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 全唐詩話
  • 尤袤
  • 12967字
  • 2015-12-23 11:52:38

于武陵

《孤囗詩》云:“南北各萬里,有囗心更閑。因風離海上,伴月到人間。洛浦少高樹,長安無舊山。徘徊不可住,漠漠又東還。”

《客中》云:“楚人歌《竹枝》,游子淚沾衣。異國久為客,寒宵頻夢歸。一封書未返,千樹葉皆飛。南渡洞庭水,更應消息稀。”

李頻

《過四皓廟》云:“東西南北人,高跡自相親。天下已歸漢,山中猶避秦。龍樓曾作客,鶴氅不為臣。獨有千年后,青青廟木春。”

劉魯風

魯風江南投謁所知,頗為典客所阻,因賦一絕曰:“萬卷書生劉魯風,煙波萬里謁文翁。無錢乞與韓知客,名紙毛生不肯通。”

自貞元后,唐文甚振,以文學科第為一時之榮。及其弊也,士子豪氣罵吻,游諸侯門,諸侯望而畏之。如劉魯風姚囗杰柳棠胡曾之徒,其文皆不足取。余故載之者,以見當時諸侯爭取譽于文士,此蓋外重內輕之牙蘗。如李益者,一時文宗,猶曰:“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樓。”其后如李山甫輩,以一名一第之失,至挾方鎮,劫宰輔,則又有甚焉者矣。一篇一韻,初若虛文,而治亂之萌系焉。余以是知其不可忽也。

褚載

《囗詩》云:“盡日看囗首不回,無心都大似無才。可憐光彩一片玉,萬里青天何處來?”

《賀趙觀文重試及第》云:“一枝仙桂兩回春,始覺文章可致身。已把色絲要上第,又將彩筆冠群倫。龍泉再淬方知利,火浣重燒轉更新。今日街頭看御榜,大能榮耀苦心人。”

陸威為郎官,載以文投獻,數字犯其家諱,威因矍然。載尋以箋致謝,曰:“曹興之圖畫雖精,終慚誤筆;殷浩之矜持太過,翻達空函。”

載,字厚之,登乾寧進士第。

汪遵

遵幼為吏,許棠應二十馀舉,遵猶在胥徒。善為絕句詩,而深晦縝密。一旦辭役就貢,會棠送客至灞間,遇遵于途,訊曰:“何事至京?”遵曰:“就貢。”棠怒曰:“小吏無禮。”后遵成名五年,棠始登第。

“秦筑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雖然萬里連囗際,爭及堯階三尺高。”遵《長城詩》也,得名於時。

遵,宣城人,登咸通七年進士第;許棠其鄉人也。

“平泉花木好高樹,嵩少縱橫滿目前。惆悵人間不平事,今朝身在海南邊。”遵《題李太尉平泉莊詩》也。

盧渥

渥,字子章,軒冕之盛,近代無比,伯仲四人,咸居顯列。乾符初,母憂服闋,渥自前中書舍人拜陜府觀察使;弟沼,前長安令,除給事中;弟沅,自前集賢校理除左拾遺;弟治,自畿尉遷監察御史。詔書疊至,士族榮之。及赴任陜郊,自居守分司朝臣已下,爭設祖筵,洛城為之一空,都人聳觀,亙數十里。渥《題嘉祥驛詩》曰:“交親榮餞洛城空,秉鉞戎裝上將同。星使自天丹詔下,雕鞍照地數程中。馬嘶靜谷聲偏響,旆映晴山色更紅。別后定知人易老,滿街棠樹有遺風。”

渥在舉場,甚有時稱。曾于水逆旅,遇宣宗微行,意其貴人,斂身避之。帝呼與相見,乃自稱進士盧渥。帝請詩卷,袖之而去。他日,對宰臣語及渥,令主司擢第。宰臣問渥與主上有何階緣?渥具陳其由,時亦不以為忝。

滕倪

騰倪苦心為新詩,嘉聲早播。遠之吉州,謁宗人太守郎中邁。邁每吟其句云:“白發不能容相國,也同閑客滿頭生。”又題《鷺鶿障子》云:“映水有深意,見人無懼心。”邁曰:“魏文惜陳思之學,潘岳褒正叔之文,貴集一家之盛如此。”

倪逼秋試,捧笈告游,留詩為別。滕君得之,悵然曰:“是必不祥。”倪至秋,卒于商於館舍,聞者莫不傷焉。倪詩曰:“秋初江上別旌旗,故國無家淚欲垂。千里未知投足處,前程便是聽猿時。誤攻文字身空老,卻返樵漁計已遲。羽翼凋零飛不得,丹霄無路接差池。”

費冠卿

冠卿,字子軍,池州人。久居京師,《感懷詩》云:“煢獨不為苦,求名始辛酸。上國無交親,請謁多少難。九月風到面,羞汗成冰片。求名俟公道,名與公道遠。力盡得一名,他喜我且輕。家書十年絕,歸去知誰榮。馬嘶渭橋柳,特地起愁聲。”登元和二年第,母卒,既葬而歸,嘆曰:“干祿,養親耳,得祿而親喪,何以祿為!”遂隱池州九華山。長慶中,殿院李行修舉其孝節,拜右拾遺。制曰:“前進士費冠卿,嘗予計偕,以文中第,祿不及于榮養,悔每積于永懷。遂乃屏身丘園,絕跡仕進,守其至性,十有五年,峻節無雙,清飆自遠。夫旌孝行,舉逸人,所以厚風俗而敦名教也。宜承高獎,以儆薄夫。擢參近侍之榮,載佇移忠之效。”冠卿竟不應命。

杜荀鶴有詩吊其墓曰:“凡吊先生者,多傷荊棘間。不知三尺墓,高卻九華山。天地有何外,子孫無亦閑。當時若徵起,未必得身還。”

冠卿以拾遺召不起,賦詩云:“君親同是先王道,何如骨肉一處老。也知臣子合佐時,自古榮華誰可保。”

李廓

廓,李程之子也。登元和進士第。大中中,拜武寧節度使,不能治軍。補闕鄭魯言:“新麥未登,徐必亂。”既而軍亂,果逐廓。按舊史,廓有詩名,大中末,累官至穎州刺史,再為觀察使。子晝,亦登進士第。

廓《落第詩》云:“榜前潛拭淚,眾里自嫌身。氣味如中酒,情懷似別人。暖風張樂席,晴日看花塵。盡是添愁處,深居乞過春。”

薛能

能,字大拙,汾州人。會昌六年進士。大中八年,書判入等,補周尉,辟太原陜虢河陽從事。李福鎮滑州,表觀察判官。歷侍御史都官、刑部員外郎。福徙西川,取為節度副使。咸通中,攝嘉州刺史。歸朝,遷主客度支刑部郎中。俄刺同州。京兆君溫璋貶,命權知尹事。出領感化節度,入授工部尚書。復節度徐州,徙忠武。廣明元年,徐兵赴氵殷水,經許,能以前帥徐軍吏懷恩,館之州內。許軍懼徐人見襲,大將周岌因眾怒逐能,自稱留后。能全家遇害。

《獻仆射相公》云:“清如冰玉重如山,百辟嚴趨禮絕攀。強虜外聞應破膽,平人相見盡開顏。朝廷有道青春好,門館無私白月閑。致卻垂衣更何事,幾多詩句詠關關。”

能《題集后》曰:“詩源何代失澄清,處處狂波囗后生。常感道孤吟有淚,卻緣風壞語無情。難甘惡少欺韓信,枉被諸侯殺禰衡。縱到緱山也無益,四方聯絡盡蛙聲。”

“青春背我堂堂去,白發催人故故生。”此能詩也。然無子美大雅之度。

《秋夜旅舍寓懷》云:“庭鎖荒蕪獨夜吟,西風吹動故人心。三秋木落半年客,滿地月明何處砧?漁唱亂沿汀鷺合,雁聲寒咽隴囗深。平生只有松堪對,露霜欺不受侵。”

曹鄴

鄴,字業之,大中進士也。唐末,以祠部郎中知洋州。

《老圃堂詩》云:“邵平瓜地接吾廬,雨乾時手自鋤。昨日春風欺不在,就床吹落讀殘書。”

聶夷中

夷中有《公子行》云:“種花滿西園,花發青樓道。花下一禾生,去之為惡草。”又《詠田家詩》云:“父耕原上田,子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又云:“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所謂言近意遠,合三百篇之旨也。咸通十二年,高囗知舉,榜內孤寒者夷中公乘億許棠。夷中尤貧苦,精古詩。

夷中,字坦之。咸通中為華陰尉。

張林

林擢進士第,官至御史。為詩小巧,多采景于園林。《亭沼》云:“菱葉乍翻人采后,芰荷初沒舸行時。”亦佳句也。

林言毀佛寺,時御史有蘇監察者,檢天下廢寺,見銀佛一尺以下者,多袖而歸,時號蘇捏佛。溫庭筠遽曰:“好對‘蜜陀僧’。”

崔涂

《春夕旅懷》云:“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蝴蝶夢中家萬里,杜鵑枝上月三更。故園書動經年絕,華發春惟滿鏡生。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

《蜀城春》云:“天涯憔悴身,一望一г巾。在處有芳草,滿城無故人。懷才皆得路,失計自傷春。清鏡不堪照,鬢毛愁更新。”

涂,字禮山,光啟進士也。

章碣

《焚書坑詩》云:“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亢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碣,孝標之子。登乾符進士第。

方干

《越州使院竹》云:“莫見凌囗飄粉籜,須知礙石作盤根。細看枝上蟬吟處,猶是筍時蝕痕。月送綠陰斜上砌,露凝寒色濕遮門。列仙終日逍遙地,鳥雀潛來不敢喧。”

“世人如不容,我自縱天慵。落葉恁風掃,香粳倩水舂。花朝連郭霧,雪夜隔湖鐘。身在能無事,頭宜白此峰。”

干為詩如:“鶴盤遠勢投孤嶼,蟬曳殘聲過別枝。”齊梁以來,未有之句也。又《貽天目中峰客》,有“枯井夜聞鄰果落,廢巢寒見別禽來”之句。

衛準

“莫言閑話是閑話,往往事從閑話來。”又“何必剃頭為弟子,無家便是出家人。”

準,大歷五年登進士第。

司空圖

愚幼嘗自負,既久而愈覺缺然。然得于春早,則有“草嫩侵沙長,冰輕著雨消”。又“人家寒食月,花影午時天”。又“雨微吟思足,花落夢無聊”。得于山中,則有“坡暖冬生筍,松涼夏健人”。又“川明虹照雨,樹密鳥沖人”。得于江南,則有“戍鼓和潮暗,船燈照島幽”。又“曲塘春盡雨,方響夜深船”。又“夜短猿悲減,風和鵲喜靈”。得于塞下,則有“馬色經寒慘,雕聲帶晚饑”。得于喪亂,則有“驊騮思故第,鸚鵡失佳人”。“鯨鯢人海涸,魑魅棘林幽”。得于道宮,則有“棋聲花院閉,幡影石壇高”。得于夏景,則有“池涼清鶴夢,林靜肅僧儀”。得于佛寺,則有“松日明金像,山風響木魚。”又“解吟僧亦俗,愛舞鶴終卑”。得于郊園,則有“遠坡春旱慘,猶有水禽飛”。得于樂府,則有“晚妝留拜月,春睡更生香”。得于寂寥,則有“孤螢出荒池,落葉穿破屋”。得于愜囗,則有“客來當意愜,花發遇歌成”。雖庶幾不濱于淺涸,亦未廢作者之譏訶也。又七言云:“逃難人多分隙地,放生鹿大出寒林”。又“得劍乍如添健仆,亡書久似憶良朋”。又“孤嶼池痕春漲滿,小欄花韻午晴初”。又“故國春歸未有涯,小欄高檻別人家。五更惆悵回孤枕,猶自殘燈照落花”。又“甲子今重數,生涯只自憐。殷勤元昨日,歌午又明年”。皆不拘一概也。蓋絕句之作,本于詣極,此外,千變萬狀,不知所以神而自神也,豈容易哉!今足下之詩,時輩同有難及,儻復以全美為上,即知味外旨矣。(案:表圣論詩之末,今足下之詩云云,則此條當是與友人論詩之書札,但不知足下謂誰。竊意原書首行,必具姓名,詩話誤刪之耳。)

與王駕評詩云:末技之工,雖蒙譽于賢哲,未足自信,必俟推于其類,而后神躍而色揚。今之贄藝者,反是,若即醫而靳其病也,惟恐彼之善察,藥之我攻耳。是以率人以謾,莫能自振,痛哉!且伎之尤者,莫若工于文章,其能不死于詩者,比他伎尤寡,豈可容易較量哉。今王生五言所得,長于思與境偕,乃詩家之所尚者,則前所謂必推于其類,豈止神躍色揚哉!

王禹《五代史闕文》云:圖,字表圣,自言蒲州人,有俊才。咸通中,登進士第。雅好為文,躁于進取,頗自矜伐,端士鄙之。從事使府,洎登朝,驟歷清顯。巢賊之亂,車駕播遷。圖有先人舊業在中條山,極林泉之美,圖自禮部員外郎避地焉,日以詩酒自娛。屬天下板蕩,士人多往依之,互相推獎,由是聲名籍甚。昭宗反正,以戶部侍郎召至京師。圖既負才慢世,謂己當為宰輔,時人惡之,稍抑其銳。圖憤憤,謝病復歸中條。與人書疏,不名官位,但稱知非子,又稱耐辱居士。其所居在禎貽之上,結茅屋,命曰:休休亭。嘗自為亭記云云。(已上《梁史》舊文。)謹按:圖,河中虞鄉人,少有文采,未為鄉里所稱。會王凝自尚書郎出為絳州刺史,圖以文謁之,大為凝知。入知制誥,遷中書舍人,知貢舉,擢圖上第。頃之,凝出為宣州觀察使,辟圖為從事。既渡江,御史府奏圖監察,下詔追之。圖感凝知己之恩,不忍輕離幕府,滿百日不赴闕,為臺司所劾,遂以本官分司。久之,召拜禮部員外郎,俄知制誥。故集中有文曰:“戀恩稽命,黜系洛師,于今十年,方忝綸閣。”此豈躁于進取者邪?舊史不詳,一至于是。圖見唐政多僻,知天下必亂,即棄官歸中條山。尋以中書舍人召,拜禮部、戶部侍郎,皆不起。及昭宗播遷華下,圖以密邇乘輿,即時奔問,復歸還山。故其詩曰:“多病形容五十三,誰憐借笏趁朝參。”此豈有意于相位邪?河中節度使王重榮請圖撰碑,得絹數千匹,圖置于虞鄉市中,恣鄉人所取,一日而盡。是時,盜賊充斥,獨不入王官谷。河中士人,依圖避難,獲免者甚眾。昭宗東遷,又以兵部侍郎召至洛下,為柳璨所沮,一謝而退。梁祖受禪,以禮部尚書召,辭以老病。卒時年八十馀。又按梁室大臣,乃至有如敬翔李振杜曉楊涉等,皆唐朝舊族,本以忠義立身,重侯累將,三百馀年。一旦委質朱梁,其甚者,贊成弒逆。惟圖以清直避世,終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拾圖小瑕以泯大節者,良有以夫!題休休亭之楹曰:“咄,喏!休休休,莫莫莫!伎倆雖多性靈惡,賴是長教閑處著。休休休,莫莫莫!一局棋,一爐藥,天意時情可料度。白日偏催快活人,黃金難買堪騎鶴。若曰爾何能,答云耐辱莫。”柳璨為相,臣僚多被放逐,圖為監察御史,尤加畏慎。昭宗郊禮畢,上意懇乞致仕,曰:“察臣本意,非為官榮,可驗衰羸,庶全名節。”上特賜歸山,其詔略曰:“既養高以傲世,類移山以釣名。心惟樂于漱流,仕非顓于食祿。匪夷匪惠,特忘反正之朝;載省載思,當徇Т棲之志。宜放歸中條山。”詔詞,乃璨之文也。時多以四皓二疏譽之。惟僧虛中云:“道裝汀鶴識,春醉野人扶。”言其操履檢身,非傲世者也。又云:“有時看御札,特地掛朝衣。”言其尊戴存誠,非要君也。

《華下》云:“日炙旱囗裂,迸為千道血。天地沸一鑊,竟自烹妖孽。堯湯遇災數,災數還中輟。何事奸與邪,古來難撲滅。”

《僧舍貽友人》云:“笑破人間事,吾徒莫自欺。解吟僧亦俗,愛舞鶴終卑。竹上題幽夢,溪邊約敵棋。舊山歸有阻,不是故遲遲。”

《下方》云:“旦松軒下,怡然對一瓢。雨微吟思足,花落夢無聊。細事當棋遣,衰容喜鏡饒。溪僧有深趣,書至又相邀。”

秦韜玉

《貧女》云:“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良媒益自傷。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敢將十指夸纖巧,不把雙眉斗短長。每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韜玉,字仲明,京兆人。父為左軍將。韜玉出入田令孜之門,又與劉曄李士姜蔡鋌之徒交游中貴,各將兩軍書尺,僥求巍科,時謂對軍解頭。僖宗幸蜀,韜玉以工部侍郎為令孜神策判官。小歸公主文,韜玉準敕及第,仍編入榜中。韜玉以書謝新人,呼同年曰:“三條燭下,雖阻文闈;數仞墻邊,幸同恩地。”

高駢

駢鎮蜀日,以南詔侵暴,筑羅城四十里,朝廷雖加恩賞,亦疑其固護。或一日,聞奏樂聲響,知有改移,乃題風箏寄意曰:“夜靜弦聲響碧空,宮商信任往來風。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移將別調中。”旬日報到,移鎮渚宮。

又《二妃廟》云:“帝舜南巡去不還,二妃幽怨水囗間。當時珠淚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斑。”

《步虛詞》云:“清溪道士人不識,上天下天鶴一只。洞門深鎖碧窗寒,滴露研朱點《周易》。”

《聞河中王鐸加都統》云:“煉汞燒鉛四十年,至今猶在藥爐前。不知子晉緣何事,只學吹簫便得仙。”其驕傲不平如此。

翁承贊

承贊,乾寧進士也。唐語云:“槐花黃,舉子忙。”承贊有詩云:“雨中妝點望中黃,勾引蟬聲送夕陽。憶得當年隨計吏,馬蹄終日為君忙。”

皮日休

日休賦《龜詩》嘲歸氏子曰:“硬骨殘形知幾秋,尸骸終是不風流。頑皮死后鉆須遍,都為平生不出頭。”歸氏子以姓嘲日休云:“八片尖斜砌作球,火中囗了水中揉。一團閑氣如常在,惹踢招拳卒未休。”

盧延讓

延讓吟詩,多著尋常容易語,如《送周太保赴浙西》云:“臂鷹健卒懸氈帽,騎馬佳人卷畫衫。”又《寄友人》云:“每過私第邀看鶴,長著公裳送上驢。”然于數篇見意尤妙,有《松寺》云:“山寺取涼當夏夜,共僧蹲坐石階前。兩三條電欲為雨,七八個星猶在天。衣汗稍停床上扇,茶香時發澗中泉。通宵聽論《蓮華》義,不藉松窗一覺眠。”又《苦吟》云:“莫話詩中事,詩中難更無。吟安一個字,斷數莖須。險覓天應悶,狂搜海亦枯。不同文賦易,為著者之乎。”

裴說

唐舉子先投所業于公卿之門,謂之“行卷”。說只行五言十九首,至來年秋試,復行舊卷。人有譏之者,說曰:“只此十九首苦吟,尚未有人見知,何暇別行卷哉?”識者以為知言。天復六年,登甲第。其詩以苦吟難得為工,且拘格律。嘗有詩曰:“苦吟僧入定,得句將成功。”又《贈僧貫休》云:“總無方是法,難得始為詩。”又云:“是事精皆易,唯詩會卻難。”遭亂,故宦不達。

《洛中作》云:“莫怪苦吟遲,詩成鬢亦絲。鬢絲猶可染,詩病卻難醫。山暝囗橫處,星沉月側時。冥搜不易得,一句至公知。”

《棋》云:“十九條平路,言平又。人心無算處,國手有輸時。勢迥流星遠,聲乾下雹遲。臨軒才一局,寒日又西垂。”

張為

為,唐末江南詩人,與周樸齊名。如“到處即閉戶,逢君方展眉”,最有詩稱。

杜光庭載毛仙翁事,名于,字鴻漸。元和間,劉禹錫李紳白樂天輩皆贈詩。至大中戊寅,五十馀年矣。是歲,張為薄游長沙,不汲汲隨計,獲女奴于岳麓下,惑之,歲馀成羸疾。仙翁一見曰:“子妖氣邪光,浹遍肌骨,茍不相值,殞于旦夕也。”以丹一粒授為,于香爐焚之,郁烈之氣,聞百步,魅妾一號而斃,乃木偶人也。又吞以丹砂如黍者三,疾遂瘳。為作詩別之曰:“羸形感神爽,削骨生豐肌。蘭炷飄靈煙,妖怪立誅夷。重睹日月光,何報父母慈。黃河濁滾滾,別淚流澌澌。黃河清有時,別淚無收期。”為后入釣臺山,訪道而去。

韓

《苑中》云:“上苑離宮處處迷,相風高與露盤齊。金階鑄山狻猊立,玉柱雕成翡翠棲。外使調鷹初得按,(五方外案使,以鷹隼初調習,始能擒獲,謂之得案。)中官過馬不教嘶。(上乘馬必中官以進,謂之過馬。既乘之,而后躞蹀嘶鳴。)笙歌錦繡囗霄里,獨許詞臣醉似泥。”

《醉著》云:“萬里清江萬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煙。漁翁醉著無人喚,過午醒來雪滿船。”

《即事》云:“書墻暗記移花日,洗甕先知醞酒期。須信閑人有忙事,早來沖雨覓漁師。”

《香奩集》,和魯公之詞也。惟其艷麗,故貴后嫁其名于。凝平生著述,分為《演論游藝孝悌疑獄香奩ぷ金》六集。自為《游藝集序》云:“予有《香奩ぷ金集》,不行于世。”凝在政府,避議論,諱其名,又欲后人知,故《游藝集序》實之,此凝之意也。沈存中云。

曹松

李肇《國史補》云:“曲江大會,比為下第舉人,邇來漸侈靡,皆為上列所占,向之下第舉人,不復預矣。所以逼大會,則先牒教坊請奏,上御紫囗樓垂簾觀焉。時或擬作樂,則為之移日。故曹松詩云:‘追游若遇三清樂,行從應妨一日春。’敕下后,人置皮袋,例以圖障、酒器、錢絹實其中,逢花即飲。故張籍詩云:‘無人不借花園宿,到處皆攜酒器行。’其皮袋,狀元、錄事同點檢,闕一則罰金。曲江之宴,行市羅列,囗囗為之半空。公卿家率以是日揀選東床,車馬闐塞,莫可殫述。”

松《及第敕下宴中獻座主杜侍郎詩》云:“得召丘墻淚卻頻,若無公道也無因。門前送敕朱衣吏,席上銜杯碧落人。半夜笙歌教洗月,平明桃杏放燒春。南山雖有歸溪路,爭那酬恩未殺身。”

《春日長安書事》云:“浩浩看花晨,六街揚遠塵。城中一丈日,誰是晏眠人。御柳舞著水,野鶯啼破春。從云還楚客,猶是惜離秦。”

《晨起》云:“曉色教不睡,垂簾清氣中。林殘數枝月,發冷一梳風。并鳥聞鐘語,欹荷隔霧空。莫徒營白日,道路本無窮。”

松有詩云:“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可謂諳世故矣。

杜荀鶴

荀鶴有詩名,號九華山人。大順初擢第,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序其文為《唐風集》。或曰,荀鶴,牧之微子也。牧之會昌末自齊安移守秋浦,時年四十四,所謂“使君四十四,兩佩左銅魚”者也。時妾有妊,出嫁長林鄉正杜筠,而生荀鶴。擢第年四十六矣。

《溪興》云:“山雨溪風卷釣絲,瓦甌篷底獨斟時。醉來睡著無人喚,流下前溪也不知。”

《春宮怨》云:“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憶采芙蓉。”

鄭綮

《古今詩話》曰:相國綮善詩,有題《老僧詩》云:“日照西山雪,老僧門未開。凍瓶黏柱楚,宿火陷爐灰。童子病歸去,鹿寒入來。”常云,此詩屬對,可以衡秤,言輕重不偏也。或曰:“相國近為新詩否?”對曰:“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背上。此何以得之?”蓋言平生苦心也。

綮刺廬江,將去,別郡人云:“惟有兩行公廨淚,一時灑向渡頭風。”其滑稽類此。

錢

,字瑞文,吏部尚書徽之子。善文辭,宰相王溥薦知制誥,進中書舍人。溥得罪,貶撫州司馬。

“永巷頻聞小苑游,舊恩如淚亦難收。君前愿報新顏色,團扇須防白露秋。”

嚴惲

皮日休《傷嚴子重序》云:“余為童在鄉校時,簡上抄杜舍人牧之集,見有與進士嚴惲詩。后至吳,一日,有客曰嚴某,余志其名久矣,遽懷文見造,於是樂甚。觀其所為文,工於七字,往往有清便柔媚,時可軼駿於常軌。其佳者曰:‘春光冉冉歸何處,更向花前把一杯。盡日問花花不語,為誰零落為誰開?’余羨之,諷誦未嘗怠。生舉進士,亦十馀計偕,余方冤之,謂終有得於時也。未幾,歸吳興。后兩期,咸通十年也。人至云,生以疾亡於所居矣。噫!生徒以詞聞於士大夫,竟不名而逝,豈止此而堙沒耶?江湖間多美材,士君子茍樂退而有文者,死無不為時惜,可勝言耶?於是哭而為之詩。魯望,生之友也,當為我同作詩。”皮詩云:“十哭都門榜上塵,蓋棺終是五湖人。生前有敵唯丹桂,沒后無家祗白。箬下斬新醒處月,江南依舊詠來春。知君精爽應無盡,必在豐都頌帝晨。”(項梁成《豐都宮頌》曰:“紂絕囗帝晨。”)

王渙

大順中,王渙自左史拜考功員外,同年李德鄰自右史拜小戎,趙光胤自補袞拜小儀,王極自小戎拜小勛。渙首唱長句,感恩上裴公曰:“青衿七十榜三年,建禮含香次第遷。珠影下連星錯落,桂花曾對月嬋娟。玉經磨琢多成器,劍拔沈埋更倚天。應念銜恩最深者,春來為壽拜樽前。”裴公答曰:“謬持文柄得時賢,粉署清華次第遷。昔歲策名皆健筆,今朝稱職并同年。各懷器業寧推讓,俱上青霄肯后先。何事老夫猶賦詠,欲將酬和永流傳。”

渙,字群吉,大順二年,侍郎裴贊下登第。德鄰極光胤皆同年也。

“七夕瓊筵往事陳,蓼花蓮蒂共傷神。蜀王殿里三更月,不見驪山私語人。”

“夢里分明入漢宮,覺來燈背錦屏空。紫臺月落關山曉,腸斷君恩信畫工。”

張曙

張曙崔昭緯中和初同舉,相與詣日者問命。曙時自負才名籍甚,以為將來狀元。崔亦分居其下。日者殊不顧曙,第目崔曰:“將來萬全高第。”曙有慍色。日者曰:“郎君亦及第,然須待崔拜相,當此時過堂。”既而曙果不終場,昭緯首冠。曙以篇什別之云:“千里江山陪驥尾,五更風水失龍鱗。昨夜浣花溪上雨,綠楊芳草為何人?”后七年,昭緯為相,曙方登第,果于昭緯下過堂。杜荀鶴,同年生也,酬曙詩云:“天上書名天下傳,引來齊到玉皇前。大仙錄后頭無雪,至藥成來灶絕煙。笑躡紫囗金作闕,夢拋塵世鐵為船。九華山叟驚凡骨,同到蓬萊豈偶然。”

翁綬

《詠酒》云:“逃暑迎春復送秋,無非綠蟻滿杯浮。百年莫惜千回醉,一盞能消萬古愁。幾為芳菲眠細草,曾因雨雪上高樓。平生名利關身者,不識狂歌到白頭。”

綬,登咸通進士第。

袁皓

皓,宜春人。咸通進士,龍紀集賢殿圖書使,自稱碧池處士。初登第,過岳陽,悅妓蕊珠,以詩寄嚴使君曰:“得意東歸過岳陽,桂枝香惹蕊珠香。也知暮雨生巫峽,爭奈朝囗屬楚生。萬恨只憑期克手,寸心惟系別離腸。南亭宴罷笙歌散,回首煙波路渺茫。”嚴君以妓贈之。

李濤

李濤,長沙人也。篇詠甚著。如“水聲長在耳,山色不離門”。又“掃地樹留影,拂床琴有聲”。又“落日長安道,秋槐滿地花”。膾炙人口。溫飛卿任太學博士,主秋試,濤與衛丹張等詩賦,皆榜于都堂。

王祝

會昌時,有題三鄉者曰:“余本若耶溪東,與同志者二三,紉蘭佩蕙,每貪幽閑之境,玩花光于松月之亭,竟晝綿宵,往往忘倦,洎乎初笄,至于五換星霜矣。自后不得已,從良人西入函關,寓居晉昌里第。其居迥絕囂塵,花木叢翠,東西鄰二佛宮,皆上國勝游之最。伺其閑寂,因游覽焉,亦不辜一時之風月也。不意良人已矣,邈然無依。帝里芳春,吊影東邁,涉水,歷渭川,背終南,陟太華,經虢略,抵陜郊,挹嘉祥之清流,面女幾之蒼翠。凡經過之所,皆曩昔宴笑之地。銜冤興嘆,舉目魂銷。雖殘骸尚存,而精爽都失,假使潘岳復生,無以悼其幽思也。遂命筆聊題,終不能滌其懷抱,絕筆慟哭而東,時會昌壬戌歲仲春十九日。”詩曰:“昔逐良人西入關,良人身歿妾空還。謝娘衛女不相待,為雨為囗歸舊山。”和者十人。祝和《三鄉詩》云:“女幾山前嵐氣低,佳人留恨此中題。不知囗雨歸何處,空使王孫見欲迷。”

祝字不耀,名家子,唐末為給事中。

韋莊

《長安清明》云:“早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秋千。游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

《感懷詩》云:“長年方悟少年非,人道新詩勝舊詩。十畝野塘留客釣,一軒春雨對僧棋。花間醉任黃鶯語,亭上吟從白鷺窺。大道不將爐冶去,有心重筑太平基。”或謂此詩包括生成,果為臺輔。

莊,字端己,杜陵人,見素之后。曾祖少微,宣宗中書舍人。莊疏曠不拘小節,李詢為西川宣諭和協使,辟為判官。以中原多故,潛欲依王建,建辟為掌書記。尋召為起居舍人,表留之。后相建為偽平章事。

吳融

“漁陽烽火照函關,玉輦下此山。一曲《霓裳》聽不盡,至今猶恨水潺潺。”

融,字子華,越州人。昭宗時為翰林學士。

公乘億

億,字壽仙,魏人,舉李山甫皆為魏博樂彥禎幕府。

億以詞賦著名。咸通十三年,別家十馀年矣。嘗大病,鄉人傳以死,其妻自河北迎喪。會億送客,馬上見婦人粗囗,類其妻也,睇睨不已,妻亦如之。詰之,則是也。相持而哭,路人異之。后旬日登第,億嘗有詩云:“十上十年皆落第,一家一半已成塵”,可知其屈矣。

羅鄴

《牡丹》云:“落盡春紅始見花,花時比屋事豪奢。買栽池館恐無地,看到子孫能幾家?門倚長衢攢繡軛,幄籠輕日護香霞。歌鐘到此爭歡賞,豈信流年鬢有華。”

《賞春》云:“芳草和煙暖更青,閑門要路一時生。年年點檢人間事,惟有春風不世情。”

鄴,馀杭人。父則,為鹽鐵小吏,有二子,俱以文學干進,鄴尤長七言詩。

羅隱

隱,字昭諫,馀杭人。隱池之梅根浦,自號江東生,為唐相鄭畋李蔚所知。畋女覽隱詩,諷不已。畋疑有慕才意。隱貌寢陋,女一日簾下窺之,自此絕不詠其詩。廣明中,池守竇營墅居之。光啟中,錢Α辟為從事、節度判官副使,梁祖以諫議召,不行。開平中,魏博羅紹威推為叔父,表授給事中。年八十馀,終馀杭,有子蹇翁。

鐘陵妓囗英,隱舊見之。一日,譏隱猶未第,隱嘲之曰:“鐘陵醉別十馀春,重見囗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牡丹》云:“似共東君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也動人。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可憐韓令功成后,辜負華過此身。”

《蜂》云:“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沾。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為誰甜?”

許棠

棠《洞庭詩》,有“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之句。人以題扇。《過洞庭》云:“驚波常不定,半日鬢堪斑。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鳥飛應畏墮,帆遠卻如閑。漁父時相引,行歌浩渺間。”

張

《送友人赴涇州幕》云:“杏園沉飲散,榮別就佳招。日月相期盡,山川獨去遙。府樓明蜀雪,關磧轉胡雕。縱有煙塵動,應隨上策消。”

,字象文,唐末登第,尉櫟陽。避亂入蜀,王蜀時,為金堂令。王衍與徐后游大慈寺,見壁間題云:“墻頭細雨垂纖草,水面回風聚落花。”問寺僧,僧以對。乃賜霞光箋,令寫詩以進。進二百首,衍善之,召為知制誥。宋光嗣以輕忽傲物,遂止。卒於官。生穎秀,幼有《單于臺詩》曰:“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為世所稱。

鄭谷

谷,字守愚,袁州人,故永州刺史之子。幼年,司空圖與刺史同院,見而奇之,曰:“曾吟得丈丈詩否?”曰:“吟得”。“莫有病否?”曰:“丈丈曲江晚望》斷篇云:‘村南斜日閑回首,一對鴛鴦落渡頭。’即深意矣。”司空嘆息撫背曰:“當為一代風騷主。”乾寧中,為都官郎中,卒于家。谷自敘云:“故許昌薛尚書能,為都官郎中。后數年,建州李員外自憲府內彈,拜都官員外。皆一時騷雅宗師,都官之曹,振盛於此。余早受知,今忝此官,復是正秩,何以相繼前賢耶?”

“濃淡芳春滿蜀鄉,半隨風雨斷人腸。浣花溪上堪惆悵,子美無情為發揚。”谷《蜀中海棠詩》也。

“相看臨遠水,獨自上孤舟。”(句。)“潮平無別浦,木落見他山。”(句。)“情多最恨花無語,愁破方知酒有權。”(句。)“關東多事日,天末未歸心。”(句。)“卷卷斜陽里,看山落木中。”(句。)“兩浙尋山遍,孤舟帶鶴歸。”(句。)“長安一夜殘春雨,右省三年老拾遺。”(句。)“班趨黃道急,殿揖紫宸深。”(句。)

《題杭州樟亭》云:“故國江天外,登臨落照間。潮平無別浦,木落見他山。沙鳥晴飛遠,漁人夜唱閑。歲窮歸未得,心逐片帆還。”

《感興》云:“禾黍不陽艷,競栽桃李春。翻令力耕者,半作賣花人。”

《十日菊》云:“節去蜂愁蝶不知,曉庭還繞折殘枝。自緣今日人心薄,未必秋香一夜衰。”

《偶題》云:“一卷疏蕪一百篇,名成未敢便忘筌。何如海日生殘夜,一句能令萬古傳。”

溫憲

溫憲,員外庭筠子也。僖昭之間,就試于有司,值鄭相延昌掌邦貢,以其父文多刺時,復傲毀朝士,抑而不錄。既不第,遂題一絕于崇慶寺壁。后滎陽公登大用,因國忌行香,見之,憫然動容。暮歸宅,已除趙崇知舉,即召之,謂曰:“某頃主文衡,以溫憲庭筠之子,深怒絕之。今日見一絕,令人惻然,幸勿遺也。”於是成名。詩曰:“十口溝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絕音塵。鬢毛如雪心如死,猶作長安下第人。”

李昌符

《秋晚歸故居》云:“馬省曾行處,連嘶渡晚河。忽驚鄉樹出,漸識路人多。細徑穿禾黍,頹垣壓薜蘿。乍歸猶似客,鄰叟亦相過。”

《傷春》云:“酒醒鄉關遠,迢迢聽漏終。曙分林影外,春盡雨聲中。鳥思江村路,花殘野岸風。十年成底事,羸馬倦西東。”

昌符,字夢,登咸通四年進士第,歷尚書郎。

《北夢瑣言》云:“咸通中,前進士李昌符有詩名,久不登第,常歲卷軸,怠于裝修。因出一奇,乃作婢仆詩五十首,於公卿間行之。”其間有詩云:“春娘愛上酒家樓,不怕歸遲總不憂。報道那家娘子臥,且留教住待梳頭。”又云:“不論秋菊與春花,個個能︿空肚茶。無事莫教頻入庫,沒名閑物要些些。”諸篇皆中婢仆之諱,浹旬京城盛傳,是年登第。與夫挑杖虛靴,事雖不同,用奇即無異也。

李山甫

咸通中,數舉進士,被黜。依魏博樂彥禎幕府。因樂禍,且怨中朝大臣,導彥禎子從訓伏兵殺王鐸,劫其家。嘗有詩云:“勸君莫用夸頭角,夢里輸贏總未真。”譏執政也。巢寇之亂,翰林待詔王遨者,北游在鄴,山甫遇于道觀,謂曰:“幽蘭綠水,可得聞乎?”遨應命奏之。曲終潸然,曰:“憶在咸通,玉亭秋夜,供奉至尊,不意流離至此也。”山甫賦詩曰:“幽蘭綠水耿清音,嘆息先生枉用心。世上幾時曾好古,人前何必獨г襟。”句未成,山甫亦自黯然,悲其不遇也。一本云:“情知此事少知音,自是先生枉用心。世上幾時曾好古,人前何必更г襟。致身不似笙簧巧,悅耳寧如鄭衛淫。三尺枯洞七條線,子期師曠兩沉沉。”

《貧女》云:“平生不識綺羅裳,閑把荊簪益自傷。鏡里應諳素貌,人間多是重紅妝。當年未嫁還憂老,終日求媒即道狂。兩意定知無說處,暗垂珠淚滴蠶筐。”

國初高英秀者,與贊寧為詩友,辯捷滑稽,嘗譏古人詩病云:“山甫《覽漢史》:‘王莽弄來曾半破,曹公將去便平沉。’是破船詩。李群玉《詠鷓鴣》:‘方穿詰曲崎嶇路,又聽鉤格磔聲。’是梵語詩。羅隱曰:‘囗中雞犬劉安過,月里笙歌煬帝歸。’是見鬼詩。杜荀鶴:‘今日偶題題似著,不知題后更誰題。’此衛子詩也,不然安有四蹄?”

鐘離權

刑州開元寺有唐鐘離權處士二詩,其一云:“得道高僧不易逢,幾時歸去愿相從。自言住處連滄海,別是蓬萊第一峰。”其二云:“莫厭追歡笑語頻,尋思離亂可傷神。閑來屈指從頭數,得見清平有幾人?”

張道古

昭宗時,拾遺張道古貢《五危二亂表》,黜居于蜀。后聞駕走西岐,又遷東洛,皆契五危之事,悉歸二亂之源。因吟一章上蜀主,詩曰:“封章才達冕旒前,黜詔俄離玉座端。二亂豈由明主用,五危終被佞臣彈。西巡鳳府非為固,東播鑾輿卒未安。諫疏至今如尚在,誰能更與讀來看。”

道古,臨淄人。景福中進士,釋褐為著作郎,遷右拾遺。播遷之后,方鎮阻兵,道古上《危亂疏》云:“只今劉備孫權,已生於世矣。”謫施州司戶參軍。后入蜀,王氏聞而憾之。乃變姓名,賣卜導江青城市中。建開國,召為武部郎中,至玉壘關,謂所親曰:“我唐室諫臣,終不能拳跽與雞犬同食,雖召必再貶。于死之日,葬我于關東不毛之地,題曰:‘唐佐輔補闕張道古墓’。后遇害,妻亦繼亡,蜀主憫之,俾囗葬焉。鄭囗叟在華聞之,有詩哭之曰:“曾陳章疏忤昭皇,撲落西南事可傷。豈使諫臣終屈辱,直疑天道惡忠良。生前賣卜居三蜀,死后馳名遍大唐。誰是后來修使者,言君力死正頹綱。”

胡曾

王衍五年,宴飲無度,衍自唱韓琮《柳枝詞》曰:“梁苑隋堤事已空,萬條猶舞舊春風。何須思想千年事,惟見楊花入漢宮。”內侍宋光溥詠曾詩曰:“吳王恃霸棄雄才,貪向姑蘇醉綠醅。不覺錢塘江上月,一宵西送越兵來。”衍怒罷宴。曾有《詠史詩》百篇行于世。

伍唐

《寒食日獻郡守》云:“入門堪笑復堪憐,三徑苔荒一釣船。慚愧四鄰教斷火,不知廚里久無煙。”

唐囗,唐末進士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秦安县| 武穴市| 高平市| 凤冈县| 甘洛县| 安塞县| 洱源县| 卢湾区| 社旗县| 荔浦县| 宝坻区| 左权县| 浦城县| 安西县| 东城区| 西乌珠穆沁旗| 彭阳县| 朝阳县| 虞城县| 七台河市| 鲁甸县| 巴塘县| 延长县| 吉木乃县| 景东| 黔东| 博乐市| 舟曲县| 垣曲县| 桑日县| 南靖县| 临漳县| 南溪县| 云梦县| 伊宁市| 临洮县| 固阳县| 益阳市| 饶阳县| 射洪县| 房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