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方

通神丸 【《證治準繩》,下同】  治小兒大人,痢下膿血,里急腰重,臍腹疼痛。

沒藥 凈五露脂 乳香各一錢,俱細研炒 巴豆七枚,去心膜,壓出油

右四味同研令細勻,滴水為丸如粟米大,每服一粒,生木瓜研水下,不拘時候。

鲊湯丸 治小兒瀉痢五色膿血,如爛魚腸,并無大便,只是膿血,腸中攪痛。

粉霜 輕粉 硇砂各一錢 朱砂抄一錢匕 白丁香四錢 乳香半錢,別研 巴豆七粒,去油

右為末,蒸棗肉丸,每服嬰孩三丸如粟米大,二三歲如大麻子大,四五歲亦如麻子大,并旋(上絕下刀)成丸,煎鲊魚湯吞下,一日二服,間調胃氣藥與之。

地榆飲 治三十六種內下五色惡物,心神煩熱不止。

地榆 白茯苓 黃蘗炙,各一兩

右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分三服。

三霜丸 治小兒赤白或五色雜痢。

巴豆去皮,揀白色肥好者三錢研細,先用白綿絹包三二十重,次用紙包壓令油盡,取二錢,輕者為用 真輕粉 粉霜各二錢

右三味,同研勻極細,別取好黃蠟三錢,酒煮三二十沸,取出,去酒令凈,再熔入藥和之。如無煮酒,蠟亦堪用。和成劑,油單內盛。如服食,旋丸如小菉豆大,三歲以下如粟米大,每服二三丸,溫熟水下,量兒大小加減。

吉氏家傳方 治五色痢兼渴不止。

茯苓 宣黃連 黃蘗各等分

右件取黃蘗末,以漿水和面糊,良久和前二味為丸如菉豆大,三歲米飲下七丸。殺疳,熟水下五丸。

至圣丸

厚樸姜制 黃蘗以雞子白炙黃熟,干再上 當歸酒浸

右三味等分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小兒細丸,厚樸湯下,每服四十丸加減。

定粉散 治疳痢五色痢。

定粉 龍骨 黃丹煅,各二錢 訶子肉三個,煨熟

右為末,每服半錢,粥飲下。三歲以上半錢。

釀乳法 治小兒噤口痢。

厚樸 枳殼各五分 白朮 芍藥各半兩 滑石一兩 木通 陳皮 甘草各五分

右分四貼細研,桃仁七枚,水二盞半,取一盞,與母服。服時去宿乳,令盡為妙。

休息痢方 《肘后》治下痢經時不止者。

龍骨炙黃焦,搗服方寸匕

右,日三服即愈。

又方

龍骨四兩

右搗如小豆大,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冷之,分為五服,效。

保生信效松焙餅子 治一切塊癖積滯,氣血瘕聚等一二十年者。

細墨焙 芫花酢浸炒焦 青礞石 大戟 干漆炒 五靈脂 京三棱 蓬朮 密陀僧 橘皮 牡蠣燒,各半兩 大干棗十四個,燒 凈巴豆一兩,用濕紙裹燒紙焦而止 白丁香 硇砂研 蝱蟲去翅足 斑貓各一分

右同為細末,醋煮面糊丸如皂大,作餅子,記以所傷物煎湯、或面湯送下一丸,須以齒嚙咽之,其積漸漸移近下再服;再覺移下,更用一丸,其積自下。若尋常要宣轉,即以面湯下。血積塊癖,經血閉塞,大人小兒久痢膿血,休息惡痢皆治之。

玉命丹 治小兒久患赤白痢,及休息痢不止,腹肚虛鳴,日漸羸瘦,挦眉,多吃泥土,不食者。

硫黃研 密陀僧 黃丹各半兩 寒水石 白礬各研,二兩,以上入新瓦瓶,鹽泥固滴,煅赤研 麝香一字

右件六味研勻,以蒸餅為丸如小菉豆大,每服十粒,用烏梅甘草煎湯下,大小加減。忌生冷毒物鲊面等。

千金蠱毒痢方 治下血,狀如雞肝,腹中攪痛難忍,號蠱毒痢。

茜根 升麻 犀角各三兩 桔梗 黃蘗 黃芩各二兩 地榆 白蘘荷各四兩

右八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此蠱毒痢用之,小兒減服。

圖經治蠱痢方

側柏葉焙干為末 川黃連各等分

右二味同煎為汁,服之,以療小兒大腹,下黑血,茶腳色,或膿血如淀,所謂蠱痢,治之有殊效;又能殺五臟蠱。

圣惠蘘荷散 治小兒蠱毒痢不止,身體熱煩。

白蘘荷根 升麻各二兩 敗鼓皮一分,炙焦 炙草 干藍葉各半兩 赤芍 犀角屑,各三分

右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豉二七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黃連散 治小兒蠱毒血痢體瘦。

黃連一兩,微炒 敗鼓皮炙令焦 白頭翁 炙草 藍青各半兩 犀角屑 白蘘荷根 黃芩 茜根銼,各三分

右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犀角散 治小兒蠱毒血痢發盛,心神煩悶,腹脹不欲飲食。

犀角鎊屑 白蘘荷葉 地榆微炙 桔梗 蘇枋木各三分

右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嬰孺蘘荷根湯 治小兒蠱毒痢。

白蘘荷根 犀角屑,各八分 谷皮四寸,炙 升麻一錢 炙草四分 藍青一升 豉三合 芍藥七分

右以水四升,煮一升二合,二歲兒為三服。

嬰孺犀角煎 治小兒谷痢挾毒。

地脈草 黃連 葳蕤各十二分 黃蘗 竹茹 茜草各八分 蜜一升 人參六分 牡蠣一錢 梁州櫸皮十四分 干藍四分 犀角鎊屑 甘草各五分

右切,以水一斗,煮二升半,絞去滓,下蜜火上煎,余二升,一二歲一合,三四歲一合半,日二夜一,量與之。

張渙白頭翁散 治蠱毒痢及肛門脫出。

白頭翁 黃連微炒 茜根銼焙 蘇枋木 敗鼓皮炙令焦,各一兩 犀屑 地榆各半兩 炙甘草一分

右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六分,去滓服,量兒大小加減,乳食前。

地榆丹 消毒止痢。

地榆炙銼 黃連 干藍葉 川升麻各一兩 川楝子 苦楝根各半兩

右件搗羅為細末,軟飯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乳食前。

宣連丸 治毒痢。

宣連一錢,作散,用雞子清和作餅,瓦上焙再為末 肉豆蔻一個,去心臍,內入乳香紙裹火煨黃 朱砂研飛 木香各半錢 杏仁七粒,和皮燒 巴豆四粒,燒

右為末,醋和丸如蘿卜子大,陳米飲下七粒。赤痢,槐花湯下。

寶童方 治臟毒痢,為吃諸藥不愈者。

槐花半兩,炒 白礬一兩

右為末,每服一錢,用陳米飲下。

孔氏家傳方 治蠱。

薺泥根

右搗末,以飲服寸匕立瘥。一方,可入地榆、臭椿根同服。

雙金飲 治下痢赤白,晝夜頻數,及泄瀉經久。

大罌粟殼去蒂銼碎,用蜜水炒透,候干一兩 大川芎銼碎,醇醋炒透,候干半兩

右二味,再曬或焙為末,每服一錢至二錢,用糯米清湯,空心調服,或溫蜜湯下。

龍骨湯 【《千金》】  治少小壯熱,渴引飲下痢。

龍骨 甘草炙 大黃 赤石脂 石膏 桂心 寒水石 瓜蔞根各二兩

右八味,治下篩,以酒水各五合,煮二沸,去滓,量兒大小服之。

麥門冬湯 療少小夏月,藥大下后,胃中虛熱渴。

麥門冬去心 甘草炙,各四分 枳實炙 黃芩 人參各三分 龍骨六分

右六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溫服。

萬金散 治水瀉下痢,久不瘥者。

罌粟殼去蒂,二兩,一半銼醋蜜炒,一半生用 陳皮去白 甘草不去節,各二兩,半生半炙 烏梅一個

右碎,每服二錢,熱湯一盞,略煎二沸,去渣,空心溫服。

溫痢方 【《外臺》】  療小兒痢渴不徹,肚脹不能食。

訶梨勒皮六分 桑皮十分,炙末

右二味切,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分服之。

又方 【《子母秘錄》】  治小兒赤白痢渴,及得水吃,又嘔逆。

楮葉炙令香黃

右以飲漿半升,浸楮葉,使水綠色,然后去葉,以木瓜一個切,內葉汁中,煮二三沸,去木瓜,使暖,細細服。

圣惠黃芪散 治小兒痢渴,心胸煩悶,不欲飲食。

黃芪銼 麥門冬去心焙 黃芩炒,各三分 烏梅肉三枚,微炒 龍骨一兩 白朮土炒 黃連微炒,各半兩

右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黃芩散 治小兒痢渴不止。

黃芩 訶梨勒煨用皮 樗皮各半兩 瓜蔞根 黃連 當歸銼微炒,各三分 烏梅肉一分,微炒

右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當歸散 治小兒痢渴,腹內疼痛不止。

當歸微炒 黃連微炒去須 黃芪各三分 干姜炮制 甘草炙微赤,各五錢

右件藥搗粗羅為末,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龍骨散 治小兒痢渴,體熱煩悶。

白龍骨一兩 胡黃連半兩 茯神 人參 茅根 麥門冬去心焙,各三分

右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

藍葉散 治小兒痢渴,煩熱不止。

藍葉二分 赤茯苓一分 赤石脂煅,一兩 黃連微炒 冬瓜仁 醋石榴皮銼微炒,各半兩

右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蜜半茶匙,更煎三二沸,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地榆散 治小兒痢渴,或下五色惡物,心神煩躁不止。

地榆 白茯苓 黃蘗微炙,各一兩

右件搗粗羅為末,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黃連散 治小兒痢渴煩熱,吃水不知足。

黃連微炒 牡蠣粉各半兩 烏梅肉微炒 炙草 訶梨勒煨用皮,各一分

右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櫸皮散 治小兒痢渴不止。

櫸皮一兩 瓜蔞根 茯苓各三分 人參半兩

右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粟米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甘草散 治小兒痢渴不止。

炙草 烏梅肉微炒,各一兩 訶梨勒二枚,煨用皮

右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姜少許,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黃芩丸 治小兒痢渴不止,壯熱腹痛。

黃芩 瓜蔞根 黃連微炒 當歸微炒,各三分 臭樗株皮炒微黃 訶梨勒煨用皮,各半兩 烏梅肉五枚,微炒

右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菉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太醫局人參散 調中和氣,止嘔逆,除煩渴。治昏困多睡,乳食減少;及傷寒時氣,胃氣不順;吐利止后,躁渴不解。

人參 白茯苓各一兩 南木香 甘草炙 藿香葉各一分 干葛二兩

右件為末,每服一錢,水一中盞,煎七分,去滓放溫服,不計時候。

嬰孺子芩湯 治小兒大熱痢,兼渴憎寒。

子芩 枳殼炒 黃蘗各四分 石膏十二分 竹葉切,一升 櫸皮十分 人參七分

右以水五升,煮一升六合,七歲兒為三服,四五歲兒為四服,以次量與之服。

瓜蔞湯 治小兒有熱不調,渴痢。

瓜蔞 知母 人參 茯苓各六分 黃蘗四分 黃芩 櫸皮各十分 甘草三分

右以水五升,煮一升半,五六歲兒為三服。

冬瓜湯 治小兒渴不止,痢不住。

冬瓜八合 瓜葉十二分 茯苓 知母各八分 麥門冬五分 粟米二合半

右,水五升,煮一升四合,新布絞去滓,量兒與之。

張渙健胃散 治泄瀉身熱煩渴。

厚樸姜制 川黃連 肉豆蔻各一兩 縮砂仁 干姜炮 白朮炮 木香各半兩

右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姜、粟米少許,煎至五分,去滓溫服。

碧香丹 治小兒吐痢后大渴不止,不得眠睡,甚則成疳。

天竺黃 龍骨煅飛研細 不灰木燒赤放冷 赤石脂各一兩,為末 膩粉 定粉 鉛白霜 細蛤粉各一兩,并細研

右件通拌勻,入麝香半兩同研勻,滴水和丸如雞豆大,每服一粒至兩粒,用蚌螺兒兩個研細,沸湯浸,水沉極冷,化下。大渴即與服,神效。

寶鑒竹茹丸 治小兒渴瀉。

黃連一兩,好者銼作塊子,一一相似,茱萸一兩,二味相和,滴蜜炒令赤色,去茱萸

右件為末,薄荷為丸如蘿卜子大,每服十丸,竹茹煎飲吞下。

人參白扁豆湯 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吐瀉渴欲飲水,及小兒虛熱煩躁。

人參 白扁豆去皮炒熟 白朮 茯苓各一兩 罌粟子 甘草炙 山藥各半兩

右為末,每用二錢,水一盞,入姜二片,棗半個,同煎至七分,通口服。如腹疼痛,加紫蘇煎。小兒虛熱,加薄荷同煎。

吉氏家傳方 治五痢吃湯不徹,肚脹不食。

訶子皮 桑白皮各六錢

右,水二升,煎三合,服之立瘥。

吉氏六神丸 治疳瀉渴飲無度。

使君子去殼 訶子肉去核 木香 丁香 豆蔻以面裹此三味,慢火煨,候面熟為度,各半兩 蘆薈一兩

右件為末,棗肉丸如菉豆大,每服三五丸,米飲吞下。

圣惠黃連散 治小兒久赤白痢不止,腹痛羸弱,不欲飲食。

黃連一兩,去須微炒 木香 凈艾葉微炒 厚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熱 干姜炮制 龍骨各半兩 當歸微炒 牛角(角思)灰各三分 烏梅肉一分微炒

右件細末,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黃蘗丸 治小兒久白痢,腹脹(疒丂)痛。

黃蘗微炙炒 當歸銼微炒,各一兩

右件藥搗羅為末,煨大蒜和丸如菉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木香散 治小兒久赤白痢,腹脅疼痛。

木香 訶梨勒煨用皮臭樗株皮微炙 木賊 黃連去須微炒,各半兩

右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

肉豆蔻散 治小兒久赤白痢,腹內(疒丂)痛,全不思食,漸至困羸。

肉豆蔻三枚,去殼 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厚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為度 當歸 黃牛角(角思)炙微焦 地榆 黃連微炒,各半兩 干姜一分,炮裂銼

右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張渙順胃丹 治瀉痢蠱煩腹痛。

高良姜 干漆 肉桂各一兩 白朮炒 肉豆蔻仁各半兩

右件搗羅為細末,白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粟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建中丹 治泄注不止,腹痛多啼。

胡椒 蓬莪朮 肉豆蔻各半兩 全蝎一分

右件為細末,白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

九鑰衛生固氣丸 療小兒脾胃虛怯,泄瀉腹痛。

大肉豆蔻一枚,劈破填滴乳香一塊

右用酵面裹,慢火內煨,候面熟為度,去面不用,將肉豆蔻乳香同為細末,面糊和丸如菉豆大,每服二十丸,乳食前,米飲下。

張氏圣餅子 治小兒久痢腹痛,脫肛下血。

神曲一兩 膩粉一錢

右件二味拌合令勻,后以雞子清調拌上件藥,稀稠得所,捏作餅子,如錢大小,于火上炙令黃熟,每服一餅,于早晨空心同油餅吃之,后進飲少許。

吉氏紫霜丸 治小兒久積,胸高羸瘦,赤白痢疾,肚腹痛甚。

丁頭代赭石半兩,火煨五遍,酢淬五遍 乳香 杏仁二七粒,取霜 朱砂 廣木香各一錢 宣黃連一分,去頭 輕粉半錢 麝香少許 肉豆蔻二個,面包炮 巴豆十粒,取霜

右為細末,稀面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五丸,紫蘇飯飲吞下。

外臺劉氏方 療小兒利后虛,手足心熱,利終未斷,亦可服之。

橘皮 生姜各三分

右二味切,以牛乳半升,煎取四合,去滓,分溫服之。

圣惠桔梗丸 治小兒久痢不斷,肌體羸瘦,食不消。

桔梗去蘆頭 神曲微炒,各一兩 麥芽 白朮 烏梅肉微炒 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令香黃 人參去蘆頭 赤石脂 黃芩 龍骨 桂心 甘草微炒赤銼,各半兩 黃連一兩半,去須微炒 黃雌雞骨一具,洗凈去肉,酒浸一宿炙令黃

右件藥搗羅為末,煉蜜丸如菉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雄黃散 治小兒久痢不瘥,羸瘦壯熱,毛發干焦,不能飲食。

雄黃 蘆薈 青黛 朱砂 熊膽 麝香各研 龍膽去蘆頭 黃連去須微炒 黃蘗銼微炒 當歸銼微炒 白芷 細辛 甘草炙,各一分 蚱蟬七枚,去足 干蝦(蟲麻)一兩,涂酥炙令黃焦

右件藥搗細羅為散,入前研藥,更研令勻,每服以井花水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雞子粥 治小兒下痢不止,瘦弱。

雞子一枚 糯米一合

右煮粥,臨熟破雞子相和攪勻,空腹入少酢食之。

張渙龍骨湯 治小兒痢久成疳,漸漸黃瘦。

龍骨煅 訶梨勒皮炮 赤石脂煅,各半兩 酸石榴皮炒黃 木香 使君子仁各一分

右件搗羅為細末,每服半字至一錢,點麝香湯調下。

惠濟塌氣散

茴香 白牽牛 甘草各炒 木香各一錢

右為末,每服半錢,紫蘇湯下。

止渴圣效散 治小兒因吐利氣虛,津液減耗,生疳煩渴,飲水不休,面腫腳浮,腹大頭細,小便利白,全不吃食。

干葛 香白芷各二兩。一兩炒黃,一兩生用 細墨 黃丹各二兩,俱一兩炒紫色,一兩生用

右同為細末,每服半錢,倒流水調下。

張渙蕪荑丹 治小兒久痢頻并,大腸虛冷,肛門脫出。

白蕪荑微炒 鱉耳涂酥炙黃 蝸牛皮炙焦 磁石燒醋蘸七遍,水飛細研,各一兩 蚺蛇膽 黃連去須微炒,各半兩

右件搗羅為末,用軟飯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粥飲下,量兒大小加減,乳食前。

妙應散

莨菪子淘去浮者炒黑 天臺烏藥各半兩 白面一分 龍腦半錢

右件都拌勻,每服一字,蜜湯調下,乳食前。

曾氏薄荷散 治陽證脫肛。

薄荷和梗 骨碎補去毛,各半兩 甘草二錢半 金罌刺根七錢半

右銼碎,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無灰酒一大匙,煎七分,空心溫服,或無時。

聚寶象豆丸 治諸痢脫肛。

榼藤子一名象豆,出廣南山林間,如通草藤紫黑

右一味為末,每服二錢,血痢熱酒調下,三服必效;白痢打破取仁子碎碾,銀器中慢火炒黃褐色,碾細羅一兩遍后,若帶白時,再炒褐色為末,宿蒸餅湯浸卻,握干和圓豌豆大,略焙干,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倉米飲溫下,空心食前服,痢瘥即止。蟲毒五痔,小兒脫肛,并可為末,酒調下,立愈。

茅先生方

破故紙一兩,于瓦土焙干為末 每服一字或半錢,米飲調下,吳茱萸末亦可。

嬰孺方

黃連 黃蘗二味為末 蜜丸桐子大,飲下三丸,日三四服。

莊氏方

干蓮蓬焙干為末 米飲調下一二錢。

湯氏方 治大腸虛弱,肛門脫下。

龍骨 訶子煨去核,各一兩 沒石子大者,二枚 罌粟殼去核,酢涂炙二錢

右為末,白湯點服。仍用蔥湯熏洗令軟,款款以手托入,用新磚瓦燒紅,以酢澆之,氣上即用腳布七雙重壓定,使熱氣上透,不可過熱,令病者以臀坐于布上,如覺布溫即減之,以常得溫熱為度,并常服前藥。

潔古五倍子散 治小兒脫肛。

五倍子 地榆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空心米飲調下。

錢氏赤石脂散 治小兒因利后努躽,氣下推出肛門不入。

真赤石脂 伏龍肝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用五分,敷肛頭上,頻用按入。

曾氏蟠龍散 治陽證脫肛。

干地龍蟠如錢樣者佳,一兩 風化(石卜)硝二錢

右為細末,仍和勻,每以二錢至三錢。肛門濕潤,干涂;或干燥,用清油調涂。先以荊芥、生蔥煎水,候溫浴洗,輕輕拭干,然后敷藥。

伏龍肝散 治陰證脫肛。

伏龍肝一兩 鱉頭骨一具 百藥煎二錢半

右三味,焙研為末,每服一錢至三錢,濃煎紫蘇湯,候溫和,清油調涂患處,并如前法,浴洗拭干,方上藥。

又方 治小兒脫肛。

五倍子為末 量多少摻患處,以物襯手揉入。切忌食發風毒物。

又方 脫肛治法。

蒲黃一兩 豬脂二兩 煉豬脂和蒲黃成膏,涂腸頭上,即縮入。

水圣散 治小兒脫肛不收。

浮萍草不以多少

右杵為細末,干貼患處。

濇腸散 治小兒久痢,大腸頭脫出不收。

訶子炮 赤石脂 龍骨各等分

右為末,臘茶少許,和藥摻腸頭上,絹帛揉入,又治痢,米湯調。又方治脫肛,五倍子為末,入茶,依前方用。

勝雪膏 治隨腸番花鼠奶等痔,熱痛不可忍,或已成瘡者,并皆治之。

片腦 風化硝

右各半字,用好酒少許研成膏子,涂之,隨手輒愈。

又方 治小兒脫肛不收。

連翹不以多少,洗凈為細末 先以鹽水洗,后用藥末時時干敷脫肛上,立瘥。

萆麻膏 治暴患脫肛。

萆麻子一兩

右件杵爛為膏,捻作餅子兩指寬大,貼顖上。如陰證脫肛,加生附末、蔥、蒜同研,作膏貼之。

朱氏家傳方 治小兒脫肛。

磁母石

右以石碾為末,面和為丸如菉豆大,熟水下五七丸,后以磨刀水洗脫肛處,立效。

又方

東北方陳壁泥土

右湯泡,先洗下,后熏上。

保生方 治久病腸風痔漏,腸出不收,至有出數寸者,苦楚良極。小兒久瀉痢,亦多此疾。

五倍子四兩 以水五升,煎湯一沸,投入(石卜)硝四兩,通手淋洗,至水冷即止。若覺熱痛,即津唾調熊膽涂之,痛即止,當漸收。甚者不過淋洗三五次收盡。竊詳此藥,(石卜)硝能軟,五倍子能收,二物相須以為用也。或更以干螂蛛末摻之,乘熱軟帛揉入尤妙。摻干蝴蛛者,與葛氏方同。

九鑰衛生方 治小兒脫肛。

香附子 荊芥穗各等分

右同為粗末,每用三匙,水一大碗,煎十數沸淋洗。

苦參湯 治脫肛并痔。

枳殼 黃連 大黃 甘草 荊芥 苦參 赤芍藥 黃芩各等分

右銼散,每用五錢,以車前子、茅草同煎熏洗。

單方

治少小洞注下痢:蒺藜子二升搗汁,溫服,以瘥為度。 【《千金方》,下同】

又:取酸石榴燒灰末,服半錢匕,日三。

又:取木瓜汁飲之。

又:炒倉米末飲服。

又:狗頭骨燒灰,水和服之。

又:羊骨灰、鹿骨灰二味,并水和服之,隨得一事即用之。

又:炒豉令焦,水淋汁服之,神驗。冷則酒淋服。

又:五月五日百草霜末吹下部。

又:小兒赤白滯下,用薤白一把,豉一升,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又:柏葉、麻子末各一升,以水五升,煮取三沸,百日兒每服三合。

又:搗榴汁服之。

又:燒蜂房灰,水和服之。

又:亂發灰、鹿角灰二味等分,三歲兒以水和服三錢,日三。

治小兒赤白痢:用白蘘荷根汁、生地黃汁各五合,二味微火上煎一沸,服之。

又:服生地黃汁一合。

又:五月五日,蝦蟆灰飲服半錢匕。

治小兒熱痢:煮木瓜葉飲之。

治小兒冷痢:蓼葉搗汁,量兒大小與之。一方作芥菜。

又:搗蒜敷足下。

治小兒暴痢:小鯽魚一頭燒灰服之。

又:燒鯉魚骨服之。一方作龍骨。

又:赤小豆末,酒和涂足下,日三度,油和亦得。

治小兒蠱毒痢:藍青汁一升二合,分為四服。

治小兒渴痢:搗冬瓜汁飲之。

小兒瘧痢:用雞膍胵黃皮燒存性,乳服。男用雌,女用雄。

治小兒久痢膿濕(上匿下蟲):艾葉五升,以水一斗,煮取一升半,分為三服。

小兒下痢,腹大且堅:用多垢故衣帶切一升,水五升,煮一升,分三服。

小兒泄痢噤口:大蒜搗貼兩足心,亦可貼臍中。

小兒下痢赤白:用麻油一合,搗和,蜜湯服之。 【《外臺方》,下同】

小兒疳痢困重者:用樗白皮搗粉,以水和棗作大餛飩子,日曬少時,又搗,如此三遍,以水煮熟,空肚吞七枚,重者不過七服。忌油膩熱面毒物。

又方:用樗根濃汁一蜆殼,和粟米泔等分灌下部,再度即瘥,其效如神。

小兒洞痢:柏葉煮汁代茶飲之。 【《經驗方》】

小兒久痢:沒石子二個,熬黃研末,作餛飩食之。 【《宮氣方》】

小兒下痢赤白,及水痢:云母粉半兩,煮白粥調食之。 【《食醫心鑒》】

小兒白痢:用陳北艾四兩、干姜炮三兩為末,酢煮倉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永類方》】

小兒久痢,水谷不調:枳實搗末,飲服一二錢。 【《廣利方》】

小兒熱痢:嫩黃瓜同蜜食,十余枚良。 【《海上名方》】

小兒白痢似魚凍者:白鴨殺取血,滾酒泡服,即止也。 【《摘元方》】

小兒血痢:馬齒莧菜杵汁三合煎沸,入蜜一合和服。 【《心鏡》】

小兒下痢赤白:用巴豆煨熟去油一錢,百草霜二錢研末,飛羅面煮糊丸黍米大,量兒用之。赤用甘草湯,白用米湯,赤白用姜湯下。【《全幼心鑒》】

小兒血痢:梁州櫸皮二十分炙,犀角十二分,水三升,分三服取瘥。 【《古今經驗方》】

小兒秋痢:以粳米煮粥,熟時入干柿末,再煮三兩沸食之,奶母亦食之。 【《食療方》,下同】

小兒下痢赤白:雞腸草搗汁一合,和蜜服甚良。

小兒刮腸噤口痢疾,閉目者至重:精豬肉一兩,薄切炙香,以膩粉末半錢鋪上令食,或置鼻頭聞香,自然要食也。【《活幼口議》】

小兒疳痢,羸瘦多睡,坐則閉目,食不下:用蚺蛇膽豆許二枚,煮通草汁研化,隨意飲之,并涂五心下部。【《楊氏產乳》】

治小兒赤痢:搗青藍汁二升,分四服。 【《本事方》,下同】

治小兒屎血:用甘草五分,以水六合,煎取二合,去滓,一歲兒一日服令盡。

小兒蠱痢:生芐汁一升二合,分三四服,立效。 【《子母秘錄》,下同】

小兒下痢赤白作渴,得水又嘔逆者:構葉炙香,以飲漿半升,浸至水綠,去葉,以木瓜一個切納汁中,煮二三沸,細細飲之。

小兒痢下赤白,體弱大困者:麻子仁三合,炒香研細末,每服一錢,漿水服立效。

小兒下痢赤白多時,體弱不堪:以宣連用水濃煎和蜜,日服五六次。

小兒下痢:用羚羊角中骨燒末,飲服方寸匕。

小兒下痢:林檎、構子同杵汁,任意服之。

小兒赤痢:搗青藍汁二升,分四服。

小兒無辜疳,下痢赤白:胡粉熟蒸熬令色變,以飲服半錢。

小兒丹煩:柳葉一斤,水一斗,煮取汁三升,洗赤處,日七八度。

小兒水痢,形乏不勝湯藥:白脂石半兩研粉,和白粥空肚食之。

小兒夏秋間患痢:用京芍藥、藿香葉、赤茯苓、陳皮各三分,澤瀉、蘇葉、葛粉各四分,甘草一分,生姜三片,同煎。【《窮鄉便方》,下同】

服前藥后,如腹中痛,晝夜無度,下痢紅白:用車前子、木通、枳殼、黃連各四分,條黃芩小者四分,白芍藥生用、檳榔各三分,甘草一分,姜皮、燈心煎服;此不止,用香連丸。

針灸

《千金方》曰:小兒脫肛,灸頂上旋毛中三壯,即入。又灸尾翠骨三壯。又灸臍中隨年壯。

《圣惠方》曰:治秋深冷痢不止者,灸臍下二三寸動脈中三壯,炷如麥。

《古今醫統》曰:小兒脫肛,灸神關[神關 疑當作「神闕」。]三壯,禁針,神關一名氣舍,當臍中。或針脊中五分,禁灸。脊中一名神宗,一名脊俞,在十一椎節下間。俛而取之。

小兒脫肛,灸百會、龜尾。

《證治準繩》曰:小兒脫肛者,灸臍中三壯。

小兒脫肛久不瘥,及風癎中風,角弓反張,多哭,言語不擇,發無時節,盛即吐沫者,取百會一六,灸七壯。在鼻直入發際五寸,頂中央旋毛中,可容炷如小麥大。

醫案

《儒門事親》曰:一宦家小兒病痢,自郾頭車,載之朱葛寺,入門而死。戴人曰:有病遠行,不可車載馬駝。病已擾矣,又以車動搖之,是為重擾,宜即死。

萬氏《幼科發揮》曰:一兒五歲病痢,醫用藥治之,痢轉甚,其脾胃中氣下陷也。予用參苓白朮散調之,十日痢止。予辭歸。有惑者謂其父曰:無積不成痢。富家之子,多是肉積。吾有阿魏嘗用治痢有效。父惑而聽之,乃以阿魏作丸如小豆大,連服三丸,其子昏睡。予至,以服阿魏丸告予。予驚曰:阿魏雖去肉積,大損元氣,令郎脾胃已弱,豈可服之?父曰:病安而喜睡,未醒也。予謂乳母叫之,則目露睛,氣已絕矣。

一小兒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腹時痛,用黃連丸而痊。后傷食,復變痢,欲嘔少食,用五味異功散加木香三分、黃連二分、吳茱萸一分,數劑而愈。

一小兒患痢,口干發熱,用白朮散煎與恣飲,時以白朮散送香連丸而安。

一小兒久痢,里急后重,欲去不去,手足并冷,此胃氣虛寒下陷也,用補中益氣湯加木香、補骨脂,倍加升麻、柴胡而愈。

一小兒久痢,作渴發熱,飲湯,用白朮散為主,佐以人參二兩、黃連一兩,炒黑為丸,時服數粒,盡劑而痊。

一小兒作瀉不乳,服克伐之劑,變痢,腹痛后重,余用補中益氣湯送香連丸,又用香砂助胃膏、六君子湯而愈。

一小兒傷乳食,不時嘔吐,雜用消導之藥,變痢不止,先用六君、木香漸愈,后用七味白朮散而痊。

一小兒傷乳食,吐瀉變赤痢,后重腹痛,先用香連丸而愈。又乳食過多腹痛,先用保和丸一服痛止,又用五味異功散加木香二劑而愈。

一小兒下痢,腹痛陰冷,小便短少,用五味異功散加肉豆蔻頓愈。復作嘔吐咽酸,或用巴豆之藥,連瀉五次,飲食頓減,手足并冷。余用五味異功散加木香、干姜,飲食少進;倍用干姜,又四劑,手足溫和而痢亦痊。

一小兒痢后,腹脹作嘔,大便不實,小便不利,諸藥不應。余先用五味異功散加木香、肉果數服,二便少調;又數劑諸證少愈;用八味丸補命門之火,腹脹漸消;用金匱加減腎氣丸,諸證頓退;又用四君子、升麻、柴胡而全安。

一小兒患痢,喘嗽不已,此肺氣虛也,用六君子加木香為末,每服錢許,以人參陳米姜湯調服,即睡,乳食少進;又二服而喘嗽頓安,乃用四君子湯而痊。

一小兒痢后發熱煩躁,用四君、當歸、升麻、柴胡頓安,又用補中益氣湯而愈。又傷食作瀉,前證復作,吞酸,先用異功散加吳茱萸、木香為末,二服吞酸悉止,乃去茱萸、木香治之而安。

一小兒痢后煩躁作渴,面赤,脈大按之如無,此血脫煩躁也,先用當歸補血湯,又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當歸而安。又傷食作瀉不已,復煩躁,用異功散為主,佐以八珍湯而安。

喻昌《寓意草》曰:葉茂卿幼男病痢噤口,發熱十余日,嘔噦連聲不斷,診其關脈,上涌而無根,再診其足脈,亦上涌而無根。謂其父曰:此非噤口痢之證,乃腎氣將絕之證也。噤口痢者,虛熱在胃,壅遏不宣,故覺其飽而不思食,治宜補虛清熱兩法。此因苦寒之藥所傷,不能容食,治惟有顓顓溫補一法而已。于是以理中湯連投二劑,不一時痢下十余行,遍地俱污。茂卿恐藥不對證,求更方。余曰:吾意在先救胃氣之絕,原不治痢。即治痢,人之大小腸盤迭腹中甚遠,雖神丹不能遽變其糞,今借藥力催之速下,正為美事,焉可疑之?遂與前藥連服二日,人事大轉,思食不噦,痢勢亦減,四日后止便糟粕,以補中益氣調理旬日全安。此可見小兒之痢,縱啖傷胃者多,內有積熱者少,尤不宜輕用痢疾門中通套活法也。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泰县| 如东县| 永胜县| 普定县| 松溪县| 什邡市| 五台县| 上思县| 宜兰市| 郑州市| 共和县| 翼城县| 泰和县| 阆中市| 榆林市| 阳城县| 邵武市| 黄浦区| 成武县| 水富县| 德格县| 安龙县| 咸阳市| 巩义市| 通化市| 义乌市| 应城市| 六枝特区| 洛南县| 潜江市| 襄汾县| 通渭县| 碌曲县| 怀化市| 日照市| 泰顺县| 隆尧县| 广德县| 什邡市| 吉林省| 策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