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反質難品中墮負處品

論曰。墮負處有二十二種。一壞自立義。二取異義。三因與立義相違。四舍自立義。五立異因義。六異義。七無義。八有義不可解。九無道理義。十不至時。十一不具足分。十二長分。十三重說。十四不能誦。十五不解義。十六不能難。十七立便避難。十八信許他難。十九于墮負處不顯墮負。二十非處說墮負。二十一為悉檀多所違。二十二似因。是名二十二種墮負處。若人墮一一負處則不須復與論義。一壞自立義者。于自立義許對義。是名壞自立義。外曰。聲常。何以故。無身故。譬如虛空。是義已立。論曰。若聲與空同相故是常者。若不同相則應無常。不同相者。聲有因空無因。聲根所執空非根所執。是故聲無常。外曰。若同相若不同相。我悉不撿。我說常同相。若有常同相則是常。論曰。常同相者。不定無身物。亦有無常。如苦樂心等。是故汝因不成就。不同相者。定顯一切無常與常相離。是故能立無常。外曰。我亦信無常有因常無因。是名壞自立義墮負處。二取異自立義者。自義已為他所破。更思惟立異法為義。是名取異自立義。外曰。聲常。何以故。無觸故。譬如虛空。是義已立。論曰。若汝立聲常依無觸因。無觸因者不定。心欲嗔等并無觸而是無常。聲亦無觸。是故不可定。如虛空等常不如心等無常無觸。既不定汝因則不成就。因若不成就立義亦不成就。是義已破。外曰。聲及常并非我義。我所立義常與聲相攝。聲與常相攝。我所說聲為除色等。我所說常為除無常等。常不離聲離色等。聲不離常離耳所執等。不相離名相攝。是我立義。不立聲亦不立常。汝難聲難常并不難我義。是名取異自立義墮負處。三因與立義相違者。因與立義不得同。是名因與立義相違。外曰。聲常住。何以故。一切無常故。譬如虛空。是義已立。論曰。汝說一切無常。是故聲常者。聲為是一切所攝。為非一切所攝。若是一切所攝。一切無常。聲應無常。若非一切所攝。一切則不成就。何以故。不攝聲故。若汝說因立義則壞。若說立義因則壞。是故汝義不成就。是名因與立義相違墮負處。四舍自立義者。他已破自所立義。舍而不救。是名舍自立義。外曰。聲常住。何以故。根所執故。譬如同異性者根所執故常。聲亦根所執是故常住。是義已立。論曰。汝說聲根所執故常住。根所執者與無常相攝。譬如瓦器等。瓦器等根所執故無常。聲應無常。汝說如同異性常。是義不然。何以故。牛等同異性。為與牛一。為與牛異。若一牛是實。同異性不實。若異離牛同異性自體應可顯。離牛既不見同異性。不成常住譬。汝立義不得成就。是義已破。外曰。誰立此義。是名舍自立義墮負處。五立異因義者。已立同相因義。后時說異因。是名立異因義。外曰。聲常住。何以故。不兩時顯故。一切常住。皆一時顯。譬如虛空等。聲亦如是。是義已立。論曰。汝說聲常住不兩時顯。譬如虛空等。是因不然。何以故。不兩時顯者不定常住。譬如風與觸一時顯而風無常。聲亦如是。外曰。聲與風不同相。風身根所執。聲耳根所執。是故聲與風不同相。論曰。汝前說不兩時顯故聲常住。汝今說聲與風不同相。別根所執故。汝舍前因立異因。是故汝因不得成就。是名立異因義墮負處。六異義者。說證義與立義不相關。是名異義。外曰。聲常住。何以故。色等五陰十因緣。是名異義。七無義者。欲論義時誦咒。是名無義。八有義不可解者。若三說聽眾及對人不解。是名有義不可解。若人說法。聽眾及對人欲得解。三說而悉不解。譬如有人。說塵無身。生歡喜生憂惱。不至而有損益。舍彌多。不舍則滅。聲常住。何以故。無常常故。是名有義不可解墮負處。九無道理義者。有義前后不攝。是名無道理義。譬如有人。說言食十種果三種氈一種飲食。是名無道理。十不至時者。立義已被破后時立因。是名不至時。外曰。聲常住。何以故。譬如鄰虛圓依常住故圓常住。聲亦如是。論曰。汝立常義不說因。立五分言不具足。汝義則不成就。此義已破。外曰。我有因但不說名。何者為因。依常住空故。論曰。譬如屋被燒竟更求水救之。非時立因救義亦如是。是名不至時。十一不具足分者。五分義中一分不具。是名不具足分。五分者。一立義言。二因言。三譬如言。四合譬言。五決定言。譬如有人言聲無常。是第一分。何以故。依因生故。是第二分。若有物依因生是物無常。譬如瓦器依因生故無常。是第三分。聲亦如是。是第四分。是故聲無常。是第五分。是五分若不具一分。是名不具足墮負處。十二長分者。說因多說譬多。是名長分。譬如有人說聲無常。何以故。依功力生無中間生故。根所執故。生滅故。作言語故。是名長因。復次聲無常依因生故。譬如瓦器。譬如衣服。譬如屋舍。譬如業。是名長譬。論曰。汝說多因多譬。若一因不能證義。何用說一因。若能證義何用說多因。多譬亦如是。多說則無用。是名長分。十三重說者。有三種重說。一重聲二重義。三重義至。重聲者。如說帝釋帝釋。重義者。如說眼目。重義至者。如說生死實苦涅槃實樂。初語應說。第二語不須說。何以故。前語已顯義故。若前語已顯義。后語何所顯。若無所顯。后語則無用。是名重說。十四不能誦者。若說立義大眾已領解。三說有人不能誦持。是名不能誦。十五不解義者。若說立義大眾已領解。三說有人不解義。是名不解義。十六不能難者。見他如理立義不能破。是名不能難。論曰。不解義不能難。是二種非墮負處。何以故。若人不解義不能難。不應與其論義。論曰。是二種極惡墮負處。何以故。于余墮負處。若言說有過失。可以別方便救之。此二種非方便能救。是人前時起聰明慢。后時不能顯聰明相。是愚夫可恥。是名不能難。十七立方便避難者。知自立義有過失。方便隱避說余事相。或言我自有疾。或言欲看他疾。此時不去事則不辦遮他立難。何以故。畏失親善愛念故。是名立方便避難墮負處。十八信許他難者。于他立難中信許自義過失。是名信許他難。若有人已信許自義過失。信許他難如我過失。汝過失亦如是。是名信許他難。十九于墮負處不顯墮負者。若有人已墮負處。而不顯其墮負。更立難欲難之。彼義已壞。何用難為。此難不成就。是名于墮負處不顯墮負。二十非處說墮負者。他不墮負處說言墮負。是名非處說墮負。復次他墮壞自立義處。若取自立異義顯他墮負而非其處。是名非處說墮負處。二十一為悉檀多所違者。先已共攝持四種悉檀多。后不如悉檀多理而說。是名為悉檀多所違。若自攝持明巧書射與生因律沙門悉檀多不如理說。是名為悉檀多所違墮負處。二十二似因者。如前說有三種。一不成就。二不定。三相違。是名似因。一不成就者。譬如有人立馬來。何以故。見有角故。馬無角。角為因不成就。不能立馬來。二不定者。譬如有人立秦牛來。何以故。見有角故。有角不定牛。羊鹿等亦有角。角為因不定。不能立秦牛來。三相違者。譬如有人立晝時是夜。何以故。日新出故。日新出與夜相違。日出為因不能立夜。若人立此三種為因。是名似因墮負處。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全县| 九寨沟县| 河曲县| 玉屏| 兴和县| 临洮县| 华容县| 江安县| 云梦县| 柳河县| 徐闻县| 商水县| 刚察县| 扶余县| 大冶市| 临潭县| 阿瓦提县| 临湘市| 扶风县| 永昌县| 吴忠市| 大城县| 舞钢市| 香格里拉县| 西和县| 老河口市| 永平县| 岐山县| 伊川县| 根河市| 宜良县| 招远市| 南投县| 桐梓县| 九寨沟县| 桐乡市| 柳州市| 朝阳区| 门源| 内黄县| 荆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