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 一貫別傳
  • 佚名
  • 6402字
  • 2015-12-25 16:20:21

西蜀忠州聚云寺沙門 廣真 著

玄宗

孟起王先生曰老子所貴道無為故其著書稱微妙太史公謂其言至深遠矣老子豈故創為異說以滋天下之惑必使人若其道而化哉亦見所獨到處甚高故其言始不與世合夫天地人物始初果有乎誠無之也探造化之根源發玄微之妙旨致虛守靜自有而無乃可長生久視耳至若雌雄白黑剛柔取與乃其所明御世之術恬淡無為之妙也詎未深于道者所能測識嘗考軒岐氏之言曰無勞爾形無搖爾精乃可長生則所謂無為者蓋自有焉而非故為異說者也又孔子問禮而有猶龍之嘆升喜望紫氣而授道德之書蓋玄教自此始也李清庵曰今人日用中較勘這個巍巍活潑潑地不與諸緣作對的是個甚么較勘去較勘來到較勘不得處忽然抹著鼻孔通身汗下方知這個原是有家有的自歷劫以來不曾變丘長春曰本來真性是金丹四假為爐煉作團又云未至真空陽神難出未至真空雖陰神亦難出據此諸老轉語似與吾佛之教同門而異戶也彼方士者流多以房術爐火為金丹踵息煉氣為上乘按摩運轉為功用復以六十四封而配為升降年月日時而攢火候其中妄立鉛汞龍虎嬰兒姹女丁公黃婆玉爐金鼎黃芽白雪素練青衣十月九轉之軌則而謂之玄妙者是皆背清凈無為之本性覺妙明之真訛傳訛受而流浪生死也縱爾成功亦不外十種之行仙難以返夫大覺故寒山斥為守尸鬼玄沙叱作魂不散的死人也昔楊道生請益于太虛元真人真人曰吾不知汝欲為方士耶欲為道士耶若欲為方士可學采戰燒丹種種術法若欲為道士須體會虛無大道道生曰虛無大道可長生否真人曰虛無自然與虛空同體亦無虛空之體說甚么長年短年道生曰不有以神馭氣乎真人曰饒他以神馭氣也落第二義為他只在軀殼上做工夫更不去心地上下工夫傳其術者又多舛謬豈不聞文始真人曰能見精神而久生能忘精神而超生忘精神者到虛極靜篤處精自然化氣氣自然化神神自然還虛此舉上而該下也了性而自了命者也見精神者虛靜以為體火符以為用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此自下而做向上者了命而性因以存也此二端大小不同而皆有益于人非傍門邪術勞而無成者蓋見精神者即吾教天臺之童蒙止觀也忘精神者即吾教天臺之大乘止觀也由是而得之謂之金是也由是而證之謂之長生也又安知金丹乃圓覺之(別號)長生為無生之異名哉柰之何叔世學者各立門戶互相去取憎愛于其間良可哂也吹萬曰可惜僧人薛道光參禪昧卻法中王縱然醉得蟠桃酒總是迷頭抱鏡狂。

道德經

道可道章。

金剛經云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此故示以真常之道也寺主問拾得曰汝名拾得乃豐干禪師拾得汝歸故名拾得畢竟從來喚作甚么拾得提起掃帚而立此顯真常之名也然無處即有有處即無不有而有不無而無故為天地之始萬物之母只這能始能母者貫四時而不改恒隨緣而不遷若無欲也無以探其靜中之至動若有欲也有以見其實中之至虛斯之謂妙斯之謂徼也夫此妙徼兩者又何緣而同出亦何因而異名耶徼者虛也靜也不空而空者也妙者實也動也不有而有者也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同謂之玄玄之又玄也森羅萬象依之而立百昌眾甫關之而成四大六根山之以生三身四智攝之而得也故曰眾妙之門。

天下皆知章。

古德云境緣無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故執之為美者不美執之為善者不善不獨此也即有無難易長短高下聲音前后應知亦復如是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菩薩生無住之心圣人行不言之教菩薩說無說之經無作也無生也無為也而無不作也而無不生也而無不為也所以功成而不知以為功有居即有得有得即有失不居不去正無得而無失。

不尚賢。

南泉謂趙州曰平常心是道蓋道體本平常而用亦平常若尚賢貴貨不平常矣不尚賢不貴貨能于百花林里過一葉不粘身所以心常虛而腹常實根身既爾器界亦然夫何為而不治。

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

有僧于石上坐次堂頭見而問曰汝在此作甚么曰一物不為曰恁么則閑坐也曰閑坐則有為矣曰汝道不為不為個甚么曰千圣亦不識偈曰從來共住不知名任運相將秪么行自古上賢猶不識造次凡流豈可明諸人若于這里明得便可和光同塵湛然而若存矣誰之子帝之先不離當處。

天地不仁。

菩薩應如是度盡無量無邊眾生實無一眾生得滅度者此皆不仁故也所以萬物百姓之去取生殺若芻狗之用之棄之者特自然之隨順覺性耳何嘗用心哉故天地之道其猶橐籥蓋橐籥虛靜而不動即無屈而不減動運而愈出雖遍滿而無增此其至中乎存之者即言而無言即窮而不窮也。

谷神不死。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者此谷神也從來活潑潑底不是死物但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捉之無形無而有有而無玄之又玄者也圓覺經云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凈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故玄牝之門即造化之牝母也謂之天地之根吾人得之而處中乃可。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學人應觀發毛爪齒皮膚骨肉皆歸于地涕唾津精涎血便沫皆歸于水暖氣歸火動轉歸風嗟哉是四大也旋聚旋散卻屬無常洵我身耶非我身耶而令我視聽言動行住坐臥者果誰曰畢竟是誰若于此透過這一開始得非相即相即相非相矣古德云易復易只此五蘊有真智十方世界一乘同無量法身豈有二后其身外其身亦當如是究。

上善若水。

佛性如流水自處萬物之下斯一下矣隨所方而方隨所圓而圓隨所長而長隨所短而短純是一個隨順覺性所以性空真水性水真空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依空立世界以無為萬有此造化之利也造化之用也有則不立一塵無則橫遍十方此法性之利也法性之用也又安知利與用有與無即誠之通且復也可索而味矣。

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

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要知見色聞聲也不妨百花影里繡鴛鴦自從識得金針后一任風吹滿袖香如此又見色聲香味亦能證得圓通也故老子為腹不為目。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

復天心也一切萬物皆在此中生故必虛極靜篤然后見郡堯夫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玄酒味方淡太音聲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請問庖羲且道庖羲只今在甚么處吹萬曰清凈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云門大師云乾坤之內宇宙之間中有一寶秘在形山拈燈籠向佛殿里將三門來燈籠上只這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者老氏字之曰道云門名之曰寶徹上徹下若夜水之金波浮于桂影明山白地似秋風之雪陣擁夫蘆花幾度挺向人前而諸人莫睹也且道更有向上人會得這個么吹萬曰聞道仙郎歌白雪從來此曲和人稀。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血氣之屬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體故無棄人也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故無棄物也夫豈獨是而然哉除煩惱而趣涅槃喻去形而覓影離眾生而求佛果喻默聲而求響此亦故無棄人也本迷摩尼謂瓦礫豁然自覺是珍珠無明智慧等無異當知萬法即皆如此亦故無棄物也善救之理須從這里去。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

古德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衲僧得一禍患臨身且道衲僧既得一為甚么又禍患臨身吹萬曰殺父殺母害羅漢破散僧眾惡心出佛身血俱緣此一而有若得此一豎立起來左右無依無倚始得冤家解脫去。

不笑不足以為道。

世尊拈花迦葉破顏微笑只此一笑熊山髓度于慧可壁觀巖邊南岳心傳于馬駒踏殺天下然非下士之笑也古德云一僧一道一儒流三人共話幾春秋不知說個何年事直到而今笑未休且道笑個甚么他的咱卻原來就是我的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性覺妙明本覺明妙此道之一也覺非所明因明立所一生二也所既妄立生汝妄能二生三也三既生矣則世界相續眾生相續業果亦相續矣然斯三者雖有同異之分而其所源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故曰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第此沖氣之和只今還有人會得么露濕淡紅桃開啟靈云之笑風搖淺碧竹響動香嚴之聲這里會去蕭條已入寒空靜如或未然風沓仍隨秋雨飛。

躁勝寒靜勝熱清凈為天下正。

劍樹刀山青蓮香夫臘月躁勝寒也煙坑火塹白雪飄于炎天靜勝熱也能如是則真常自清真常自靜而常清靜矣古德云逆境界易打順境界難打逆我意者只消一個忍字只過半個時辰便了順我意者只是無你安排處所以菩薩怕順境凡夫怕逆境也吹萬曰欲得清凈門頭正莫存逆順始優游。

為學日益為道口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矣。

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離幻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此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也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身心圓明不動道場于一毛端便能含受十方國上此無為而無不為矣以是觀之黃老瞿曇何嘗為二也吹萬曰傅大士頭頂道冠身著袈裟足躡儒履見于梁帝且問這個又是甚么榜樣今日還同犯牛斗乘槎共泛海潮歸。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白云淡佇出沒太空之中青蘿夤緣直上寒松之頂此為無為耶片雪滴爐中之火一葉落天下之秋此事無事耶普周沙界渾成飯鼻孔累垂信飽餐此味無味耶果能如是則無為而無不為無事而無不事無味而無不味局破腰間斧柯爛洗清凡骨共仙游好不脫灑咦。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知見立知即無明本此不知知病也知見無見斯即涅槃此知不知上也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果知乎不知乎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亦果知乎不知乎南泉云知是妄念不知是無記吾愿諸學人處乎知與不知之間而已矣切莫動著動著三十棒。

南華經

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

菩薩有不思議解脫門能大能小能升能降能有能無能圓能方非執一者之所可入亦非邊見者之所可到也故鵬雖舉九萬里而不能搶榆枋蜩鳩笑也蟪蛄不知春秋冥靈不終朝暮是皆大不能于小而小不能于大也夫知效一官行被一鄉者凡夫禪也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者聲聞禪也御風者旬有五日而后反猶有所待也二乘之禪也獨看積素凝清禁許之不受天下也已覺輕寒讓太陽堯之授天下也然談與不受各各自立其實之賓豈若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之人及藐姑射之山淖約若處子之神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又孰肯以物為事是得事事無礙之法界也能如是則常處于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而于世何思何議哉所以小用大用皆有所待不得逍遙惟無所用則無所待而成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矣斯則謂之真逍遙。

吾喪我。

盡十方世界是我而何嘗有我盡十方世界非我而何嘗無我有我則有物而物亦我也有物則有我而我亦物也孰能脫物我一是非齊得喪哉釋氏曰一人發真歸元十方虛空悉皆銷殞蓋喪我然后歸元無我然后銷界是吾不知有我故不知有世界也如是則能斂萬有于一息無有一物可役吾之明徹散一息于萬有無有一物可問吾之營為故元卓之夢蝶論云靈源湛寂觸處皆知變化代興隨遇無擇所以篇立子綦之喪我齊物之端已開言寓莊周之夢蝶無我之意竟顯噫舉世皆夢天下一蝶也孰為我孰為物。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溈山之牛既肥功歸庖氏廣額之刀已擲因自惠君蓋刀非厚薄之倫牛豈水草之屬意者宿親幻智借為能奏之刀方現妄情視作可解之畜若實有牛有刀宛然能所俱立如或無形無跡灼爾物我同虛所以刃潛生殺之機目絕有無之境正所謂離心冥物未嘗見牛乘虛愿理未嘗游刃者也懶安曰予亦守欄二十年始得見牛第今之解牛者且問能解此欄中牛也么。

心齋。

禪那空陰界之塵奢摩銷飛沉之想六窗普映于室中二諦雙融于個里秋清月朗河淡斗垂正所謂江天一色潮海連平也吹萬曰是心亦無齋個甚么霜林夜動響傳落葉之聲天籟曉聞靜發清機之竅謂心可也非心亦可也謂齋非也不齋亦非也復有個昏荒顛倒不為醉濫誤疑混不為殺的出來又作么生。

坐忘。

世界為床身在海中誰是水須彌為座日來嶺上莫尋山假饒四大本空能坐之人孰有若也三身現前可忘之坐焉需應知坐無所坐忘無所忘者是真坐也且仁義無體滯之者妄為仁義禮樂無名執之者幻成禮樂況復智慧愚癡咸般若黜的阿誰幻化空身即法身鑒個甚么佛印曰趙州昔日少謙光不出山門見趙王怎似金山無量相大千盡是一禪床坐的忘的總出這一著不得且道還有出得者么吹萬曰楖栗擔挑華藏界維摩掌上未為多。

壺子。

西天大耳三藏得他心慧眼帝令與慧忠國師試驗師曰汝道老僧即今在甚么處曰和尚是一國之師何得卻去西川看競渡師再問汝道老僧即今在甚么處曰和尚是一國之師何得卻在天津橋上看弄猢猻師第三問語亦同前三藏良久罔知去處師叱曰這野狐精他心通在甚么處僧問仰山曰三藏第三度為甚么不見國師仰山曰前二度是涉境心后入自受用三昧所以不見今之壺子試其神巫者初示之以地文是殆見吾杜德機也故嘆之以其死再示之以天壤是殆見吾善者機也故幸之以其生三示之太沖莫勝是殆見吾衡氣機也彼故以為不齊然斯三者既有試驗之萌則機未動而兆已先施心未形而相已披露故彼得而見之也及后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委蛇不知其誰何彼則立未定自失而走則壺子之心已太虛矣太虛之體空明妙湛總持萬有誰得而測之然則慧忠國師與壺子是同是別若曰同斷云將野鶴俱飛竹響共雨聲相亂若曰別是處峨眉峰頂現千紅萬紫斗芳妍。

玄珠。

道之切于身若影之切于形夫復何離蓋一游之一登之則本靜之體既動知覺生矣未萌之竅已開精明囗矣含訥之樸始露辯才出矣故玄珠亦由是而失也然罔象者無象之象所謂養其無象象故長存守其無體體故全真正能使之而能得之也吹萬曰本自無失得個甚么本自無用使個甚么風飄律呂相和切日傍關山幾處明焉有游北登丘南望還歸之想。

濠梁之上。

周之樂也不在魚在乎見見之至真魚之樂也不在水在乎游游之一致故不期見而見不以樂而樂者誠不改之樂也然惠子之見果不知耶其說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既非魚矣則亦非周矣物我豈無同哉又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既非我矣則亦非惠矣彼我豈有異哉又安知世界一水也彼我一魚也烏足樂烏足不樂故云請循其本。

墜車。

酒之醉于形形不知車墜不知傷道之醉于心內不知身外不知物故全其天者即全其酒者也蓋車吾之精神魂魄也路吾之動靜行藏也墜地吾之薪火交識相趨也是三者并突乎吾前吾但以實而宰虛而用自覺法界之寬劍佩身隨玉墀步世路之平衣冠身惹御爐香吹萬曰假如世界未成時眾生未有時佛未說法時汝等以為車乘者誰耶墜者又誰耶良久云太湖三萬六千頃月在波中說向誰。

道術。

吾人饑餐倦眠熱舉扇冷加衣此玄者之道術也周旋曲折主賓少長此儒者之道術也揚眉瞬目叫即應打即痛此釋者之道術也斯三者乃與生不生即滅不滅亙古不磨之儀式也所謂禮樂文章道德仁義特月之標月之指耳孰能借標以覿指拾指而得月故數子者皆聞其風而悅之也龐公曰難難十擔油麻樹上攤龐婆曰易易百草頭邊祖師意靈照曰也不難也不易饑來吃飯困來睡向上者當于此薦取。

文始經

圣人之權歸于無所得惟無所得所以為道。

道性如虛空虛空本不修執持者弄傀儡于線上操修者撥浮漚于火中庸詎知無作無為則真常自靜道用自彰夫豈有所得而得之耶惟無所得故得之也釋氏曰菩提實不可得若于一切法無所得是名得菩提又云圓滿菩提歸無所得蓋圣人之權歸于無所得者果能得歸即無所得亦不可得以不可得故法界一權也虛空一實也萬有一道也何所歸何所不歸。

是以圣人不去天地去識。

天地一也而曰夢曰鑒曰水三也然境非三而終一天非一而終三是一是三不在境在識識不自識因境以生境不有境由識而著釋氏曰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誰是能去之者若獨去其識猶伏牛而跡在若并滅其境似捕鼠而甕亡又安知天地一識也識亦天地也惟識無所識去無所去始得謂之真去識。

夫忘精神而超生者吾嘗言之矣。

云有覺者幻相未離有忘者識根尚在夫忘無可忘色相宛然隨好越無能越精神倏爾成虛且精神也者非寒熱水火之謂乃至妙至秘之道也矧是道語動則樓臺寶網盡演妙音語靜則春江花月咸成一色而吾人之出入往來于其間猶礨空之在大澤也稊米之在大倉也夫何忘之與有。

惟圣人能神神而不神于神。

靈荒展萬化之源湫盤昌群英之本孰主囗是孰綱維是若然者縮沙劫于一息履塵剎于一步者能之故天地特造物中一物耳與共納須彌以芥子出虛空囗囗漚是此能性一切性而不為諸物所轉所以大天地以役有形妙陰陽以役有氣者誠吾之無形無氣也故曰能神神而不神于神。

圣人御物以心攝心以性則心同造化五行亦不可拘。

以心御物則識所識現矣以性攝心則覺所覺立矣安能心同造化夫造者自無之中而有然有而不有化者自有之中而無然無而不無大則看不見小則無邊際古人所謂一段真風綿綿化母者也霄壤根之而成界清濁滯之而成物寂然隱之為無明父元擾潤之為相續業本自無可拘本自無可名由念而有拘因用而得名也然圣人以之而御物故字(之曰)心以之而攝心故名之曰性若有若無若動若靜而無方體者故宗之曰造化象之曰五行也吹萬曰且道這個能造能化的東西只今在甚么處自代云水流原在海月落不離天。

物不知我我不知物。

由物而生覺故物各有知以我而對物故物各有我謂不知者果忘我而不知耶抑忘物而不知耶忘我而不知物之知存忘物而不知我之知在烏得罔然而不知乎所以然者天地一物也萬物一我也吾以未始游則剎海悉融于一默吾以有始用則億身充遍于十方囗天地根吾根萬物體吾體是不容于知也故曰不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宁市| 信阳市| 韩城市| 靖宇县| 瑞昌市| 隆安县| 周至县| 古交市| 海伦市| 潍坊市| 宁夏| 刚察县| 资溪县| 东台市| 五寨县| 柳州市| 凉山| 克拉玛依市| 高州市| 鹤壁市| 南昌县| 驻马店市| 玛沁县| 丹寨县| 宾川县| 沧源| 饶平县| 云南省| 涟源市| 岢岚县| 无为县| 奉新县| 阳山县| 武山县| 商河县| 手机| 搜索| 津市市| 海城市| 大埔县| 呼和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