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 仁術便覽
- 張潔
- 4983字
- 2015-12-17 14:46:57
一方 救治脫陽。大吐大瀉之后,四肢逆冷,元氣不接,不省人事。及傷寒新瘥,誤與婦人交,其證小腹緊痛,外腎搐縮,面黑氣喘,冷氣自出,亦是脫陽,須臾不救。先以蔥白數莖,炒令熟,熨臍下,次用:附子(重一兩者,銼八斤) 白術 干姜(各半兩) 木香(二錢半)上四味,各研末,用水二鐘,煎八分,冷服,須臾又進一服,渣并煎。又無前藥,用桂枝二兩,好酒二升,煎至一升,分作二服。又無桂枝,用蔥白、連須三七根,細銼,沙盆細研,用酒五升,煮至二升,分作二服,陽氣即回。先用炒鹽熨臍下氣海,勿令氣冷。又無蔥白,生姜三七片煎服,亦好。
【紫金錠】
救自縊落水,死鬼,迷鬼,魘死,未經宿,心頭溫者,并宜冷水磨灌,即活一方 治從高墜下,瘀血沖心欲死。用豆豉一大盞,水二鐘煎服。若傷重不能言,取藥不及,急劈開口,以熱小便灌之。
治吞針方 有人誤吞針在腹中,諸醫不能治,煮蠶豆熟,同韭菜吃,針自出。
一方 一人魚刺喉中,食韭菜,刺隨下,干菜亦可。
又方 吃白糖隨下。
一方 治攪腸沙,腹痛難忍。但陰沙腹痛,手足冷,看其身上有紅點,以燈草蘸油點火燒之。陽沙則腹痛而手足暖,以針刺其十指背近指處一分半許,血出即安。仍先以兩肩背將其惡又方 痛不可忍,須臾死,名干霍亂。急用鹽一兩,滾湯調服,或炒石沙投酒中,服。
一方 凡魘死,縊死,溺死,產后暈絕。用半夏為末,吹入鼻中,極快。
一方 治人九竅、四肢、指岐間皆有血出,此暴驚所致,以冷水猛 其面,即止。勿令病
【火丹方】
大黃(一兩) 寒水石(一兩) 青黛(五錢)為末,水調敷。 火燒瘡,敷亦可。
一方 治魚刺入喉。用砂仁、甘草為末,以綿裹少許,咽之,良久,骨隨痰出。
一方 治禾麥芒刺喉中。取鵝涎灌之,以鵝善消芒。
一方 治一切金刃所傷,一切膘瘡,及馬斷梁等瘡。用冬月黑牛膽一個,裝新鍛石四兩,白礬一兩,陰二十一日,待干取出。再用黃丹一兩,另炒紫色研細,再同研勻,敷瘡立瘥。
解諸毒
一方 中諸藥毒,用五倍子二兩,研細,好酒調服,其毒或吐或下,即安。
一方 解一切毒,急速無藥,以香油灌之,好。又解河豚魚毒。
一方 解巴豆毒,黃連、大黑豆、菖蒲汁俱好。
一方 解附子、川烏、天雄、斑蝥毒,以大黑豆汁飲。
又方 甘草節解一切毒。
【紫金錠】
凡中蠱毒,狐貍鼠莽惡菌河豚毒,疫死牛馬肉毒,飲食毒,草木烏獸毒,俱用薄荷,或涼水磨服,效。
一方 覺腹中不快,即以生豆拭之,入口不腥,如甜,乃中毒也。急以升麻濃煎湯,連飲
【定風散】
南星(生) 防風(各等) 為末,先口噙漿水,洗凈拭干,以藥敷之,無濃不發。
一方 治瘋犬咬,神效。
斑蝥(去足翅,炒) 滑石 砂(各等) 為末,酒調六分,服,量大小人加減用。
男一方 狗咬,以紫蘇口嚼,碎涂。
又方 以虎骨末敷,好。
一方 解九里蜂毒。蜈蚣、全蝎傷人,用皂角鉆孔,貼在傷處,上用艾灸五七壯。
一方 凡中毒蛇蝎咬傷,即服此藥,乃令毒瓦斯不得聚。青黛、雄黃各一錢,研,水調服。
又方 用地漿水調鉛粉服,立好。
一方 嘔吐不止,麝香總解。
一方 治箭并針折在肉。象牙細刮屑,以水和敷,出。又針不出,雙杏搗爛,車脂調敷,出。
一方 治竹木針刺入肉,不出。牛膝根嚼爛,罨之,自出。
一方 蝎傷。干姜末,唾調敷。又南星、白礬末,唾調敷。又自口嚼甘草敷。并好。
一方 治瘋犬咬。用菲菜根搗汁,服之二三鐘。又艾灸傷處五七壯,好。
一方 治蚊蟲壁虱。用木鱉子、川芎各一兩,雄黃五錢,為末,煉蜜丸芡實大,燒一丸,盡去。
又方 白馬啼麻下燒煙,壁虱盡化為血。
又方 白膠香燒,蚤虱盡去。
一方 治手足凍瘡破裂。用五倍子為末,牛骨髓調搽瘡口,以帛縛之。
又方 以白芨為末,水調敷,先煎茄根湯洗。
一方 用附子去皮臍,為末,水調敷。
一方 治漆瘡。白礬煎湯洗。
又方 蟹黃涂之。
又方 干荷葉煮水洗。
一方 治白癜風。用黃芩末,茄蒂蘸搽,好。
一方 治赤白癜風,及汗 。
白附子 硫黃 用姜汁調勻,茄蒂蘸搽數次。
又方 生姜和信少許,同搗爛,絹帛包,搽之極好。后服通圣散,先煎栝蔞苗,洗。
一方 十指疼痛麻木。
大附子 廣木香(等分) 水煎服。 足弱去附子,加川烏頭。
一方 丈夫陽衰,腰膝冷或痛。
淫羊霍一斤,浸酒一斗,春夏浸七日,秋冬浸十四日,與陽道,壯腰膝。
蝎子咬方用膽礬、南星、蟬酥為末,唾津調敷。
【洗面玉容散】
本(一兩半) 三柰(一兩) 朝腦(三錢) 甘松(一兩) 滑石(一兩) 天花粉(一兩) 白檀(一兩) 零零香(一兩) 糯米(一合) 皂角末(二兩) 綠豆粉(一兩
【治靛缸方】
蒼術(多) 紅藥子(中) 川烏(少) 大黃(中)為末,入靛水熬滾,入甕攪活。
【八仙茶】
化痰,清頭目,行氣,止渴,消食,去躁煩,辟穢惡邪氣,及瘴霧毒瓦斯。
薄荷葉(洗凈,一兩) 甘松(凈,三錢) 硼砂(四錢) 白檀香(四錢) 紫蘇葉(五錢) 兒茶(五錢) 片腦(一錢) 藿香葉(三錢) 桂花(一錢) 烏梅肉(三錢) 上為極細末,煎甘草半斤,成膏,為丸黃豆大,每噙化一丸。
【造豆豉方】
用大青黃豆一斗,煮熟控干。用細面十斤,拌二次勻了,放透風凈房內,掃地下。鋪麥秸四指濃,上鋪席,將豆攤席上;一指濃,發七日,將豆陰干,或曬干聽用。
豆在伏日造,收合。豉在立秋后,方可造。
白鹽(七斤) 生姜(七斤) 杏仁(凈,八斤,去皮) 凈花椒(半斤,揀去黑子,合口) 鮮瓜?。ǘ私?,切片) 大茴香(六兩) 小茴香(一斤,炒) 官桂(六兩)陳皮(半斤) 紫蘇葉(四兩) 薄荷葉(四兩) 甘草(半斤) 草果仁(十五個) 砂仁(四兩)以上九味,水洗凈,曬干,碾為末,同豆藥鹽等,外加好黃酒一碗,同入大孛羅內,拌數十次,極勻了,用手握不散,成塊為度。方入壇內,隨裝隨搗,搗極實,滿壇口,留藥一兩,鹽一撮,撒在壇口外,用紙數層,竹葉封固,周轉其壇,曬四十余日,方取用。
一方 夏月傷暑,發熱汗,大泄,無氣力,脈虛細而遲,此暑傷元氣也。
人參 黃 (蜜炙) 麥冬(去心。各一錢) 黃連(五分) 黃柏(三分) 白術(一錢二分) 白芍(一錢) 甘草(五分) 陳皮(一錢) 茯苓(一錢) 香薷(七分) 知母(七分)一方 夏秋暑月,因熱過食冷物、茶水傷其內,又過取涼風傷其外,以致惡寒,發熱,胸膈人參(一錢) 白術(一錢半) 干姜(炒,一錢) 甘草(炙,五分) 濃樸(姜炒,五分) 陳皮(一錢) 羌活(一錢) 枳實(一錢) 茯苓(一錢) 水一鐘半,生姜三片一方 夏暑在途中,常服以壯元氣,清熱驅暑,免中暑、瘧痢、霍亂泄等疾。
人參(一錢二分) 甘草(五分) 知母(炒,六分) 麥冬(去心,一錢) 五味子(十粒) 白術(炒,一錢) 白芍(炒,一錢) 白茯(一錢) 黃芩(炒,二分) 陳皮(七分) 香薷(七分) 姜三片,水煎服。
一方 人遇勞倦辛苦,用力過多,即用二三服,免生內傷發熱之病,主補氣。
黃 (蜜炙,一錢半) 人參(一錢) 甘草(五分) 五味子(二十粒) 麥冬(一錢半) 陳皮(一錢) 白茯苓(一錢) 勞倦 甚加附子炮,五分水鐘半,生姜三片,煎服。
一方 人遇勞心思慮,損傷精神,頭目昏眩,心虛氣短,驚悸煩熱即服,補血為主。
人參(一錢二分) 五味子(十五粒) 當歸(一錢) 麥冬(去心,一錢) 白芍(炒,一錢) 山梔(五分) 茯神(去心,一錢) 酸棗仁(炒,五分) 生地(酒洗,五分) 甘草(炙,五分) 陳皮(五分) 川芎(五分) 姜三片,水煎。
一方 治酒醉,宜熱湯漱口。蓋其酒毒在口,大醉則與熱湯于密室中洗面,次梳頭千數梳
【三子養親湯】
凡人年老形衰,苦于痰氣,喘嗽,胸滿,艱食,不可作病治,妄投湯劑,及耗真氣,此二方隨試隨效。
紫蘇子(主氣喘咳嗽) 白芥子(主痰下氣寬中) 白蘿菔子(主食痞理氣)上各洗凈紙上,微炒搗碎,視何證多以所為主,余次之。每服三錢,用生絹作一囊盛之,水鐘半煎沸即服。如煎久,則苦辣,口苦。若大便實,加熟蜜一匙。如大便秘甚,去紫子,減芥子,加小麻子。
【夜容膏】
治靨 ,風刺,面垢。
白芷 白牽牛 黑牽牛俱用頭末 玉女粉 雁條 白丁香 白茯苓 密陀僧 白檀 白蘞白芨 白附子(各等分)上為細末,雞子清和為丸,陰干。唾津調,夜搽面上。
【透體香丸】
治遍身熾膩、惡氣及口齒氣。
丁香(一兩半) 藿香 零零香 甘松(各二兩) 白芷 香附 當歸 桂心 檳榔 益智(各一兩) 麝香(五錢) 白豆蔻(二兩)上細煉蜜搗千下,丸梧子大。每噙化一丸,二十日后異香。
【金蓮穩步膏】
地骨皮 紅花同研細,于雞眼痛處敷之,或成瘡,亦敷,次日結痂,好。
疹
夫小兒 駁疹毒之病,俗言疹子,是肺有熱也。其肺胃蘊積熱毒,遇以時氣所作,熏發于皮膚,狀如蚊蚤所咬,故赤 遍體也。凡發赤 ,十生一死;黑 者,十死一生。
《類證》: 臟腑蘊熱不同,表里受證各異。小兒時氣,咳嗽聲重,涕唾稠粘,目眶赤,煩熱燥渴,此則肺胃蘊積,熱毒發則易出,一出遍于肌膚之上,如痱瘡泡子,見而漸沒,病在于表,受毒之淺,此名疹子,亦名膚瘡。或時蘊毒,熱氣熏蒸,病在于里,受毒之深,發于皮膚,狀似錦紋,或如蚤咬,痕類小豆大,或赤或黑,是名 也。又有小兒水痘一證,與正痘不同,易出易靨,不宜燥溫,溫之亦不為害,但不能結痂,則爛成瘡搭矣。
【升麻葛根湯】
白芍藥 升麻 甘草(炙) 葛根(各等)每服三錢,水一鐘煎,溫服。
【惺惺散】
治小兒風熱,瘡疹,時氣,頭痛,壯熱,目澀,多唾,咳嗽喘滿,心煩。
桔梗(去蘆) 細辛(去土葉) 人參 甘草 白茯 川芎 白術(各等) 薄荷(少許)水煎服。
【異攻散】
能治風寒濕,調和陰陽,滋養血氣,痘瘡易出易靨,不致癢塌,善救表虛。
木香 官桂 當歸 人參 茯苓 陳皮 濃樸(姜制) 丁香 肉蔻(各一兩) 附子(炮,去皮臍) 半夏(姜制。各一錢半) 白術(三錢) 熱盛,去附子。
上每服三錢,生姜三片,棗二枚,水一鐘,煎至六分,空心溫服。
【木香散】
性溫平,能和表里,通行津液,清止實下。扶陰助陽之藥,能救裹虛,泄渴,木香 大腹皮 人參 桂心 赤茯 青皮 前胡 訶子(去核) 半夏(姜制) 丁香 甘草
【肉豆蔻丸】
專治小兒泄瀉。
木香 砂仁(各三錢) 白龍骨 訶子(煨,去核) 肉豆蔻(炮。各五錢) 赤石脂(囗) 枯白上為丸,面糊丸黍米大。周歲每服三十丸,三歲服百丸,甚則煎異攻散送下。
【人參白術散】
治小兒痘疹已靨,身熱不退。生津,除煩,止渴。如臟腑泄瀉,足指冷者人參 白術 藿香 木香 甘草 白茯(各一兩) 干姜(二兩) 每三錢,水煎。
【人參麥門冬散】
治痘瘡欲靨已靨之間,身熱小渴。
麥冬(去心,一兩) 人參 甘草(炙) 陳皮 白術 濃樸(姜制。各等分)水煎,溫服。
【柴胡麥冬散】
治痘瘡已靨,身壯熱,經日不退,此藥主之。
柴胡 麥冬(各三錢半) 甘草(炙) 人參 玄參(各一錢半) 水煎服。
【桔梗甘草防風湯】
治痘瘡已靨未靨之間,風熱咳嗽,咽膈不利。
桔梗 甘草 防風(各等分)水煎服。
【消毒散】
治小兒痘瘡未靨已靨之間,渾身壯熱,大便堅實,或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牙牛蒡子(炒,四兩) 荊芥穗 甘草(炙。各二兩)
【四圣散】
治痘瘡出不快。既顯紅點之后,不能起發,當作血 而不能作,或倒靨,當作膿窠而不能作,或心腹脹滿,小便赤澀,余熱不除,無他證,宜服此。
紫草 木通 甘草(炙) 黃 枳殼(炒) 大便秘加枳殼;不秘,加糯米百粒。
每三錢,水煎服。
一方 加木香、川芎,糯米能解毒發瘡。
【人參清膈散】
治痘瘡已靨,身熱鼻干,涕唾稠粘,大便如常,小便黃赤,咳嗽亦治。
人參 柴胡 當歸 芍藥 知母 桑白皮 白術 黃 紫菀 地骨皮 茯苓 甘草桔梗 石膏(各二兩) 黃芩(五錢) 每服三錢,姜三錢,水煎服。
【前胡枳殼湯】
治痘瘡欲靨已靨之間,壯熱痰實,胸中煩悶,大便堅實,臥則喘急,如無頭溫,足冷腹脹,泄瀉切牙者,宜服。脈微者,不可服。
前胡 枳殼 赤茯 大黃(蒸) 甘草(炙。各五錢) 水煎服。
【谷精草散】
治痘瘡欲靨已靨之間,痘毒沖服,目翳遮睛,瞳人癮澀,淚出不止。
谷精草(一兩) 生蛤粉(二兩)上為細末,用 豬肝一葉,以竹刀劈作片子,摻藥在內。用草繩縛定,以沙鍋懸胎,清米泔煮熱,令兒食之。若青朦眼,加黑豆皮一錢,同用。
【韶粉散】
治痘瘡才愈,面毒瓦斯尚未全散,瘡痂雖落,其 猶 ,或凹凸肉起,當用此藥韶粉(一錢) 輕粉(一錢)上研豬脂油拌如膏,薄敷瘡上。
《類證》 治痘瘡,痂 欲落不落,當滅瘢痕。
羊 骨(一兩) 輕粉(一錢)上以羊骨髓煉溶,入輕粉研成白膏,瓷合盛之,涂瘡上,其痂自落,亦無瘢痕。
一方 治痘瘡癢甚,誤抓成瘡,及瘡痂欲落不落。用上等白蜜涂之,其痂即落,亦無紫黑瘢痕。如痘瘡痂已落,其根盤當紅活,而反平白者,必生白 風,用白蜜涂之即紅,而免生風。
【綿繭散】
治小兒因痘瘡身體及肢節有疳蝕瘡,濃水不絕。
出蛾口繭,不拘多少,用生白礬捶碎,入繭內令滿,炭火燒研,細摻之。
【雄黃散】
治小兒因痘瘡牙根生疳蝕瘡。
雄黃(一錢) 銅綠(二錢)研極細,摻之。
【葛根麥門冬散】
治小兒熱毒發 ,或赤或黑,頭痛壯熱,心神煩亂。
葛根 麥冬(去心。各三錢) 人參(去蘆) 升麻 甘草(炙) 赤茯 赤芍(各二錢) 石膏(
【生地黃散】
治小兒疹子身熱,口干咳嗽,心煩,疹后泄痢,皆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