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 全唐詩補編
- 佚名
- 4995字
- 2015-12-24 16:09:11
震旦雖闊無別路,【震旦者,唐國也。無別路者,唯有一心之法,讓大師化導如此也。】要假侄【《古尊宿語錄》、《五燈會元》作「兒」】孫腳下【《天圣廣燈錄》作「上」】行。【侄孫者,今時傳法弟子也。】金雞解銜一顆米【《古尊宿語錄》、《五燈會元》作「一粒粟」,金雞者,金州也,讓師是金州人也。一顆米者,意取道一,江西馬祖名道一。】供養十方【《古尊宿語錄》作「什邡」】羅漢僧。【讓和尚付法與道一,故言供養。十方者,馬和尚是漢州十方縣羅漢寺出家也。】
尊勝今藏古,【尊勝者,妙智也。古者,可大師,本有妙高之性,性被煩惱覆之,未現了,故言藏也。】無肱亦【《天圣廣燈錄》作「又」】有肱。【肱者,手也,可大師求法斷臂也。】龍來方受【《天圣廣燈錄》作「授」】寶,【龍來者,初祖西來也。方受寶者,二祖傳法。】捧物復【《天圣廣燈錄》作「奉物伏」】嫌名。【捧者,惠也。本名神光,復過達摩,嫌之,改名言為惠可。】
初首不稱名,【后周第三主己卯之歲,有一居士,不稱姓名,故言不稱名。】風狂又有聲。【風狂者,三祖有風病。有聲者,遠近皆知有病,故言有聲也。】人來不喜見,【人來不喜見,患風之形狀。】白寶初平平。【白寶者,玉也。玉邊作祭,璨字也。三祖名璨大師。】
起自求無【《天圣廣燈錄》作「不」】礙,【有一沙彌,年十四,名道信,來禮拜問:「唯愿和尚,教某甲解脫法門。」故言求無礙。】師傳我沒繩。【師者,三祖也。我沒繩者,既無人縛汝,即是解脫。】路上逢僧禮,【路上者,道也。禮者,信也。四祖大師名道信。】腳下六枝分。【腳下者,門下也。四祖下橫出一宗,六枝者,牛頭融禪師等六祖。】
三四全無我,【三四者,七也。五祖七歲遇道信大師,無人我出家也。】隔水受心燈。【隔水者,五祖于蘄州蘄水得傳四祖心印,故言受心燈。】尊號過諸量,【過量者,弘字也。】逢嗔不起憎【《天圣廣燈錄》作「從嗔不起增」。不起者,忍字也。】
捧【《天圣廣燈錄》作「奉」】物何曾捧,【捧者,惠字。】言懃又不懃。【懃者,能也。六祖名能。】唯書四句偈,【唯書四句偈者,神秀和尚呈四句偈,囗能和尚亦呈四句偈,故言四句偈。】將【《天圣廣燈錄》作「為」】對瑞田人。【瑞田人者,神秀和尚南陽嘉禾縣瑞田人。】
心里能藏事,【能藏者懷,則懷信也。】說向漢江濱。【說向者,說法也。漢江濱者,馬大師漢州人也。馬大師求佛心印,讓和尚說向道一也。】湖波探水月,【湖波者,曹溪也。探水月者,得也。讓大師于六祖身邊得傳心印。】將照二三人。【二三者,六。讓大師傳法弟子六人,言六人者,一道一得心,二智遠得眼,三常浩得眉,四神照得鼻,五坦然得耳,六嚴峻得耳,是為六人也。】
領得彌勒珍勤【從《天圣廣燈錄》改】語,【領得者,馬大師于讓大師處領語也。】離鄉日日敷。【離鄉者,南方也。日日者,昌字也。敷者,演也。馬大師歸至洪州南昌寺,敷演大教是也。】移梁來【《天圣廣燈錄》作「來梁移」】近路,【移梁者,梁都也。近路者,洪州觀察使姓路,遂請大師自虔州南康縣,移入洪州開元寺,故言來近路。】余算腳天徒。【余者,我字也。從馬大師二十年外,契道者千萬,遍行天下,故言腳天徒。】
艮地生玄旨,【艮地者,東北也。神秀和尚從五祖下傳一枝法,在北自為立宗旨也。】通尊媚亦尊。【通尊者,謚號大通禪師也。媚者,秀也。亦尊者,三帝所尊敬,故亦尊也。】比肩三九【《天圣廣燈錄》作「吼」】族,【比肩者,同學也。三九族者,十二人也。秀大師同學十二人。】足下一有分。【從秀和尚足下,各分宗旨,南北有異。】
靈集媿天恩,【靈者,神。集者,會也。媿者,荷也。天恩者,澤也。神會大師住洛京荷澤寺。】生囗二六人。【生囗者,師資也。二六者,會大師弟子十二人也。】法中無氣味,【法中者,佛法也。會大師傳佛知見,甚深法也。無氣味者,緣北宗秀大師弟子普寂,于京盛行,通其經教。當此之時,曹溪宗旨,于彼未盛行,故言無氣味也。】石上有功勛。【石上者,秀大師弟子,磨卻南宗碑,神秀欲為六代,何其天之不從,乃得會大師重立實錄,故有功勛。】
本是大蟲勇,【印宗法師本是小乘,喻如大蟲,不是師子。】回【《天圣廣燈錄》作「翻」】成師子談。【回者,傳也。回小作大,印宗法師禮六祖便悟上乘,是成師子吼。】官家封馬嶺,【封者,印也。馬嶺者,宗也。印宗曾為講經法師也。】同詳三十三。【同詳者,同學也。六祖弟子祥岑等三十三人,祥禪師住于峽山。】
八【《天圣廣燈錄》作「九」】女出人倫,【八女者,安字也。出人倫者,為國師也。】八個絕婚姻。【八個者,安字。絕婚姻者,安徒難為紹繼之。】杇床【《天圣廣燈錄》作「將」】添六腳,【杇床者,老字也。六腳者,則天、中宗,騰騰坦然圓寂,百五十五年住世,破灶墮和尚六住嵩山,是為六腳也。】心祖眾中尊。【心祖者,姓也。安和尚頓悟禪理為國師,故眾中尊也。】
走戊與朝鄰,【走戊者,越字,忠國師是越州人也。與朝鄰者,為國師。】鵝烏子出身。【鵝者,鵝州也,今越州是。烏者,鳴鶴縣也,今諸暨縣是,國師生此縣也。】二天雖有感,【二天者,肅宗、代宗二帝也。有感者,帝禮為師也。】三化寂無塵。【三化寂無塵者,二帝與國師俱寂也。】
說小何曾小【《天圣廣燈錄》作「說少何曾少」,希字是也。】言流又不流。【遷字是也。】草若除其首,【石頭無草。】三四繼門修。【傳法弟子人數,準其傳法人數,應云十七繼門修也。○以上十七首,均見《祖堂集》卷二。《五燈會元》卷一錄其一、其二、其四三首。《古尊宿語錄》卷一引二首。】
八月商尊飛有聲,巨福來群【《天圣廣燈錄》作「祥」】鳥不驚。懷抱一雞來赴【《天圣廣燈錄》作「重起」】會,手把龍蛇在兩楹。
寄公席帽脫【從《天圣廣燈錄》改】權時脫,蚊子之蟲慚小【《天圣廣燈錄》作「足去」】形。東海象歸披右服【《天圣廣燈錄》作「石脹」】,二處蒙恩總不輕。
日月并行君【《天圣廣燈錄》作「若」】不動,即無冠子上山行。更惠一峰添翠岫,玉教人識始知名。
高峰【《天圣廣燈錄》作「嶺」】逢人又脫衣,小蛇雖毒不能為。可中井底看【《天圣廣燈錄》作「著」】天近,小小沙彌善大機
大浪雖高不足知,百年凡木長干枝。一鳥南飛卻歸北,二人東往卻【《天圣廣燈錄》作「復」】還西。
可憐明月獨當天,四個龍兒各自遷。東西南北奔波去,日頭平上照無邊。
鳥來上高堂欲興【《天圣廣燈錄》作「驚」】,白云入地色還青。天上金龍日月明,東陽海水清不清。首捧朱【《天圣廣燈錄》作「珠」】輪重復輕,雖無心眼轉惺惺【《天圣廣燈錄》作「醒醒」】。不見【《天圣廣燈錄》作「具」】耳目善觀聽,身體元無空有形。不說姓字但驗【《天圣廣燈錄》作「簽」】名,意尋書卷錯開【《天圣廣燈錄》作「看」】經。口談【《天圣廣燈錄》作「說」】恩幸心無情,或去或來身不停。【以上七首見《卍續藏經》本《祖庭事苑》卷八,原注:「未見注八首。」「路上忽逢深處水」一首已見《祖堂集》。《天圣廣燈錄》卷六收二十三首,缺「初首不稱名」一首,各首均無注。】
付法頌
吾本來唐國【《景德傳燈錄》作「茲土」】,傳教【《景德傳燈錄》作「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密經六祖慧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
全唐詩續拾卷六十 先宋詩下
朱彥時
黑兒賦
世有非常人,實惟彼玄士。稟茲至緇色,內外皆相似。臥如驪馬牛【司義祖校記云:「似應作『驪馬』」。今從《事文類聚》改】(馬展),立似烏牛跱。忿如(瞿鳥)鵒,樂似鸕鶿喜。[下缺]。【見中華書局校排本《初學記》卷十九。宋祝穆《事文類聚后集》卷十八作「朱彥時賦黑兒詩」。】
徐成
徐成,字子長,代郡人。官江淮津督。【(詳附按)】
寶金篇
三十二相眼為先,次觀頭面要方圓。相馬不看先代本,一似愚人信口傳。眼似垂鈴紫色鮮,滿廂凸出不驚然。白縷貫睛行五百,斑如撒豆勿同看。面若側墼如鐮背,鼻如金盞可藏拳。口叉須深牙齒遠,舌如垂劍色如蓮。口無黑黡須長命,唇似垂廂蓋一般。食槽寬凈腮無肉,咽尖平而筋有攔。耳如楊葉裁杉竹,咽骨高而軟不堅。八肉分而彎左右,龍會高而上古傳。項長如鳳須彎曲,鬃毛茸細要如綿。鬐高膊闊搶風小,臆高胸闊腳前寬。膝要高而圓似掬,骨細筋粗節要攢。蹄要圓實須卓立,身形充闡要平寬。筋骨彎而須堅密,排鞍肉厚穩金鞍。三峰穩壓須藏骨,臥如猿落重如山。鵝鼻曲直須停穩,尾似流星散不連。膏筋大小須勻壯,下節攢筋緊一錢。羊髭有距如雞距,能奔解走可行千。已前貴相三十二,萬中難選一俱全。
寶金歌
三十二相眼為珍,次觀頭面要停勻。相馬不看先代本,亦似盲人信步行。眼似垂鈴紫色浸,睛如徹豆要分明。白縷貫睛行五百,瞳生五彩壽多齡。鼻紋有字須長壽,如火如公四十春。壽旋頂門高過眼,鬃毛茸細萬絲分。面如剝兔腮無肉,鼻如金盞食槽橫。耳如楊葉根一握,項長如鳳似雞鳴。口叉須深牙齒遠,舌如垂劍色蓮形。口無黑靨須長命,唇似垂箱兩合停。四大三高兼二小,雙長兩短一灣平。瘦見肉而肥見骨,視而不懼聽無驚。八肉彎而分耳后,龍會高而上古聞。牝騮不欲偏多驟,驊驂蹄嚙善能奔。首鉤項曲三峰穩,筋粗骨細四蹄輕。鬐高臆廣平弓手,胸寬膊闊小搶風,頭長腰短雙鳧大,腹垂(月廉)小逆毛生。踠停寸緊蹄堅實,膝高節近骨筋分。肋骨彎而須緊密,排鞍肉厚穩鞍輪。腎袋小藏如吊殼,里囊垂大若懸鈴。燕骨隱微三山小,胯似琵琶后犬蹲。尾似流星須放細,鵝鼻曲直汗溝深。骨筋大小須勻壯,身形充闡要寬平。已上毛骨皆是駿,還將駑逸細推尋。腰凹脊弓焉致遠,粗蹄捺踠豈能奔。白首黑身須可忌,銀鬃玉項不須欽。破臉孤蹄真未吉,耳白腰花實是兇。流鼻繡項休呼美,沙睛環眼莫高稱。面短骨橫真可惡,眼深無肉不堪親。槽微口淺多無食,腿粗蹄大實無行。毛殊旋廣休夸貴,寸長踠軟莫稱駿。背直尾高休言美,耳大頭肥不足欽。羊睛象目遙無力,豬胯駝腰不善奔。龍顱突目天然快,獐頭鹿耳號騅風。孔中筋現非常相,目有重瞳勿視輕。溺而似犬真難得,耳毫一尺值千金。初產無毛稱龍子,骨角雙生亦號龍。耳微一寸行千里,溺過前足半前程。羊須有距馳三百,距如雞爪日千程。已前貴相分明載,古典流傳萬世遵。【自「還將」至「不善奔」一十九句皆惡相,前后皆善相。】
王良百一歌
略相
耳小根一握,頭長鼻要寬。能行三百里,解立四蹄攢。
臆前雖闊備,眼曠腹須平。項長筋骨促,尾骨短為精。
鹿耳天然快,獐頭第一強。蹄輕腰又短,伯樂亦稱良。
鼻上紋王字,目中青暈侵。雖然有筋骨,更要汗溝深。
初生無毛者,伯樂號龍駒。七朝方始起,千匹也應無。
近者雖似小,遠望卻成高。要知深有力,腹上逆生毛。
蹄大蹄又軟,腹闊更腰長。行時無步驟,何必問孫陽。
口淺不能食,眼深多咬人。豬膝難任重,焉堪致遠行。
要知有壽馬,唇慢口方停。好是如羊目,驆良壽亦長。
不在如龍狀,追風號古來。目前毛骨駿,未可比駑駘。
毛病
項上如生旋,有之不用夸。環緣不利長,所以號螣蛇。
后有喪門旋,前兼有挾尸。勸君不用蓄,無事亦須疑。
牛額并銜禍,非常害長多。古人如是說,此事不須歌。
帶劍渾小事,喪門不可當。滴淚如入口,有福也須防。
黑色耳全白,從來號孝頭。假饒千里走,奉勸不須留。
背上毛生旋,驢騾亦有之。只惟鞍貼下,此者是駝尸。
銜禍口邊沖,時間禍必逢。古人稱是病,焉敢不言兇。
眼下毛生旋,遙看似淚痕。假饒福也病,無禍亦妨人。
毛病深知害,妨人在不占。大都如此類,無禍也宜嫌。
擔耳駝鬃項,雖然毛病殊。更若兼鰲尾,有實不如無。
雜忌
騎來未得飲,汗解是為強。卸鞍面向北,此事最招殃。
欲出須知此,籠頭莫掛垂。雖然無大患,驚懼事防為。
面北朝朝餧,形軀漸漸傷。其中忽有患,有患悔難當。
遠來亦忌飽,出去不妨饑。向水莫許驟,偏傷肺與脾。
濁水休教飲,多饒毛色焦。時間雖不覺,日內不生臕。
偏怕腥膻物,仍嫌土作槽。鼠穿成大穢,更忌艸中毛。
上山猶許驟,下嶺不宜騎。必定傷筋骨,能令日漸羸。
近學新醫者,還知此事難。將針宜刺淺,方便更須端。
凡針六脈血,不在昔令多。移時苦不止,傷損返如何。
有病何妨療,無傷血莫針。近來愚學者,此意未知深。
眼病
一切眼昏瘴,皆因熱所傷。莫令肝臟冷,淚出轉難當。
黃風有赤脈,白翳忌侵睛。須抽眼脈血,救療有功能。
烏風起肝臟,忽患便青盲。便是通神妙,除非解損睛。
有瘴多須淚,無令冷藥多。細辛并地骨,犀角決明和。
外瘴須磨點,黃連最能驅。烏魚骨頗妙,輒莫用珍珠。
欲療先令暖,仍須使子肝。防風圓蔚好,去淚得睛寬。
不可全憑藥,時聞亦用針。頻抽口鼻血,腦熱勿令侵。
肝病眼睛病,眼昏肝有風。發來時生暈,嚾烙抵神功。
環睛難為病,侵睛多即驚。月中騎亦懼,云內更同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