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方

荊防敗毒散 【《良方》,下同】

荊芥穗 防風 羌活 獨活 柴胡 前胡 川芎 枳殼 桔梗 茯苓各一兩 甘草五錢

每服一兩,加生姜三片,薄荷少許,煎。

清咽利膈湯 治積熱咽喉腫痛,痰涎壅盛。

金銀花 防風 荊芥 薄荷 桔梗 黃芩炒 黃連炒,各錢半 山梔炒 連翹各二錢 元參 大黃煨 (石卜)硝 牛蒡子研 甘草各七分

作一劑,水二鍾,煎一鍾,食后服。本方去金銀花,名清心利膈湯,治同。

金鑰匙 【《三因方》】  治喉閉纏喉風,痰涎壅塞,甚者水漿難下。

焰硝兩半 硼砂五錢 腦子一字 雄黃二錢 白僵蠶一錢

各另為末,和勻,以竹管吹患處,痰涎即出。如痰雖出,咽喉仍不消,急針患處,去惡血。

涼膈散 治喉痹。

黃芩酒炒 梔子炒 薄荷各一兩 連翹四兩 大黃酒浸 芒硝 甘草各二兩 共為末,每服五錢。

防風通圣散 治喉痹喉癰。

防風 川芎 當歸 白芍藥 大黃生 芒硝 連翹 薄荷 麻黃 白朮 梔子炒黑 荊芥各五錢 石膏 桔梗 黃芩各一兩 滑石三兩 甘草二兩

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三片,煎六分,溫服。

補中益氣湯 治前證屬氣虛者。

黃芪一錢五分 人參 制甘草各一錢 白朮 當歸 陳皮 柴胡各五分 升麻三分

姜棗水煎。

四物湯 治前證屬血虛者。

當歸酒洗 熟地黃各三錢 川芎酒洗,一錢半 白芍藥酒炒,二錢

右水煎,溫服。

破棺散 治喉痹喉癰。

大黃二兩,半生半熟 芒硝 甘草各一兩

右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半丸,食后茶清溫酒任化下。童便半盞,研化服亦得。忌冷水。

清胃散 治胃經濕熱,牙齒咽喉腫痛,或牽引頭腦,或面發熱,并治之。

當歸身酒拌,一錢 黃連 生地黃酒拌,各二錢 牡丹皮一錢五分 升麻二分

作一劑,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

荊芥湯 治咽喉腫痛,語聲不出,咽之痛甚。

荊芥半兩 桔梗二兩 甘草一兩

右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三片,煎六分,去滓溫服。

碧雪 治一切積熱,口舌生瘡,心煩喉閉,及牙齒齒齦作痛。

芒硝 青黛 寒水石煅 石膏煅,研飛 (石卜)硝 馬牙硝 甘草 滑石各二兩

將甘草煎湯二升,入諸藥再煎,用柳枝不住手攪,令消熔,入青黛和勻,傾砂盆內,候冷結凝成霜,取霜研為末,每用少許含化咽津。如喉閉不能咽下,用竹管吹藥入喉中。

破關丹 治乳蛾喉閉,纏喉風等證。

硼砂末,五錢 霜梅肉一兩,搗爛

右二味,和勻,丸芡實大,每服一丸,噙化咽下;內服荊防敗毒散。

半夏桂枝甘草湯 治暴寒中人咽痛。

半夏 桂枝 甘草各二錢半

水二盞,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漸漸呷之。

解毒雄黃丸 治纏喉風及急喉痹,卒然倒仆,牙關緊急,不省人事。

雄黃研 郁金各一兩 巴豆去皮,出油,十四枚

右為細末,酢煮,面糊為丸如菉豆大,熱茶清下七丸,吐出頑痰,立蘇。未吐再服。如至死者,必心頭猶熱,灌藥不下,即以刀尺鐵匙斡開口灌之,下咽無有不活。如小兒驚熱痰涎壅塞,或二丸三丸,量大小加減。一法用雄黃丸三粒,酢磨化灌之尤妙,其痰立出即瘥。

小續命湯 治喉痹喉癰。

麻黃去節 人參 條黃芩酒炒 白芍藥酒炒 川芎酒洗 防己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 桂枝 甘草各一錢 防風 附子去皮臍,炒,各五分

右水煎服。

玉鑰匙 治風熱喉痹及纏喉風。

焰硝一兩半 硼砂半兩 白僵蠶二錢五分 腦子一字

右為末,以竹管吹半錢入喉中,立愈。

玉屑無憂散 治纏喉風咽喉疼痛,語聲不出,咽物有礙;或風涎壅滯,口舌生瘡,大人酒癥,小兒奶癖;或悞吞骨屑,哽塞不下。

元參 貫眾 滑石研 砂仁 黃連 甘草炙 茯苓 山豆根 荊芥穗各半兩 硼砂一錢 寒水石煅,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干摻舌上,以清水咽下。此藥除三尸,去八邪,辟瘟療渴。

甘露飲 治咽喉腫痛。

枇把葉刷去毛 熟地黃 天門冬 枳殼麩炒 山茵陳 生地黃 麥門冬 石斛 制甘草

右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后臨臥。小兒一服分兩服,量歲數加減與之。

碧玉散 治心肺積熱上攻,咽喉腫痛閉塞,水漿不下,或喉痹、重舌、木舌腫脹,皆可服。

青黛 盆硝 蒲黃 甘草各等分

右為細末,研勻,每用少許,吹入咽喉內,細細咽下。若作丸,用砂糖為丸,每兩作五十丸,每服一丸,噙化咽下。

防風散 治咽喉腫痛,虛者少用,實者多用。

防風去蘆,一兩 羌活 僵蠶炒 白藥子蜜炙 硼砂 荊芥 黃藥子 大黃濕紙包煨,令香熟 細辛 川芎 紅內消 山豆根 郁金 甘草各半兩 牙硝三錢 薄荷半斤

右為細末,研薄荷汁同蜜少許調,每服一匙,不拘時服。

追風散 治咽喉腫痛。

黃丹 (石卜)硝 牙皂角煅 砂仁殼煅灰,各半兩

右為細末,每用少許,以鵝毛蘸藥入口中,敷舌上下及腫處,然后以溫水灌漱。如咽喉間毒已破,瘡口痛者,用豬腦髓蒸熟,淡姜酢蘸吃,效。

開關散 【《寶鑒》】  治纏喉風氣息不通。

白僵蠶炒,去絲嘴 枯白礬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生姜、蜜水一盞調下,細細服之。

七寶散 治喉閉及纏喉風。

僵蠶十個 硼砂 雄黃 明礬 全蝎去毒 豬牙皂角一挺,去皮弦,各一錢 膽礬半錢

右為細末,每用一字,吹入喉中,即愈。

千緡湯 治前證。

半夏七枚 皂角 甘草各一寸,俱炙 姜棗煎。

五香散 治咽喉腫痛,諸惡氣結塞不通,急宜服之。

木香 沉香 雞舌香 熏陸香各一兩 麝香三分

右為細末,研勻,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五分,不拘時溫服。

瓜蒂散 治纏喉風,咽中如束氣不通。

瓜蒂不拘多少

右細研為末,壯年一字,十五歲已上及年老者服半字,早晨用井華水調下,一時須含砂糖一塊,良久涎如水出。年深者涎盡,有一塊如石,布水上如鑒。涎盡,食粥一二日。如吐多困甚,即咽麝香湯一盞。麝香須細研,用溫水調下。此藥不大吐逆,只吐涎水。又瓜蒂須采自然,落者用如未用,以檳榔葉裹于東墻有風處,掛令吹干用。

烏犀膏 治咽喉腫痛,一切結喉爛喉,遁尸,纏喉,痹喉,急喉,飛絲入喉,重舌,木舌等證。

皂夾兩條,椎碎,用水三升,浸一時,久挼汁去滓,入瓦器內,熬成膏 好酒一合 焰硝 百草霜研,各一錢,同皂角膏攪勻令稠 人參一錢,為末 硼砂 白霜梅各少許,并研入膏中。

右拌和前藥,用鵝毛點少許于喉中,以出盡頑涎為度,卻嚼甘草二寸,咽汁吞津。

備急如圣散 治時氣纏喉風,漸入咽喉閉塞,水谷不下,牙關緊急,不省人事。

雄黃細研,生用 藜蘆厚者去皮,生用 白礬飛 豬牙皂角去皮弦

右,等分為細末,每用一豆大,鼻內(口畜)之,立效。

一字散 治喉閉氣塞不通,飲食不下。

雄黃研 白礬生研 藜蘆各一錢 蝎梢七枚 豬牙皂角七挺

右為末,每用一字,吹入鼻中,即時吐出頑涎,愈。

玉粉丸 治前證。

桂一字 草烏一字,炒 半夏洗,五錢

右為末,生姜自然汁浸,蒸餅為丸,雞頭大,每服一丸,至夜含化。多年不愈者亦效。

三黃丸 治前證。

黃連 黃芩 大黃酒九蒸九曬

右等分,蜜丸桐子大,量病人虛實以施多寡。

龍麝聚圣丹 治心脾客熱,毒氣攻沖咽喉,赤腫疼痛;或成喉痹,或結硬不消,愈而復發,經久不瘥;或舌本腫脹,滿口生瘡,飲食難咽,并宜服之。

南硼砂研 川芎各一兩 生地黃 犀角屑 羚羊角屑 南琥珀研 元參 桔梗 升麻 鉛白霜研 連翹各五錢 赤茯苓 馬牙硝 腦子研 人參 麝香研,各三錢 朱砂水飛 牛黃研,各二錢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每兩作十丸,用金箔五十片為衣。每服一丸,薄荷湯或新汲水化下,或細嚼、或噙化津液咽下皆可,食后臨臥服。

祛毒牛黃丸 治大人小兒,咽喉腫痛,舌本強硬,滿口生瘡涎潮喘急,飲食難進,胸膈不利。

牛黃研,三錢半 人參 南琥珀研 犀角細末 桔梗 生地黃 硼砂各五錢 雄黃一兩,水飛 元參 升麻各三錢 蛤粉四兩,水飛 鉛白霜 片腦各一錢 寒水石煅,二兩 朱砂飛研,七錢

右為細末,煉蜜丸如小彈子大,金箔為衣,磁器內收,每服一丸,濃煎薄荷湯化下,或新汲水化服亦得。食后日進二三服,噙化亦得。

咽喉備急丹 治前證。

青黛 芒硝 白僵蠶各一兩 甘草

右為細末,用臘月牛膽有黃者,盛藥其中,陰四十九日,多時為妙。此與佛手散有別。

增損如圣湯 治風熱攻沖會厭,語聲不出咽喉,妨食腫痛。

桔梗 炙甘草一兩半 枳殼湯浸去瓤,二錢半 防風半兩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酥如棗許,攪勻,食后溫服。

和膈湯 一名利膈湯。治虛煩上壅,脾肺有熱,咽喉生瘡。

雞蘇葉 荊芥 防風 桔梗 人參 甘草生 牛蒡子隔紙炒,各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沸湯點服。如咽痛口瘡甚者,加僵蠶一兩。

桔梗湯 治咽腫微覺痛,聲破,季冬合之。

麻黃存節,五分 甘草 桔梗各一錢 黃芩 僵蠶各三錢 馬勃一兩 桂枝少許 歸身三分

水二盞煎,去滓,稍熱服,食后徐徐呷之。

金沸草散 治肺感寒邪,咽喉痹痛。

旋覆花 麻黃 前胡各七分 荊芥穗一錢 甘草炙 半夏制 赤芍藥各五分

水一盞半,生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溫服。

發聲散 治咽痛不妨咽物,咽物則微痛,不宜用寒涼藥閉熱也。

(艸舌)蔞一個 白僵蠶半兩,炒去絲 甘草二錢,炒 桔梗七錢半,炒

右為末,每用少許,干摻咽喉中。若大腫痛,左右有紅,或只一壁紅紫長大,水米不下,用此藥一錢匕,(石卜)硝一錢,和勻干摻喉中,咽津。如喉中生赤腫,或有小白頭瘡,用此藥一錢匕,白礬半錢,細研如粉,和勻干摻之。

佛手散 治纏喉風神效。

芒硝一兩 白僵蠶炒,五錢 甘草生,二錢五分 青黛一錢

右為末,吹少許摻喉中。如閉甚,以竹管吹之。

羅青散 治單雙乳蛾。

蒲黃五錢 羅青 盆硝研,各三錢 甘草二錢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冷蜜水調,細細咽之;吞不下,雞翎蘸藥,喉內掃之,立效。

粉香散 吹乳蛾即開。

巴豆三粒,去皮油凈 輕粉研 麝香研,各少許 白礬三錢

右于鐵器上熬礬,令沸,入巴豆在礬內,候枯,去巴豆不用,將礬研末入粉麝吹喉中。

干姜散 治懸癰熱卒暴腫大。

干姜 半夏湯洗去滑,等分

右為細末,以少許著舌上咽津。

元參散 治懸癰痛不下食。

升麻 射干 大黃各半兩 甘草二錢五分 元參一兩

右為細末,用水煎至七分,放溫,時時含咽,良驗。

射干丸 治懸癰腫痛,咽喉不利。

杏仁湯洗,去皮尖及雙仁,麩炒微黃 炙甘草 射干各半兩 升麻 大黃微炒 木鱉子各錢半

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常含一丸咽津。

鹽礬散 治喉中懸癰垂長,咽中妨悶。

燒鹽 枯白礬

右研細,各等分,和勻,以箸頭點之,即消。

射干丸 治懸癰腫痛,咽喉不利,胸中煩熱。

射干 天竺黃研 馬牙硝研,各一兩 犀角屑 元參 川升麻 炙甘草 白藥煎 黃藥煎 白礬各半兩

右為細末,研勻,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小彈子大,不拘時以綿裹一丸含咽津。

硼砂散,治懸癰腫痛。

硼砂研 馬牙硝 滑石面 寒水石研,各二錢 片腦研,半錢 白礬一錢半

右為細末,每用半錢,不拘時,新汲水調服。

啟關散 治風熱客搏上焦,懸癰腫痛。

惡實炒 甘草生用,各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六分,旋含之,良久咽下。

黃芪散 治咽喉生瘡疼痛。

黃芪 檳榔 紫菀洗去土 牛蒡子 梔子仁 赤茯苓 甘草生,各半兩 升麻 黃芩各三錢 元參 麥門冬各一兩

右銼碎,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服。

桃紅散 治喉中生瘡腫,赤紫色,咽嗌痛咽物有妨。

金銀箔各十片 鉛白霜少許 寒水石四兩 太陰元精石二兩,二味搗碎,入盒子內,火煅通赤,取出埋土地內出火毒,研細 馬牙硝研 丹砂研 甘草炙,為末,各一兩

右為細末研勻,每服一字,甘草水調下;或以稀糯米粥丸如豌豆大,噙化咽津。

琥珀犀角膏 治咽喉口舌生瘡菌。

真琥珀研 犀角屑,生用,各一錢 人參去蘆 酸棗仁去皮,研 茯神去皮木 辰砂研,各二錢 片腦研,一字

右為細末,研勻,煉蜜和為膏,以磁器收貯,候其疾作,每服一彈子大,以麥門冬去心,濃煎湯化下,一日連進五服。

救命散 治脾胃熱毒上攻,咽喉有瘡,并纏喉風。

膩粉三錢 五倍子二錢半 大黃銼,炒 黃連 白僵蠶直者,炒 生甘草各半兩

右為細末,每服一字。大人以竹筒吸之,小兒以竹筒吹之。如余毒攻心,肺咽有瘡,用男孩兒乳汁調藥一字,以雞翎探之。嘔者生,不嘔者死。

牛蒡子丸 治咽喉內熱毒所攻生瘡腫痛。

牛蒡子一兩,微炒 升麻 黃藥子 干浮萍草 元參 甘草生,各半兩

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常噙一丸咽津。

硼砂散 治心脾風熱所發,咽喉生瘡腫痛,或子舌脹,或木舌重舌,腫悶閉塞,水漿不下。

硼砂研,三兩 薄荷葉 蒲黃各一兩 青黛研 貫眾 元參 茯苓 縮砂 滑石研 荊芥穗 山豆根 甘草生,各半兩 寒水石煅研,二兩半

右為細末,研勻,每服半錢不拘時,用新汲水調下。

半夏厚樸湯 一名加味四七湯,治前證。

紫蘇葉 半夏 厚樸 赤茯苓 陳皮 枳實 南星 縮砂 神曲各一錢 青皮七分 檳榔 益智仁各三分 白豆蔻六分 姜五片 水煎服。

射干散 治咽喉中如有物妨,悶噎塞疼痛,咽物不下。

射干 桔梗 川升麻 犀角屑,各三錢 木香 木通各半兩 紫蘇子炒 訶黎勒去核 檳榔 枳殼去穰,麩炒 赤茯苓 甘草炙,各一兩

右銼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含化龍腦丸 治咽喉中有物如彈丸,日數深遠津液難咽,作渴疼痛,即須深針腫結處,散盡毒氣。

龍腦研 麝香研,各二錢半 鍾乳粉 馬牙硝 升麻 黃芪各一兩 大黃炒 炙甘草各半兩 生地黃五兩,取汁和藥

右為細末,研勻,以地黃汁更入煉蜜和丸,如彈子大,不拘時以綿裹一丸噙化咽津,以咽喉通利為度。

木香散 治咽喉中如有物噎塞,吞不能入,吐不能出。

木香半兩 紫雪 射干 羚羊角屑 犀角屑 檳榔各一兩 元參 桑白皮 升麻各一兩半

右銼碎,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絡石湯 治咽喉中如有物噎塞。

絡石 紫菀各半兩 升麻 射干各七錢半 木通 赤茯苓 桔梗炒,各一兩

右銼碎,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溫服。如要通利,及湯成,加芒硝末一錢匕,攪勻服之。絡石即石薜荔。

四味湯 治咽喉中如有物,咽吐不利。

半夏以生姜汁浸一宿,湯浸切洗 厚樸刮去粗皮,以生姜汁浸,炙黃 橘皮以湯浸去白,焙,各一兩 赤茯苓刮去黑皮,二兩

右銼碎,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姜一大棗劈破,煎至六分去滓,食遠溫服。

杏仁煎丸 治咽喉食即噎塞,如有物不下。

杏仁湯浸,去皮尖及雙仁,炒,半兩 官桂去粗皮 枇杷葉拭去毛,炙 人參各一兩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大,每服一丸,含化咽津,以瘥為度。

甘草瀉心湯 【仲景,下同】  治前證。

黃芩 人參 干姜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劈 半夏半升 甘草四兩 黃連一兩

右七味,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溫服一升,日三服。

苦參湯 治狐惑病,蟲蝕下部則咽中干。

苦參半斤 槐白皮 狼牙根各四兩

右銼,以水五升,煎三升半,洗其下部。

小建中湯 【仲景,下同】  治前證。

桂枝 制甘草三兩 大棗十二枚 芍藥六兩 生姜三兩 膠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先煮五味,取三升,去滓,內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

射干麻黃湯 治前證。

射干十三枚 麻黃四兩 生姜四兩 細辛 紫菀 (艸款)冬花各三兩 五味子半升 半夏大者,洗,八枚 大棗七枚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一本射干三兩,半夏半升。

升麻鱉甲湯 一名蜀椒湯,治前證。

當歸 蜀椒炒去汗,一兩 升麻 甘草各二兩 鱉甲手指大一片,炙 雄黃半兩,研

右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頓服之;老小再服取汗。

麥門冬湯 治前證。

麥門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參 甘草各二兩 粳米三合 大棗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如圣勝金錠 【《局方》】  治咽喉急閉,并單蛾、雙蛾、結喉、重舌、木舌等證。

硫黃 川芎 臘茶 腦薄荷 川烏 生地黃 硝石 各等分為末,生蔥汁和勻,一兩分作十錠。每取一錠,先以涼水灌漱,次嚼薄荷五七葉,卻用藥同嚼,以井水咽下。甚者連進三服。

二仙散 【《入門》】  治急喉閉,及纏喉風危急。

膽礬一錢 白僵蠶三錢

右為末,吹少許入喉中。

牛黃涼膈丸 治咽喉腫痛,口舌生瘡,頷頰赤腫,熱痰壅塞。

馬牙硝 寒水石煅 石膏煅,各二兩 牛膽 南星七錢半 紫石英煅,飛,五錢 龍腦 麝香 牛黃各二錢半 甘草炙,一兩

右為末,蜜和,一兩作三十丸,每一丸薄荷湯嚼下。

奪命散 【丹溪】  治急喉閉。

枯白礬 白僵蠶炒 硼砂 皂角各等分

右為末,吹少許入喉中,痰出即瘥。

膽礬散 治咽喉痹腫塞。

膽礬半錢 全蝎二個

右為末,以雞羽蘸藥入喉中,須臾破開聲出;次用生荷葉研細,井水調下,吐出毒涎即愈,未吐再服。

雞內金散 【丹溪】  治喉閉、單雙蛾。

臘月雞內金陰干,為細末,一錢 菉豆粉三錢

右生蜜和作三丸,噙化,神效。

龍腦膏 【《局方》】  治喉痹腫痛。

縮砂五粒 薄荷葉一斤 甘草三兩 防風 川芎 桔梗各二兩 焰硝一兩 片腦一錢 白豆蔻三十粒

右為末,蜜丸彈子大,噙化咽下。

青龍膽 【《活人》】  治咽喉閉塞腫痛,并單雙蛾神效。

膽礬盛于青魚膽內

右,陰干為末,吹入喉中,立效。無青魚則蠡魚膽代之。臘月者甚佳。

吹喉散 【《綱目》】  治咽喉腫閉塞。

膽礬五錢,無膽礬則代以綠礬,入青魚膽內,風干;無青魚則代蠡魚膽 巴豆七個,去殼 銅青一錢 焰硝二錢半,另研 輕粉五分 青黛一字

右將膽礬同巴豆于銅銚內飛過,去巴豆,合焰硝等四味,再入麝香少許,每用一字吹入喉中,吐出痰血,立愈。

清涼散 【《回春》,下同】  治實火咽喉腫痛。

桔梗錢半 梔子 連翹 黃芩 防風 枳殼 黃連 當歸 生地黃 甘草各七分 薄荷 白芷各三分

右剉,作一貼,燈心一團,細茶一撮,水煎服。

加味四物湯 治虛火喉痹、喉痛、喉瘡,最能降火。

桔梗 甘草各錢半 熟地黃 白芍藥各七分 當歸 川芎 黃蘗蜜水炒 知母 花粉各五分

右銼,作一貼,水煎,入竹瀝一鍾服。

龍腦破毒散 治急慢喉閉,腫塞不通。

芒硝四兩 青黛研 白僵蠶 甘草生,各八錢 蒲黃五錢 馬勃三錢 龍腦 麝香各一錢

右為末,每一錢,井水調膏,細咽即破,出血便愈,如不是喉痹,自然消散也。無芒硝,代以焰硝。

金鎖匙 【《醫鑒》】  治急喉閉纏喉風。

朱砂三分二厘 枯白礬 膽礬各一分六厘 白硼砂一分二厘 熊膽 焰硝 梅花冰片 麝香各一分

右為末,吹半錢入喉中。

白礬散 【《類聚》】  治纏喉風及急喉閉。

白礬三錢 巴豆三個去殼,分作六片

右銚器同炒,候礬枯,去豆取礬為末,水調灌下;或吹入喉中;或烏雞子清調,灌入喉中。

吹喉散 【《回春》】  治懸癰下垂腫痛,及一切咽喉疾。

膽礬 白礬 焰硝 片腦 山豆根 辰砂 雞內金焙

右為極細末,以竹管吹少許入喉中,即效。

加味二陳湯 【《醫鑒》】  治梅核氣。

人參 白朮炒 陳皮 白茯苓 半夏各二錢 制甘草五分 枳殼 桔梗 黃芩 梔子仁 蘇子 白豆蔻各七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水煎服。

牛蒡子湯 【《入門》】  治咽喉腫痛,牙關緊急;或生瘡癰;或愈后復攻胸脅,氣促身熱,不能坐臥。

牛蒡子二錢 元參 犀角屑 升麻 黃芩 木通 桔梗 甘草各一錢

右銼,水煎,食后服。

上清丸 治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又能爽神。

薄荷葉一斤 縮砂四兩 甘草二兩 防風 黃芩 桔梗各一兩

右為末,蜜和,一兩作二十丸,每一丸常噙化咽之。

加減薄荷丸 治風熱咽喉腫痛。

薄荷葉八兩 防風 川芎 白豆蔻各一兩 縮砂 甘草各五錢 龍腦五分 桔梗二兩

右為末,蜜和勻,一兩作三十丸,每一丸常噙化咽之。

荊黃湯 【《入門》】  治風熱結滯,咽喉腫痛,大便秘濇。

荊芥四錢 大黃一錢

右剉,水煎,空心服。

甘桔湯 【《必用方》】  治風熱,咽喉腫痛,或喉痹神效。

桔梗二錢 甘草生 荊芥穗 防風 黃芩 薄荷各一錢右銼,作一貼,水煎,徐徐服。加元參一錢尤妙。

金消丸 【《簡易方》】  治咽喉腫痛。

黃蘗 荊芥 射干 黃芩各等分

右為末,蜜丸櫻桃大,每一丸噙化。

清火補陰湯 【《醫鑒》】  治虛火上升,喉痛喉閉或生瘡。

元參二錢 白芍藥 熟地黃各一錢 當歸身 川芎 黃蘗童便浸,炒焦 知母生 天花粉 甘草各七分

右銼,作一貼,水煎,入竹瀝三匙溫服。

加味四物湯 【《正傳》】  治喉干燥痛。

當歸 生地黃 川芎 白芍 桔梗 荊芥穗 黃蘗 知母 煎服立已。

絳雪散 【《直指方》】  治咽喉熱痛腫塞。

寒水石煅,五錢 硼砂 馬牙硝 朱砂各一錢 龍腦半錢

右為細末,每一字,摻入口中,咽津。

佛手散 【丹溪】  治風熱,咽喉腫痛,生瘡。

薄荷葉二兩 芒硝一兩 甘草七錢 桔梗 蒲黃各五錢 青黛二錢

右為末,取少許,干摻或以竹管吹入喉中。

甘桔湯 治少陰客寒,咽痛尤妙。

桔梗三兩 甘草一兩

右剉,五錢,水煎,徐徐服之;加鼠粘子、竹茹各一錢,更妙。

喉痹方 【《種杏》】  治喉痹,乳蛾腫痛,生瘡潰爛,水漿不入,死在須臾。

巴豆肉 細辛各等分

右為末,用紙卷藥在中,兩頭捻緊,從中剪斷,塞入兩鼻中,一時頭頂冰涼,咽喉即開。

通嗌散 治喉痛,生瘡,聲啞。

硼砂二錢 片腦二分 青黛 滑石 孩兒茶 寒水石各一錢 黃連 黃蘗各五分 蒲黃 馬牙硝 枯白礬各六分

右為細末,煉化白砂糖和丸,芡實大大 原缺,據文義補。,臥時舌壓一丸,自化入喉,神效。或以葦筒吹少許入喉中,亦神效。

通關飲 治喉痹腫痛,不能言語,此從治之法,無不愈者。

桔梗二錢 甘草炙,一錢半 人參 白朮炒 赤茯苓各一錢 防風七分 荊芥穗 薄荷 干姜炮,各五分

右銼,作一貼,水煎服。

神效散 治喉痹,語聲不出。

荊芥穗 蓖麻肉各等分 為末,蜜丸皂子大,綿裹含化。

去涎方 治喉痹。

豬牙皂角五錢 膽礬一錢半 青黛五分

右為末,酢糊和丸,櫻桃大,每一丸以熟絹裹在箸頭上,用好酢潤透,將藥點喉瘡上,咬著箸,其涎如水,即解;后服防風通圣散。

冰梅丸 治十八種喉痹俱效;又治喉風腫痛如神。

天南星三十五個 半夏 白礬 白鹽 防風 (石卜)硝各四兩 桔梗二兩 甘草一兩七分,熟 大梅實揀一百個 先將硝鹽水浸一伏時,然后將各藥碾碎,入水拌勻,方將梅實置于水中,其水淹過梅子三指為度,浸七日取出曬干;又入水中,浸透曬干,俟藥水干為度,方將梅子入磁罐封密,如霜衣白愈佳。用時綿裹,噙在口中,徐徐咽汁下,痰出即愈。一方有皂角四兩,無甘草。

龍腦川芎丸 治咽喉諸病,通利七竅,爽氣清神,除熱消痰,消風化滯。

薄荷葉五兩三錢 桔梗一兩半 川芎 防風 甘草各一兩 白豆蔻五錢 片腦三錢 縮砂仁二錢

右為末,蜜和,每兩作二十丸,每一丸細嚼,茶清下,噙化亦可。此與加減薄荷煎,元同而分兩異。

烏翣膏 【《千金方》,下同】  喉嚨者脾胃之候,若臟熱,喉則閉塞,神氣不通,宜服此。

生烏翣十兩 升麻三兩 羚羊角屑 通草 芍藥各二兩 薔薇根切,一升 生地黃切,五升 豬脂二斤 艾葉六銖,生者佳

右九味,(口父)咀綿裹,苦酒一升,淹浸一宿,內豬脂中,微火煎取,苦酒盡膏不鳴為度,去滓,薄綿裹膏,似大杏仁,內喉中細細吞之。

又方 治喉腫痛風,毒沖心胸。

豉一升半 犀角 射干 杏仁 甘草各二兩 芍藥三兩 梔子七枚 升麻四兩 羚羊角兩半

右九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內豉,煮一沸,分三服。

風毒方 治風毒咽水不得下。

升麻 芍藥各六兩 射干 杏仁研 楓香 葛根 麻黃各三兩 甘草二兩

右八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母姜酒 咽門者肝膽之候,若臟熱,咽門則塞而氣閉,若腑寒,咽門則破而聲嘶,宜服此。

母姜汁二升 酥 牛髓 油各一升 桂心 秦椒各一兩 防風一兩半 芎藭 獨活各一兩六銖

右九味為末,內姜汁中煎取相淹濡,下髓、酥油等,令調微火三上三下煎。平旦,溫清酒一升,下二合膏,即細細吞之,日三夜一。

又方 治前證,并咽痛不利。

丹參 升麻 雄黃研飛 杏仁 鬼臼 甘草 射干各一兩 麝香半兩

右八味為末,以蜜丸如桐子,飲下一丸,加至五丸,日三,酒服。

又方 治咽傷語聲不徹。

酒酥各一升 干姜末二兩半 通草 桂心 石菖蒲各二兩

右六味合和,服一匕,日三。

又方 治前證。

酒酥各一升 干姜末,十兩

右三味,以酒二合,酥一匕,姜末二匕,相和服,日三,食后服。

又方 治咽喉不利下氣。

射干 杏仁 人參 附子 桂心各一兩

右五味末,蜜丸如指大,噙一丸稍稍咽之,令藥味相接。

一陰煎 【《景岳全書》,下同】  治喉痹火微者。

生地 芍藥 麥冬 丹參各二錢 甘草一錢 牛膝一錢半 熟地三五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加減一陰煎 治證如前,而火之甚者宜用此方。

生地黃 芍藥 麥冬各二錢 熟地三五錢 炙甘草五七分 知母 地骨皮各一錢

水二鍾煎服。

二陰煎 治喉痹,因思慮勞傷動心火者。

生地 麥冬各二三錢 棗仁二錢 甘草一錢 黃連或一二錢 茯苓 元參 木通各一錢半

水二鍾,加燈草二十根,或竹葉亦可,煎七分,食遠服。

四陰煎 治咳嗽肺熱喉痹。

茯苓錢半 生地二三錢 麥冬 芍藥 百合 沙參各二錢 生甘草一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

抽薪飲 治火證喉痹。

黃芩 石斛 木通 梔子炒 黃蘗各一二錢 枳殼 澤瀉各錢半 細甘草三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甚者冷服更佳。

徙薪飲 治喉痹火不甚者。

陳皮八分 黃芩二錢 麥冬 芍藥 黃蘗 茯苓 牡丹皮各一錢半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

菉豆飲 治咽喉火壅諸證。

菉豆不拘多寡,寬湯煮糜爛, 入鹽少許,或蜜亦可,待冰冷,或厚或稀或湯,任意飲食之,日或三四次不拘。此物性非寒苦,不傷脾氣,且善于解毒除煩,退熱止渴,大利小水,乃淺易中之最佳最捷者也。若火盛口干,不宜厚味,但略煮半熟,清湯冷飲之,尤善除煩清火。

雪梨漿 治前證。

清香甘美大梨削去皮,別用大碗盛清冷甘泉,將梨薄切,浸于水中少頃,水必甘美,但頻飲其水,勿食其柤,退陰火極速也。

滋陰八味丸 治陰虛喉痛。

山藥 山茱萸肉各四兩 丹皮 茯苓 澤瀉 知母鹽水炒 黃蘗鹽水炒,各三兩 熟地黃八兩;蒸搗

右水煎服。

鎮陰煎 治格陽喉痹上熱者,當以此湯冷服。

熟地一二兩 牛膝二錢 炙甘草一錢 澤瀉一錢半 肉桂一二錢 制附子五七分或一二三錢

水二鍾,速煎服。

代匙散 治喉痹。

月石 石膏各一錢 冰片一分 粉草三分 僵蠶炒 膽礬 牙皂角炙煙盡,各五分

右為細末,用細竹管頻吹喉中,或加牛黃五分更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利辛县| 榆林市| 湘阴县| 汕尾市| 余江县| 凤庆县| 土默特左旗| 福贡县| 呼玛县| 营口市| 凤阳县| 遂宁市| 古浪县| 新绛县| 洮南市| 桐庐县| 无为县| 神池县| 页游| 铁岭县| 武清区| 汾阳市| 高雄县| 和顺县| 天津市| 图们市| 信阳市| 东明县| 弋阳县| 阿拉善左旗| 鄂尔多斯市| 手机| 雷波县| 东台市| 青龙| 宜昌市| 景谷| 兴山县| 邵武市| 左贡县| 本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