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之事
述香
《說文》曰:芳也。篆、從黍從甘。隸省作香。《春秋傳》曰:黍稷馨香。凡香之屬皆從香。
香之遠聞曰馨香之美曰音使香之氣曰馦火兼反曰馣音淹曰馧于云反曰馥扶福反曰音愛馤曰方減反曰馪音繽曰馢音箋曰馛步末及曰匹結反曰馝滿結反曰馞音悖曰馠大含反曰馩音焚曰馚上同曰黁奴昆反曰音彭大香曰馟他胡反曰音倚曰馜音你曰普沒反曰滿結反曰普減反曰鳥孔反曰音瓢
至治馨香《尚書》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
有佖其香《毛詩》有佖其香,邦家之光。
其香始升《毛詩》其香始升,上帝居歆。
昭其馨香《國語》其德足以昭其馨香。
國香《左傳》蘭有國香。
久而聞其香《國語》入芝蘭之室,久而聞其香。
香序
宋范煜,字蔚宗撰《和香方》,其序云:
麝本多忌,過分即害;沉實易和,過斤無傷。零藿燥虛,薝糖黏濕。甘松、蘇合、安息、郁金、捺多和羅之屬,并被珍于外國,無取于中土。又棗膏昏蒙,甲煎淺俗,非惟無助于馨烈,乃當彌增于尤疾也。
此序所言,悉以比類朝士:麝本多忌比庾景之,棗膏昏蒙比羊玄保,甲煎淺俗比徐湛之,甘松蘇合比惠休琳道人。沉實易和益,自比也。
香尉
《述異記》漢雍仲子進南海香物,拜涪陽尉,人謂之香尉。
香市
《述異記》曰:南有香市,商人交易諸香處。
熏爐
應劭《漢官議》曰:尚書郎入直臺中,給女侍史二人,皆選端正。指使從直女侍史執香爐,燒熏以從入臺中給使護衣。
懷香
《漢官典職》曰:尚書郎懷香握蘭,趨走丹墀。
香戶
《述異記》曰:南海郡有采香戶。
香洲
《述異記》曰:朱崖郡洲中,出諸異香,往往不知名者。
披香殿
漢宮闕名。長安有合歡殿,披香殿。
采香徑
《邵國志》吳王闔閭,起響屧廊,采香徑。
啖香
《杜陽編》元載寵姬薛瑤英母趙娟,幼以香啖英,故肌肉悉香。
愛香
《襄陽記》劉季和性愛香,常如廁,還輒過香爐上。主簿張坦曰:“人名公作俗人,不虛也。”季和曰:“荀令君至人家,坐席三日香。為我如何?”坦曰:“丑婦效顰,見者必走。公欲坦遁去邪?”季和大笑。
含香
應劭《漢官》曰:侍中刁存年老口臭,出雞舌香含之。
竊香
《晉書》韓壽,字德真,為賈充司空掾。充女窺見壽,而悅焉。因婢通殷勤,壽踰垣而至。時西域有貢奇香,一著人經月不歇。帝以賜充,其女密盜以遺壽,后充與壽宴,聞其芬馥,意知女與壽通,遂秘之以女妻壽。
香囊
謝玄常佩紫羅香囊。謝安患之,而不欲傷其意,因戲賭,取焚之,玄遂止。又古詩云:香囊懸肘后。
沈香床
《異苑》沙門支法存有八尺沉香板床,刺史王淡息切求不與,遂殺而藉焉。后淡息疾,法存出為祟。
金香爐
魏武《上雜物疏》曰:御物三十種,有純金香爐一枚。
博山香爐
《東宮故事》曰:皇太子初拜,有銅博山香爐。《西京雜記》丁緩又作九層博山香爐。
被中香爐
《西京雜記》被中香爐,本出房風,其法后絕。長安巧工,丁緩始更之,機環運轉四周,而爐體常平,可置于被褥,故以為名。
沈香火山
《杜陽編》隋煬帝每除夜,殿前設火山數十,皆沈香木根,每一山焚沈香數車。暗則甲煎沃之,香聞數十里。
檀香亭
《杜陽編》宣州觀察使,楊收造檀香亭子,初成。命賓樂之之。
沈香亭
《李白后序》開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藥,即今牡丹也。得四本紅、紫、淺紅、通白者,上因移植于興慶池東沈香亭前。
五色香煙
《三洞珠囊》許遠游燒香,皆五色香煙出。
香珠
《三洞珠囊》以雜香搗之,丸如桐子大,青繩穿。此三皇真元之香珠也。燒之香徹天。
金香
右司命君,王易度游于東板廣昌之城,長樂之鄉,天女灌以平露金香,八會之湯,瓊鳳玄脯。
鵲尾香爐
宋玉賢,山陰人也。既稟女質,厥志彌高自專,年及笄應適女兄。許氏密具法服登車,既至夫門,時及交禮,更著黃巾裙,手執鵲尾香爐,不親婦禮。賓客駭愕,夫家力不能屈,乃放還出家。梁大同初,隱弱溪之間。
百刻香
近世尚奇者,作香篆,其文準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然晝夜乃巳。
水浮香
然紙灰以印香篆,浮之水面,爇竟不沈。
香獸以涂金為狻猊、麒麟、鳧鴨之狀,空中以然香;使煙自口出,以為玩好。復有雕木,埏土為之者。
香篆
鏤木以為之,以范香塵,為篆文然于飲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徑者。
焚香讀孝經
《陳書》岑之敬,字思禮,淳謹有孝行,五歲讀孝經,必焚香正坐。
防蠹
徐陵《玉臺新詠》曰:辟惡生香,聊防羽陵之蠹。
香溪
吳宮故有香溪,乃西施浴處,又呼為脂粉溪。
床畔香童
《天寶遺事》王元寶好賓客,務于華侈器玩,服用僣于王公,而四方之士盡歸仰焉。常于寢帳前,雕矮童二人,捧七寶博山香爐,自暝焚香徹曙,其驕貴如此。
四香閣
《天寶遺事》云:楊國忠用沉香為閣,檀香為欄,攬以麝香、乳香篩土和為泥飾。閣壁每于春時,木芍藥盛開之際,聚賓友于此閣上賞花焉。禁中沈香之亭,遠不侔此壯麗者也。
香界
《楞嚴經》云:因香所生,以香為界。
香嚴童子
《楞嚴經》云:香嚴童子白。佛言我諸比丘。燒水沈香。香氣寂然。來入鼻中。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從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得阿羅漢。
香文
天香傳
香之為用從上古矣,所以奉神明,所以達蠲潔。三代禋祀,首惟馨之薦,而沉水、熏陸無聞焉。百家傳記萃眾芳之美,而蕭薌郁鬯不尊焉。禮云:“至敬不享味貴氣臭也”。是知其用至重,采制粗略,其名實繁而品類叢脞矣。觀乎上古帝皇之書,釋道經典之說,則記錄綿遠,贊頌嚴重,色目至眾,法度殊絕。
西方圣人曰:“大小世界,上下內外,種種諸香”。又曰:“千萬種和香,若香、若丸、若末、若涂,以至華香、果香、樹香、天和合之香”。又曰:“天上諸天之香,又佛土國名眾香,其香比于十方人天之香,最為第一。”
仙書云:“上圣焚百寶香,天真皇人焚千和香,黃帝以沉榆、蓂莢為香。”又曰:“真仙所焚之香,皆聞百里,有積煙成云、積云成雨,然則與人間所共貴者,沉水、熏陸也。”故經云:“沉水堅株。”又曰:沉水香,圣降之夕,神導從有捧爐香者,煙高丈余,其色正紅。得非天上諸天之香耶?《三皇寶齋》香珠法,其法雜而末之,色色至細,然后叢聚杵之三萬,緘以良器,載蒸載和,豆分而丸之,珠貫而暴之,旦日此香焚之,上徹諸天。蓋以沉水為宗,熏陸副之也。
是知古圣欽崇之至厚,所以備物寶妙之無極,謂奕世寅奉香火之篤,鮮有廢日,然蕭茅之類,隨其所備,不足觀也。
祥符初,奉詔充天書扶持使,道場科醮無虛日,永晝達夕,寶香不絕,乘輿肅謁則五上為禮(真宗每至玉皇真圣祖位前,皆五上香也)。馥烈之異,非世所聞,大約以沉水、乳香為本,龍香和劑之,此法累稟之圣祖,中禁少知者,況外司耶?八年掌國計而鎮旄銊,四領樞軸,俸給頒賚隨日而隆。故苾芬之著,特與昔異。襲慶奉祀日,賜內供乳香一百二十斤(入內副都知張淮能為使)。在宮觀密賜新香,動以百數(沈、乳、降真等香),由是私門之沉乳足用。
有唐雜記言明皇時異人云:“醮席中,每焚乳香靈祗皆去。”人至于今傳之。真宗時親稟圣訓:“沉、乳二香,所以奉高天上圣,百靈不敢當也,無他言。”上圣即政之六月,授詔罷相,分務西洛,尋遣海南。憂患之中,一無塵慮,越惟永晝晴天,長霄垂象,爐香之趣,益增其勤。
素聞海南出香至多,始命市之于閭里間,十無一有假,版官裴鶚者,唐宰相晉公中令之裔孫也,土地所宜悉究本末,且曰:“瓊管之地,黎母山酋之,四部境域,皆枕山麓,香多出此山,甲于天下。然取之有時,售之有主,蓋黎人皆力耕治業,不以采香專利。閩越海賈,惟以余杭船即市香。每歲冬季,黎峒俟此船至,方入山尋采,州人徙而賈販盡歸船商,故非時不有也。”
香之類有四,曰:沉,曰:棧,曰:生結,曰:黃熟。其為狀也,十有二,沉香得其八焉。曰:烏文格,土人以木之格,其沉香如烏文木之色而澤,更取其堅格,是美至也。曰:黃蠟,其表如蠟,少刮削之,黳紫相半,烏文格之次也。曰:牛目,與角及蹄,曰:雉頭、洎髀、若骨,此沉香之狀。土人別曰:牛眼、牛角、牛蹄、雞頭、雞腿、雞骨。曰:昆侖梅格,棧香也,似梅樹也,黃黑相半而稍堅,土人以此比棧香也。曰:蟲鏤,凡曰蟲鏤其香尤佳,蓋香兼黃熟,蟲蛀蛇攻腐朽盡去,菁英獨存者也。曰:傘竹格,黃熟香也。如竹色黃白而帶黑,有似棧也。曰:茅葉,如茅葉至輕,有入水而沉者,得沉香之余氣也,燃之至佳,土人以其非堅實,抑之黃熟也。曰:鷓鴣斑,色駁雜如鷓鴣羽也。生結香也,棧香未成沈者有之,黃熟未成棧者有之。
凡四名十二狀,皆出一本,樹體如白楊、葉如冬青而小膚表也,標末也,質輕而散,理疏以粗,曰:黃熟。黃熟之中,黑色堅勁者,曰:棧香。棧香之名相傳甚遠,即未知其旨,惟沉水為狀也,肉骨穎脫,芒角銳利,無大小、無厚薄,掌握之有金玉之重,切磋之有犀角之勁,縱分斷瑣碎而氣脈滋益。用之與臭塊者等。鶚云:香不欲絕大,圍尺以上慮有水病,若斤以上者,中含兩孔以下,浮水即不沉矣。
又曰:或有附于枯枿,隱于曲枝,蟄藏深根,或抱貞木本,或挺然結實,混然成形。嵌若巖石,屹若歸云,如矯首龍,如峨冠鳳,如麟植趾,如鴻鎩翮,如曲肱,如駢指。但文理密致,光彩明瑩,斤斧之跡,一無所及,置器以驗,如石投水,此香寶也,千百一而已矣。夫如是,自非一氣粹和之凝結,百神祥異之含育,則何以羣木之中,獨稟靈氣,首出庶物,得奉高天也?
占城所產棧沉至多,彼方貿遷,或入番禺,或入大食。大食貴重棧沉香與黃金同價。鄉耆云:比歲有大食番舶,為颶風所逆,寓此屬邑,首領以富有,大肆筵設席,極其夸詫。州人私相顧曰:以貲較勝,誠不敵矣,然視其爐煙蓊郁不舉、干而輕、瘠而燋,非妙也。遂以海北岸者,即席而焚之,高煙杳杳,若引東溟,濃腴湒湒,如練凝漆,芳馨之氣,持久益佳。大舶之徒,由是披靡。
生結者,取不俟其成,非自然者也。生結沉香,品與棧香等。生結棧香,品與黃熟等。生結黃熟,品之下也,色澤浮虛,而肌質散緩;燃之辛烈少和氣,久則潰敗,速用之即佳,若沉棧成香則永無朽腐矣。
雷、化、高、竇,亦中國出香之地,比海南者,優劣不侔甚矣。既所稟不同,而售者多,故取者速也。是黃熟不待其成棧,棧不待其成沉,蓋取利者,戕賊之深也。非如瓊管皆深峒黎人,非時不妄剪伐,故樹無夭折之患,得必皆異香。
曰熟香、曰脫落香,皆是自然成香。余杭市香之家,有萬斤黃熟者,得真棧百斤則為稀矣;百斤真棧,得上等沉香十數斤,亦為難矣。
熏陸、乳香之長大而明瑩者,出大食國。彼國香樹連山絡野,如桃膠松脂委于石地,聚而斂之,若京坻香山,多石而少雨,載詢番舶則云:“昨過乳香山下,彼人云:‘此山不雨已三十年’”。香中帶石末者,非濫偽也,地無土也。然則此樹若生泥涂則香不得為香矣,天地植物其有旨乎?
贊曰:百昌之首,備物之先,于以相禋,于以告虔,孰歆至德,孰享芳煙,上圣之圣,高天之天。
古詩詠香爐
四座且莫諠,聽我歌一言,請說銅香爐,崔嵬象南山,
上枝似松柏,下根據銅盤,雕文各異類,離婁自相連,
誰能為此器,公輸與魯般,朱火燃其中,青煙揚其間,
順風入君懷,四座莫不歡,香風難久居,空令蕙草殘。
齊劉繪詠博山香爐詩
參差郁佳麗,合沓紛可憐。
蔽虧千種樹,出沒萬重山,上鏤周王子,駕鶴乘紫煙。
下刻盤龍勢,矯首半銜蓮,彷為伊水麗,芝蓋出巖間,
復有漢游女,拾翠弄余妍,榮色何雜糅,褥繡更相鮮。
麏麚或騰倚,林薄杳芊眠,掩華如不發,含熏未肯然。
風生四階樹,露湛曲池蓮,寒蟲飛夜室,秋云沒曉天。
梁昭明太子銅博山香爐賦
稟至精之純質,產靈岳之幽,深探般亻垂之妙旨,運公輸之巧心,有蕙帶而巖隱,亦霓裳而升僊,寫嵩山之巃嵸,象鄧林之芉眠,于時青煙司寒,夕光翳景,翠帷已低,蘭膏未屏,炎蒸內耀,苾芬外揚,似慶云之呈色,若景星之舒光,信名嘉而器美,永為玩于華堂。
漢劉向熏爐銘
嘉此王氣嶄巖若山上貫太華
承以銅盤中有蘭綺朱火青煙
梁孝元帝香爐銘
蘇合氤氳飛煙若云時濃更薄乍聚還分
火微難燼風長易聞孰云道力慈悲所熏
古詩
博山爐中百和香,郁金蘇合及都梁
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
開奩集香蘇,金爐絕沉燎
金泥蘇合香
熏爐雜棗香
丹轂七車香
百和裛衣香
香之法
蜀王熏御衣法
丁香馢香沈香
檀香麝香已上各一兩
甲香三兩制如常法
右件香搗為末,用白沙蜜輕煉過,不得熱用,合和令勻,入用之。
江南李王帳中香法
右件用沈香一兩,細剉,加以鵝梨十枚,研取汁于銀器內盛卻,蒸三次,梨汁干即用之。
唐化度寺牙香法
沉香一兩半白檀香五兩蘇合香一兩
甲香一兩煮龍腦半兩麝香半兩
右件香細剉搗為末,用馬尾篩羅,煉蜜,溲和得所用之。
雍文徹郎中牙香法
沉香檀香甲香
馢香各一兩黃熟香一兩龍麝各半兩
右件搗羅為末,煉蜜拌和,勻入新瓷器中,貯之密封埋地中一月,取出用。
延安郡公蘂香法
玄參半斤凈洗去塵土,于銀器中以水煮令熟,控干,加入銚中,慢火炒,令微煙出;
甘松四兩揀去雜草、塵土方秤定,細剉之;白檀香剉
麝香顆者,俟別藥成末,方入研的乳香細研,同麝入。上三味各二錢
右并新好者,杵羅為末,煉蜜和勻,丸如雞頭大,每薬末一兩,使熟蜜一兩;未丸前再入,杵臼百余下,油單密封;貯瓷器中,旋取燒之。
供佛濕香
檀香二兩零陵香馢香
藿香白芷丁香皮
甜參各一兩甘松乳香各半兩
消石一分
右件依常法事。治碎、剉、焙干,搗為細末,別用白茅香八兩,碎劈去泥,焙干,用火燒;候火焰欲絕,急以盆蓋,手巾圍盆口,勿令通氣;放冷。
取茅香灰,搗為末,與前香一處,逐旋入經煉好蜜,相和,重入藥,臼搗令軟硬得所,貯不津器中,旋取燒之。
牙香法
沉香白檀香乳香
青桂香降真香甲香灰汁煮少時,取出放冷,用甘水浸一宿取出,令焙干。
龍腦麝香已上八味,各半兩,搗羅為末,煉蜜,拌令勻
右別將龍腦、麝香于凈器中研細入,令勻,用之。
又牙香法
黃熟香馢香沈香各五兩
檀香零陵香藿香
甘松丁香皮各三兩
麝香甲香三兩,用黃泥漿煮一日后,用酒煮一日
硝石龍腦各三分乳香半兩
右件除硝石、龍腦、乳、麝同研細外,將諸香搗,羅為散,先用蘇合香油一茶腳許,更入煉過,蜜二斤,攪和令勻,以瓷合出貯之,埋地中一月,取出用之。
又牙香法
沈香四兩檀香五兩結香四兩
藿香零陵香甘松已上各四兩
丁香皮甲香各二分麝香
龍腦各三分茅香四兩燒灰
右件為細末,煉蜜,和勻,用之。
又牙香法
生結香馢香零陵香
甘松各三兩藿香丁香皮
甲香各一兩麝香一錢
右為粗末,煉蜜,放冷,和勻,依常法窨過,爇之。
又牙香法
檀香玄參各三兩甘松二兩
乳香龍麝各半兩另研
右先將檀、玄參剉細,盛于銀器內,以水浸,慢火煮水,盡取出焙干,
與甘松同搗羅為末,次入乳香末等,一處用生蜜和勻,久窨;然后用之。
又牙香法
檀香八兩細劈作片子,以臈茶清浸一宿,控出焙令干,用蜜酒中拌,令得所再浸一宿,慢火焙干;
沈香三兩生結香四兩
龍腦麝香各半兩甲香一兩,先用灰煮,次用一生土煮,次用酒蜜煮,濾出用;
右將龍、麝另研外,諸香同搗羅,入生蜜,拌勻,以瓷罐貯,窨地中月余取出。
印香法
夾馢香白檀香各半兩白茅香二兩
藿香一分甘松甘草
乳香各半兩馢香二兩麝香四錢
甲香一分龍腦一錢沉香半兩
右除龍、麝、乳香別研,都搗羅為末,拌和令勻,用之。
又印香法
黃熟香六斤香附子五兩丁香皮五兩
藿香零陵香檀香
白芷各四兩棗半斤焙茅香二斤
茴香二兩甘松半斤乳香一兩
生結香四兩
右搗羅細末,燒如常法,用之。
傅身香粉法
英粉青木香麻黃根
附子甘松藿香
零陵香已上各等分
右件除英粉外,同搗羅為細末,用生絹袋盛,浴了傅之。
梅花香法
甘松零陵香各一兩檀香
茴香各半兩丁香一百枚龍腦少許
右為細末,煉蜜令合和之,干濕得中用。
衣香法
零陵香六斤甘松檀香各十兩
丁香皮半兩辛夷半兩茴香一分
右搗為末,入龍麝少許,用之。
窨酒龍腦丸法
龍麝二味同研丁香木香
官桂胡椒紅豆
縮砂白芷已上各一分馬哱少許
右除龍、麝另研外,同搗為細末,蜜為丸,和如櫻桃大;一斗酒置一丸于其中,卻封系,令密三五日,開飲之,其味特香美。
球子香法
艾蒳一兩,松樹上青衣是也
酸棗一升,入水少許研,取汁一碗,煎成膏用
丁香檀香茅香香附子白芷五味,各半兩草荳蔻龍腦少許
右除龍腦另研外,都搗羅,以棗膏與熟蜜合和得中,入臼杵,令不粘杵即止;丸如梧桐子大。每燒一丸,欲盡,其煙直上如一球子,移時不散。
窨香法
凡和香,須入窨,貴其燥濕得宜也。每合香和訖約多少,用不津器貯之,封之以蠟紙,于凈室屋中,入地三五寸,痊之月余,日取出,逐旋開取然之,則其香尤旖馜也。
熏香法
凡熏衣,以沸湯一大甌,置熏籠下,以所熏衣覆之,令潤氣通徹,貴香入衣難散也。然后于湯爐中,燒香餅子一枚,以灰蓋或用薄銀碟子尤妙。置香在上熏之,常令煙得所。熏訖,迭衣,隔宿衣之,數日不散。
造香餅子法
軟炭三斤蜀葵葉或花一斤半貴其粘
右同搗令勻,如末可丸,更入薄糊少許,每如彈子大,捍作餅子曬干,貯瓷器內,逐旋燒用。如無葵,則以炭末中半入紅花滓同搗,用薄糊和之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