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3章 三生員請勿議和

天聰六年八月,召王文奎、孫應時、江云三生員入宮,賜饌,問征明與議和孰是?王文奎疏曰:和議或否,非遣使重商不可。何則?明人以宋朝故事為鑒,全國諱言和議。皇上以好生之德,不忍涂炭明國人民,待時而動,明反欺誘于我。匪區邊界小區,其盟誓無足據。然則和議不成,豈明帝之幸乎?已承天默示,明國民窮財困,地方紊亂,毛劉為盜,行人絕跡。又兼去歲大淩河被襲,其人民肝膽俱喪;我以一矢加之,有誰抵御!值此逼迫之際!豈可議和!和議成,兩國固少有利益。我開拓疆土,用賢善民,遠者招徠,近者撫恤。彼之人民,疲于主命,徭役無暇。我國休養生息,彼國勞苦怠惰。遼東人民,如漢高祖之重出,誰知有楚。若以軍士疾病,躊躇不決,失其時矣。欲和,則決意為之。和議之事,非一言所能盡。不和,則決意進征。征戰之事,一言可以蔽也;皇上率神武之軍,中原紊亂,長驅直入,則黃河以北,非明國所有矣。乞熟思焉!孫應時疏曰:我兩國和議之事,以臣私見,明國之君恃其土地遼闊、財物豐富、紀律嚴明,必驕慢不和;其在下之臣工,亦畏言和之一字,輕易不語。向者,我皇上大軍抵邊界時,其執政大臣未遑整備一切,偽言欲和以誤我軍。不知雖欲和好,彼若微有渝盟之處,我必不從;我若少有渝盟之處,彼亦不可。故和好之事,不易成也。夫議和雖似兩國均有利益,實則貽患無窮,仇我更甚,斷無兩國共立之理。我國馬匹肥壯、軍械修備,可進而不可退;此外別無良策。請皇上睿慮焉!江云疏曰:昔金主人汴梁,執二帝;兵力強盛,勢如破竹,莫有當之者。然猶不能掃清大亂于一時,遂爾退歸;非心不愿,力不足也。揆厥本原,由一統之謀未嘗議定耳。皇上大兵抵大同時,察哈爾聞之,未見我兵而遁;克取大同,猶如反掌。足見皇上之神武,不事教伐,宣布仁信,愈于兵力戰攻;此正預定一統之大略也。講和之事,遽決為難。今皇上與明國和好,欲如兄弟相稱,明必不從。仍如先日封為龍虎將軍,皇上亦必不允;若欲封一王位,彼安知皇上之必從,且又安知明之必封!縱知明欲封,又安知三公九卿之悉從。三公九卿即從,后亦難載之史冊。臣故思講和之難,十居甚七。若果兩國講和,安守天時,此乃明國之大幸也。今皇上姑遣使往明,以和議試之。明若不譏天時,怠忽和事,則我兵入境攻取,亦為有名。明國官民,亦無復有識我之非者。今皇上欲與明和,且前且卻者,疑之故耳。夫我兵戰則必勝、攻則必克,可以縱橫于天下。明欲和則與之和,否則是天以天下與皇上也。宜速布信義,任用賢人;整兵而入,天下指日可定,又何必專言和好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兰店市| 柳州市| 旬邑县| 新蔡县| 博野县| 驻马店市| 巴楚县| 高安市| 米脂县| 西乌珠穆沁旗| 迭部县| 赞皇县| 乌兰浩特市| 台东市| 湖州市| 沁阳市| 孝昌县| 公安县| 商丘市| 大埔县| 吉安县| 明水县| 敖汉旗| 台南县| 海南省| 安庆市| 新乡市| 古蔺县| 西峡县| 巴彦淖尔市| 柏乡县| 正宁县| 常德市| 顺义区| 丰都县| 通辽市| 修文县| 宣城市| 高雄市| 社旗县| 林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