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 臺灣資料清穆宗實錄選輯
- 佚名
- 4801字
- 2015-12-23 17:38:36
二十七日(壬子),諭軍機大臣等:『前因閩省設廠制造輪船,諭令沈葆楨幫同該省督、撫等悉心區畫。嗣據左宗棠奏:請派重臣總理船政;復諭令沈葆楨總司其事,與英桂、吳棠、徐宗干會商辦理。茲據左宗棠奏:「該撫兩次呈稱,以丁憂人員不應與聞政事,如奉旨飭辦,亦必俟明年六月服闋后,始敢任事;其未釋服以前,遇有咨奏事件,請由督、撫臣代為咨奏」等語。制造輪船一節,關系中外,事更重于金革;豈得以引避為辭!沈葆楨辦事認真,著仍遵前旨,總司其事。一切應辦事宜,均著英桂、左宗棠、吳棠、徐宗干與沈葆楨隨時會商辦理。署藩司周開錫,即著與道員胡光墉一并交沈葆楨差遣。惟既據該前撫呈稱現未服闋,未敢公然任事;即著俯順所請,未釋服以前遇有應行陳奏事件,由沈葆楨知會該督、撫代為具奏。一俟服闋,仍著會同該省督、撫聯銜奏事,以重事權。其購買機器等項共需銀十三萬三千八百余兩,著照左宗棠所籌,先行動款應付,以便興辦。將此由五百里各諭令知之』。
——以上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七。
十一月丙辰朔,命福建布政使鄧廷柚來京,以延建邵道周開錫署布政使。
——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八。
十一日(丙寅),以廣東布政使李福泰為福建巡撫;未到任前,以署布政使道員周開錫護理。
予故福建巡撫徐宗干祭葬,謚「清惠」;入祀名宦祠,并入「國史」循良傳。
——以上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九。
二十四日(己卯),諭軍機大臣等:『左宗棠奏「詳議船政章程并藝局章程各開單呈覽及曉諭日意格等」各折片,此次創立船政,實為自強之計;若為浮言謠惑,則事何由成?自當堅定辦理,方能有效。左宗棠所見遠大,大臣謀國,理當如此。其所議優待局員、酌定程限,甚為周妥;均著照所請行。若五年限滿,洋員教有成效,即著照所議加賞,以示獎勵。其日意格、德克碑勤勞既著,忠順可嘉,尤當優加賞賚;并著英桂等存記,俟五年后中國工匠如能按圖監造、自行駕駛,即著奏聞,候旨破格于原定賞銀之外再給優賞。屆時甘肅必早底定,朝廷不難令左宗棠赴閩,共觀厥成。該督等可傳諭日意格、德克碑其專心教習,毋稍疑惑。其余所議各條,亦屬妥協;并著照所議辦理。左宗棠雖赴甘省,而船局乃系該督創立,一切仍當預聞。沈葆楨總理船政,其未服闋以前遇有船局事宜,由英桂等陳奏;服闋以后,由沈葆楨會同該督、撫陳奏:均著仍列左宗棠之名,以期終始其事。另片奏:「船局經費不敷銀兩,請于續撥銀兩內動用」等語。著照所請,所有前項不敷銀七萬兩,即于續撥閩海關每月五萬兩內支用;著英桂如數籌撥,毋許遲誤。道具胡光墉既據左宗棠歷試可以相信,即著交沈葆楨差遣。其補用道葉文瀾、同知黃維煊,著準其留閩;并候補經歷徐文淵,均交沈葆楨差遣。軍功貝錦泉熟悉洋務,堪作船主,自應破格錄用;即著以都司留于福建水師浕先即補,并賞加游擊銜。此后如能奮勉立功,并著沈葆楨等再請優獎,用資鼓舞。其余如有可用之才,即由沈葆楨酌委;務當虛心訪求,以期集事。劉典業經服闋,本日已明降諭旨實授甘肅按察使;該員舊部三千名,即著催令前進。左宗棠業經起程,船局事務,沈葆楨自當專心經理;英桂、吳棠、周開錫亦當和衷商酌,于日意格等加意籠絡,毋稍膜視。………將此由五百里諭知英桂、左宗棠、吳棠、沈葆楨,并傳諭周開錫知之』。
——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一百九十。
十二月二十五日(庚戌),予故福建臺灣道洪毓琛入祀名宦祠;從巡撫徐宗干請也。
——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一百九三。
同治六年(一八六七、丁卯)春二月初六日(庚寅),諭軍機大臣等:『英桂奏「道員丁杰交出竹枝詞,牽涉督、撫、司、道大員,鈔錄呈覽」一折,據稱護巡撫周開錫咨稱:「署藩司夏獻綸持有刊本竹枝詞,系鹽法道海鍾所交;詢之海鍾,則稱得自道員丁杰;及傳丁杰面詢,前后供詞兩岐」等語。匿名揭帖,例應銷毀,立案不行。惟出自丁杰之手,親供又復支離,不無疑竇,且皆關系地方公事;著英桂面傳丁杰切實研詰,究系何人所編?吳棠初抵閩省,無所用其回護;并著會同英桂認真查究,如有挾嫌污蔑情事,必應從嚴懲辦,以杜刁風。詞內所指各節,亦當悉心察訪,兀核辦理,毋稍容隱。將此各諭令知之』。
十一日(乙未),福建臺灣道吳大廷奏陳臺灣吏事、兵事,在換班兵、重海防、裁陋規、禁土豪、端士習以及馭生番、查洋船、興社倉、立義學諸務;均擬次第籌辦。得旨:『著即將應辦事宜實力整頓,以期日有起色;不可始勤終懈,勉之慎之』!
——以上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一百九十六。
三月初六日(庚申),福建臺灣鎮總兵官劉明燈等奏:臺境土匪斂戢,現擬籌辦海防。得旨:『著將應辦事宜認真請求,務期除暴安良,不得始勤終怠』。
——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一百九十八。
夏四月二十二日(乙巳),免故兼署福州將軍、福建巡撫徐宗干應賠短征關稅銀。
——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二百一。
五月十二日(甲子),以大理寺少卿王維珍為福建鄉試正考官、翰林院侍讀學士鄂芳為副考官。
——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二百二。
六月十二日(甲午),諭內閣:『前因英桂奏:道員丁杰交出竹枝詞,牽涉督、撫、司、道大員;當經諭令英桂會同吳棠查明編造之人懲辦,并將詞內所指各節悉心查訪。茲據英桂、吳棠查明實在情形覆奏,據稱「詞內所指抽收厘稅、創造輪船、調員來閩差委等事及道員曾憲德考語前后歧異,并收復漳州、剿辦永春州上場堡土匪、崇安齊匪各情形,均經左宗棠奏明有案。其調閩及派委厘差各員亦多籍隸各省,并非盡屬楚人。所指左宗棠去閩時紳士攀留一節,前經英桂等據稟陳明:左宗棠以輪船局務俱有眉目,即行料理起程;覆奏后,經紳士再三稟留,均未允行,并無商令紳士挽留之事。所指以厘金充修脯一節,閩省鰲峰書院舊藏正誼堂書板無存,左宗棠設局重刊,考取舉貢籌給膏火,分司校理,系為教養士林起見。周開錫所買師姓之婢,并非知府李慶霖所送;同知沈應奎,并未為周開錫安頓已出之妾。英桂因兼署督篆,不能再兼巡撫,奏請以周開錫接護撫篆,并非李慶霖等代為懇求。朱明亮署汀漳龍道印務,距杜義山開缺之期相隔月余,并非當時索印。左宗棠并無以紅頂二人扶轎,周開錫、夏獻綸現無親兵隨從。惟吳大廷赴任臺灣帶勇五百前往,并此外委員緝捕護餉,間亦撥勇隨行;并非為護衛本員而設,周開錫等亦無遮護楚人」等情。均著無庸置議。按察使銜候選道丁杰所呈竹枝詞,查系不知姓名人投入轎中;惟于例應銷毀之件不行毀棄,輒復送入官司,實屬不合。養交部照例議處,飭令回籍聽候部議。左宗棠前在閩省辦理軍需、厘捐等事,均系地方要務;豈可任令無知之人信口雌黃!所有編造竹枝詞之人,仍著英桂等嚴拏究辦,以儆刁頑。另片奏「請將不知遠嫌之同知議處」等語,知府銜福建盡先補用同知沈應奎充當厘局委員,輒攜眷居住藩署,實屬不能遠嫌;著交部議處』。
諭軍機大臣等:『傳諭福建臺灣鎮總兵官劉明燈、臺灣道吳大廷:劉明燈、吳大廷奏「捦獲戴逆案內要犯并捕斬會首及積年著匪多名」一折,臺灣地方遼闊,人情獷悍;自戴萬生等倡亂以來,雖經官軍撲滅,余匪究未凈盡。經劉明燈、吳大廷多方緝捕,前后迭獲匪犯多名,自臺灣北至竹塹人心安帖;辦理尚屬妥協。該處喜亂好動,習為故常;必須設法鎮撫,方可日久相安。著該鎮、道嚴飭地方文武各官留心訪緝,有犯必懲;毋令余匪藏匿,致釀亂階。其安分良民,兵燹余生,流離可憫;尤須加意撫綏,培養元氣。并著該鎮、道酌斛情形,妥籌辦理』。
福建臺灣道吳大廷奏:整頓海防,添制龍艚等船。得旨:『即著會同劉明燈隨時整頓,并嚴飭各船員弁實力梭巡,以清積弊』。
——以上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二百五。
秋七月初九日(庚申),命閩浙總督吳棠馳赴廣東查辦事件,以福州將軍英桂兼署閩浙總督。
初十日(辛酉),諭軍機大臣等:『前因左宗棠奉命西征,特令沈葆楨總理船政。茲據沈葆楨奏報任事日期并瀝陳各情,覽奏具見誠悃。船政事宜,本非旦夕所能奏效;左宗棠以事當創始,專折請派,其知該前撫者實深。該前撫清慎之懷,中外共見;朝廷因事擇人,亦期任事者以朝廷之心為心,并非浮言可奪。該前撫現已任事,惟當勉為其難。即著督飭周開錫等實力講求,并將日意格等加意籠絡,庶觀成有日,用以自強;毋得瞻前顧后,有誤巨工。沈葆楨以本地紳士督辦船政,必須地方大吏聯為一氣,呼應始靈;英桂、吳棠、李福泰務當和衷商辦,俾該前撫永無掣肘之虞。其應需經費,并著英桂等隨時經理,以竟全功。將此由五百里各諭令知之』。
——以上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二百七。
八月辛巳朔,命國子監祭酒邵亨豫提督福建學政。
——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二百九。
三十日(庚戌),船政大臣、前署江西巡撫沈葆楨奏:查看福州海口創修船塢工程,并豫行練習水勇。得旨:『事屬創造,該大臣即當力任其難,妥籌辦理,以杜流弊而收實效』。
——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二百十。
冬十月十七日(丙申),諭軍機大臣等:『沈葆楨奏「洋將購器募工,均已就緒,并請令周開錫始終其事、留李慶霖差遣」各折片,洋將日意格回國采辦器具俱已齊備,并雇覓工匠人等,十月后可陸續到閩;即著沈葆楨會同英桂、李福泰督飭局員及該洋將等應辦工程妥速布置,一面趕造船身,輪機到時即可配制。前署藩司周開錫、道員胡光墉,前經左宗棠等奏派充局員,并據左宗棠奏稱「但愿謹守條約,可望有成」;是左宗棠于船政一事,責成該員等確有把握。著沈葆楨傳知周開錫專意從公,毋得畏難退阻;并著馬新貽迅催胡光墉克期赴閩,以資差委。道員葉文瀾現在已否到局?該員前有被控之案,著英桂、李福泰速為秉公斷結。知府李慶霖前經吳棠奏參革職,勒令回籍。茲據沈葆楨奏稱該員在局襄辦有年,尚無劣跡;著橍式準留船政局差遣。倘復始勤終怠,即著沈葆楨據實參撤,毋稍回護。所有船政一切事宜,著英桂等俟吳棠旋任后,詳細商榷,和衷辦理。將此由五百里各諭令知之』。
——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二百十四。
十一月二十五日(甲戌),兼署閩浙總督英桂奏:「提臣李成謀巡閱臺灣,回省尚需時日;本年軍政未能依限辦理」。下部知之。
二十六日(乙亥),調福建巡撫李福泰為廣東巡撫,以河南布政使卞寶第為福建巡撫。
二十九日(戊寅),予福建巡洋陣亡守備布義等祭葬、世職。
——以上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二百十七。
十二月十八日(丁酉),調閩浙總督吳棠為四川總督。………以浙江巡撫馬新貽為閩浙總督;未到任前,以福州將軍英桂兼署。
——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二百十九。
同治七年(一八六八、戊辰)春正月初十日(己未),以巡洋獲盜,予福建守備蘇桂森等加銜、升敘有差。
——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二百二十一。
二月初二日(庚辰),諭〔軍機大臣等〕:『沈葆楨奏報「造船開工日期并陳明船廠情形」一折,據稱「開造輪船鐵廠,關系最重。上年十二月間船臺造成一座,所運鐵器木料亦已附舶而來,當親率在事官紳、工匠前赴船塢開工,相機酌辦。唯需石、需木、需土、需匠,四者頗難」。所奏均中窽要。輪船一事,所難在于經始;現在鳩庀已有可觀,尤當矢以實心實力,期于必成。即著沈葆楨督飭周開錫等及日意格各員盡心經理,毋以畏難自阻;庶日新月異,共觀厥成。其巡察布置一切,均著照該前撫所議辦理。沈葆楨以本地紳士督辦船政,事非易為;英桂、馬新貽、李福泰、卞寶第務當遇事籌商,并將經費隨時撥給,俾得一無牽掣,克蕆要工。將此由四百里各諭令知之』。
以福建開辦船廠出力,賞洋將日意格等花翎、職銜有差。
——以上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二百二十四。
三月二十六日(甲戌),禮部以會試中額請;得旨:『滿洲取中七名、蒙古取中二名、漢軍取中五名、直隸取中二十名、奉天取中三名、山東取中十六名、山西取中七名、河南取中十七名、陜甘取中五名、江蘇取中二十四名、安徽取中十五名、浙江取中二十五名、江西取中二十二名、湖北取中十一名、湖南取中十四名、福建取中二十名、臺灣取中二名、廣東取中十五名、廣西取中十二名、四川取中十六名、云南取中四名、貴州取中十名』。
——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二百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