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大道者,乃性命之雙修,龍虎降伏之法。若孤修枯性,則非大道矣。夙緣者,累劫所修之,因今世幸遇雙修,如朱涂乃童真,坐于高房內(nèi)室,富貴之家,不能訪道。偶爾幸遇串通消息,已得余之所指,成其道果,是其前因也。晉時有祖師留記曰,一千四百有余之年,涂子童真掃徑迎,豈不是前所修定者,即當過出定,恐有退墮之念。會然曰,他家只有他一人,豈有不生子以接傳后代?答曰:太上、如來、鳩羅摩亦有子。問曰,道既已成再生子,豈不走漏?答曰上等仙佛以神交,或以炁交,凡夫則不能矣,欲生子必以形交,故有走泄,傷其元本。昔日如來往山之時,夫人曰:你去,我日后何靠?如來回頭指之日曰,日后你生一子。后果后子。又鳩羅摩,乃西天十九祖,中華國工請至此土說法之后,對王曰,臣僧欲生其子。王果與他宮女。眾僧此時皆不悅。羅摩知其情,謂化王以針供眾僧。眾不敢食,羅摩獨食一缽,此時說法曰:食得針,娶得親;食不得針,娶不得親。次日其針從諸毛孔出,后果生子。此乃性命雙修,神通之變化,既成道矣,何優(yōu)子乎!

或見或聞而入,及其成功,一也。

上文言累世修為有根基,此言今生初修,或見人所修而自修之,或聞人所修而自修之,一到功成行滿之時,與前人所修一也。所謂悟即眾生成佛,迷則佛是眾生者也。

又必在靈心決斷之力也。

凡學(xué)道者,必要一點靈悟,不可聽他人之言,總在自己之見識。

不被傍門所感,不好小法所能。

志者,見傍門小法,自然不惑不喜矣。

善自虛心恭迎,

高人志士,善自求人。

不執(zhí)門戶,

三教俱有隱師,遇者即當求道,休執(zhí)跡矣。

搜尋古之遺言,求師悟道,以此印證真?zhèn)危谑苤H,必須審察逐節(jié)可合不可合之功法。

且未得訣者,先當廣看三教經(jīng)文,搜尋真要,遇師之時,且看與此性命雙修合于不合,若前后顛倒,則非正道,縱修無所益矣。

如果訣真,然后行之可成也。

訣真者,何以見得?蓋其道者,下手必是雙修,行一步,自有一步之效驗矣。

不被舊習(xí)所弄,

舊習(xí)者,昔日所作所為,今日不起不現(xiàn),為煉心有為矣。

不被魔障所侵,

且學(xué)道之人,有一段功夫,則有一段魔障,或內(nèi)魔,或外魔,一點真念,藏于命中,寂然不動,為煉心之純熟矣。

疑心頓脫,真心長存。

夫既得真師口訣,往前勇猛而進,念念存真,為道之主持矣。

未來過去現(xiàn)在渾然,

未來不思,過去不存,現(xiàn)在不喜,三心俱忘,渾然天理。

見物內(nèi)醒而不迷,

即六祖所謂見物心速起。

聞聲內(nèi)定而不入。

《心經(jīng)》解云,任他世事紛紛亂,堂上家尊鎮(zhèn)日安。

坦坦杲日當空,

十二時,一點靈光常不昧。

寂寂返照朗然。

定靜之中,回光返照北海。

八風(fēng)無所搖動,

眼耳鼻舌意不動,故曰八風(fēng)矣。

則大道有所望矣。

如此煉心,然后下手行功,有所效驗,則道必有可成。心若不熟,功無效驗,道亦無成也。

夫至道不孤行,

且此道必要侶伴之護持。

力微炁弱,無所成焉。

蓋力者,財也。有法無財,功難成就。六祖借神會禪師之給付,二十七祖因香至國王之財。二施等無差別,同成其道。且以積金盈度,聚錢如山,而不信成佛之道,甘自為鬼,何足為貴哉!

須仗有德,同歸知覺。

且德者,最難得矣。必要有佛祖之心懷,方為道中之德。如六祖將抵韶州,路逢劉志略,遂結(jié)為友。此乃同知覺,這道之德也。

訪侶護之真?zhèn)危毊斁蒙畋酥畱岩颍?

蓋人之善惡,事久不察,而自現(xiàn)矣。

或好勝心,或圖有為福德,

且勝心者,謂我好則喜之,謂我丑則不悅之,此人不可學(xué)道矣。有為者,看經(jīng)拜佛,修橋補路,修廟受戒,僅是圖有為福德,于道無干。六祖所謂有福孽還在,豈可圖之哉!

或執(zhí)己能,

世之無志者,總謂己能。

或謂佛祖天生,

凡夫不得真?zhèn)鳎阒^得道者天之所生。殊不知大道人人有分矣。

這等切莫露機。

遇此上四等之人,一言不可發(fā)。

或重財輕義,

重財之人即無仁德,不足以載道也。

或有始而無終,

先甜而后苦。

或言善而心惡,

沽名釣譽。

或殷勤而誘哄,

小人謙柔而進。

或祖宗無德,

祖上無德,子孫修煉,天必不付其道。

觀此深秘藏真。

遇此上五等之人,如癡似愚。

若得其丈夫之真?zhèn)髡撸俗跃烤垢础?

常自悟性命。

累搜佛祖之秘密,

且秘密者,即性命也。自搜性命,足見受道矣。

生懷忠孝仁義,

生來天性,前劫即有修之根矣。

慈善濟物,

廣施仁德之心。

五戒全真,尊師重法,誓立愿深斯謂之道侶護法矣。

通此等之人,方為學(xué)道侶伴矣。

而后露如來之秘密,泄祖師之元機。

到此方傳大道。

所謂施者受者,同成正黨。

施者,師也。受者,弟子也。弟子能護師成道,而后可傳道矣。

又云,財法兩施,同登彼岸。

彼施我財以濟其事,我施彼法以成其道,故如來云,財法二施,等無差別者矣。

夫下大功之際,

且大功者,即過關(guān)十月之功也。

擇于靜地名山,

靜地者,不近人之往來,亦不近墳丘,墳丘陰氣侵害,山要古人成道之所,則無外魔,即有正神護佑矣。

房屋不宜高大,

高大招是非,

墻壁堅厚,

以避惡蟲,

明暗得宜,

明則傷魄,暗則傷魂。

飲食最當凈潔,

專食素飯素菜.戒諸香五辛,香則散炁,五辛生淫精。

備購諸般法器,

且入室之時,床下安雄黃一斤,以辟邪氣,懸古鏡一面,魔來時鏡中即現(xiàn)原形,桃劍一把,以辟外魔,坐下必要和厚,不生煩心矣。

入室之時,師徒誓立同心,

修此大功,必要同心合意,方敢入室。入室稍有不真,下功之人,豈不損壞矣!

功成道備,當以游戲人間,接引群迷,

功成出頭,闡揚妙法,接引后學(xué),如六祖道成,遇風(fēng)囗(左么右番)而出,接引后人,說法度脫,且今之林下,未成道者,先以說法,則謬妄矣。

廣施慈德之法兩,善濟登岸之妙藥,物我同途,是古佛圣賢之愿也。

決疑第十四

了然六問

問之一曰:拜佛不見成道何也?答曰:佛在太空,何須拜也。《金剛經(jīng)》云,若以色見我,世人行邪道,即不能見如來。又問曰:拜無用也?答曰:拜誠意耳,與道無干。

問之二曰:念經(jīng)何不見成道何也?答曰:經(jīng)是佛所造,若是念著佛聽,何須聽他,若是念著自己聽,亦不必如此而念。《金剛經(jīng)》云,若以聲音求我,世人行邪道,即不能見如來。佛乃西方人之名字,孔子乃中華人之姓氏,佛何罪于爾,要爾念也!譬如考試官欲取第一名,唱圣人姓氏可通否?六祖云,東方人造孽念佛,求生西方,西方造孽念佛,往生何方?故念與道有何益耶!

問之三曰:受戒不見成道何也?答曰:戒者犯也。戒乃昔日如來,當成道之后,以相隨者眾,故文殊請如來設(shè)此戒,以制伏下等人之法,免其多事之故耳。六祖云,心平何勞持戒,大道在性命之內(nèi),此戒在皮毛之外,兩相不平,故無成也。

問之四曰:打七一門,釋教今時稱為最上,不見成道。習(xí)者反人人吐血,是何也?自如來開化,西天二十八祖,東土六代并無此門,乃僧高峰門人誣設(shè),坑害后人。高峰乃文字之學(xué),非如來之道,況所習(xí)者,是閉息之傍門。吐血者,因跪香忍氣,傷其臟腑,坐打香飯,傷其脊絡(luò),就是盧醫(yī)、扁鵲,莫能救之。此門日后自有至人滅之,以救無盡性命矣。

五祖五曰:有打七之人,自稱頓悟佛性,現(xiàn)在吐血,反教他人習(xí)之,果是悟得佛性否?華陽嘎嘎大笑曰:凡得道者百脈流通,一團太和之陽氣,全無陰氣之阻塞。吐血者,乃陰陽不和,火氣盛,陰氣阻塞之過耳。命且不保焉,能悟得佛性,不待計較而自明耶。

問之六曰:六祖聞經(jīng),既以頓悟,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又何必求五祖?答曰:六祖所悟者,乃是性道,他自知有慧命之道,故數(shù)千里叩求師恩,以傳慧命。蓋慧命必要師傳,空悟者不能得矣。

介邑秀才李思白,名堉,道號瓊玉,六問

問之一曰:弟子昔日最不信釋道,聞朱子之言,謂釋道虛寂之說,故此去之不取。前蒙翟友所送老師之書,初不欲觀,后強視之,乃知有真實功夫在,信心無疑,行持半月,幸得真種產(chǎn)之景到,覺身內(nèi)八脈齊開,夙有病疾,一夕而愈,今成舍利,真乃有幸矣。弟子聞今時出家人,開口便言他自悟得性,不用修煉,言修煉有成即有壞,此言是否?答曰:此圖衣食之計耳。又怕別人言他無道行,以奪去主顧,故用鉤連之法,何曾有實也。若不用修煉,世尊何必在雪山六年,達摩何必在少林九載,六祖又何必隱修十五年,俱是有憑據(jù)。彼言頓悟者,哄弄世人之方耳!一朝氣斷嗚乎矣!

問之二曰:成道是一法修煉,還是二法修煉?答曰:千萬佛總是一法。未得慧命者,則有門戶之說,的著慧命總歸一也,世尊所謂除二即非真者,是也。

問之三曰:今日禪門傳法,可是真法否?又曰:出家人做到方丈,則不用求人,自就是大和尚,登佛位,代佛說法,不知是何法?答曰:自西天至東土,達摩六祖,以口傳心授,故五祖云,師師密附本音,今時失卻真?zhèn)鳎藢⒓埳蟼鳎成成麨閭鞣ㄕ撸鐑?yōu)人自稱漢高祖楚霸王,說者如放牛小兒唱山歌,哄弄愚夫愚婦。智者觀之,真可笑矣。

問之四曰:看話頭參禪,可是真道否?答曰:若釋教之傍門。故曰看話頭參禪,以爭己勝。若釋教之正道,先須雙修,行實在功夫,不問話頭。

問之五曰:打坐人,凡有走漏,是何故也?答曰:人至十五六歲,氣滿自然而走泄,不得真?zhèn)鳎瑒t不知用火功,既不會火功,焉有自住之理乎!若要不走泄者,時刻在走泄之處,用火鍛煉,使精化而成氣往上升,不致走泄矣。

問之六曰:今禪門人,稱修道走漏不礙,此言是否?答曰:此是第一外道。《楞嚴經(jīng)》云,淫身淫心淫根不斷,必落魔道,經(jīng)百萬劫,永不能出。況走漏一回,與凡夫淫媾一回,其理一也。天上未有走漏身體之佛祖,其舍利子又從何來?此乃釋教下等之徒,不必論他。

僧真元十三問

問之一曰:正道從何而起手?答曰:心目所在,又云凝集和合,當知必有所在之妙處。古云,反觀凝合,要知去處,即在命之所也。

問之二曰:何時下手?答曰:有物則下手。祖師云,可貴天然物,獨一無侶伴。又非心非意,物之藏于海中,動時即有知覺,就在此時下手。

問之三曰:古人謂降龍伏虎,何為龍虎?

答曰:龍即心中之靈念耶,虎即氣海中之暖信也。若要龍虎降伏,先以龍宿虎窟,后以虎歸龍穴,乃自然之降伏矣。

問之四曰:何為猛虎出林?答曰:即陽物動也。又問曰:何以伏之?答曰:即以龍馭之,以風(fēng)吹之。

問之五曰:何為真種?答曰:即龍虎合煉成一物,然后有機動者,故名真種矣。

問之六曰:何為舍利子?答曰:即真種所產(chǎn)以得法輪之練法,數(shù)足外腎不舉,故名舍利子。

問之七曰:何為牟尼珠?答曰:即舍利子所產(chǎn),以得運過后三關(guān)之法,歸于中宮,故名曰牟尼珠矣。古人云,前三三,后三三,即此耶。

問之八曰:何為道胎?答曰:即牟尼珠歸于中宮,與意兩相合一。意在珠中,猶如磁石吸鐵一般,故名曰道胎矣。

問之九曰:何為六通?答曰:先有漏盡通成,然后有五通。若獨修性,不知慧命,只有五通,漏盡不得成矣。少此一通,不能成佛,只為靈鬼轉(zhuǎn)劫而已。

問之十曰:何為出定?答曰:即道胎中之珠,煉成一個,數(shù)足從頂門而出。

問之十一曰:和化身?答曰:即出定之身所化也。又問:何等化法?答曰:猶如手之十指動也。要一指動,或要十指動,總在念頭也。

問之十二曰:傍門與正道成時,有何效驗?答曰:傍門言成者,由他口內(nèi)胡談,無憑無據(jù)。正道成舍利時,則外腎絕無舉動。成道胎時,手無六脈,發(fā)白重黑,齒落重生,出定之時,身外有身,求師當自察之。

問之十三曰:不得正道,日后若何?答曰: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太邑海會寺,方丈龍江

問曰:自己以此靜修,不起雜念,可得不漏而成漏盡通厚?答曰:靜修只斷淫身淫行而已,淫根則不能斷,既不能斷,則漏盡不能成。欲要漏盡成者,須用火風(fēng)之功,如來曰火化,曰風(fēng)吹。實有真?zhèn)饕印?

洪都藥師院方丈石藏和尚

問曰:忽然頓悟無凡無圣,一念圓融似太空,靜久下身融融和和而動,以至于外腎,何故也?答曰:此是禪機之妙處,修慧命下手時,能用法收回本處,故謂之雙修矣。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阳县| 六盘水市| 古丈县| 基隆市| 滨海县| 安国市| 勃利县| 宕昌县| 鲁山县| 金塔县| 太谷县| 柳江县| 崇仁县| 临桂县| 巧家县| 和林格尔县| 左贡县| 达日县| 社会| 扎赉特旗| 明光市| 博罗县| 佛冈县| 赤壁市| 仙居县| 泰宁县| 沈阳市| 施甸县| 德保县| 旌德县| 顺义区| 江川县| 凤台县| 特克斯县| 美姑县| 寿宁县| 耿马| 绵阳市| 朝阳市| 镇坪县| 顺昌县|