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書名: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論作者名: (北魏)菩提流支本章字數(shù): 7505字更新時間: 2015-12-20 15:33:54
法門句義及次第 世間不解離明慧
大智通達教我等 歸命無量功德身
應(yīng)當敬彼如是尊 頭面禮足而頂戴
以能荷佛難勝事 攝受眾生利益故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舍婆提城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婆提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食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如常敷座結(jié)加趺坐。端身而住正念不動
爾時諸比丘來詣佛所。到已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退坐一面
爾時慧命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恭敬而立。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應(yīng)供正遍知。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論曰。善護念者。依根熟菩薩說。善付囑者。依根未熟菩薩說。云何善護念諸菩薩。云何善付囑諸菩薩。偈言
巧護義應(yīng)知 加彼身同行
不退得未得 是名善付囑
云何加彼身同行。謂于菩薩身中與智慧力。令成就佛法故。又彼菩薩攝取眾生。與教化力。是名善護念應(yīng)知。云何不退得未得。謂于得未得功德中。懼其退失付授智者。又得不退者。不舍大乘故。未得不退者。于大乘中欲令勝進故。是名善付囑。應(yīng)知
經(jīng)曰。世尊云何菩薩大乘中。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yīng)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
爾時佛告須菩提。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如菩薩大乘中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yīng)如是住。如是修行。如是降伏其心。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是愿樂欲聞。佛告須菩提。諸菩薩生如是心。所有一切眾生眾生所攝。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所有眾生界眾生所攝。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眾生相。即非菩薩。何以故非。須菩提。若菩薩起眾生相人相壽者相。則不名菩薩
論曰。云何菩薩大乘中住。問答示現(xiàn)此義。偈言
廣大第一常 其心不顛倒
利益深心住 此乘功德滿
此偈說何等義。若菩薩有四種深利益菩提心。此是菩薩大乘住處。何以故。此深心功德滿。足是故四種深利益攝取心生。能住大乘中
何等為四種心。一廣二第一三常四不顛倒。云何廣心利益。如經(jīng)諸菩薩生如是心所有一切眾生眾生所攝。乃至所有眾生界眾生所攝故
云何第一心利益。如經(jīng)我皆令住無余涅槃而滅度之故
云何常心利益。如經(jīng)如是滅度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眾生相即非菩薩故。此義云何。菩薩取一切眾生猶如我身。以此義故。菩薩自身滅度。無異眾生得滅度者。若菩薩于眾生起眾生想。不生我想者則不應(yīng)得菩薩名。如是取眾生如我身。常不舍離。是名常心利益
云何不顛倒心利益。如經(jīng)。何以故非。須菩提。若菩薩起眾生相人相壽者相。則不名菩薩故。此示現(xiàn)遠離依止身見眾生等相故
論曰。自此以下說菩薩如大乘中住修行。此事應(yīng)知
經(jīng)曰。復次須菩提。菩薩不住于事。行于布施。無所住行于布施。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yīng)如是布施。不住于相想。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聚不可思量。須菩提。于汝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如是。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聚亦復如是不可思量
佛復告須菩提。菩薩但應(yīng)如是行于布施
論曰。偈言
檀義攝于六 資生無畏法
此中一二三 名為修行住
何故唯檀波羅蜜。名說六波羅蜜。一切波羅蜜檀波羅蜜相義示現(xiàn)故。一切波羅蜜檀相義者。謂資生無畏法檀波羅蜜應(yīng)知。此義云何。資生者。即一檀波羅蜜體名故。無畏檀波羅蜜者有二。謂尸波羅蜜羼提波羅蜜。于已作未作惡不生怖畏故。法檀波羅蜜者有三。謂毗梨耶波羅蜜等不疲惓。善知心如實說法故此即是菩薩摩訶薩修行住。如向說三種檀攝六波羅蜜。是名菩薩摩訶薩修行住。云何菩薩不住于事行于布施。如是等偈言
自身及報恩 果報斯不著
護存已不施 防求于異事
不住于事者。謂不著自身。無所住者。謂不著報恩。報恩者。謂供養(yǎng)恭敬種種等門。如經(jīng)無所住故。不住色等者。謂不著果報。何故如是不住行于布施。偈言。護存已不施防求于異事。若著自身不行布施。為護此事于身不著。若著報恩果報舍佛菩提。為異義行于布施。為防是行于事不著
自此以下說云何菩薩降伏其心。此事應(yīng)知。云何降伏心。名之降伏。偈言
調(diào)伏彼事中 遠離取相心
及斷種種疑 亦防生成心
此文說何義。所謂不見施物受者及施者。偈言。調(diào)伏彼事中遠離取相心故。如經(jīng)須菩提菩薩應(yīng)如是布施不住于相想故
次說布施利益。何以故。此中有疑。若離施等相想。云何能成施福。彼人如是布施。其福轉(zhuǎn)多故
次說布施利益。如經(jīng)。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聚不可思量。須菩提。于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如是等。何故說修行后。次顯布施利益。以得降伏心故。是以次說布施利益。此義云何。不住相想行于布施。成就義故
自此以下一切修多羅。示現(xiàn)斷生疑心。云何生疑。若不住于法行于布施。云何為佛菩提行于布施斷彼疑心
經(jīng)曰。須菩提。于意云何。可以相成就見如來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不可以相成就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相即非相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妄語。若見諸相非相。則非妄語。如是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論曰。偈言
分別有為體 防彼成就得
三相異體故 離彼是如來
此義云何。若分別有為體。是如來以有為相為第一。以相成就見如來。為防彼相成就得如來身
如經(jīng)。不可以相成就得見如來故。何以故。如來名無為法身故。如經(jīng)。何以故。如來所說相即非相。偈言。三相異體故離彼是如來。彼相成就即非相成就。何以故。三相異如來體故
如經(jīng)。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妄語。若見諸相非相。則非妄語。如是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此句顯有為虛妄故。偈言。離彼是如來。示現(xiàn)彼處三相無故。相非相相對故。彼處生住滅異體不可得故。此句明如來體非有為故。菩薩如是知如來為佛菩提行于布施。彼菩薩不住于法行于布施。成如是斷疑故
自此以下。尊者須菩提生疑致問
經(jīng)曰。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于未來世末世。得聞如是修多羅章句生實相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頗有眾生于未來世末世。得聞如是修多羅章句生實相不。佛復告須菩提。有未來世末世。有菩薩摩訶薩。法欲滅時有持戒修福德智慧者。于此修多羅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
佛復告須菩提。當知彼菩薩摩訶薩非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修行供養(yǎng)。非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而種善根
佛復告須菩提。已于無量百千萬諸佛所修行供養(yǎng)。無量百千萬諸佛所種諸善根。聞是修多羅。乃至一念能生凈信。須菩提。如來悉知是諸眾生。如來悉見是諸眾生。須菩提。是諸菩薩生如是無量福德聚。取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須菩提。是諸菩薩無復我相眾生相人相壽者相。須菩提。是諸菩薩無法相亦非無法相。無相亦非無相。何以故。須菩提。是諸菩薩若取法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若是菩薩有法相。即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何以故。須菩提。不應(yīng)取法。非不取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筏喻法門。是法應(yīng)舍。非舍法故
論曰。此義云何。向依波羅蜜說不住行于布施。說因深義。向依如來非有為體。說果深義。若爾未來惡世人不生信心。云何不空說。為斷彼疑。佛答此義
如經(jīng)。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乃至非舍法故。此義云何。偈言
說因果深義 于彼惡世時
不空以有實 菩薩三德備
此義云何。彼惡世時。菩薩具足持戒功德智慧故。能生信心。以此義故名不空說。又偈言
修戒于過去 及種諸善根
戒具于諸佛 亦說功德滿
如經(jīng)。佛復告須菩提。當知彼菩薩摩訶薩非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修行供養(yǎng)。非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而種善根
佛告須菩提。已于無量百千萬諸佛所修行供養(yǎng)。無量百千萬諸佛所種諸善根故。此經(jīng)文明于過去諸佛具足持戒供養(yǎng)彼佛。亦種諸善根。如是次第。彼持戒具足。功德具足故。又偈言
彼壽者及法 遠離于取相
亦說知彼相 依八八義別
此義云何。復說般若義不斷故。說何等義。明彼菩薩離于壽者相離于法相故。以對彼相故說此義。偈言。依八八義別故。此復云何。依四種壽者相。有四種義故。依四種法相有四種義故。是故依八相有八種義差別故。此義復云何。偈言
差別相續(xù)體 不斷至命住
復趣于異道 是我相四種
此義云何。明壽者相義故。何者是四種。一者我相。二者眾生相。三者命相。四者壽者相。我相者見五陰差別。一一陰是我。如是妄取是名我相。眾生相者。見身相續(xù)不斷。是名眾生相。命相者。一報命根不斷住故。是名命相。壽者相者。命根斷滅復生六道。是名壽者相。如經(jīng)。何以故。須菩提。是諸菩薩無復我相眾生相人相壽者相故。云何及法。偈言
一切空無物 實有不可說
依言辭而說 是法相四種
何者是四種。一者法相。二者非法相。三者相。四者非相。此義云何。有可取能取一切法。無故言無法相。以無物故。彼法無我空實有故。言亦非無法相。彼空無物。而此不可說有無故言無相。依言辭而說故。言亦非無相。何以故。以于無言處依言相說。是故依八種差別義。離八種相。所謂離人相離法相。是故說有智慧
如經(jīng)。須菩提。是諸菩薩無法相。亦非無法相。無相亦非無相故。有智慧便足。何故復說持戒功德。為示現(xiàn)生實相差別義故。云何示現(xiàn)。偈言
彼人依信心 恭敬生實相
聞聲不正取 正說如是取
此義云何。彼人有持戒功德。依信心恭敬能生實相。是以說彼義故。次言聞?wù)f如是修多羅章句乃至一念生凈信者。是故不但說般若。又有智慧者。不如聲取義。隨順第一義智正說如是取。能生實相。是以說此義故。次言須菩提不應(yīng)取法非不取法。不應(yīng)取法者。不應(yīng)如聲取法。非不取法者。隨順第一義智正說如是取。彼菩薩聞?wù)f如是修多羅章句生實相故。又經(jīng)復言。須菩提。如來悉知是諸眾生。如來悉見是諸眾生。如是等。此明何義。偈言
佛非見果知 愿智力現(xiàn)見
求供養(yǎng)恭敬 彼人不能說
此義云何。彼持戒等人。諸佛如來非見果比知。云何知。偈言。愿智力現(xiàn)見故。如來悉知是諸眾生便足。何故復說。如來悉見是諸眾生。若不說如來悉見是諸眾生。或謂如來以比智知。恐生如是心故。若爾但言如來悉見是諸眾生便足。何故復說如來悉知是諸眾生。若不說如來悉知是諸眾生。或謂如來以肉眼等見。為防是故。何故如是說。以有二語故。又何故如來如是說。偈言。求供養(yǎng)恭敬彼人不能說故。此義云何。若有人欲得供養(yǎng)恭敬。自嘆有持戒等功德。彼人則不能說。是人自知故。諸佛如來善知彼何等人有何等行。是故彼人不能自說
又是諸菩薩生如是無量福德聚。取如是無量福德者。此義云何。生者能生因故。取者熏修自體果義故。又何以故。須菩提。是諸菩薩若取法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此義云何。但有無明使無現(xiàn)行粗煩惱。示無我見故。又經(jīng)言。以是義故。如來常說筏喻法門。是法應(yīng)舍非舍法者。有何次第。偈言
彼不住隨順 于法中證智
如人舍船筏 法中義亦然
此義云何。示修多羅等法中證智不住故。以得證智舍法故。如到彼岸舍筏故。隨順者。隨順彼證智法。彼法應(yīng)取。如人未到彼岸取筏故
自此以下。說何等義。為遮異疑故。云何異疑。向說不可以相成就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非有為相得名故。若如是云何釋迦牟尼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名為佛。云何說法。是名異疑。為斷此疑。云何斷疑
經(jīng)曰。復次佛告慧命須菩提。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何以故。一切圣人皆以無為法得名
論曰。以是義故。釋迦牟尼佛。非佛亦非說法。此義云何。偈言
應(yīng)化非真佛 亦非說法者
說法不二取 無說離言相
此義云何。佛有三種。一者法身佛。二者報佛。三者化佛。又釋迦牟尼名為佛者。此是化佛。此佛不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說法。如經(jīng)無有定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若爾何故經(jīng)言。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如是等。有人謗言。如來一向不說法。為遮此故。偈言。應(yīng)化非真佛亦非說法者故。說法不二取無說離言相者。聽者不取法不取非法故。說者亦不二說法非法故。何以故。彼法非法非非法。依何義說。依真如義說。非法者。一切法無體相故。非非法者。彼真如無我相實有故。何故唯言說不言證。有言說者。即成證義故。若不證者。則不能說。如經(jīng)。何以故。一切圣人皆以無為法得名。此句明何義。彼法是說因故。何以故。一切圣人依真如法清凈得名。以無為法得名故。以此義故。彼圣人說彼無為法。復以何義。如彼圣人所證法。不可如是說。何況如是取。何以故。彼法遠離言語相。非可說事故。何故不但言佛。乃說一切圣人。以一切圣人依真如清凈得名故。如是具足清凈如分清凈故
經(jīng)曰。須菩提。于意云何。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須菩提。于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婆伽婆。甚多修伽陀。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世尊。是福德聚即非福德聚。是故如來說福德聚福德聚
佛言。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于此經(jīng)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無量不可數(shù)。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jīng)出。一切諸佛如來皆從此經(jīng)生。須菩提。所謂佛法。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論曰。此說勝福德譬喻校量。示現(xiàn)何義。法雖不可取不可說。而不空故。偈言
受持法及說 不空于福德
福不趣菩提 二能趣菩提
何故說言。世尊是福德聚即非福德聚者。偈言。福不趣菩提二能趣菩提故。此義云何。彼福德不趣大菩提。二能趣大菩提故。何者為二
一者受持。二者演說。如經(jīng)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故。何故名福德聚。聚義有二種。一者積聚義。二者進趣義。如人擔重說名為聚。如是彼福德聚以有積聚義故。說名為聚。于菩提不能進趣故。名為非福德聚。此二能趣大菩提。是故于彼福德中此福為勝。云何此二能得大菩提。如經(jīng)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jīng)出。一切諸佛如來皆從此經(jīng)生故。云何說一切諸佛菩提法皆從此經(jīng)出。云何說一切諸佛如來皆從此經(jīng)生。偈言
于實名了因 亦為余生因
唯獨諸佛法 福成第一體
此義云何。菩提者名為法身。彼體實無為。是故于彼法身。此二能作了因。不能作生因。余者受報相好莊嚴佛化身相好佛。于此為生因。以能作菩提因。是故名因。顯彼福德中此福勝故。如經(jīng)。何以故。須菩提乃至皆從此經(jīng)生故。云何成此義。偈言。唯獨諸佛法福成第一體故
須菩提所謂佛法佛法者即非佛法者。彼諸佛法余人不得。是故彼佛法名為佛法。是故言唯獨諸佛法。第一不共義。以能作第一法因。是故彼福德中。此福為勝。如是成福德多故
經(jīng)曰。須菩提。于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須陀洹。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佛言。須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斯陀含。是名斯陀含。須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那含是名阿那含。須菩提。于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最為第一。世尊。說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世尊。則不說我無諍行第一。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無諍無諍行
論曰。向說圣人無為法得名。以是義故。彼法不可取不可說。若須陀洹等圣人取自果。云何言彼法不可取。既如證如說云何成不可說。自下經(jīng)文為斷此疑。成彼法不可取不可說故。偈言
不可取及說 自果不取故
依彼善吉者 說離二種障
此義云何。以圣人無為法得名。是故不取一法。不取者不取六塵境界。以是義故。名不取逆流者。如經(jīng)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故。乃至阿羅漢不取一法。以是義故。名為羅漢。然圣人非不取無為法。以取自果故。若圣人起如是心我能得果。即為著我等者。此義云何。以有使煩惱非行煩惱。何以故。彼于證時離取我等煩惱。是故無如是心我能得果。何故尊者須菩提。自嘆身得受記。以自身證果。為于彼義中生信心故。何故唯說無諍行。為明勝功德故。為生深信故。何故言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無諍無諍行者。偈言依彼善吉者說離二種障故。二種障者。一者煩惱障。二者三昧障。離彼二障故言無所行。以是義故。說名二種諍離彼二種障故。名為無諍無諍行
經(jīng)曰。佛告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于法實無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論曰。復有疑釋迦如來昔在然燈佛所受法。彼佛為此佛說法。若如是云何彼法不可說不可取。為斷此疑。說彼佛所無法可取。如經(jīng)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于法實無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何故如是說。偈言
佛于然燈語 不取理實智
以是真實義 成彼無取說
此義云何。釋迦如來于然燈佛所。言語所說不取證法故。以是義故。顯彼證智不可說不可取。偈言以是真實義成彼無取說故
又若圣人無為法得名。是法不可取不可說
云何諸菩薩取莊嚴凈佛國土。云何受樂報佛取自法王身。云何余世間復取彼是法王身。自下經(jīng)文為斷此疑
經(jīng)曰。佛告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莊嚴佛國土。彼菩薩不實語。何以故。須菩提。如來所說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佛土。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yīng)如是生清凈心。而無所住。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須菩提。于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彼身非身是名大身
論曰。此義如是應(yīng)知。云何知。偈言
智習唯識通 如是取凈土
非形第一體 非嚴莊嚴意
此義云何。諸佛無有莊嚴國土事。唯諸佛如來真實智慧習識通達。是故彼土不可取。若人取彼國土形相。作是言我成就清凈佛土。彼不實說
如經(jīng)。何以故。須菩提如來所說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佛土故。何故如是說。偈言非形第一體非嚴莊嚴意故。莊嚴有二種。一者形相二者第一義相。是故說非嚴莊嚴。又非莊嚴佛土者。無有形相故非莊嚴。如是無莊嚴即是第一莊嚴。何以故。以一切功德成就莊嚴故。若人分別佛國土。是有為形相。而言我成就清凈佛國土。彼菩薩住于色等境界中生如是心。為遮此故。如經(jīng)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yīng)如是生清凈心而無所住。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故。前言云何受樂報佛取自法王身。云何余世間復取彼是法王身。為除此疑。說受樂報佛體同彼須彌山王鏡像義故。此義云何偈言
如山王無取 受報亦復然
遠離于諸漏 及有為法故
此義云何。如須彌山王勢力高遠故。名為大。而不取彼山王體我是山王。以無分別故。受樂報佛亦如是。以得無上法王體故名為大。而不取彼法王體我是法王。以無分別故。何故無分別。以無分別故
如經(jīng)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彼身非身是名大身故。何故如是說。偈言遠離于諸漏及有為法故。彼受樂報佛體離于諸漏。若如是即無有物。若如是即名有物。以唯有清凈身故。以遠離有為法故。以是義故。實有我體以不依他緣住故
天之下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guān)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tài)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tǒng)。
麻衣神算子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guī)腿怂懔巳蚊螅x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龍族Ⅱ:悼亡者之瞳(修訂版)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六年前的暴雨之夜,楚子航第一次誤入龍的國度——尼伯龍根,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六年后的夏天,龍王還未蘇醒,就已經(jīng)對世界發(fā)出了沉雄的呼喚:“誰來殺我?”這一年,群龍?zhí)K醒,災(zāi)難接踵而至,那個宿命中的日子即將到來。卡塞爾學院最優(yōu)秀的學員們,被輸送到世界各地,最高級別的預警已經(jīng)發(fā)出。有時候,你留著命,就是等著把它豁出去的那一天。而在那個古銅色的輪盤上,路明非的生命刻度只剩下1/2。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奪嫡
【古風群像+輕松搞笑+高甜寵妻】【有仇必報小驕女X腹黑病嬌九皇子】《與君歡》作者古言甜寵新作!又名《山河美人謀》。磕CP的皇帝、吃瓜的朝臣、大事小事都要彈劾一下的言官……古風爆笑群像,笑到停不下來!翻開本書,看悍婦和病嬌如何聯(lián)手撬動整個天下!未婚夫又渣又壞,還打算殺人滅口。葉嬌準備先下手為強,順便找個背鍋俠。本以為這個背鍋俠是個透明病弱的“活死人”,沒想到傳言害人,他明明是一個表里不一、心機深沉的九皇子。在葉嬌借九皇子之名懲治渣男后。李·真九皇子·策:“請小姐給個封口費吧。”葉嬌心虛:“你要多少?”李策:“一百兩。”葉嬌震驚,你怎么不去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