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渡江錄 (1)

  • 熱河日記
  • 樸趾源
  • 3790字
  • 2015-12-25 16:16:40

曷為后三庚子  記行程陰晴 將年以系月日也  曷稱后 崇禎紀元后也 曷三庚子 崇禎紀元后三周庚子也 曷不稱崇禎 將渡江 故諱之也 曷諱之 江以外淸人也 天下皆奉淸正朔 故不敢稱崇禎也 曷私稱崇禎 _皇明中華也  吾初受命之上國也 崇禎十七年 _毅宗烈皇帝殉社稷  _明室亡  于今百三十余年  曷至今稱之 淸人入主中國 而先王之制度變而為胡  環東土數千里劃江而為國  獨守先王之制度 是明 _明室猶存于鴨水以東也  雖力不足以攘除戎狄 肅淸中原 以光復先王之舊  然皆能尊崇禎以存中國也

崇禎百五十六年癸卯  洌上外史題

后三庚子 我_圣上四年 {淸乾隆四十五年 } 六月二十四日辛未  朝小雨 終日乍灑乍止 午后渡鴨綠江 行三十里 露宿九連城 夜大雨  卽止 初 留龍灣 {義州館 } 十日 方物盡到 行期甚促 而一雨成霖  兩江通漲 中間快晴亦已四日 而水勢益盛 木石俱轉 濁浪連空 蓋鴨綠江發源最遠故耳 按唐書 高麗馬訾水  出靺鞨之白山 色若鴨頭  故號鴨綠江 所謂白山者 卽長白山也 山海經稱不咸山 我國稱白頭山 白頭山為諸江發源之祖  西南流者為鴨綠江 皇輿考云  天下有三大水 黃河 長江 鴨綠江也 兩山墨談 {陳霆著} 云 自淮以北為北條 凡水皆宗大河 未有以江名者 而北之在高麗曰鴨綠江 蓋是江也  天下之大水也 其發源之地方旱方潦  難度于千里之外也 以今漲勢觀之 白山長霖可以推知 況此非尋常津涉之地乎  今當盛潦  汀步艤泊皆失故處  中流礁沙亦所難審  操舟者少失其勢 則有非人力所可回旋  一行譯員迭援故事 固請退期 灣尹 {李在學} 亦送親裨 為挽數日 而正使堅以是日為渡江之期 _狀啟已書塡日時矣 朝起開窓 濃云密布 雨意彌山 盥櫛已罷 整頓行李 手封家書及諸處答札 出付撥便 于是略啜早粥 徐往館所 諸裨已著軍服戰笠矣  頂起銀花 云月懸孔雀羽 腰系藍方紗紬纏帶  佩環刀  手握短鞭 相視而笑曰 貌樣何如 盧參奉 {以漸  上房裨將} 曰  視帖里時更加豪健矣 {帖里 方言天翼  裨將 我境則著帖里  渡江則換著狹袖 } 鄭進士 {玨  上房裨將} 笑迎曰 今日眞得渡江矣 盧從傍曰 乃今將渡江矣 余皆應曰唯唯 蓋一旬留館  舉懷支離之意 皆畜奮飛之氣 加以霖雨江漲  益生躁郁 及此期日倏屆 則雖欲無渡 不可得也 遙瞻前途  溽暑蒸人  回想家鄉 云山渺漠 人情到此 安得無憮然退悔  所謂平生壯游  恒言曰不可不一觀云者 眞屬第二義 其曰今日渡江云者 非快暢得意之語  乃無可奈何之意耳 譯官金振夏 {二堂上 } 以年老病重 落后而去 辭別鄭重 不覺悵然 朝飯后 余獨先一騎而出 馬紫騮而白題  脛瘦而蹄高 頭銳而腰短 竦其雙耳 眞有萬里之想矣 昌大前控 張福后囑  鞍掛雙囊 左硯右鏡 筆二墨一 小空冊四卷  程里錄一軸 行裝至輕 搜檢雖嚴  可以無虞矣  未及城門 而驟雨一陣從東而至 遂促鞭而行 下馬城闉 獨步上樓 俯視城底 獨昌大持馬而立  不見張福 少焉 張福出立道傍小角門 望上望下 攲笠遮雨 手提烏瓷小壺颯颯而來  蓋兩人者  自檢其囊中得廿六文  而東錢有禁 不可出境  棄之道則可惜 故沽酒云 問 汝輩能飮幾何 皆對不能近口 余罵曰 豎子惡能飮乎 又自慰曰 遠道一助  于是悄然獨酌 東望龍鐵諸山 皆入萬重云矣  滿酌一盞酹第一柱  自祈利涉 又斟一杯酹第二柱  為張福 昌大祈  搖壺則猶余數杯 使昌大酹地禱馬 倚墻東望 蒸云乍騰  白馬山城西邊一峯忽露半面 其色深靑 恰似吾燕巖書堂望見佛日后峯矣 紅粉樓中別莫愁 秋風數騎出邊頭 畵船簫鼓無消息  腸斷淸南第一州  此柳惠風入沈陽時作也  余朗詠數回  獨自大笑曰  此出疆人漫作無聊語耳  安得有畵船簫鼓哉 昔荊卿將渡易水 頃之未發  太子疑其改悔 請先遣秦舞陽 荊軻怒叱曰 仆所以留者 待吾客與俱 此荊卿漫作無聊語耳  若疑荊卿改悔 則可謂淺之知荊卿  而荊卿所待之客 亦未必有姓名其人也  夫提一匕首  入不測之強秦 已多一秦舞陽 復安用他客耶 寒風歌筑  聊盡今日之歡而已 然而作者曰其人居遠未來  巧哉其居遠也  其人者 天下之至交也 是期也 天下之大信也 以天下之至交 臨一往不返之期 夫豈日暮而不至哉 故其人所居 未必楚 吳 三晉之遠 亦未必以是日為入秦之期而有握手丁寧之約也  只在荊卿意中忽待是客  作之者乃就荊卿意中之客而演之曰其人 其人者所不知何人也 以所不知何人 而曰居遠 為荊卿慰之 又恐其人之或來也 則曰未來 為荊卿幸之耳 誠若天下眞有其人 吾且見之矣 其人身長七尺二寸 濃眉綠髥 下豊上銳 何以知其然也 吾讀惠風此詩知之矣 {惠風名得恭 號泠齋} 正使前排 拂拂出城 {旗幟棍棒之屬排立于前 故謂之前排 } 來源與周主簿雙行矣 {來源 余三從弟  周主簿 名命新 俱上房裨將} 鞭鞘仗脅 聳身據鞍 肩高項長  非不驍勇 而座下衾袋太厖氄  仆夫藁鞋遍掛鞍后 來源軍服 靑苧也 舊件新浣 鬅騰郭索 可謂太崇儉矣 稍俟副使之出城 乃按轡徐行 最后至九龍亭 卽發船所也 灣尹已設幕出待 而書狀淸晨先出  與灣尹眼同搜檢  例也 方校閱人馬 人籍姓名 居住 年甲 髥疤有無 身材短長  馬錄其毛色 立三旗為門 搜其禁物 大者如黃金 眞珠 人蔘 貂皮及包外濫銀  小者新舊名目不下數十種 瑣雜難悉 廝隸則披衣摸袴  裨譯則解視行裝 衾袋衣褓披猖江岸  皮箱紙匣狼藉草莽 爭自收拾  睊睊相顧 大抵不檢則無以防奸  搜之則有傷體貌 而其實文具而已 灣賈之先期潛越 有誰禁之 禁物之現捉  于初旗者重棍而公屬  其物入中旗者刑配  入第三旗者梟首示眾 其立法則嚴矣 今行 原包猶未及半  多空包者 其濫銀奚論 茶啖草草 乍進旋退 蓋急于渡江 無人下箸  船只五只 如京江之津船而其制稍大 先濟方物及人馬 正使所乘載表咨文及首譯以下上房帶率同船 副使 書狀幷其帶率合乘一船  于是龍灣吏校 房妓 通引 及平壤陪行營吏 啟書等 皆于船頭次第拜辭 上房馬頭 {順安奴 名時大} 唱謁未了  篙師舉槳一刺  水勢迅疾 棹歌齊唱  努力奏功 星奔電邁 恍若隔晨  統軍亭楹楯欄檻  八面爭轉 辭別者猶立沙頭而渺渺如豆  余謂洪君命福 {首譯} 曰  君知道乎 洪拱曰 惡 是何言也 余曰 道不難知 惟在彼岸 洪曰 所謂誕先登岸耶 余曰 非此之謂也 此江乃彼我交界處也  非岸則水 凡天下民彝物則 如水之際岸 道不他求  卽在其際 洪曰 敢問何謂也 余曰 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泰西人辨幾何 一劃以一線諭之  不足以盡其微 則曰有光無光之際  乃佛氏臨之曰不卽不離  故善處其際 惟知道者能之 鄭之子產 船已泊岸 蘆荻如織 下不見地 下隸輩爭下岸折蘆荻 忙掇船上茵席 欲為鋪設  而蘆根如戟 黑土泥濃 自正使以下茫然露立于蘆荻中矣  問 人馬先渡者何去 左右對曰 不知 又問 方物安在 又對曰 不知 遙指九龍亭沙岸曰 一行人馬太半未濟 彼蟻屯者是也 遙望龍灣 一片孤城 如曬匹練 城門如針孔 漏出天光如一點晨星 有大筏乘漲而下 時大遙呼曰 位 蓋呼聲也 位者 尊稱也 有一人起立應聲曰 你們的  不時節 緣何朝貢入大國 暑天里長途辛苦 時大又問 你們的那地人民 往何處斫木  答曰 俺等俱鳳城居住  往長白山斫來 說猶未了 筏已杳然去矣 時兩江合漲 而中間為孤島 人馬先濟者誤為下此 相距雖五里 無船復渡 遂嚴勅兩船篙工速濟人馬  則對以逆漲行船 非時日可及 使臣皆躁怒 欲治領船灣校 而無軍牢 軍牢亦先渡 誤下于中島故耳 副房裨將李瑞龜不勝忿憤  叱副房馬頭捽入灣校  而無可覆之地 于是半開其臀 以馬鞭略扣四五  喝令拿出 斯速舉行 灣校一手著笠  一手系袴 連聲唱喏 驅下兩船篙工入水曳船 而水勢悍急 進寸退尺 威令無所施 少焉 一只船沿岸飛下 軍牢領三房轎馬而來  張福呼昌大曰 汝亦來乎 蓋幸之也 使兩漢點視行裝 則俱得無恙矣 裨譯所騎或來或否  于是正使先發 軍牢一雙騎而吹角引路 一雙步而前導 颼飅穿蘆荻而行 余于馬上拔佩刀斬蘆一竿  皮堅肉厚而不堪作箭 只合筆管矣  一鹿驚起  超越蘆荻 如麥際飛鳥 一行皆驚 行十里 至三江  江淸如練 名愛剌河  而不知何處發源  與鴨綠江相去不過十里而獨無潦漲之意  其各地發源可知矣  有兩只船 類我國上游船而長廣皆不及  制甚堅致 刺船者皆鳳城人 待此三日 糧盡告饑云 蓋此河彼我不得往來之地  而我國譯學及大國移咨不時有交關之事 故鳳城將軍為置船只云 船泊處甚沮洳 余呼一胡曰位 蓋俄者纔學于時大也 其人欣然舍槳而來  余騰身載其背 其人笑嘻嘻 入船 出氣長息曰 黑旋風媽媽這樣沉挑時 巴不得上了沂風嶺 趙主簿明會大笑  余曰 彼鹵漢 不知江革 但知李逵 趙君曰 彼語中帶意無限  其語本謂李逵母如此其重 則雖李逵神力亦不得背負踰嶺  且李逵母為虎所噉 故其意則以為如此好肉  可畀餒虎  余大笑曰 彼安能開口成許多文義 趙君曰  所謂目不識丁 正道此輩 而稗官奇書 皆其牙頰間常用例語 所謂官話者是也 河廣似我國臨津 卽向九連城 綠蕪列幕 周羅虎網 義州槍軍處處伐木  聲震原野 獨立高阜  舉目四望  山明水淸 開局平遠 樹木連天 隱隱有大村落 如聞雞犬之聲 土地肥沃  可以耕墾 浿江以西  鴨綠以東 無與此比 合置巨鎭雄府 彼我兩棄 遂成閑區  或云高句麗時亦嘗都此 所謂國內城 _皇明時為鎭江府 今淸陷遼 則鎭江民人不肯剃頭  或投毛文龍 或投我國 其后投我者盡為淸人所刷還 投文龍者多死于劉海之亂矣 其為空地且將百余年  漠然徒見山高而水淸者是也  行視諸露屯處 譯官或三人一幕 或五人同帳  驛卒及刷馬驅人伍伍什什  靠溪構木  炊煙相連 人喧馬嘶 儼成村閭  灣商一隊自為一屯 臨溪洗數十雞 張網獵魚 烹羹煮蔬  飯顆明潤 最為豊腴 良久 副使 書狀次第來到 日旣黃昏 設燎三十余處 皆鋸截連抱巨木  達曙通明 軍牢吹角一聲 則三百余人齊聲吶喊 所以警虎也 竟夜如此 軍牢自灣府選待最健者 一行皁隸中最多事 而亦最多食云  其打扮令人絶倒  藍云紋緞著里氈笠  鬉結高頂  云月懸茜紅毦毛  帽前鏤金  著一個勇字 鴉靑麻布狹袖戰服 木紅綿布褙子  腰系藍方紗紬纏帶  肩掛朱紅綿絲大絨  足穿多耳麻鞋 觀其身手 果然是一對健兒也 但所坐馬 所謂半駙擔  不鞍而駄 非騎而踞 背揷著正藍色小令旗  一手持軍令板  一手執筆硯蠅拂 及一條如腕大馬家木短鞭  口吹吶叭 座下斜揷十余朱漆木棍  各房少有號令 則輒呼軍牢 軍牢陽若未聞  連呼十數次 則口中刺刺的誶責  始乃高聲應喏  若初聞呼聲然 一躍下馬 豕奔牛喘  而吶叭及軍令板 筆硯等物都掛一肩 曳了一棍而去矣 夜未半 大雨暴霔  帳幕上漏 草氣下濕 無處可避 少焉開霽 天星四垂 若可捫也

二十五日壬申  朝小雨 午晴 各房及譯員等諸屯處處出曬衣衾  見濕于夜雨故也  刷馬驅人中有負酒而來 戴宗 {宣川奴 _御醫卞主簿馬頭} 沽獻一甁  遂相攜 臨溪命酌 渡江后 望絶東酒 而今忽得之  非但酒味大佳 暇日臨流  趣不可勝 馬頭輩爭投竿釣魚  余醉奪一緡投之卽得二小魚  蓋魚未慣釣故也  以方物未及到 又露宿九連城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离岛区| 施甸县| 二手房| 赤峰市| 安平县| 临夏市| 谷城县| 资源县| 莒南县| 三江| 九龙坡区| 文成县| 湟源县| 册亨县| 顺昌县| 丰原市| 余干县| 滦南县| 济南市| 昭通市| 当雄县| 鸡泽县| 闽侯县| 临桂县| 炎陵县| 白朗县| 女性| 沈丘县| 金塔县| 榆树市| 牡丹江市| 平度市| 阿巴嘎旗| 泰安市| 资源县| 崇明县| 伊通| 文化| 神农架林区| 府谷县| 罗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