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3章

  • 周易闡真
  • 佚名
  • 3081字
  • 2015-12-24 14:13:33

上六,在節之終,柔而不剛,是謂苦節。節至于苦,苦中無甘,節于此而不能達于彼,如忘物忘形,止念灰心,存神入定之類,雖云有節,行險僥幸,無益于性命,乃節道中之兇事。但在于節,執一而終,不為人情世事所累,又得悔亡,所謂“不踐跡,亦不入于室”者。此柔而不通之節也。

六爻惟三爻不知有節,其余三爻皆有節,或太過、或不及,是非不等。求其節之能謹于始者,其推初九,節之中正,不貞而亨者,其惟九五乎?修道者,可不先辨其節之之所以為節哉。

上巽下兌(中孚卦第六十一)

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

初九,虞吉,有它不燕。

九二,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六三,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

六四,月幾望,馬匹亡,無咎。

九五,有孚攣如,無咎。

上九,翰音登于天,貞兇。

孚者,信也。中孚者,信在內也。卦體外四陽,而內二陰,虛于內而實于外,虛實相當,內外相應,且卦德內悅而外巽,悅而巽行,不即不離而行道,故謂中孚。此虛以求實之卦,承上渙卦而來。渙者,陽為陰陷,陰潛入而陽漸消,若欲陰不陷陽而順陽,使陰陽相合,非篤信于道者不能。

夫人之不能入道者,皆由心不信道。心不信道,則懸虛不實,行持不力,必至有始而無終。若果心信,一念純真,萬慮俱息,誠中達外,即能真履實踐,自卑登高,由淺及深,漸可至于深造自得之地矣。

夫金丹之道,以黃婆為陰陽之媒娉。中孚者,中信也。信屬土,即黃婆也。黃婆在中,可以調陰陽、通人我、應萬事,無一物不可感通,是以中孚豚魚吉也。豚魚為無知之物,信能感之,則無知者且能順其我,而況有知者乎。

修道者,能以感豚魚之信,用之修性命,未有不致其吉者。但信能行之于順,不能行之于逆,其信不真,終必敗。信猶不為吉,人之信于道者有矣,信道而在平易之境,順順序序行去者亦有矣。若遇大難大困,大魔大障,顛沛流離,難堪之處,為道忘軀,不失所守者,萬中無一,能于難堪之處,不動不搖,過得去、打得出,方是感豚魚之信。

中孚之吉,是以又利涉大川也。大川至險之地,逆境也。逆境能涉,則順境能涉,自不待言,順之逆之,俱皆過去得,其信無往不利,無往不吉矣。雖然旁門三千六百,曲徑七十二家,俱皆著空執相,非盡性至命之學,假足以亂真,邪足以混正。若不分真假邪正,而即信之,則信之不正,不正即不利,不利仍不吉,是以尤利于貞耳,以正而信,以正而行,動與吉會,逆順無礙,自有為而入無為,由了命而至了性,全始全終,可于理決之也。

初九,在信之初,虞度其可信而方信,能謹于始,自吉于終,倘不能虞度其是非,忽信此,又信彼,反覆無常,難以全信,是有他而不得燕樂矣。此信道必謹于始也。

九二,真信在中,知自守黑,陰陽隔礙潛通,神明自來,如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不期然而然者。此潛修密煉之信也。

六三,入于旁門,執著一身,強扭強捏,如得敵之信,信至于敵,久必有變,始而信此,既而信彼,這條不成,又作那條,或鼓或罷,或泣或歌,虛而不實,所謂“同類易施功,非種難為巧”,信非所信,終必敗信,此認假為真之信也。

六四,居上陽下陰之間,柔而守正,順其陽而不順陰,如月幾望馬匹亡也。人身純陰無陽,如月本無光也。必借他家之陽,然后生丹者,如月借日光也。月于晦朔之半,與日相交,初三,光輝方生,十五與日對望,光輝圓滿,陰順其陽也。十六一陰潛生,漸至三十,與日相背,光輝全無,陰違其陽也。

金丹之道,始而以陰求陽,復于純乾,如月幾望也。既可借陽退陰,以化其氣質,如馬匹亡也。順其陽而絕其陰,一粒寶珠,懸于太虛空中,圓陀陀、光灼灼、凈倮倮、赤灑灑,無物不照,無物能瞞,更何有咎之不無乎?此柔而求剛之信也。

九五,剛而中正,陰陽混合,性情精神,皆歸中央,仁、義、禮、智,皆歸于心,五行攢簇,誠一不二,是信之攣,如固結而不可解,所謂“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工夫到此,渾然天理,萬緣俱空,自然無咎。此剛柔如一之信也。

上九,自用聰明,妄猜私議,不能巽下求人,窮究實理,冒然修為,其進銳者,其退速,本欲登高,反而落下,是亦翰音而已,何能沖舉登天,以成天下稀有之事乎?此誤用聰明之信也。

然則,中孚之道,貴乎信而得中,尤貴乎信而得正。信而得中,則志念堅固,經久不變,信而得正,則是非分明,修道最易。能中能正,信于道,即能行其道。行其道,即能成其道,一信而未有不吉,未有不利者也。

上震下艮(小過卦第六十二)

小過:亨,利貞。可小事,不可大事。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初六,飛鳥以兇。

六二,過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無咎。

九三,弗過防之,從或戕之,兇。

九四,無咎,弗過遇之;往厲必戒,勿用,永貞。

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上六,弗遇過之,飛鳥離之,兇,是謂災眚。

小過者,陰過于陽,小的過也。卦德上震動、下艮止,止以運動,動本于止,止之堅固,動而不大,且卦體二陽在于四陰之中,內實外虛,內剛外柔,以小養大,故謂小過。此實以用虛之卦,承上節卦而來。節者,有險面能悅,內有主宰,借世法而修道法,依人事而復天德,命基堅固,可以自有為而入無為矣。

金丹之道,當先天真陽未復,須虛心而求實腹。及先天真陽已復,須實腹而又虛心,虛心之功,所以運天然真火,煅盡后天陰氣,以期脫化耳。是以小過而有亨道也。小過雖亨,尤利于貞,若不貞,而亦不亨。蓋小過之貞道,動不離靜,靜以運動,動靜如一,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勿忘勿助,綿綿若存,可小事不可大事也。

小事者,無為之事。大事者,有為之事。有為者,所以采陽。無為者,所以養陽。既已實腹,宜小過而養陽之事。若大而不能小,不但不能保陽,而且有以傷陽,小過之利于貞,利于小動,不利于大動,利于小止,不利于大止,動而能止,止中有動,止于其所而動之,雖動而不出其位,如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鳥雖上飛,其音下遺,動不離止也。動不離上,不宜上,宜下,小過而養大,抽鉛添汞,溫養十月,圣胎成全,霹靂一聲,嬰兒出現,養之足,而吉之大,小過而大吉,利貞之小過,神哉!妙哉!

初六,當小過之初,正宜止于其所,煉己持心,乃柔而止之不固,急欲沖舉飛升,如鳥飛而不止,懸虛不實,欲向其前,反成落后,不吉而兇,理有可必。此小過而妄想大過者也。

六二,性質本陰,若舍陽應陰,如過祖遇妣,陰太過陽矣。然柔而得正,不用過高之陰,而就卑下之陽,如不及其君,遇其臣,陰不過陽,而及至陰陽相當,剛柔一氣,內念不出,外物不入,不使有一毫客氣雜于鼎爐之中,自無得而復失之咎。此小過而不大過者也。

九三,陽氣充足,正當防危慮險之時,乃剛而不中,知大而不知小,弗過防之,從或戕之,天寶得而復失。此大過而不知小過者也。

九四,剛而能柔,已是陰陽合一,五行混化,正當待時超脫,有無不立之時,再弗可過通其柔者,若不知止足,猶用柔道以前往,是小之太過,反招客氣,必有危厲,此其所當戒者。戒之者,須要隨時通變,勿用永貞,可止則止,休歇罷功,可動則動,脫胎神化,由養而脫,打破虛空,方為了當。此小過而不可太過者也。

六五,純陰無陽,如密云不雨,自我西郊矣。修真之道,取真陰真陽兩弦之氣而結丹,只密云而不能致雨,自我郊而不及彼郊,彼我相隔,亦如公弋取彼在穴矣。五近于四,賢士在望,不能屈已以求人,或靜坐觀空,或忘物忘形,是欲一空而了大事,以空射空,彼空我空,取彼在穴,內外一空,空而不實,焉能濟事?此小過而不知求大者也。

上六,愚而無知,已小過矣。再弗可遇,過者乃愚而自用,聽信盲師,動作于上,或搬精補腦,或運氣天谷,或存眉間之思,或守泥丸之神,或默朝上帝,或鑒形出殼,知進而不知退,如鳥飛極,上不能自止,終有災眚而莫可救。此本小過而又遇過者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盖州市| 乐至县| 安西县| 永定县| 内乡县| 大方县| 安西县| 宜春市| 顺昌县| 汉沽区| 横山县| 四会市| 西畴县| 凤凰县| 宜兰县| 抚顺县| 江陵县| 庄河市| 交城县| 双鸭山市| 金溪县| 定陶县| 黄骅市| 永吉县| 平山县| 泽库县| 广州市| 张北县| 惠州市| 台北市| 依兰县| 桐梓县| 北安市| 永平县| 平泉县| 松滋市| 丰都县| 新乡县| 永福县| 来宾市| 清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