰:小腹疼連軟脅旁,歸辛桂芍地通嘗。
芎靈香附臺烏草,橘葉云苓艾煮湯。
小腹疼痛,得屁腹鳴乃快者,小腸氣不和也,宜普明橘核丸。
楂核(二錢) 荔枝(三錢) 吳萸(一錢) 橘核(三錢) 香附(三錢) 小茴(一錢) 楝子(三錢)歌曰:腹鳴得屁痛方輕,楂荔吳萸橘核呈。
香附小茴和楝子,小腸疼痛此方平。
小腹疼痛,由于淋 血虛者,胞宮瘀與熱也。宜下瘀清熱湯。
黃柏(二錢) 黃芩(三錢) 白芍(二錢) 赤芍(二錢) 桃仁(三錢) 牛膝(一錢) 丹皮(三錢) 茜草(一錢) 歸尾(三錢) 生地(三錢) 甘草(一錢)歌曰:小腹疼因血結胞,柏芩二芍并甘梢。
桃仁牛膝丹和茜,歸地濃煎煮作膠。
脅肋
[總訣]側邊肝膽所分司,和暢陰陽兩得宜。若綁定疼宜破利,非痰即血莫遲疑。
兩脅下痛,難于俯仰屈伸者,少陽氣不和也。宜加減柴胡湯。
黨參(三錢) 柴胡(二錢) 黃芩(二錢) 半夏(二錢) 歸尾(三錢) 青皮(一錢) 牡蠣(三錢) 生姜(三片) 甘草(一錢) 竹茹(三錢)歌曰:脅下疼時礙屈伸,參柴芩草用通神。
竹茹牡蠣姜歸入,半夏青皮總要陳。
(伯未按:兩脅不時作痛者,枳殼二錢為末,鹽酒調服。)兩脅下痛,穿透游走有聲者,肝脾之痰飲也。宜加味二陳湯。
陳皮(二錢) 半夏(二錢) 云苓(三錢) 甘草(一錢) 白術(二錢) 前胡(二錢) 紫蘇枝(三錢)歌曰:脅疼串走有聲音,陳夏云苓甘草斟。
白芥前胡痰飲滌,蘇枝通絡免寒侵。
兩軟脅痛,以及小腹俱痛者,厥陰血不和也。宜血府逐瘀湯。
當歸(三錢) 生地(二錢) 桃仁(三錢) 紅花(一錢) 枳殼(一錢) 赤芍(二錢) 柴胡(一錢) 川芎(一錢) 桔梗(二錢) 牛膝(三錢) 甘草(一錢)歌曰:脅同小腹痛牽連,四物歸芎地芍全。
桃核紅花牛膝共,枳柴桔草逐瘀先。
脅下偏痛,痞結硬滿不去者,血、氣、痰三積也。宜三消去痞湯。
附子(二錢) 細辛(五分) 大黃(一錢) 白芥子(三錢) 靈脂(三錢) 香附(三錢)歌曰:脅下緣何痛一偏,氣痰與血積經年。
辛軍附芥同香附,靈脂加來喜破堅。
腰中
[總訣]腰為腎竅宜補溫,濕著血瘀皆令疼。亦有痛連肩背者,太陽經病討根源。
腰間沉痛,如帶五千錢重者,腎經受寒濕也。宜時方腎著湯。
干姜(三錢) 白本(三錢) 云苓(五錢) 甘草(二錢)歌曰:腎著腰疼若帶錢,姜苓白術草梢連。
除寒利濕無他術,漫道時方力不全。
(伯未按:《三因方》原注“如大便泄者,加蒼術、陳皮、丁香”。)腰痛難忍,有如刀錐刺割者,瘀血積腰際也。宜鹿角利腰湯。
鹿角(三錢) 歸尾(三錢) 白芍(三錢) 丹皮(三錢) 紅花(一錢) 牛膝(二錢) 續斷(三錢)歌曰:腰疼難忍似錐刀,歸芍丹皮等分熬。
鹿角紅花同續斷,再加牛膝煮成膏。
腰痛軟弱,或兼小便不利者,虛勞腎氣弱也。宜金匱腎氣丸。
熟地(四錢) 山藥(三錢) 云苓(三錢) 附子(三錢) 安桂(一錢) 澤瀉(三錢) 丹皮(三錢) 山茱萸(三錢)歌曰:腰疼軟弱腎元虛,桂附丹萸藥籠儲。
山藥云苓兼澤瀉,地黃滋補漸寬舒。
(伯未按:可用陳酒煮豬腰子啖之,或加杜仲、續斷亦佳。一方用核桃肉四兩、補骨脂一兩同搗,日食三四錢。)腰痛連背,或兼寒熱頭痛者,風寒襲太陽也。宜人參敗毒散。
羌活(一錢) 獨活(一錢) 柴胡(二錢) 前胡(二錢) 川芎(八分) 枳殼(一錢) 沙參(二錢) 桔梗(二錢) 杏仁(三錢) 茯苓(三錢) 甘草(一錢) 生姜(三片) 大棗(二枚) 葛根(三錢)歌曰:頭疼腰痛總因風,藥用人參敗毒攻。
二活柴前芎枳桔,苓甘葛棗杏姜通。
腰痛溺赤,或兼曲而不伸者,陰虛筋骨縮也。宜加味補陰丸。
生地(三錢) 知母(二錢) 黃柏(二錢) 龜板(炙,三錢) 續斷(三錢) 山茱萸(三錢) 丹皮(二錢) 葳蕤(二錢) 竹茹(一錢) 牛膝(一錢) 鹿角屑(一錢)歌曰:腰痛緣何曲不伸,陰虛筋縮地宜生。
丹皮續斷知萸柏,龜鹿茹蕤牛膝行。
手臂
[總訣]手為四末屬脾經,兩掌中心屬少陰。厥熱兩條須辨治,熱潮時節要分明。
手發厥冷,或兼泄利清谷者,脾腎之虛寒也。宜附子理中湯。
干姜(三錢) 附子(三錢) 黨參(三錢) 白術(三錢) 甘草(炙,二錢)歌曰:脾腎虛寒手冷僵,不離術附與干姜。
再加參草調中胃,四末陽回正氣昌。
手發潮熱,兼見譫語舌黑者,胃中有燥屎也。宜調胃承氣湯。
枳殼(二錢) 樸硝(三錢) 大黃(二錢) 濃樸(二錢) 甘草(一錢)歌曰:手熱還同譫語增,胃中燥屎有明征。
草梢枳樸能調胃,加入硝黃氣可承。
手心發熱,多在入夜以后者,瘀血在陰分也。宜四物化瘀湯。
生地(三錢) 當歸(三錢) 川芎(一錢) 白芍(三錢) 丹皮(三錢) 桃仁(三錢) 荊芥(炒,二錢) 麥冬(三錢) 桑葉(三錢) 浮麥(三錢) 竹葉(三錢) 燈心(一錢) 蒲黃(二錢) 地骨皮(二錢)歌曰:手心夜熱地歸芎,化血桃丹芍芥同。
桑竹全蒲燈草心,麥冬浮麥養陰崇。
手腕疼痛,或兼身痛拘急者,風、寒、濕合痹也。宜五物逐瘀湯。
桂枝(二錢) 當歸(三錢) 黃 (二錢) 苡仁(三錢) 甘草(一錢) 生姜(三片)歌曰:手及身疼風濕痹,逐瘀湯內用 歸。
苡能除濕甘能緩,再入生姜與桂枝。
(伯未按:可加姜黃、秦艽各二錢。)手心發熱,必在午飯以后者,脾胃停飲食也。宜加味平脾湯。
蒼術(二錢) 濃樸(二錢) 陳皮(二錢) 甘草(一錢) 神曲(二錢) 白芍(二錢) 酒軍(一錢)歌曰:手心飯后熱脾傷,蒼術陳皮濃樸良。
再入草梢同建曲,酒軍白芍細推詳。
手腕麻木,通腕皆痛不仁者,血虛生風濕也。宜養血消風湯。
當歸(三錢) 白芍(三錢) 川芎(一錢) 秦艽(二錢) 苡仁(二錢) 桑皮(二錢) 竹茹(二錢) 僵蠶(二錢) 紅花(一錢) 荊芥(一錢) 續斷(二錢) 生地(三錢) 鉤藤(二錢) 清酒(一杯)歌曰:血虛腕痛總因風,和血艽歸地芍芎。
苡竹桑藤蠶作引,紅花芥續酒煎同。
(伯未按:大活絡丹亦可服。)
腳腿
[總訣]足居下部腎之分,又屬陽明灌大筋。寒熱腫疼根據法治,總于胃腎問原因。
腳冷厥逆,或兼下利清谷者,脾腎之虛寒也,宜加味四逆湯。
干姜(二錢) 附片(三錢) 甘草(二錢) 白術(三錢) 茯苓(三錢)歌曰:洞瀉脾虛腎亦虛,陽微足冷厥難舒。
茯苓術草和中胃,姜附回陽暖氣噓。
腳發熱厥,夜睡不欲被復者,腎中真陰虛也。宜六味地黃丸。
熟地(五錢) 山萸(三錢) 山藥(四錢) 茯苓(三錢) 丹皮(三錢) 澤瀉(三錢)歌曰:夜中足熱腎陰虧,苓地山萸澤瀉宜。
山藥滋陰當重用,再加涼血牡丹皮。
腳跗腫大,青白如蠶明亮者,寒濕之氣注也。宜神仙雞鳴散。
吳萸(二錢) 蒼術(二錢) 紫蘇(二錢) 生姜(三錢) 苡仁(三錢) 木瓜(二錢) 陳皮(二錢) 檳榔(一錢) 桔梗(二錢) 云苓(三錢)歌曰:腳腫皮光白似蠶,吳萸蒼術苡瓜探。
檳榔陳桔姜蘇入,除濕云苓性要參。
(伯未按:當在五更時冷服,故名“雞鳴”。)腳跗赤腫,以及生瘡潰爛者,濕熱之下注也,宜蒼術知母湯。
蒼術(二錢) 知母(三錢) 白術(二錢) 云苓(二錢) 黃芩(二錢) 白芍(二錢) 續斷(二錢) 秦皮(二錢) 茵陳(二錢) 桑皮(二錢) 地骨皮(二錢) 甘草(一錢) 防己(一錢五分)歌曰:足跟赤腫或生瘡,二術三皮知芍匡。
苓續茵陳防己入,枯芩甘草共清涼。
腳痛瘦削,無論干枯發熱者,肝肺之痿弱也。宜去痿治血湯。
生地(三錢) 當歸(三錢) 元參(二錢) 白芍(二錢) 杏仁(二錢) 丹皮(二錢) 麥冬(三錢) 知母(二錢) 膽草(二錢) 秦艽(二錢)歌曰:腳疼瘦削屬痿痹,藥用元參歸地施。
杏芍麥冬知共膽,秦艽再入牡丹皮。
婦人腳心疼痛,如刀錐刺者,少陰經瘀血也。宜仲景溫經湯。
當歸(三錢) 白芍(二錢) 阿膠(二錢) 川芎(一錢) 桂枝(二錢) 丹皮(三錢) 麥冬(四錢) 半夏(二錢) 人參(二錢) 吳萸(一錢)甘草(一錢) 生姜(三片)歌曰:腳底煩疼痛似錐,婦人瘀血用丹皮。
歸芎膠芍同姜桂,參草吳萸冬夏施。
前陰
[總訣]男女前陰總屬肝,肝經縈繞在其端。氣摶濕熱求真訣,按法施方本已探。
前陰癢濕,以及赤腫生瘡者,肝經之濕熱也。宜龍膽瀉肝湯。
膽草(二錢) 澤瀉(二錢) 車前(二錢) 甘草(一錢) 梔子(二錢) 木通(一錢) 柴胡(一錢) 生地(三錢) 當歸(二錢) 黃芩(三錢)歌曰:前陰癢濕總醫肝,歸地柴芩梔草攢。
前澤木通和膽草,濕除熱退治何難。
陰囊脹結,痛引小腹以內者,肝經之疝氣也。宜茴香五苓散。
小茴(二錢) 荔核(二錢) 橘核(一錢) 楝核(一錢) 歸尾(三錢) 香附(三錢) 白術(二錢) 臺烏藥(二錢) 豬苓(二錢) 澤瀉(二錢) 桂尖(一錢) 檳榔(一錢) 云苓(三錢) 白芍(二錢)歌曰:陰囊脹結用茴香,歸芍云苓香附匡。
白術烏藥豬共澤,荔枝楝橘與檳榔。
(伯未按:方中酌加柴胡錢半。)前陰暴縮,或兼轉筋入腹者,肝腎之虛寒也。宜加味四逆湯。
干姜(二錢) 附子(二錢) 烏頭(炮,一錢) 當歸(三錢) 人參(二錢) 云苓(三錢) 甘草(炙,二錢)歌曰:前陰暴縮總虛寒,姜附烏頭急與餐。
苓草參歸仍共濟,不難填腎與溫肝。
陰囊縮入,兼見舌卷心熱者,肝經之熱邪也。宜生犀瀉肝湯。
生地(三錢) 犀角(二錢) 白芍(三錢) 大黃(一錢) 當歸(二錢) 知母(三錢) 蓯蓉(三錢)歌曰:陰囊縮入舌兼收,地芍犀黃要急投。
知母當歸清血熱,蓯蓉加入病能瘳。
陰莖蟲蝕,以及婦人陰蝕者,古之狐惑病也。宜外洗苦參湯。
苦參、雄黃煎洗(亦可內服龍膽瀉肝湯)。
歌曰:陰莖蟲蝕瀉肝湯,龍草柴芩歸地良。
前澤木通和膽草,苦參外洗合雄黃。
后陰
[總訣]后陰肛脫乃為虛,以外俱將實證醫。大抵燥金多燥熱,即從燥氣定權輿。
后陰脫出,屎后良久乃入者,中氣下陷故也。宜補中益氣湯。
黨參(三錢) 白術(三錢) 黃 (三錢) 當歸(二錢) 大棗(三枚) 柴胡(一錢) 升麻(二錢)生姜(三片) 甘草(炙,一錢) 陳皮(一錢)歌曰:脫肛氣陷用柴升,參術歸 姜草增。
大棗陳皮調胃劑,補中益氣服之靈。
(伯未按:升麻宜醋炒,若小兒脫肛,鱉頭燒灰敷之。)后陰瘡痔,一切腫痛諸苦者,陽明之血燥也。宜麻仁地榆湯。
麻仁(三錢) 地榆(三錢) 當歸(三錢) 白芍(二錢) 杏仁(二錢) 銀花(一錢) 黃芩(三錢) 黃連(一錢) 槐實(二錢) 桔梗(一錢) 生地(三錢) 牛蒡子(二錢)歌曰:和血能將痔漏除,槐榆歸芍總當儲。
芩連牛蒡同麻杏,地桔銀花燥熱祛。
大便
[總訣]大便無分結與溏,只將寒熱細評章。至于痢證尤難治,還望醫師妙主張。
大腸不通,口渴而小便黃者,陽明之燥結也。宜加味承氣湯。
生地(三錢) 花粉(三錢) 大黃(二錢) 芒硝(一錢) 枳殼(一錢) 濃樸(二錢) 甘草(一錢)歌曰:陽明燥結便難通,口渴硝黃枳樸攻。
甘草兼能清胃火,生津花粉地黃同。
大便不通,口和而小便清者,脾寒氣凝結也。宜加味理中湯。
當歸(三錢) 白芍(炒,三錢) 人參(二錢) 白術(二錢) 干姜(一錢)甘草(一錢)歌曰:小便清和大便難,歸參姜術治脾寒。
再加白芍和甘草,氣順腸通腹自寬。
大便溏泄,其色青白完谷者,脾經寒濕氣也。宜加味胃苓湯。
蒼術(二錢) 陳皮(二錢) 甘草(炙,一錢) 茯苓(三錢) 桂枝(二錢) 附子(二錢) 大棗(四枚) 白術(三錢) 黨參(二錢) 豬苓(二錢) 澤瀉(二錢) 肉蔻(一錢) 干姜(一錢)白芍(二錢)歌曰:大便溏時谷尚完,總宜桂附蔻姜攢。
二苓二術和陳樸,棗芍熬同澤草餐。
(伯未按:久瀉不愈,生蔥杵爛,入黃丹為丸如豆大,填臍中。)大便溏瀉,其色濁垢膠膩者,腸中之濕熱也。宜清熱滌腸湯。
杏仁(三錢) 滑石(二錢) 木通(二錢) 濃樸(二錢) 黃芩(三錢) 車前子(一錢) 梔子(二錢) 綠豆(三錢) 甘草(二錢) 澤瀉(二錢) 生地(三錢) 白芍(三錢) 黃連(二錢) 當歸(二錢)歌曰:便溏濁垢法當清,杏芍芩連綠豆烹。
歸地黃前同滑澤,甘和梔樸煮湯成。
大便溏瀉,必在五更時分者,腎寒而侮脾也。宜加味四神丸。
附子(二錢) 肉蔻(二錢) 白術(三錢) 云苓(三錢) 大棗(四枚) 甘草(炙,一錢)吳萸(二錢) 干姜(一錢) 人參(三錢) 五味(一錢)生姜(三片) 粟殼(一錢)歌曰:五更瀉泄附姜投,參術吳萸甘棗收。
肉蔻味苓姜粟殼,腸鳴無復水幽幽。
大便完谷,食入即刻利出者,肺熱而暴注也。宜瀉肺止利湯。
黃芩(二錢) 知母(三錢) 黃連(二錢) 大黃(一錢) 石膏(三錢) 桔梗(一錢) 葛根(二錢) 桑皮(二錢) 人參(二錢) 生地(三錢) 白芍(二錢) 粟殼(一錢)歌曰:莫將完谷認虛寒,協熱偏宜知地餐。
參芍芩連桑與葛,大黃粟殼桔膏攢。
便瀉赤白,下部逼脹難通者,濕熱郁為痢也。宜加減芍藥湯。
柴胡(一錢) 當歸(二錢) 白芍(三錢) 甘草(一錢) 檳榔(二錢) 葛根(三錢) 杏仁(三錢) 桔梗(二錢) 木香(二錢) 黃芩(二錢) 黃連(二錢) 綠豆(三錢) 銀花(一錢) 荷葉(二錢)歌曰:痢癥都緣濕熱侵,兼紅兼白用歸芩。
檳榔銀葛香柴芍,杏草連荷桔豆尋。
(伯未按:用陳紅茶葉、山楂炭、紅白沙糖各三錢,煨姜一錢,極簡效。)便痢純赤,或見口渴溺赤者,熱結在血分也。宜地榆白頭湯。
黃連(二錢) 黃芩(二錢) 黃柏(二錢) 秦皮(三錢) 地榆(二錢) 白頭翁(三錢) 當歸(二錢) 白芍(三錢) 銀花炭(一錢) 丹皮(二錢)歌曰:紅痢當從血分醫,丹秦榆柏芍歸隨。
白頭翁與芩連共,再入銀花病自離。
(伯未按:或用一味白頭翁煎服,或用鴉膽子七粒,桂圓肉包,吞服。)下痢純白,但見里急下重者,熱郁在氣分也。宜膏芩清痢散。
黃芩(二錢) 石膏(二錢) 兜鈴(二錢) 防己(二錢) 銀花(二錢) 知母(三錢) 杏仁(三錢) 滑石(二錢) 枳殼(一錢) 荷梗(三錢) 芍藥(三錢) 甘草(一錢)歌曰:痢如純白治如何,膏杏銀防枳與荷。
滑草兜鈴知共芍,服之病氣漸調和。
下痢禁口,其人飲食不納者,邪熱傷中氣也。宜人參開禁湯。
人參(三錢) 黃連(二錢) 黃芩(三錢) 石膏(三錢) 知母(三錢) 連翹(二錢) 木香(一錢)花粉(三錢) 麥冬(三錢) 桔梗(一錢) 葛根(二錢) 銀花(一錢) 荷梗(二錢) 甘草(一錢)歌曰:禁口多緣津液枯,膏冬參粉極滋濡。
銀翹葛根芩連共,知桔香荷甘草俱。
大便久痢,諸藥不能禁止者,寒熱之錯雜也,宜姜連四神丸。
干姜(二錢) 黃連(二錢) 烏梅(四枚) 白芍(三錢) 甘草(一錢)歌曰:久痢諸湯治不靈,姜連梅芍草梢增。
癥兼寒熱宜斟酌,漫借經方炫己能。
小便
[總訣]三焦決瀆為出路,肺主通調脾轉布。但治小腸與膀胱,世人那得知其故。
小便赤短,別無外證內傷者,小腸經火氣也。宜加味導赤散。
生地(三錢) 木通(二錢) 草梢(一錢) 竹葉(一錢) 滑石(二錢) 山梔(三錢) 黃芩(三錢)歌曰:小便緣何見赤黃,木通甘草地芩詳。
山梔竹葉同鍋煮,滑石煎湯病即康。
(伯未按:以銀花、生地及通天草代飲,輕者亦能已。)小便白濁,甚則盡如米飲者:脾經之濕氣也。宜萆 厘清飲。
萆 (一錢) 菖蒲(二錢) 甘草(一錢) 益智(二錢) 烏藥(三錢) 神曲(一錢) 青鹽(五分)歌曰:脾經濕氣犯膀胱,小便雖通濁似漿。
萆 菖蒲鹽曲共,草梢烏藥智仁匡。
(伯未按:宜少食油類。)小便短澀,每溺則澀而痛者,膀胱之熱淋也。宜車前五淋散。
當歸(三錢) 白芍(三錢) 赤苓(三錢) 梔仁(三錢) 甘草(一錢) 燈心(三分) 車前子(二錢)歌曰:熱結膀胱用五淋,莖中痛澀芍歸尋。
車前甘草山梔共,赤茯苓加燈草心。
小便不通,點滴俱不能出者,膀胱之熱結也。宜滋腎通關丸。
黃柏(三錢) 知母(三錢) 安桂(三分)歌曰:膀胱熱結便殊艱,知柏滋陰豈等閑。
安桂少加為反佐,蜜丸湯下號通關。
小便帶血,或兼莖中割痛者,熱動胞中血也。宜加味五苓散。
當歸(三錢) 赤芍(二錢) 甘草(一錢) 牛膝(一錢) 郁金(一錢) 生地(三錢) 膽草(一錢) 白芍(三錢) 梔仁(二錢) 燈心(五分) 桃仁(三錢) 木通(一錢) 車前子(一錢) 麝香(三厘)歌曰:小便緣何帶血絲,桃歸二芍郁金施。
地前通膽梔和麝,牛膝燈心甘草隨。
(伯未按:生地汁、茅根汁和服,亦有效。)小便不通,諸藥俱不效驗者,氣道迫塞故也。宜通氣麻杏湯。
麻黃(七分) 杏仁(三錢) 甘草(一錢)歌曰:小便難通治法窮,麻黃甘杏奏奇功。
只緣氣道多堅阻,透達元陽水自融。
(伯未按:當予導尿。)小便過多,以及遺溺不禁者,膀胱與腎寒也。宜附子溫腎丸。
附子(二錢) 安桂(一錢) 熟地(三錢) 山萸(三錢) 白術(三錢) 青鹽(五分)歌曰:小便嫌多腎要溫,山萸桂附術鹽吞。
加來熟地兼滋補,遺溺方須究本原。
(伯未按:初期可買縮泉丸,吞服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