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章 證治準繩(明王肯堂)

總論

東垣曰:夫嘔吐噦者,皆屬于胃,胃者總司也,以其氣血多少為異耳。且如嘔者,陽明也,陽明多血多氣,故有聲有物,氣血俱病也。仲景云:嘔多雖有陽明證,慎不可下。孫真人曰:嘔家多服生姜,乃嘔吐之圣藥也。氣逆者必散之,故以生姜為主。吐者太陽也,太陽多血少氣,故有物無聲,乃血病也。有食入則吐,有食已則吐,以陳皮去白主之。噦者少陽也,少陽多氣少血,故有聲無物,乃氣病也,以姜制半夏為主。故朱奉議治嘔吐噦,以生姜、半夏、陳皮之類是也。究三者之源,皆因脾氣虛弱,或因寒氣客胃,加之飲食所傷而致也,宜以丁香、藿香、半夏、茯苓、陳皮、生姜之類主之。若素有內傷而兼此疾,宜察其虛實,使內消之。痰飲者必下之。當分其經對證用藥,不可亂也。

治法

《金匱》方:諸嘔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湯主之。又云:嘔家本渴,渴者欲為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飲故也,小半夏湯主之。用半夏一斤,生姜半斤,水七升,煮一升半,分溫再服。又云:卒嘔吐,心下痞,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即前方加茯苓四兩也。則生姜、半夏,固通治嘔吐之正劑矣。然東垣辛藥生姜之類治嘔吐,但治上焦氣壅表實之病,若胃虛谷氣不行,胸中閉塞而嘔者,惟宜益胃推揚谷氣而已,勿作表實,用辛藥瀉之。故服小半夏湯不愈者,服大半夏湯立愈,此仲景心法也。

仲景云: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又用大黃甘草,治食已即吐,何也?曰:欲吐者,其病在上,因而越之可也。而逆之使下,則必抑塞憒亂而益甚,故禁之。若既已吐而吐不已,有升無降,則當逆而折之,引令下行,無速于大黃,故不禁也。兵法曰:避其銳,擊其惰,此之謂也。丹溪泥之而曰,凡病嘔吐切不可下,固矣夫?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蔡县| 石家庄市| 固阳县| 定西市| 新闻| 宜章县| 晋城| 靖边县| 许昌县| 海伦市| 华池县| 武强县| 沛县| 荣昌县| 榕江县| 吉林省| 鄱阳县| 商河县| 黄山市| 盐城市| 浦江县| 新河县| 墨玉县| 九台市| 和政县| 平塘县| 从江县| 大名县| 双江| 儋州市| 都匀市| 平定县| 白银市| 雷山县| 吉林省| 文成县| 淮阳县| 阿瓦提县| 外汇| 鄱阳县| 隆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