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鄉賓
番社從無鄉賓,邇年來漸摩禮教,亦求舉行。但不行飲酒禮,不詳府道,止就本學牒縣給以匾額,以示激勸。初,番俗愛少惡老,皆拔去髭須,名曰「心力」。其峨峨番人,頭至白不留一須。近亦有留須髯者;既知尚齒之典,則陋俗自除矣。
聞道光八年,鳳山縣轄之下淡水,有下淡水社樂舞生趙弓孕者,年幾七十,甚誠樸,頗解為帖括,左右鄰里呈學保舉鄉賓牒縣。時邑令為無錫王公瑛,曾給以匾額。額有「社樂舞生」等字,復呈學求去「社」字,同于齊民之意;以見國家文德之涵濡深且遠矣。
賞番
凡巡臺御史及分巡道初至臺,必巡所屬地,并犒賞生、熟番。先期,縣令令所屬熟番曉諭生番,生番畏威不敢遽出,必質熟番為信。如其人之數,然后取出所賞物,如銀牌、苧線數十條、紅布數尺、婦人櫛發諸器、饃饃火酒諸食物,各縣令供之。
山后
臺地東面連峰疊嶂,綿亙千余里;內盡生番所居,山后則人跡不能到。余在道任,聞近有人拏船由瑯嬌山下放洋,轉折而東,載棉布、苧線、器物之物向山后番易鹿脯筋角,約計七、八更可至。查其地縱處,止有全臺之半;禾黍豐茂,風俗醇樸,以阻隔內山生番,不能相通。
按諸羅縣志云:諸羅山后生番,名哆啰滿。由斗六門山口東入,渡阿跋泉,又東入為林〈王冀〉埔,為水沙連內山,乃諸番出入之口。地險阻,可通山后。又南日諸山之后,有巨石,高出內山之頂,名為「冠石」。登絕頂,東洋及山后諸社可一望而盡,亦有快捷方式可通。「稗海紀游」云:客冬有賴科者,欲通山后土番,與七人為侶,晝伏夜行,從野番中越度高山,竟達東面。東番導游各社,禾黍芃芃,比戶殷富;謂苦野番間阻,不得與山西通,欲約西番夾擊之。又曰:寄語長官,若能以兵相助,則山東萬人鑿山開道,東西一家,共輸貢賦,為天朝民矣。
蟒甲
蟒甲以獨木為之,大者可容十三、四人,小者三、四人,劃雙槳以濟,稍欹側即覆矣。番善水,雖風濤洶涌,如同兒戲;漢人鮮不驚怖者。惟雞籠內海蟒甲最大,可容二十五、六人,于獨木之外,另用藤束板為輔于木之左右,尚存太古「刳木為舟、剡木為楫」之意。「吧游紀略」云:其國用連抱之木刳之為舟,長五、六丈,鐵枝為柱,全木之板為蓋,而朱綠釆焉;番人所載以遨游者也。其載貨物用平底方船;其帆海大船,謂之夾板船。船兩旁及底悉用全木為板,镕錫實其內,長三十余丈,廣六、七丈;五桅木,以布為帆,引用八面之風;風順逆皆可用也。錢唐馮一鵬憶舊游注釋云:威虎者,獨木船也。以大木剖而鑿之,坐以浮江,甚穩。與茲相類。
浮田
水沙連四圍大山,山外溪流包絡;自山口入為潭,廣可七、八里。中突一嶼,番繞嶼以居;白波青嶂,別一洞天。隔岸欲詣社者,舉火為號,番劃蟒甲以渡。繞岸架竹木浮水上,藉草承土以種稻,謂之浮田。按「天祿識余」云:周禮:澤草所生,種之芒種。注者不知其解;王氏「農書」云:即江南之架田也。架田一名葑田,以木縛架為曲田,系浮水面,以葑泥附木架上,隨水上下東西;故江南有盜田者。又粵東有蕹田、滇南有海〈椑〉,皆與茲相類。
達戈紋
達戈紋,一名卓戈絞;鳳山邑志云:分以為二,非也。「瀛壖百詠」云:番婦以狗毛、苧麻為線,織成布,染以茜草,錯雜成文,朱殷奪目。或云:系取樹皮細搗摖為線,以織成布。予所見系褐色、藍色,方闊三尺余,質類布毯,土人又名番包袱。番人織以為衣,土人買之以為衣袱。
番煙
番煙,以煙葉曝干,累數十片,卷成圓形;外用藤條細行約束,巨如小兒臂。每食,以小刀切成細縷。縣中番社書辦,每貨以相饋。
演戲
熟番遇家有吉慶事,番婦裝束,頭戴紙花圈,十數人攜手跳躍;或番童相雜,鳴金鼓,口唱番曲,謂猶漢人演戲。「吧游紀略」云:番樂,敲鐃、擊小鼙,兩人互演,搖頭跳足,以手相比試,而歌哇哇;亦微類此。
番婦
南路鳳山及北路諸羅、彰化,番婦多丑惡;惟住上淡水者甚美,面如傅粉,僅兩睛稍圓為異。居南路者,熟番不供役;居北路者,皆供役,輿夫多番婦為之。
薩豉宜
薩豉宜,鑄鐵長三寸許如竹管,斜削其半,空中而尖其尾,曰薩豉宜,又名卓機輪。系其尖于掌之背;番兩手皆約鐵鐲,身行手動,則薩豉宜與鐵鐲撞擊,錚錚有聲。凡番童差役則用之。
婦持家
臺地番俗,以女承家;家務悉以女主之。南史記林邑國云:凡嫁娶,女先求男,由賤男而貴女。「瀛涯勝覽」云:暹羅婦人多智,夫聽于妻。是東南諸彝,多以女為重。「又吧游紀略」云:咬〈口留〉吧之俗,男子娶婦,則婦持家,丈夫不能有所主。禮相左坐,以左為尊,婦人坐則居左。又云:其國雌雞有距而司晨。
占草
老番能占歲草;視每歲草何者居先,則定一歲旱澇豐歉。又以草驗風信:草初生無節,則周歲無臺;每多一節,主臺一次;驗之不爽。近漢人亦有識此草者;不知其名,但曰「風草」。臺,颶之最大者;臺字系訛造。
咬訂
北路聽差者,曰「咬訂」;又謂之「貓踏」,又謂之「貓鄰」;以番童十二、三歲外者充之。先時,編藤束腰腹使小,以身輕便于奔走。凡遞公文,立稍長者為首,聽通事差撥。插雉尾于首,手系薩豉宜;結草雙垂如帶,飄揚自喜。風起沙飛,薩豉宜叮當遠聞,瞬息間已數十里。
射鹿
番以射臘為生,名曰「出草」。番童十齡以上,即令演弓矢;練習既熟,三、四十步外取的必中。弓取材于竹,密纏以藤;染茜草,其色朱。內山番或以韌木為之。無鞘,不需筋角膠漆;繩纻為弦,漬以鹿血,堅韌過絲韋。箭以堅直小竹為之,傅以翎,翎如漢人之制。鏃以鐵為之。或用鏢槍;槍桿長五尺許,能取物于百步之外。槍舌為兩鉤,形如「個」字。其鋒铦利,將槍套入桿末,桿末小而槍孔稍大,以便槍脫桿便利。系長繩于槍鉤上之孔及桿末,中物則槍舌倒掛而不能出,其桿擺落,長繩糾纏樹木間,番從后尾之,無得脫者。當春深,鹿場草高丈余,一望不知其極,四圍先掘火坑,以防延燒;逐鹿因風所向,三面縱火焚燒,前留一面,各番弓矢鏢槍并發,圍繞擒殺,鹿積如邱陵。邇來鹿場悉開墾為田,鹿亦漸少;惟于內山捕之。凡捕鹿,番婦不與焉。
番犬
番犬大如黃犢,吠聲殊異。剪其雙耳,以草木蒙密,且多鉤刺,欲其馳驟無掛礙也。能生擒者,曰「生咬」;獨擒者,曰「單倒」。捕獐鹿,發示追蹤,百不失一。價至三、四十千。番人以田犬為性命,時撫摩之,出入與俱。凡鹿捷于犬,然每奔盡一灣則反而顧,故犬及之。予在道憲署,見番犬約重可六、七十觔.
度歲
度歲無定日,或鄰(社)共相訂期賽戲酣飲,三、四日乃止。亦有一歲而行二、三次者;或八月初、三月初,總以稻熟為最重。止之日,盛其衣飾,相率而走于壙,視疾徐為勝負;曰「斗走」。或社眾相詬誶,則以囗定其曲直;負者為曲。「吧游紀略」云:爪哇以三月三日為歲首;過水諸雜夷,其歲首無定月。歲限十二月,月限三十日,不知紀年。問其年歲,則曰「覽馬」。「覽馬」云者,猶華言長久也。
產金
「諸羅雜記」云:蛤仔難內山溪港產金。港水千尋,冷于冰雪,生番沉水信手撈之,亟起;起則僵,口噤不能語,豫爇火以待,向火良久,乃蘇。金如碎米粒,雜沙泥中,淘之而出。或云內山深處有金山,人莫知所在;番人世相囑,不令人知。陳小崖「外紀」云:康熙壬戌間,鄭氏遣偽官陳廷輝往淡水、雞籠采金。老番云:唐人必有大故。詰之,曰:「初,日本居臺來取金,紅毛奪之;紅毛來取,鄭氏奪之;今又來取,恐有改姓易主之事」。明年癸亥,我師果入臺灣。
「番社六考」云:紅頭嶼番社在南路山后,由沙馬磯放洋,東行四更而至。嶼孤立海中,其海產金。私與貿易,因言語不諳,臺人殺番奪金。后復邀瑯嬌番同往,紅頭嶼番盡殺之;今則無人敢至其地矣。
香米
熟番多于園中旱地種稻,粒圓而味香,名曰「香米」,又名「大頭婆」,甚為珍重。每歲熟時,以進道、府二署。按「滇行紀程」云:清浪衛前臨江,后包北山,地勢平衍。其地產香稻,實圓而大,味亦至腴;即臺地香米之類也。
大眉
相傳北路大肚社,先時有土官名「大眉」。每歲東作,眾番爭致大眉,射獵于田。箭所及之地,禾稼大熟,鹿豕無敢損折者;箭所不及,輒被蹂躪,不則枯死。斗六門舊聞亦有番長能占休咎,善射,日率諸番出捕鹿;諸番苦焉,共謀殺之。血滴草,草為之赤;社草皆赤,諸番悉以疫死,無噍類。今斗六門之番,皆他社來居者也。
崇爻黑沙晃諸山
相傳北路崇爻、黑沙晃諸山深處,松杉環列,橘柚、楊梅諸果悉如內地。初冬,山梅遍開,香聞數十里。皆野番雜處,漢人罕至。
抹鹿脂
往時番婦抹鹿脂油于身以為香。太仆少卿沈光文有詩云:「鹿脂搽抹遍,欲與蘭麝爭」。或用以潤發,名曰「奇馬」。今則漸除矣。
向
往時北路老番婦能作法詛咒,謂之向。先試樹木立死,解而復蘇,然后用之;否則,恐能向不能解也。不用鎖鑰,無敢行竊,以善向故也。田園阡陌,數尺插一杙,以繩環之,山豬麋鹿弗敢入。漢人初至,誤摘果蓏啖之,唇立腫,求其主解之;輒推托而佯為按視,轉瞬平復如初。或取石置于地,能令飛走;喝之,則止。
按「異聞錄」:廣南苗民,其婦人能變為羊,夜出害人。有能為幻術,易人骨肉者。聞明時有仕于粵中者,偕二幕友宿于苗地。明日見二客彳亍于庭,視之各失一足,所曳木腿耳。詢之,一居苗舍,私苗人之妻,夫恨之,故易其腿;一居苗舍,苗婦挑之;此客不從其請,苗婦恨之,亦易其腿。官者窮治其事,苗人懼,請還其腿而去。「峒溪纖志」云:〈犭罷〉〈棘上火下〉人能咒咀,變幻報讎家;又善變犬馬諸物。皆北路老番婦之類也。今問諸番,此術無有;殆國家威德廣被,雖有幻術亦不能靈矣。老子謂: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信哉。
采花
土番喜花,遇花則釆;垂之滿身,如纓絡然。
生咬倒單
縱犬逐鹿,活擒者謂之「生咬」,獨擒者謂之「倒單」。
社商
承番餉者,謂之「社商」,又曰「頭家」。
霞藍
編竹為霞,如內地筐筥;土番喜貯葫蘆,大如甕。
無賺有賺
番重女而輕男,以男出贅為「無賺」,以女招贅為「有賺」。
生子
土番生子必隨產母浴于水,謂可去災。
換番
以物換物,名曰「換番」。番首出山「換番」,名曰「番割」。
番耳
番俗好大耳,幼年以竹圈張之。
番荒
番社以鹿為糧,草場失火,群鹿遁逃,謂之「番荒」。
番童
番童頭梳兩髫,謂之「對對」。
采果
社番采果,騰越而上樹,曰「猱采」;不必以長鎌取之也。
番頭
番頭為「甲螺」,其部落悉隸歸其管束。
渺綿
番女有「渺綿」之戲,即千秋也。略如漢人之制;高可丈許,中以木為舁,止容一人,繞梁旋轉如紡,上下可數十回。漢人效之,則暈而嘔。
番酒
番酒,刳大竹釀之,味不甚佳。其性嗜殺(疑有脫字),每割其頭面歸,取酒灌死者喉中,以瓦樽承接飲之,謂可延年。或見山中有鹿,取枯髏灌酒酣醉以捕之。又釀酒,搗米成粉,番女嚼米置地,越宿以為〈米曲〉,調粉以釀,沃以水,色白,曰「姑待酒」;味微酸。外出,裹其醅以蕉葉,或藏于壺盧;途次遇水,灌而酌之,渾如泔。
番布
熟番以樹皮為布,輕似香羅。
底六
番謂美婦為「底六」。
金飾脂涂
土番殺人取其頭骨,剔凈,飾以金脂其口,懸之門闥以示武。
魚藤
愚民重利,輒欲偷取番社之魚藤;而生番倚以為利,絲毫不肯假借。前有土人入山潛采魚藤,途遇生番攔阻,空手而回;夤夜復往偷刈,得之,捆載肩挑,半途被伏番偵獲,斫傷手腕。
土生仔
內地無賴人,多竄入生番為女婿;所生兒,名「土生仔」。常誘生番乘醉夜出,頗為民害。然道署造海船軍需木料,惟生番住處有之,必用「土生仔」導引,始可得;是「土生仔」為百害中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