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黃帝素問

生氣通天論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僂。陷脈為瘺,留連肉腠,俞氣化薄,傳為善畏,及為驚駭。

【注 背為陽,陽虛則寒邪痹閉于背,而形體為之俯僂,《金匱》所謂痹俠背行是也。如陽虛不能為榮血之衛,邪陷于脈中而為瘺,留連于肉腠之間,《金匱》所謂馬刀俠癭是也。如經俞之氣化虛薄,則傳入于內而干及臟神矣。心主脈,神傷則恐懼自失。肝主血,故其病發驚駭也。】

金匱真言論

東方青色,入通于肝,開竅于目,藏精于肝。其病發驚駭。

【注 春時陽氣上升,故病如氣之發而為驚駭也。】

診要經終論

春刺秋分,筋攣逆氣環為咳嗽,病不愈,令人時驚又且哭。

【注 東方肝木,其病發驚駭。肝藏魂,魂魄不安,故使人邪哭也。】

秋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惕然欲有所為,起而忘之。

【注 秋主下降,刺春分,是反導其血氣上行,故令人惕然欲有所為。刺逆論曰:秋刺經脈,血氣上逆,令人善忘。】

陽明終者,口目動作,善驚妄言,色黃,其上下經盛不仁則終矣。

【注 手足陽明之脈,皆俠口承目,故口目動作而牽引歪邪。聞木音則惕然而驚,是陽明之善驚也。罵詈不避親疏,是陽明之妄言也。色黃,陽明之土氣外脫也。上下經盛,胃氣絕而無柔和之象也。肌膚不仁者,榮衛之氣絕也。】

經脈別論

有所驚恐,喘出于肺,淫氣傷心。

【注 驚則氣亂,故喘出于肺。肺為心蓋,故淫氣傷心。】

驚而奪精,汗出于心。

【注 血乃心之精,汗乃血之液。驚傷心氣,汗出于心,故曰奪精。】

評熱病論

諸水病者,故不得臥,臥則驚,驚則咳甚也。

【注 腎邪乘胃,故不得臥。陰陽相薄,故驚恐。心氣上乘于肺,金畏火熱,故咳甚也。】

舉痛論

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

【注 驚則心氣散而無所倚,神志越而無所歸,思慮惑而無所定,故氣亂。】

痹論

肝痹者,夜臥則驚。

【注 肝藏魂,臥則神魂不安,故發驚駭。】

厥論

少陽厥逆發腸癰,不可治,驚者死。

【注 少陽相火主氣,火逆于內,故發為腸癰。不可治者,謂病在氣分,而癰腫在內,非針刺之可能治也。若發驚者,其毒氣干臟故死。】

陽明厥逆,喘咳身熱,善驚,衄嘔血。

【注 陽明氣厥則喘,上逆則咳也。陽明之氣主肌肉,故身熱。經云:二陽發病主驚駭。衄血嘔血者,陽明乃悍熱之氣,厥逆則迫血妄行。】

陰陽類論

三陽一陰,太陰脈勝,一陰不能止,內亂五臟,外為驚駭。

【注 三陽主開,一陰主闔,二氣類聚而太陰脈勝,是一陰不能止其開,則內亂五臟,外為驚駭。】

脈解篇

陽明所謂甚則厥,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者,陽氣與陰氣相薄,水火相惡,故惕然而驚也。

【注 此陽明經脈病也。】

五常政大論

委和之紀,其發驚駭。

【注 邪傷肝也。】

伏明之紀,其病昏惑悲忘,從水化也。

【注 昏惑悲忘,心神不足也。】

太陽司天,寒氣下臨,心氣上從,熱氣妄行,善忘。

【注 寒氣下臨,臟氣上從,而熱氣妄行,故神傷善忘。】

大奇論

肝雍兩胠滿,臥則驚,不得小便。

【注 肝經病,故兩胠滿而不得小便。臟氣雍滿,臥則神魂不安,故發驚也。】

肝脈騖暴,有所驚駭。

【注 肝脈之來,疾而暴亂者,必有驚駭。】

二陽急為驚。

【注 二陽,陽明土也。土氣虛寒,則陽明脈病,故驚。】

脈至如數,使人暴驚,三四日,自已。

【注 無形之氣上逆則脈至數疾。邪薄心下,故發驚。】

腎肝并小弦欲驚。

【注 小者血氣皆少,弦則為減為寒。肝臟之氣生于腎,脈并小弦,是二臟之氣皆虛而欲發驚也。】

至真要大論

太陽之復,甚則入心,善忘善悲。神門絕,死不治

【注 善忘善悲者,從胃而上及于心也。】

少陽之勝,熱客于胃,善驚譫妄,復則驚瘈咳衄。

【注 熱客于胃,則善驚譫妄,熱乘心肺,則驚瘈咳衄。】

陽明之復,甚則入肝,驚駭筋攣。

【注 如病入肝則干臟矣。干臟者,半死半生。】

諸病驚駭,皆屬于火。

【注 火者,少陽包絡之相火也。相火甚則心神不安,故驚駭。】

玉機真臟論

春脈太過,則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巔疾。

【注 春脈太過,則氣并于上。經曰:氣并于上,亂而喜忘。氣上盛而與督脈會于巔,故眩冒而巔疾也。】

四時刺逆從論

秋刺經脈,血氣上逆,令人善忘。

【注 秋主降收而反令其生長,故血氣上逆而善忘。】

冬刺肌肉,陽氣竭絕,令人善忘。

【注 冬主閉臟,刺肌肉,是取所藏之氣于肌腠之外,使陽氣竭絕于內,令人善忘也。】

陽明濇則病積,時善驚。

【注 濇者多血少氣,微有寒也。善驚者,病在血也。】

疏五過論

凡未診病者,必間常貴后賤。雖不中邪,病從內生,名曰脫營。常富后貧,名曰失精。五氣留連,病有所并,醫工診之,不在臟腑,不變軀形,診之而疑,不知病名。身體日減,氣虛無精,病深無氣,灑灑然時驚。病深者,以其外耗于衛,內奪于營,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治之一過也。

【注 常貴后賤,常富后貧,則傷其志意,故雖不中邪,而病從內生。夫脾藏營,營舍意,腎藏精,精舍志,是以志意失而精營脫也。五氣留連,謂五臟之神氣,留郁于內,而不得疏達。并者,謂并病于五臟也。五臟之氣,外合于皮肉筋骨,是以身體日減。氣虛無精,病深無氣,言氣生于精,精生于氣,精氣之并傷也。如久常之富貴,不意失之,故時驚也。此病不在臟腑,不在軀形,精氣日虛,營衛日耗,即有良工,不知因名,此治之一過也。】

五臟生成篇

白脈之至也,喘而浮,上虛下實,驚。

【注 呼吸急則脈亦急。肺主氣,虛故脈浮。病氣而不病血,病上而不病下,故脈上虛而下實也。陽氣虛則善為驚駭。】

調經論

血并于陰,氣并于陽,故為驚狂。

【注 血并居于陰,則陰盛而血實。心主血脈,故陰盛則驚。氣并于陽,則陽盛而氣實,陽盛則發狂也。】

血并于下,氣并于上,亂而善忘。

【注 血并于下,則血畜于下而善忘。氣并于上,則氣逆于上而為悗亂。】

奇病論

帝曰:有病龐然如有水狀,切其脈大緊,身無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為何病?岐伯曰:病生在腎,名為腎風。腎風而不能食善驚。驚已,心氣痿者死。

【注 足少陰寒水主氣,脈大則為風,緊則為寒。夫病風水者,外證骨節疼痛,此病在腎。非外受之風邪,故身無痛。水氣上乘,故形不瘦。風木水邪,乘侮土氣,故不能食,即食亦不能多也。善驚者,水氣乘心也。驚已而心氣痿者,心受邪傷也。】

陽明脈解篇

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愿聞其故!岐伯對曰: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

【注 陽明之脈,乃胃之悍氣,別走陽明,悍熱氣盛,則胃腑氣虛也。】

氣厥論

脾移熱于肝,則為驚衄。

【注 東方肝木。其病發驚駭,肝主血,故熱甚則衄。】

六元正紀大論

少陽之政,寅申之紀也。其病掉眩,支脅驚駭。

【注 諸風眩掉,皆屬于肝。東方肝木,其病發驚駭。】

少陰所至為驚惑,少陽所至為驚躁。

【注 此夏病之常也。】

血氣形志篇

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

【注 驚則氣亂,恐則氣下,蓋血隨氣行,氣數亂逆,則經絡不通,榮衛不行,是以病生于不仁,宜按摩醪藥,以行其榮衛血氣焉。】

為你推薦
三體全集(全三冊)
會員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劉慈欣 213萬讀過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會員

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江南 3420萬讀過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會員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當年明月 275萬讀過
成何體統全2冊(熱播動漫《成何體統》原著)
會員

超人氣作家七英俊腦洞力作!腦洞奇詭的反套路宮廷文,反轉到后一刻!穿進網文小說,成為暴君的枕邊人是種什么樣的體驗?經過簡單的計算,庾晚音得出結論:自己只能另辟蹊徑。在這個全員惡人的故事里,她想殺出一條血路,就得當最大的那個惡人,先幫助暴君干死端王,然后再干死暴君,直接當女帝。可當她見到了暴君,仔細琢磨他一言一行中那一絲詭異的似曾相識的感覺,終于忍不住試探道:“Howareyou?”夏侯澹沉默良久,眼眶一紅。“I'mfine,andyou?”

七英俊 5.2萬讀過
天之下
會員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三弦 29.5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仙桃市| 宁安市| 吴堡县| 延庆县| 永寿县| 利川市| 化隆| 涟水县| 隆德县| 山东省| 酉阳| 昌乐县| 阳城县| 自贡市| 社会| 朝阳市| 延津县| 马尔康县| 巴林左旗| 交城县| 讷河市| 盖州市| 珲春市| 建平县| 南和县| 中超| 乌鲁木齐市| 柘荣县| 佳木斯市| 鹤岗市| 榕江县| 如东县| 凉山| 桂东县| 克东县| 高陵县| 常州市| 嘉义县| 仁寿县| 静安区| 西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