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6章

  • 冷廬雜識
  • 陸以
  • 3109字
  • 2015-12-24 17:36:05

“神交以志合,心遠為情牽。”“長言清以厲,素志遠而超。”“和其聲以流詠,超眾志而為言。”“神靈申甫斯揚烈,心遠淵明自解詩。”“詩禮托先人之蔭,嘯詠明素志而言。”道州何子貞同年太史紹基,集字對句最多,嘗見其集《爭坐位帖字聯》一冊,錄其尤者于左:“九功惟敘使勿壞,百度得數而有常。”“宣德道情文乃貴,明微謹始禮為宗。”“與其過縱何如謹,到得能成自會明。”“豈愿文才過屈、宋,勤思圣道仰顏、曾。”“明月同行如故友,異書難得比高官。”“兩足不出門半尺,一室坐擁書百城。”“行事莫將天理錯,立身當與古人爭。”“聞常言輒有至理,愛別致便非本心。”“且自思立足何地,豈可輒抗顏為師!”“藏異書貴得初本,收古畫須檢裂文。”“有三尺地身可坐,到五更時心自清。”“如張子野真辭伯,是李將軍乃畫師。”“誠意功夫唯謹獨,匡時事業貴知人。”“時事亦當參古禮,人為不敢恃天功。”“對月橫安高士榻,論文喜得古人書。”“縱目古今還自省,側身天地一無言。”“倫理只從天事見,功名貴自本心來。”“古《易》九家皆見圣,《魯論》半部足匡時。”“然名香宜對古畫,見明月又來故人。”“書城高大能藏道,心地光明始愛才。”“時聞其過我尤喜,愿同此心君莫疑。”“目未曾見莫言怪,心所不安斯謂危。”“悟到前身應是月,數來益友莫如書。”

“豈獨安分守身為事,欲作頂天立地之人。”“將相公侯,蓋亦有命;射御書數,皆謂之文。”“若知者行其所無事,故君子名之必可言。”“坐榻橫書,升臺校射;然香品畫,對月開尊。”“武將宣威,自天而下;文臣紀盛,如日之升。”

“瞻言古人,便若同世;錯置難事,亦如平時。”“揆高度深,九數所極;指事會意,六書之綱。”“天爵在身,無官自貴;異書滿室,其富莫京。”“力排異端,將軍破賊;心存天理,行子還家。”“見人之過,如已有失;于禮既得,即心所安。”“力排眾論,乃見獨是;心師古人,自為一家。”“習八分書,得陜本貴;存百家目,自《隋志》傳。”“尺書可當十部從事,名作便是五言長城。”

“就己然情,知未來事;于獨居地,見大眾心。”“有功不伐,聞過則喜;為道日損,積德能升。”“縱橫百家,才大如海;安坐一室,意古于天。”“天爵崇高,初無階級;書城割據,各異門涂。”“意之所忽,過從此長;眾有同欲,功不可居。”“圣業顏、曾,清名李、郭;相才文、富,士品裴、王。”“參三六九易數,皇極斯寓;合百二十國書,《魯史》乃興。”“何必開門,明月自然來入室;不須會友,古人無數是同心。”“戴圣祖高堂,《士禮》從知家相作;子長事安國,《尚書》真見古文來。”“《士禮》守容臺,本東魯兩圣人所定;佛書破藏海,是南朝眾才子之文。”“明理自平居,莫到有事時存兩端念;置身須得地,當為從古來第一等人。”“行路有何難,我曾從天柱、九疑、終南、紫閣、太室、三涂,直到上京王者地;得師真不易,所愿與高堂、二戴、安國、子長、相如、正則,同依東魯圣人家。”

明季大臣明季大臣率多庸劣可笑,如桐城人給事中孫晉遇樞臣張風翼于朝房,自言其鄉恐罹寇,鳳翼曰:“公南人,何憂?賊起西北,不食南米,賊馬不餉江南草。”

聞者粲然皆笑。又秦撫甘學闊挨不解事,賊至不遣兵,手記下都虞侯縛治。左右紿以親往,則緩服盛輿從逐之。薄暮,宿一堡,聞人馬聲,其下將棄之去,前驅傳曰:“督師來。”相見愕眙,告以賊難扼,輒怖,急還走,城門以瓴甓,謹錄鑰牡,不敢張目視。又熊文燦督師之受事也,神志惝自失,疏言:“臣至蘄、黃,見被賊近一歲,而野有雞鶩,倉有稻粱,沿江饒給,盜之招也。若盡遷民與粟,閉之城中,俾賊無所掠,當自退。”中朝見者無不姍笑。又豫撫常道立持軍不整,饋遺供頓,邑索千金。久駐襄城,揚言遮捍睢、許,實貪其無賊。有殿軍未盡,候者傳曰:“賊至。”懼而顛,左右掖之始上,奔避民舍,兩齒相擊。又楊嗣昌代熊文燦為督使,其上彝陵討賊也,駐彝陵一月不進,取《華嚴經》第四卷,謂可詛蝗已旱,公然下教郡邑,且以上聞。當時朝廷用此等人掌兵,國事安得不壞!

四書逸箋應城程是庵進士大中《四書逸箋》,援據精博,有足補《集注》所未備,且有足正《集注》所未及者,摘錄以資參考。“束帶”,《說字》云:“在腰為腰帶,在胸為束帶。腰帶低緩,束帶高緊。”公西華束帶立朝,蓋當有事之際,倉卒立談,可以服強鄰,即折沖尊俎之間意,泛作禮服非。“賓客”,《周禮》注:“大曰賓,小曰客。”為君臣之別。“民食喪祭”,何晏《集解》引孔氏注:“重民,國之本也;重食,民之命也;重喪,所以盡哀;重祭,所以致敬。”

“吾豈匏瓜”節,孔注:“匏瓜得系一處者,不食故也。吾自食物,當東西南北,不得如不食之物,系滯一處。”“べ竹”,孔穎達疏:“べ,王芻也(本《爾雅》)。

竹,篇竹也。“”正鵠“,皆鳥名,鵠小而飛疾。《大射禮》鄭注:”正,齊、魯之間謂之題肩,皆鳥之捷黠者。射之難中,取以為的。“”宗器“,鄭氏注:”祭器也。“”華岳“,華,山名;岳,亦山名。《周禮》:”豫州山鎮曰華,雍州山鎮曰岳。“《爾雅。釋山》云:”河南曰華,河西曰岳。“舉二山與下二水對。”麋“,澤獸,陰:”鹿“,山獸,陽。”寡妻“,趙注:”寡,少也。“

嫡妻惟一,故曰寡。“鼓樂”,趙注:“鼓樂者,樂以鼓為節也。”“麒麟”,二獸名。郭璞云:“麒似麟,無角。”《詩》疏:“麟,黃色,一角,角端有肉。”

作一獸誤。“乘屋”,趙氏謂:“乘,蓋其野外之屋。”蓋為田事計,宜豫完其在田之宅,若邑居之屋,已入而處之矣。“徙”,趙注:“受田易居也。”蓋井田之法,不受田則不易居,無輕徙者。“大略”,趙注:“略,要也。”言井田未及其詳,已舉其要。大要者,大事之要也,潤澤其余事耳。“詭遇”,橫而射之曰詭遇。“今茲”,茲,年也;今茲,猶今年也。“營窟”,二字各一義,《禮運》注:“營者,營累其土于地上。窟者,窟穴于地中。”“市井”,古者因井為市,故曰市井。“南陽”,山南曰陽,岱山之南謂之南陽。疏云:“岱山,即太山,在齊之南。”《四書備考》引南陽府之南陽縣,誤。“黎民”,黎本訓眾,又訓黑,此當訓眾。蓋言五十、七十衣帛食肉,其余眾民,亦不饑不寒。

“君子之澤”,新鄭高氏曰:“澤謂容貌色澤,猶《禮》云‘手澤、口澤’也。”

蓋五世之內,其人雖不可見,見其人者猶有存焉,其形容、音響,尚有稱述之者。

至于五世,見其人者亦皆已歿,而形容、音響不復可知。若君子之流風余韻,雖百世可也,五世安得遂斬?“丘民”,趙注:“丘,十六井也。”丘民,謂丘間之民。得乎丘田之民,便可為天子,猶“有田一成,有眾一旅”之意。

小詞長調作小詞,貴含蓄,言盡意不盡。韓南澗《霜天曉角采石蛾眉亭》云:“倚天絕壁。直下江千尺。天際兩蛾橫黛。愁與恨,幾時極。暮潮風正急,酒闌聞塞笛。

試問謫仙何處?青山外遠煙碧。“作長調,貴曲折而清空一氣。王沂孫《摸魚兒》云:”洗芳林、夜來風雨,匆匆還送春去。方才送得春歸了,那又送君南浦。君所取。怕此際,春歸也過吳中路。君行到處。便快折湖邊,千條翠柳,為我系春住。春還往,休索吟春伴侶。殘花今已塵土。姑蘇臺下煙波遠,西子近來何許?

能喚否?又恐怕、殘春到了無憑據。煩君妙語。更為我將春,連花帶柳,寫入翠箋句。“二作各極其妙。

彭澤父明兵部尚書彭澤守徽州,將遣女,治漆器數十,使吏送其家。澤父大怒,趣焚之,徒步詣徽。澤驚出迓,目吏負其裝,父怒曰:“吾負此數千里,汝不能負數武耶?”既入,杖澤堂下,杖已,持裝徑去。澤益痛砥礪,歷著政聲。此事大有古風。按:吾邑李臨川先生《樂見聞雜記》載一事,亦與此同:壽光劉文和公,致政家居,封翁尚在。一日,文和他出,乘轎歸第,封翁偶同客在門,文和不知引避,封翁盛怒,欲杖之,客不能解,竟以轎杠加責。此等家法,豈易有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容城县| 巴中市| 蓝山县| 新源县| 苏尼特右旗| 寿宁县| 吴桥县| 沙湾县| 溆浦县| 深泽县| 错那县| 吉首市| 新晃| 从化市| 周宁县| 水富县| 嘉祥县| 庆阳市| 弋阳县| 台南市| 崇阳县| 贡嘎县| 敦化市| 宝鸡市| 祁连县| 离岛区| 昌黎县| 阳泉市| 彭山县| 治多县| 岢岚县| 平潭县| 饶平县| 辰溪县| 常宁市| 仁布县| 亚东县| 石渠县| 吉木萨尔县| 武川县| 大石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