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章

辨瘀血吐衄下血瘡癰病脈證并治

病人胸滿、唇痿、舌青、口燥,但欲嗽水,不欲咽,無寒熱,脈微大來遲,腹不滿,其言我滿,此為有瘀血。

病人如有熱狀,煩滿,口干燥而渴,其脈反無熱,此為陰伏,是瘀血也,當(dāng)下之,宜下瘀血湯。

下瘀血湯方

大黃三兩桃仁二十枚(庶/蟲)蟲二十枚(去足)

右三味,末之,煉蜜和丸,以酒一升,水一升,煮取八合,頓服之,血下如豚肝愈。

膈間停留瘀血,若吐血色黑者,桔梗湯主之。

桔梗湯方

桔梗一兩甘草二兩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津,溫分再服。

吐血不止者,柏葉湯主之;黃土湯亦主之。

柏葉湯方

柏葉三兩干姜三兩艾葉三把

右三味,以水五升,取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

黃主湯方

灶中黃土半斤甘草三兩地黃三兩白術(shù)三兩附子三兩(炮)阿膠三兩黃芩三兩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心氣不足,吐血,若衄血者,瀉心湯主之。

瀉心湯方一

大黃二兩黃連一兩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

下血,先便而后血者,此遠(yuǎn)血也,黃土湯主之。(方見前)

下血,先血而便者,此近血也,赤豆當(dāng)歸散主之。

赤豆當(dāng)歸散方

赤小豆三升(浸令毛出曝乾)當(dāng)歸十兩

右二味,杵為散,漿水和服方寸匙,日三服。

師曰:病人面無色,無寒熱,脈沉弦者,必衄血;脈浮而弱,按之則絕者,必下血,煩而咳者,必吐血。

從春至夏衄血者,屬太陽也;從秋至冬衄血者,屬陽明也。

尺脈浮,目睛暈黃者,衄未止也;黃去睛慧了者,知衄已止。

問曰:寸口脈微浮而澀,法當(dāng)亡血,若汗出,設(shè)不汗出者云何?師曰:若身有瘡,被刀斧所傷,亡血故也,此名金瘡;無膿者,王不留行散主之;有膿者,排膿散主之,排膿湯亦主之。

王不留行散方

王不留行十分(燒)蒴藿細(xì)葉十分(燒)桑根白皮十分(燒)甘草十八分黃芩二分蜀椒三分(去目)厚樸二分干姜二分芍藥

二分

右九味,為散,飲服方寸匙,小瘡即粉之,大瘡但服之,產(chǎn)后亦可服。

排膿散方

枳實(shí)十六枚芍藥六分桔梗二分

右三味,杵為散,取雞子黃一枚,以藥散與雞黃相等,揉和令相得,飲和服之,日一服。

排膿湯方

甘草二兩桔梗三兩生姜一兩大棗十枚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溫服五合,日再服。

浸淫瘡,從口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

浸淫瘡,黃連粉主之。

黃連粉方

黃連十分甘草十分

右二味,搗為末,飲服方寸匙,并粉其瘡上。

諸脈浮數(shù),法當(dāng)發(fā)熱,而反灑浙惡寒,若有痛處,當(dāng)發(fā)其癰。

師曰:諸癰腫者,欲知有膿無膿?以手掩腫上,熱者,為有膿;不熱者,為無膿也。

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cuò),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shù),此為腸內(nèi)有癰也,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

薏苡附子敗醬散方

薏苡十分附子二分?jǐn)♂u五分

右三味,杵為末,取方寸匙,以水二升,煮減半,去滓,頓眼,小便當(dāng)下血。

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diào),時(shí)時(shí)發(fā)熱,自汗出,復(fù)惡寒,此為腸外有癰也;其脈沉緊者,膿未成也,下之當(dāng)有血;脈洪數(shù)者,膿已成也,可下之,大黃牡丹湯主之。

大黃牡丹湯方

大黃四兩牡丹一兩桃仁五十個(gè)冬瓜子半升芒硝三合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有膿者當(dāng)下膿,無膿者當(dāng)下血。

辨胸痹病脈證并治

師曰:夫脈當(dāng)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責(zé)其極虛也,今陽虛,知在上焦,胸痹而痛者,以其脈弦故也。

平人無寒熱,胸痹,短氣不足以息者,實(shí)也。

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寸脈沉遲,關(guān)上小緊數(shù)者,括萎薤白白酒湯主之。

括蔞薤白白酒湯方

括萎實(shí)一枚(搗)薤白半斤白酒七升

右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括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薤白括蔞半夏湯方

括萎實(shí)一枚(搗)薤白三兩半夏半升白酒一斗

右四味,同煮取四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心中痞,留氣結(jié)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者,枳實(shí)薤白桂枝厚樸括蔞湯主之;桂枝人參湯亦主之。

枳實(shí)薤白桂枝厚樸括萎湯方

枳實(shí)四枚薤白半斤桂枝一兩厚樸四兩括萎一枚(搗)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實(shí)、厚樸取二升,去滓,納諸藥,煮數(shù)沸,分溫三服。

桂枝人參湯方

桂枝四兩人參三兩甘草三兩干姜三兩白術(shù)三兩

右五味,以水一斗,先煮四昧,取五升,納桂枝,更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胸中氣塞,或短氣者,此胸中有水氣也,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皮枳實(shí)生姜湯亦主之。

茯苓杏仁甘草湯方

茯苓二兩杏仁五十個(gè)甘草一兩(炙)

右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服。

橘皮枳實(shí)生姜湯方

橘皮一斤枳實(shí)三兩生姜半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胸痹,時(shí)緩時(shí)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薏苡附子散方

薏苡十五兩大附子十枚(炮)

右二昧,杵為散,白飲服方寸匙,日三服。

胸痹,心中懸痛者,桂枝生姜枳實(shí)湯主之。

桂枝生姜枳實(shí)湯方

桂枝三兩生姜三兩枳實(shí)五枚

右三昧,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胸痹,胸痛徹背,背痛徹胸者,烏頭赤石脂丸主之,

烏頭赤石脂丸方

烏頭一兩蜀椒一兩附子五錢干姜一兩赤石脂一兩

右五味,末之,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增,以知為度。

胸痹,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時(shí),但欲飲熱者,旋覆花湯主之。

旋覆花湯方

旋覆花三兩蔥十四莖新絳少許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

胸痹,心下悸者,責(zé)其有痰也,半夏麻黃丸主之。

半夏麻黃丸方

半夏麻黃各等分

右二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小豆大,飲服三丸,日三服。

胸痹,心下痛,或有惡血積冷者,九痛丸主之。

九痛丸方

附子三兩狼毒四兩巴豆一兩(去皮心熬研如脂)人參一兩干姜一兩吳茱萸一兩

右六味,末之,蜜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強(qiáng)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二丸。

兼治卒中惡,腹脹痛,口不能言,又治連年積冷,流注,心胸痛,冷氣上沖,落馬,墜車,血疾等,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北省| 财经| 南平市| 泽库县| 天门市| 锡林浩特市| 原平市| 房产| 宜章县| 兴义市| 富平县| 竹山县| 华池县| 准格尔旗| 独山县| 新竹县| 东兴市| 长治县| 惠安县| 红河县| 中山市| 汉寿县| 上思县| 万盛区| 都江堰市| 徐州市| 图们市| 福海县| 孝感市| 江油市| 高州市| 定远县| 遵化市| 孟州市| 额尔古纳市| 长汀县| 张家界市| 鸡西市| 阜南县| 盐山县| 汕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