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睦親

  • 袁氏世范
  • 袁采
  • 11038字
  • 2015-12-25 17:08:29

性不可以強合

人之至親,莫過于父子兄弟。而父子兄弟有不和者,父子或因于責(zé)善, 兄弟或因于爭財。有不因責(zé)善、爭財而不和者,世人見其不和,或就其中分 別是非而莫名其由。蓋人之性,或?qū)捑彛蝰奂保騽偙蛉崤常驀?yán)重, 或輕薄,或持檢,或放縱,或喜閑靜,或喜紛挐,或所見者小,或所見者大, 所稟自是不同。父必欲子之性合于己,子之性未必然;兄必欲弟之性合于己, 弟之性未必然。其性不可得而合,則其言行亦不可得而合。此父子兄弟不和 之根源也。況凡臨事之際,一以為是,一以為非,一以為當(dāng)先,一以為當(dāng)后, 一以為宜急一以為宜緩,其不齊如此,若互欲同于己,必致于爭論,爭論不 勝,至于再三,至于十?dāng)?shù),則不和之情自茲而啟,或至于終身失歡。若悉悟 此理,為父兄者,通情于子弟,而不責(zé)子弟之同于己;為了弟者,仰承于父 兄,而不望父兄惟己之聽,則處事之際,必相和協(xié),無乖爭之患。孔子曰: “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此圣人教人和家之要 術(shù)也,宜孰思之。

人必貴于反思

人之父子,或不思各盡其道,而互相責(zé)備者,尤啟不和之漸也。若各能 反思,則無事矣。為父者曰:“吾今日為人之父,蓋前日嘗為人之子矣。凡 吾前日事親之道,每事盡善,則為子者得于見聞,不待教詔而知效。倘吾前 日事親之道有所未善,將以責(zé)其子,得不有愧于心!”為子者曰:“吾今日 為人之子,則他日亦當(dāng)為人之父。今吾父之撫育我者如此,畀付我者如此, 亦云厚矣。他日吾之待其子,不異于吾之父,則可俯仰無愧。若或不及,非 惟有負(fù)于其子,亦何顏以見其父?”然世之善為人子者,常善為人父。不能 孝其親者,常欲虐其子。此無他,賢者能自反,則無往而不善;不賢者不能 自反,為人子則多怨,為人父則多暴。然則自反之說,惟賢者可以語此。

父子貴慈孝

慈父固多敗子,子孝而父或不察。蓋中人之性,遇強則避,遇弱則肆。 父嚴(yán)而子知所畏,則不敢為非;父寬則子玩易,而恣其所行矣。子之不肖, 父多優(yōu)容;子之愿愨,父或責(zé)備之無已。惟賢智之人即無此患。至于兄友而 弟或不恭,弟恭而兄或不友;夫正而婦或不順,婦順而夫或不正,亦由“此 強即彼弱,此弱即彼強”積漸而致之。為人父者,能以他人之不肖子喻己子, 為人子者,能以他人之不賢父喻己父,則父慈而子愈孝,子孝而父益慈,無 偏勝之患矣。至于兄弟、夫婦,亦各能以他人之不及者喻之,則何患不友、 恭、正、順者哉!

處家貴寬容

自古人倫,賢否相雜。或父子不能皆賢,或兄弟不能皆令,或夫流蕩, 或妻悍暴,少有一家之中無此患者,雖圣賢亦無如之何。身有瘡痍疣贅,雖 甚可惡,不可決去,惟當(dāng)寬懷處之。能知此理,則胸中泰然矣。古人所以謂 父子、兄弟、夫婦之間人所難言者如此。

父兄不可辯曲直

子之于父,弟之于兄,猶卒伍之于將帥,胥吏之于官曹,奴婢之于雇主, 不可相視如朋輩,事事欲論曲直。若父兄言行之失,顯然不可掩,子弟止可 和言幾諫。若以曲理而加之,子弟尤當(dāng)順受,而不當(dāng)辯。為父兄者又當(dāng)自省。

人貴能處忍

人言“居家久和者,本于能忍。”然知忍而不知處忍之道,其失尤多。 蓋忍或有藏蓄之意。人之犯我,藏蓄而不發(fā),不過一再而已。積之既多,其 發(fā)也,如洪流之決,不可遏矣。不若隨而解之,不置胸次,曰:“此其不思 爾!”曰:“此其無知爾!”曰:“此其失誤爾!”曰:“此其所見者小爾!” 曰:“此其利害寧幾何!”不使之人于吾心,雖日犯我者十?dāng)?shù),亦不至形于 言而見于色。然后,見忍之功效為甚大,此所謂善處忍者。

親戚不可失歡

骨肉之失歡,有本于至微而終至不可解者。止由失歡之后,各自負(fù)氣, 不肯先下爾。朝夕群居,不能無相失。相失之后,有一人能先下氣,與之話 言,則彼此酬復(fù),遂如平時矣。宜深思之。

家長尤當(dāng)奉承

興盛之家,長幼多和協(xié),蓋所求皆遂,無所爭也。破蕩之家,妻孥未嘗 有過,而家長每多責(zé)罵者,衣食不給,觸事不諧,積忿無所發(fā),惟可施于妻 孥之前而已。妻孥能知此,則尤當(dāng)奉承。

順適老人意

年高之人,作事有如嬰孺,喜得錢財微利,喜受飲食、果食小惠,喜與 孩童玩狎。為子弟者,能知此而順適其意,則盡其歡矣。

孝行貴誠篤

人之孝行,根于誠篤,雖繁文末節(jié)不至,亦可以動天地、感鬼神。嘗見 世人有事親不務(wù)誠篤,乃以聲音笑貌繆為恭敬者,其不為天地鬼神所誅則幸 矣,況望其世世篤孝而門戶昌隆者乎!茍能知此,則自此而往,與物應(yīng)接, 皆不可不誠。有識君子,試以誠與不誠者較其久遠(yuǎn),效驗孰多?

人不可不孝

人當(dāng)嬰孺之時,愛戀父母至切。父母于其子嬰孺之時,愛念尤厚,撫育 無所不至。蓋由氣血初分,相去未遠(yuǎn),而嬰孺聲音笑貌自能取愛于人。亦造 物者設(shè)為自然之理,使之生生不窮。雖飛走微物亦然,方其子初脫胎卵之際, 乳飲哺啄必極其愛。有傷其子,則護之不顧其身。然人于既長之后,分稍嚴(yán) 而情稍疏。父母方求盡其慈,子方求盡其孝。飛走之屬稍長則母子不相識認(rèn), 此人之所以異于飛走也。然父母于其子幼之時,愛念撫育,有不可以言盡者。 子雖終身承顏致養(yǎng),極盡孝道,終不能報其少小愛念撫育之恩,況孝道有不 盡者。凡人之不能盡孝道者,請觀人之撫育嬰孺,其情愛如何,終當(dāng)自悟。 亦猶天地生育之道,所以及人者至廣至大,而人之報天地者何在?有對虛空 焚香跪拜,或召羽流齋醮上帝,則以為能報天地,果足以報其萬分之一乎? 況又有怨咨乎天地者,皆不能反思之罪也。

父母不可妄憎愛

人之有子,多于嬰孺之時愛忘其丑。恣其所求,恣其所為。無故叫號, 不知禁止,而以罪保母。陵轢同輩,不知戒約,而以咎他人。或言其不然, 則曰:“小未可責(zé)。”日漸月漬,養(yǎng)成其惡,此父母曲愛之過也。及其年齒 漸長,愛心漸疏,微有疵失,遂成憎怒,摭其小疵以為大惡。如遇親故,裝 飾巧辭,歷歷陳數(shù),斷然以大不孝之名加之。而其子實無他罪,此父母妄憎 之過也。愛憎之私,多先于母氏,其父若不知此理,則徇其母氏之說,牢不 可解。為父者須詳察此。子幼必待以嚴(yán);子壯無薄其愛。

子弟須使有業(yè)

人之有子,須使有業(yè)。貧賤而有業(yè),則不至于饑寒;富貴而有業(yè),則不 至于為非。凡富貴之子弟,耽酒色,好博奕,異衣服,飾輿馬,與群小為伍, 以至破家者,非其本心之不肖,由無業(yè)以度日,遂起為非之心。小人贊其為 非,則有囗啜錢財之利,常乘間而翼成之。子弟痛宜省悟。

子弟不可廢學(xué)

大抵富貴之家教子弟讀書,固欲其取科第及深究圣賢言行之精微。然命 有窮達,性有昏明,不可責(zé)其必到,尤不可因其不到而使之廢學(xué)。蓋子弟知 書,自有所謂無用之用者存焉。史傳載故事,文集妙詞章,與夫陰陽、卜筮、 方技、小說,亦有可喜之談,篇卷浩博,非歲月可竟。子弟朝夕于其間,自 有資益,不暇他務(wù)。又必有朋舊業(yè)儒者,相與往還談?wù)摚沃溜柺辰K日,無 所用心,而與小人為非也。

教子當(dāng)在幼

人有數(shù)子,飲食、衣服之愛不可不均一;長幼尊卑之分,不可不嚴(yán)謹(jǐn); 賢否是非之跡,不可不分別。幼而示之以均一,則長無爭財之患;幼而責(zé)之 以嚴(yán)謹(jǐn),則長無悖慢之患;幼而教之以是非分別,則長無為惡之患。今人之 于子,喜者其愛厚,而惡者其愛薄。初不均平,何以保其他日無爭!少或犯 長,而長或陵少,初不訓(xùn)責(zé),何以保其他日不悖!賢者或見惡,而不肖者 或見愛,初不允當(dāng),何以保其他日不為惡。見惡,而不肖者或見愛,初不 允當(dāng),何以保其他日不為惡。

父母愛子貴均

人之兄弟不和而至于破家者,或由于父母憎愛之偏,衣服飲食,言語動 靜,必厚于所愛而薄于所憎。見愛者意氣日橫,見憎者心不能平。積久之后, 遂成深仇。所謂愛之,適所以害之也。茍父母均其所愛,兄弟自相和睦,可 以兩全,豈不甚善!

父母常念子貧

父母見諸子中有獨貧者,往往念之,常加憐恤,飲食衣服之分或有所偏 私,子之富者或有所獻,則轉(zhuǎn)以與之。此乃父母均一之心。而子之富者或以 為怨,此殆未之思也,若使我貧,父母必移此心于我矣。

子孫當(dāng)愛惜

人于子孫,雖見其作事多拂己意,亦不可深憎之。大抵所愛之子孫未必 孝,或早夭,而暮年依托及身后葬、祭,多是所憎之子孫。其他骨肉皆然, 請以他人已驗之事觀之。

父母多愛幼子

同母之子而長者或為父母所憎,幼者或為父母所愛,此理殆不可曉。竊 嘗細(xì)思其由,蓋人生一二歲,舉動笑語自得人憐,雖他人猶愛之,況父母乎! 才三四歲至五六歲,恣性啼號,多端乖劣,或損動器用,冒犯危險。凡舉動 言語皆人之所惡。又多癡頑,不受訓(xùn)戒,故雖父母亦深惡之。方其長者可惡 之時,正值幼者可愛之日,父母移其愛長者之心而更愛幼者。其憎愛之心, 從此而分,遂成迤邐。最幼者當(dāng)可惡之時,下無可愛之者,父母愛無所移, 遂終愛之。其勢或如此,為人子者,當(dāng)知父母愛之所在。長者宜少讓,幼者 宜自抑。為父母者又須覺悟稍稍回轉(zhuǎn),不可任意而行,使長者懷怨而幼者縱 欲,以致破家可也。

祖父母多愛長孫  父母于長子多不之愛,而祖父母于長孫多極其愛。此理亦不可曉,豈亦 由愛少子而遷及之耶?

舅姑當(dāng)奉承

凡人之子,性行不相遠(yuǎn),而有后母者,獨不為父所喜。父無正室而有寵 婢者亦然。此固父之昵于私愛,然為子者要當(dāng)一意承順,則天理久而自協(xié)。 凡人之婦,性行不相遠(yuǎn),而有小姑者獨不為舅姑所喜。此固舅姑之愛偏,然 為兒婦者要當(dāng)一意承順,則尊長久而自悟。或父或舅姑終于不察,則為子為 婦無可奈何,加敬之外,任之而已。

同居貴懷公心

兄弟子侄同居至于不和,本非大有所爭。由其中有一人設(shè)心不公,為己 稍重,雖是毫末,必獨取于眾,或眾有所分,在己必欲多得。其他心不能平, 遂啟爭端,破蕩家產(chǎn)。馴小得而致大患。若知此理,各懷公心,取于私則皆 取于私,取于公則皆取于公。眾有所分,雖果實之屬,直不數(shù)十文,亦必均 平,則亦何爭之有!

同居長幼貴和

兄弟子侄同居,長者或恃其長,陵轢卑幼。專用其財,自取溫飽,因而 成私。薄書出入不令幼者預(yù)知。幼者至不免饑寒,必啟爭端。或長者處事至 公,幼者不能承順,盜取其財,以為不肖之資,尤不能和。若長者總持大綱, 幼者分干細(xì)務(wù),長必幼謀,幼必長聽,各盡公心,自然無爭。

兄弟貧富不齊

兄弟子侄貧富厚薄不同,富者既懷獨善之心,又多驕傲;貧者不生自勉 之心,又多妒嫉,此所以不和。若富者時分惠其余,不恤其不知恩;貧者知 自有定分,不望其必分惠,則亦何爭之有!

分析財產(chǎn)貴公當(dāng)

朝廷立法,于分析一事非不委曲詳悉,然有果是竊眾營私,卻于典賣契 中稱“系妻財置到”,或詭名置產(chǎn),官中不能盡行根究。又有果是起于貧寒, 不因父祖資產(chǎn)自能奮立,營置財業(yè)。或雖有祖宗財產(chǎn),不因于眾,別自殖立 私產(chǎn),其同宗之人必求分析。至于經(jīng)縣、經(jīng)州、經(jīng)所在官府累十?dāng)?shù)年,各至 破蕩而后已。若富者能反思,果是因眾成私,不分與貧者,于心豈無所慊! 果是自置財產(chǎn),分與貧者,明則為高義,幽則為陰德,又豈不勝如連年爭訟, 妨廢家務(wù),及資備裹糧,資絕證佐,與囑托吏胥,賄賂官員之徒費耶!貧者 亦宜自思,彼實竊眾,亦由辛苦營運以至增置,豈可悉分有之!況實彼之私 財,而吾欲受之,寧不自愧!茍能知此,則所分雖微,必?zé)o爭訟之費也。

同居不必私藏金寶

人有兄弟子侄同居,而私財獨厚,慮有分析之患者,則買金銀之屬而深 藏之,此為大愚。若以百千金銀計之,用以買產(chǎn),歲收必十千。十余年后, 所謂百千者,我已取之,其分與者皆其息也,況百千又有息焉!用以典質(zhì)營 運,三年而其息一倍,則所謂百千者我已取之,其分與者皆其息也,況又三 年再倍。……不知其多少,何為而藏之篋笥,不假此收息以利眾也!余見世 人有將私財假于眾,使之營家而止取其本者,其家富厚,均及兄弟子侄,綿 綿不絕,此善處心之報也。亦有竊盜眾財,或寄妻家,或寄內(nèi)外姻親之家, 終為其人用過,不敢取索及取索而不得者多矣。亦有作妻家、姻親之家置產(chǎn), 為其人所掩有者多矣。亦有作妻名置產(chǎn),身死而妻改嫁,舉以自隨者亦多矣。 凡百君子,幸詳鑒此,止須存心。

分業(yè)不必計較

兄弟同居,甲者富厚,常慮為乙所擾。十?dāng)?shù)年間,或甲破壞,而乙乃增 進;或甲亡而其子不能自立,乙反為甲所擾者有矣。兄弟分析,有幸應(yīng)分人 典賣,而己欲執(zhí)贖,則將所分田產(chǎn)丘丘段段平分,或以兩旁分與應(yīng)分人,而 己分處中,往往應(yīng)分人未賣而己分先賣,反為應(yīng)分人執(zhí)鄰取贖者多矣。有諸 父俱亡,作諸子均分,而無兄弟者分后獨昌,多兄弟者分后浸微者;有多兄 弟之人不愿作諸子均分而兄弟各自昌盛,勝于獨據(jù)全分者;有以兄弟累眾而 己累獨少,力求分析而分后浸微,反不若累眾之人昌盛如故者;有以分析不 平,屢經(jīng)官求再分,而分到財產(chǎn)隨即破壞,反不若被論之人昌盛如故者。世 人若知智術(shù)不勝天理,必不起爭訟之心。

兄弟貴相愛

兄弟義居,固世之美事。然其間有一人早亡,諸父與子侄其愛稍疏,其 心未必均齊。為長而欺瞞其幼者有之,為幼而悖慢其長者有之。顧見義居而 交爭者,其相疾有甚于路人。前日之美事,乃甚不美矣。故兄弟當(dāng)分,宜早 有所定。兄弟相愛,雖異居異財,亦不害為孝義。一有交爭,則孝義何在?

眾事宜各盡心

兄弟子侄有同門異戶而居者,于眾事宜各盡心,不可令小兒、婢仆有擾 于眾。雖是細(xì)微,皆起爭之漸。且眾之庭宇,一人勤于掃灑,一人全不之顧, 勤掃灑者已不能平,況不之顧者又縱其小兒婢仆,常常狼籍,且不容他人禁 止,則怒詈失歡多起于此。

同居相處貴愛

同居之人,有不賢者非理以相擾,若間或一再,尚可與辯。至于百無一 是,且朝夕以此相臨,極為難處。同鄉(xiāng)及同官亦或有此,當(dāng)寬其懷抱,以無 可奈何處之。

友愛弟侄

父之兄弟,謂之伯父、叔父,其妻,謂之伯母、叔母。服制減于父母一 等者,蓋謂其撫字教育有父母之道,與親父母不相遠(yuǎn)。而兄弟之子謂之猶子, 亦謂其奉承報孝,有子之道,與親子不相遠(yuǎn)。故幼而無父母者,茍有伯叔父 母,則不至無所養(yǎng);老而無子孫者,茍有猶子,則不至于無所歸。此圣王制 禮立法之本意。今人或不然,自愛其子,而不顧兄弟之子。又有因其無父母, 欲兼其財,百端以擾害之,何以責(zé)其猶子之孝!故猶子亦視其伯叔父母如仇 讎矣。

和兄弟教子善

人有數(shù)子,無所不愛,而于兄弟則相視如仇讎。往往其子因父之意遂不 禮于伯父、叔父者,殊不知已之兄弟即父之諸子,己之諸子,即他日之兄弟。 我于兄弟不和,則我之諸子更相視效,能禁其不乖戾否?子不禮于伯叔父, 則不孝于父亦其漸也。故欲吾之諸子和同,須以吾之處兄弟者示之。欲吾子 之孝于己,須以其善事伯叔父者先之。

背后之言不可聽

凡人之家有子弟及婦女好傳遞言語,則雖圣賢同居,亦不能不爭。且人 之做事不能皆是,不能皆合他人之意,寧免其背后評議?背后之言,人不傳 遞,則彼不聞知,寧有忿爭?惟此言彼聞,則積成怨恨。況兩遞其言,又從 而增易之,兩家之怨至于牢不可解。惟高明之人有言不聽,則此輩自不能離 間其所親。

同居不可相譏議

同居之人或相往來,須揚聲曳履使人知之,不可默造。慮其適議及我, 則彼此愧慚,進退不可。況其間有不曉事之人,好伏于幽暗之處,以伺人之 言語。此生事興爭之端,豈可久與同居!然人之居處,不可謂僻靜無人,而 輒譏議人,必慮或有聞之者。俗謂:“墻壁有耳。”又曰:“日不可說人, 夜不可說鬼。”

婦女之言寡恩義

人家不和,多因婦女以言激怒其夫及同輩。蓋婦女所見不廣不遠(yuǎn),不公 不平。又其所謂舅姑、伯叔、妯娌皆假合,強為之稱呼,非自然天屬。故輕 于割恩,易于修怨。非丈夫有遠(yuǎn)識,則為其役而不自覺,一家之中乖變生矣。 于是有親兄弟子侄隔屋連墻,至死不相往來者;有無子而不肯以猶子為后, 有多子而不以與其兄弟者;有不恤兄弟之貧,養(yǎng)親必欲如一,寧棄親而不顧 者;有不恤兄弟之貧,葬親必欲均費,寧留喪而不葬者;……其事多端,不 可概述。亦嘗見有遠(yuǎn)識之人,知婦女之不可諫誨,而外與兄弟相愛常不失歡, 私救其所急,私周其所乏,不使婦女知之。彼兄弟之貧者,雖深怨其婦女, 而重愛其兄弟。至于當(dāng)分析之際,不敢以貧故而貪愛其兄弟之財產(chǎn)者,蓋由 見識高遠(yuǎn)之人不聽婦女之言,而先施之厚,因以得兄弟之心也。

婢仆之言多間斗

婦女之易生言語者,又多出于婢妾之間斗。婢妾愚賤,尤無見識,以言 他人之短失為忠于主母。若婦女有見識,能一切勿聽,則虛佞之言不復(fù)敢進。 若聽之信之,從而愛之,則必再言之,又言之,使主母與人遂成深仇,為婢 妾者方洋洋得志。非特婢妾為然,奴隸亦多如此。若主翁聽信,則房族、親 戚、故舊皆大失歡,而善良之仆佃,皆翻致誅責(zé)矣。

親戚不宜頻假貸

房族、親戚、鄰居,其貧者才有所闕,必請假焉。雖米、鹽、酒、醋計 錢不多,然朝夕頻頻,令人厭煩。如假借衣服、器用,既為損污,又因以質(zhì) 錢。借之者歷歷在心,日望其償;其借者非惟不償,又行行常自若,且語人 曰:“我未嘗有纖毫假貸于他。”此言一達,豈不招怨怒。

親舊貧者隨力周濟

應(yīng)親戚故舊有所假貸,不若隨力給與之。言借,則我望其還,不免有所 索。索之既頻,而負(fù)償“冤主”反怒曰:“我欲償之,以其不當(dāng)頻索,則姑 已之。”方其不索,則又曰:“彼不下氣問我,我何為而強還之!”故索亦 不償,不索亦不償,終于交怨而后已。蓋貧人之假貸,初無肯償之意,縱有 肯償之意,亦由何得償?或假貸作經(jīng)營,又多以命窮計絀而折閱。方其始借 之時,禮甚恭,言甚遜,其感恩之心可指日以為誓。至他日責(zé)償之時,恨不 以兵刃相加。凡親戚故舊,因財成怨者多矣。俗謂“不孝怨父母,欠債怨財 主。”不若念其貧,隨吾力之厚薄,舉以與之。則我無責(zé)償之念,彼亦無怨 于我。

子孫常宜關(guān)防

子孫有過,為父祖者多不自知,貴官尤甚。蓋子孫有過,多掩蔽父祖之 耳目。外人知之,竊笑而已,不使其父祖知之。至于鄉(xiāng)曲貴宦,人之進見有 時,稱道盛德之不暇,豈敢言其子孫之非!況又自以子孫為賢,而以人言為 誣,故子孫有彌

天之過而父祖不知也。間有家訓(xùn)稍嚴(yán),而母氏猶有庇其子之惡,不使其 父知之。富家之子孫不肖,不過耽酒、好色、賭博、近小人,破家之事而已。 貴宦之子孫不止此也。其居鄉(xiāng)也,強索人之酒食,強貸人之錢財,強借人之 物而不還,強買人之物而不償;親近群小,則使之假勢以陵人;侵害善良, 則多致飾詞以妄訟;鄉(xiāng)人有曲理犯法事,認(rèn)為已事,名曰“擔(dān)當(dāng)”;鄉(xiāng)人有 爭論,則偽作父祖之簡,干懇州縣,求以曲為直;差夫借船,放稅免罪,以 其所得為酒色之娛。殆非一端也。其隨侍也,私令市賈買物,私令吏人買物, 私托場務(wù)買物……皆不償其直;吏人補名,吏人免罪,吏人有優(yōu)潤,皆必責(zé) 其報;典買婢妾,限以抵價,而使他人填賠;或同院子游狎,或干場務(wù)放稅…… 其他妄有求覓亦非一端,不恤誤其父祖陷于刑辟也。凡為人父祖者,宜知此 事,常關(guān)防,更常詢訪,或庶幾焉。

子弟貪繆勿使仕宦

子弟有愚繆貪污者,自不可使之仕宦。古人謂“治獄多陰德,子孫當(dāng)有 興者”。謂“利人而人不知所自,則得福。”令其愚繆,必以獄訟事悉委胥 輩改易事情,庇惡陷善,豈不與陰德相反!古人又謂“我多陰謀,道家所忌”, 謂“害人而人不知所自,則得禍”。今其貪污,必與胥輩同謀,貨鬻公事, 以曲為直,人受其冤無所告訴,豈不謂之陰謀!士大夫試厲數(shù)鄉(xiāng)曲三十年前 宦族,今能自存者僅有幾家?皆前事所致也。有遠(yuǎn)識者必信此言。

家業(yè)興替系子弟

同居父兄子弟善惡賢否相半,若頑很刻薄不惜家業(yè)之人先死,則其家興 盛未易量也;若慈善長厚勤謹(jǐn)之人先死,則其家不可救矣。諺云:“莫言家 未成,成家子未生;莫言家未破,破家子未大。”亦此意也。

養(yǎng)子長幼宜異

貧者養(yǎng)他人之子當(dāng)于幼時。蓋貧者無田宅可養(yǎng)暮年,惟望其子反哺,不 可不自其幼時衣食撫養(yǎng)以結(jié)其心;富者養(yǎng)他人之子當(dāng)于既長之時。今世之富 人養(yǎng)他人之子,多以為諱故,欲及其無知之時撫養(yǎng),或養(yǎng)所出至微之人。長 而不肖,恐其破家,方議逐去,致有爭訟。若取于既長之時,其賢否可以粗 見,茍能溫淳守己,必能事所養(yǎng)為所生,且不敢破家,亦不致興訟也。

子多不可輕與人

多子固為人之患,不可以多子之故輕以與人。須俟其稍長,見其溫淳守 己,舉以與人,兩家獲福。如在襁褓,即以與人,萬一不肖,既破他家,必 求歸宗,往往興訟,又破我家,則兩家受其禍矣。

養(yǎng)異姓子有礙

養(yǎng)異姓之子,非惟祖先神靈不歆其祀,數(shù)世之后,必與同姓通婚姻者, 律禁甚嚴(yán),人多冒之,至啟爭訟。設(shè)或人不之告,官不之治,豈可不思理之 所在。江西養(yǎng)子,不去其所生之姓,而以所養(yǎng)之姓冠于其上,若復(fù)姓者,雖 于經(jīng)律無見,亦知惡其無別如此。

立嗣擇昭穆相順

同姓之子,昭穆不順,亦不可以為后。鴻雁微物,猶不亂行,人乃不然! 至于叔拜侄,于理安乎,況啟爭端!設(shè)不得已,養(yǎng)弟,養(yǎng)侄、孫以奉祭祀, 惟當(dāng)撫之如子,以其財產(chǎn)與之。受所養(yǎng)者奉所養(yǎng)如父,如古人為嫂制服。如 今世為祖承重之意,而昭穆不亂,亦無害也。

庶孽遺腹宜早辨

別宅子、遺腹子宜及早收養(yǎng)教訓(xùn),免致身后論訟。或已為愚下之人方欲 歸宗,尤難處也。女亦然,或與雜濫之人通私,或婢妾因他事逐出,皆不可 不于生前早有辨明。恐身后有求歸宗而暗昧不明,子孫被其害者。

三代不可借人用

世有養(yǎng)孤遺子者,及長,使為僧、道,乃從其姓,用其三代。有族人出 家而借用有蔭人三代,此雖無甚利害,然有還俗求歸宗者,官以文書為驗, 則不可斷,以為非。此不可不防微也。

收養(yǎng)義子當(dāng)絕爭端

賢德之人見族人及外親子弟之貧,多收于其家,衣食教撫如己子,而薄 俗乃有貪其財產(chǎn),于其身后,強欲承重,以為“某人嘗以我為嗣矣”。故高 義之事使人病于難行。惟當(dāng)于平昔別其居處,明其名稱。若己嗣未立,或他 人之子弟年居己子之長,尤不可不明嫌疑于平昔也。娶妻而有前夫之子,接 腳夫而有前妻之子,欲撫養(yǎng)不欲撫養(yǎng),尤不可不早定,以息他日之爭。同入 門及不同入門,同居及不同居,當(dāng)質(zhì)之于眾,明之于官,以絕爭端。若義子 有勞于家,亦宜早有所酬。義兄弟有勞有恩,亦宜割財產(chǎn)與之,不可拘文而 盡廢恩義也。

孤女財產(chǎn)隨嫁分給

孤女有分,必隨力厚嫁;合得田產(chǎn),必依條分給。若吝于目前,必致嫁 后有所陳訴。

孤女宜早議親

寡婦再嫁,或有孤女,年未及嫁。如內(nèi)外親戚有高義者,寧若與之議親, 使鞠養(yǎng)于舅姑之家,俟其長而成親。若隨母而歸義父之家,則嫌疑之間,多 不自明。

再娶宜擇賢婦

中年以后喪妻乃人之大不幸。幼子稚女無與之撫存,飲食衣服,凡閨門 之事無與之料理,則難于不娶。娶在室之人,則少艾之心,非中年以后之人 所能御。娶寡居之人,或是不能安其室者,亦不易制。兼有前夫之子,不能 忘情,或有親生之子,豈免二心!故中年再娶為尤難。然婦人賢淑自守,和 睦如一者不為無人,特難值耳。

婦人不必預(yù)外事

婦人不預(yù)外事者,蓋謂夫與子既賢,外事自不必預(yù)。若夫與子不肖,掩 蔽婦人之耳目,何所不至?今人多有游蕩、賭博,至于鬻田園,甚至于鬻其 所居,妻猶不覺。然則夫之不賢而欲求預(yù)外事何益也!子之鬻產(chǎn)必同其母而 偽書契字者有之。重息以假貸而兼并之人,不憚于論訟,貸茶、鹽以轉(zhuǎn)貸, 而官司責(zé)其必償,為母者終不能制。然則子之不賢而欲求預(yù)外事何益也!此 乃婦人之大不幸,為之奈何?茍為夫能念其妻之可憐,為子能念其母之可憐, 頓然悔悟,豈不甚善!

寡婦治生難托人

婦人有以其夫蠢懦而能自理家務(wù),計算錢谷出入,人不能欺者,有夫不 肖而能與其子同理家務(wù),不致破家蕩產(chǎn)者,有夫死子幼而能教養(yǎng)其子,敦睦 內(nèi)外姻親,料理家務(wù),至于興隆者,皆賢婦人也。而夫死子幼,居家營生最 為難事。托之宗族,宗族未必賢,托之親戚,親戚未必賢。賢者又不肯預(yù)人 家事,惟婦人自識書算而所托之人衣食自給,稍識公義,則庶幾焉。不然, 鮮不破家。

男女不可幼議婚

人之男女,不可于幼小之時便議婚姻。太抵女欲得托,男欲得偶,若論 目前,悔必在后。蓋富貴盛衰,更迭不常;男女之賢否,須年長乃可見。若 早議婚姻,事無變易固為甚善,或昔富而今貧,或昔貴而今賤,或所議之婿 流蕩不肖,或所議之女很戾不檢。從其前約則難保家,背其前約則為薄義, 而爭訟由之以興,可不戒哉!

議親貴人物相當(dāng)

男女議親,不可貪其閥閱之高,資產(chǎn)之厚。茍人物不相當(dāng),則子女終身 抱恨,況又不和而生他事者乎!

嫁娶當(dāng)父母擇配偶

有男雖欲擇婦,有女雖欲擇婿,又須自量我家子女如何。如我子愚癡庸 下,若娶美婦,豈特不和,或有他事;如我女丑拙很妒,若嫁美婿,萬一不 和,卒為其棄出者有之。凡嫁娶因非偶而不和者,父母不審之罪也。

媒妁之言不可信

古人謂“周人惡媒”,以其言語反復(fù)。給女家則曰:“男富。”給男家 則曰:“女美。”近世尤甚。給女家則曰:“男家不求備禮,且助出嫁遣之 資。”給男家則厚許其所遷之賄,且虛指數(shù)目。若輕信其言而成婚,則責(zé)恨 見欺,夫妻反目,至于仳離者有之。大抵嫁娶固不可無媒,而媒者之言不可 盡信。如此,宜謹(jǐn)察于始。

因親結(jié)親尤當(dāng)盡禮

人之議親,多要因親及親,以示不相忘,此最風(fēng)俗好處。然其間婦女無 遠(yuǎn)識,多因相熟而相簡,至于相忽。遂至于相爭而不和,反不若素不相識而 驟議親者。故凡因親議親,最不可托熟闕其禮文,又不可忘其本意,極于責(zé) 備,則兩家周致,無他患矣。故有侄女嫁于姑家,獨為姑氏所惡;甥女嫁于 舅家,獨為舅妻所惡;姨女嫁于姨家,獨為姨氏所惡,皆由玩易于其初,禮 薄而怨生,又有不審于其初之過者。

女子可憐宜加愛

嫁女須隨家力,不可勉強。然或財產(chǎn)寬余,亦不可視為他人,不以分給。 今世固有生男不得力而依托女家,及身后葬祭皆由女子者,豈可謂生女不如 男也!大抵女子之心最為可憐,母家富而夫家貧,則欲得母家之財以與夫家; 夫家富而母家貧,則欲得夫家之財以與母家。為父母及夫者,宜憐而稍從之。 及其有男女嫁娶之后,男家富而女家貧,則欲得男家之財以與女家;女家富 而男家貧,則欲得女家之財以與男家。為男女者,亦宜憐而稍從之。若或割 貧益富,此為非宜,不從可也。

婦人年老尤難處

人言“光景百年,七十者稀”,為其倏忽易過。而命窮之人晚景最不易 過,大率五十歲前過二十年如十年,五十歲后過十年不啻二十年。而婦人之 享高年者,尤為難過。大率婦人依人而立,其未嫁之前,有好祖不如有好父, 有好父不如有好兄弟,有好兄弟不如有好侄;其既嫁之后,有好翁不如有好 夫,有好夫不如有好子,有好子不如有好孫。故婦人多有少壯享富貴而暮年 無聊者,蓋由此也。凡其親戚,所宜矜念。

收養(yǎng)親戚當(dāng)慮后患

人之姑、姨、姊、妹及親戚婦人,年老而子孫不肖,不能供養(yǎng)者,不可 不收養(yǎng)。然又須關(guān)防,恐其身故之后,其不肖子孫卻妄經(jīng)官司,稱其人因饑 寒而死,或稱其人有遺下囊篋之物。官中受其牒,必為追證,不免有擾。須 于生前令白之于眾,質(zhì)之于官,稱身外無馀物,則免他患。大抵要為高義之 事,須令無后患。

分給財產(chǎn)務(wù)均平

父、祖高年,怠于管干,多將財產(chǎn)均給子孫。若父、祖出于公心,初無 偏曲,子孫各能戮力,不事游蕩,則均給之后,既無爭訟,必至興隆。若父、 祖緣有過房之子,緣有前母后母之子,緣有子亡而不愛其孫,又有雖是一等 子孫,自有憎愛,凡衣食財物所及,必有厚薄,致令子孫力求均給,其父、 祖又于其中暗有輕重,安得不起他日爭端!若父、祖緣其子孫內(nèi)有不肖之人, 慮其侵害他房,不得已而均給者,止可逐時均給財谷,不可均給田產(chǎn)。若均 給田產(chǎn),彼以為己分所有,必邀求尊長立契典賣,典賣既盡,窺覷他房,從 而婪取,必至興訟,使賢子賢孫被其擾害,同于破蕩,不可不思。大抵人之 子孫或十?dāng)?shù)人皆能守己,其中有一不肖,則十?dāng)?shù)人皆受其害,至于破家者有 之。國家法令百端,終不能禁;父、祖智謀百端,終不能防。欲保延家祚者, 覽他家之已往,思我家之未來,可不修德熟慮以為長久之計耶?

遺囑公平維后患

遺囑之文皆賢明之人為身后之慮。然亦須公平,乃可以保家。如劫于悍 妻黠妾,因于后妻愛子中有偏曲厚薄,或妄立嗣,或妄逐子,不近人情之事, 不可勝數(shù),皆所以興訟破家也。

遺囑之文宜預(yù)為

父、祖有慮子孫爭訟者,常欲預(yù)為遺囑之文,而不知風(fēng)燭不常,因循不 決,至于疾病危篤,雖心中尚了然,而口不能言,手不能動,飲恨而死者多 矣。況有神識昏亂者乎!

置義莊不若置義學(xué)

置義莊以濟貧族,族久必眾,不惟所得漸微,不肖子弟得之不以濟饑寒。 或為一醉之適,或為一擲之娛……致有以其合得券歷預(yù)質(zhì)于人,而所得不其 半者,此為何益?若其所得之多,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擾暴鄉(xiāng)曲,紊煩官 司而已。不若以其田置義學(xué)及依寺院置度僧出,能為儒者擇師訓(xùn)之,既為之 食,且有以周其乏。質(zhì)不美者,無田可養(yǎng),無業(yè)可守,則度以為僧。非惟不 至失所狼狽,辱其先德,亦不至生事擾人,紊煩官司也。

為你推薦
龍族(1-4合集)
會員

累計銷售量達千萬冊的青春幻想小說,被譽為“東方的《哈利·波特》”,作者江南本人獲得2013年中國作家富豪榜榜首的榮譽。主角路明非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生,在申請留學(xué)的時候收到了來自屠龍學(xué)院——卡塞爾學(xué)院的來信,從此開啟了他不平凡的人生,在伙伴陳墨瞳、楚子航、愷撒等人的幫助下,屬于龍族的神秘世界逐漸在他們面前展開,路明非神秘莫測的身世也慢慢浮出水面。

江南 201萬讀過
我叫趙甲第(原名:老子是癩蛤蟆)
會員

【扮豬吃虎+逆襲燃爽+掉馬打臉】豪門棄子打工記!烽火戲諸侯都市勵志作品、元祖級男頻爽文!影視劇《我叫趙甲第》原著!我叫趙甲第,綽號趙八兩,偽宅男,武力值不詳,智力值比較變態(tài),理科無敵。聰明絕頂卻錦衣夜行,家財萬貫卻素袖藏金。別人笑我癩蛤蟆,我笑別人看不穿。看似屌絲一枚,實際卻是豪門繼承人、超一線富二代。但作為最“窮”富二代,我的底氣不是姓趙,是敢拿命賭明天。翻開本書,看“土強慘”如何一路逆襲、攪弄風(fēng)云!

烽火戲諸侯 13.5萬讀過
天亮了,你就回來了
會員

《夏有喬木雅望天堂》作者籽月闊別3年全新力作,電子書全文首發(fā)。穿越時空元氣少女VS風(fēng)度翩翩優(yōu)質(zhì)大叔。如果愛人突然消失,你會等幾年?江倩兮撞上時空折疊,短短10個小時,外界已過了23年,好不容易追到手的新婚丈夫,轉(zhuǎn)眼變成陌生大叔?!完美言情男主再添一員猛將:顧池!少年時,他是腹黑學(xué)霸,牢牢抓住姐姐的心。新婚時,他是甜美奶狗,撒嬌男人最好命。愛人無故失蹤,他在漫長等待里事業(yè)有成,溫潤不油膩的優(yōu)質(zhì)大叔誰能拒絕?

籽月 11萬讀過
成何體統(tǒng)全2冊(熱播動漫《成何體統(tǒng)》原著)
會員

超人氣作家七英俊腦洞力作!腦洞奇詭的反套路宮廷文,反轉(zhuǎn)到后一刻!穿進網(wǎng)文小說,成為暴君的枕邊人是種什么樣的體驗?經(jīng)過簡單的計算,庾晚音得出結(jié)論:自己只能另辟蹊徑。在這個全員惡人的故事里,她想殺出一條血路,就得當(dāng)最大的那個惡人,先幫助暴君干死端王,然后再干死暴君,直接當(dāng)女帝。可當(dāng)她見到了暴君,仔細(xì)琢磨他一言一行中那一絲詭異的似曾相識的感覺,終于忍不住試探道:“Howareyou?”夏侯澹沉默良久,眼眶一紅。“I'mfine,andyou?”

七英俊 5.2萬讀過
龍族(1-3合集)(修訂版)
會員

《龍族》同名動畫正在騰訊視頻熱播,8月19日首播三集,每周五10:00更新一集。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shù)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zhàn)爭已經(jīng)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轟然洞開,掩蓋于歷史中的戰(zhàn)爭就要在他面前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中國幻想扛鼎之作,千萬冊暢銷奇跡,三年修訂,六萬字新篇。每個人都曾是荒原上的孩子,走出去的那個是扛起戰(zhàn)旗的王。

江南 36.1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敦煌市| 皋兰县| 乌什县| 铜陵市| 兴隆县| 易门县| 抚远县| 天门市| 西乡县| 七台河市| 乐昌市| 自治县| 互助| 阳谷县| 许昌县| 积石山| 霍邱县| 巫山县| 普兰县| 青海省| 康定县| 浦北县| 浦北县| 崇左市| 红原县| 南安市| 上栗县| 洛浦县| 台中县| 福州市| 娱乐| 岳普湖县| 临猗县| 疏勒县| 柘城县| 阳曲县| 曲水县| 垦利县| 佛学| 朔州市| 贵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