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 冷廬雜識
- 陸以
- 4968字
- 2015-12-24 17:36:05
奔走《詩》:“予曰有奔奏。”傳、箋之義各不相合,正義乃強合之,既以“奏”
為“宣布”之義,又以“奔走”之義屬之,其說難通。傳以為“喻德宣義”,于“奏”之義則當矣,而“奔”字難通。惟箋以“歸趨”為義,其說最協,蓋奏、走古本相通也。
名字沿誤漢司徒[C054]況,或誤作“玉”,當作[C054],音宿。王巾字簡棲,作《頭陀寺碑》,巾當作[C030].唐倪若冰,或誤作“水”,當作冰。宋米元章名芾,或誤書“芾”,從亠巾,當作芾,從一巾,《說文》作“市”,古字。雁湖居士李壁,《宋史》誤從“玉”,當從土,作壁。趙與{容衣},《宋史》誤作“裕”,當作{容衣}.元康里犭夔犭夔,《元史》誤作“犭夔”,讀若夔“,當作犭夔,讀若猱。又鮑照不當作昭,謝不當作眺,此類尚多。
芋芋在處皆有,而蜀地尤美。王子淵《僮約》凡四言“芋”,曰“養芋”,曰“發芋”,曰“霍芋”,曰“窖芋”。蓋物土所宜,言之不厭其詳也(《僮約》世所傳者不盡同,蘭陵孫氏所刊《古文苑》本舛誤尚多,養芋作“養羊”,發芋作“發等”,窖芋闕)。
三墳五典三皇五帝之書,春秋時尚存,《三墳》、《五典》是也。秦以后無傳,傳者乃偽耳。嬴政之焰酷矣哉!
晁具茨詩五言詩于第一字第三字讀斷,七言詩于第一字第三字第五字讀斷,晁具茨沖之集中恒用此體,如“四海皆行路,吾何必此途”,乃第一字讀斷也。“五十年升平一迷,都驅萬騎出關西”、“金躞蹀微鳴躡影,錦連錢不動追風”、“老去幽棲誰比數,傳君詩一邑人驚”,乃第三字讀斷也。“出郭借人乘豈肯,自夸騎入大明宮”、“借有三千兩鐘石,定無八百石胡椒”,乃第五字讀斷也。
文終文質謚以文稱者至多,而謚文終者惟漢蕭何,謚文質者惟宋羅從彥。宋錢惟演初謚合“敏而好學”、“貪以敗官”二法,謚曰文墨,二字亦史冊罕見。
古今人表《漢書古今人表》,后人多以疏舛訾之,惟錢氏大昕謂其:“列孔子于上圣,顏、閔、子思、孟、荀于大賢。孔氏弟子列上等者三十余人,而老、墨、莊、列諸家降居中等。孔氏譜系具列表中,儼然以統緒屬之。其敘次九等,祖述仲尼之言,《論語》二十篇中人物悉著于表。而他書則有去取,后儒尊信《論語》其端實啟于此。”梁氏玉繩復為之考,且謂:“別于九品,確當為難。毫厘之差,誠所不免。而屢經傳寫,紊脫尤多,非盡班氏之咎。”按:《人表》自三皇迄秦,圣智賢愚凡二千百十三人,后世借以考鑒得失,可為法戒之資。唐韓佑仿之作《續古今人表》十卷,惜不傳。顧氏棟高作《春秋人物表》,分賢圣、純臣、忠臣、功臣、獨行、文學、辭令、佞臣、讒臣、賊臣、亂臣、俠勇、方技十三等。
又《列女表》分節行、明哲、縱恣、不度三等,品核較精,然采列未備,視《人表》體例有殊。修史者誠能循班氏之軌,辨析九等,代系以表,俾一朝淑慝之分犁然顯著,不有裨于勸懲之道歟!
藥詩晁公武《郡齋讀書志》云:“陳亞之喜賦藥名詩。藥詩者始于唐人張籍,有‘江皋歲暮相逢地,黃葉霜前半下枝’之詩。人謂起于亞之,實不然也。”余按:梁簡文帝集中有藥名詩,如“燭映合歡被,帷飄蘇合香”、“石墨聊書賦,鉛華試作妝”等句,是藥詩亦不始于張籍矣。
二母知人王隱居時,與房玄齡、杜如晦善,母李嘗曰:“而必貴,然未知所與游何如人。”會玄齡等過其家,李窺大驚,敕具酒食,歡盡日,喜曰:“二客公輔才,汝貴不疑。”潘孟陽母,劉晏之女。初孟陽為戶部侍郎,劉憂曰:“以爾人材而在丞郎之位,吾懼禍之必至也,試會爾列吾觀之。”因遍招深熟者。客至,劉視之喜曰:“皆爾儔也,不足憂矣。向末座慘綠少年何人也?”曰:“補闕杜黃裳。”
劉曰:“此人全別,必是有名卿相。”二母知人,一信之于未達之前,一察之于既顯之后,其識鑒皆不可及。
馬十二生肖中兔、蛇、猴皆不入卦象,凡言虎之卦三(履、頤、革),而說卦不及焉;言馬者八卦(坤、屯、賁、大畜、晉、暌、渙、中孚)。而說卦取象,且有三卦(乾、震、坎),知馬之為用廣矣。
李德裕張孚敬李德裕以蔭入官,乃抑進士科;張孚敬登第,在部觀政,迨議大禮,擢學士,諸翰林不與并列,后乃盡黜翰林官。視古大臣忘私進賢,蓋迥殊矣。
擬旨明仁宗時,夏忠靖公原吉擬旨多云:“某部知道。”或以問公,公曰:“予奪之柄,非臣下所敢專,故付之六部定其可否,而復取上裁,則事有所分而權不下移。”旨哉,言乎!宜至今因之不改也。
荀崧女荀崧為襄城太守,為杜曾所圍,力弱食盡,崧小女灌年十三,率勇土數十人逾城突圍,夜出詣平南將軍石覽乞師,又為崧書與南中郎將周訪請援。訪遣子撫率三千兵會石覽,俱救崧,賊聞兵至散走,灌之力也。奇節如此,紀載罕有,惜《晉書》僅志此一事,而不詳述其生平。
<;矢羽>;字《丹鉛總錄》謂:“后周皇后服制:受繭則服衣,聽女教則服,歸寧則服<;矢羽>;衣。、<;矢羽>;字惟見此,蓋蘇綽所制也。”余考:“<;矢羽>;”字《字書》不載,而“”字則見于《爾雅。釋鳥》,云:“[A181]雉,雉。”注:“今白也。江東呼白[A181],亦名白雉。”宜云翔字惟見此,乃合。
鳩茶《太平廣記。夫為婦吹火》詩:“吹火青唇斂,添薪墨腕斜。遙看煙里面,恰似鳩茶。”“鳩茶”乃佛經語,或作“拘辨茶”、“究茶”、“恭畔茶”、“弓茶”,皆一也。言甕形似冬瓜也,以是為喻,狀其容之丑也。前乎此者,《莊子》有之,云:“甕瓷大癭。
獨寢不慚于魂劉勰《新論》“獨立不慚影,獨寢不愧衾”,蓋本《晏子春秋》“獨立不慚于影,獨寢不慚于魂”。“魂”字實勝“衾”字。
四字異體四字異體而音義皆同者,惟粗、粗、角、{分鹿}.粗,古{分鹿},俗粗、角通用。
楊修劉顯魏武題“活”字于門,楊修知其嫌門闊;又題“合”字于酪杯蓋頭,楊修知為“人一口”;梁武署沙門訟田者曰“貞”,而劉顯知為“與上人”。二子之才雋矣,然卒為所忌,聰明何可恃乎!
烏程三相國明季烏程有三相國,所居相距不過九里,時有“九里三閣老”之謠。朱文肅公國楨倡“均徭”之議,東南大水,又請改折,德澤及人,鄉邦推重。沈氵結納客、魏,溫體仁奸私誤國,閭里羞稱之。三人皆載《明史》,而府縣志列傳獨詳文肅事實,沈、溫則諱而不書。肆志一時,隕名千載。嗚呼!此亦足以為鑒戒也。
孔子弟子考朱竹太史《孔子弟子考》謂“歐陽子有言:”受業者為弟子,受業于弟子者為門人。‘試稽之:《論語》所云’門人‘,皆受業于弟子者也。’顏淵死,門人厚葬之‘,此顏子之弟子也;’子出,門人問‘,此曾子之弟子也;’子疾病,子路使門人為臣‘,又’門人不敬子路‘,此子路之弟子也;’子夏之門人問交于子張‘,此于夏之弟子也,孟子曰:“門人治任將歸,入揖于子貢’,此子貢之弟子也”云云。然余觀《論語》,“童子見,門人惑”,此當為孔子之弟子,不得謂是孔子弟子之弟子也:“子游曰:”子夏之門人小子。“‘此當為子夏之弟子,不得謂是子夏弟子之弟子也:”孟子門人問曰:“夫子何以知其將見殺?”’此當是孟子之弟子,不得謂是孟子弟子之弟子也。以此證之,朱之說豈其然乎?
久任牧民官必使久于其任,而后與民相習,得以盡撫綏之略。明興百余年間,澄敘官方,勤求上理。居職最久者,如趙登知湖州府,自宣德至正統十七年;劉綱知寧州,由建文二年進士,官府谷知縣遷擢,在寧州三十四年;吳祥知嵩縣,自永樂至宣德三十二年。中葉以后,此風漸渺,吏治亦不如前矣。
名號謚堯、舜、禹稱名,湯稱號,文王、武王稱謚,由質而文,即此亦可覘世運。
田田錢錢女子雙名最多,獨辛稼軒妾田田、錢錢,因其姓而名之,與其他雙名者異。
謄錄浙人鄉試,每以金貽謄錄手之善書者,潛遞關節,屬其謄卷朱色鮮明,字畫光整,易動閱者之目。亦有已獲科名者,貪得厚利,冒應是役,甚至私攜墨筆,點竄試文,中雋則可得重酬。此風始自紹興人,沿及諸郡。道光丙午秋試,士子一萬一千余人,其不購謄錄者只三千余卷,僅得售三人。蓋以字跡潦草,校文者以辨識為苦,輒屏棄不觀也。猶憶壬辰榜后,謁見房師樂平齊星舟先生雙進(嘉慶丙予單人,官終石門縣知縣),先生謂:“汝文佳而字體模糊,耗我半夜心力始能辨晰。尤賴主司愛才,取墨卷校對,方得入彀。”爾時購謄錄者未多,而弊已若此,幸遇樂平、山陽、天津三先生,不致擯棄,知己之感,畢世勿諼也。
作者七人矣“作者七人矣”,王氏謂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包氏謂荷蕢、荷、儀封人、晨門、楚狂接輿、長沮、桀溺;程伊川又謂“作者”
之謂圣,義、農、黃帝、堯、舜、禹、湯是也;袁俊翁《四書疑節》則謂專指當時而言,宜主包氏之說,特封人本以得時行道為心,初不與彼六人同行,當以微生畝易之。此說創而實確。
揚無咎楊姓皆從木,惟宋清江揚無咎祖漢子云,從扌不從木,二千年來典籍中不多見也。
鄉會試題鄉、會試題,首題《論語》,則次題為《中庸》,首題《大學》,則次題為《論語》,三題《孟子》,此定例也。道光庚子科,山西首題“德潤身,心廣體胖”,次題“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以無《論語》題,主試皆獲譴。吾浙鄉試出《大學》題,闈中必有火災,故老相傳康熙初三次皆然(康熙癸卯首題“生財有大道”一節,壬子首題“如切如磋”六句,庚午首題“無所不用其極”)。自是以后,浙闈不復出《大學》題,蓋沿以為例矣。
奇名明番禺羅賓王官南昌府同知,罷歸,筑哭斯堂于里門,此堂名之最奇者。吾邑馮學博嗣京取“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之意,筑別業曰大悲庵,此庵名之最奇者。朱竹君學士視閩學時,令士子人采一石,筑亭署中供之,各鐫姓氏于上,顏曰“三百三十三士亭”,此亭名之最奇者。洪洞范高阝鼎所著雜文名《草草草》,此書名之最奇者。
宋角山詩宋角山大令,乾隆戊申孝廉,中歲宰扶風,七載即掛冠歸,著有《紅杏軒詩鈔》。其宰扶風時,案牘之暇不廢吟詠,所賦《小游仙》詩有云:“本是瑤池會上仙,浣紗小謫玉河邊。自言愛女佳期近,又索黃姑助嫁錢。”“暫插朝天白玉簪,歸來依舊搗雙砧。七襄任汝纖纖手,爭奈銀河負債深。”“甫報瑤池桂樹秋,武皇又作絳河游。上清畢竟論門第,怪道登仙總姓劉。”“漠漠春陰淡淡煙,揚州未到早腰纏。早知駕鶴飛升易,悔讀《黃庭》五十年。”蓋皆有為而作。斷句如《陳思王墓》云:“奸人有后天難問,才子封王福未慳。”《虎丘》云:“廡下千秋高士少,水邊三月麗人多。”亦研錘入妙。
李鶴杉李鶴杉學博博聞強識,才藻富有。小試以《長鬣呼馀皇賦》受知于學使李芝齡師,入邑庠第一人,稱為李長鬣。道光甲午闈作,為副主試歙縣徐廉峰太史寶善所賞,而正主試以次藝犯下,黜之(“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題文用“血氣”二字)。旋于乙未獲售入都。太史招之往,使在弟子之列。李獻詩有“名傾元叔登朝日,恩感昌黎薦士年”之句。寓都門,得詩盈篋,編為《北行草》。其《贈端木鶴田舍人》一律最佳,詩云:“歲星游戲住人間,車馬盈門自閉關。一架藤花留散吏(舍人寓寄園紫藤精舍),十年薇省話清班。海隅應詔恩原渥,日下讎書老未閑。料得韋編三絕后(舍人著《易指》已刊),等身事業付名山。”
遷居詩舒鐵云孝廉寓居吾里鄉思橋,偶與友人書云:“比張融之居建業,彼尚多此一舟;若相如之返成都,我并無其四壁。”沈青齋觀察見之,即以南花橋老屋借居,且寓書曰:“但住無妨,且行弗顧,所望泥金之捷先賁蓬門耳。”舒因賦詩以謝,有云:“南花橋頭秋水綠,扁舟愿寫移居圖。移居之圖尚可寫,羌此高義今則無。”時乾隆甲寅歲也。
父子能詩宋浦城詹應之忄造、詹元善體仁父子能詩,厲樊榭《宋詩紀事》皆遺之。應之《寄胡籍溪》詩云:“雨過溪頭鳥篆沙,溪山深處野人家。門前桃李都飛盡,又見春光到楝花。”《春懷示鄰里》句云:“斷墻著雨蝸成字,老屋無聲燕作家。”
元善《幽居》詩云:“投老安閑世味疏,深深水竹葺幽居。床頭昨夜風吹落,多是經年未報書。”風致俱妙。
彡石公詩話先伯父彡石公《詩話》謂:“吳谷人祭酒深于友誼,少與沈瞿斧交最篤。
瞿{艸}病劇,適自嚴江歸,急往視之,但及一執手而已。因哭之以詩云:‘我作孤游君獨愁,獨愁春去又成秋。半年愴我方歸棹,一病聞君已臥樓。舊事可憐如夢過,輕帆幸不被風留。只爭片刻猶相見,得見能教不淚流?’清空一氣,讀之凄惋。今觀全集中所刊,已皆改易,云:“無限凄涼對素琴,曾于賤子托知音。友朋實有家人意,風雨寧渝生死心。獨立無端斜照冷,此情千古大江深。但逢峰肅泉吟處,認爾魂歸楓樹林。‘氣格雖較莊重,然轉遜前作之真摯,并錄之,以質精于斯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