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0章

辨不可下病脈證并治法第二十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巔;微反在上,澀反在下。微則陽氣不足,澀則無血。陽氣反微,中風、汗出而反躁煩;澀則無血,厥而且寒。陽微(趙本有“則”字)不可下,下之則心下痞硬。

陽微下之,陽氣已虛,陰氣內甚,故心下痞硬。

動氣在右,不可下。下之則津液內竭,咽燥、鼻干、頭眩、心悸也。

動氣在右,肺之動也。下之傷胃動肺,津液內竭。咽燥鼻干者,肺屬金主燥也;頭眩心悸者,肺主氣而虛也。

動氣在左,不可下。下之則腹內拘急,食不下,動氣更劇。雖有身熱,臥則欲蜷。

動氣在左,肝之動也。下之損脾而肝氣益勝,復行于脾,故腹內拘急,食不下,動氣更劇也。雖有身熱,以里氣不足,故臥則欲蜷。

動氣在上,不可下。下之則掌握熱煩,身上浮冷,熱汗自泄,欲得水自灌。

動氣在上,心之動也。下之則傷胃,內動心氣。心為火主熱,《針經》曰:心所生病者,掌中熱。肝為臟中之陰,病則雖有身熱,臥則欲蜷,作表熱里寒也;心為臟中之陽,病則身上浮冷,熱汗自泄,欲得水自灌,作表寒里熱也。二臟陰陽寒熱,明可見焉。

動氣在下,不可下。下之則腹脹滿,卒起頭眩,食則下清谷,心下痞也。

動氣在下,腎之動也。下之則傷脾,腎氣則動,腎寒乘脾,故有腹滿、頭眩、下清谷、心下痞之證也。

咽中閉塞,不可下。下之則上輕下重,水漿不下,臥則欲蜷,身急痛,下利日數十行。

咽中閉塞,胃已不和也。下之則閉塞之邪為上輕,復傷胃氣為下重,至水漿不下,臥則欲蜷,身急痛,下利日數十行,知虛寒也。

諸外實者,不可下。下之則發微熱,亡脈厥者,當臍(趙本作“齊”)握熱。

外實者,表熱也,汗之則愈,下之為逆。下后里虛,表熱內陷,故發微熱。厥深者,熱亦深,亡脈厥者,則陽氣深陷,客于下焦,故當臍握熱。

諸虛者,不可下。下之則大渴,求水者易愈;惡水者劇。

《金匱玉函》曰:虛者十補,勿一瀉之。虛家下之為重虛,內竭津液,故令大渴。求水者,陽氣未竭,而猶可愈;惡水者,陽氣已竭,則難可制。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巔;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為陽運,微為陰寒。上實下虛,意欲得溫。

微弦為虛,虛者不可下也。

虛家下之是為重虛。《難經》曰:實實虛虛,損不足益有余。此者,是中工所害也。

微則為咳,咳則吐涎,下之則咳止,而利因不休,利不休,則胸中如蟲嚙,粥入則出,小便不利,兩脅拘急,喘息為難,頸背相引,臂則不仁,極寒反汗出,身冷若冰,眼睛不慧,語言不休,而谷氣多入,此為除中,口雖欲言,舌不得前。

《內經》曰:感于寒,則受病。微則為咳,甚則為泄、為痛。肺感微寒為咳,則脈亦微也。下之,氣下咳雖止,而因利不休,利不休則奪正氣,而成危惡。胸中如蟲嚙,粥入則出,小便不利,兩脅拘急,喘息為難者,里氣損也。頸背相引,臂為不仁,極寒反汗出,身冷如冰者,表氣損也。表里損極,至陰陽俱脫,眼睛不慧,語言不休?!峨y經》曰:脫陽者見鬼,脫陰者目盲。陰陽脫者,應不能食,而谷多入者,此為除中,是胃氣除去也,口雖欲言,舌不得前,氣已衰脫,不能運也。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巔;浮反在上,數反在下。浮為陽虛,數為無(醫統本作“亡”)血,浮為虛,數為(趙本作“生”)熱。浮為虛,自汗出而惡寒;數為痛,振寒而(趙本作“而寒”)栗。微弱在關,胸下為急,喘汗而不得呼吸,呼吸之中,痛在于脅,振寒相搏,形如瘧狀,醫反下之,故令脈數、發熱、狂走見鬼,心下為痞,小便淋瀝,(趙本作“漓”)小(趙本作“少”)腹甚硬,小便則尿血也。

弱在關,則陰氣內弱;濡在巔,則陽氣外弱。浮為虛,浮在上,則衛不足也,故云陽虛。陽虛不固,故腠理汗出、惡寒;數亦為虛,數在下則榮不及,故云亡血。亡血則不能溫潤腑臟,脈數而痛,振而寒栗。微弱在關,邪氣傳里也,里虛遇邪,胸下為急,喘而汗出,脅下引痛,振寒如瘧。此里邪未實,表邪未解,醫反下之,里氣益虛,邪熱內陷,故脈數、發熱、狂走見鬼,心下為痞,此熱陷于中焦者也。若熱氣深陷,則客于下焦,使小便淋瀝,小腹甚硬,小便尿血也。

脈濡而緊,濡則胃(趙本醫統本并作“衛”)氣微,緊則榮中寒。陽微衛中風,發熱而惡寒;榮緊胃氣冷,微嘔心內煩。醫為(趙本作“謂”)有大熱,解肌而發汗。亡陽虛煩躁,心下苦痞堅。表里俱虛竭,卒起而頭眩??蜔嵩谄つw,悵怏不得眠。不知胃氣冷,緊寒在關元。技巧無所施,汲水灌其身。客熱應時罷,栗栗而振寒。重被而覆之,汗出而冒巔。體惕而又振,小便為微難。寒氣因水發,清谷不容間。嘔變反腸出,顛倒不得安。手足為微逆,身冷而內煩。遲欲從后救,安可復追還。

胃冷榮寒,陽微中風,發熱惡寒,微嘔心煩。醫不溫胃,反為有熱,解肌發汗,則表虛亡陽,煩躁,心下痞堅。先里不足,發汗又虛其表,表里俱虛竭,卒起頭眩??蜔嵩诒?,悵怏不得眠。醫不救里,但責表熱,汲水灌洗以卻熱,客熱易罷,里寒益增,栗而振寒。復以重被覆之,表虛遂汗出,愈使陽氣虛也。

巔,頂也。顛冒而體振寒,(醫統本作“頂冒顛體振寒”)小便難者,亡陽也。寒因水發,下為清谷,上為嘔吐,外有厥逆,內為躁煩,顛倒不安,雖欲拯救不可得也?!侗静荨吩唬翰菀堰^,命將難全。

脈浮而大,浮為氣實,大為血虛。血虛為無陰,孤陽獨下陰部者,小盒飯赤而難,胞中當虛,今反小便利,而大汗出,法應衛家當微,今反更實,津液四射,榮竭血盡,干煩而不得眠,血薄肉消,而成暴(趙本注:“一云黑”)液。醫復以毒藥攻其胃,此為重虛,客陽去有期,必下如污泥而死。

衛為陽,榮為陰。衛氣強實,陰血虛弱,陽乘陰虛,下至陰部。陰部,下焦也。陽為熱則消津液,當小便赤而難;今反小便利而大汗出者,陰氣內弱也。經曰:陰弱者,汗自出。是以衛家不微而反更實,榮竭血盡,干煩而不眠,血薄則肉消,而成暴液者,津液四射也。醫反下之,又虛其里,是為重虛,孤陽因下而又脫去,氣血皆竭,胃氣內盡,必下如污泥而死也。

脈數者,久數不止,止則邪結,正氣不能復,正氣卻結于臟,故邪氣浮之,與皮毛相得。脈數者,不可下,下之則(趙本無“則”字)必煩利不止。

數為熱,止則邪氣結于經絡之間,正氣不能(醫統本作“得”)復行于表,則卻結于臟,邪氣獨浮于皮毛。下之虛其里,邪熱乘虛而入,里虛協熱,必煩利不止。

脈浮大,應發汗,醫反下之,此為大逆。(趙本有“也”字)浮大屬表,故不可下。病欲吐者,不可下。

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

為邪猶在胸中也。

太陽病,(趙本有“有”字)外證未解,不可下,下之為逆。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聂荣县| 怀柔区| 恩平市| 白银市| 宁蒗| 紫阳县| 彩票| 两当县| 滨州市| 平定县| 青川县| 保德县| 阆中市| 鸡东县| 娱乐| 雷州市| 察隅县| 蒙阴县| 时尚| 星子县| 德庆县| 玛多县| 辉县市| 外汇| 炉霍县| 霍林郭勒市| 尼木县| 靖安县| 呼玛县| 霍州市| 屏南县| 仁怀市| 墨脱县| 如东县| 田林县| 神池县| 凤翔县| 青海省| 家居| 民县| 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