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注解
- 宗泐
- 4537字
- 2015-12-21 13:41:33
大慧復白佛言。如世尊所說。以彼彼妄想。妄想彼彼性。非有彼自性。但妄想自性耳。世尊若但妄想。自性。非性自性相待者。非為世尊如是說煩惱清凈無性過耶。一切法妄想。自性非性故 如世尊所說等。此大慧領如來所說諸妄想意。為致問之端。彼彼者。正言彼諸妄想也。然諸法本無實性。但妄計耳。而大慧猶有疑者。謂若但是妄想自性。非諸法有自性。此自性與非自性相待者。豈非世尊所說染凈諸法皆無實性耶。大慧意以一切法無自性妄想有自性為難。
佛告大慧。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大慧。非如愚夫性自性妄想真實。此妄想自性。非有性自性相然 答中先可其說。謂諸法無自性為是妄想。有自性為非。非如愚夫等者。言不同彼凡夫計性自性之妄想以為真實。又曰此妄想自性等者。入楞伽云。此但妄執(zhí)無有性相。
大慧。如圣智有性自性。圣知圣見圣慧眼。如是性自性知。大慧白佛言。若使如圣以圣知圣見圣慧眼。非天眼非肉眼。性自性如是知。非如愚夫妄想。世尊。云何愚夫離是妄想。不覺圣性事故。世尊。彼亦非顛倒非不顛倒。所以者何。謂不覺圣事性自性故。不見離有無相故 上云自性非性者。遣情也。此云有性自性者。顯理也。然此如實理性。非佛智佛眼。莫能知見故。云圣知圣見等也。佛既以自證境界示之。大慧即領悟斯旨。又請曰。若果如圣所知見。非凡大知見。故云非天眼非肉眼等也。因復疑而難曰。愚夫既不能覺了圣自性事。云何得離妄想能明此理。因上圣凡所見不同。故云彼亦非顛倒非不顛倒。復自征釋。謂不覺圣事性者。言凡夫非不顛倒也。不見離有無相者。言圣人非顛倒也。蓋圣眼所見無不真實。不見有一法可舍故也。
世尊。圣亦不如是見如事妄想。不以自相境界為境界故。世尊彼亦性自性相。妄想自性如是現(xiàn)。不說因無因故。謂墮性相見故。異境界非如彼等如是無窮過。世尊。不覺性自性相故。世尊。亦非妄想自性因性自性相。彼云何妄想非妄想。如實知妄想 圣亦不如是等者。入楞伽云。圣亦不如凡所分別如是得故。非自所行境界相故。彼亦性自性者。言圣人亦有真實性相。圣人既有是性。愚夫固亦有之。故曰妄想自性如是現(xiàn)。然如來真實性相。離乎因緣及無因性。而凡愚妄想自性。則墮性相之見。圣人所行境界既異凡愚。則不如彼墮于性相無窮之失。由不能覺了性自性相故也。亦非妄想自性等。言諸法性相不因分別。云何言分別而有耶。故結難曰。彼凡夫云何得妄想非妄想。如實知妄想之不實也。
世尊。妄想異自性相異。世尊。不相似因。妄想自性相。彼云何各各不妄想。而愚夫不如實知。然為眾生離妄想故。說如妄想相不如實有。世尊。何故遮眾生有無有見事自性計著。圣智所行境界計著墮有見。說空法非性。而說圣智自性事 言妄想異等。謂凡夫分別有異。見諸法性相之異。言不相似因者。謂因所見之不相似。諸法何常自謂異不異也。各各者諸法也。但愚夫不能如實知覺耳。然如來如是說諸法者。為令眾生離乎妄想了知諸法皆非實有也。世尊何故下。言世尊云何止諸眾生。不著有無諸見執(zhí)著。而后取著圣智境界。墮于有見。又何故不說空寂之法。而說圣智自性事耶。
佛告大慧。非我說空法非性。亦不墮有見說圣智自性事。然為令眾生離恐怖句故。眾生無始以來。計著性自性相。圣智事自性。計著相見說空法。大慧。我不說性自性相。大慧。但我住自得如實空法。離惑亂相見。離自心現(xiàn)性非性見。得三解脫如實印所印。于性自性得緣自覺觀察住。離有無事見相 答中先拂彼難言離恐怖句者。謂眾生聞空生怖聞有生著故。說圣智自性事以導之。然圣智事固非有無。而著有者乃說空法以治之。是知說空說有皆為眾生。未常說有實法也。故曰我不說性自性相。即示自證之法曰。但我得如實空法。即本住畢竟妙空也。不墮邪倒惑亂常居中道。故離自心現(xiàn)性非性諸見。即得悟三解脫。獲如實印見法自性。了圣境界離有無一切諸著。
復次大慧。一切法不生者。菩薩摩訶薩。不應立是宗。所以者何。謂宗一切性非性故。及彼因生相故。說一切法不生宗。彼宗則壞。彼宗一切法不生。彼宗壞者。以宗有待而生故。又彼宗不生。入一切法故。不壞相不生故。立一切法不生宗者。彼說則壞。大慧。有無不生宗。彼宗入一切性。有無相不可得。大慧。若使彼宗不生。一切性不生而立宗。如是彼宗壞以有無性相不生故。不應立宗。五分論多過故。展轉因異相故。及為作故。不應立宗分。謂一切法不生。如是一切法空。如是一切法無自性。不應立宗 上言妄想與圣智皆空。乃真妄俱遣。是不生義??制兴_立此為宗混于外計。故說此以破之。言一切法不生。則言想俱絕。言之已非。況妄立宗乎。如彼外道立不生宗反生枝葉。故云不應立是宗。所以者何下。征釋其義。謂宗一切性非性者。意謂宗必有主。若宗一切性性自非性。宗義何在。凡言不生必因生立。既有待對則不生。成生自壞不生義。其不應立宗一也。又彼宗不生。必入一切法中。言不生義遍一切世間諸法之中。言不壞相不生故者入楞伽云。不生相亦不生故。言諸法本皆不生。豈待立耶。故云彼說則壞。其不應立宗二也。言有無不生者。前以無為不生。此乃轉計有無皆不生。言入一切性者。性即法也。謂有無不生。亦遍一切法中。皆離有無之相縱有轉計有無性相。皆不可得。是亦不生義。其不應立宗三也。五分論多過者。五分論義見前注。多過指宗因喻三過也。初宗有九過。曰現(xiàn)量相違。圣教相違。世間相違。比量相違自語相違。相符極成。能別不極成。所別不極成。俱別不極成。次因有十四過。謂遍是宗法性。初相中有四不成。曰隨一不成。所依不成兩俱不成。猶預不成。后二相共十過。有六不定。曰同分異全不定。異分同全不定。俱品一分轉不定。共不定。不共不定。決定相違不定。有四相違。曰法自相相違。法差別相違。有法自相相違。有法差別相違。三同喻有五過。別喻中有五過。同喻中曰。所立不成能立不成俱不成無合倒合。別喻中曰。能立不遣所立不遣俱不遣不離倒離。共三十三過也。展轉因異相者。言彼轉計因相不同。及墮有為有作。其不應立宗四也。又曰謂一切法不生。又曰空又曰無自性。此三者若各立宗則有多宗。其不應立宗五也。
大慧。然菩薩摩訶薩。說一切法如幻夢?,F(xiàn)不現(xiàn)相故。及見覺過故。當說一切法如幻夢性。莫令彼恐怖遠離摩訶衍 上既斥立宗之非。此顯其是故語大慧云。應說一切法如幻夢現(xiàn)不現(xiàn)相。現(xiàn)不現(xiàn)謂非實有也。及令眾生離見聞覺知之過故。又云當說言除為愚夫者。蓋愚夫墮于有無之見。不說如幻如夢。不能離彼二見。復恐小機聞此不有不無而生怖畏。不受大乘故。誡云莫令彼恐怖遠離大乘。意令菩薩隨機說法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無自性無說 無事無相續(xù)
彼愚夫妄想 如死尸惡覺
一切法不生 非彼外道宗
至竟無所生 性緣所成就
一切法不生 慧者不作想
彼宗因生故 覺者悉除滅
此頌上一切法不生言一切法本無自性豈有言說無說則無事無事則無相續(xù)之相。此本之與末皆不生也。但彼愚夫妄起分別。立不生之宗。其惡覺如死尸之無知也。則佛說一切法不生。豈彼外道所立不生之宗。至竟無所生等。言性本不生從因緣而生也。因緣尚不可得。諸法豈有生邪。然慧者尚不作不生想。豈作生想。彼宗言不生者。因生而有不生。是有待對。覺者則無是見。故云悉除滅也。
譬如翳目視 妄見垂發(fā)相
計著性亦然 愚夫邪妄想
施設于三有 無有事自性
施設事自性 思惟起妄想
相事設言教 意亂極震掉
佛子能超出 遠離諸妄想
譬如翳目等。明邪正之異。翳目垂發(fā)并見前注。喻非有而有。三有即三界。謂三有本無。惟妄想現(xiàn)。故云施設于三有無有事自性。施設者建立也。由妄想而有建立。以故如來施設言教以化之。所謂但以假名字。引導于眾生。眾生不達。反于言教而起分別動亂心識。故云意亂極震掉。惟菩薩能離是過超出三有也。
非水水想受 斯從渴愛生
愚夫如是惑 圣見則不然
圣人見清凈 三脫三昧生
遠離于生滅 游行無所有
修行無所有 亦無性非性
性非性平等 從是生圣果
非水水想受者。言非水妄作水想。由渴愛故爾。是猶渴鹿之奔陽焰。此喻愚夫非有計有。圣則不然。蓋圣人以正智。觀見三界之相。無有煩惱生死故云清凈。三脫慧也三昧定也。定慧既生出離生滅。游行于無所有。無所有即畢竟空也。言修行無所有者。菩薩能如是修之。亦契乎非有非無之理。故云亦無性非性。如是則有無平等佛果成矣。
云何性非性 云何為平等
謂彼心不知 內外極漂動
若能壞彼者 心則平等見
佛自征釋。意謂有無平等凡圣一如。因迷解有異。迷則不知心外無法。為境風之所漂動。解故能壞彼見。則復本心平等之理矣。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如攀緣事智慧不得。是施設量建立施設。所攝受非性。攝受亦非性。以無攝故智則不生。唯施設名耳 因上明離攀緣是智故。復以智不得為請。如世尊說攀緣事者。言世間塵境。乃愚夫所緣之事。正智觀察皆無所有故云不得。是施設量建立。施設即前妄想建立境界。境界既不可得。則能取所取二俱無有。故云智則不生。所施設者皆是妄想假名耳。
云何世尊為不覺性自相共相異不異故智不得耶。為自相共相種種性自性相隱蔽故智不得耶。為山巖石壁地水火風障故智不得耶。為極遠極近故智不得耶。為老小盲冥諸根不具故智不得耶。世尊。若不覺自共相異不異智不得者。不應說智應說無智。以有事不得故。若復種種自共相。性自性相隱蔽故。智不得者彼亦無智。非是智。世尊。有爾焰故智生非無性。會爾焰故名為智。若山巖石壁地水火風極遠極近老小盲冥諸根不具智不得者。此亦非智應是無智。以有事不可得故 上云智慧不得。固以釋之??謱W者未了。又申數(shù)問意。令破妄智而顯真智故。一一挾妄反覆為難。初云為不學性自共相等。謂陰界入等諸法。都不覺知有自共相異不異。故云智不得耶又云為自共相種種諸法自性相之所隱蔽。不得為智耶。如下諸難則智不為智。又顯不釋。
佛告大慧。不如是。無智應是智非非智。我不如是隱覆說。攀緣事智慧不得。是施設量建立。覺自心現(xiàn)量。有無有外性非性。知而事不得。不得故智于爾焰不生。順三解脫智亦不得。非妄想者無始性非性虛偽習智作如是知。是知彼不知 答中言不如是者。是拂彼難。言無智等者。即非智之智而智體亦不可得。故云非非智。若準大論。謂無智者空也。應是智者假也。非非智者中道智也。如是三智一心中得。得而無得。是為智慧不得。言我不如是隱覆說者。佛言我如是說。是顯非隱。雖亦常有隱覆之說。如后文云云。但宜隱則隱宜顯則顯。此則非隱也。覺自心現(xiàn)量下。正顯真智。謂了境有無唯自心量。言外性非性者。諸法本空也。如是而知知而不知。是為事不得也。事即境也。境既不得智亦不生。爾焰智障也。入三脫門智體亦亡也。非妄想者揀妄知也。謂非如一切妄想凡夫無始以來有無虛妄熏習之智不知諸法唯心。知彼事物而不知自性。則喪智于物故。云是知彼不知也。
故于外事處所相性無性。妄想不斷。自心現(xiàn)量建立。說我我所相攝受計著。不覺自心現(xiàn)量。于智爾焰而起妄想。妄想故外性非性觀察不得。依于斷見 此承上而言。謂彼妄知于外境界形相有無分別不斷。此于自心現(xiàn)量妄自建立。計人法二我而生取著。蓋不覺知是自心量。于前外境妄想不斷墮于常見。于后智體能所不妄。轉為智障而起分別。以分別故于外法有無觀察不可得處。而生斷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有諸攀緣事 智慧不觀察
此無智非智 是妄想者說
于不異相性 智慧不觀察
障礙及遠近 是名為邪智
老小諸根冥 而智慧不生
而實有爾焰 是亦說邪智
有境可緣者。是凡夫之智。了境唯心者。是正智之智。正智則無緣而緣。是為無智。以此無智為非智者。是凡夫妄想之說。此頌上智慧不得之義也。于不異相性。智慧不觀察者。此頌上自相共相異不異。言不觀察者。即智不得也。余皆頌上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