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諸儒學略
- 湘學略
- 李肖聃
- 1626字
- 2015-12-19 16:06:47
《喪服要記》一卷,漢湘鄉蔣琬撰(《隋書經籍志》)。章炳麟云:湖南人士,始后漢桂陽蔡倫。倫誠宦者,然史稱其有才學,校讎經典,倫實監理,斯固弘恭、史游之次,又始造樹膚魚網為紙,中夏文化升降之跡,倫有力焉。其后蜀有蔣琬、劉巴之徒興于零陵,琬代諸葛亮執政,成勞炳然。巴在漢末稱高士,聲及吳會,諸葛亮自言運籌帷幄不及子初遠甚,譽或少過,然蜀世文誥策命皆巴所為,誠文章之雋也。及晉,有桂陽羅含,桓溫稱之,以為江左之秀,豈惟荊楚而已(見《晉書文苑傳。),其文跡可睹者有《湘中記》,時見援引,盛道湘水之美,信而有征。是數子者,皆湖南之令。
《禹貢疆理廣記》六卷(趙希弁《讀書附志》)。同時衡山廖偁有《洪范論》(見《經義考》)。《周官總義》三十卷(見《四庫提要》)、《周禮辨疑》(《一統志》)、《周易總義》三十卷、《易學舉隅》四卷,寧鄉易祓撰。《宋史藝文志》載長沙譚世勣有《易傳》十卷。《經義考》載湘陰彭宗茂有《易解》。趙希弁《讀書附志》載衡山樂洪有《卦氣圖》一卷。《經義考》載周子《易通》一卷。《四庫總目》載武陵丁易柬有《周易象義》十卷。而《唐書藝文志》安鄉陰宏道有《周易新傳疏》十卷。宋湘陰周式有《毛詩箋傳辨誤》八卷(國史《經籍志》)。《經義考》言茶陵譚世選有《毛詩傳》二十卷。《宋史》本傳言永明周堯卿有《詩說》三十卷。《唐書藝文志》載唐陰宏道有《春秋左氏傳序》一卷。宋長沙狄遵度有《春秋雜說》。晉南平車允有《講孝經義》四卷(見《舊唐書經籍志》)。周式有《論語集解辨惑》十卷《拾遺》一卷。周子有《論語說》。《經義考》載群經總義則吳獵有《經解》,而明時華容孫玨有《古微書》三十六卷。小學則宋茶陵陳仁子有《韻史》三百卷(潛研堂《補元史藝文志》)。
史部:正史則唐時歐陽詢奉敕撰《魏書》、《陳書》。唐湘潭路振奉敕撰太祖、太宗兩朝國史一百十卷(《玉海》)。元歐陽玄為宋、遼、金三史總裁官。晉湘陰鄧燦有《晉紀》十一卷、《元明紀》十篇、《晉陽秋》三十二卷。而宋湘鄉王容修光、寧二宗日歷。元歐陽玄督修泰定帝、明、文、寧三宗實錄。明夏原吉撰太祖、太宗、仁宗實錄,李東陽撰憲宗、孝宗實錄。紀事本末則宋瀏陽湯璹有《建炎德安守御錄》一卷。別史則宋長沙孟瑜有《野史》三十卷(《玉海》)。雜史則宋湘鄉何烈有《靖康拾遺錄》(《書錄解題》);祁陽陶牧有《五代史補》五卷(宋志)。載記則湘潭路振有《九國志》四十九卷(宋志)。《輿地紀勝》載晉臨沅廖某有廖氏譜。而《御覽》引《魏階別傳》、《晉羅含別傳》,皆失撰人名氏。吳張勝有《桂陽先賢畫贊》,劉彧《長沙耆舊傳贊》,見于隋志。《楚國先賢傳贊》、《零陵武陵先賢傳》、《岳陽名賢傳》,皆失撰人名氏,時代未詳。隋志載耒陽羅含《湘中山水記》,明時已佚。梁武陵黃閔有《神壤記》,隋宋居士有《衡山記》,唐盧拯有《湘中山水記》,見于隋志及《通志略》。唐常林有《義陵記》,晉郭仲產、庾仲雍、甄烈皆有《湘州記》,見隋志、《御覽》。劉宋盛宏之《荊州記》,見隋志。梁宜都宗懔、唐京兆杜公瞻皆有《荊楚歲時記》。
子部:雜記則宋長沙王觀國《學林》。類書則唐歐陽詢《藝文類聚》。道家則晉鄧燦有《老子注》,見《宋書》本傳。
湘潭王氏輯《劉令居集》,署曰丞陽劉巴撰。摯虞《文章流別》言魏零陵周不賢有《文論》四首。隋志載晉《羅含集》三卷、桂陽《谷儉集》一卷。《唐書張正見傳》載陳《陰常侍集》一卷。唐志錄長沙劉蛻《文泉子集》十卷、《李群玉集》一卷《后集》五卷。
元明以來,作者輩出,詳見于明湘潭周圣楷之《楚寶》、羅汝懷之《湖南文徵》、鄧顯鶴之沅湘耆舊、資江耆舊集。而毛國翰之《湖南女士詩鈔》、王先謙之《湘中六家詞》、羅汝懷之《潭雅集》、楊丕復之《常德文徵》、廖基棫之《溈寧詩選》,亦其類也。昔王湘綺與李子政書,亟道楚南文學盛于遜清,王船山、魏承貫、何東洲、曾太傅先后輩興,欲敘源流,勒成湘史,上應枝江之瑞,下垂南國之型。姜泳洪濟寰嘗欲撰《長沙文徵》,張大首郡,墓草已宿,青簡待編,望好事者繼其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