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 霍亂門
- (清)陳夢雷
- 14553字
- 2015-12-25 11:16:56
霍亂門
方
四逆湯 【仲景】 治霍亂吐瀉陰證,脈沉身痛者。
甘草炙,二兩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臍,破八片 干姜一兩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用大附子一枚,干姜三兩,涼服。
四順湯 【《千金方》】 治霍亂轉筋,內冷汗出嘔啘者。
附子一兩 人參 干姜 甘草各三兩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一方無人參。
當歸四逆加吳萸生姜湯 【仲景,下同】 治霍亂多寒,手足厥冷,脈絕。
生姜一兩 當歸 芍藥 細辛 桂心各三兩 通草 甘草各二兩 吳萸二升 大棗二十五枚
右九味(口父)咀,以水六升,酒六升,合煮取五升,分五服。舊方用棗三十枚,今以霍亂病法多痞,故除之。如退棗,入葛根二兩佳。霍亂四逆加半夏一合,附子小者一枚。惡寒乃與大附子。
通脈四逆湯 治吐利已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
大附子一枚 甘草一兩半 干姜三兩,強者四兩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分二服,脈出即愈。若面色赤者,加蔥白九莖。腹中痛者,去蔥白加芍藥二兩。嘔逆加生姜三兩。咽痛去芍藥加桔梗一兩。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兩,皆與方相應,乃服之。
竹葉湯 治霍亂吐利,已服理中、四順等湯,熱不解者。
竹葉一握 小麥一升 生姜十虆 甘草 人參 附子 芍藥各一兩 橘皮 當歸 桂心各二兩 白朮三兩
右十一味(口父)咀,以水一斗半,先煮竹葉、小麥,取八升,去滓下藥,煮取三升,分三服。上氣者,如吳茱萸半升即瘥。理中四順湯,皆大熱。若有熱,宜竹葉湯。
附子粳米湯 治霍亂四逆,吐少嘔多者。
附子一枚 粳米五合 半夏半升 大棗十枚 干姜 甘草各一兩
右六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米熟,去滓,分三服。
杜若圓 【《千金方》,下同】 治霍亂,人將遠行預備方。
杜若 藿香 白朮 橘皮 吳茱萸 干姜 人參 厚樸 木香 雞舌香 瞿麥 桂心 薄荷 女萎 茴香
右十五味等分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下二十丸。
又方 治霍亂永不令發。
虎掌 薇御各二兩 枳實 附子 人參 檳榔 干姜各三兩 厚樸六兩 皂莢三寸 白朮五兩
右十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酒下二十丸,日三。
大柴胡湯 【仲景】 治傷寒汗出不解,心下痞鞕吐利者。
柴胡半斤 黃芩 芍藥各三兩 生姜五兩,切 半夏半升,洗 枳實四枚,炙 大棗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溫服一升,日三服。一方用大黃三兩。若不加大黃,恐不為大柴胡湯也。
縮砂丸 【《中藏經》】 消積溫中順氣,治風痰,利胸膈;尤治傷生冷,嘔逆泄瀉。
天南星湯泡洗七遍,切,焙干秤 良姜各四兩 縮砂仁二兩
右為細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或二十丸,搗生姜浸湯下,不計時服。
沉香溫胃丸 【《東垣十書》】 治中焦氣弱,脾胃受寒,飲食不美,氣不調和,吐瀉等證。
附子炮去皮臍 巴戟酒浸去心 干姜炮 茴香各一兩 官桂七錢 沉香 甘草炙 當歸 吳萸洗炒去苦 人參 白朮 白芍藥 良姜 白茯苓去皮 木香各五錢 丁香三錢
右為細末,用好酢打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熱米飲送下,空心食前,日進三服。忌一切生冷物。
沉香溫脾湯 【《衛生寶鑒》】 治脾胃虛冷,心腹疼痛,嘔吐惡心,腹脅脹滿,不思飲食,四肢倦怠或泄瀉,如神。
沉香 木香 丁香 附子炮去皮臍 官桂 人參 縮砂仁 川姜炮 白豆蔻 甘草炙 白朮各等分
右十一味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五片,棗一個,煎至七分,去滓熱服,空心食前。作粗末亦可。
理中湯 【仲景】
人參 干姜 白朮各三錢 甘草炙,一錢
水二鍾,煎一鍾,不拘時服。為丸即名理中丸。若為寒濕氣所中者,加附子一錢,名附子理中湯。若霍亂吐瀉者,加橘紅、青皮各一錢半,名治中湯。若干霍亂心腹作痛,先以鹽湯少許頻服,候吐出令透,即進此藥。若嘔吐者,于治中湯內,加丁香皮、半夏各一錢,生姜十片煎。若泄瀉者,加橘紅、茯苓各一錢名補中湯。若溏瀉不已者,于補中湯內加附子二錢;不喜飲食,水谷不化者,再加砂仁二錢。若霍亂嘔吐心腹作痛,手足厥冷,于本方內去白朮加熟附子,名四順湯。若傷寒結胸,先加桔梗、枳殼等分。不愈者,及諸吐利后胸痞欲絕,心胸高起急痛,手不可近者,加枳實、白茯苓各一錢,名枳實理中湯。若渴者,再于枳實理中湯內加栝蔞根一錢。若霍亂后轉筋者,理中湯內加火煅石膏一錢。若臍上筑者,腎氣動也,去朮加官桂一錢半。腎惡燥,去朮;恐作奔豚,故加官桂。若悸多者,加茯苓一錢。若渴欲飲水者,加白朮半錢。若寒者,加干姜半錢。若腹滿者,去白朮加附子一錢。若飲酒多及啖炙煿熱食,發為鼻衄,加川芎一錢。若傷胃吐血,以此藥能理中脘,分利陰陽,安定血脈,只用本方。
二香散 【《良方》】 治暑濕相搏,霍亂轉筋,煩渴悶亂。
大腹皮 甘草各半錢 藿香 白朮 厚樸 陳皮 茯苓 半夏 紫蘇 桔梗 白芷 香薷 黃連 扁豆各一錢
水二鍾,姜五片,蔥白三根,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香薷散 【《活人書》】 治陰陽不順,清濁相干,氣郁中焦,名為霍亂。此皆飽食多飲,復睡冷席,外邪內積,結而不散,陰陽二氣,壅而不反,陽氣欲降,陰氣欲升,陰陽交錯,變成吐利;百脈混亂,榮衛俱虛,冷搏筋轉,皆宜服此。
厚樸去皮,姜汁炒 黃連去須,姜汁炒,各二兩 香薷四兩 甘草半兩
右為末,每服四錢,水煎不犯鐵器,慢火煎之。兼治不時吐利,霍亂腹撮痛,大渴煩躁,四肢逆冷,冷汗自出,兩腳轉筋,痛不可忍者,須井中沉令極冷,頓服之乃效。
吳茱萸湯 【《良方》,下同】 一名百沸湯。治霍亂吐瀉,因飲冷冒寒,或忍饑,或大怒,或乘舟車,傷動胃氣,令人上吐下瀉,頭旋眼運,手腳轉筋,四肢逆冷,用藥遲慢,須臾不救。
吳茱萸 木瓜 食鹽各半兩
右同炒令焦,先用磁瓶盛水三升,煮令百拂,入藥,煎至二升已下,傾一盞,冷熱隨病人服之。卒無前藥,用枯白礬為末,每服一大錢,沸湯調服;更無前藥,用鹽一撮,酢一盞,同煎至八分,溫服。鹽梅咸酸等物皆可服。
建中加木瓜柴胡湯 治前證。
桂枝二兩半 芍藥二兩 生姜一兩半 木瓜 柴胡各五錢 膠餳半斤 甘草一兩 大棗六枚
每服一兩,水三盞,煎一盞半,去滓,下膠餳兩匙服。
建中加附子當歸湯 治前證。
桂枝一兩 芍藥二兩 甘草半兩 膠餳半斤 附子炮 當歸各三錢 生姜一兩半 大棗六枚
同前法煎。
止渴湯 治霍亂煩渴。
人參 麥門冬 茯苓 桔梗 (艸舌)蔞根 葛根 澤瀉 甘草炙,各五錢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蜜湯調下。
厚樸湯 治干霍亂。
厚樸去皮,生姜汁涂炙令香 枳殼去瓤麩炒 高良姜 檳榔 (石卜)硝各七錢半 大黃炒,二兩
右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一盞,溫服。
冬葵子湯 治干霍亂大小便不通,手足俱熱,悶亂。
冬葵子 滑石研 香薷各二兩 木瓜去瓤,一枚
右搗篩,每服五錢,水二鍾,煎一鍾,溫服,日四五服。
人參散 治脾胃虛寒,霍亂吐瀉,心煩腹痛,飲食不入。
人參 厚樸姜汁制 橘紅各一錢 當歸 干姜炮 甘草炙,各五分
右,用棗水煎服。
人參白朮散 治脾胃虛弱,吐瀉作渴,不食。
白朮炒 白茯苓 人參 甘草炒 木香 藿香各五分 干葛一錢
右,用水煎服,吐甚加生姜汁頻飲之。
木瓜煎 治吐瀉轉筋悶亂。
吳茱萸湯泡七次 生姜各二錢半 木瓜一兩半
每服二三錢,水煎服。
回生散 治霍亂吐瀉過多,但一點胃氣存者,服之回生。
藿香 陳皮各五錢
右銼,作一貼,水煎溫服。
丁香散 治霍亂嘔吐不止。
丁香五分 藿香 枇杷葉拭去毛,各一錢
右(口父)咀,水一鍾半,姜一片,煎六分,熱服。
椒豆散 【《入門》】 一名胡椒湯。治霍亂吐瀉后,煩渴不能服藥,或水藥不入口者。
胡椒 菉豆各四十九粒
右研為末,新汲水調下,或水煎服。一方用胡椒七粒,菉豆二十一粒為末,木瓜湯調下。
加減薷苓湯 【《醫鑒》】 治霍亂熱渴。
花粉二錢 赤茯苓一錢 豬苓 澤瀉 香薷 干葛各七分 黃連 白朮 甘草各五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水煎服。
參胡三白湯 【《回春》】 治霍亂后,煩熱口干脈數,或頭身痛。
柴胡 白朮 白茯苓 白芍藥 當歸 陳皮 麥門冬 梔子仁 甘草各八分 人參五分 五味子十粒
右銼,作一貼,入棗二枚,烏梅一枚,燈心一團,煎服。
既濟湯 【丹溪】 治霍亂后虛煩不得眠。
麥門冬二錢 人參 竹葉 半夏 附子炮 甘草炙,各一錢
右銼,作一貼,入姜五片,粳米百粒,水煎服。
木瓜湯 【《入門》】 治霍亂吐瀉,轉筋擾悶。
木瓜 吳萸各二錢 茴香二分半 甘草二分 生姜 紫蘇各少許
右水煎,入鹽一撮,溫服。
半夏湯河間 治霍亂轉筋,吐瀉不止。
半夏曲 白茯苓 白朮各半兩 甘草炙 淡桂二錢半
右為細末,渴者涼水調下,不渴者溫水調下,不拘時候服。
十華散 【《衛生寶鑒》,下同】 治霍亂吐利神效。
附子炮去皮臍 桂心 干姜炮 白朮炒 人參 黃芪 青皮炒 羌活各一錢 五加皮一兩,以吳茱萸一兩,水同煮,水盡為度,去吳萸不用,取五加皮切焙 甘草半兩,炙
右十味為粗末,每服二大錢,水一中盞,姜三片,棗二枚,煎六分,去柤溫服,不拘時。
藿香正氣散 治四時不正之氣,一切氣逆之證,并能調治。
藿香二錢 紫蘇一錢五分 陳皮 厚樸姜制 半夏姜制 白朮炒 茯苓 大腹皮 桔梗 白芷 甘草炙,各一錢
右銼一劑,生姜三片,棗二枚,水煎熱服。霍亂轉筋,加木瓜。腹痛加炒白芍藥。寒痛加桂。冷甚加干姜。飲食不化,加香附、砂仁。水谷不消,加神曲、麥芽。心下痞滿,加桔梗、枳殼、枳實。肉食不化,加山楂、濕面。停積加蘿卜子。中暑冒風,加香薷、白扁豆。時氣憎寒發熱,加柴胡、干葛。口干加麥門冬。小便不利合五苓散。暑濕相搏,霍亂轉筋,煩渴悶亂,合黃連香薷飲。心腹絞痛加木香。若頻欲登圊不通利者,加檳榔、枳殼。
丁香散 【《良方》,下同】 治霍亂吐利不止。
丁香 桂心 白朮各半兩 訶黎勒煨去核 厚樸姜汁制 附子炮去皮臍 良姜各三分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木瓜干者,各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粥飲調下。
干姜湯 治霍亂吐利,心腹疼痛,氣逆,手足冷。
干姜炮 桂心 附子炮去皮臍 草豆蔻去皮 木香 高良姜炒 肉豆蔻去殼面煨 干木瓜 甘草炙,各五錢
右(口父)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十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香薷丸 治冷熱不調,霍亂吐瀉。
香薷一兩五錢 白扁豆炒 零陵香 藿香 木香各一兩 丁香皮二兩 益智仁一分
右為細末,用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溫紫蘇湯下。
四君子湯
人參 白朮 茯苓 黃芪各一兩
右銼如麻豆大,每服一兩,水三盞,生姜五片,煎至一盞,去滓,不拘時服。如吐瀉轉筋,頭痛自汗脈虛者,加桂五錢。按四君子湯一方,諸方書皆無黃芪,而用甘草減半,即《良方》亦然。獨霍亂門無甘草而用黃芪,蓋避甘草之滿中也。
四君子加芍藥高良姜湯
四君子湯各一兩 芍藥 良姜各五錢
同前法煎服。
四君子加姜附厚樸湯 治吐瀉霍亂,四肢拘急,脈沉而遲者。
四君子湯各一兩 生姜 附子炮 厚樸姜制,各二錢
同前法煎服。
丁香散 治霍亂不止。
丁香 肉豆蔻 木香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用白粥飲調熱服,不拘時。
正胃湯 治霍亂吐利不止。
枇杷葉拭去毛,炙 厚樸去粗皮,姜汁制 橘紅 桂心去粗皮,各五錢
右為粗末,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入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熱服。
良姜飲 治霍亂神效。
良姜 藿香 陳皮各一兩 甘草炙,三分
右(口父)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不拘時服。
訶黎勒散 治霍亂嘔吐,脾胃虛冷,氣隔不思飲食。
訶黎勒皮三分 桂心 澤瀉 赤芍 干姜炮 人參各五錢 白朮炒 陳皮湯浸去白焙 厚樸姜汁炙,令香熟,各一兩 甘草炙微赤,一分
右(口父)咀,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正氣丹 治下虛,陰陽錯逆,霍亂吐利,粥食不下。
半夏末生姜汁搜和作餅,曝干 藿香葉各一兩 硫黃三分,盞內镕汁,入水銀一分于內結成砂子 附子炮裂去皮臍,五錢
右為細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以丹砂末為衣。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不拘時,米飲送下。
人參散 治霍亂身體疼痛,四肢逆冷,服理中、四逆不效者。
人參 白芍藥 當歸銼碎炒 高良姜各一兩 附子炮去皮臍 橘紅 桂心 白朮各二兩
右搗篩,每服四錢,用水一中盞,紅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熱服。
吳茱萸湯 治霍亂多寒,手足厥冷,脈絕。
吳茱萸半升洗焙 當歸切焙 桂心去粗皮 芍藥各三分 木通 細辛 甘草炙,各五錢
右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用水二盞,入生姜一棗大,切碎,紅棗二枚,煎至一盞,去滓,不拘時溫服。如氣痞去棗加葛根五錢。一方無木通,有木香。
附子散 治霍亂腹滿,虛鳴氣逆,手足俱冷。
附子炮裂去皮臍 草豆蔻 陳皮湯浸去白 高良姜銼 桂心各五錢 甘草炙一分
右(口父)咀,每服三錢,用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熱服。
回陽散 治吐瀉不止,或筋轉,四肢發厥,虛風不省人事。服此藥,四肢漸暖,神識便省。
天南星不拘多少
右為末,每服三錢,入生姜五錢,紅棗三枚,同煎至八分,溫服,未省再服。
胡椒湯 治霍亂煩悶欲死。
胡椒三十粒 陳皮 高良姜 桂心各五錢 麥門冬去心焙 木瓜干者,各一兩
右搗篩,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煎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活命散 治男子婦人小兒,上吐下瀉,霍亂不止,面色青黑,命欲臨死者,宜服此藥。
防風 羌活 獨活 干姜 細辛各一兩 草豆蔻 肉豆蔻 川芎各五錢 吳茱萸 干木瓜各一兩 官桂去粗皮,半分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濃煎木瓜湯,空心調連滓服。
抵圣散 治霍亂宿食不消,心腹(疒丂)痛。
白朮二兩 良姜五錢 白茯苓 吳萸湯炮焙 人參 木香 枳殼麩炒 草豆蔻仁 橘紅焙 甘草炙,各一兩 厚樸去粗皮,姜汁涂炙,四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匕,不拘時,用沸湯調服。
木香散 治霍亂下利,氣脹,飲食不消。
木香 丁香 白朮炒 山楂子 人參 橘紅 桂心去粗皮 石菖蒲 吳茱萸湯泡炒 良姜 草豆蔻去皮 白豆蔻仁 肉豆蔻去殼煨 甘草炙,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匕,不拘時,木瓜煎湯調下。
白豆蔻丸 治霍亂及脾胃氣虛,腹脹妨悶,不思飲食。
白豆蔻去皮 訶黎勒去核 人參去蘆,各三分 干姜炮 甘草炙微赤 桂心各五錢 白朮 橘紅 厚樸去粗皮,生姜汁涂令黃,香熟,各一兩
右為細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時,生姜棗湯送下,日進四五服。
吳茱萸餅 治霍亂昏塞不利。
吳茱萸湯泡焙炒 厚樸去粗皮,姜汁制 橘紅 人參 良姜 胡椒各一分 藿香 木瓜各一兩
右為細末,用生姜汁半斤,和藥捻作餅子,曝干,臨用時炙燥,再碾為細末。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
十香丸 治霍亂中惡,不識人,心痛腹脹,不思飲食。
丁香 蘇合香 白檀香 香附炒去毛 沉香 安息香研 木香 熏陸香研 麝香研 良姜 龍腦研 白朮銼炒 丹砂研,各五錢 蓽茇炒 訶黎勒煨取皮 犀角屑 厚樸姜汁制,各一兩
右除別研藥外,碾為細末,入別研藥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不拘時用溫酒送下,老少加減服。甚者溫酒研下日四五服,以瘥為度。此藥以磁盒貯之。
桃枝湯 治中惡霍亂,心痛胸脅(疒丂)痛,喘急。
東行桃枝白皮切一握 官桂 當歸焙,各三兩 丹砂細研 附子炮裂去皮臍 吳茱萸湯泡 豆豉各一兩 梔子仁十四枚
右銼如麻豆大,每服四錢匕,用水二鍾,生姜三片,煎至一鍾,去滓,不拘時溫服。日三夜一。
丹砂丸 治中惡霍亂垂死。
丹砂半分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分 雄黃三豆許
右別研細末,用巴豆七粒,去皮心出油,后入丹砂、附子、雄黃末,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不拘時米飲下。若下利未止,加三丸至五丸,與少冷粥,食之即定。
白豆蔻丸 治霍亂后,脾胃尚虛,谷氣未實,津液內燥,令人煩躁,睡臥不安。
白豆蔻仁 橘紅 草豆蔻仁 厚樸姜汁炙 官桂 干木瓜 白朮炒 半夏湯泡七次 人參各二兩 高良姜炒 縮砂仁 神曲炒 麥糵炒 白茯苓 干姜炮 木香 甘草炙 桃仁去皮尖雙仁炒,各四兩
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四十丸,空心用米飲送下。
人參散 治霍亂吐利,汗出心煩。
人參去蘆 麥門冬去心 茯神各三兩 白朮 黃芪 干姜炮 桂心 甘草炙,各五錢
右搗篩,每服四錢,用水一中盞,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頻頻溫服。
竹瀝飲 治霍亂狂悶,煩渴,吐瀉無度,氣欲絕者。
竹瀝一合 粳米一合,炒,以水二盞,同研去滓取汁
右二味,和勻頓服之。
木香湯 治霍亂煩躁懊憹,不得安臥。
木香 木瓜 紫蘇各一兩 草豆蔻仁一兩五錢
右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黑豆半合許,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二。
藿香散 治霍亂逆滿,開胃口。
霍香葉一兩焙 訶黎勒煨十枚 糯米三百粒 石蓮心二百個,或以白豆蔻代 甘草炙一分 人參 丁香各十兩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用和皮煨。姜一塊,棗二枚去核,煎湯調下。早晚食前服。
薤白湯 治霍亂干嘔不止。
薤白切細,一握 生姜切細,五錢 陳皮去白,三錢
右用水二大盞,煎至七分,去滓,分溫二服。
橘皮湯 治霍亂嘔噦不止。
橘紅 甘草炙,各一兩 枇杷葉去毛炙黃,二兩
右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如人行五七里再服。
附子湯 治霍亂轉筋淋足。
附子一枚,去皮臍 生椒綿裹 生姜切各一兩 蔥半斤切
右以水一斗,煎三兩,沸,入磁盆中,濾去滓,以鹽漿解之,冷熱得所,淋洗立瘥。
六和半夏湯河間 治霍亂吐瀉。
白朮 甘草 縮砂仁 杏仁去皮尖 人參 半夏制,各五分 赤茯苓 藿香 扁豆姜汁炒 木瓜各一錢 香薷 厚樸姜制,各二錢
右作一服,姜三片,棗一枚,水二盞,煎一盞,溫服。
藿苓湯 【《選要》】 治外感風寒,內傷飲食,霍亂轉筋,嘔吐泄瀉。
肉桂三分 藿香 白朮 豬苓 澤瀉 厚樸 白茯苓各一錢 紫蘇 大腹皮 白芷 桔梗 半夏制 陳皮各八分 甘草炙五分
右作一服,水二盞姜五片,煎八分,食遠服。
玉露散 【《集成》】 治夏月傷暑,霍亂吐瀉。
石膏 寒水石 生甘草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
通脈四逆湯 【《濟生方》】 治霍亂多寒,肉冷脈絕。
附子制 桂心 當歸 甘草炙各一錢 木通 白芍藥 細辛各五分 吳茱萸三錢
右作一服,水二鍾,姜七片,棗一枚,煎八分,無時服。
漿水散 【《活法機要》】 治暴瀉如水,周身汗出,盡冷,脈弱不能言語,甚者吐逆不止。
半夏制二錢 附子炮 干生姜 炙甘草 桂心各五分 良姜二分半
右作一服,漿水煎服之。
姜附湯 【《活人書》】 治霍亂吐瀉轉筋,手足厥冷,多汗。
干姜炮 附子制各二錢
右作一服,水一鍾半,煎七分熱服。
苓朮二陳煎 【《景岳全書》,下同】 治痰飲水氣停蓄,心下嘔吐吞酸等證。
豬苓 澤瀉 茯苓各一錢五分 陳皮一錢 半夏二三錢 白朮 干姜炒黃,各一二錢 炙甘草八分
水一鍾半,煎服。
和胃飲 治寒濕傷脾,霍亂吐瀉,及痰飲水氣,胃脘不清,嘔惡脹滿,腹痛等證,此即平胃散之變方也。凡嘔吐等證,多有胃氣虛者,一聞蒼朮之氣,亦能動嘔,故以干姜代之。
陳皮 厚樸各一錢五分 干姜炮,一二錢 炙甘草一錢
水一鍾半,煎七分,溫服。此方,凡藿香、木香、丁香、茯苓、半夏、扁豆、砂仁、澤瀉之類,皆可隨宜增用之。若胸腹有滯而兼時氣寒熱者,加柴胡。
排氣飲 治霍亂氣逆,食滯脹痛等證。
陳皮 藿香 枳殼各一錢五分 香附 澤瀉 烏藥各二錢 木香七分或一錢 厚樸一錢
水一鍾半,煎七分,熱服。
養中煎 治中氣虛寒,為嘔為泄者。
人參一二三錢 山藥炒 白茯苓各二錢 扁豆炒,二三錢 炙甘草一錢 干姜炒黃,一二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大和中飲 治飲食留滯,霍亂等證。
陳皮一二錢 枳實一錢 砂仁五分 山楂 麥芽各二錢 厚樸 澤瀉各一錢五分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食遠溫服。
小和中飲 治霍亂胸膈脹悶。
陳皮 茯苓 厚樸各一錢五分 山楂肉 扁豆各二錢 甘草五分水一鍾半,加生姜三五片,煎服。
五君子煎 治脾胃虛寒,嘔吐泄瀉而兼濕者。
人參二三錢 白朮 茯苓各二錢 炙草一錢 干姜炒黃,一二錢
水一鍾半,煎服。
神香散 治霍亂,胸膈胃脘,逆氣難解,疼痛嘔噦,脹滿,飲痰膈噎,諸藥不效者,惟此最妙。
丁香 白豆蔻或砂仁亦可
二味等分為末,清湯調下五七分,甚者一日一錢,日數服不拘。
理陰煎 此理中湯之變方也。通治真陰虛弱,脹滿嘔噦,痰飲,惡心,吐瀉,腹痛,婦人經遲血滯等證。
熟地三五錢或一二兩 當歸二三錢或五七錢 干姜炒黃色,一二三錢 炙甘草一二錢
水二鍾,煎七分熱服。或加肉桂一二錢。
溫胃飲 治中寒嘔吐,吞酸泄瀉,不思飲食,及婦人臟寒嘔惡,胎氣不安等證。
人參一二三錢或一兩 白朮炒,一二錢或一兩 陳皮一錢,或不用 扁豆炒,二錢 炙甘草一錢 干姜炒焦,一二三錢 當歸一二錢,滑泄者勿用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單方
霍亂吐瀉:勿食熱物,飲冷水一盞,新汲水更佳,仍以水一盆浸兩足,立止。 【《救急良方》】
霍亂及中暍卒死者:飲地漿一升妙。干霍亂病不吐不利,脹痛欲死,地漿三五盞服即愈。大忌米湯。地漿者,掘黃土地作坎,深三尺,以新汲水沃入攪濁,少頃取清用之。【《千金方》】
霍亂轉筋:以器盛百沸湯熨之,仍令蹋器,使足底熱,微冷則易。 【《嘉佑本草》】
凡霍亂及嘔吐,不能納食及藥,危甚者:先飲陰陽水數口,即定。
痰瘧及宿食毒惡之物,臚脹欲作霍亂者:即以鹽投陰陽水中,進一二升,令吐盡痰食,便愈。蓋上焦主納,中焦腐化,下焦主出。三焦通利,陰陽調和,升降周流,則臟腑暢達。一失其道,二氣淆亂,濁陰不降,清陽不升,故發為霍亂嘔吐之病。飲此湯輒定者,分陰陽使得其平也。
霍亂吐下:用鍋底煤半錢,灶額上墨半錢,百沸湯一盞,急攪數千下,以碗覆之,通口服一二口,立止。【《經驗方》】
干霍亂病,心腹脹痛:蘆蓬茸一把,水煎濃汁,頓服二升。 【《小品方》】
霍亂吐利:屋上倒掛塵,滾湯泡,澄清服即止。 【《易簡方》】
霍亂轉筋:用青銅錢四十九枚,木瓜一兩,烏梅炒五枚,水二碗,煎八分,溫服。 【《圣濟錄》】
霍亂轉筋,腎堂及臍下疰痛:銅熨器炙熱,隔衣熨其臍腹腎堂。 【《大明》】
霍亂轉筋,身冷心下微溫者:朱砂研二兩,蠟三兩,和丸著火籠中熏之,周圍厚覆,勿令煙泄,兼床下著火,令腹微暖,良久當汗出而蘇。【《外臺秘要》】
暴得吐逆不止:生滑石末二錢,溫水服,仍以細面半盞押定。 【《寇氏衍義》】
霍亂煩滿氣逆腹脹,手足厥冷:不灰木、陽起石煅,阿魏半兩,巴豆去心,杏仁去皮,各二十五個為末,粟飯丸櫻桃大,穿一孔,每服一丸,燈上燒煙盡,研末,姜湯下,以利為度。【《圣濟總錄》】
干霍亂病:千年石灰、沙糖水調服二錢,或淡酢湯亦可,名落盞湯。 【《摘元方》】
干霍亂病,上不得吐,下不得瀉:用鹽一大匙,熬令黃,童子小便一升,合和溫服,少頃吐下即愈。
霍亂腹痛:炮鹽一包,熨其心腹,令氣透;又以一包熨其背。 【《救急方》,下同】
霍亂轉筋,欲死氣絕,腹有暖氣者:以鹽填臍中,灸之上七壯,即蘇。
冷熱霍亂分利陰陽:元精石、半夏各一兩,硫黃三錢為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指南方》】
二氣丹:治伏暑傷冷,二氣交錯,中脘痞結,或泄或嘔,或霍亂厥逆。硫黃、硝石等分研末,石器炒成沙,再研,糯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新井水下。
霍亂吐瀉:硫黃一兩,胡椒五錢為末,黃蠟一兩,化丸皂子大,每涼水下一丸。 【《圣濟總錄》】
霍亂吐瀉:枯白礬末一錢,百沸湯調下。 【《華佗危病方》】
霍亂嘔惡:人參二兩,水一盞半,煎汁一盞,入雞子白一枚,再煎,溫服。一加丁香。【《衛生家寶方》】
霍亂煩悶:人參五錢,桂心五分,水二盞煎服。 【《圣惠方》】
霍亂吐瀉,煩躁不止:人參二兩,橘皮三兩,生姜一兩,水六升,煮三升,分三服。 【《圣濟總錄》,下同】
霍亂轉筋腹痛:木香末一錢,木瓜汁一盞,熱酒調服。
霍亂吐利:高良姜火炙令焦香,每用五兩,以酒一升,煮三四沸,頓服。亦治腹痛中惡。名冰壺散
霍亂腹痛:高良姜一兩,銼,以水三大盞,煎二盞半,去滓,入粳米一合,煮粥食之,便止。【《圣惠方》】
霍亂嘔甚不止:用高良姜生銼二錢,大棗一枚,水煎冷服,立定。名冰壺湯。 【《普濟方》】
霍亂煩渴:草豆蔻、黃連各一錢半,烏豆五十粒,生姜三片,水煎服之。 【《圣濟總錄》】
霍亂吐利:肉豆蔻為末,姜湯服一錢。 【《普濟方》】
霍亂吐瀉,垂死者服之回生:藿香葉、陳皮各半兩,水二盞,煎一盞,溫服。 【《百一選方》】
霍亂脹滿,未得吐下:用生紫蘇搗汁飲之,佳。干蘇煮汁亦可。 【《肘后方》】
霍亂困篤:雞蘇三兩,水二升,煮一升分三服。 【《圣惠方》】
霍亂吐下不止:以艾一把,水三升,煮一升,頓服。 【《外臺秘要》】
霍亂煩悶:蘆根三錢,麥門冬一錢,水煎服, 【《千金方》】
霍亂脹痛:蘆根一升,生姜一片,橘皮五兩,水一升,煎三升,分服。 【《圣惠方》,下同】
霍亂煩渴腹脹:蘆葉一握,水煎服。
又方:蘆葉五錢,糯米二錢半,竹茹一錢,水煎,入姜汁蜜各半合,煎兩沸,時時呷之。
霍亂煩渴:蓼子一兩,香薷二兩,每二錢水煎服。
肝虛轉筋吐瀉:赤蓼莖葉切二合,水一盞,酒三合,煎至四合,分二服。
霍亂轉筋:蓼葉一升,水三升,煮取汁二升,入香豉一升,更煮一升半,分三服。 【《藥性論》】
霍亂吐利:扁竹入豉汁中下五味,煮羹食。 【《食醫心鑒》】
熱霍亂:大黃、人參各半兩,水二盞,煎一盞,熱服可安。 【《得效方》】
霍亂腹脹:半夏、桂等分為末,水服方寸匕。 【《肘后方》】
霍亂吐利:山豆根末,橘皮湯下一錢。 【《圣惠方》,下同】
霍亂吐利:防己、白芷等分為末,新汲水服二錢。
霍亂脹痛:生菖蒲銼四兩,水和搗汁,分溫四服。
霍亂心煩:蘆根炙一兩半,水萍焙、人參、枇杷葉炙各一兩,每服五錢,入薤白四寸,水煎溫服。
霍亂煩渴不止:糯米三合,水五升,蜜一臺,研汁分服,或煮汁服。 【《產乳方》】
霍亂吐瀉,煩渴欲絕:用粳米二合,研粉,入水二盞研汁,和淡竹瀝一合,頓服。 【《普濟方》】
霍亂煩躁:黃粱米粉半升,水升半,和絞如白粉,頓服。 【《外臺秘要》】
霍亂大渴不止,多飲則殺人:黃粱米五升,水一斗,煮清三升,稍稍飲之。 【《肘后方》】
霍亂脹痛:大豆生研,水服方寸匕。 【《普濟方》】
霍亂吐利:菉豆粉、白糖各二兩,新汲水調服。 【《生生編》】
霍亂吐利:豌豆三合,香薷三兩為末,水三盞,煎一盞,分二服。 【《圣惠方》】
又方:扁豆、香薷各一升,水六升,煮二升,分服。 【《千金方》】
霍亂轉筋:白扁豆為末,酢和服。 【《普濟方》】
霍亂吐利:鹽酢煎服,甚良。 【《如宜方》】
霍亂煩脹,未得吐下:以好苦酒三升飲之。 【《千金方》】
霍亂干嘔不止者:取薤一虎口,以水三升,煮取一半,頓服,不過三作即已。 【《韋宙獨行方》】
霍亂脹滿,不得吐下,名干霍亂:小蒜一升,水三升,煮一升,頓服。 【《肘后方》】
霍亂轉筋,入腹殺人:以小蒜、鹽各一兩,搗傅臍中,灸七壯,立止。 【《圣濟總錄》】
干濕霍亂轉筋:用大蒜搗涂足心立愈。 【《永類鈐方》】
霍亂吐瀉:芥子搗細,水和,敷臍上。 【《圣濟總錄》】
霍亂脹痛:蕪菁子,水煮汁飲之。 【《集簡方》】
霍亂欲死:生姜五兩,牛兒屎一升,水四升,煎二升,分再服即止。 【《梅師方》】
霍亂轉筋,入腹欲死:生姜三兩搗,酒一升,煮沸分三服,仍以姜搗貼痛處。 【《外臺秘要》】
霍亂腹脹,不得吐下:用生姜一斤,水七升,煮二升,分二服。 【《肘后方》】
霍亂轉筋:柏葉搗爛,裹腳上及煎汁淋之。 【《圣惠方》】
霍亂吐利:鹽梅煎湯,細細飲之。 【《如宜方》】
霍亂腹痛:桃葉三斤切,秋冬用枝,水五升,煮一升,分二服。 【《外臺秘要》】
霍亂吐利:梨枝葉煮汁飲。 【《圣惠方》】
霍亂腹痛:木瓜五錢,桑葉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圣惠方》】
霍亂吐瀉,不拘男女,但有一點胃氣存者,服之再生。廣陳皮去白五錢,真藿香五錢,水二盞,煎一盞,時時溫服。【《百一選方》】
又方:用陳橘皮末二錢,湯點服不省者,灌之,仍燒磚沃酢,布裹磚,安心下熨之,便活。【《圣惠方》】
干霍亂病,心腹脹痛,不吐不利,煩悶欲死:用檳榔末五錢,童子小便半盞,水一盞,煎服。【《圣濟總錄》】
霍亂吐利:用胡椒三十粒,以飲吞之。 【《千金方》】
又方:用胡椒四十九粒,菉豆一百四十九粒,研勻,木瓜湯服一錢。一方以新汲水服亦效。【《直指方》】
霍亂干嘔不止:吳茱萸泡炒、干姜炮等分水煎服之。 【《圣濟總錄》,下同】
霍亂煩悶:茶末一錢,煎水調干姜末一錢,服之即安。
霍亂煩渴:藕汁一鍾,姜汁半鍾,和勻飲。
霍亂吐利:生藕搗汁服。 【《圣惠方》】
干霍亂病,不吐不下:丁香十四枚研末,以沸湯一升和之頓服,不瘥更作之。 【《千金方》】
霍亂及干霍亂須吐者:以樟木屑煎濃汁吐之,甚良。 【《本草》】
又方:用厚樸姜汁炙研末,新汲水服二錢,如神。 【《圣惠方》】
中惡霍亂:海桐皮煮汁服之。 【《圣濟總錄》】
霍亂煩悶:槐葉、桑葉各一錢,炙甘草二分,水煎服之。 【《圣惠方》】
霍亂轉筋:皂角末吹豆許入鼻,取嚏即安。 【《梅師方》】
風痰霍亂,食不消,大便濇:訶黎勒三枚,取皮為末,和酒頓服三五次,妙。 【《外臺秘要》】
伏暑霍亂傷冷,吐利煩渴,名水浸丹。巴豆二十五個,去皮心及油,黃丹炒研,一兩二錢半,化黃蠟和丸菉豆大,每服五七丸,水浸少頃,別以新汲水送下。【《局方》】
干霍亂病,心腹脹痛,不吐不利欲死:巴豆一枚,去皮心,熱水研服,得吐利即定也。
霍亂轉筋入腹:桑葉一握,煎飲一二服,立定。 【《圣惠方》】
霍亂腹痛吐下:桑葉搗汁一盞服。冬月,干者煎汁服。
霍亂轉筋,心腹脹滿,未得吐下:梔子二七枚,燒研,熱酒服之,立愈。 【《肘后方》】
霍亂轉筋入腹,無可奈何者:以酢煮青布搽之,冷則易。 【《千金方》】
霍亂轉筋腹痛:以苦酒煮絮裹之。 【《圣惠方》】
霍亂吐利:偷本人頭繒,以百沸湯泡汁,服一呷,勿令知之。 【《集元方》】
霍亂轉筋:故麻鞋底燒赤,投酒中煮,取汁服。 【藏器,下同】
霍亂吐下不止:取舊鞋底洗凈,煮汁服。
吐瀉不止,四肢逆冷,不省人事:南星為末,每三錢入大棗三枚,同煎服,四肢漸暖,神識便省,神妙。
干霍亂:鹽湯一碗,入皂角末少許調服,探吐,即效。
霍亂煩渴:烏梅水漬和蜜飲之妙。
林檎青色者,治霍亂吐瀉甚妙,煮取汁飲,或嚼食之。
霍亂吐瀉,出路在家應急方:用路旁破草鞋去兩頭,洗三四次,水煎湯一碗,滾服之,即愈。【《事海文山》】
霍亂轉筋入腹痛:敗木梳一枚,燒灰酒服,永瘥。 【《千金方》】
霍亂轉筋垂死者:敗蒲席一握切,漿水一盞,煮汁溫服。 【《圣惠方》】
霍亂轉筋入腹痛:車轂中脂涂足心。 【《千金方》】
霍亂吐利:蠟一彈丸,熱酒一升,化服即止。 【《肘后方》】
干霍亂病,脹滿煩躁:亂發一團燒灰,鹽湯二升,和服取吐。 【《十便良方》】
霍亂不通,脹悶欲死,因傷飽取涼者:用雄雀糞二十一粒,研末,溫酒服。未效再服。【《圣濟總錄》】
霍亂厥逆:服烏牛尿二升。 【《千金方》】
藿亂吐下不止,四肢逆冷:用黃牛屎半升,水二升,煮三沸,服半升,止。 【《外臺秘要》】
又方:用烏牛屎絞汁一合,以百日兒乳汁一合,和溫服。 【《圣惠方》】
霍亂吐利不止:用烏牛齝草一團,人參、生姜各三兩,甜漿水一升半,煮汁五合服。 【《鬼遺方》】
霍亂困篤:童女月經衣,和血燒灰,酒服方寸匕,百方不瘥用之。 【《千金方》】
霍亂:用黃牛犢子臍屎一升,和酒三升,煮汁服。 【《肘后方》】
攪腸沙痛欲死者:用馬糞研汁,飲之立愈。 【《經驗方》】
霍亂轉筋,筋粗大如桃李,攣搖不可忍:取秫薥葉濃煎湯,飲之。 【《種杏》】
霍亂煩渴:粟米泔飲數升,立瘥。又治轉筋入腹。 【蘇恭】
絞腸沙痛:蕎麥面炒焦,熱水沖服。 【《本草》】
霍亂煩悶嘔吐,腹空轉筋,恐入腹,宜多服山巖泉水,名曰洗腸。勿令腹空,空則更服。人皆懼此,然嘗試有效。但身冷力弱者,防致臟寒,當以意消息之。【藏器】
攪腸沙痛,陰陽腹痛,手足冷,但身上有紅點:以燈草蘸油,點火焠于點上。 【《濟急方》】
霍亂煩悶:向陽壁土煮汁服。 【《圣濟總錄》】
絞腸沙痛:馬蘭根葉細嚼咽汁,立安。 【《壽域神方》】
霍亂成痢:劉寄奴草煎汁飲。 【《圣濟總錄》】
霍亂吐下:菉豆葉絞汁和酢少許,溫服。 【《開寶》】
吐利后轉筋:扁豆葉一把生搗,入少酢絞汁服,立瘥。 【蘇恭】
霍亂:扁豆、藤蘆萚、人參、倉米等分煎服。 【時珍,下同】
霍亂煩躁,坐臥不安:蔥白二十莖,大棗二十枚,水三升,煎二升,分服。
霍亂吐瀉不止,轉筋腹痛:取棠梨枝葉一握,同木瓜二兩,煎汁細呷之。 【《圣惠方》,下同】
霍亂轉筋:木瓜一兩,酒一升,煎服。不飲酒者,煎湯服。仍煎湯浸,青布裹其足。
霍亂煩躁氣急:以木瓜核每嚼七粒,溫水咽之。
霍亂轉筋:楂子又名木桃,煮汁飲,功與木瓜相近。 【孟詵】
又方:取木梨煮汁服。
霍亂轉筋:以暖物裹腳,后以柏木片煮湯淋之。 【《經驗方》】
霍亂:杉木煎湯服。 【《大明》】
霍亂:用釣樟木磨服。 【蕭炳】
攪腸沙痛:用母豬生兒時拋下糞,日干為末,以白湯調服。
又方:童子小便服之即止。 【《圣惠方》,下同】
中惡霍亂:麝香一錢,酢半盞,調服。
霍亂吐利:兔骨煮汁服,立止。 【《外臺秘要》】
霍亂轉筋入腹:編薦索燒研,酒服二指撮。 【藏器】
干霍亂不吐不利,煩脹欲死,或轉筋入腹:取屠兒幾垢一雞子大,溫酒調服,得吐即愈。
霍亂吐利:取尿桶舊板煎水服。山村宜之。 【《如宜方》】
霍亂吐瀉:取蜣螂轉丸,燒存性,酒調服。 【藏器】
一氣散:一名青金散。治霍亂吐逆,不問虛實冷熱。用水銀、硫黃等分,研不見星,每服一字至半錢,生姜湯調下。【《錢氏小兒方》】
霍亂筋脈攣急,不得屈伸者:薏苡仁生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無時,日進三服,勿令間斷為妙。
絞腸沙病發:用水紅花根去苗洗凈,銼,水一碗新磁瓶內煎至半碗,服。用新苧麻作頭繩縛髻,每年換一次。不須藥,永不發。
針灸
《素問》曰:霍亂,刺少陰俞旁五,足陽明及上旁三。
《靈樞》曰:足太陰之別,名曰公孫,去本節之后一寸,別走陽明。其別者入絡腸胃,厥氣上逆則霍亂,實則腸中切痛,虛則鼓脹,取之所別也。
清氣在陰,濁氣在陽,榮氣順脈,衛氣逆行,清濁相干,亂于胸中,是謂大悗。故氣亂于腸胃,則為霍亂。取之足太陰陽明;不下者,取之三里。
《甲乙經》曰:霍亂泄出不知,先取太溪,后取太倉之源。
霍亂,巨闕、關沖、支溝、解溪主之。
霍亂泄利,期門主之。
厥逆霍亂,府舍主之。
霍亂逆氣,魚際、太白主之。
霍亂遺尿失氣,三里主之。
霍亂頸痹不仁,承筋主之。
霍亂轉筋,金門、仆參、承山、承筋主之。
《千金方》曰:凡霍亂灸之,雖未能立瘥,終無死憂。不可逆灸。或但先下后吐,當隨病狀灸之。
霍亂,陰陵泉主之。
《東垣十書》曰:《靈樞》五亂篇言:氣亂于腸胃,取足太陰、陽明;不下,取足三里。蓋因足太陰虛者,于募穴導引之于血中。有一說:腑輸去腑病也。胃虛而致太陰無所稟者,于足陽明胃之募穴中導引之。如氣逆上而霍亂者取三里,氣下乃止,不下復始。
《醫學正傳》曰:霍亂吐瀉不止,垂死,灸天樞、氣海、中脘四穴,立愈。天樞二穴,在臍心兩旁,各開二寸。氣海一穴,在臍下半寸。中脘一穴,在臍土四寸。
《醫學綱目》曰:霍亂,以竹杖兩手反抱,拄于脊骨,就杖兒上下各點一穴。如先吐先灸上穴,先瀉先灸下穴,各三百壯,百發百中。
霍亂吐瀉,取中脘、天樞、三里、委中。
又法:取上脘、三里。
吐利上下俱出,臟痹膿血,頭重臂痛,取太白、地機、風府各五分,長強、尺澤各一寸。
霍亂手足厥冷,灸三陰交七壯。
霍亂病,人面正臥,兩手著身,以繩橫亙兩肘尖頭,依繩下挾脊,兩邊相去各一寸,灸三七壯,無不驗。
霍亂已死,但有暖氣者,灸承筋七壯,立蘇。取穴法,以繩從足拇指,圍至后跟一匝,捻斷等折一半為度,以此度從足跟貼地,量上至腨,度極頭處是穴。
霍亂轉筋,灸承山二十七壯,神效。
霍亂轉筋,在兩臂及胸堂中者,筋拘不及動搖,膻中、中府、巨闕、胃脘、尺澤、太陰,灸七壯。
《奇效良方》曰:霍亂吐瀉,令患人仰臥,揉艾鋪臍上,如碟子大,一指厚,熨斗盛火熨之。如無熨斗,以旋子盛湯蕩之亦可。
《景岳全書》曰:干霍亂刺委中穴出血,或刺十指頭出血,皆是良法。今西北人凡病傷寒,熱入血分而不解者,悉刺兩手腘中出血,謂之打寒。蓋寒隨血去,亦即紅汗之類也。故凡病受寒霍亂者,亦宜以此法治之。今東南人有刮沙之法,以治心腹急痛,蓋使寒隨血聚,則邪達于外,而臟氣始安,此亦出血之意也。
轉筋十指拘攣,不能屈伸,灸足外踝骨尖上七壯。
霍亂危急將死,用鹽填臍中,灸二七壯,立愈。
醫案
《千金方》曰:武德中,有德行尼名凈明,患霍亂已久,或一月一發,或一月再發,發即至死。時在朝太醫蔣、許、甘、巢之徒,亦不能識。余以霍亂治之,處虎掌一方,得愈,永不再發,故疏而記之。
《衛生寶鑒》曰:提學侍其公年七十九歲,六月中暑毒,霍亂吐利,昏冒終日,不省人事。時夜方半,請予治之。診其脈,洪大而有力,一息七八至,頭熱如火,足寒如冰,半身不遂,牙關緊急。予思《內經》五亂篇中云:清氣在陰,濁氣在陽,營氣順脈,衛氣逆行,亂于胸中,是謂大悗。霍亂之名,自此而生。蓋因年高氣弱,不任暑氣,陽不維陰則瀉,陰不維陽則吐,陰陽不相維,則既吐且瀉矣。前賢見寒多以理中丸,熱多以五苓散,為定法治之。今暑氣極盛,陽明得時,況因動而得之,中暍明矣。非甘辛大寒之劑,則不能瀉其暑熱,墮浮溜之火而安神明也。遂以甘露散,甘辛大寒,瀉熱補氣,加白茯苓以分陰陽,約重一兩,冰水調灌,漸漸省事,而諸證悉去。后慎言語,節飲食,三日,以參朮調中湯之劑增減,服之理正氣,逾十日后,方平復。
戊午春,攻襄陽回,住夏曹州界,有蒙古百戶昔良海,因食酒肉,飲湩乳,得霍亂吐瀉,從朝至午,精神昏憒,以困急來求。予視之,脈得浮數,按之無力,所傷之物已出矣。即以新汲水半碗,調桂苓白朮散,徐徐服之,稍安。又于墻陰掘一地穴,約二尺許,貯以新汲水在內攪動,待一時澄清,名曰地漿,用清者一(角戔),再調服之,漸漸氣調,吐利遂止,至夜方眠。翌日微躁渴,卻以錢氏白朮散,時時服之,良愈。
《薛己醫案》曰:儀部李北川,仲夏患腹痛吐泄,兩手足捫之則熱,按之則冷,其脈輕診則浮大,重診則微細。余曰:此陰寒之證也,急服附子理中湯。不應仍服,至四劑而愈。
上舍徐民則,夏月入房,及食冰果面食而患腹痛,此陰寒證也,急用附子理中湯,以回陽而愈。有同患此者,不信,別用二陳、枳實、黃連、香薷飲之類而死。
進士劉華甫夏月食生冷果品,患前證,余用附子理中湯一鍾,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