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 集驗方
  • 洪氏
  • 4631字
  • 2015-12-19 16:33:11

治癭病方

癭病者,始作與癭核相似,其癭病喜當頸下,當中央不偏兩邊也,乃不急 然,則是癭也。中國人息氣結癭者,但垂 無核也。長安及襄陽蠻人其飲沙水喜癭,有核瘰瘰耳,無根,浮動在皮中,其地婦人患之,腎氣實,沙石性合于腎,則令腎實,故病癭也。北方婦人飲沙水者,產乳其于難,非針不出,是以比家有不救者,良由此也。

小麥一升醇苦酒一升,漬小麥令釋,漉出曝燥,復漬,使苦酒盡,曝麥燥搗篩,以海藻三兩別搗,以和麥末令調,酒服方寸匕,日三。禁鹽、生魚、生菜、豬肉。(《外臺》卷二十三)又方小麥(三升)上以三年米酢三升,漬麥曝干,干更浸,使酢盡,又曝干,搗篩為散,別搗昆布為散,每服取麥散二匕,昆布散一匕,旦飽食訖,清酒和服之,若不能飲酒者,以水和服亦得,服盡即瘥,多服彌善,無所禁,但不用舉重及悲啼、煩惱等事。(《外臺》卷二十三)治癭酒方。

是水雨經露出柳根(三十斤)上以水一斛,煮得五斗,同米三斗釀之,酒成,先食服一升,日三。(《外臺》卷二十三)楊樹酒,治瘤癭方。

河邊水所注楊樹根三十斤,熟洗細銼,以水一石,煮取五斗,用米三斗,面三斤,釀之,酒成服一升。(《醫心方》卷十六)

治瘰方

治寒熱瘰 散方。

白曾青(半兩) 當歸 防風 栝蔞根 芎 黃 貍骨(炙) 甘草(炙,各二兩)細辛 干姜 露蜂房(各一兩,炙) 石(燒半日) 大附子(炮) 荏子(各半兩) 斑蝥(去首足羽上十六味,搗下篩為散,以酒服一錢匕,日再,忌豬肉、冷水、海藻、菘菜。(《外臺》卷二十三)又方連翹 土瓜根 龍膽草 苦參 黃連 栝蔞 芍藥 常山皮(各一兩) 頭骨(一枚,炙)上九味,搗下篩,酒服五分匕,日三。忌豬肉、冷水。(《外臺》卷二十三)又方連翹(六分) 土瓜根(四分) 龍膽草(五分) 黃連(四分) 苦參(六分) 栝蔞(四分) 芍藥上七味,為散,食后溫酒下五分匕,日三。(《外臺》卷二十三)又方鯪鯉甲二十一枚,燒搗末,敷瘡上,效。(《外臺》卷二十三)

治諸方

凡有九種 ,一曰野狼 ,始發于頸,頭腫有根,起于缺盆,上轉連耳本腫大,此得之因憂恚氣上不得下,其根在肺,空青主之,商陸為佐;二曰鼠 ,始發于頸,無頭尾,如鼷鼠核,時上時下,使人寒熱脫肉,此得之由食大鼠余毒不去,其根在胃,貍骨主之,知母為佐;三曰螻蛄 ,始發于頸項,狀如螻蛄,腫潰連生瘡,其汁赤黃,得之食瓜螻蛄余毒及果實不去核,其根在大腸,荏子主之,桔梗為佐;四曰蜂 ,始發于頸,瘰 三、四處,俱腫起,相連潰潰移,此得之多飲流水,水有蜂余毒不去,其根在脾,雄黃主之,黃芩為佐;五曰蚍蜉 ,始發于頸,初得之如傷寒,此得之因飲食中有蚍蜉毒不去,其根在腎, 石主之,防風為佐;六曰蠐螬 ,始發于頸,上下無頭尾,如棗核塊塊,多在皮中,使人寒熱心痛滿,此因喜怒哭泣得之,其根在心, 石主之,白術為佐;七曰浮疽癭,始發于頸,如兩指,使人寒熱欲臥,此得之因思慮憂憶,其根在膽,地膽主之,甘草為佐;八曰瘰 ,始發于頸,有根,初苦痛,瘰 覺之使人寒熱,得之新沐頭濕結發,汗流入于頸所致,其根在腎,雌黃主之,芍藥為佐;九曰轉脈 ,始發于頸,如大豆浮在脈中,濯濯脈轉,苦驚惕,身如振寒熱,始得之時,驚臥失枕,其根在小腸,斑蝥主之,白芷為佐。

治 九種方:空青(研,煉之) 商陸根 貍骨(炙) 知母 荏子 桔梗 雄黃 黃芩 石(燒)防風 礬石(燒汁盡) 地膽(熬) 白術 甘草(炙) 雌黃 芍藥 斑蝥(去足羽,熬)白芷(各二上十八味,搗,其論病者特加其分,余種令分等,細篩末,空青最在后內之,苦酒服一刀圭,日三服,三十日知,五十日愈,七十日平復,病者百日禁食魚、肉。忌生菜、桃、李、雀肉、海藻、菘菜、犬肉、生血物。余二大豆為一刀圭,小兒服之半,大人全服,八歲以下,寧從治鼠 及瘰 膏方。

白馬、牛、羊、豬、雞等矢屑(各一斤) 漏蘆 本(各一斤)上七味,并于石上燒作灰研,絹篩之,以豬脂一升三合,煎亂發一兩半,令沸,發盡乃內諸藥屑,微火上煎五、六沸,藥成,先去瘡上痂,以鹽湯洗,新綿拭瘡令燥,然后敷膏,若無痂猶須湯洗,日再,若著膏,當以帛覆,無令風冷,神驗。瘰 以膏敷上,亦日再。(《外臺治鼠 方。

死鼠(一枚中形者) 亂發(如雞子一枚)上二物,以臘月豬膏令淹鼠、發煎之,令其鼠、發都盡消,膏成分作二分,一分稍稍涂瘡,又方蛇腹中鼠、蝦蟆燒末,酒服方寸匕,甚效。(《外臺》卷二十三)又方以槲葉搗末,敷腫上,熱炒鹽熨之,即消,良效。(《外臺》卷二十三)凡有腫,皆有相主,患者宜檢本方,多發頭兩邊,累累有核。

鼠 腫核痛未成膿方。

以柏葉敷著腫上,熬鹽著葉上,熨令熱氣下即消。(《肘后方》卷五)治螻蛄 方。

取螻蛄脂二七枚,酒和敷瘡上。(《醫心方》卷十六)治蟻 方。

半夏一果,搗作屑,以鴨膏和,敷瘡上。(《醫心方》卷十六)治 有頭出,膿水不止方。

以啄木一只燒灰,酒下二錢匕。(《證類本草》卷十九)

治痔瘡及谷道癢痛方

凡治病有五,若肛邊生肉如鼠乳出孔外,時時膿血出者,名牡痔也;若肛邊腫痛生瘡者,名酒痔也;若肛邊有核痛及寒熱者,名腸痔也;若大便輒清血出者,名血痔也;若大便難,肛良久不肯入者,名氣痔也。此皆坐中寒濕,或房室失節,或醉飽過度所得,當時不為患,久久不瘥,終能困人,別有大方,今單行亦要便宜,根據按用之。(《外臺》卷二十六)治五痔,有氣痔,溫寒濕勞即發,蛇蛻皮主之;牡痔,生肉如鼠乳在孔中頗見外,妨于更衣,鱉甲主之;牝痔,從孔中起外腫,五、六日自潰出膿血, 皮主之;腸痔,更衣挺出,久上所主藥,皆下篩,等分,隨病倍其所主藥為三分,旦早以井華水服方寸匕,病甚者旦暮服之,亦可至四、五服。唯得食干白肉,病瘥之后,百日乃近房室。又用藥內下部,有瘡內中,無瘡又方野葛(末)上一味,以刀圭內藥中服,五日知,二十日若三十日愈。(《外臺》卷二十六)又方煮槐根洗之。(《外臺》卷二十六)又方煮桃根洗之。(《外臺》卷二十六)治五痔不以年月日久新方。

枳實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空心飲下二十丸。(《證類本草》卷十三)五痔散,主酒客勞及損傷,治下部中傍孔,起居血縱橫出方。

赤小豆(四分熬) 黃 (三分) 附子(包) 白蘞 桂心(各一分) 芍藥 黃芩(各二分)上七味,搗分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止血大驗。(《外臺》卷二十六)治五痔,大便肛邊清血出,紫參丸,治不瘥,服之無不瘥方。

紫參 秦艽 亂發灰 紫菀 濃樸(炙以上各一兩) 本(二兩) 雷丸(半升) 白芷(一兩) 蟲(半兩熬) 貫眾(三兩去毛) 豬后懸蹄甲(十四枚炙) 虻蟲(半兩去翅足熬) 石南(半上十三味搗篩,以羊脊骨中髓合豬脂各半升煎,和丸如梧子,未食酒服十五丸,日再,亦可飲下,劇者夜一服。四日肛邊癢止,八日膿血盡,鼠乳悉愈,滿六十日,終身不復發,久服益善。有痔病十八年,肛出長三寸,服此方即愈,亦治脫肛。有人熱可除羊髓,以赤蜜代。(《外臺》卷二十六)治痔, 皮丸方。

槐子(三兩) 附子(炮二兩) 當歸(二兩) 連翹(二兩) 干地黃(五兩) 干姜(二兩) 礬石(二兩燒令汁盡) 續斷 黃 (各一兩) 皮(一具,細切,熬令上十味,搗篩,蜜丸,飲服十五丸如梧子,日再,加至三十丸,亦可主痔。常用大驗。

(《外臺》卷二十六)又方以生槐皮十兩削去黑皮,熟搗,丸如彈子,綿裹內下部中,大效。(《外臺》卷二十六)又方以槐赤雞一斤為散,飲服方寸匕。(《外臺》卷二十六)治痔疾下血,疼痛不止方。

以玩月砂不限多少,慢火熬,令黃色為末,每二錢入乳香半錢,空心溫酒調下,日三、四服瘥。砂即兔子糞是也。(《證類本草》卷十七)洗痔方以連翹煎湯洗,訖,刀上飛綠礬入麝香貼之。(《證類本草》卷十一)治谷道中癢痛、痔瘡,槐皮膏方。

槐皮(五兩) 甘草 當歸 白芷(各二兩) 陳豉 桃仁(各五十粒去皮) 赤小豆上七味,銼,以豬脂二升煎,候白芷黃膏成,去滓,以涂之,日三度。(《外臺》卷二十六)治谷道赤痛方。

菟絲子熬令黃黑,和以雞子黃,以涂之,日三。(《醫心方》卷七)又方取杏仁熬令黃,搗作脂涂之。(《醫心方》卷七)治蟲食下部方。

胡粉、雄黃分等,末,著谷道中。(《醫心方》卷七)治 蟲杏仁湯方。

杏仁五十枚,苦酒三升,鹽一合,煮取五合,頓服之。(《醫心方》卷七)

治脫肛方

治脫肛熏方。

以女萎一升,以器中燒,坐上熏肛門即愈。(《外臺》卷二十六)治卒大便脫肛方。

灸鳩尾骨上七壯。(《外臺》卷二十六)治脫肛歷年不愈方。

以生鐵三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以洗之,日再。(《外臺》卷二十六)

治陰腫痛、陰瘡、陰癢方

治男子陰腫大如斗,核痛,人所不能治者方。

以雄黃一兩研碎綿裹,甘草一尺,生用切,水一斗,煮取二升以洗之。忌海藻、菘菜。

(《又方取莧菜根搗薄之。(《外臺》卷二十六)又方取蔓荊根搗薄之。(《外臺》卷二十六)又方搗馬鞭草薄之。(《外臺》卷二十六)治男子陰卒腫痛方。

灸足大趾本三炷。(《外臺》卷二十六)又方雞翮(六枚燒) 蛇床子(等分)上二味,為末,以飲服少許,隨卵左右取雞羽。(《外臺》卷二十六)又方桃核中仁熬,末,酒服如彈丸,不過三。(《肘后方》卷五)治卒陰痛如刺,汗如雨出方。

小蒜(一斤) 韭根(一斤一方無) 楊柳根(一斤)上三味,合燒,以酒灌之,及熱氣熏之,即愈。(《外臺》卷二十六)治陰惡瘡方。

以蜜煎甘草末涂之,良。(《醫心方》卷七)治陰頭生瘡如安石榴花,大者如卷方。

虎牙、犀角,刀刮末,以豬膏煎令變色,去滓,日三涂。(《醫心方》卷七)又方以烏賊魚骨末粉之,良。(《醫心方》卷七)又方鱉甲燒末,以雞子白和敷之。(《醫心方》卷七)治陰癢生瘡方。

嚼胡麻涂之。(《肘后方》卷五)治大人小兒陰莖癢汁出方。

取生大豆刮去皮,熟嚼涂之。(《醫心方》卷七)

治病方

治 方。

取楊柳如腳大趾,長三尺,二十枚,以水煮令極熟,以故布干掩腫處,取柳枝更互拄之,如此取瘥止。(《外臺》卷二十六)又方以桃仁搗敷之,亦治婦人陰腫,干即易。(《外臺》卷二十六)灸卒 方。

以蒲橫度口折之一倍增之,以布著小腹大橫理,令度中央上當臍,勿使偏僻,灸度頭及中央合二處,隨年壯,好自養,勿舉重、大語怒言、大笑呼喚。(《外臺》卷二十六)又方牽陰頭正上向,灸莖頭所極;又牽下向谷道,又灸所極;又牽向左右髀直下行,灸所極。

皆又法灸足厥陰,左右各三壯,穴在足大趾間是也。(《外臺》卷二十六)

治月蝕瘡方

治大人小兒,卒得月蝕瘡方。

五月五日蝦蟆灰,以豬膏和涂之,瘥止。(《外臺》卷二十九)又方于月望夕取兔矢,仍內蝦蟆腹中,合燒為灰末,以敷瘡上,瘥止。(《外臺》卷二十九)治月飴瘡方。

救月蝕鼓皮如手許大一片,以苦酒三升漬一宿,以涂瘡上。或云燒作灰,脂和敷之。(《外臺》卷二十九)又方虎頭骨(二兩碎) 浮萍(屑一兩)上二味,以豬脂一斤煎,取骨黃成膏,以涂瘡上。(《外臺》卷二十九)又方茱萸根 地榆根 薔薇根上三味,各等分,為散,作湯洗瘡,取藥涂瘡上,日三。(《外臺》卷二十九)又方燃燭照瘡,使燭熱氣相及瘡,即愈。(《外臺》卷二十九)又方煮枯鮑魚以灑之。(《醫心方》卷十七)

治手足皸裂及代指方

治手足皸裂血出痛,若涉冰霜凍面及手足皸裂瘃壞方。

取麥窠濃煮汁,及熱以浸洗之,即瘥。(《外臺》卷二十九)又方取蔥葉萎黃及籜煮,以漬洗之。(《外臺》卷二十九)治人腳無冬夏常拆裂,名曰尸腳,此因履踏洗尸水及惡物故也,方。

取雞屎一升,以水二升,煮數沸,待小冷,以漬腳半日,不過三、四度瘥。(《外臺》卷二治手足皴裂,血出疼痛方。

豬 著熱酒中,以洗之,即瘥。無酒用湯亦佳。(《外臺》卷二十九)治手足瘃壞方。

蜀椒四合,以水一斗,煮三沸,去滓,以洗漬之。(《醫心方》卷八)治凍瘡方。

以蠟洋灌之。(《醫心方》卷八)治代指方。

單煮甘草漬之。(《醫心方》卷八)又方以指刺炊上熱飯中七遍。(《外臺》卷二十九)又方用芒硝汗漬之。(《醫心方》卷八)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城县| 怀来县| 共和县| 平湖市| 德令哈市| 临清市| 镇巴县| 凤庆县| 临夏县| 娱乐| 青河县| 恭城| 永康市| 托克托县| 明溪县| 宁都县| 保康县| 政和县| 昌乐县| 乌兰浩特市| 织金县| 田阳县| 铜陵市| 和硕县| 东方市| 玉树县| 南澳县| 连城县| 塘沽区| 祥云县| 松溪县| 大姚县| 漠河县| 贡山| 田林县| 方山县| 竹溪县| 竹北市| 阜宁县| 马尔康县| 晋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