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 吳鞠通醫案
- 吳鞠通
- 4839字
- 2015-12-18 16:50:17
二十七日 虛寒,痘二朝,甫二日,熱退其半,神氣安靜,大便溏泄,布痘不多,亦屬勻稱。但痘形遍闊根松,色亦過淡,觀其皮色,脾經素有飲食傷損,議異功保元合法。
人參(一錢) 生于術(二錢) 生綿 (三錢) 云苓塊(三錢) 廣皮(二錢) 炙甘草(二錢) 廣木香(錢半)
二十八日 仍用前方。
初七日 十二朝,痘雖稀少,漿行薄弱,腰下尚未結痂,乘此機會,再用保元以助余漿。
人參(一錢) 云苓塊(三錢) 綿 (三錢) 苡仁(三錢) 炙甘草(錢半)
初八日 仍用前方一帖。
補案 辛巳年述癸卯初夏,余有漣水之游,長女甫二齡,于四月十一日見點,至二十五日,已半月矣,余適回家,見其情勢鼓立者半,頂陷者半,根抱者半,散者半,毫無汁漿。本系謝寶靈兄調治,因請同看。伊芳立一方,余視之曰:此方如上得漿起,甘受重罰,此方如上不起漿,亦受重罰。謝兄愕然曰:足下左右皆受重罰,何故?余曰:今且不必明言,明日來視漿色。伊芳去后,余仍用其方,照方制念帖,加燕窩十二兩,(此味原方所無) 大公雞一只,重九斤,紫河車一具,(此二味亦原方所有,但加重耳。)并藥共十余斤,先分九鍋煎,去渣后并一鍋煎,自早至暮,不敢草率,成濃膏得兩碗許,令乃母飲半茶杯,小人飲半酒杯。
二鼓時其母因乳脹,謂余曰:藥甚靈。余無乳者已數日,今忽蓬蓬,豈非藥力乎。余曰:可急令小孩吮之。彼曰:小孩不得寐者已數日,今方熟睡,可驚之乎?余曰:限期已緊,所以令汝服藥,為以乳汁上漿也,今乳脹可急與之。因促之醒,痛吮一飽,少時又寐,漏下三鼓,清漿如露矣。未至四鼓,又令母女服藥如前,四鼓未罷,漿如蠟色。五鼓以后,又如茶色濃濃,如及時之漿。天明已十七朝矣,又延謝先生至,彼一視曰:奇哉?何因得此?余曰:用君原方。彼比曰:只添得燕窩一味,何神至此?余曰:余作日云此方上得起漿,甘受重罰者,以先生七八朝即用此方,彼時氣血方壯,毫無漿汗,今已十五朝,氣血消耗,豈能上漿乎?余又謂此方不能上漿,亦受重罰者,以先生之方如錯,小女早不活矣。因令伊芳視方之背,伊芳見照方二十帖之文,又令視諸藥渣,因謝曰:余實不能。
女 二十日 十九朝痘后便溏而頻,久則脾腎兩傷,補澀為穩。
真云苓(五錢) 白術(三錢,土炒) 肉果霜(三錢) 半夏(一錢) 訶子肉(三錢) 生苡仁(五錢)
二十四日 實脾利水之中,兼化清氣。
于術(三錢,土炒) 五谷蟲(三錢) 云苓塊(五錢) 晚蠶砂(三錢) 薏仁(五錢) 蟬衣(七枚) 地骨皮(三錢)
初一日 三十一天痘后解毒腫潰,補托之中,加以敗毒。
人參(一錢) 銀花(三錢) 云苓(三錢) 黃 (三錢) 苡仁(五錢) 于術(三錢) 炙甘草(錢半) 五谷蟲(三錢)
初四日 痘后余毒腫潰,稍加銀花敗毒,大便即溏,議于前方去銀花,加肉果霜、訶子肉。
人參(一錢) 五谷蟲(二錢) 肉果霜(錢半) 黃 (三錢) 訶子肉(三錢,炒) 白云苓(三錢) 炙甘草(錢半) 于術(三錢) 木香(一錢) 薏仁(五錢)
初七日 三十六朝,痘毒潰爛,應照潰瘍例,即用痘科門中之保元合異功法。
綿 (五錢) 于術(二錢) 廣皮(一錢) 炙甘草(二錢) 苡仁(三錢) 人參(一錢) 云苓(五錢)初八日 傷食暮熱嘔吐,痘后太飽之故,與止渴消食,熱自止。(夜間不可吃粥。)地骨皮(三錢) 苡仁(三錢) 云苓(三錢) 炒神曲(錢半) 半夏(二錢) 炒廣皮(一錢)
男 二十日 風木司天之年,又當風木司令之候,風木內含相火,時有痘疹。無論但受風溫,身熱而不發痘,或因風溫而竟發痘。或發斑疹,皆忌辛溫表藥,惟與幸涼解肌透絡最穩,此時醫所不知。蓋風淫所勝,治以辛涼,佐以苦甘,《內經》之正法也。
苦桔梗(三錢) 大力子(錢半) 鮮蘆根(五錢) 甘草(一錢) 桑葉(三錢) 薄荷(八分汗多不用) 連翹(三錢) 芥穗(一錢) 銀花(三錢)二帖。此方治初痘起,最能化多為少,涼絡而易出,見點亦服此。
二十一日申刻,險兼逆痘二天,痘色焰紅,唇赤舌赤,見點繁瑣,三五成群,毒參陽位,勉與涼血敗毒。
苦桔梗(三錢) 地龍(三錢) 連翹(三錢) 人中黃(三錢) 桃仁(三錢) 生石膏(八錢,研)銀花(五錢) 犀尖(五錢) 白茅根(三錢) 丹皮(三錢) 生軍(三錢,炒黑) 紫地丁(五錢)此案為鈔錄者失去十四帖,大意以犀角地黃湯加連翹、銀花、茅根、細生地等,一味涼血收功。至十五朝猶用犀角,十六朝以辛涼清余熱,一方服至二十一朝。
趙姑 十二歲 六月二十二日 暑傷兩太陰,身熱而嘔,舌白滑。
黃芩炭(二錢) 杏仁(三錢) 白蔻仁(一錢) 半夏(三錢) 生苡仁(三錢) 云苓皮(四錢) 連翹(三錢) 藿葉(二錢) 銀花(三錢)
二十三日 痘三天,頂平根松,色暗,夾虛夾毒之痘,與活血提頂敗毒,扶到七天,方好補托。
苦桔梗(三錢) 紅花(二錢) 銀花(三錢) 人中黃(錢半) 白芷(三錢) 楂炭(二錢)大力子(二錢) 防風(三錢) 紫草茸(一錢) 全當歸(二錢) 連翹(三錢) 紫地丁(二錢)
二十四日 痘四天,頂平根松色暗,便閉不食,昨用活血敗毒宣絡,今夜已見大便,熱退能食,頭面已有起脹之勢,前后心續出盈千,皆根泛頂平,稍大者頂即陷。應照虛寒例治,與宣氣活絡提頂,不得過用敗毒清里,致令便溏內陷。
當歸(二錢,土炒) 廣皮炭(二錢) 穿山甲(一錢,炒) 頂紅花(二錢) 廣木香(一錢)蘑菇(一錢) 白芷(三錢) 炒銀花(三錢) 炙甘草(五分) 防風(二錢) 楂炭(二錢)二十五日 痘五天,頂平帶陷,根松色暗,昨日即照虛寒例治,而用溫煦芳香,今日口并不渴,而舌苔白濃。盛暑之際,尚兼足太陰之暑濕。痘七日以前,外感用事,必視其何邪在何臟腑而清之,以為七日以后上漿之地。
當歸(土炒) 廣皮炭(二錢) 生苡仁(三錢) 廣木香(一錢) 藏紅花 銀花(四錢) 白蔻仁(一錢) 六一散(三錢) 白芷 防風 茯苓皮(三錢)煮四小杯,分四次服,頭煎五杯水煎兩杯,二煎五杯水煎兩杯。
二十六日 痘六天,頂平多陷,根松色暗,頭面之色已華,前后心尚多陷而暗,身痛口不渴,與活血提頂,令其易于上漿。
當歸(三錢,土炒) 乳香(二錢) 銀花(五錢) 上紅花(二錢) 沒藥(二錢) 公雞冠血(每杯點三匙) 白芷(三錢) 廣皮(三錢) 生綿 (五錢) 山甲(三錢) 廣木香(二錢) 炙甘草(三錢)公雞湯煎煮三杯,分三次服。
二十七日 七天已有行漿之勢,平頂陷頂尚多,加補托以助之。
二十八日 痘八天,頭面行漿已有七成,臂次于手,足次于胸,順也。胸以下陷頂多,面色灰,仍須溫煦以助行漿之勢。
綿黃 (八錢) 高麗參(三錢) 炙甘草(錢半) 當歸(三錢,土炒) 廣木香(三錢) 防風(三錢) 上紅花(二錢) 廣皮(三錢) 云苓塊(三錢) 白芷(三錢)
二十九日 痘九天,正在行漿之際,便頻眼開,即是虛象,粘連之處,顏色即灰,非虛而何。急急補托,而兼溫煦為要。
炙綿 (一兩) 廣皮(三錢) 炙甘草(三錢) 人參(三錢) 廣木香(二錢) 云苓塊(三錢) 白芷(三錢) 炒于術(三錢) 防風(三錢) 肉果霜(三錢)
七月初一日 十天雖已結痂,漿未十分滿足,尚有正行漿之處,仍用前方,再為補托,明日收痂未遲。
初二日 十一天,痘已結痂,漿未十分滿足之故,皆因連日便頻,受暑積滯而成痢積。
先擬溫下其積,今視四肢鼓立,胸前全陷,并非正結,恐一進沉降,并四肢而變陷矣。前方系必不可不用之藥,茲且暫停,勉與實脾利水以收痂,少加化積,俟十四日之后,痘勢收場,如積滯未化,再與下法。
云苓塊(五錢,連皮) 黃芩炭(錢半) 炒神曲(三錢) 生苡仁(五錢) 南茶炭(二錢)黃皮炭(三錢) 焦白術(二錢) 檳榔(二錢) 益智仁(二錢) 枯山連(一錢,姜炒)
初三日 痘十二天,仍服前原方。
初四日 痘十三天,業已結痂,原可妥當收功,不意盛暑流行之際,食物不化,致成欲便先痛,便后痛減,里急后重之痢疾,法當溫下,假使畏縮不前,拖延日久,必無好音,莫如乘此邪氣初聚之時,急奪其邪,冀邪去正存,方可收拾一切未完也。
白芍(三錢) 檳榔(三錢) 生大黃(五錢酒炒半黑) 炒黃芩(三錢) 楂炭(三錢) 熟附子(二錢) 炒山連(二錢) 神曲(四錢) 廣皮炭(三錢) 小枳實(三錢) 赤 桂(錢半)煮成三杯,先服一杯,候一二時,俟其再便,腹不痛,即勿服,腹仍痛,再服第二杯,三杯亦如之。
初五日 痘十四天,四肢結痂,十有其五,昨日服藥后,腹痛愈甚,便中糞多積少,日夜共七八次。今用前方減附子一錢,桂心二分,服后巳刻至未刻,便紅積二次,腹中仍痛,糞色如赭,后二杯即加赤桂心八分,約服一半杯,腹痛即便,紅積仍有,糞色黃。夜半服第三杯,寅時連便二次,糞色仍赭,微有紅積,腹仍微痛。
初六日 痘十五天,膝下至足趾,痂尚未結全。巳刻便一次,燥糞黃色兼赭色,溏糞微滯紅積,腹不痛。午刻服第一杯,至亥刻便一次,糞色黃無積,丑刻便一次,無積,糞黃。
生苡仁(五錢) 黃芩炭(錢半) 高麗參(三錢) 云苓(五錢,連皮) 南楂炭(二錢) 炒神曲(三錢) 炒白芍(二錢) 廣皮炭(三錢) 檳榔(二錢) 山連(一錢,姜炒) 赤桂心(錢半) 炙甘草(一錢)
初七日 痘十六天,痂已結齊,痢已痊可,不必服藥。目帶微腫,谷精草泡茶飲之。
初八日 青睛有云翳,速清膽絡之熱毒。
谷精草(四兩) 桑葉(三錢) 連翹(三錢) 茶菊花(三錢) 青葙子(三錢)
初九日 痘漿未足,毒流膽絡,故青睛白翳;又感時令燥氣化火,故白睛起太陰睛癥。
考古治法,治以六味丸作湯,改茯苓為君,再加清膽絡之熱毒以退翳。
云苓塊(四錢) 山藥(錢半) 青葙子(二錢) 澤瀉(錢半) 谷精草(三錢) 萸肉(錢半)真大生地(二錢) 茶菊花(二錢) 丹皮(二錢) 桑葉(二錢)
初十日 仍照前方服,加:生甘草(一錢五分) 銀花(五錢) 連翹(三錢)目內白翳稍退,煩躁常哭,因痘后血虛化燥故也,與甘麥大棗湯主之。
生甘草(錢半) 小麥(七合) 大棗(五枚)煮粥服之。
十一日 目內白翳仍有,身上起大小瘡數十粒,復生細痘,在舊痂窩內,痘漿未足,流毒成瘡故也。仍服初九日方。
十二日 目內白翳退,太陰睛瘡仍在,瘡未見消落,原方再作服。
十三日 目內太陰睛瘡仍在,續出之瘡痘未退,仍服原方,瘡貼紫草膏加爛草灰。
十四日 藥原方。
十五日 停藥。
十六日 目內太陰睛瘡稍退,仍有翳,身上瘡已落痂者復生,小瘡未落之處,復有倒漿欲潰,總之流毒未清之故也,原方再服。目內翳以四退散治之。
十七至二十三日 痘已盈月,目內太陰睛瘡未盡,翳仍在,仍服原方,又服錢氏蟬蛻散,一日二服。
蟬衣為末,每服一錢,羊肝湯下,日二服。
四退散 主治目睛老翳。
人蛻 蛇蛻 蟬蛻 雞蛻(即鳳凰衣) 每藥一兩,加梅片一分,左眼右鼻聞,右眼左鼻聞,每聞少許,兩月后全愈。
趙姑 乙酉六月十五日 體堅痘少,原可不必服藥,但痘愈少,漿更不可不足,舌苔濃,中黃邊白,且與清毒一帖,明日再與托漿一帖。
苦桔梗(一錢) 人中黃(八分) 銀花(三錢) 荷葉邊(一角) 牛蒡子(錢半) 全歸(錢半) 連翹(三錢)明日服保元法,煮兩小杯,分二次服。
十六日 于前方內加:黨參(三錢) 生綿 (四錢) 炙甘草(一錢半) 白芷(五錢)十七日 辛涼結痂,古人之正法也。實脾利水,亦有濕者所宜施也。茲當暑月,舌苔濃而白,濕也;身熱未盡退,熱也。二法可合用。
連翹(三錢) 云苓塊(三錢,連皮) 銀花(三錢) 生苡仁(三錢) 蘆根(三錢)
噎
王 左尺獨大,腎液不充,腎陽不安其位,尺脈以大為虛,經所謂陰衰于下者是也。右手三部俱弦,食入則痛,經所謂陽結于上者是也。有陰衰而累及陽結者,有陽結而累及陰衰者。
此證形體長大,五官俱露,木火通明之象。凡木火太旺者,其陰必素虛,古所謂瘦人多火,又所謂瘦人之病,慮虛其陰。凡噎癥治法,必究陰衰陽結,何者為先,何者為后,何者為輕,何者為重?此癥既系陰虛為本,陽結為標,何得妄投大黃十劑之多?雖一時暫通陽結,其如陰虛而愈虛,何業醫者豈不知數下亡陰乎?且云歧子九法,大半皆攻,喻嘉言痛論其非,醫者豈未之見耶?愚謂因怒停食,名之食膈,或可一時暫用,亦不得恃行數用,今議五汁飲果實之甘寒,牛乳血肉之變化,降胃陰以和陽結治其標,大用專翕膏峻補肝腎之陰,以救陰衰治其本,再能痛戒惱怒,善保太和,猶可望愈。
真大生地(四斤) 人參(四斤) 杭白芍(四斤) 清提麥冬(四斤) 阿膠(四斤) 蔡龜膠(四斤) 山萸肉(二斤) 鱉甲(四斤) 芡實(二斤) 沙苑蒺藜(四斤) 海參(四斤) 鮑魚(四斤)豬脊髓(一斤) 羊腰子(三十二對) 雞子黃(六十四個) 云苓塊(四斤) 烏骨雞(一對)牡蠣(四斤) 蓮子(四斤) 桂圓肉(二斤) 白蜜(四斤)取盡汁久火煎煉成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