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章

辨婦人各病脈證并治

師曰: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嘔,不能食,無寒熱,此為妊娠,桂枝湯主之;于法六十日當有此證;設有醫治逆者,卻一月;加吐下者,則絕之。

桂枝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姜三兩(切)大棗十二枚(劈)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此為癥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斷后三月衄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茯苓牡丹桃仁芍藥各等分

右五味,末之,煉蜜為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可漸加至三丸。

婦人懷孕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藏開故也,當以附子湯溫之。

附子湯方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兩人參二兩白術四兩芍藥三兩。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師曰: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產后續下血都不絕者;假令妊娠腹中痛者,此為胞阻,膠艾湯主之。

膠艾湯方

地黃六兩芎二兩阿膠二兩艾葉三兩當歸三兩芍藥四兩甘草二兩

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煮六味,取三升,去滓,納膠烊消,溫服一升,日三服。

婦人懷妊,腹中疞痛,當歸芍藥散主之。

當歸芍藥散方

當歸三兩芍藥一斤茯苓四兩白術四兩澤瀉半斤芎三兩

右六味,杵為散,取方寸匙,溫酒和,日三服。

妊娠,嘔吐不止,干姜人參半夏丸主之。

干姜人參半夏丸方

干姜一兩人參一兩半夏二兩

右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日三服,飲下。

妊娠,小便難,飲食如故,當歸貝母苦參丸主之。

當歸貝母苦參丸方

當歸四兩貝母四兩苦參四兩

右三味,末之,煉蜜為丸,如小豆大,飲服三丸,日三服。

妊娠,有水氣,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即頭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葵子獲苓散方

葵子一斤茯苓三兩

右二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匙,日三服,小便利則愈。

婦人妊娠,身無他病,宜常服當歸散,則臨產不難,產后亦免生他病。

當歸散方

當歸一斤黃芩一斤芍藥一斤芎一斤白術半斤

右五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匙,日再服。

妊娠,身有寒濕,或腹痛,或心煩,心痛,不能飲食,其胎躍躍動者,宜養之,白術散主之。

白術散方

白術芎蜀椒(去目汗)牡蠣各等分

右四味,杵為散,酒服一錢匙,日三服,夜一服。

婦人懷身七月,腹滿不得小便,從腰以下如有水狀,此太陰當養不養,心氣實也,宜瀉勞官,關元,小便利則愈。

問曰: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二者郁冒,三者大便難,何謂也?師曰: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故令病痙;亡血,復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

產婦郁冒,其脈微弱,嘔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頭汗出。所以然者,血虛而厥,厥則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虛下厥,孤陽上出,故頭汗出也。所以產婦喜汗出者,亡陰血虛,陽氣獨盛,故當汗出,陰陽乃復;大便堅,嘔不能食者,小柴胡湯主之。

小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黃芩三兩人參三兩甘草三兩半夏半升(洗)生姜三兩(切)大棗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郁冒病解,能食,七八日更發熱者,此為胃實,大承氣湯主之。

大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酒洗)厚樸半斤(炙去皮)枳實五枚(炙)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納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滓,納芒硝,更上微火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停后服。

產后腹中疞痛,若虛寒不足者,當歸生姜羊肉湯主之。

當歸生姜羊肉湯方

當歸三兩生姜五兩羊肉一斤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產后腹痛,煩滿不得臥,不可下也,宜枳實芍藥散和之。

枳實芍藥散方

枳實芍藥等分

右二味,杵為散,服方寸匙,日三服,麥粥和下之。

師曰:產后腹痛,法當以枳實、芍藥散;假令不愈,必腹中有瘀血著臍下也,下瘀血湯主之。

下瘀血湯方

大黃三兩桃仁二十枚(去皮尖)(庶/蟲)蟲二十枚(去足)

右三味,末之,煉蜜和丸,以酒一升,煮取八合,頓服之,當下血如豚肝。

產后七八日,無太陽證,少腹堅痛,此惡露不盡也;若不大便,煩躁,發熱,脈微實者,宜和之;若日晡所煩躁,食則譫語,至夜即愈者,大承氣湯主之。(方見前)

產后中風,數十日不解,頭痛,惡寒,發熱,心下滿,干嘔,續自微汗出,小柴胡湯主之。(方見前)

產后中風,發熱,面赤,頭痛,汗出而喘,脈弦數者,竹葉湯主之。

竹葉湯方

竹葉一把葛根三兩桔梗一兩人參一兩甘草一兩生姜五兩大棗十五枚(劈)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產后煩亂,嘔逆,無外證者,此乳中虛也,竹皮大丸主之。

竹皮大丸方

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

右五味,末之,棗肉和丸,如彈子大,飲服一丸,日三服,夜二服,有熱者倍白薇。

產后下利,脈虛極者,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主之。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方

白頭翁二兩黃連三兩柏皮三兩秦皮三兩甘草二兩阿膠二兩

右六昧,以水五升,先煮五味,取三升,去滓,納膠烊消,分溫三服。

婦人咽中如有炙臠者,半夏厚樸茯苓生姜湯主之。

半夏厚樸茯苓生姜湯方

半夏一升厚樸三兩茯苓四兩生姜五兩蘇葉二兩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分溫四服,日三服,夜一服,苦痛者,去蘇葉,加桔梗二兩。

婦人臟燥,悲傷欲哭,數欠伸,象如神靈所作者,甘草小麥大棗湯主之。

甘草小麥大棗湯方

甘草三兩小麥一升大棗十枚(劈)

右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婦人吐涎沫,醫反下之,心下即痞,當先治其吐涎沫,后治其痞,治吐宜桔梗甘草茯苓澤瀉湯;治痞宜瀉心湯。

桔梗甘草茯苓澤瀉湯方

桔梗三兩甘草二兩茯苓三兩澤瀉二兩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瀉心湯方

大黃二兩黃連一兩

右二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

婦人之病,因虛積冷結,為諸經水斷絕,血結胞門。或繞臍疼痛,狀如寒疝;或痛在關元,肌若魚鱗;或陰中掣痛,少腹惡寒;或引腰脊,或下氣街;此皆帶下。萬病一言,察其寒、熱、虛、實、緊、弦、行其針藥,各探其源,子當辨記,勿謂不然。

問曰:婦人年五十所,病下血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里急,腹滿,手掌煩熱,唇口干燥,何也?師曰:此病屬帶下,何以知之?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故唇口干燥也,溫經湯主之。

溫經湯方

吳茱萸三兩當歸二兩芎二兩芍藥二兩人參二兩桂枝二兩阿膠二兩牡丹皮二兩甘草二兩生姜二兩

右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日三服,每服一升,溫飲之。

經水不利,少腹滿痛,或一月再經者,王瓜根散主之。陰腫者,亦主之。

王瓜根散方

王瓜根三分芍藥三分桂枝三分(庶/蟲)蟲三枚

右四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匙,日三服。

婦人半產若漏下者,旋覆花湯主之;脈虛弱者,黃芪當歸湯主之。

旋覆花湯方

旋覆花三兩蔥十四莖新絳少許。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

黃芪當歸湯方

黃芪三兩當歸半兩

右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婦人陷經,漏下色黑如塊者,膠姜湯主之。

膠湯姜方

阿膠三兩地黃六兩芎二兩生姜三兩(切)當歸三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

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先煮六味,取三升,去滓,

納膠烊消,溫服一升,日三服。

婦人少腹滿,如敦狀,小便微難而不渴,或經后產后者,此為水與血俱結在血室也,大黃甘遂阿膠湯主之。

大黃甘遂阿膠湯方

大黃四兩甘遂二兩阿膠二兩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二味,取一升,去滓,納膠烊消,溫頓服之。

婦人時腹痛,經水時行時止,止而復行者,抵當湯主之。

抵當湯方

水蛭三十個(熬)虻蟲三干個(去翅足)桃仁三十個大黃三兩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不下更服。

婦人經水閉,臟堅癖,下白物不止,此中有干血也,礬石丸主之。

礬石丸方

礬石三分(燒)杏仁一分

右二昧,末之,煉蜜為丸,棗核大,納臟中,劇者再納之。

婦人六十二種風證,腹中氣血如刺痛者,紅藍花酒主之。

紅藍花酒方

紅藍花一兩

右一味,以酒一斗,煎減半,去滓,分溫再服。

婦人腹中諸病痛者,當歸芍藥散主之;小建中湯亦主之;當歸芍藥散見前。

小建中湯方

桂枝三兩芍藥六兩甘草三兩(炙)生姜三兩(切)大棗干二枚(劈)飴糖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

問曰:婦人病,飲食如故,煩熱不得臥,而反倚息者,何也?

師曰:此名轉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則愈,腎氣丸主之。

賢氣丸方

地黃八兩薯蕷四兩山茱萸四兩澤瀉三兩牡丹皮三兩茯苓三兩桂枝一兩附子一枚(炮)

右八味,末之,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溫酒下十五丸,日再服,不知漸增,至二十五丸。

婦人陰寒,蛇床子散主之。

蛇床子散方

蛇床子一兩

右一味,末之,以白粉少許,和合相得,如棗大,棉裹納陰中,自溫。

少陰脈滑而數者,陰中瘡也,蝕爛者,狼牙湯主之。

狼牙湯方

狼牙三兩

右一味,以水四升,煮取半升,去滓,以綿纏箸如繭大,浸湯瀝陰中,洗之,日四遍。

胃氣下泄,陰吹而喧,如失氣者,此谷道實也,豬膏發煎主之。

豬膏發煎方

豬膏半斤亂發三枚(如雞子大)

右二味,和膏煎之,發消藥成,分再服。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洮县| 东乡族自治县| 青海省| 怀宁县| 定西市| 中卫市| 额敏县| 罗山县| 宾阳县| 大关县| 商洛市| 逊克县| 西城区| 寻甸| 霍邱县| 满洲里市| 冀州市| 阳春市| 富锦市| 兴仁县| 东宁县| 靖安县| 乐清市| 万源市| 临泉县| 凤台县| 沙洋县| 黄梅县| 台中市| 瑞安市| 新河县| 任丘市| 高青县| 江达县| 华容县| 儋州市| 汉中市| 宁南县| 阳高县| 合川市| 南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