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
六元正紀大論
陽明司天之政,初之氣,小便黃赤,甚則淋。
【注 陰凝于外,則陽郁于內,故民病便赤及淋等證。】
生氣通天論
陰者,藏精而起亟者也。陽者,衛外而為固者也。風客淫氣,精乃亡,邪傷肝也。
【注 風為陽邪,客于膚表,則淫傷于氣矣。陽氣傷,則陰寒精自出矣。風木之邪,內通肝氣,肝主藏血,肝氣受邪,則傷其血矣。】
靈樞經
本神篇
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酸痿厥,精時自下。是故五臟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
【注 恐傷腎,故恐懼不解,則傷腎臟之精。腎主骨,故精傷則骨酸痿厥。精時自下者,臟氣傷而不能藏也。神氣生于精,故五臟之精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神氣絕而死矣。】
金匱要略【漢 張機】
淋
五臟篇曰:熱在上焦者,因咳為肺痿。熱在中焦者則為堅。熱在下焦者則尿血,亦令淋秘不通。
淋病篇曰:淋之為病,小便如粟狀,小腹弦急,痛引臍中。
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則必便血。
失精
血痹篇曰: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瘥。陰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男子脈浮弱而濇,為無子,精氣清冷。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清谷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龍骨牡蠣湯主之。
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人則亡血失精。
虛勞里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干口燥,小建中湯主之。
中藏經【漢 華佗】
論淋瀝小便不利
諸淋者,五臟不通,六腑不和,三焦痞濇,榮衛耗失,胃熱飲酒,過醉入房,竭散精神,勞傷血氣。或因色興而敗精不出,或因迷寵而真髓多輸,或驚惶不定,或憂思不寧,或饑飽過時,或奔馳不定,或隱忍大小便,或寒入膀胱,或發泄久興,或暑中胞囊,傷茲不遘慎,致起斯疾。狀候變異,名亦不同,則有冷、熱、氣、勞、膏、砂、虛、實之八種耳。冷者,小便數而色白如泔。熱者,小便濇而赤色如血。氣者,臍腹滿悶,小便不通利而痛。勞者,小便淋瀝不絕,如水滴漏而不斷絕。膏者,小便中出物如脂膏。砂者,臍腹隱痛,小便難,其痛不可忍須臾,如小便中下如砂石之類,有大如皂角子,或赤或白,色澤不定,此因腎氣弱,貪于女色,閉而不泄,泄而不止,虛傷真氣,邪熱漸深,結聚成砂。又如水煮鹽,火大水少,鹽漸成石之類。蓋腎者,水也。咸歸于腎,咸積于腎,水留于下,虛熱日甚,煎結而生,又非一時之作也。蓋遠火乃發,成五歲,敗即三年,壯人五載禍必來,宜乎急攻。八淋之中,惟此最為危矣。其脈盛大而實者可治,虛小而濇者不可治。虛者,腎與膀胱俱虛,精滑夢泄,小便不禁者也。實者謂經絡閉塞,水道不利,莖痛腿酸者也。又諸淋之病,與脈相從者活,反者死。治療之法,亦在詳酌耳。
脈訣【晉 王叔和】
遺精淋病脈
腎脈歌曰:實滑小便濇,淋痛濇骍骍。
脈濇精頻漏,恍惚夢魂多。
芤脈歌曰:指下尋之中且虛,邪風透入小腸居,病時淋瀝兼疼痛,大作湯圓必自除。
尺部見芤虛在腎,小便遺瀝血凝膿。
千金方【唐 孫思邈】
淋閉
熱結中焦則為堅,熱結下焦則為溺血,令人淋閉不通。此多是虛損之人服大散,下焦客熱所為。亦有自然下焦熱者,但自少,可善候之。凡氣淋之為病,溺難濇,常有余瀝。石淋之為病,莖中痛,溺不得卒出。膏淋之為病,尿似膏自出。勞淋之為病,勞倦即發,痛引氣沖下。熱淋之為病,熱即發,甚則尿血。治之皆與氣淋同。
河間六書【金 劉完素】
淋
淋是小便濇痛,乃熱客膀胱,郁結不能滲泄故也。或曰:小便濇而不通者為熱,遺尿不禁者為冷。豈知熱甚客于腎部,干于足厥陰之經,廷孔郁結極甚,而氣血不能宣通,則痿痹而神無所用,故液滲入膀胱,而溲溺遺失,不能收禁。經曰:目得血而能視,耳得血而能聽,手得血而能攝,掌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臟得血而能液,腑得血而能氣。夫血隨氣運,氣血宣行則其中神自清利,而應機能為用矣。又曰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也。故諸所運用,時習之則氣血通利而能為用,閉壅之則氣血行微而其道不通利,故劣弱也。若病熱極甚,則郁結而氣血不能宣通,神無所用而不遂其機,隨其郁結之微甚焉。是故目郁則不能視色,耳郁則不能聽聲,鼻郁則不能聞香臭,舌郁則不能知味。至如筋痿骨痹,諸所出不能為用,皆熱甚郁結之所致也。故仲景論少陰病熱極,曰溲便遺失,狂言,目反直視者,腎先絕也。
《靈樞經》曰:腎主二陰。然水虛衰,而怫熱客其部分,二陰郁結,則痿痹而神無所用,故溲便遺失,而不能禁止,是熱證明矣。是故世傳方論雖曰冷淋,復用榆皮、黃芩、瞿麥、茯苓、通草、雞蘇、(木郁)李仁、梔子之類寒藥治之而已。其說雖妄,其方乃是。由不明氣運變化之機,宜乎認是為非也。或謂患淋而服茴香、益智、滑石、醇酒溫藥而愈者,然則非冷歟?殊不知此皆利小便之要藥。蓋醇酒、益智之性雖熱,而茴香之性溫,滑石之性寒,故能開發郁結,使氣液宣通,熱散而愈也。
小便渾濁
小便渾濁:天氣熱則水渾濁,寒則清潔,水體清而火體濁故也。又如清水為湯,則自然濁也。
虛勞為白淫
思想無窮,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筋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太過者,白物為淫隨溲而下,故為勞弱。秘真丸主之。
東垣十書【元 李杲】
小便淋閉論
《難經》云:病有關有格。關則不得小便。又云:關,無出之謂,皆邪熱為病也。分在氣在血而治之,以渴與不渴而辨之。如渴而小便不利者,是熱在上焦肺之分,故渴而小便不利也。夫小便者,是足太陽膀胱經所主也,長生于申,申者西方金也。肺合生水,若肺中有熱,不能生水,是絕其水之源。經云:虛則補其母。宜清肺而滋其化源也。故當從肺之分,助其秋令,水自生焉。又如雨如露如霜,皆從天而降下也,乃陽中之陰,明秋氣自天而降下也。且藥有氣之薄者,乃陽中之陰,是感秋清肅殺之氣而生,可以補肺之不足,淡味滲泄之藥是也。茯苓、澤瀉、琥珀、燈心、通草、車前子、木通、瞿麥、篇蓄之類,以清肺之氣,泄其火,資水之上源也。如不渴而小便不通者,熱在下焦血分,故不渴而大燥,小便不通也。熱閉于下焦者,腎與膀胱也。乃陰中之陰,陰受熱,邪閉塞其上流,易老云,寒在胸中,遏絕不入;熱在下焦,填塞不便。須用感北方寒水之化,氣味俱陰之藥,以除其熱,泄其閉塞。《內經》云: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若服淡滲之藥,其性乃陽中之陰,非純陽之劑,陽無以化,何能補重陰之不足也?須用感地之水運而生太苦之味,感天之寒藥而生大寒之氣,此氣味俱陰,乃陰中之陰也。大寒之氣,人稟之生膀胱;寒水之運,人感之生腎。此藥能補腎與膀胱。受陽中之陽,熱火之邪,而閉其下焦,使小便不通也。夫用大苦寒之藥,治法當寒因熱用。又云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則氣同,其終則氣異也。
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淋
淋有五,皆屬乎熱。解熱利小便,山梔子之類。山梔子去皮一合,白湯送下。
淋者,小便淋瀝,欲去不去,不去又來,皆屬于熱也。
諸淋所發,皆腎虛而膀胱生熱也。水火不交,心腎氣郁,遂使陰陽乖舛,清濁相干,蓄在下焦,故膀胱里急,膏、血、砂、石從小便道出焉。于是有欲出不出,淋瀝不斷之狀,甚者窒塞其間則令人悶絕矣。 大凡小腸有氣則小便脹,小腸有血則小便濇,小腸有熱則小便痛。痛者為血淋,不痛者為尿血,敗精結者為沙,精結散者為膏,金石結者為石,小便濇常有余瀝者為氣。揣本揆原,各從其類也。執劑之法,并用流行滯氣、疏利小便、清解邪熱,其于調平心火,又三者之綱領焉。心清則小便自利,心平則血不妄行。最不可用補氣之藥,氣得補而愈脹,血得補而愈濇,熱得補而愈盛。水竇不行,加之谷道閉遏,未見其有能生者也。雖然腎氣虛弱,囊中受寒,亦有挾冷而小便淋濇,其狀先寒戰而后溲便,蓋冷氣與正氣交爭,冷氣盛則寒戰而成淋,正氣盛則寒戰解而得便溺也。又有胞系轉戾之不通者,是不可不辨。胞轉證,臍下急痛,小便不通。凡強忍小便,或尿急疾走,或飽食忍尿、飽食走馬、忍尿入房,使水氣上逆,氣迫于胞,故屈戾而不得舒張也。胞落則殂。
癃者,罷也。不通為癃,不約為遺。小便滴瀝濇痛者謂之淋,小便急滿不通者謂之閉。宜五苓散,燈心湯調服。若臍下脹滿,更加琥珀末一錢,甚效。
有淋病,下諸通利藥不能通者,用木香流氣飲,或別用通氣香劑才愈者,此氣淋,出于冷熱淋之外也。
血淋一證,須看血色分冷熱。色鮮者,心、小腸實熱;色瘀者,腎、膀胱虛冷。若的是冷淋及下元虛冷,血色瘀者,并宜漢椒根銼碎,不以多少,白水煎,候冷服。
若熱極成淋,服藥不效者,宜減桂五苓散加木通、滑石、燈心、瞿麥各少許,蜜水調下。
諸淋皆屬于熱。余每用黃蘗滋腎丸,每百丸用四物湯、加甘草梢、杜牛膝、木通、桃仁、滑石、木香煎湯,空心吞服,兼灸三陰交,如鼓應桴,累試累效者。
赤白濁
濁主濕熱,有痰有虛。赤屬血,白屬氣。痢帶同治。
寒則堅凝,熱則流通。
大率皆是濕痰流注,宜燥中宮之濕,用二陳加蒼朮、白朮,燥去其濕。赤者,乃是濕傷血也,加白芍藥。仍用珍珠粉丸加臭椿根、白皮、滑石、青黛作丸藥。
虛勞用補陰藥,大概不宜熱。【一作涼藥。】
肥白人必多痰,以二陳湯去其濕熱。
胃弱兼用人參,以柴胡、升麻升其胃中之氣。丸藥用黃蘗炒褐色、干姜炒微黑、滑石、蛤粉、青黛,糊丸服。
胃中濁氣下流,為赤白濁。用二陳加柴胡、升麻、蒼朮、白朮。丸藥用樗皮末、蛤粉炒、干姜炒、黃蘗。胃中濁氣下流,滲入膀胱,青黛、蛤粉。肝脈弦者,用青黛以瀉肝。又方用炒黃蘗一兩、生蘗一兩、滑石三兩、神曲半兩為末,滴水丸。
燥濕痰,南星、半夏、蛤粉、青黛為末,神曲糊丸,青黛為衣。
有熱者,青黛、滑石、黃蘗之類,水丸。
人之五臟六腑,俱各有精。然腎為藏精之腑而聽命于心,貴乎水火升降,精氣內持。若調攝失宜,思慮不節,嗜欲過度,水火不交,精元失守,由是而為赤白濁之患。赤濁是心虛有熱,因思慮得之。白濁腎虛有寒,過于淫欲而得之。其狀漩白如油,光彩不定,漩腳澄下,凝如膏糊。治法:赤者,當清心調氣。白者,溫補下元。又當清上,使水火既濟,陰陽協和,精氣自固矣。
二陳湯治濁,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
濁氣只是濕痰。又有白濁人服元兔丹不愈,服附子八味丸即愈者,不可不知。亦有小便如常,停久才方漩濁者。
夢遺
夢遺一證,專主乎熱,與帶下脫精同。治法用青黛、海石、黃蘗。內傷氣血虛,不能固守,常服八物湯,加服吞樗樹根丸。
思想成病,其病在心,安神丸帶補藥。
熱則流通,宜用知母、黃蘗、蛤粉、青黛為丸服。蓋精滑專主濕熱,黃蘗、知母降火,牡蠣粉、蛤粉燥濕故也。然得病之因有四:有用心過度,心不攝腎,以致失精者;有因思色欲不遂,精乃失位,輸精而出者;有欲太過,滑泄不禁者;有年壯氣盛,久無色欲,精氣滿泄者。然其狀不一,或小便后出多不可禁者,或不小便而自出,或莖中出而癢痛,常如欲小便者。并宜先服辰砂妙香散,或威喜丸,或分清飲,別以綿裹龍骨同煎。又或分清飲半貼,加五倍子、牡蠣粉、白茯苓、五味子各半錢,煎服。
夢遺,俗謂之夜夢鬼交。宜溫膽湯去竹茹,加人參、遠志、蓮肉、酸棗仁、炒茯神各半錢。
證治要訣【明 戴思恭】
淋
五淋者,血、石、氣、膏、勞是也。血淋,溺中有血。石淋,溺中有砂石之狀,其溺于盆也有聲,此即是精氣結成砂石,與溺俱出。氣淋,氣郁所致,小腹有若膀胱氣之狀。膏淋,溺與精混,或沉在漩下如糊狀,或浮在漩上如脂膏狀。勞淋,病在多色,下元虛憊,清濁不分,腎氣不行,郁結而為淋。或勞心過度,火不得其養,小腸為心之腑,臟病而腑與俱病,或心腎不交,腎氣不溫,津道閉塞,或出汗太過,或失血太多,津道欲枯竭,皆成勞淋。五者得名,而不及熱與冷,何哉?蓋五者皆有冷、有熱。血有熱血、有瘀血,氣有熱氣、有冷氣,勞有虛冷、有虛熱。若與湯藥過瘥,精不由其道,妄行不禁,與溺俱出,此乃熱劑之傷,未可概以為冷也。
治法除的然虛冷之外,其余諸證,若用本題藥不效,便宜施以調氣之劑。蓋津道之逆順,皆一氣之通塞為之。如木香流氣飲,卻為的當,其中自有木通、麥冬、腹皮輩。此如不效,但宜投以益血之方,蓋小便者血之余也,血既充滿,則滋腴下潤,自然流通。如火府丹卻為的當,其中有地黃輩。然此非特言血淋、氣淋,一應淋皆可用,獨不可用之虛冷耳。淋病小便之色,多是見赤,未可便以赤為熱,氣道蘊結,故如此爾。
有淋病,下諸通便劑愈,不通用木香流氣飲,或別用通氣香劑才愈者。此乃氣淋,出于冷熱淋之外。
有似淋非淋,小便色如米泔,或有如鼻涕之狀,此乃精尿俱出,精塞竅道,故便欲出不能而痛。宜大菟絲子丸、鹿茸丸之類。然此即膏淋,謂其非淋亦不可。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民調局異聞錄之勉傳
這是關于一個長生不老的男人跨越兩千年的故事,在每一段歷史的角落里都曾經留下過他的名字。他曾經是一些人心中的噩夢,也曾經把一些被噩夢困擾著的人們喚醒。故事的開始他的名字叫做吳勉,故事的結局他的名字叫做無敵。
天之下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與晉長安(宋軼、丞磊主演《與晉長安》原著)
大將軍之養女黎霜鎮守大晉邊疆,一次外出碰見一個奇怪的小孩,這小孩咬了她并吸了她的血。善心大發的女將軍把他回軍營養了起來,卻沒想到這孩子身上竟然大有秘密:白天是小孩,朝夕相處;夜晚化身黑面騎士,向她直球追愛。當黎霜逐漸淪陷的時候卻發現這小孩竟然是敵國世子,這戀愛還怎么談!
麻衣神算子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