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章 藝文(2)

二十四大罪疏       明楊漣

臣惟太祖高皇帝首定律令內官不許干預外事其

在內廷祗供使令灑掃之役違者法無赦故在內官

惟以循謹奉法為賢圣子神孫相守未敢有改雖有

驕橫縱恣王振劉瑾其人旋即誅戮故國祚靈長至

今豈意圣明在上乃敢有肆無忌憚濁亂朝常罔上

行私傾害善類損皇上堯舜之令名釀宗社無窮之

隱禍如東廠太監(jiān)魏忠賢其人者舉朝盡為威劫無

敢指名糾參臣實痛之臣前以兵科給事中親承先

帝之命輔皇上為堯舜之君言猶在耳今若亦畏禍

不言是臣自負忠直初心并負風紀職掌負皇上起

臣田間特恩他日何面目以見先帝于在天謹撮其

大罪之著者二十四款為我皇上陳之忠賢原一市

并無賴人爾中年凈身夤入內地非能通文理自文

書司禮起家者也皇上念其服役微勞拔之幽賤寵

以恩禮原名進忠改命今名豈非欲其顧名思義忠

不敢為奸賢不敢為惡哉乃初猶謬為小忠小佞以

幸恩既乃敢為大奸大惡以亂政祖宗之制以票擬

托重閣臣非但令其靜心參酌權無旁分正使其一

力擔承責無他卸自忠賢專擅旨意多出傳奉傳奉

而真一字抑揚之間判若天淵傳奉而偽誰為辯之

近乃公然三五成群勒逼講嚷政事之堂幾成哄市

甚至有徑自內批不相照會者假若夜半出片紙殺

人皇上不得知閣臣不及問害豈渺小以致閣臣囗

囗嘆悶有堅意求去者壞祖宗二百余年之政體大

罪一也舊閣臣劉一冢臣周嘉謨同受顧命之大

臣也一親捧御手首定大計嘉謨倡率百官于松

棚下義斥鄭養(yǎng)性立寢后封以清宮禁皇上豈遂忘

之忠賢交通孫杰論去急于剪已之忌不容皇上不

改父之臣大罪二也先帝強年登極一月賓天進御

進藥之間普天實有隱憾執(zhí)春秋討賊之義者禮臣

孫慎行也明萬古綱常之重者憲臣鄒元標也忠賢

一則逼之告病去一則嗾言官論劾去至今求南部

片席不可得顧于護黨氣毆圣母者之人曲意綢繆

終加蟒玉以贈其行是何親于亂賊何讎于忠義偏

不容先朝有痛念臺鼎之老臣大罪三也王紀鍾羽

正先年功在國本及紀為司寇執(zhí)法如山羽正為司

空清修如鶴忠賢一則使人喧嚷于堂辱而迫之去

一則與沈交構陷之削籍去至今請一復職起用

不可得顧于柔媚善附之人破格點出驟加一品以

歸是真與我善者為善人與我惡者為惡人必不容

盛時有正色立朝之直臣大罪四也國家最重無如

枚卜忠賢一手握定力阻前推之孫慎行盛以弘更

為他辭以錮其出豈真欲門生宰相乎妄預金甌之

覆字竊作貂座之私情大罪五也爵人于朝莫重廷

推去歲南太宰北少宰推皆點陪一以蓋枚卜點陪

之案一以伏借用為逐之奸致一時名賢不安俱去

顛倒有常之銓政掉弄不測之機權大罪六也圣政

初新正資忠直乃滿朝薦文震孟鄭鄤熊德陽江秉

謙徐大相毛士龍侯震旸賈繼春等九人抗論稍忤

忠賢傳奉盡令降斥屢經恩典竟阻賜環(huán)長安謂皇

上之怒易解忠賢之怒難饒大罪七也然猶曰外廷

之臣子也上年皇上南郊之日傳聞宮中有一貴人

以德性貞靜荷上寵注忠賢恐其露己驕橫狀謀之

私比托言急病立刻掩殺是皇上且不能保其貴幸

矣大罪八也猶曰無名封也裕妃以有喜傳封中外

欣欣相告矣忠賢以抗不附己屬其私比捏倡無喜

矯旨勒令自盡不令一見皇上之面昔堯以十四月

而生假令當日裕妃幸存安知不為堯母是皇上又

不能保其妃嬪矣大罪九也猶曰在妃嬪也中宮有

慶已經成男凡在內廷當如何保護乃繞電流虹之

祥忽化為飛星墮月之慘傳聞忠賢與奉圣夫人實

有謀焉以皇上麟趾開祥何妨斯男則百而忠賢包

藏禍心若此是皇上亦不能自保其第一子矣大罪

十也至于先帝之在青宮四十年操心慮患所與護

佐孤危威劫之不動利誘之不變者僅王安一人爾

登極一月堯舜安不可謂無微功皇上倉卒受命擁

衛(wèi)防護安亦不可謂無微忠即曰有罪亦當聽皇上

明正其罪與天下共見之而忠賢以私忿矯旨掩殺

于南海子身首異處肉飽狗彘是不但讎王安而實

敢讎先帝之老奴與皇上之老犬馬而略無顧忌也

此后內臣誰復肯為忠義者其余大小內臣無罪而

擅殺擅逐者又不知其數(shù)千百也大罪十一也因而

欲廣愿奢今日討獎賞明日討祠額要挾無窮王言

屢近又于河間府毀人居室起建牌坊鏤鳳雕龍

干云插漢筑愁樹怨飲憾吞聲又不止于塋地擅用

朝官規(guī)制僭擬陵寢而已大罪十二也今日蔭錦衣

明日蔭中書金吾之堂口皆乳臭誥敕之館目不識

丁如魏長弼魏良材魏良卿魏希孔及外甥野子傅

應星等五侯七貴何以加茲不知忠賢有何軍功有

何相業(yè)亦甚朝廷之名器矣大罪十三也因而手

滑膽粗用立枷之法以示威前歲枷死皇親家人數(shù)

命矣其枷號家人者欲扳陷皇親也其扳陷皇親者

欲動搖三宮也當時若非閣臣力為護持言官極為

糾正椒房之戚久興大獄矣大罪十四也猶借曰禁

平人開稅也良鄉(xiāng)生員張士魁即有他罪自有提學

乃以爭煤囗傷其墳脈托言開礦而死矣假令盜長

陵一抔土何以處之趙高鹿可為馬忠賢煤可為礦

大罪十五也王思敬胡遵道侵占地牧果真小則付

之有司大則付之撫按學院足矣而徑拿黑獄三次

拷掠身無完膚以皇上右文重道秋爽幸學而忠賢

草菅士命使青磷赤碧之氣先結于璧宮泮藻之間

孔子之神將無怨恫大罪十六也未也而且明懸監(jiān)

謗之令于臺省矣科臣周士樸執(zhí)糾織監(jiān)一事原是

在工言工忠賢徑停其升遷使吏部不得守其銓除

言官不敢司其封駁險邪因之以偷換手眼那移升

敘致士樸卒困頓以去于以成中官之尊大得矣而

圣朝則何可有此名色大罪十七也未也而且將開

羅織之毒于冠紳矣北鎮(zhèn)撫臣劉僑不肯殺人媚人

自是在刑慎刑忠賢以其不善鍜煉竟令削籍明示

大明之律令可以不守而忠賢之旨意不可不遵將

使羅鉗吉網然后快心于以彰忠賢之威焰得矣而

國脈則何可崇此蘊毒大罪十八也未也而且示移

天翳日之手于絲綸矣科臣魏大中到任巳奉明旨

鴻臚報單忽傳詰責及科臣回話臺省交論又再

王言幾成解訓無論玩弄言官于股掌而皇皇天語

提起放倒信手任心令天下后世視皇上為何如主

大罪十九也最可異者東廠原以察奸細緝非常非

擾平民也自忠賢受事雞犬不寧而且直以快恩讎

行傾陷野子傅應星為之招搖引納陳居恭為之鼓

舌搖唇傅繼教為之投匭打網片語違歡則駕帖立

下如近日之拿中書汪文言不從閣票不會閣知不

理閣救而應星等造謀告密猶日夜未已勢不至興

同文之獄刊黨錮之碑不已者當年西廠汪直之橫

恐未足語此大罪二十也尤可駭者東方未靖內外

戒嚴東廠訪緝何事前韓宗功潛入長安打點實往

來忠賢司房之家事露始令避去假令天不悔禍宗

功奸細事成一旦兵逼城下忠賢固為首功之主人

矣其發(fā)銀七萬兩更創(chuàng)肅寧縣新城誠可作郿塢深

藏不知九門內外生靈安頓何地大罪二十一也更

可憾者王者守在四域祖制不蓄內兵即四衛(wèi)之設

備而不操原有深意忠賢謀同奸相沈創(chuàng)立內操

不但使親戚羽黨交互盤踞其中且安知其無大盜

剌客東南西北之人寄名內相家丁倘或伺隙謀亂

發(fā)于肘腋智者不及謀勇者不及拒識者每為寒心

忠賢復傾財厚與之交結昔劉瑾招納亡命曹吉祥

弟侄傾結將官忠賢蓋已兼之不知意欲何為大罪

二十二也且皇上亦見近日忠賢進香涿州之景象

乎鐵騎之擁簇如云蟒玉之追隨耀日警蹕傳呼清

塵墊道人人以為駕幸涿州及其歸也以輿夫為遲

改駕四馬羽幢青蓋夾護雙遮則己儼然乘輿矣其

間入幕密謀叩馬獻策實繁有徒忠賢此時自視為

何如人想只憾在一人下爾不知更作何轉念恐泰

山之神必陰殛之矣大罪二十三也皇上更不計前

日忠賢走馬大內之氣象乎寵極則驕恩多成怨今

春忠賢馳馬御前皇上曾射殺其馬貸忠賢以不死

圣恩已厚忠賢不自伏罪請死且聞進有傲色退有

怨言朝夕提防介介不釋心腹之人時時打點古來

亂臣賊子只爭一念放肆遂至收拾不住皇上果真

有此事奈何養(yǎng)虎兕于肘腋間乎此又寸臠忠賢不

足盡其辜者大罪二十四也凡此逆跡皆得之邸報

招案長安之共傳共見非出于風影意度者忠賢負

此二十四大罪懼內廷之發(fā)其奸殺者殺換者換左

右既畏而不敢言懼外廷之發(fā)其奸逐者逐錮者錮

外廷又皆觀望而不敢言更有一二無識無骨茍圖

富貴之徒或扳附枝葉或依托門墻或密結居停或

投誠門客逢某所喜挑其所怒無所不至內有授而

外發(fā)之外有呼而內應之向背忽移禍福立見間或

內廷奸狀敗露又有奉圣客氏為之彌縫其罪戾而

遮飾其回囗故掖廷之內知有忠賢不知有皇上都

城之內知有忠賢不知有皇上即大小臣工積重之

所移積勢之所趨亦不覺其不知有皇上而只知有

忠賢每見中外有緊切當做之事當起用之人必曰

要與內邊說說或人不得用事不得行亦只說內邊

不肯宮中府中大事小事無一不是忠賢專擅即章

奏之上反覺皇上為名忠賢為實且如前日忠賢已

往涿州矣一切事情必星夜馳請一切票擬必忠賢

既到始敢批發(fā)嗟嗟天顏咫尺之間不請圣裁而馳

候忠賢旨意于百里之外事勢至此尚知有皇上耶

無皇上耶有天日邪無天日耶天祚圣明屢行譴告

去年以熒惑守斗告今年以長日風霾告又以一日

三地震告而干清之震尤甚皆忠賢積陰蔽陽之象

圣明偶不及覺察反加之恩而忠賢益愍不畏死更

甚之惡羽翼已成騎虎難下太阿倒授主勢益孤及

今不為早治臣不知皇上之宗社何所托圣躬之安

危何所托三宮九嬪之安危何所托而如此毒心囗

手膽橫已不能為下意棘必不肯容人即普天共戴

之皇子元良托重之貴妃能保時得其歡心而不犯

其所忌臣又不知貴妃皇子之安危何所托萬一少

有差池臣即欲死報皇上亦復何及伏念皇上天縱

聰明春秋鼎盛生殺予奪豈不可以自主何為受制

囗么小豎令內外大小俱坐針氈之上而惴惴莫必

其命邪臣在兵科時曾參及進忠名在御前蓋實有

見于忠賢狼子野心不可向邇不意圣明斷之不蚤

養(yǎng)成今日倘復優(yōu)游姑息再念其隨侍舊人客氏又

從旁巧為營解不即加處治小不忍則亂大謀臣不

能為皇上策矣高皇帝洪武十年有內侍以久侍內

廷從容言及政事上即日斥遣隨諭群臣曰漢唐之

禍雖曰宦官之罪亦人主信愛之過使然向使宦者

不得典兵預政雖欲為惡其可得乎今后宦者雖事

朕日久不可姑息決然去之所以懲將來也洋洋圣

謨中官言及政事且懲將來況忠賢欺君無上惡積

罪盈豈容當斷不斷伏乞皇上大奮雷霆將忠賢面

縛至九廟之前集大小文武勛戚敕法司逐款嚴鞫

考歷朝中官交通內外擅作威福違祖宗法壞朝廷

事失天下心欺君負恩事例正法以快神人公憤其

奉圣夫人客氏亦并敕令居外以全恩寵無復令其

厚毒宮中其傅應星陳居恭傅繼教并下法司責問

然后布告天下暴其罪狀示君側之惡已除交結之

徑已塞如此而天意弗回人心弗悅內治外安不新

開太平氣象者請斬臣以謝忠賢臣知此言一出忠

賢之黨斷不能容臣然臣不懼也但得去一忠賢以

不囗皇上堯舜之令名即可以報命先帝可以見二

祖十宗之靈一生忠義之心事兩朝特達之恩知于

愿少酬死且不憾惟皇上鑒臣一點血誠即賜施行

劾魏忠賢疏        林汝翥

奏為憲臣詞嚴義正權珰情真罪當懇乞細繹孤立

之旨預杜孤立之禍早靖肘腋以保治安事臣堂官

楊漣一疏直糾權珰魏忠賢不法事二十四款款款

逼真臣叨巡視北城之役似亦可以無言矣惟是皇

上于楊漣疏則曰欲使朕孤立于上夫孤立兩字臣

正虞皇上之慮不及此耳若慮及孤立誠祖宗在天

之靈與四海蒼生之幸也臣請申明孤立之說愿皇

上細繹之自古國家禍敗至于不可救藥史冊所稱

無不云人主孤立于上豈其前后左右虛若無人哉

惟是僉壬操權正人屏跡即承命希旨之人百千萬

億總名為孤立若漢唐之往事可鑒矣漢之十常侍

唐之王守澄仇士良等莫不挾制乘輿濁亂朝政彼

其初不過以侍從舊人稍加恩寵漸而干預朝政至

于羽翼已成太阿倒授留之則變生不測去之則禍

且立至如是者謂之孤立耳乃今日何如哉朝廷之

所賴以贊襄上理者獨此二三老成與骨鯁敢言諸

臣耳孫慎行鄒元標王紀鍾羽正等病者病去者去

削籍者削籍滿朝薦文震孟鄭鄤熊德陽等降者降

黜者黜禁錮者禁錮鳳舉飄飄鴻飛冥冥皇上將孤

立于四海之上矣在野者無論矣即在朝者三事九

列非不師師滿座六垣十三道非不濟濟充庭然章

奏多出內旨票擬擅自更改只字片語稍關內寺輒

盛氣相加大臣無所關其忠臺諫無以盡其言則皇

上將孤立于朝堂之上矣王安有翊戴先帝之功擁

衛(wèi)皇上之勞矯詔謀殺身首異處其余無罪受害者

不可勝數(shù)禁垣之間惟憚忠賢之威福不知有皇上

之威靈則皇上將孤立于內庭之上矣甚且貴人得

寵立刻就斃裕妃有喜勒令自裁至于繞電流虹之

祥倏為埋玉之慘客氏鼓煽動之端忠賢竟誅鋤之

威掖庭之內盡懾其毒則皇上將孤立于宮閫之中

矣此正在廷諸臣所由鰓鰓徨徨謂朝廷之上將有

孤立之形不謂皇上更反言之以重為諸臣罪乎臣

愿皇上遠稽漢唐覆車之鑒近杜他時孤立之釁立

斥忠賢于外而東廠重地另擇其選將見君側之慝

既靖海內之政日新自是宮府一體內外傾心皇上

遂得尊居九五之上永無孤立之虞矣臣無任悚惕

待命之至

辭官疏          程啟南

自古治亂榮辱之端在所信任蘇子曰冰炭同處必

至交爭熏蕕共器久當遺臭言君子小人不同位也

今魏忠賢威移主上蟠連禁闥倪文煥崔呈秀等扇

黨與搖唇膏吻而橫于世指夷光為嫫母借鉤巨作

刑書如鄒元標孫居相葉向高李邦華張光前等咸

削籍排擯不容于位萬璟楊璉坐掠重身死魏大中

左光斗趙南星又禁錮桎梏坐法枉造贓款以王振

劉瑾之勢加之郅都之手不六翮盡空不止彼魏良

弼魏良才等方且坦腹加官意廣心軼危毒海內語

曰民志不入獄囚自出況齊州荒旱彭城水決江南

地震關中豕妖反天不祥于斯見之矣乃尚有進玉

璽賦鳳儀者以便偏指非臣所望也臣愚以為眾正

立即朝廷之禎祥群枉至即國家之妖孽今即使朱

草日生于庭麒麟在囿臣猶以為無因而至而敢為

回面污行不思變轍者乎臣愚非徒抱寂寥之志有

不求聞達之誕也臣實不欲同罷驢為群與洎俱沒

臣知此言出必與忠賢有郄將枉王度剸刃臣然臣

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愿盡拳拳乞陛下信忠賢等

耗亂國柄囗應死早加元標等于近膝之上屬賢予

祿臣即受賊害固所不辭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

陛下即過意以擢臣閭伍之中稍勿程督當放臣還

山幸陛下裁察使臣困頓長安終無所益

平眾憤消隱禍疏      鄭三俊

奏為惡珰罪狀已彰圣明斧斷宜速懇乞立賜處分

以平眾憤以消隱禍事竊照東廠太監(jiān)魏忠賢馮寵

張焰擅作威福皇上之左右多其腹心外庭之羅織

皆其牙爪毒流宮禁即三宮九嬪銜怒而不敢言威

劫朝紳雖元老公孤含情而不敢問故忠賢之惡日

滋忠賢之謀轉甚滿朝知之天下知之皇上之近習

更無不知之但無一人敢為皇上言之耳憲臣楊漣

先在兵垣受先帝特達之知親承顧命彌留之際慷

慨陳言灑血欲盡先帝嘉之曰忠臣先帝上賓李選

侍猶怙余寵不肯移宮漣奮不顧軀力排群議倉卒

之際大體既正危疑乃安漣之力也皇上亦褒之曰

忠臣皇上靜居深念豈不記有當時兵科楊漣者乎

漣與臣共事時常感念先帝言輒泣數(shù)行下至不能

舉其事言及忠賢之惡恨當時驅除不力貽有今日

常思請劍每聞閣臣相對咨嗟皆為忠賢意當有韓

琦申屠嘉其人者可以立清肘腋不謂忠賢囗大手

囗日危日逼而二三輔弼莫敢誰何漣乃忠憤所激

舉人所欲言所不敢言者一一告之于皇上雖不能

盡言而大者則已言之矣皇上試召近侍老成于宮

中而問之有一事而可為忠賢解者乎又試召文武

百官于庭而質之有一人而為忠賢冤者乎忠賢宮

中掃除之役也御史中丞殿上執(zhí)法糾彈之官也故

言及乘輿則天子改容指摘宰輔則大臣避位豈有

堂堂憲臣斥一窮兇極惡之奄豎而皇上置不問又

豈有囗么奄豎經憲臣之特參敢于公然飾辯謾語

支吾恐亦無此國體矣閣臣者皇上之股肱心膂也

閣臣未有不忠于皇上者何事不當主持何以憲臣

之疏未下而忠賢之疏先票又何以憲臣之借劍未

行而忠賢之功囗反見褒答耶豈皇上之意耶抑猶

忠賢之為耶閣臣于此不言更何可言豈真以人間

政適非大臣之事而剪逆除奸為不必然之防耶皇

上圣明天縱必能洞鑒或忠賢心腹有以鼠忌之說

進者故明旨中有使朕孤立之諭不知忠賢者昔與

李進忠劉朝等皆效忠選侍得罪圣母而二心于皇

上者也廷臣既已盡發(fā)其奸鬼神必且陰奪其魄乃

不聞赫然震怒作何誅遣而反令畏罪賒死之人懷

疑入侍包藏禍心如何可測語曰疑者禍之胎也需

者事之賊也如忠賢者斷不可一日容于皇上之側

矣愿圣斷之蚤決之耳然奉圣夫人客氏者與忠賢

表里為祟者也客氏之構毒宮闈不下忠賢竊謂客

氏者應與忠賢并驅者也臣備員三朝誼不容默故

敢繼諸臣之后披瀝直陳伏乞皇上省覽立賜施行

宗社幸甚天下幸甚

遵奉圣諭疏         韓爌

竊唯尊無二上人臣首戒無將國有常刑天討用彰

有罪祖訓內官不許干預政事律重交結近侍官員

于以防內外而肅官府杜奸萌而窒亂源法至嚴已

逆珰魏忠賢狡譎多端兇頑無忌始焉小忠小信祇

便自圖繼而作福作威漸干國政內則妖姆客氏窺

覘禁密結為腹心外則逆臣崔呈秀逗露機情助其

羽翼戕宮妃戮忠直盜帑藏而弄兵權已僥無等之

三封洊逼至尊之九錫亟開藩邸迫近宗城建生祠

以卜人心遣內鎮(zhèn)而連邊將陰謀叵測僭勢顯成磔

辟以服上刑爰書具列逆狀誠如圣諭所謂首逆之

罪當先正者也賴宗社有靈圣明御世乾坤旋轉雷

電合章屬元兇已就誅夷凡黨附宜嚴區(qū)別若乃官

聯(lián)蹺跖人類豺狼懷私欲借兇鋒拱手隨蠲魁柄或

首發(fā)大難禍始教猱或倒身怙終勢成騎虎有如動

搖母后倡和逆封鐵券金章覆題恐后腴田甲第請

給爭先或引圣經以慫囗中傳或攘史職而殺直

筆墨缞朝襘忍比罪魁緹騎銀珰大興詔獄修睚囗

以殘軀命不難殺人媚奸供嚬笑而效爪牙總是酬

恩報怨至于一人而創(chuàng)祠幾地一事而諛頌連章祠

直省祠邊鎮(zhèn)祠京都未已也而且祠之國學頌碑文

頌奏章頌鄉(xiāng)錄未已也而且頌以絲綸此則圣諭所

謂首開諂附傾心擁戴及頻頻頌美津津不置者也

而又有徑竇旁通網羅密布腹藏鱗甲構青蠅貝錦

之讒意慘鏌釀白馬清流之禍即占風望氣莫可

端倪而覆雨翻云難逃指視斯又潛施鬼蜮之毒而

更巧避虎彪之名圣諭所謂雖未祠頌而陰行贊導

者也以上諸人罪案各殊法銓亦異或已經褫逐不

盡厥辜或謬附摧傷當追始禍遵明圣諭據法依律

無枉無徇期服天下后世之心三尺無私天誅不貸

四兇畢竄國憲用申惟是大憝既罹不赦之條而小

丑宜開自新之路臣等簡祠頌及部院開來諸臣或

事關題覆公牘列名或身在封疆委蛇濟事或城守

全于捍御或編摩效有劑調而又或生平材具自優(yōu)

囗歷猷勞蚤著圣諭所謂事本為公而勢不能已素

有才力而隨人點綴須當原其初心或可責其后效

咸與昭灑免臚姓名固明罰敕法之嚴條兼赦過宥

罪之寬政也臣等祇奉諭辭共矢公慎就事論事參

畫一之刑書以人治人肖本來之面目中涓衿弁畢

麗于科商販兵民姑置之外倘幸無掛漏可永示誡

懲寒亂臣賊子之心抒正氣忠魂之囗三章既約金

石不渝一面宏開葛藤永斷閉奸謀而安反側明刑

政而襄治平端在是已若夫加銜加蔭濫被恩施殿

工邊功尚需嚴核最可恨者先帝當彌留之日多官

僥橫拜之恩其天啟七年八月二十一日大工謝恩

并寧錦敘捷鹵簿告成三藩之國所有敘勞秩蔭悉

宜聽部削除尚寬矯旨之推求用廣原情之德意并

用附及以俟宸裁所有前項款分名姓及應得罪名

開具于后統(tǒng)惟鑒奪敕下遵行為此具本謹具奏聞

請究內監(jiān)疏         林俊

竊以內府嚴密之地內監(jiān)親近之臣而內庫之儲付

以監(jiān)守責亦專矣不謂王囗等大肆奸貪潛通陳俊

等恣意侵盜夫一時侵盜如是平時侵盜何如一起

事發(fā)如是各起事未發(fā)何如中間隱侵又有不可以

數(shù)計者夫當正德蠱極之時嘉靖起而應亨嘉之會

豹房等財物天意為中興積也而道路相傳多見侵

沒今被該廠訪出宜示大戒顧乃得送司禮監(jiān)奏請

發(fā)落夫以近日內臣有犯不付有司猶非大盜尚為

失刑今王囗等大盜豈容不付有司也成化間內使

張來保盜昭德宮財物奏據處決且累掌宮太監(jiān)亦

發(fā)海寧充軍夫昭德之財物猶私財也尚示大戒況

內府公家之積內而大禮外而大費皆于是乎出不

示大戒誠恐江河不足以實漏囗群盜效尤國計一

空其弊可勝道耶書云君曰辟曰宥臣曰勿辟勿宥

言不當徇君以為生殺唯當審輕重之宜此法官萬

世規(guī)也臣等為國守法豈容忍默以漏大奸乞將王

囗盧能等下之有司明正其罪太監(jiān)張得玉等及該

直守門守備內外官軍亦各查究如律庶群奸屏息

積弊一清矣

請罷內臣監(jiān)視疏      吳麟征

臣于前月二十九日陪祀山陵回伏讀邸報分遣內

臣兼理戶兵工三部及監(jiān)視宣府大同山西之命三

伏流涕中夜興嗟今何時乎關門未靖流寇狂行主

憂臣勞未獲一效皇上之有斯命豈得已乎責之司

農而不應責之司馬而不應責之司空而不應國家

隆禮重祿以養(yǎng)士何為乎為人臣者靦顏在位無國

士之報以致焦煩圣明不得已而有斯命甚矣諸臣

之過也豈獨三部邊鎮(zhèn)諸臣恥之凡百執(zhí)事無不恥

之夫內臣之禍前史載之詳矣曩者逆魏之患皇上

已目擊而正誅之矣近事昭然寧忘大戒臣竊揣圣

明之意哀民生之日蹙閔四方之多艱待旦不寐而

不得其術則曰且使之姑試之云爾且以愧在廷諸

臣之不敬共乃職者云爾策中官之新氣振外臣之

惰衰始可以救時事之萬一云爾然輾轉思之各邊

瘡痍轉輸不給一旦內臣銜命而出奔走供億保無

重費歟六卿為皇上股肱閫臣為皇上干城以下屬

吏皆皇上親自拔擢分職宣理內臣出而與之挈權

此位退遜則失正名之誼抗爭則乏和衷之雅體統(tǒng)

之間各以王命相臨保無水火歟雖然此猶其外者

小者非臣所亟臣所亟者祖宗立法之心與皇上法

祖之意也高皇帝正位二年即定內侍諸司職守敕

內官毋與外事諸司毋與內官文移來往嚴立刑罰

勒為永制且諄諄于戒未然防將來省小患小信夫

內官皆臣子也高皇帝全之如此其深而別之如此

其至豈以其職在禁宮不必奉承德意乎誠恐內外

之防不嚴冰霜之漸日見且無以內侍諸司任事之

思也肅皇帝首嚴百官通內侍之禁惟鎮(zhèn)守一事群

臣屢言未報后盡革之而人心大快度世祖之初意

未嘗不謂內侍服勤左右其用意忠戇予厚任必不

敢負迨熟審之而撤去恐晚莫若行所無事之為得

也由太祖言之有未然之防由世祖言之有已然之

戒皇上之心猶之二祖之心也未然已然之間獨無

有惕然大慮急圖舊典之率循者乎且國家官制大

小相維內外相察歷代建制推為莫及是以數(shù)圣相

承臣工戮力或有不及之難而無莫制之憂今兵食

重權天下所賴僅此幾事盡令內臣節(jié)制但聞為內

臣監(jiān)察之人而不聞監(jiān)察內臣之人即使幸而得當

庶事必舉臣之所憂尤有大者往時丑寅間之人心

大可見矣夫人臣通圣賢一經束修砥礪明主再三

選擇進而用之茍非大愚不肖孰肯自甘菲薄惟在

上鼓舞激功以生其廉恥之心設此命一行而望風

趨指巧者借以逃責卑者乘以僥寵交結之門開而

忠貞之路塞尤非皇上所以策厲臣下之淵思也臣

一介書生謬邀知遇新進寡昧言路非職但念少習

誦讀今始拜獻茍畏罪不發(fā)無以自容高厚伏愿皇

上酌列祖之訓采盈庭之言立正初命安輯群情臣

雖伏斧锧亦所甘心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岛县| 肥城市| 陆良县| 乌苏市| 九龙县| 剑川县| 枣强县| 潼南县| 陕西省| 敦化市| 芦溪县| 托里县| 永寿县| 兴化市| 方城县| 临安市| 瑞安市| 共和县| 封丘县| 商水县| 阜宁县| 佛教| 夹江县| 满洲里市| 乌什县| 尼木县| 剑河县| 柞水县| 安福县| 华亭县| 新闻| 双柏县| 桐柏县| 大洼县| 莎车县| 阿尔山市| 柯坪县| 阿合奇县| 苍山县| 民权县| 清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